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6: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商务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宁县商务局 陈俊

市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因,对区域产业发展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已是被无数实例证明了的成功经验。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如何?对我县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于今年年初至4月,先后深入到我县城区和18个乡镇,百佳超市、亨嘉超市、百姓超市、腾达建材市场等采取实地踏看,听取汇报,座谈了解,查阅资料等形式,就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狠抓商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发展商贸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调整商业业态,全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个多业态的商贸流通网络正在形成。据统计,目前全县共建有商贸服务网点8900多个,营业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从业人员4万人以上。县城城区共有营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已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有15个23.6万平方米。

(一)重点市场初具规模,专业市场已显雏形。百佳超市、亨嘉超市、百姓超市、腾达建材市场等都已有一定规模。其中百佳超市营业面积3000多平方米,职工200多人,年销售额达0.36

亿元。腾达建材市场集装饰装潢、销售、设计于一体,相关商家70余家。摩托车市场、家具商场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勃勃生机与活力。全县形成以城区市场为中心,向乡镇和邻近区县辐射的格局。

(二)“万村千乡”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活跃。截止今年4月,全县已建成合格农家店94个,今年底将建成合格农家店124个,实现全县行政村日用品店和农资店全部双覆盖;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6261台(件),销售金额5314.37万元。

(三)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多种商贸流通业态并存,流通规模不断增大。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不断放开,百佳超市、亨嘉超市、等国内知名商家相继进驻。国内大型商业集团的进入,带来了先进的经营业态和管理模式,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新型业态在我县快速发展,呈现繁荣活跃态势。据2010年底统计,全县已建各类大型商场超市15个23万平方米,酒店宾馆989家,商业步行街1条,商业特色街2条。2011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亿元。

(四)商务项目工作成效明显,市场监管调控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加快推进商贸流通市场建设,2010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宁县万村千乡市场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建立了商贸流通设施项目库,近两年先后到市争取商贸流通和市场建设专项资金 300 万元,刺激和带动 8000 多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商贸流通设施建

设,为引导市场建设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从2007年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11家。据我局初步统计,去年以来仅县城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场和市场近30万平方米,政府主导开发的马坪新区和三江两岸工程将是我县的亮点。同时,不断加大商务执法力度,县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在 2个超市建立了2个市场监测点,对主要生活必需品库存临界点实行报告制度,提高了市场调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了对主要生活必需品的余缺调剂,2010年先后从外地调运蔬菜、猪肉等生活物资23万吨,确保了市场供给,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规划建设滞后,体系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由于我县过去市场体系发展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商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市场分布不合理,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完善,市场与居民区混杂,无停车场、卫生、供、排水等设施,市场专业分区和特色不明,专业市场少、综合市场小、便民市场差。县内没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存在先天的布局缺陷,现代批发交易中心、专业市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发展缓慢。商品流通市场已不能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和居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商品流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我县建立“主城功能拓展区”的市场结构以及功能和规模不相适应。县城老城区是县城传统的

商业中心,网点众多,人气很旺,但缺少大型知名商场、连锁超市、高档酒楼、宾馆,以街为市,影响道路畅通,躁音扰民,群众怨声载道。正街商业中心区都没有配套的停车场、货运场,群众购物和业主进出货物都只能在主要街道停车,造成城区交通堵塞。

(二)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缓慢,城区农贸市场急需改造升级。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带、产业区逐步形成,我县农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上日益增加。但是,我县目前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能够辐射全市乃至邻近省市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农产品的流通,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县内相当一批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落后,经营环境不优,营销方式粗放,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的市场甚至出现商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市场经营被动,高耗低效,削弱了其应有功能,而且严重制约了城市品味的提高。

(三)商贸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一是政府主导不够、政策扶持不力,缺乏系统、有效的政策举措,存在“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现象。同时以街为市,堵塞交通,对我县的治安、消防、交通及市容市貌的影响日益凸显,群众意见很大。二是一些市场业主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市场档次不高,设施差,管理不到位,卫生状况极差,少有 “专、精、特、新”之路的专

