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布连学校3-5年规划
布连学校
一、指导思想:
3-5年电教发展规划
今后5到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教育创新,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数字电视教学收视系统,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光盘资源,并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系统运行管理保障机制,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按照以上要求,布连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程度相差甚远。我们必须按照我县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我县电化教育事业,加快我县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为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新世纪我县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6月份,我县7所高中都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共装机570余台,总计投入近199.5万元;28所初中有27所装机学校,总装机数为1200余台,总投入420万元,28所城区小学和中心校本部中,有17所装机学校,总装机数为台690余台,总投入约为240万元。全县中小学共约投入860万元,装机总数达2460台。除此以外,全县还有10所学校安装了地网,计投入65万元;两所高中和8所初中建起了电子备课室,总投入约100万元;37所学校装配了多媒体教室,投入约200万元。全县还总计投入了近600万元用在购买其它电教设备和电教教学软件上。配合我县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全县80%的中小学接通了宽带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达到1950万元。今年秋季,国家投资近千万元的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将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我县电化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就整体而言,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各项指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的电教设备还不足,现有设备陈旧,特别是软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上,很多学校是采取自筹资金、贷款、向商家赊销等方法,收取上机费后逐年还款的方式配备。而信息技术教育收费的取消,使得很多学校在经济上受到拖累,陷入困境;我县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仍然较低,对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的功能和作用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掌握电教手段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已有设备的利用率还不高,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手段整体比较原始。这样的状况难于满足我县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要达到上级的规定目标,从目前看,我们所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推广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各项工作。
三、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今后3-5年,布连小学电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研究为基础,以资源建设和服务为中心,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主要为教育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中小学提供多种媒体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为我县现代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我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目标:提高现有常规电教设备的利用率;加强农村中小学远教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远程教育管理能力和运用水平,充分发挥远教设备的功能和效率;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力求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大力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强化息县教育信息网功能,实现全县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教育行政办事效率和水平;建立完善、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把息县建设成为设备先进、特色鲜明、信息化程度高、教育综合实力强的教育现代化强县。
四、重点工作和实施步骤
(一)维护好常规电教设备,提高常规电教设备的学科覆盖率。
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远教工程的设备数量有限,电脑多媒体电教设备不可能一步到位,投影器、录音机等常规电教设备对稳定和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还有重大的作用。要加强常规电教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并完善使用制度,发挥常规电教设备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远教工程设备的管理,提高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水平。2007年下期,全县各中小学要投入配套资金,配合国家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的效率。工程建成后,全县所有普通高中、初中和乡镇中心校本部要按规定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
(三)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各中小学用好上级拨付的相关资金,在远教工程配备的基础上,逐步添置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多个多媒体教室,不断满足教学的需要,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和应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四)加快网络建设
1.2007年下期,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全县所有中心校本部以上的学校要全部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接收系列优秀教学课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且每天登录教育信息网,初步实现全县教育资源的互通和共享。2008年,争取达到全县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的目标。作为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的“息县教育信息网”初具规模,初步实现教育系统的网上办公及办公自动化。2.2010年底,城区所有中小学及部分初中和中心校本部要逐步建立校园网,网络终端进入所有教师办公室和所有教室,逐步实现教师网上备课、学习和”班班通”,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2012年,校园网逐步扩大到全县初中。(五)畅通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入渠道,加强师资培训
通过培养本校对信息技术有专长的教师、招聘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等方式,不断充实各初中、中心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争取到2008年,逐步达到每所初中和中心校均有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技术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建立起全县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网络,从而带动全县信息技术教育和电子政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按照“培训先行,分级负责,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务求实效”的培训思路,将信息技术纳入在职教师必修的再教育课程,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作为在职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定培训计划,定培训教材,定培训时间,定培训经费,搞好师资培训。
l.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
凡已取得教师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合格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45岁以上的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都必须参加教师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2.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骨干教师和网络管理人员的高层次技术培训。通过与高校联合、教师脱产进修、网上学习、短训班、学术报告会等形式,提高以上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实验研究主线,采取“任务驱动、需求推进”策略,按照“主题贯穿,任务驱动,总体设计,分题研究,多题结合,优势互补,多方参与,协同攻关,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研究思路,立体展开全县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验研究,确立“网络时代的学与教”为研究总课题,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式学习等方式方法,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加快教研部门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和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教研队伍建设,创造与教育信息化要求相适应的教研新体制;创建各级“虚拟教研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并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加速教育科研和教研模式的信息化、网络化,在网络环境下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和教育研究专家。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认真贯彻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制定与新课程方案相适应的、分学段、分学科、分课时的整合方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纳入各级各类课程目标体系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和推出一批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典型学校,推动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健全组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网络。组织机构是对学校电化教育技术特别是远程教育进行有效管理的保证。中小学成立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及专职电教人员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明确一个职能部门的基础上把管理的责任分解到各部门、各学科。其次,要保证开设信息技术课所必需的专业教学人员和设施,畅通电教教材征订及发行的渠道,保证学生用书达到人手一册,并能在各年级开足课时。第三,建立以设施设备和软件教材的使用、维护、流通、保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技术规章制度。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制度的建立要以方便教师的使用为原则,有利于设施设备效益的发挥。第四,要建立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形成教师自觉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氛围。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不单纯是物质层面上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技术应用层面上的管理。
