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17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学业分层测评(小编推荐)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图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
A.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 B.抗日战争反攻时期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 D.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
【解析】 百团大战的主要领导人是彭德怀;抗日战争反攻时期题干中五人并未直接合作;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领导人主要是刘伯承、邓小平,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
【答案】 D 2.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和判断,解答时应结合必修二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关键是明确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基本状况。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对“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的拨乱反正,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直接目的,D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
【答案】 B 3.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A.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B.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 【解析】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依然幽默相对,说明了其具有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是最值得学习的,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4.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发动秋收起义 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发动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故②错误;①③④属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
【答案】 C 5.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解析】 邓小平的回答是一语双关,在讲“日本新干线”快的同时,又引入到中国经济发展,意指中国经济发展落后,需要高速发展,与B项意思一致。
【答案】 B 6.《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C.作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解析】 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邓小平画传》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
材料四 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的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设想。(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的信息可以归纳出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及材料三中“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的信息来比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的信息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的信息可以概括出“一国两 制”,台湾高度自治;“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可以归纳出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4)问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主张: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原因: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任答2点即可)(3)设想:“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二篇:高中历史第5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素材
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素材】 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
(我)受过中等教育。至于思想的变迁亦甚简单,我十六岁以前在中国,小孩子当然无思想可言,及到法国后,受了经济的压迫,致不得不到工厂作工,变成了劳动者。
生活的痛苦,资本家的走狗──工头的辱骂,使我直接或间接地受了很大影响。最初两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虽略有感觉,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个深刻的觉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知识,一方面又受了已觉悟的分子的宣传,同时再加上切身的痛苦,于是遂于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①。总上所说,我从来就未受过其他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自述》②
【解读】1920年10月19日,16岁的邓小平乘坐“盎特莱蓬”号邮船,历经39天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开始了艰苦的勤工俭学生涯。但是因为生活所迫,他的学生生涯只维持了不到半年时间。其他时间都在为生活而奔忙。在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厂期间,他每日辛苦劳动,赚的钱却连饭都吃不饱。这些使邓小平初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面,亲身体验了劳工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生活。由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争取劳苦大众利益的革命道路。
这段邓小平的自述表明,有两大因素对他走上革命道路起了重要影响:①通过在法国留学的亲身经历,体会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苦大众只能过着悲惨的生活。②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以及身边一些先进分子的影响,使他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
【注释】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其前身是1922年6月在法国成立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②《邓小平自述》:邓小平一生没有写过完整的自传,但对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历程他有很多的评价。这本《邓小平自述》,内容大多是从他早年写的简历表,后来与家人、朋友、外国友人的谈话,以及在一些会议上的讲话和发言中归结起来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邓小平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历。
2.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要有革命的行动,终能验证出革命的理论。”由此方知,革命的理论于我们共产主义者所必须。所以,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我还觉得,我们东方的青年,自由意志颇觉浓厚,而且思想行动亦很难系统化,这实对我们将来的工作大有妨碍,所以,我来俄的志愿,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我来莫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地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自述》
【解读】1926年1月,邓小平离开法国,来到莫斯科,进入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大学(简称中山大学)学习。在中山大学近一年的学习时间里,他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奠定了他以后从事革命工作所必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这则材料的要点是:①从事革命事业,离不开必要的理论指导。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就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共产主义。②许多东方青年有很多自由主义倾向,要加强纪律训练。③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终生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①邓小平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自己的 理论水平还很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②革命要想成功,个人必须服从集体,要做到思想统一,服从组织和纪律,因此自由主义是不能要的。③青年时代的邓小平,已经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是他以后成为中国伟大革命家的思想基础。
3.遭受第一次政治磨难