业特色市场。

三、几点建议

尽管我县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只要因势利导,遵循规律,改善管理,整合资源,在今后一个可以预期的时期内,商品市场仍然具有很强的生机、活力和发展空间。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的思路。在坚持实施“兴工富县”战略的同时,大力实施“商贸活县”战略。通过广泛宣传,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建设和发展市场,既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又能促进城市建设、扩大社会就业,既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会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应把加快市场建设,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作为优化我县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从我县实际出发,对接大交通,尽快理清商贸流通市场、商贸物流业发展思路,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大力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引进现代服务业,培育若干个有带动作用的大专业市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建设规划。按照 “主城功能拓展区”城市功能定位,本着“城内大市场、城郊大卖场、城外大物流、城中特色街、社区便民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修订完善《商业网点建设规划》。要规划好当前市场缺位的物流中心、仓储转运中心等重点商贸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加强与建设、国土等部门衔接,确保重点商贸物流设施的规划落实。要切实加强规

划的执行,坚决避免朝令夕改,充分发挥规划在市场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确保规划的严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商品市场,不断完善我县市场体系。一是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商品市场体系框架。以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为目标,构建县级核心商贸中心,乡镇区域商贸中心,乡村商品销售网点配套的市场体系。全县新培育若干个年交易额分别在1亿元以上、成为商品市场的骨干力量。二是加快培育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围绕小城镇和新兴集镇的开发建设,加强商业流通设施的建设,改造和提升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重点引导和鼓励城市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销售网络,改造“夫妻店”、“代销店”,把连锁店开到乡镇和村组,建设县乡商品配送中心、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社农家店,方便农民购买,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组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三是要依托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培育1-2个大型的产地型工农业产品批发市场。建议在县城规划兴建一个集工农业产品交易、仓储、运输、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批发大市场。加快市场信息发布系统、检验检测系统、物流配送系统、电子结算系统建设,充分发挥聚散辐射功能,带动区域性市场和产地市场的发展,扩大农产品出县、出市。要结合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需求,扶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健全的社区便民市场。四是结合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调整,加速整合现有各类专业市场,进一步改造市场设施,提高市场档次和水平。对部分规模较大,影响力、辐射力较强的市场,要加快市场配套设施建设,适时进行升级改造,促其规范发展,不断完善仓储、停车、运输、金融、通讯、餐饮、住宿等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应增设电子商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引导城区农贸市场创办超市交易区,实行净菜和标准化商品上市;启动农贸市场“农改超”工程,给予“农改超”工程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农改超”市场按其经营面积每平方米给予50-100元的补贴经费,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提升市场档次,适应现代流通业发展需要。坚决取缔场外经营交易行为。对现有分散各处、经营户较多的市场,按照便利商品储存、运输、经营的原则,可通过合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突出“一市一品”特色,避免市场同城分割,提高市场资源利用效率。

(四)优化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大力营造“兴工富县、商贸活县”的舆论氛围,提高全县干部群众对市场建设和管理的支持率。加快城市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市场建设发展需要。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简化商贸流通市场和物流业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健全和落实政务公开,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各行政执法部门应为市场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不得对重点专业市场进行多头重复检查,坚决制止乱收费现象;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应密切配合,着力整治市场周边治安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商贸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协调工作,及时掌握重点市场、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和发展动态,帮助解决相关问题。按照“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市场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重点解决市场“脏乱差”和“假冒伪劣”问题,整治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健全市场管理制度,提高市场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市场管理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规范市场内部管理,制定和落实各市场内消防安全、卫生保洁、安保巡查等项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教育和引导市场经营户切实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严格实施亮证经营、售货信誉卡制度,积极开展“消费者信得过摊位”、“五星级文明经营户”等评选活动,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市场信誉度。

(五)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在市场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建设管理的组织领导。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市场布局调整方案,逐步实现市场建设由社会自发型向政府主导型转变,走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企业主办的市场发展之路。强化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统一的市场建设方面政策,避免“一场一策”、政策打架。明确各乡镇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市场建设

和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及其扶持政策,并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实行低税费培育市场,“放水养鱼”。增加政府投入,县财政应设立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点市场建设。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市场建设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争取更多信贷资金支持。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切实解决市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加快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建设,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同业商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

第二篇:城区商贸流通管理调研报告

商贸流通业是城区产业的重要支撑。xx城区商贸流通业起步晚,但发展快、效果好。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城区商贸流通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商贸流通业管理,提高商贸流通业服务水平。

