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辩证关系研究重点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辩证关系研究
【摘 要】 一个普遍认识是,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文化,它有经济性,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功能的有效手段,于是,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就应是经营业绩的高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重新认识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即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不存在单一的正相关关系;经营业绩不是衡量文化优劣的唯一要素;企业文化是目的与工具的统一体。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经营业绩; 目的; 工具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战后的一片废墟上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国民收入直追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就生产率而言,则远远超越了美国。这令美国的管理学者十分震惊,纷纷探讨其中的原因。“麦肯锡7S管理框架”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成果,“7S管理框架”认为,任何一种高明的管理都涉及7个变量,并且必须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这7个变量分别是:结构、战略、体制、人员、作风、技巧、共有的价值观。研究发现,美国企业普遍重视结构、战略、体制等硬管理要素,日本企业则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人员、作风、技巧、共有的价值观等四个软管理要素。分析表明,美国企业侧重于制度管理,日本企业则侧重于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于是兴盛起来,并迅速传入中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热潮。
日本企业的经营实践似乎已经表明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然而喜欢实证研究的美国学者仍然要弄清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究竟有没有内在关联?若有,那是什么?
笔者认为,仅有实证研究是根本无法揭示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辩证关系的,必须辅以理论论证,因为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过于复杂,这些因素互相影响,通过实证研究根本无法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科特与赫斯克特的实证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教授合作,在1987-1991年的四年多时间里,分四个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写成了《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肯定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关系紧密,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
科特、赫斯克特发现,凡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著作,都要涉及一个共同的核心问题: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著作的观点并不一致,他们将这些理论观点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同时采用“理论观点与公司实际对照”的方法,分别加以验证。
(一)“强力型理论”及其验证
该理论将企业文化区分为两类:强力型企业文化和脆弱型企业文化。所谓强文化,就是一致性和牢固性都很高的企业文化。反之,一致性和牢固性都很低的企业文化,就是弱文化。该理论认为:强力型企业文化必然导致优异的企业经营业绩。
科特、赫斯克特实证分析之后发现:
1.强文化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确存在一种正比例关系。
2.这种比例关系十分脆弱,有10家强文化公司虽然曾经有过业绩辉煌的历史,但在1977-1988年间的经营业绩并不是很好。
3.有四家公司企业文化脆弱,却有着卓有成效的经营业绩。
(二)“策略合理型理论”及其验证
策略合理型理论认为,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联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与企业环境、企业经营策略相适应的文化,文化适应性越强,经营业绩越好;适应性越弱,经营业绩越差。
科特、赫斯克特为了验证“策略合理型理论”的正误,从原来选定的207家公司中,再挑选出22家企业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这22家公司分成对照的两组,一组是经营业绩好的;另一组是经营业绩差的。实证研究的结果是:
1.无论经营业绩好坏,企业文化的影响都是深刻的、不容忽视的。
2.2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强弱程度基本相同,然而适应性不同,所以经营业绩就不同。
3.企业文化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演变,就会损伤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
(三)“灵活适应型理论”及其验证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文化必须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领先于其他企业,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期与企业经营业绩相互联系。
科特、赫斯克特进行实证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企业经营业绩优异的公司中,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改革的例证比在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中要多得多。经营业绩优异的公司与业绩不佳的公司相比较,它们都更为积极主动地去眼观、耳听、体察以及去行动。
二、对科特、赫斯克特实证研究的分析
分析科特、赫斯克特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企业文化与短期经营业绩相关性不大,与长期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强。
第二,企业文化与长期经营业绩不存在单一的必然关系,强力型文化的企业经营可能会失败,脆弱型文化的企业也许会经营成功。
第三,企业文化应该具有行业、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经营将会失败。
但是,科特、赫斯克特的实证研究也存在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诸如:
第一,企业文化与长期经营业绩的确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具体来说究竟是怎样的?
第二,经营业绩是否是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唯一标准?
第三,具有强力型、适应型的企业文化的公司为什么并不一定经营业绩良好?某些弱型企业文化的公司业绩为何反而优异?
