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1999年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建设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
1999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了建国50周年,喜迎了澳门回归,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全路干部职工在部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一个目标,两大任务,三个立足”的总体工作思路,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铁路运输生产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铁路运输
1999年,铁路运输生产面对运输需求不旺和市场竞争激烈等困难,以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加大运输改革力度,运输企业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同时,强化客货市场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大力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各种运输方式,狠抓了春运暑运、假日运输、旅游运输、行包专列运输、“五定”班列运输、口岸运输,扩大提速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了铁路运输竞争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运输收入完成998.9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了提前一年扭亏的目标,甩掉戴了五年的亏损帽子,取得了三年扭亏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客货运输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全年客运量完成97725人次,为年预期值的105.1%,同比增长5.1%;行包运量完成358万吨,同比增长57.7%;货运量完成156881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1.9%,同比增长2.4%,其中煤炭完成64917万吨,为年预期值的102.6%,同比增长1.3%。全路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物资、国庆50周年和澳门回归等特殊运输任务。
换算周转量完成16696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4%,同比增长4.4%。其中:旅客周转量完成4046亿人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8%,同比增长9.6%;旅客平均行程414公里,同比延长17公里;货物周转量完成12578亿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7%,同比增长2.6%;货物平均运程802公里,同比延长2公里;行包周转量完成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2%。
货运日均装车完成74038车,为年预期值的101.6%,同比增长2.2%。货车周转时间完成5.48天,比预期值压缩0.12天。货运机车日产量完成97.0万吨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3.2%,同比增长2.9%。货运机车日车公里完成438公里,为年预期值的102.3%,同比增长2.1%。列车平均牵引总重完成2654吨,为年预期值的100.9%,同比增长0.8%。
运输安全以“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为主线,以提速和旅客列车安全为重点,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多数单位运输安全保持了相对稳定。全年共发生行车重大、大事故25件,同比减少3件。
二、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
1999年铁路基本建设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良好的建设势头持续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建设成果。南疆铁路于12月6日全线开通运营;京九复线南段、黎湛复线、宝成复线、成昆电化(四川段)等工程已分别投入运营,及时发挥了投资效益;横南、石长等5个项目按期销号;西康、内昆、朔黄等37个在建项目普遍进展较好;秦沈客运专线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各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铁路全行业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5703707万元,其中:铁道部完成4853196万元,为实际下达年计划的99.6%,同比减少50850万元,下降1%;大中型项目完成4141004万元,为实际下达年计划的99.8%,同比增加8275万元,进度与上年基本持平。省市和企业完成725702万元,为年计划的83.4%。地方铁路完成124809万元。完成新线铺轨1087公里,为年计划的82.4%;复线铺轨1041公里,为年计划的106.7%。新线投产1040公里,为年计划的103.6%;复线投产1293公里,为年计划的103.3%。电气化铁路投产607公里,为年计划的82.6%。
机车车辆购置完成投资88.2亿元,为年计划的82.3%。
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45.1亿元,为年计划的92.9%,同比减少3.2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完成100.9亿元,为年计划的98.9%,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利用专项资金进行的技改完成29.4亿元,为年计划的76.9%,同比减少23.0个百分点;施工企业更新改造完成11.0亿元,为年计划的97.5%,工业及供销企业更新改造完成3.9亿元,为年计划的80.2%,比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三、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加速产品结构调整,以丰富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工业、工程、建筑、物资、通号五大公司系统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完成137.4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工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产销率实现9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全年新造机车967台,同比增长1.4%。其中内燃机车671台,电力机车295台。新造客车1780辆,同比增长11.0%;新造货车18054辆,同比下降22.2%。
修理机车完成1328台,同比下降14.2%。其中内燃机车897台,电力机车78台,蒸汽机车353台。修理客车完成3412辆,同比下降3.9%。修理货车完成53532辆,同比增长3.0%。
四、科技教育
铁路科技围绕列车提速、信息系统建设、安全监控及秦沈客运专线建设等重大课题,积极开展了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陇海、兰新、京
九、浙赣等又一批主要干线上的提速实验取得成功,为全路新一轮列车提速做好了技术准备;客票发售系统在全路建成24个客票中心,其中的21个已与部中心联网;铁路运输运营管理系统已有7个子系统投入使用;办公信息系统在全路联网建设,网络办公技术普遍推广;三相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研制成功,内燃、电力动车组等一批新产品投入运营。全路科技项目获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8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9项,均比上年增加2项。
铁路教育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强化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成果显著。铁路高校培养各类学历教育毕业生18500人,其中研究生830人,普通本专科生12000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5600人。招收研究生1480人,普通本专科生22000人。全日制在校生63700人。铁路普通中专学校招生18000人(其中路内6500人),技工学校招生18000人(其中路内6378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2000人(其中专科10199人、本科生1801人),成人中专教育招生30000人,富余职工培训72900人,强基达标学历教育14000人。
五、劳动工资
全路从业人数为342.2万人,同比减少1.4万人;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2116元,同比增长7.9%。
职工人数为319.1万人,同比增加1.2万人;职工平均工资为12353元,同比增长7.8%。其中运输业职工人数156万人,实现净减员26万人。