—、xx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状况

(—)城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演变

建国初期,原江北县人民政府设工商科,对国营商业和私营商业实行领

导管理。1956年撤销工商科设商业科,后撤销商业科成立商业局,领导管理江北县百货公司、煤建公司、纺织品公司、食品公司、专卖公司、饮食公司、贸易公司,管理县城市场及公私合营商业合作企业。2001年机构改革时,将区财贸办公室、商业局(酒类专卖局)、市场建设办公室撤销后组建商业委员会,主管全区商贸流通业、饮食服务业和市场建设工作。目前,一般商贸流通企业管理全部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政府主管部门只对成品油、液化石油、危险化学品、易燃物品、散装水泥、酒类、拍卖等特种商业行业实施行政审批、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等直接管理。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对商贸流通业的设立和运行按其职能进行管理。

(二)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的运行机制

1、产业规划引导。近年来,xx城区商业发展,按照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原则,以提升城市形象、核心竞争力及城市价值的理念定位,编制了两路中心商圈和冉家坝中心商圈规划,以及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物流业和会展业发展规划等配套规划。按照这些规划招商引资,一大批知名商家入驻商圈,形成了金港国际xx美食大道、金易时尚街、xx特色餐饮街和聚信国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檀香道一号家居馆和港汇家具城等几条特色街和专业市场。

2、政策导向。区委、区政府为了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酒店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建设美食名区的意见》、《发展龙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和评选特色商业街办法等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限制准入,推动商贸流通行业向集中规模化、上档次特色化方向发展。

3、有效服务。政府主管部门按照“企业兴则xx兴”,“企业是我们的上帝”的理念,制定了《重点企业定期沟通交流制度》、《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每年召开两次重点企业沟通交流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地难等难题。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投诉举报制,用制度保证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举办xx国际五金机电模具交易会、中国水煮鱼之乡暨美食文化建设论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规模升级。开展商贸流通20强企业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安福汽车等8家企业进入全市商贸流通企业100强。支持行业协会自我服务、自律自强,搭建行业协会与政府对话的平台,实现和谐双赢。

4、招商引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国际重点贸易企业档案体系,立足于引进大、优、强商家。2007年引进和新开业物业流通项目50个,其中,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所属商贸集团有6家落户xx城区,在西南地区区级城市中名列榜首。

(三)城区商贸流通业在现行体制下快速发展

xx城区商贸流通业的管理,从总体上看,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势,因而推动了城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总额跃居主城区第6位。成功创建“中国水煮鱼之乡”,加州美食街荣获“中华美食街”称号。城区商贸流通业吸纳了10多万人就业。

二、xx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的瓶颈问题

(一)区级决策层认识不够到位

决策者重第二产业和重gdp的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重工业、重城区规模扩张,轻商品流通业发展;对商贸流通引导生产、提升城市形象、解决大量人口就业、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等功能认识不足。认识的偏差,妨碍了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及优惠政策的投入。

(二)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对接不好

因受法律法规和体制制约,商贸部门无法参与城市规划,甚至对规划的建议也无正常渠道沟通表达。导致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衔接失当,商贸产业空间布局不当,城市建设与商贸流通难以协调发展。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龙溪、两路商业规划被随意更改已屡见不鲜。

(三)商贸流通发展用地难

城市规划中的短视行为,导致政府手中没有可供大型商业流通项目的建设用预留地。由于缺乏大型流通项目用地,致使一大批知名商业项目一直未能进入,法国欧尚集团,xx商社汽贸公司总部,大浪淘沙国际俱乐部等品牌商贸企业只能望地生叹。

(四)开发建设平台缺失

近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07年两路中心商圈销售额仅为12亿元,只有江北区的16%,更无

法与渝中区、沙坪坝区媲美。其原因是缺少一个专门的商圈建设管委会,没有用抓工业发展的办法,全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

(五)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商家落地xx,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服务。但某些部门为发展服务的观念淡薄,甚至热衷于收费罚款。如向餐饮企业收取临时车位费,曾经决定取消的餐饮

环保罚款依旧照收,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xx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

(六)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区仅组建了商业协会和餐饮协会,其它行业协会尚未建立。这两个协会在行业自律、自我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

三、进一步加强我区商贸流通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区级决策层要确立商贸流通业是城区经济发展主体产业的意识。要坚持工商并重、统筹发展的方针,把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

(二)纳入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

规划部门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方案制定时,应首先布局商贸流通业。凡规划涉及商贸流通项目的,应书面征求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意见,要邀请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参加协商方案的有关会议,并采纳其合理化建议。龙溪、两路旧城改造应征求区商委意见,留足商贸企业用地,规划方案中涉及商贸流通业布局的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