三、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关系的重新认识
针对科特、赫斯克特的研究结果存在的疑问,笔者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思考,用以解释人们对文化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疑惑。
(一)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不存在单一的正相关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经营行为,可能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结果。然而,影响经营业绩的因素除了企业能够控制的内因之外,还有许多外部因素。单就内部因素而言,企业文化也不能代替决策是否正确,资源是否充足,技术是否先进等等因素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确不存在单纯的正相关关系。这样就能解释以下问题: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优秀,但业绩却不太理想?为什么有的企业文化脆弱,但业绩良好?
(二)经营业绩不是衡量文化优劣的唯一要素
分析科特的实证研究不难发现,他把经营业绩作为衡量企业文化优劣的唯一要素,这一观点直接得自于一个传统的命题:企业的功能就是获取最大的利润。
黄静博士对此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全面、正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黄博士认为,判断企业文化是否优秀的标准有两个:1.企业文化的有效性是判断文化优劣的首要准则;2.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环境相适应。什么是企业文化的有效性?黄博士说,文化的有效性首先表现在该文化能否促使企业经营业绩的发展,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其次,判断企业文化的有效性须关注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导向是否能在员工心中建立一种符合社会道德,促使社会文化进步的价值观;最后,还须评估企业文化带给消费者除物的满足外的精神和情感满足,是否为人类社会文化的进步增光添彩。
黄博士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判断文化优劣的多元标准,破除了一个迷信:经营业绩是判断文化优劣的唯一标准。然而,黄博士的多元标准的确定本身缺乏统一的视角,分别涉及了企业本位、社会本位以及消费者本位,同时,他没有对此问题展开充分的论证,仅仅点到为止。
笔者认为,判断企业文化优劣首先应该确定视角,本文确定的视角即为企业本位。也就是说,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而非社会的角度或者消费者的角度。因此,我们应该分析企业本身功能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基本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逐渐上升,人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所以,企业的职能实际上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也是一个生活场所,还是社会伦理的主体。也就是说,现代企业承担着三项职能:赢利、全面满足员工的生活所需、履行社会伦理规范。
这样一来,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是三个,而不是一个了,只有三个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的企业文化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且,同样优秀的企业文化,三个指标的结构可能是不一样的。
当然,获利是企业的最基本职能,如果人们已经认识到经营业绩较差的原因的确在于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人们将会自觉地改变原有的观念和行为规范,但这种改变并不是十分敏感的,因为人的特点是:改变一种外在的行为很容易,改变思想却很难。甚至,一个极端的情景是,人们宁愿牺牲利益,甚至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企业不是人,但却是人的集合,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比如,在一个不成熟的、混乱的市场中,弄虚作假、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就能获得最大利益。果真这样做的企业,也果然赚了大钱,那么,它的企业文化是否就是优秀的?如果有这样一个企业,坚持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结果惨淡经营,或者虽然也赢利,但远远不如前一类企业,甚至被前一类企业挤垮,请问:这个企业的文化是否就是劣质的文化?
