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13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克思认为:“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为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是()A.为人类谋幸福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以科学促发展 D.实现普选权
【解析】 在中学时代,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马克思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答案】 A 2.马克思曾这样说道:“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段话主要反映出马克思的精神品质是()A.敢于政治斗争 C.敢于否定自我
B.善于思考问题 D.敢于批判他人
【解析】 要注意题干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一关键句。
【答案】 C 3.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库格曼的信中曾说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A.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B.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阶段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解析】 巴黎公社是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这里的“新的阶段”即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
【答案】 C 4.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做了精辟的总结,“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你认为下面能体现“最重要的”表述是()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提出唯物史观 C.创建并领导第一国际
D.提出剩余价值理论
【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答案】 A 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样两个发现”是指()①生物进化规律 ②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③剩余价值规律 ④万有引力定律 A.②③
C.①②
B.①③ D.②④
【解析】 马克思的三大理论成果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被称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故选A项。
【答案】 A 6.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解析】 金融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项错误;而西方国家此举只能说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关注,并不能说明西方国家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而向往社会主义,B、C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经济危机发生正是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故选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部工作的情景
材料二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学家、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 2 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1)马克思和恩格斯结成深厚友谊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合作的第一个成果是什么?(2)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3)根据材料二,说明马克思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追求的。(4)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 第(1)问根据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的理想追求去分析。第(2)问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条件去分析。第(3)问根据马克思的理想追求去分析。第(4)问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奋斗目标以及执着追求的精神去分析。
【答案】(1)基础: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果:《神圣家族》,是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
(2)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思潮盛行,工人运动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探索,广泛学习先进国家的思想成果,为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马克思认为,只有树立为全人类劳动的人生追求,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才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和到达光辉的顶点。
(4)我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一定要和国家、民族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选择能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职业,并能够坚定不移地奋斗终生。(符合题意即可)
第二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无产阶级革命家十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课时跟踪检测
课时跟踪检测
(十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某大学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签约,用人单位问他的择业观是什么,这位大学生用马克思的择业观回答提问。他的答案应该是()A.谋求高薪职位
C.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工作
B.谋求热门职业 D.为光宗耀祖而奋斗
解析:选C “为人类服务”的择业观是马克思能够在贫困中为理想奋斗一生的动力源泉。2.马克思主义是在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③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 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理论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即①)、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即②)、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即③),进化论诞生于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中,排除④。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A.《神圣家族》 C.《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巨大财富”“日益贫困”,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4.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特别推崇马克思的贡献是()A.赞扬巴黎公社 C.发表《共产党宣言》
B.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解析:选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引导他们投入到革命斗争当中,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5.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是在()A.《共产党宣言》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莱茵报》 D.《德法年鉴》
解析:选B 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进行了探索,故B项正确。
6.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解析:选D 马克思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是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患难与共,共同写作,共同考察和研究,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您认为女人最好的品德?温柔。您的特点?对目标始终如一。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您喜爱的颜色?红色。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马克思的自白》
材料二 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忌恨、诽谤的折磨。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创立科学理论的时代背景。(8分)(2)阅读材料,你能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等内容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于现状的不满,倾向于以斗争争取幸福,而这种糟糕的现实就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发展壮大的无产阶级需要有理论指导,再加之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存在,最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第(2)问,“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说明
了马克思的志存高远;“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说明了他意志的顽强;“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说明马克思创新意识很强。
答案:(1)时代形势: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阶级斗争:无产阶级的壮大、斗争及其理论需要。思想理论: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感悟:志存高远;顽强意志;创新精神。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三 德国的《法兰克福评论》最近在头版破天荒地整版刊出红底色的马克思头像,其标题也很醒目:“资本主义破产了吗?”该报认为,全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梦想正在破灭。而卡尔·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证实。……《每日镜报》也在15日的报道中称,“资本主义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足球比赛”,腐败足球欺骗球迷。就像马克思写的,国家需要一个代表,这样才能保证公平。该报还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对现代社会也是“崭新的”。