(三)搭建商贸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中心商业圈建设

区政府尽快成立xx区商圈建设管理委员会,代表区政府负责商圈建设的规划、拆迁、招商引资、协调和后续管理工作。加大两路中心商圈和冉家坝商圈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我区消费外流。中心商圈打造应突出我区特色,将休闲、购物、娱乐、机场、郊区旅游等融为一体。

(四)增强服务意识,完善配套政策

建议区市政部门和交警支队取消美食一条街临时停车位收费,并增加停车位,为企业和消费者营造宽松环境。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促销,放宽对商品展览活动的限制,允许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节假日在商场周边举行促销活动,免收占道经营费,活跃节日市场。增加商贸流通产业专项资金的额度,以引导全区商贸流通行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五)适当增拨资金,支持统计工作

2007年,全区限额以上商贸流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统计工作已由统计局交给商委负责,商委面临人手紧缺、工作面宽、任务繁重的压力。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建议增拨适当统计经费。

第三篇:关于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的发展,多种新型商贸业态进驻涟源,各类商贸网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商贸物流的吞吐量不断增大。特别是“物流国九条”的出台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使涟源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如何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科学的市场体系,如何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且紧迫的课题。对此,我们于近期进行了详细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的现状

(一)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1.网点布局状况

城区是大型市场网点的集中地,现有蓝田、三角坪、蓝溪桥、文达湾4个农贸市场,总营业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成交额约3亿元,税收约600万元;有新一佳、心连心、金马特、福康祥、家家福等大型生活超市8家,总成交额约为6亿元,税收约2000万元;有东方大市场、六亩塘建材市场、安居百年建材市场、民光粮贸市场、民光水果市场、金地带、鸿基商贸等专业市场7个,总成交额约为12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

农村的商贸网点主要由集贸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小型生活超市)两大块组成,其中有集贸市场28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盟店210家,这些市场网点分布在各乡镇,以经营生活必需品、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为主。

2.行业布局状况

涟源的市场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农集贸市场、生活超市、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四大块。特别是建材市场相对较多,有安居百年建材市场、六亩塘建材市场、东方大市场、鸿基商贸城、联友建材超市等,而其它专业市场相对缺失,虽然也有一些零星的经营网点,但没有形成规模。

3.网点在建状况

在建的市场网点有六亩塘农贸市场、斗笠山农贸市场(扩建)、龙塘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市场等。

(二)商贸物流发展现状

涟源物流业以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为主,其中2011年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617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达24.2538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5.2%、15.3%。物流量的总体规模快速增长,在全市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

据工商注册登记数据显示,截止2011,全市登记在册的货运企业共30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5家,普通货物运输企业25家;全市登记在册的道路运输业主户达4980户(其中拥有100辆及以上货运车辆2户,拥有50至100辆货运车辆的1户);从事货运流通服务的11户,货运代办点12个,货运信息配载站点13个;从事道路运输人员5780人。

据调查资料显示,涟源的货运物流涉及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诸多方面,出境货运主要集中在煤炭、矿山设备、工程机械配件、农产品等方面,入境货运主要集中在食品、汽车配件、服装、零售消费品等方面。货运物流企业及站点主要集中在三角坪、幸福路、汽车站等区域,但在全市范围内没有一家大中型商业或贸易企业、综合物流企业、专业运输企业或仓储配送企业。近两年,通过商务部门的调研和积极招商,现已规划建设涟源市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湘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两个物流项目。其中:涟源市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建设项目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属在建项目,该项目选址于石马山镇张家湾村(娄新高速涟源入口处旁),计划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20亩,包括机电市场、钢材市场、物流仓储中心、商务宾馆、车辆服

务中心等建设项目;湘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已完成对接及考察等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计划选址于市经开区内,由四星级酒店、电子交易厅、宽低温冷藏仓库等建设项目组成,占地面积400亩,计划总投资6亿元,目前正在着手选址、规划等工作。

二、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网点功能不齐。

现有的市场尤其是农贸市场大都是简易陈旧的棚架结构,先天投入不足、建筑设计和行业设置不合理,特别是蓝田、三角坪两大城区市场均存在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经营环境差、功能不齐等问题,需要立即实施标准化改造。

(二)网点布局不合理。

就城区而言,市场网点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城郊东西两端明显不足。由于城区东西两端没有农贸市场,从而长期形成了莲花广场、芙蓉广场两处马路市场。