实际上,用狭隘的经营业绩来衡量企业文化的优劣,将会推导出以下无法让人接受的结论:根据利润的大小,可以给所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排出明确的优劣名次。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用狭隘的经营业绩来衡量企业文化的优劣,这是目前研究企业文化的一个最大的误区。
(三)企业文化是目的与工具的统一体
从功利主义的观点而言,企业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企业文化则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有效工具。如果用个体的人作个比喻,其荒谬性立即显露无疑: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他的思想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等都是手段,能够挣得更多金钱的价值观是最优秀的价值观。为何企业抱持这样的观点就不觉得荒谬呢?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企业不是人,没有人格,在精神上不可能有所追求,也就是说,个体的人是生活在现实和意义的双重世界里,而企业则永远仅仅生存于现实的世界里,它无须意义的支撑。可是,如此一来,企业对于人而言就是一个异己的东西,一种异己的力量,强迫着人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人可以长期忍受这种痛苦的异化吗?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人不能允许企业成为异己的东西。随着人的基本需求逐渐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他们开始争取对企业的主人地位,不再心甘情愿地充当企业的奴隶。
从人本主义的观点而言。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需要,人是主人,企业则是工具,人既然生活在双重世界里,由人组成的企业当然也生存在双重世界里。从这个角度说,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工具,同时也是企业生存的目的和归宿。企业的一切所作所为,无非就是为了实践自己认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利润对于企业,就如同食物对人类,只是简单生存的必需而已,但不是最终的意义。随着人本主义时代的到来,企业文化将会从手段演变为目的,是两者完美的统一。
纯粹把企业文化看成实现企业功利目标的手段,这样的文化很难得到员工普遍的认同,当然也就只是少数人的文化,而不是企业文化,因为当代人的自我意识正在普遍觉醒,人们不再愿意成为少数人的工具,他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必然不甘心完全交出自己的灵魂,而让少数人随意地加以塑造。在文化面前,人同样是主体,而不是奴隶。●
【参考文献】
[1] 罗长海.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120—126页.[2] 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40—41页.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乔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是为一个企业主要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与顾客政策的宗旨,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一个普遍认识是,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文化,它有经济性,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功能的有效手段,于是,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就应是经营业绩的高低。我认为这个观点太绝对,企业经营业绩的高低是由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的,并不能作为评判企业文化优劣的唯一标准。由美国的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共同出版的著名管理学著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他们1987-1991年间对200多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发现:
第一,企业文化与短期经营业绩相关性不大,与长期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强。第二,企业文化与长期经营业绩不存在单一的必然关系,强力型文化的企业经营业绩可能并不是很好,脆弱型文化的企业也许会有卓越的经营业绩。
第三,企业文化应该具有行业、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经营业绩会不好。良好的企业业绩有利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或者重大改革都需要其他人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需要很长时间来实施。这些好的企业业绩能够提升那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领导才能和艺术的人员的信誉程度,同时也提高了文化建设自身的信誉程度,更重要的是,这些业绩会使人们对文化建设充满信心和耐心。
成立于1837年的宝洁公司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全球员工近110,000人。2008年,宝洁公司是世界上市值第6大公司,世界上利润第14大公司,它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销售额 514亿美元(20032004财政),分公司分布超过80个国家,产品销售超过160个国家,产品种类有织物及家居护理、美发美容、婴儿及家庭护理、健康护理、食品及饮料等,品牌约300个,员工数约127,000,全球技术中心28个,持有专利数量超过29,000个。
宝洁公司的宗旨是为现在和未来的世世代代,提供优质超值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在全世界更多的地方,更全面的,亲近和美化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宝洁公司,就是宝洁人以及他们遵从的价值观。他们吸引和招聘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实行从内部发展的组织制度, 选拔、提升和奖励表现突出的员工而不受任何与工作表现无关的因素影响。每个人都是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领导者,兢兢业业地在各自岗位上作出显著的成绩。公司员工担负起各自的工作责任,从而实现满足公司业务需要,完善公司体制和帮助其他员工提高工作成效的目标。员工会以主人翁精神对待公司的财产,一切行为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利益。公司的远景目标是成为并被公认为提供世界一流消费品和服务的公司。
我认为,正是宝洁公司这种人性化的管理、高质量产品的保证以及不断的创新的企业文化,成就了宝洁公司今日的业绩与荣誉。使得宝洁的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七,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在2007《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七十四。
然而,发生在2010年的富士康“13连跳事件”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富士康有缺陷的企业文化。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凭借扎根科技、专业制造和前瞻决性,自1974年在台湾肇基,特别是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迅速发展壮大,拥有80余万员工及全球顶尖IT客户群,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
发展如此迅猛的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员工N连跳的残酷事件呢?富士康员工连续的自杀事件与其企业文化是否有关系?