——《环球时报》2008年11月21日(1)材料一中所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4分)(2)材料二的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怎样的看法?据材料二阐述你的理由。(6分)(3)据材料三分析一个半世纪后欧洲人重新热捧马克思的原因有哪些?(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现实意义。第(1)问的两小问依据“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特殊运动规律”不难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可以判断出作者的观点及其理由。第(3)问根据对材料三的分析理解,可以得出马克思受到推崇的原因。
答案:(1)发现:剩余价值论。著作:《资本论》。
(2)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理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展;工人阶级斗争经验的积累。
(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这一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再一次被实践所证明。
第三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11圣雄甘地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圣雄甘地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2015年1月,一家美国酿酒厂在易拉罐上印制以“甘地”为原型的机器人画像,被印度人一纸诉状告上法院,这是因为()A.甘地带领印度走上了现代化道路 B.甘地是印度反抗外来侵略的领袖 C.甘地废除了印度的政教合一制度 D.甘地是虔诚的佛教徒,主张禁酒
【解析】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与领导印度现代化无关,故A项错误;因为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所以其主要的历史贡献是领导印度抵抗外来侵略,故B项正确;甘地并未废除印度的政教合一制度,故C项错误;甘地并非佛教徒,故D项错误。
【答案】 B 2.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材料反映出()A.甘地具有反工业化倾向 B.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 C.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 D.甘地致力于解决民生问题
【解析】 据材料“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和“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可知甘地认为贫困根源是英国殖民统治(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出印度手工业即将消亡,故B项错误;“回到纺车去”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民生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A 3.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A.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B.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C.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 D.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
【解析】 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 1 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以“仁爱”精神为主旨,这一思想成为印度的财富,故答案选C项。其它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4.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的胸怀,革命家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印度出现盐荒
【解析】 本题考查以甘地领导的“食盐进军”为高潮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即反对英国的食盐专卖法,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答案】 A 5.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
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
【解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应该是对印度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即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项正确。
【答案】 C 6.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相同点是()A.主张本民族经济独立 B.提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C.鼓励发展传统手工业 D.制定较系统的发展方案
【解析】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人,其思想中包含了实现民族独立的因素。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其思想中也包含了民族独立的因素,故A项正确;甘地的经济思想中不包含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中不包含发展传统手工业,故C项错误;甘地的经济思想中没有制定系统的发展方案,故D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7.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对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我并不是因为印度 衰弱才号召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英国人妄图迫使我们到机枪阵地与他们较量,因为他们手中有武器而我们却没有。我们击败他们的唯一办法是,把决斗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印度总督欧文说:“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实行“非暴力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的主要实践。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文和尼赫鲁观点的不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 第(1)问中的“原因”,从材料一“在坚持真理的同时„„认识了印度的力量„他们手中有武器而我们却没有„„引到我们有武器而他们没有武器的地方”可以提炼出他坚持真理、主张发动民族力量和主张非暴力运动;“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可判断欧文的观点是不合作运动激发了印度民族意识,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从材料信息“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可知尼赫鲁认为不合作运动遏制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3)问,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
【答案】(1)原因:坚持真理与正义; 发扬民族精神;推崇非暴力斗争方式。实践: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
(2)不同:欧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尼赫鲁:一味坚持非暴力,遏制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3)评价:时代背景,具体国情,价值观念。
第四篇:学业分层测评18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说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能够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③④正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②观点错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答案】 D 2.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鄞州区龙观乡举行。会议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培育文明乡风,塑造优良家风,筑牢精神家园,让文明正气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这是因为()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各项事业才能全面兴盛 ③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引领社会思潮 ④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①②
【解析】 ①②正确指出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排除。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④排除。
【答案】 D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①②符合题意。③因果倒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④不选。
【答案】 A 4.2015年12月3日,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这是因为()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人才不是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③观点错误,排除。
【答案】 B 5.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一面旗帜,展示的是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营造的是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①是第一生产力 ②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②正确指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观点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________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A.发展文化产业 B.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C.繁荣文化市场
D.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解析】 根据教材基础知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B符合题意。
【答案】 B 7.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不属于该类活动的是()A.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活动 B.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 C.举行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D.公民参与村委会、居委会组成人员的选举活动
【解析】 A、B、C都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排除。D是政治活动,符合题意。