(三)行业布局不规范。

从全市市场体系建设的行业现状可以看出,涟源的市场网点建设偏重于建材类,且网点布局相对较混乱,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而汽贸市场、钢材市场、蔬果市场、电子市场、租赁市场等严重不足,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四)缺少大型物流企业。

目前我们的商贸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尚没有一家专业的物流企业;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运作方式、运行模式不能适应工业和商贸企业精细化服务的要求,目前工业企业都是以自营物流为主,物流成本高;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强,且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辐射范围不广,效益不高;缺少开展现代物流业务的人才;没有建设商贸物流网络信息系统,物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

(五)缺少政策支持。

我们尚没有针对发展物流业和专业市场制订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市场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很难形成集中化、规模化的局面。

三、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一)交通区位优势

涟源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目前正在着力完善市域交通、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三大体系,将在3-5年内建成湘中交通枢纽。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成功对接“长株潭”。二广高速、娄新高速、长韶娄高速、沪昆高铁、安张衡铁路、G207、S210、X024线等主要公路干线贯穿南北东西。同时,市内的“二纵四横”干线公路的改造和乡村公路的硬化工程即将扫尾,全市将实现行政村、社区居委会100%通畅的目标,形成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铁路为骨架的交通大网络。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利于构建省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承转枢纽,物流辐射范围相当广阔。

(二)政策优势

1.涟源现已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政每年至少给涟源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7亿元,给涟源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给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武陵山片区扶贫攻战计划的实施,为涟源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

3.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后,涟源将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之一,为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提供了又一良机。

4.随着“四化两型”社会的建设,涟源已逐步融入“长株潭”经济圈,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吞吐量将进一步增大。

(三)资源优势

1.煤炭资源丰富。涟源煤储量4.36亿吨,2011年生产原煤417.1万吨,焦炭88.1万吨。目前,涟源仍然是全国的重点产煤县市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将成为涟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力支撑。

2.煤机产业优势明显。涟源拥有规模以上煤机企业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境内有金塔机械、远扬煤机、创安防爆、海湖矿灯等规模以上煤机企业。近年来,涟源煤机通过走集群化发展路子,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对外交流不断增强,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涟源煤机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这一产业优势将有力地带动涟源物流业的发展。

3.制药业发展迅速。2011年,涟源生产中成药470吨。目前,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与涟源回春堂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湖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园项目已建成,将为涟源物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4.农产品特色鲜明。涟源市生猪大县、黑山羊基地、湘中黑牛产地及加工区,有全国最大的突尼斯软籽石榴基地,桥头河蔬菜基地等。大量的农产品出境将有力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四、对涟源市市场体系建设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重点发展方向

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的原则,以“立足涟源、辐射湘中、逐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面向泛珠三角经济圈”为总体目标,以“提升市区商业中心层次;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培育商业特色街区;发展风景区商贸物流业;建设专业市场”为重点,积极构筑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不断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使涟源成为湘中地区具有城市商业积聚影响力的中心城市之一。

(二)主要建设内容

在市场体系建设和物流业发展方面,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全面优化网点布局和行业布局。我们认为,可以将城南区域作为都市配送型、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区发展;将石马区域作为产业基地型、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区发展;将城北区域作为专业市场型物流服务区发展。

1.市级商业中心建设。以五马广场为中心,东至行知中学,南至中山街与双江街,西至红旗路,北至涟源汽车站等区域,形成集金融、餐饮、购物、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商业中心。

2.区级、社区商业中心建设。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建设2个区级商业中心和4个社区商业中心。

(1)城西商业中心

辐射区域:东至牛角路,南至新学路,西至六亩塘镇政府,北至军干所的“L”型区域以及商业设施集中的相邻区域。

业态设置:中高档百货店、超市、专卖店、金融服务、商业街、餐饮、农贸市场、图书报刊、便利店等。

(2)城东商业中心

辐射区域:人民东路沿线与涟源大道以及市政府周边及附近区域。

业态设置:中高档宾馆、旅馆、餐厅、茶馆、酒吧、大中型综合超市、专卖店、农贸市场、金融服务、便利店等。

(3)三步桥社区商业中心

位于环西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区域,主要设置农贸市场、综合超市、专业店、餐饮服务等业态,服务周边学校及居住区的居民。

(4)石马社区商业中心

位于新城路与人民路交汇区域,主要设置农贸市场信息、综合超市、餐饮服务、娱乐休闲等业态,服务涟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及周边居住区的居民。