其实它的主文化观念同一般的企业并无差别,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制定的纪律规范。郭台铭把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运用到极致。富士康希望牢牢确立一种秩序和文化。刚在深圳创业时,富士康连固
定的就餐地方都没有,厂房是借来的,招工很困难,郭台铭依然对这些原则不依不饶,即便很多员工都离开了公司,他也不放松。为树立纪律意识,富士康对员工日常言行有相应的规定。比如,开会时不能私下开小会,需要发言要先举手;下属在上级面前要有礼貌;新员工在第一次回家时,公司会集中教育他们回家后要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富士康有一个亚洲最大的配餐中心,为避免工人不洗手作业,工人在进入工作间前,必须先进入洗手间,洗手,然后烘干,如果没有这么做,就没法离开洗手间,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监控。最后反应到门的开关上,如果不完成规定动作,人就会被锁在洗手间里。
员工对富士康的评价是:富士康工会联合会员工比例过少,没有按工会法的组织程序进行选举,工会形同虚设;公司保安部属非法组织,没有执证上岗,存在非法打骂和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公司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沟通:除公司与雇员之间沟通无效外,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无良好沟通,人情冷淡;公司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粗暴:半军事化管理,经常发生管理人员打骂员工现象;公司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归属感缺乏:因为流失率太高,人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线上的人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大;据大部分离职员工表示,在富士康工作感觉就象是一个机器,就是流水线上,单调枯燥的动作要反复不停的重复着,有时候下班以后睡觉了,做梦时都感觉自已的手还在拧着锣丝。
今天的工人还需要用毫无人情味的军事化方式管理吗?我认为至少可以打个问号。一个没有共同文化信仰的企业,员工思想杂乱无章可想而知。依靠魔鬼式的管理,企业文化必然趋于魔化。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不难发现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积累,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要从自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去挖掘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动力,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自觉行为。管理者还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延伸企业文化,克服因循守旧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创新带来的观念障碍和模式自缚,实现文化转变。同时,不能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力量。
乔舒琴旅游管理0902班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公司业绩增长
科特和赫斯克特的研究是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关系的经典之作,其经典之处在于:一是该研究考虑了组织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二是该研究证实了那些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股东、企业员工等),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文化特征的公司,三是该研究综合考虑了时间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因此,他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不同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导致不同的经营绩效,原因在于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不同的行为方式。能够提升企业业绩的企业文化具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企业家的经营指导思想必须同适应于市场经济环境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二是要有一个能够适应企业所处市场经营环境并能够带来经营成功的企业经营策略,从而使得这位企业家(他或她的经营思想)在特定的消费者群体中具有极高的信誉程度。
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企业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或者重大改革都需要其他人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需要很长时间来实施。这些好的企业业绩能够提升那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领导才能和艺术的人员的信誉程度,同时也提高了文化建设自身的信誉程度,更重要的是,这些业绩会使人们对文化建设充满信心和耐心。良好的企业业绩有利地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进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
而现代很多企业相当热血,只求一时发展和挣钱,挣一把钱就结束,不求长远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问题,即企业文化能不能支撑我们基业常青。当然也存在一个认识的问题。例如,这两年煤炭市场形势好,煤老板的日子非常好过,但日子好过并不代表这个企业具有长久与持续的发展能力。换句话说,一旦环境回到1999年、2000年煤炭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如果企业在这之前没有多方积累能力,那么企业极有可能还要回到原来的那种状态。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力
企业文化的存在和作用会渗透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与管理中。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依其所起的作用有所区分。
1.引导力
企业文化主要的力量之一是引导力。就是用正确的观念形态引领大家去实现预期的目标。文化的引导力随时随地在领导者、组织者和员工身边发生着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成员从内心渴望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和使命,从而引领人们成长;它可以激发人们克服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困难的勇气,建立创造性的工作观,从而走向成功。
企业文化的引导,不仅仅是具体的战术方案,更多的是一种智慧上的启迪,一种精神上的提升。企业文化要做的,是一种智慧与精神的双重引领。《大国崛起》告诉了我们西方九个大国的崛起秘密:思想文化影响力、体制创新、学习与赶超、科技创新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国家要崛起,文化须先行,企业也是如此。
任何一个组织存在的本质是一群人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所以,文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什么样的目标,让怎样的一群人走到一起来。这个组织和别的组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是谁?而这个目标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使命。追求卓越和基业常青的企业,往往都有一些超越赚钱目的以外的东西。使命感是一个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而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这个企业就由它的核心价值观来决定。国家电网公司的文化非常鲜明,充分体现在其强烈的使命感,“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和三大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忠诚企业”以及“奉献社会”。