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①,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1933年3月底,临时中央在江西开展了反对以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指责邓小平等执行了所谓“纯粹的防御路线”,并撤销邓小平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职务,调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5月,邓小平又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的处分,被派往中央苏区边远的乐安县所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
【解读】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全面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反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同志的进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主张,打击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同志。从2月份开始,在福建开展了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以及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省军区司令员谭震林等一批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斗争,被撤销职务。3月底又将邓小平等人在江西推行的正确政策,定为所谓的“江西罗明路线”,进行批判打击。
这段材料显示了邓小平不顾个人荣辱,在真理面前决不退让,不怕遭受打击的精神。【注释】①“城市中心论”:是中共中央早期的一种指导思想。认为革命的中心在城市,要工人主动进行罢工,军队则要积极向城市进攻,以夺取敌人在城市的政权,而忽视在农村发动土地革命以争取农民的支持。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一种“左”的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4.“刘邓”合作的十三年
我认识伯承,是一九三一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一九三八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十三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我比他小十多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得很好。人们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伯承善于与同志团结共事的高尚风格,在今天仍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表率。
──《邓小平自述》
【解读】1938年1月,邓小平接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从这个时候开始,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在战争年代度过了13年。期间,他们团结合作,关系融洽。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率领军队参加百团大战,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又进行淮海战役,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又受命进军大西南,解放了除西藏以外的西南全境。1950年10月27日,刘伯承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至此,“刘邓”13年的共事生涯才画上了句号。
这则材料是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为他写的悼词中的一部分。对刘伯承的人格品质,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刘邓”二人在战争年代里互相理解、互相支
①持的深厚战友情谊。这也正是“刘邓”二字会被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注释】①1945年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解放区的主力部队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1948年春,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1949年初,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
5.邓小平对建国到“文革”前历史的评价
总之,建国后十七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大跃进”①,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有所贡献,有所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解读】这是1980年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一些意见,文中对从建国到“文革”前的这段历史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这个意见为“文革”结束后如何认识共和国的历史奠定了基调,也为如何评价毛泽东提供了框架,对稳定“文革”后局势、确定国家的发展方向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材料显示:①从建国到“文革”开始的十七年,虽然国家建设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成绩是主要的,对这段历史应该积极肯定。②对于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错误,毛泽东有责任,但领导集体的其他人也有责任,不应该将错误归结到一个人的身上。中央是个集体,出现错误大家都应有责任。
【注释】①“大跃进”:指1958—1960年的这段历史。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了更快建设社会主义,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了很多不符合实际的措施,如大炼钢铁和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挫折。
6.文革初期被下放到江西
我的父母到江西后不久,在他们自己的申请下,被安排到新建县拖拉机制造厂参加劳动。这个工厂离我们的住处仅二十分钟的路。父母二人每日上午到厂劳动半天。父亲做的是钳工。他年轻时在法国勤工俭学就做过钳工,虽然时隔多年,他干起活来还是那样的认真、熟练。母亲则是做拆洗线圈的工作。父亲当时是“全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所以每日上工都由人持枪押送,在工厂也是被实行“不许乱说乱动”的监督劳动。
──毛毛①:《在江西的日子里》,1984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解读】“文革”期间,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的一个工厂改造。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不但要每天参加劳动,而且还要受到严格监管,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局限。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邓小平在江西这段时间的一个生活场景,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所遭到的严酷打击。
【注释】①毛毛: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
7.领导和主持1975年整顿
怎样才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分析的结果,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还是要加强集中统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纪律性,这也是中央的决定上讲的。„„铁路系统里闹派性的人同地方上闹派性的人是有联系的,反对派性,要把他们之间的联系切断。„„当前,钢铁工业重点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第二,必须坚决同派性作斗争;第三,必须认真落实政策;第四,必须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军队整顿什么?„„这次会议我们搞编制,就是整肿字。但不只是整肿,同时还要注意散、骄、奢、惰,要联系起来解决。解决肿的问题,搞好军队的编制整顿、体制整顿,可以适当解决军队的其他问题。比如,这次整编,要配备、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就要同时注意克服散字、惰字,解决软班子、懒班子、散班子的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解读】1975年,经过近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国民经济秩序已经非常混乱,邓小平在这时出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国家的混乱局面,邓小平开始针对“文革”的错误进行全面整顿。他首先着手的就是铁路交通、钢铁生产和军队。整顿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到了显著成效,国民经济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虽然不久邓小平又被错误打倒,但他的成绩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这次整顿也成为三年后他领导改革开放的先声。材料的要点是:①发展国民经济首先要搞好铁路运输。②钢铁工业要解决四个问题。③军队整顿要注意肿、散、骄、奢、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8.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材料一〕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材料二〕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材料三〕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解读】“文革”结束后,人民头脑中的僵化思想并没有马上消除,“文革”期间所形成的政治斗争观念还有很大影响,这些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这时,邓小平抓住要对思想路线进行拨乱反正这个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三则材料说明了:①首先要解放思想,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现代化建设中的政策和措施,解决新问题。②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靠实事求是,各级单位都应该做到实事求是。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要在实际中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以适应新情况。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也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我们不仅承认实践是真理的标准,而且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是,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对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