(5)桃子冲社区商业中心

位于木灵路与人民路交汇区域,主要设置农贸市场信息、综合超市餐饮服务、宾馆等业态,服务涟源二职及附近居住区的居民。

(6)工业园社区商业中心

位于工业园区北部核心区域,主要设置农贸市场、综合超市、餐饮服务、宾馆等业态,服务工业园区的居民。

3.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形成7条特色街区:

(1)人民路综合商业街:主要是改善商业环境,提升商业品质。

(2)文艺路家纺步行街:适当拓宽街道,营造地方风味特色风貌,改造商业经营结构,实行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错位经营策略。

(3)中山路文化旅游商贸街:以旅游纪念品交易、小商品买卖、旅游接待为主。

(4)人民东路娱乐休闲一条街: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建成综合商场、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专业商业街。

(5)交通路综合商业一条街:改造升级、提升环境,建成综合商场、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商业街。

(6)文艺路小商品商业一条街:建成专业商场、小商品超市等为一体的专业商业街。

(7)环西路休闲观光一条街:结合城西公园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旅游纪念品专卖于一体的商业街。

4.专业市场建设。结合当前实际,在城郊区域建设9个专业市场。

(1)涟源市汽车贸易市场:选址于城东北区域,娄涟公路旁,规划用地100亩,经营范围以汽车贸易为主。

(2)六十亭汽修、汽配市场:选址于六十亭,经营范围以汽车修配、维护、保养为主。

(3)木材交易市场:选址于双江街南部梅亭路附近,经营范围以木材交易为主。

(4)城东综合市场:选址于莲花广场附近,规划用地15亩,经营范围以农副产品、小商品为主。

(5)涟源市蔬果批发市场:选址于尊师路与环北路交汇处,规划用地50亩,经营范围以蔬果批发为主。

(6)涟源市肉类联合加工厂:选址于经开区内,规划用地50亩。

(7)农资农机市场:选址于娄涟公路旁,规划用地50亩。

(8)湘中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选址于经开区内,规划用地400亩。

(9)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选址于经开区内,规划用地100亩。

5.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改造升级农村乡镇集贸市场,逐步取消马路市场,实施“农超对接”,促进市场资源双向流动,发展现代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农资供应和居民基本生活的网点;推进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流中心建设;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建成中心镇为核心、乡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示范店”,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三)主要模式措施

1.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推进商贸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商贸物流业。二是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加强政策引导,适时制定和公布国家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商贸物流产业目录。三是尽可能下放权力或简化程序,鼓励个私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联合等形成参与商贸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四是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会”的类似组织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2.深化商贸物流业改革,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

一是深化商贸物流企业改革,推动商贸大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大企业,支持大企业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大股、股权流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形式,不断推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三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四是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鼓励传统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改造成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

3.加快商贸物流人才开发,提高商贸物流队伍素质。

一是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造就高层次经营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并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依托职业学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商贸职业经理、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计划的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

4.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

一是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资源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经营等形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农村市场和市外拓展。二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鼓励企业推进网上销售、扩大电子商务的规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三是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广泛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

5.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服务企业和加强市场监管。

一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信息发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二是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完善监测防范网络,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确保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安全供应。四是推进行业规范建设。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物流标准化推进制度。五是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支持农贸市场改造、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和粮食、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六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食品等关系公众利益的检测信息定期公布,引导市民正确消费。

(四)予以政策支持

1.在用地指标上,对物流业发展放宽要求;

2.在优惠政策上,对市场体系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予以奖励的扶持。

五、上级对市场体系建设和物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

1.商务部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商电发[2011]375号)

2.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发[2011]67号)

3.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商服贸发[2011]340号)

4.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商建发[2009]98号)

5.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

6.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8]53号)

7.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

第四篇:中央商贸流通2013年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附件1:

2013年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

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建设内容

一、总体思路

中央财政集中资金支持河北等8个连片省份(含大连等3个计划单列市)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连片区域内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2013年各省通过集中资金,安排1个地市连片区域集中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连片区域内地级市数量不超过省内地级市总数的1/3。

二、发展目标

2013年各省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目标:

(一)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流通设施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集散地和销地等大型批发市场价格形成、商品集散、信息发布等功能明显提升,产地冷藏能力增加30%,在重要流通节点培育一批大型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初步形成一县一市场的公益性市场网络。以农批零对接为主的多种产销衔接模式协调发展,重大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明显缓解。批发市场摊商法人化比例进一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经建设改造的批发市场实施电子

