第一篇: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专业实习历来被看作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专业实习仍然存在诸如大学生的实习心态有所嬗变、实习单位的诚信有所缺乏、实习的管理过于宽松、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足、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提高大学生专业实习质量我们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提供相关扶持条件,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的实习心态有所嬗变
实习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提高综合素质、丰富社会经验的过程。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把专业实习看作是自身受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习缺乏激情,心态有所嬗变,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各种考试或与就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认为实习的好坏与自己的毕业乃至将来没多大关系。在专业实习过程中,有的大学生把找实习单位看作是找工作单位,非好单位不去,这种大学生往往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找实习单位上,并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本身。
(二)实习单位的诚信有所缺乏
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部分实习单位缺乏应有的诚信,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有的实习单位以试用或签订劳动合同为诱饵鼓励实习生刻苦工作,把实习期变成盘剥期。有的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实习单位并没有一套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对实习生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培养态度。有的实习单位根本没有为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有的实习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实习单位安排实习生仅仅做一些端茶送水的工作,很难真正安排实际的工作岗位。
(三)多数实习的管理过于宽松
大学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相应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数实习的管理往往过于宽松。首先,实习前实习生的派出单位与实习单位往往只有口头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学生上岗前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加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一般不愿指导专业实习,即使勉强为之,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比较模糊,对实习内容的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有的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其实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到时交一份实习鉴定或总结,再找个单位鉴定或证明即可通过学校的考核,甚至成绩优秀。
(四)实习基地的建设仍然不足
实习场所的欠缺、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仍是大学生专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高校学生的实习压力也随之增大,有的学校(学院)的目前招生人数几乎是过去的两倍。另外,高校中有些专业的大学生人数相差更加悬殊,一些热门专业,比如新闻、企业管理、计算机、财会、商贸英语等专业大量设置,学生急剧增加,但社会上能够提供实习岗位的实习单位却没有明显增加;可见,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仍然面临数量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积极性低,相关职能部门的功能转变,使得实习基地的建设困难重重。虽然高校在诸多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收效甚微,尤其是某些新专业更难找到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五)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在双向选择机制和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现阶段高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相对弱势,高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尚未享有相关基本待遇;不仅如此,还有的实习单位要求实习生所在学校必须向其交纳一定的费用。教育部与团中央曾提出企业的实习生应该享受基本工资和工作时间的保护,但目前的实践证明多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并不享受基本工资待遇。
二、保障大学生专业实习质量提高的对策(一)学生转变实习观念是前提
大学生应当转变实习观念,端正实习态度。首先在校学习期间,思想上要引起重视,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大学生就要培养“生存危机”意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自觉将实习作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检验和强化技能的机会,为将来的工作积累经验与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大学生应大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校外活动,以便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寻找实习机会时,大学生不要单纯依赖学校、老师,而应该主动与合适的用人单位联系,努力争取实习机会。最后,在实习过程中,把心态放平,调整对实习的看法。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没有能力完成比较复杂和高难度的工作,坚持从琐碎简单的事情做起。
(二)学校提供扶持是途径
首先,高等学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习、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课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技能培训。其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大学生组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建立创业俱乐部、电脑小组、行业委员会、就业中心等,以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再次,高等学校要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建立信用档案,将相关数据载入数据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双向导师制度,院系和实习单位都应当指派专门导师为学生指导,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应当有数量限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信息反馈制度,实习单位和院系及其导师之间应当经常沟通,互通实习信息,使学生实习步入健康的轨道。最后,高等学校应当提供一定的经费,与相关企业共同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网络上开设的实习基地,利用网络的平台提供人才资源储备库。①
(三)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是根本 实习单位作为实习制度的主要承载者,需要真正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义务,更是一份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实习单位应针对实习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实习制度。例如,实习单位应对实习生给予针对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或相关部门的经理为实习生讲解一个职业人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如商务礼仪、各种注意事项等。这些工作便于大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企业特有的行为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中。实习单位应定期向社会发布实习岗位信息,制定明确的实习生报酬待遇和工作纪律。②实习单位应当多与学校加强联系,设立相应的大学生实习管理小组,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并适时与学校指导教师沟通,以保障企业生产运作与大学生实习的正常、有效进行。
(四)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是主导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进入了弹性劳动与经济不稳定、工作不稳定时代,而劳动关系出现弹性化趋势,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如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承包就业、派遣就业、兼职就业、独立就业、自营就业等,非标准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代劳动关系的主要发展趋势。③政府管理部门应当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实习政策,服务于学生、学校、家庭和实习单位。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为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搭建平台,促使学校和实习单位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建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接纳大学生实习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例如,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优秀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反之如拒不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企业予以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及管理方面的警戒等。
(五)国家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是保障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大学生实习条例》,通过专门立法规范实习教育活动,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权、人身权、培训权、受伤害的补偿权和适当的报酬权等。将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由目前的社会责任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义务,在有对口专业及无特殊不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企业一般不得拒绝大学生提出的实习要求。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实习生的规范性政策文件,但没有上升为法律法规,效力层次须进一步提高。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当前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用人单位、社会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各自优势,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根本性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很好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问题 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热点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就业需求角度和供给来看,存在很大矛盾,大学生仍然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这是很有意义的。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 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这些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因此,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在新形势下,许多大学生毕业生都自我感觉良好,在就业问题上,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是选择地域。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大都市总是意味着多机会、有高薪和有发展前途的地方,这就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小城市很少人有问津,而大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选单位。许多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单位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