【解读】“文革”结束之后,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并没有马上抛弃“文革”的那一套理论,提出了“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言论,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这就提出了“什么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问题。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随后,各大报刊转载,在全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经过讨论,在全国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各条路线的拨乱反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这次争论也成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集中说明了两个问题:①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②实践标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实践标准,一切思想和理论,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必须不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10.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引自朵生春《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卷)
【解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从建国到1981年32年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评价,对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深刻反省了所犯的重大失误,也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由于毛泽东长期以来一直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领导人,对他的评价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形象,因此恰当的评价极为重要。
这则材料基本上表达出了如何评价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框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决议》认为: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开创者,虽然也犯过重大错误,但就其一生来看,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③不能把毛泽 东本人的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许多做法也可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不能把毛泽东个人的言论视做不变的真理。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主题
现在,全国范围内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虽然少数地区和部门的运动比较落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抓紧进行,不能“一刀切”,但是就整体来说,实行全党工作中心转变的条件已经具备。„„现在就应当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解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转折。全会果断放弃了“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从此开始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材料向我们说明了:①“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也应该随之结束。②当前是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在“文革”十年中遭到严重创伤,所以国家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必须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材料二〕目前我们国内正在进行改革。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①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建国以来形成的苏联模式仍然存在,且日益僵化,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开始大力主张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①当前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②传统的苏联模式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阻碍。③中国的经济要想得到更快发展,生产力得到更大提高,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
【注释】①指苏联。所谓的苏联模式就是: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领导体制;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放弃市场在经济发展上的积极作用,国家只允许存在公有制经济;在文化上一味要求为无产阶级服务,抛弃了文化应有的多样性。
13.中国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材料二〕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这两则材料集中论述了中国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吸收外面的技术和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材料指出:①中国之所以会落后于西方,建国后经济建设不够好,都是因为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②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还应该坚持自力更生。
14.深圳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每年平均递增81%,1982年的工业总产值达3.59亿元,比办特区前增长近6倍;1982年商业纯购进和纯销售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37%,地方外汇收入5 640万美元。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7.2亿元,比办特区前增长了11倍,特区农业经济正在由“自给型”向“外向型”发展,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雏形已基本形成。地方外汇收入达7 855万美元。──朵生春《中国改革开放史》
【解读】1980年,中国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由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第一页。特区经济,从小处讲,是为了促进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从大处讲,是给中国寻求另一条发展经济的道路。对于中国,特区就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还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的创办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材料用数字充分说明了特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南方谈话,影响深远
15.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开放
〔材料一〕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解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到了严重打击,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相继解体,中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面临着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改革开放还要不要坚持下去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邓小平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宣布要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材料的要点是:①改革开放需要闯劲,要敢于试验。②改革开放的路子对不对,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
材料显示:①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因此很多问题需要自己大胆地去摸索和尝试。②我们判断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③判断标准的变化是一个重大的思想解放,它使我们抛弃了教条主义的政治概念,而将视角真正放到经济建设上来。