结算率达到60%,标准化销售专区经由率达到10%,建成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省级公共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主要流通节点间的互联互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培育一批流通主导型产业链。连片区域初步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流转顺畅、现代化水平高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

(二)农村市场体系现代化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以大型流通企业为主体、连锁经营为组织形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覆盖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业等领域,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问题。围绕城镇化进程,鼓励地方坚持先行先试、适度超前、制度创新、配套推进的原则,针对农村市场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制度创新,推进农村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进现代流通方式、现代流通科技和新型业态的发展机制。

三、支持对象和内容

(一)实施范围。河北、山西、辽宁(含大连)、江苏、浙江(含宁波)、山东(含青岛)、河南和湖北。要选择省内工作基础好、流通规模大的地市连片区域,计划单列市要全覆盖。原则上每省应选择1-2个试点城市,开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工作。

(二)实施企业。选择区域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型批

发市场和流通企业。

(三)支持内容。

1.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重点加强大型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推动产地集配中心和零售终端建设。加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推动出台并落实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强化产销衔接促进体系。支持批发市场建设大型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和培育批发企业,发展农批零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打造流通主导型产业链。完善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支持批发市场建设信息系统,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省级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流通技术保障体系。支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实行电子结算、推广标准化销售和开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流通模式创新。

2.加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城镇市场体系建设综合试点。支持在城镇化规划确定的重点乡镇建设规模较大、功能综合、标准化的乡镇商贸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加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建设。重点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新建或改造连锁化、直营农家店。建设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支持新建规模较大、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推进农村流通信息化。支持流通企业及门店进行信息化改造,选择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利用农家店建设农村电

子商务配送服务点。支持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农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

四、机制建设

(一)建立公益性保障机制。贯彻国发„2012‟39号文、国办发„2011‟59号文精神,建立完善公益性流通设施投资保障机制、运营管理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探索公益性实现方式。与政府提升保供稳价能力相衔接,通过出台地方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法规和政企协议等形式,建立市场长期发挥公益性功能的刚性约束机制。

(二)建立流通创新机制。立足于流通发展实际,围绕交易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发展的创新机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要着力落实商建发„2012‟432号文有关要求,加快培育一批流通创新重点联系单位,并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

(三)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连片区域发展定位,避免恶性竞争。要积极主动搭建平台,加强连片省份间及省内连片地市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连片区域内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紧密合作,增强集中连片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第五篇: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阳新商务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明确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服务完善,适应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要求,我县市场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规划,狠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起步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体系建设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基础。全县乡镇目前共有大型农贸市场3个,分别是龙港边贸市场、枫林边贸市场和富池中心市场。全县农村商业网点700个,从业人员5000人,年销售额达21亿元。几年来,按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要求,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4个,覆盖了全县21个乡镇和90%以上的村组,大大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

二、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

为优化我县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规划工作,并着力加大实施力度,全面配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建立县级中心市场为重 1

点、区域性专业市场为依托、乡镇集贸市场为辐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项目支撑,规范运作乡村零售网点,加大培育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和流通企业,建立建设农村市场体系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城乡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农村市场体系,取得了一定得成效。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部门协同,凝聚合力

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每年均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布置,成立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商务局牵头建立部门间协同机制,会同发改、财政、工商、供销等县直部门,积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建立工作月度例会制度,充分利用了各部门的传统网络,理顺了相关机制,凝聚了各方力量,实现了该项工作的较快推进。同时,加强了舆论宣传与任务的分解落实,认真将相关政策细致地向广大农村地区宣解,要求乡镇政府按规划全力支持工作的开展,以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市场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二)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放大张力

为切实突破多数大型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城区、少有延伸到乡镇的现状,我们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在详细规划区域城乡一体市场体系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突出中心乡镇、村组的带动作用,本着利民、畅通、合理、高效的原则,通过调研重新布局和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内外品质。同时,制定了系列财税优惠政策,积极稳固供销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在镇(区)、村一级农村商贸的“主力军”地位,注重引导城区大型流通企业与民营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并购、联合,按市场规则提升了城区相关农产品购销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明确措施,突出重点,激活潜力