2.凝聚力
凝聚力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企业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盘散沙的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的。哈佛商学院约翰·科特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提出:“企业文化有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建因素。”文化总是标志着一个企业的视野和品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适合发展的文化,尤其是没有符合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只有砖、瓦、沙子,而没有水泥(凝聚剂)一样,最终流于失败。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基业长青》中写到,“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利润之上的追求在伟大的公司里,更是被“教派般的文化”灌输。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利润之上的追求”不明确、不具体,动辄就是空洞的大口号。大部分的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教派般的文化”指的是伟大公司必须有很强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中国企业成为伟大公司的最大挑战。
3.提升力
企业文化另外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提升力,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企业文明程度的提升作用。我们知道,充分调动企业中人的积极因素极为重要。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是人,而企业文化应当重在对人的最大潜能的发挥,而这种潜能的最终目标是转变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因为这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同时,调动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企业外在的积极因素也相当重要。企业文化对于公司来说,能够进一步促进无形资产的掌握,并能够促进这方面的增长,这比一些有形产品和其他沟通方式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内部凝聚与外部凝聚的重大作用。
中外企业的发展进程表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作用于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制约着企业的资源配置范围及其强度。因为,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从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关系。也正因为存在这种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力的导向、启动和推进之下,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个性化特征,使企业得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内在驱动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全面推动企业朝着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一种“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成为万源之源。
三、企业文化的特点
在以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应怎样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以提升竞争力?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而塑造和推进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注意把脉企业文化的实践特点,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始终渗透于企业经营实践的全过程。《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里面讲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企业文化打交道”,这样一个理念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不存在企业文化的有无问题。从来没有搞过企业文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没有文化?不能这样说,存在的是企业文化优劣高下问题。是凡搞企业经营总要不同程度存在企业文化,只不过我们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是要把我们那样一种非自觉的、和我们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不相协调的文化剔除掉,而代之于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文化。质而言之,企业文化不存在有无问题,但是却存在着一个优劣、高下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启动比较慢,因此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企业规章制度的推广中,只要我们采取一些非常强制的措施和手段(如制定严格的赏罚措施),这个制度推行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般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企业文化推广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当中,企业家们感到最难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推广,为什么难呢?说到底是因为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塑造人心、改变观念,而不仅仅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企业文化和制度要求不一样,企业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秩序,大家在企业制度推广当中只要企业秩序正常运转,这个制度要求就达到了。但我们讲企业文化是塑造人的工程,因此文化的建设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我们往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往很难在的企业表层感受的到。国际一个通行标准,企业文化从开始建设到最后走向成熟,这个周期是六到八年的时间。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员工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第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一种文化在一个企业一旦推广传播开来,在企业一旦发生作用,这种文化会在企业形成一种氛围,在一个持续的时间段内对这个企业产生影响。老百姓有一个形象的话说“人走茶凉”,借用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好的企业文化是“人走茶不凉”,比如原来的企业家调离了这个岗位,但是他所倡导的文化精神仍然留在这个企业,甚至于会延续很长时间。并不因为企业一把手的离去或企业家的更替而改变企业的文化。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带领自己企业一旦形成了某种企业文化风格,特别当你在企业最辉煌时,你带领的员工形成这样一种文化升值往往会得到企业非常广泛,非常久远的回忆,尤其是当这个企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人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反过来对当年的这种企业文化产生留恋。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在企业形成和确立,就会对企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产生持续性影响。
四、建设企业文化