从目前情况看,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比较流行。以上存在的问题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
2、企业用人与学校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企业选择大学毕业生有许多要求,主要有:忠诚企业、学习能力、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富有激情等方面,有许多企业还提出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而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存在招生的盲目性和专业设置的滞后性,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按照高等教育规律要求,高校在招生时应进行必要的人才市场预测,但现实是我国教育体制仍然没有实现市场化,政府对学校控制和限制较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较小,缺乏对专业的调整权,无法根据市场需要去培养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用人的目标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人才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大多在综合能力上比较欠缺,专业素质也不过硬,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质量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对策
1、充分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
大学生在择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意学以致用,除了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外,也必须注意发挥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非专业优势。在选择职业和确定目标单位之前,应从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等方面,评估职业和目标单位的各种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顺从”社会劳动力的流动分配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切忌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挑选就业地域和企业类型。应当理智的把握“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灵活的处理面临的机遇。必须树立竞争性的择业观,主动出击,把能够证明自己才能的各种软硬件拿出来,自我推荐,这样才可能被“伯乐”相中。如果一味的“等、靠、要”,结果只会是一事无成。因此,只有在认知自己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确定出最佳职业目标。大学生要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社会将出现的热门职业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当前和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状况;从事所选职业的所需能力。并及时了解就业制度改革方向、当前就业政策、供求形势等。同时,大学生还必须做好职业规划,规划好人生和职业发展目标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在认知自我和社会的基础上,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岗所需。遵循“人职匹配”的原则,选择最佳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职业目标要符合个人的价值观、职业兴趣、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及社会需要;二是目标要适度,要有弹性,便于面临挑战性环境时进行适当调整;三是现实性与挑战性、可行性与激励性相结合,激发自己坚忍不拔、勇于成才的斗志,并把目标的实现落实到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步步为营。
2、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
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来说,要把促进就业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优化专业设置,积极主动的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大学科和专业调整力度,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各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确保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健全就业工作体系。此外,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并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第三篇: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从以前在校时所学的书中找到理论依据,从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有机相结合,积累工作经验,为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一、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中职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安排顶岗实习,但是学校、实习企业、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望值高。
第一,学生希望能够在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受到系统的培训。而事实上,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大都是辅助岗位,“技术含量”低,专业性也不强。
第二,学生希望在用人单位得到和在学校老师一样的关心和照顾。尽管企业方已经按照比正常员工更宽松的要求来对待学生,学生仍然觉得十分苛刻和严厉,难以适应工作角色的转换。
第三,希望工作轻松,工作条件优越。可由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所能获得的工作仍然是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不可能十分轻松和舒适。
2.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心。
学生一般在实习前期热情比较高,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喊累,对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执行,随意请假。学生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实习的岗位工作负全责,总觉得自己只是临时来工作的,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工作中不能遵守纪律以及对待工作不认真的现象出现。
3.学生管理难度大。
校外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把学生分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因此学生实习分布广,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学生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就处于一个远程遥控的管理状态。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往往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脱节。有的顶岗实习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假借学校之名向实习单位请假脱离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均不知情。有些学生出现的感情问题,企业不便也不愿管等等此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这给企业或学校有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4.沟通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上班制度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企业管理人员不会像学校的老师一样,在有员工迟到或旷工的情况下不是以教育为主,而是按照企业规章来执行,扣工资、资金,严重的甚至开除员工。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工作中抱怨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学生刚走出校门,对实习环境不熟悉,伴随着新奇感的是更多的陌生感,主要表现为不愿主动与老员工交流,对自己熟悉的同学特别亲近和依赖,与新员工相处要经过一个很长的磨合期等。这种不适应在工作中则体现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二、如何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力高低等表现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工作岗位,作为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
1.加强学生职前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实习,将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教育深入贯穿于每门课程中。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重视素质教育,在实习中进一步锻炼意志,着力培养其能吃苦耐劳和有较强责任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现在有些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吃苦精神,不愿到艰苦行业就业,就拿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听说做仓库管理要兼搬货或是卸货,就很不愿意;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有着舒服轻松的工作,不愿到工资薪酬暂时较低但培训机会、未来发展较大的公司就业。因此,要转变学生这种“专业不对口不去,试用工资低不去,私营企业不去,服务行业不去,非大城市不去的观念”,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合理定位。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大胆地到基层生产一线工作。安安心心地工作,先站稳脚跟踏实工作,积累经验后再图发展。
3.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角色的互换
学校一方面配合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在顶岗实习前,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身份、角色变化所带来的差异,加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工作主动性。
4.加强校企联系,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学校应广泛接触企业,争取建立长期稳固的顶岗实习基地。这些顶岗实习基地有相对成熟的实习管理体系,并可在前期的教学活动就引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典型的生产过程,有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关系重大。
总之,做好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求知的愿望和壮大职业教育规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姓名:罗江威学号:211214426专业班级:通信(1)班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89、9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
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今社会人际交往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归根结底起因于沟通障碍。要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的人生有良好的发展,同时
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
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
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
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
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
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
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
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
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
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
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
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
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
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
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例如: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问题
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