教师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积极运用电教媒体并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教师,学校应在他们的工作量核算和利益分配上予以充分考虑;对他们研究开发的教学软件、素材经专家鉴定和权威部门认可应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同等对待,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评优的依据。制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估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学校还可通过举办各种评比、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加强领导和监督,确保电教资金到位
电教工作站每学期都要派人检查各中小学电教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上级拨付的电教费用等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运用合理。(三)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培训 对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坚持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相结合,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学与用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学校应在抓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把对广大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培训网点建设,保证必要的培训经费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第二篇:布连小学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三年规划
布连小学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
工作的三年规划 一、三年规划提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和多种文字的人口大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影响最大的语言文字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汉语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方言隔阂严重,语言文字不规范等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国家语委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二、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的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2、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规范我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是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三、三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发挥学校在全社会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做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工作,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我校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
四、具体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将成立由副校长任副组长、语文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部门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科室负责,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将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我校将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将出台若干关于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学校将制定健全的语言文字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进行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情况的检查,做好记载,落实校园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并达标。
4、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在校园学习和讨论的专栏,指导全校教职工学习和明确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意义及其创建标准,号召全体教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中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运用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努力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高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标准和意义,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创设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
5、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校教职工在三年有计划的学习——知识。利用校园网及时通报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信息,介绍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为我校师生提供一个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师生进一步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积极主动地增强正确运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并能熟练使用汉语拼音。教务处、教研室和各科教研组长应深入课堂,互相听课,检查教师板书用字,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在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考察指标,纳入常规管理。
6、开展活动,提升兴趣。学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全校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兴趣,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将举行教师粉笔字、硬笔书法及说课等教师基础功比赛活动,评出若干奖项,激励教师自觉运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组织学生参加关于普通话、汉语拼音和规范汉字使用的征文比赛,朗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及讲故事、编小报、相声、小品表演、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布连小学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
工作的三年规划
布
连
小
学
2010年9
月
第三篇:布巷社区年工作计划
2018布巷社区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2018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认真学习领会党方针政策精神,按照构建和谐社区的要求,紧紧围绕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紧密联系社区建设实际,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民办真事、办实事、办好事。布巷社区将继续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转变管理服务的方式入手,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工作新模式,切实解决了居民“有话找谁说,有事找谁办”的问题,开创社区工作的新局面,提升了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党建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社区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共建合力。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如党政互动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队伍建设机制等,不断调动驻区单位共建的积极性,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2.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党建”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把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我社区党建“三联系”活动结合起来,以服务居民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凝聚力工程落到实处。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宣传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富有时代特色的好党员、好干部的典型事迹,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