1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这则材料论述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其要点是:①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运用市场。②社会主义应该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因此可 以也应该运用更为有效的经济手段。②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它只是一种发展经济的方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积极采用。③资本主义的众多优点和经验也不等于资本主义,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这些文明成果。④这启示我们,思想要不断解放,不能僵化,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17.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长期存在着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国家一直不能得到统一。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也为了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现实,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下,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最有效措施。
材料主要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只有通过“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的方式才能避免使用武力,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的基本政策的具体说明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不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保持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邓小平论祖国统一》
【解读】这则材料是对香港和澳门基本法的说明,阐述了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和澳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所可以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具体来说就是:50年内香港和澳门可以保持现行制度不变,除了代表国家主权的外交权和国防权外,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①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和澳门享有一般地方行政区域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②中央人民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对此予以规定,也说明了中国坚持“一国两制”的决心。
19.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材料一〕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材料二〕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解读】中国大陆和台湾如何统一,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重大任务。材料从两方面论述了中国大陆在这方面的政策,要点是:①我们主张通过“一国两制”来解决统一问题,台湾可以享有高度自治。②为了统一,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①台湾享有的自治权高于香港和澳门──可以一定程度上保留军队,这是由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②“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③和平统一是我们的首要选择,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完成统一,使用武力也是必须的。④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完成国家统一的诚心和决心。
第三篇: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法、史料归纳法、角色扮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勇于创新。客观评价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是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南巡谈话,临死嘱托,反映了他心系祖国、心怀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程及其理论贡献 [教学难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过程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课标要求] 基本要求
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表南方谈话、提出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等。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邓小平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发展要求
认识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沦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教学目标] [教学构思]
本课以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为主题,能迅速地把学生带进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里面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追忆那个“春天的故事”的浓厚兴趣。接下来通过“春雷乍响”“春潮涌动”“春暖花开“春华秋实“春回神州”五个“春”来分别探究“拨乱反正”“南方谈话”“一国两制”“丰硕成果”“告慰小平”等五个篇章。“春天”带给我们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意境。由此感受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机活力和美好的前景。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通过“路向何方”、“路往何方“、“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路在前方”等五个“路”来探讨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通过“百度搜素”图片提炼历史的关键节点:1977年春、1992年春、1997年春,这个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历史节点,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
本课力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上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个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细节中:如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评价可以通过《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客观评价表现出邓小平的求实精神;关于标准问题的讨论可以体现出邓小平追求真理的精神;“一国两制”前无古人的伟大构想可以体现邓小平的伟大气魄和创新精神。中英谈判邓小平和英国首相“铁娘子”的交锋可以体现邓小平的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感悟邓小平的个人魅力。
利用“百度搜索”图片的彩色和黑白对比的变化可以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那个“春天般的生机”历史情境里去,又和现在的授课季节是春季有着时空联系。
题目《追忆春天的故事》百度搜索框打出时代关键词“1977年 春”
一、追寻春天的故事之一:春雷乍响——拨乱反正 开辟新路 展示材料: “1977年第三次复出时,正是73岁。这时刚刚从噩梦中醒来的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 师:噩梦是指什么? 生:„„
一问:文革结束,中国路在何方?(展示材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华国锋
“我们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普通党员)邓小平
(过渡)华国锋和邓小平的思想交锋,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讨论犹如雄鸡破晓,此后,拨乱反正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全国上下开展起了一次思想的解放运动。(多媒体展示)1、1978年,邓小平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对外开放。
(过渡)而这时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已经无法回避.虽然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要毛泽东进行严肃的历史评价,以邓为代表的党中央是如何评价毛和毛思想的? 3、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二、追寻春天的故事之二:春潮涌动——南方谈话(过渡)实行改革开放后,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到了严重的挫折,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是什么?
二问:改革开放,路在何方?
1984年,庆祝建国35周年庆典上,广大的爱国学生打出横幅“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支持,传达了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在这个历史性的紧要关头,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再一次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开始南巡之旅,南国之春,春潮涌动。(播放视频):南方谈话
问:
1、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论断?
2、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过渡)
当改革开放奏响华美的乐章时,祖**亲似乎听到了流浪在多年的儿女的呼唤,“百川终入海,九九归其中”,时代在召唤,祖国要统一。三问:统一大业,路在何方?