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
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
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我们要加强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大学的生活中过的开心愉快!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技巧,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1)、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自我表露 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3)、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记住,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4)、善于处理各类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阮柏荣《浅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改善对策》
高秀梅昌晓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岳红印 《目前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郭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第五篇: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题目: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就业难人力市场就业能力
摘要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直接因素,求职应聘是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求职应聘能力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求职技巧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引言: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
正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已经由过去的“统包统分,”逐步过渡到在国家方针政策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目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能力缺乏。首先,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育人方式单调、呆板,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最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与我国应试教育紧密联系,大学生从小即以“考试”为指挥棒,缺乏综合素质的锻炼,而能力的培养是与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的。
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就业的错误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 1
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工作、目光都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应当从中学,甚至是小学就开展就业教育、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意识”,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同时,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从小抓起,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之路。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但目前仍没有统一定义。英国就业能力研究专家LeeHarvey认为,就业能力是指个人的能力,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瑞士的戈德斯密德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就业动机与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敏锐广阔的视野五个要素。国际劳工组织(IL0)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是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从当前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基本层次:
(一)是基本工作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是专业技术能力,这方面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业技术能力就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是创新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核心,指在工作中提出新理论,不断结合新情况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能力;
(四)是求职应聘能力,这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直接因素,求职应聘是实力、勇气和智慧的综合运用。求职应聘能力包括就业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自我定位、机会分析与把握、自我决策与营销、求职技巧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都会发现,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
要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岗位。为什么欧美国家大学生比例高得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中国这么突出?就因为欧美国家的经济已发展到以高端经济、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为主的高级阶段,金融行业、软件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需要高素质人才的产业比较发达,而传统的制造行业等低端产业结构大批向亚洲等地区转移。所以欧美国家对高端岗位的需求会比较多,在就业市场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能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
树立“职业指导”理念,树立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理念。要把“就业指导”改为“职业指导”,由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上升到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帮助毕业生作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总体计划和总轮廓的勾画,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行为、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有机整体。个人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与个体所处的家庭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每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都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特别是大学生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职业的选择对于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指明了途径和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就应
在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制定出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升级的关键一环。
树立全程指导理念,将管理转变为服务。要树立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四年全程服务的理念。要淡化和去除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色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心实意为学生服务。为此,要加强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职能部门,配备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做到专家化。要常年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并使职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部门,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提高指导效果。
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理念已在越来越多高校受到重视。就业教育以填补现有的、显见的就业岗位为价值取向,而创业教育则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闯出了大学生创业之路,学校建有鼓励学生创业基金和相关机构,并有专人进行创业指导。四川2006年有533位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并均已获得稳定发展。希望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简化相关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积极给予扶持。各高校也要加强对创业学生的关怀、支持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他们能成功地走上创业之路,茁壮成长。
(1)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a.依据方针政策促进就业。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据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就业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b.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规范高校招生规模。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涉及人事、劳动、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受制约的因素很多。c.培育和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毕业生
就业中的作用,强化校园招聘市场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省市建立常设市场,推进建设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不断完善人才市场机制。d.建立完善的就业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2)用人单位的作用。
a.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其发展。b.用人单位应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用人单位对录用的大学生要进行科学分类,根据就业岗位的性质、特点以及对人才层次的要求,合理配置所需人才。鼓励大学生将职业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机会,只有满足了他们的职业需求,才可能满足用人单位自身人力资源内部增值的需要。c.构建公平的竞争机制,广纳优秀人才。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要从对单位负责的角度考虑,敢于排除各种阻力和关系网,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真正从单位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出发才能够吸纳到优秀的人才。(3)高等院校的作用。
a.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学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师资水平、办学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专业,避免热门专业在同一学校的重复设置。改革教学体制,在教学安排中引入学生评分机制和教学竞争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b.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要逐步把毕业生就业纳入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突出强调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校的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将工作层层落实。大学中就业指导工作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培养和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c.完善和开拓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应该在维护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为毕业生开拓和提供更广阔的择业舞台。加强高校与“关系单位”的联系,密切合作,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创出自己的牌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