在当前的企业文化推进与深化中,企业家们应该注意企业文化的上述实践特点,紧密联系自己企业的发展实际,来展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思路。这里提出四个问题引发思考:
第一个问题,在企业文化的推进中,一定要突出重点。现在企业家都看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重要性,对企业文化的简单化理解越来越少了,但是企业文化包罗万象的理解需要注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既不能包罗万象也不能简单化。比如有的企业原来大家不重视企业文化,现在又突然感到企业文化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好象企业管理每个环节都有文化,这不能说不对,但是有一个重大问题在里面:你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如果把所有环节都看成企业文化,那就等于都不是企业文化。什么都是等于什么都不是。企业文化要突出重点,即要侧重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层面、从员工行为规范方面做文章,所以企业文化要突出重点。
第二个问题,在对企业文化作用的理解上,既不能否定也不能无限夸大。企业文化作用究竟有多大?这牵涉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问题。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说来不能雪中送炭,但是它可以锦上添花,我们不能指望企业文化来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形象点说企业文化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文化,良好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保证企业文化向前推进的前提条件。举例说如果我们以100作为企业效益的理想指标的话,一个企业经营效益60分是一个及格标准,企业60分以下不要奢谈文化,而需要兢兢业业把企业效益搞上去,这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时候如果谈文化员工会非常反感,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讲一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同样道理,当你自己感觉到我的企业现在进入优异的、蒸蒸日上的运转状态,也不要轻易改变你的企业文化,因为你现在这个状态就是一个最好企业文化,这个时候如果改变文化会有巨大的文化风险。在60分到90分期间导入企业文化,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最佳时期。在这期间这是企业文化大显身手时期。企业经济效益比较良好,但企业可能面临一个企业的升级,面临着企业二次创业,但的确我们发现企业有好多不尽人意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不失时机导入企业文化,就十分必要了。总之,一个企业的效益及格线,这是建立企业文化的起码本钱。
第三,要注重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现在,在企业界流行一句话:“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企业家的文化”,我感到在这句话里包含了两重意义——权利与责任。的确,企业家的个性风格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正因为如此,企业家领受这种荣耀的同时,更多应考虑荣耀背后的责任。这句话实际上赋予了企业家更多责任,你配不配在这个企业当中充当一种文化形象大使。所以我们说对外交往过程中,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你企业的第一张名片,当把你的名片递出去的一刹那,你已经开始在推销你的企业。所以我们企业家更多要从责任感角度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因此企业家要善于自我学习、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文化管理素质。日本东芝公司的杰出管理者土光敏夫曾经讲过:“今后的管理者他们将是提出希望的人而不是命令者。是给人以帮助的人而不是统治者。是具有同情心的人而不是批评者。”我认为切实在企业塑造一种人文精神,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如果我们的下属员工无论企业发展的顺境还是逆境,都会和我们同心同德,同舟共济,那才是成功的文化氛围。随着企业不断的成长壮大,企业家自身也要获得一个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四、自觉创建学习型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有人预言: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在面对市场时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曾断言:“未来企业争胜的本钱是学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内部素质、不断地挑战自我,这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我这里呼吁创建学习型企业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出作用。学习型企业作为90年代以后兴起的管理科学最新前沿,已经受到众多管理学家和企业管理者的瞩目。“学习型企业”强调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冲破个体限制,迅速在组织间传播,形成自我强化作用,提高整体的竞争力。理解它的关键,是要将企业视为一种生命体。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因此,学习对于企业说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地获取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能力,带来行为或绩效的改善的过程。通过学习与实践,企业就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利于培养企业恒久的竞争能力。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第四篇: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
2007-12-26 07:48:11|分类:|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企业文化
1.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功决定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
1)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
2)小企业靠权力管理人,大企业用文化管人。
3)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
4)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
2.马克思说:“文化如果有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学地向前发展,在它之后将留下一片荒凉”!
3.文化的变迁离不开人类自身的各项设计和努力:
1)文化素养
2)文化建设
3)文化环境
4)文化观念
4.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
1)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2)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3)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发展的财富;
4)文化是永远不能代替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
二、时势造英雄
1.在一个不规范,短缺的社会背景下,任何一个捷足先登者都有成功的可能,这是改革开放提供的历史机遇。一句充满辨证思想的格言:
1)认识到自己能够做什么固然重要;
2)但认识到自己不能做什么更为重要;
3)做应该做的事就是智慧,做不该做的事就是愚蠢;
4)人们常常抗议,不公正的批评;
5)却都乐意接受不应该得的荣誉;
2.决定企业命运的根本不是资金、技术、市场占有率等各种具体指标,而是根源于企业内部的人,是人的思维、道德、观念、价值准则。
成功三要素:
1)胆识——勇于创新,勇于突破;
2)见识——自己的经历,仍为有限的;
3)知识——别人的经历,上升的理论;
3.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路都走过来,供鉴别人的失败,学习别人的成功,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了!