三、追寻春天的故事之三:春暖花开
(过渡)邓小平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以一个战略家的胆识和魄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是“前无古人—后有来者”。师:同学们我们能够体会邓小平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 师:
然而香港、澳门的回归之路却一波三折,经历了漫长的艰辛谈判。(展示材料,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铁娘子):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用主权换治权。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理。1997年后香港的模式将是: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
师:面对铁娘子接连打出的这几张王牌,桥牌技艺精湛的邓小平又会如何应对呢? 邓小平: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保持香港的繁荣,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1997、1999年紫荆花盛开、莲花怒放!香港、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四、追寻春天的故事之四:春华秋实 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 邓小平理论的结成硕果 活动:缅怀小平
“百度贴吧”给邓小平的留言(自主活动)
课堂小结
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是邓小平结交的众多外国友人中的一位。他说:“邓小平对整个世界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可以如何管理和快速发展;而中国又能够因此向整个世界作出何等的贡献。”对于“一国两制”成功解决香港问题,他说:“这无论对中国、英国、香港本身,还是对世界都是最圆满的结果。”尽管如此,人们却很少听到这位老人评论自己。他的很多政治名言,比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大家找遍了所有档案都很难发现他对自己的评价。
课后习题 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
退休以后,他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回答了一些重大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板书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第四篇:2014年高中历史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
2014年高中历史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本课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的革命实践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南方谈话,影响深远;“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的构想。这些内容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邓小平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和精辟的革命论断,从而说明邓小平不愧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与该课相关的知识点有: 必修一
专题四第二、三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转折》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专题五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必修二
专题三第二、三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必修三
专题四第三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使高二的学习有了知识的铺垫,而且学生也适应了新课程下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创设与体验等,便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南方谈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出和实践。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史料分析归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邓小平理论,勇于理论创新。客观地评价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是执着的马克思主义者。南巡,临死嘱托,反映了他心系祖国、心怀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2、教学重点: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主要贡献。
3、教学难点:体会邓小平的设计的伟大之处,感悟他的执着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爱国主义的情怀。[总体设计] 为了构建师生多变交互交往的生态课堂情境,实现学生在课堂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这节课利用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即“了解活动——分析活动——感悟精神”。在第一个环节中,利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概括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伟大的设计?第二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利用三个交锋来体现邓小平的伟大的设计力,同时展示邓小平的语录、谈话、传记、视频等丰富的史料,设置一个历史化的教学情境,突出历史学科的教学特色,也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节课的灵魂,所以在第三个环节中,利用学生自由论坛的方式进行有效地落实。此外,还有几点说明如下:
1、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在高一必修课中基本上已经学过,因此只作简单的回顾、梳理和点拨。
2、这节课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灵魂来处理教材,教学中以设计师为明线,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暗线。
3、在学习过程中,利用角色扮演,同桌同组互助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参与范围和深度。
4、利用开放式的课后作业,将历史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70年代的五马街和今天的五马街图片:
问:从图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是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这样的变化的?
(设计思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来导课,缓解了紧张气氛,营造了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第一环节:
我们把邓小平同志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伟大的设计?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对教材在知识进行整体的建构。)第二环节:
邓小平的设计伟大在哪里?
(设计思路:利用邓小平的语录、谈话、传记、视频等丰富的史料,对邓小平作出的决策的背景进行分析,在历史化的教学情境中体会邓小平设计的伟大之处。)
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但文革的阴霾依然笼罩着神州大地和祖国人民的心里,中国历史进入两年徘徊时期。
交锋
一、文革后的中国,究竟路在何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展示材料)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中共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华国锋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也没有说过“凡是”。
“我们必须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普通党员)邓小平
问:
1、华国锋和邓小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怎样看待“两个凡是”的主张?
3、邓小平的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交锋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品质?(过渡)
讨论犹如雄鸡破晓,此后,拨乱反正在全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而对毛泽东的评价也已经无法回避.虽然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要毛泽东进行严肃的历史评价,是一桩十分危险的政治事件。”但是邓小平还是接受了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展示材料:)
“中国不搞非毛化,但对毛泽东要非神化。” “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做客观的评价,我们不会象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我是实事求是派。”
——邓小平答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问
问:根据材料思考,以邓为代表的党中央是如何评价毛和毛思想的?(过渡)
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为什么? 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材料)
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人民日报
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答案是: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北京某报
不问姓“资”姓“社”,必然会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断送社会主义事业。——《当代思潮》
以上论断对改革开放造成什么影响?
交锋二:改革开放,路在何方?——南方谈话(播放视频):南方谈话
问:
1、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提出了什么论断?