近几年来,为扎实推进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寻求带动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突破口,一是在全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县商务部门牵头,形成了县、镇(区)、村、组、农户的五级联动机制,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了对乡镇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自愿参与的方式,县商务部门牵头合理规划、详解方案、加强督导、规划操作,在全县农村地区逐步推进了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革新,在各农业中心乡镇、村组共改造和新建标准化“农资农家店”34户。农家店的建成,工作做得扎实,坚持了高标准和高质量,为全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抓好了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建设与改造。近几年,我县民间资本通过招商引资,大举进入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惠美家、新环电器等本土知名企业在龙港、富池、白沙、浮屠等地分别建立连锁店,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商业业态,拉动了农村地区消费。

(四)规范管理,抓优服务,练好内力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物流特别是集贸市场管理,我们切实加大了力度,积极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不断加强检查和督导。县商务部门会同工商、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对农村市场先后进行了数十次的检查和整顿,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市场。同时,针对农村市场处于发展阶段较脆弱、不健全,需要各方面扶持与指导的现状,县商务部门和乡镇作了大量工作: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硬件建设,特别是在市场建设方面,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为市场建设协调服务,提供了优惠的政策,积极申报项目,有的乡镇还直接投入了财政资金。二是上门服务。在万村千乡农家店的建设中,商务部门委派人员深入到店面指导、帮助改造建设工作。三是促进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水平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布局,宏观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加之目前对市场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市场建设规划布局、功能区划分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市场功能不足。

二是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突出。我县农村市场主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素质低。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

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这种落后的经营方式与现代物流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市场发育程度低,投入不足,市场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对现代物流服务业缺乏应有的拉动作用。

四是市场管理滞后,致使区域商品流通尚处于混乱状态,尤其是露天经营商户大多沿路摆摊,不仅严重影响交通和城镇形象,更主要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乡镇特色产业的形成和专业市场格局的构筑,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当前和今后我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想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制定的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推动三个创新,构筑三大体系”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市场体系。

(一)推动“三个创新”

推动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村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行为,改善农村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农村流通政策措施创新。完善和落实已有的促进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调整和改革不利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借鉴和引入外地的先进政策措施,积极出台有利于农产品和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把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流通企业的培育、市场开拓等指标列入乡镇工作责任书,实行考核,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村市场,壮大一批出口基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商业行政布局和管理的模式,加快“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建设,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促进流通企业在农村健康发展,加快农村流通改革和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建设。

(二)构筑“三大体系”

构筑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积极投资建设大型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努力形成以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以乡镇专业交易市场为依托,以现代交易、电子结算、信息检测、储藏技术等物流体系为手段,以良好的企业经营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保证的农产品购销服务网络。

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行政村为基础,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原则,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五年内改造和建立标准化“农资、农家店”150家,力争到201

5年,农家店全县数量达到190家,力争覆盖所有的乡镇和98%以上的行政村,加快形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连锁配送率达到70%以上,大大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假日消费、节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引导和扩大农民消费,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构筑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强化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及时准确地向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农民提供国际、国内农产品生产、供需、加工等信息,逐步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和完善资源分析,市场预测、产品价格、供求信息、农业生产力布局、资金投向、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分析预测和发布。初步形成上下相连,预测预报及时和比较准确的信息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并建立资源、市场、供求、投入综合评价和预测预报系统,组建全县农村市场动态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中心。

下载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贸流通暨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讲话

    内贸流通暨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4年全市内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全市内贸流通工作,安排部署2014......

    县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西安市现辖9区4县。行政区域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85万人,农业人口476.69万人,XX年年人均gdp21017元。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留坝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留坝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十五”时期我县商品流通业充分发挥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流 通市场日益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传统业态为主向现代业态为主转变开始形成,加速......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措施

    根据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通过深入**清真牛羊肉市场、东郊蔬菜市场、金积农贸市场等农产品市场,对市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围绕市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了......

    商贸流通工作情况

    商贸流通工作情况 一、2006年以来工作情况: 2006年以来,我县商贸流通工作紧紧围绕“建大市场、做大边贸、促大流通”的思路以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的......

    商贸流通体系

    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

    商贸流通工作计划

    一、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推动商品市场繁荣活跃1.深入开展“促销费”活动。促进消费增长。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其中批发业增长24%,零售业增长20%。2.搭建扩大城乡居民......

    商务局商贸流通工作调研报告(共5则范文)

    商务局关于商贸流通工作的调查报告按照盟商务局调研提纲的要求,商务局于近日组织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全旗各重点粮库、外贸企业、屠宰企业。对重点粮库、外贸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