3.深化党建“三联系”活动,加强为民服务的实效性。通过活动提 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密切社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血肉关系,把“群众找上门”变为“上门找群众”,架起党与人民群众心中的桥梁,把“为民地图”绘在每个党员干部的心中。做强党支部班子,发挥核心作用,强化“三种意识”。必须强化核心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强化共建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4.开展社区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扎实有效地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退休党员的责任感,实现“退有所学”。为使退休党员“退休不褪色”,社区党支部将采取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等形式,组织退休党员学习党的政策、文件精神,讨论、交流热点问题,提高退休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对行动不便、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退休党员,党支部定期带齐学习资料,主动送学上门。
5.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创新。认真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二)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劳动保障和民政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我社区要把政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通过开创这两个新局面体现。
1.低保工作
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对申请低保户的家庭进行了解调查,确保调查结果真正有效,要对他们的资料了如指掌,从而对低保对象的审查、审批工作提供准确的 业失业登记工作。
6.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真正使群众享受到政府的惠民利民好政策。
(三)综合治理工作
维护社会稳定,抓好综合治理工作,打造“平安社区”。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
1.抓长效管理,确立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的意识,在加强监督上下工夫。不定期组织居民对创建工作进行测评,继续发挥居民代表、中心户长、党员代表、社区志愿者在文明小区创建中的监督作用。
2.健全社区自治组织。一是定期开展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中心户长的作用并做好中心户长的考核工作。
3.认真做好户籍管理及私房出租户的管理及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打造平安社区。进一步完善“一卡二队五中心”管理模式,加强对私房出租市场及流动人员的管理,发挥义务巡逻队的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及时掌握信息,做好社区治保调解工作,努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群防群治。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按照落实流动人口双向管理的要求,对外地流入和本地流出的所有流动人口实现建档建册,真实地掌握其去向。
4.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全面落实好“两项制度”。辖区宗教极端化思想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对部分受宗教极端思想污染的群众和宗教氛围浓厚的群众要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成立宣讲组,全面开展去极端化宣讲工作,尽可能动员辖区居民参与宣讲工作并进行主讲,特别是辖区内的退休干部、老党员以及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
5.落实好义务巡逻制度,每天按排四人一组进行治安巡逻,并做好巡逻记录,特别是夜间值班巡逻,发现异样立即上报。
6.做好综治台账,每月对出租房屋及社区矫正对象、留守儿童、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服务并及时更新,确保电脑及手机综治台账登录率达到100%。
(四)计生工作
开展优质服务,抓好计生服务工作。继续加大对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的监管力度,加强宣传,大力营造计划生育的舆论氛围。严肃查处瞒报、漏报等行为。实现计划生育工作完成率100%、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 100%。
(五)财务工作
以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
第四篇:那布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叫安乡那布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基本概况
(一)那布村基本情况
那布村辖24个自然屯,31个生产小组,总户数755户,人口3364人,有壮、汉等民族。耕地面积4850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地2750亩。全村山林面积约1.2万亩,现在水利设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村民的农业技术一般,所以村民生活过得并不富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78元。糖料蔗是全村的主要支柱产业,黒皮蔗、木材、松脂、无公害蔬菜是那布村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那布村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交通便利,为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和运输业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村民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条件较好,通讯发达,电信、移动网络信号覆盖所有的自然屯。
(二)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臵
那布村位于叫安乡中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距离上思县城6公里,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县城至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公路横贯穿村中心。全村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捷,是叫安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气候条件
那布村紧靠十万大山山脚,属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冬夏交替明显,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全年
平均气温18.2℃,最热8月平均气温29.8℃,最冷1月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1792.4毫米,全年无下雪现象。
3、植被
那布村目前的植被资源以人工栽培作物为主,大体分为农田、松树、速丰林、八角、肉桂、竹林等种。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1、水资源: 那布村紧靠十万大山明江河沿岸,水资源丰富。
2、土地资源
那布村共有耕地面积4850亩,山林面积1.2万亩。
(四)能源消费结构
那布村村民的生活用能以电和沼气为主,全村共建沼气池300多座,电能主要用于照明和家用电器,沼气作为生活燃料在那布村已得到普及。近年来,环保能源——太阳能的利用也越来越广了,部份农户家中安装了太阳能,绝大部分农户家中仍保留着以烧柴草为燃料的灶头。
(五)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污染源的排放状况(1)废水
那布村辖区内拥有酒精厂、松香厂等两个企业,都没有涉及污水污染,该村农户门前屋后排水废水处理良好。(2)生活垃圾
全村生活垃圾年生产量为400吨,回收利用率80%,残留量为80吨。
2、环境质量情况
(1)那布村的水环境质量是纯天然的山泉水。
2、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大气能功区域中规定的标准。
二、那布村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那布村地处十万大山山区,信息接收不便等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生产技术的落后,市场信息的变动不能够及时的把握,缺少市场的灵敏度,高山的气候,使得农业的生产要依靠天气的自然变化,“靠天吃饭”还是那布村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所以在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都明显趋于弱势。
(二)村庄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
地势低缓平坡的那布村,居民住房相对分散,而且各个自然村中主要道都过于偏窄,而且房子建设的比较凌乱,缺少统一的规划。
(三)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那布村离县城有7公里,村中很多年轻的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里的都是些中上年龄的人或者儿童在家里,不容易接收新信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那布村建设生态村的规划目标
结合本村实际,推进全村农业向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农业,开展农业无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建成一个“蓝天、碧水、绿地的优美环境,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富裕安康、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在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尽快发展经济与创建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同步目标。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村内部潜力,使农村的物质和能量能多层次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提高物质、能量循环,再生利用的功能,在整体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1年,已初步建成了一个高产、优质、低耗的生产线条,一个高效、稳定、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的生态环境系统,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把那布村建成了一个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社会文明。
四、那布村对环境综合整治
那布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加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公共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主要道路要全部实施硬化;村民住宅基本达到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要求;加强村庄绿化建设,防治水土流失,村庄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
一、优化村庄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根据现有村民住宅分布情况,结合实际,对新建村民住宅实行统一规划,集聚建设,生
活污水全部经过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对现有村民住宅中尚未建成无公害卫生厕所的农户要制订整改计划,加紧整改。