2、南方谈话有何历史意义?(过渡)
当改革开放奏响华美的乐章时,人们也从中听到了一个不和谐的强音,那就是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百川终入海,九九归其中”。
交锋三:统一大业,路在何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材料)
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用和平方式解决,就必须考虑香港、中国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如果用社会主义来统一,就做不到三方面都接受。勉强接受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即使不发生武力冲突,香港也将成为一个萧条的香港,后遗症很多的香港。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英国首相梅杰说“一国两制”的构想“充满想象力”。结合材料思考:“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伟大在何处?“一国两制”的实践情况如何?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10周年,让我们一起重温中英谈判的艰难历程。(展示材料,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
用主权换治权。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管理。1997年后香港的模式将是:英人治港,而非港人治港。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保持香港的繁荣,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过渡)
邓小平经常说,等香港回归了,我一定要去香港看看,但可惜的是,他的心愿却成了他的遗愿。
第三环节:感悟精神
(播放大提琴曲,在音乐背景中教师讲述:)
1997年2月19日傍晚6点多,邓小平的病情出现异常。老人的呼吸功能已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晚上9点08分,当医疗组宣布‘停止抢救”时, 在场的医护人员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老人在这里走完他最后的历程。当白色灵车开上长安街时,尽管从301医院到八宝山只有2500米,但挤满了10多万人民群众。人们竖起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再道一声,小平您好”。虽然在最后的日子里老人思维清晰,但他并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有最后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
(自由论坛):邓小平最让你感动的品质是什么?请结合史实来说明。
(设计思路:这个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实现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使课堂变的鲜活而生动。)
今天,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值此之际,谨以此文缅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学生深情朗诵)
您的一生充满传奇,所有的色彩,都随着您沉实的足迹,撒落祖国大地!于是,才有了凤阳花鼓,敲响农民走向市场的节拍; 才有了深圳童话,十年完成一个世纪的跨越; 才有了西藏,回荡着喜玛拉雅祥和的歌声; 才有了巨龙长江,高峡出平湖的诗篇!
您以您夕阳的灿烂,催生了民族复兴的春潮;
您以您的睿智,让民族深沉的自尊,迎接文明的沐浴; 您以您的赤子情怀,抉择蓝图,寻求真理;
您以您的默然长思,注视着香江,注视着一个民族耻辱的倒计时!一个世纪,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太多的悲壮和心愿; 一个世纪,对于神州大地,意味着从废墟里生长广厦千万;
一个世纪,对于一位老人,却意味着毕生奉献给祖国的一道风景!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那发自肺腑的跳动:“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设计思路:音乐和诗歌情境的设计,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同时也使课堂气氛在情感教育中达到高潮。)
第五篇: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目标导航
1.说出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和贡献。
2.体会邓小平在其革命历程中埋头苦干、不屈不挠、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从中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基础史实] 1.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领导______和龙州起义,建立起______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遭受第一次磨难。
2.抗日战争时期:刘邓率领129师以______为依托建立抗日根据地。
3.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刘邓指挥部队发起______和______战役,痛击进犯的国民党军。1947年,指挥部队千里跃进______,开辟中原战场。1948年领导了淮海战役,1949年直接部署和指挥了______。4.建国初期:率二野进军大西南,参加和平解放______工作;在中共八大上,作了《______》。[方法反思] 本课叙述了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后17年的主要事迹,可以分阶段列举主要活动,制作大事年表,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知识联系] 必修Ⅰ: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专题三第三课)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专题四第一课)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专题四第二课)
必修Ⅱ: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专题三第一课)近代以来我国物质、生活习俗、交通和通讯工具、报刊和影视的变迁。(专题四第一、二、三课)
必修Ⅲ: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专题四第三课)
【体验探究】
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军事活动。
材料一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左江工农民主政府实施了减租减息,废除了苛捐杂税等政策,右江工农民主政府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进行了土地改革。后因强敌进攻,左江根据地首先丧失,红八军退到右江地区编入红七军。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根据地,转战到达湘赣,同红一方面军会合。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
材料二
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冯玉祥曾召开过一次会议,在会上表示将要反共“清党”。这时,邓小平立即站出来连喊 3 声:“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打倒蒋介石!”„„那时候,有谁能知道冯玉祥会怎样对付共产党?几十年后,邓小平回忆说:1927年蒋介石清党的时候,别人都在杀共产党,他(冯玉祥)对我们的态度还是比较缓和的,礼送出境。──苏杭编著:《走向辉煌──历史巨变与邓小平》济南出版社 1998年版
材料三
1948年组成的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
[史料研读] 材料一、二分别涉及到什么历史事件,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逻辑关系?材料三图文透露出出哪些历史信息?上述三段材料围绕哪一中心人物进行叙述的? [问题思考](1)据材料一,概括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斗争的特点。分析后来军事斗争失利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邓小平在会议上的表现。
(3)据材料三,“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指挥了以何地为中心的什么战役?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
检测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1年)4 月15 日,邓小平在(京郊)北小营召开了田上辇、北小营、仇家店等大队支书、生产队长参加的座谈会,反复询问干部:“公共食堂是吃好,还是不吃好?”当时多数人不敢说不吃好。随邓小平来调查的卓琳由于在上辇村孙旺家住了一个星期,了解实情,就告诉邓小平:“上辇吃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粮食,社员自己回家做饭吃才是真的。”邓小平听后高兴地说:“你们村的干部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锅、碗、瓢、盆没有被刮跑,锁没有砸,门没有拆,是很好的事,而且你们村把生产搞上去了,粮食单产1959年达到540斤,比 1958年提高60多斤,副业收入3万多元。社员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国家的贡献也大了。你们的好经验应该总结一下,推广下去。”
──苏杭编著:《走向辉煌──历史巨变与邓小平》
材料二
要提一下干部政策。总的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管工业的一定要专。一个令人高兴的情况是确有一批司局长和一些副部长比较强,并且懂得业务。省、市也有一批这样的干部。要把这些人放到企业(中小企业,不一定大企业)中去当两年厂长,然后再上来当部长、副部长。这样,我们就会有一批又红又专的强的领导骨干,我们的管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在组织上要采取这个政策。