4.人不是因为变老而停止进取的,人是因为停止进取而变老的。
5.文化——学习知识“三解”
1)解闷——增长知识知识能带来开拓视野的新观点和内容
2)解气——知识能搞清楚很多看不惯事物的根源
3)解决——知识能帮助我们提出各种方法和手段
6.文化扭曲、安然自焚“三大文化“葬送安然
1)“惟利是图”文化——腐蚀安然根基
2)“压力危急”文化——加速安然死亡
3)“成王败寇”文化——导致安然灭亡
三、企业文化
“静悄悄的企业革命”与“现代管理的成功之道”
一个伟大组织能够成长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
1.生存之道:
事后控制——短期的企业运作的是资产;
事中控制——指中期的企业运作是人才;
事前控制——指长远的企业地对运作的是文化;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2.文化:指知识、信仰、传统、宗教、道德、法律、风俗、管理以及人类在构建社会顺应自然,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习惯。
3.恩格斯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活动方式。
4.企业文化:企业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两大环境任务
营造环境回报环境
内外
好做人做好人
5.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人”字来抓。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人。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对社会、顾客“做好人”(顾客满意)
必须要让经营者、员工在企业内部互相之间“好做人”(员工和谐)
这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企业动作基础:正正当当经营
清清白白赚钱
堂堂正正做人
6.构建企业文化的内部任务
1)营造“好做人”的环境,只有把别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结合时,才能保全大家的利益。好做人“尊重别人利益”“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2)人是社会的中心,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不是忍让,不是争斗,而是相处。我们与人应该要善意。
3)因为“人人都有个利益”因此所以任何人的个人利益都受到他人的个人利益的制约。
4)任何人只有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个人利益的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个人利益的相互制约才能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提倡个人利益的、能联合起来、道德风尚往往比较健康。人人都知道尊重和承认别人的个人利益。才能联合起来,才有道德基础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十七、十八世纪的美国家民就懂得一条简单的道理,只有和伙伴联合起来,让伙伴得到利益,才有自己更大的利益。
合作可以把成功无限地放大,自私狭隘只会毁掉各自前程!
注重三个文明的整体推进:
文化:人类一切创造的成果;文化是过程,文明是结果;
十六大提出构建“三个文明”
政治制度文化政治文明官场落后文化
经济科技文化物质文明市场
社会道德文化精神文明情场现代文化
第五篇:经营业绩报告模版
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专项审计报告
****有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专项审计报告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们接受委托,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2008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在此基础上对**2008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入库地方税金总额及增长率、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流动资金周转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六项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进行审计。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发表审计意见。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的、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一、企业简况
**有限公司**改制而来,出资人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和**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号:**,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万元,经营范围:**。
二、审计范围
此次审计范围包括**有限公司及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
三、经营业绩考核指标
(一)利润总额
2008***利润总额**元,税后净利润**元。
(二)净资产收益率
2008***实现净利润**元,2008平均净资产为**元(其中期初净资产为**元,期末净资产为**元),2008净资产收益率为**%。
(三)当年入库地方税金总额及增长率
当年入库地方税金总额为**元(其中营业税**元,城建税**元,**。上年入库地方税金总额为**元(其中营业税**)。
当年与上年比较入库地方税金增长率**%,入库税金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8营业收入有所增长。
(四)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2008***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为**元,成本总额为**元,期间费用总额为**元,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五)流动资金周转率
2008***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为**元,2008平均流动资产为**元(其中:期初流动资产为**元,期末流动资产为**元),2008流动资金周转率为**次/年。
(六)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
2008期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为**元,期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为**元,2008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
四、关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说明 ***。
五、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上述指标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2008的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等情况。
六、报告使用范围
本报告仅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考察***经营业绩之用,不得作为其他用途。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报告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提供给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