二、加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臵以及河道的保洁、清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村庄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及河道的保洁、清淤,要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建设,切实开展河道的“三清”工作,努力改善地表水的观感和水质质量,防止因河道积杂、积淤而造成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生态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村庄河道整治。村庄内村组道路全面进行硬化,做到村到组,组通户,道路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着力改善村庄面貌,加快自来水建设,并在适当的地域建造标准化的公厕,以方便群众。
四、加强绿化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村庄内要合理规划绿化建设,着力扩大绿化面积。道路、河道两旁种植苗木、花草、草坪等,美化环境。禁止乱砍乱伐现象,以确保不造成水土流失。
五、那布村主要生态建设项目
一、生态农业
每年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至2项。
二、污染防治
1、投入6万元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2、投入10万元对河道进行整理、清淤、保洁。
3、投入30万元进行改厕防治工程。
4、投入40万元进行生活污水治理
三、村庄道路、绿化、桥梁建设。
投入2150万元进行新村改造,投入30万元进行自来水改造,投入50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20万元种植绿化并对其做好养护工作。
合计共需投入资金2280万元。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要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生态村的建设工作,制定建设工作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二、加强管理,强化指导。
村级组织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加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力度,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工作。要积极会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生态村建设的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生态村建设的技术水平,切实推动生态村建设进程。
三、加强投入,规范建设。
要切实加大生态村建设的投入,广辟资金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村的各项建设中,以弥补生态村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要按照生态村要求的各项规范和标准,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努力提升生态村建设的质量。
四、加强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要切实加大生态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村村民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利用召开村民代表会,分析生态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制定相关的村
规、民约,规范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全村村民自觉地投身到生态村建设中来。相信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那布村一定能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生态村
第五篇:布连海子村2011年普法半年工作总结
布连海子村2011年 “六五”普法工作总结
我村“六五”普法工作按照党委政府“六五”普法统一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稳步推进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进程,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有了新的成效,为我村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普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六五”普法工作回顾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普法工作有序开展。一年来,村党支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把“六五”普法列为我村的中心工作来抓,认真对照“六五”普法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四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主任为副组长、村委委员、各村民小组长组成的普法依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严格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分逐步实施,注重工作开展的连续性,确保了五五普法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落实人员。由村综治办专门负责“六五”普法工作,及时根据人员和干部分工调整,确定专人负责“六五”普法日常工作的开展。三是经费有保障。每年“六五”普法经费实行支出实报实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六五”普法要求我村制定了《“六五”普法学习制度》、《法制讲座制度》、《村干部法律知识学习》等系列制度,为学法普法提供了制度保障。
2、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六五”普法重在宣传普及,一年来我村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普法目标,发挥“六五”普法骨干队伍作用,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法律知识宣传。一年来,我村通过广播、宣传栏,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义务教育法》、《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条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紧抓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提高村民法律素质。
3、“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村认真按照普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要求,确定重点学习内容抓好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一是抓好干部学法。村干部既是“六五”普法的重点对象,同时还肩负着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因此“五五”普法期间,我村每年安排村干部参加普法学习均在两天以上。二是抓好全村党员、村民代表、村民组长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三是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组织村小学百名名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考试,以考促学,收到较好效果。还聘请了派出所指导员为法制副校长,每年为学生上两次以上的法制课,向学生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
4、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的创建活动,努力提升依法治村的工作质量。
会全体人员利用半年时间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征求对村会工作意见,向村民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央1号文件等。在创建期间,不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了有关政策,法律,实行了民主选举、村民自治,而且依法办理了一系列涉及集体经济、事关村级发展的事务,如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失地户的补贴费;村级道路养护办法,开展社会治安群防联防;拆迁户、无房户的安置工作;村级财务收支监督状况;计划生育等;共同维护了稳定。2005年通过了省“村民自治模范村”的验收。
二、普法取得成效
1、依法行政得到加强。提高全村村民尤其是村干部的法律素质,逐步实现由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各项事业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事业的转变,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村普法教育领导小组还请老师来村讲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知识,通过学习提高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同时对村两委的监督、严格按照“一公开两民主”相关规定,定期检查村务公开情况,村级财务管理情况。在村委换届工作上,真正让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举,行使自己民主权利。村级较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各项村级事务都能按照群众的意愿顺利开展。
2、依法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村班子人员在普法中坚持把学法与依法管理相结合,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推进服务建设,为村民办实事力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办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村民学法守法,参政议政意识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风气好转,村民代表大会的决定都能得到贯彻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成效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秩序明显好转,近几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和上访现象,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存在不足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原因,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相当村民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主动普法的意识还不强,自觉主动学法的不多,虽然依法维权意识有所提高,但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更多的是凭感情靠人际关系来处理。
人民群众的面对面宣传难度大,加上相当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很难确保村民普及率达100%,普法的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下一步打算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是增强村级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的精神为指导,以“五五”普法工作的要求部署,以人为本,踏踏实实地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