【答案】 D 8.2015年10月26日,上海市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市委宣传部举行。会议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搬到网上,将网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渠道。要坚持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管网,弘扬网上主旋律、唱响网上正气歌、激发网上正能量。作为当代青年网民应()①投身于我国网络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 ③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④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对政府的要求,不符合题意。【答案】 A 9.2015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情况汇报,谋划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李克强指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必须在保障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下大功夫。要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区域、校际差距,特别要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能力建设,使更多孩子能受到良好基础教育。
请你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解析】 该题以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为主线,围绕为什么要发展教育,考查学生对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等不同角度回答其原因。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能力提升]
10.2015年4月1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焦作市见义勇为好人郝茂盛、助人为乐好人马红霞、孝老爱亲好人杨保山成为候选人,接受网民评议和投票。我们要在全社会宣传这些好人的先进事迹。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能够在全社会彻底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 在全社会宣传这些好人的先进事迹有利于在全社会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中“彻底消除落后文化的影响”是错误的,排除。
【答案】 A 11.2015年4月9日至12日,第12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博览会上近170家单位参展。除了全面展示上海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和建设成果外,还安排了不同主题的教育高峰论坛和适合青少年参与的现场活动。本次教博会期间将举行5场高规格的教育高峰论坛,主题皆为教育热点和重点。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题目问的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而②④都属于发展教育的措施,故排除。
【答案】 C 12.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和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主要围绕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观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和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等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内容和指导标准,明确了服务范围、程度和质量要求。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①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经济价值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 保障我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①说法错误;公共文化设施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 B 13.2015年江苏省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将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这些活动是因为()A.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C.精神文明创建可以培育文明风尚 D.这些活动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解析】 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重要手段,故A排除。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通过参与实践和教育活动形成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故B排除。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故D排除。
【答案】 C 14.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关于简政放权的内容给人印象深刻。
材料 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文化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从大量的具体活动中摆脱出来,向市场和社会放权,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在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是不同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个领域,政府发挥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而且要持续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相关文化行政部门怎样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盛宴?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措施类题目,措施的行为主体是相关文化行政部门,要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盛宴,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答案】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③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16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毛泽东说:“自己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是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理念的大杂烩。”这反映了()A.毛泽东最早接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早期的思想中传统思想占主流 C.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彻底抛弃原有思想 D.毛泽东早期的思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解析】 马克思主义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中国的,从“自由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可看出其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 D 2.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阐发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无关,也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无关,故A、B两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才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他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
【答案】 D 3.毛泽东说:“《毛选》哪是我一个人的著作啊,里边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代价的。”这说明了()A.《毛选》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著作 B.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来的 D.毛泽东具有非常谦虚的优秀品质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毛泽东思想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是对革命斗争实践的总结和升华,C项正确。
【答案】 C 4.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有关毛泽东著作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C.《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提出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 5.1958年5月,毛泽东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为了实现“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解析】 本题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为“1958年”。③发生在1966年,时间上不符,排除含③的A、C、D三项。
【答案】 B 6.孙中山和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两位伟人,对中国历史发展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直接来源于西方启蒙思想 B.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D.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解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与启蒙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产物,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
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建设新中国”作答。第(2)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营经济是„„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不没收„„私有财产”“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可从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与国情相结合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本侵华;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目的:争取民族独立,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
(2)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具体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