──《立足现实,瞻望前途》(1963年8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36 页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召开座谈会的时代背景。材料中邓小平听到“上辇吃食堂是假”,为什么却很“高兴”?(2)据材料二,从干部任用标准、提拔过程到积极意义等方面,指出邓小平对于干部任用的独到见解。
(3)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对于“吃食堂”和“干部政策”的表态,体现出怎样的思想精髓?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党又奋斗了5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拉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
一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一一中国共产党 86 年回眸》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一一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l)上述材料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综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
①日出东方一一标志:
②力挽狂澜一一标志: ③灯塔指引一一标志:
④拨乱反正一一标志: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毛泽东同志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在继往开来这一节点上? 党在指导思想方面的有哪些发展?
(4)概括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伟人在理论探索上有何共同点?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二)目标导航
1.了解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简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2.感受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大气魄,体会他不懈追求真理和求实的品质。
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
[基础史实] 1.文革时期:1974年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______届特别会议。1975年主持开展的以______为突破口的全面整顿,实质是______的错误。
2.改革开放新时期: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首先在______战线进行拨乱反正。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______》,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1月所作的《______》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被人们视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______。[方法反思]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从民主革命时期起到文革结束,邓小平先后有三次被打倒。1978年以来,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和总设计师。[知识联系] 同本专题第六课。
【体验探究】
了解邓小平在新时期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必,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毕业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2004年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史料研读] 概括材料一、二中邓小平的思想主张。指出材料三胡锦涛讲话的主题,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问题思考](1)材料一中邓小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
(2)邓小平在材料二中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对邓小平的一生作一简要评价。
检测反馈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手、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闽。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僻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2.阅读下列材料
1997年,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见证了中国20世纪翻覆地的历史变革,并亲身参与和创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向现代化迈进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 社会主义稿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把这当作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根本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隹
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积极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
(3)材料三中所提及的“三个有利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有何意义?
(4)简要评述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5)阅读材料二,概括评价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七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一)【自主学习】
1.百色起义 左右江 2.太行山
3.上党平汉 大别山 渡江战役 4.西藏 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体验探究】
(1)特点:以邓小平为领导;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减轻农民负担,进行土地改革。失利原因:左倾错误影响、敌强我弱。
(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掀起清党逆流。体现了邓小平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与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3)徐州,淮海战役。
(4)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检测反馈
1.(1)时代背景: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原因:这一行为抵制了“左”倾错误、发展了生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积累了经验。(2)干部任用标准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提拔过程是由基层实践开始再到担任统揽全局的领导职务;意义是提高管理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3)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始终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国家前途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2.(1)①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成立);②遵义会议;③中共七大(或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4)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
八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二)【自主学习】
1.六 铁路整顿 系统纠正“文革”
2.科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南方谈话 共同富裕
【体验探究】
(1)思想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历史背景:“文革”已经结束,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却坚持所谓“两个凡是”,全国上下强烈要求解放思想,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提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用:成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评价: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检测反馈
1.(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或爱民、富民)。2.(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2)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它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在紧要关头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方向,成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5)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