运输业劳动生产率按实物量(换算周转量)计算完成106.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0.4%;按价值量(运输收入)计算完成65145元,同比增长14.9%(未扣调价因素)。
工业劳动生产率完成49251元,同比增长1.3%。
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完成100781元,首次突破10万元,同比增长16.2%。
注:本公报数据除运输、劳资人数及报酬外,其余均为统计速报数。
第二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兵团环境统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时间:2011-05-31 12:32来源:未知 点击:
155次
综
述
公报(2010年)
时间:2011-05-31 12:32来源:未知 点击:
155次
2010年,兵团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兵团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综
述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内,下同)为4795.36万吨,比上
2010年,兵年减少4%。工业废水中COD排放总量17467.18吨,比上年减少53%。团环境保护工作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3378.96万吨,比上年增加11%。工业废水排终坚持以经济建设放达标率70.46%,比上年增加9.05个百分点。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为中心,紧密结合兵量为637.62吨,比上年增加11%,工业重复用水率为89.33%,比上团经济发展,深入贯年增加0.67个百分点。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786.18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工持续推进环保工作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0707.81吨,比上年减少5%,二氧化硫历史性转变,促进环排放达标率为77.1%。工业烟尘排放总量为21992.36吨,比上年增加境与经济、社会协调9%。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887.46吨,比上年减少13%。
发展,各项工作取得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96.8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61万了明显进展。
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1.5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49%,工业废水排放比上年减少12.1个百分点。
总量(统计范围内,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18168.6万元。其中投入废水治理资金下同)为4795.36万11907万元,废气治理资金6261.6万元。
吨,比上年减少4%。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6项,环境影响报告表604项,环境工业废水中COD排影响登记表1661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5%以上,“三同时”放总量17467.18吨,执行率90%以上。比上年减少5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3378.96万吨,比上年增加11%。工业废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条例》,严格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大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扩大征收面,圆满完成排污费征收指标。2010共征收排污费3074.7万元。
2010年共争取国家各类环保专项资金9551万元,提高了兵团的环保水排放达标率70.46%,比上年增加9.05个百分点。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637.62吨,比上年增加11%,工业重复用水率为89.33%,比上年增加0.67个百分点。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786.18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0707.81吨,比上年减少5%,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77.1%。工业烟尘排放总量为21992.36吨,比上年增加9%。工业粉尘能力建设。
主要统计指标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一)废水
比上年增减(%)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
-4 3.工业废水中COD排放总量
-53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5.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9.05个百分点
7.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8.工业重复9.用水率
增加0.67个百分点
(二)废气
本年
4795.36万2.吨
17467.18 吨
3378.96万6.吨 70.46%
增加
637.62吨
89.33%
排放量为13887.46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1786.17亿标立方米
吨,比上年减少13%。17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96.8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
882.26亿标立方米
20.5
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
903.91亿标立方米
量4.6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1.5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0.49%,比上年减少12.1个百分点。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18168.6万元。其中投入废水治理资金11907万元,废气治理资金6261.6万元。
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86项,环境影响报告表604项,环境影响登记表1661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5%以上,“三同时”执行率13.1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5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SO2排放量
-5.95
生产工艺过程中SO2排放量
15.7 工业烟尘排放总量
工业粉尘排放量
-13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
77.1 % 27.98个百分点
(三)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421.56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0.49 % 12.1个百分点
70707.81吨
66622.68吨
4085.13吨
21992.36吨
13887.46吨
增加696.89万吨
0
减少
90%以上。各级环保部门认真贯彻《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条例》,严格强化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大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扩大征收面,圆满完成排污费征收指标。2010共征收排污费3074.7万元。
2010年共争取国家各类环保专项资金9551万元,提高了兵团的环保能力建设。
主要统计指标
一、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一)废水本年
比上年增减(%)1.工业废水排放总工业固体废物储存量
242.81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4.61万吨
(四)“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37646.9万元
-2.15
二、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及使用效果
(一)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1.施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
18168.6万元
其中:废水治理
11907 万元
废气治理
6261.6 万元
其他治理
0 万元
(二)使用效果
1.本年施工项目数
26个
其中:废水治理项目数
18个
废气治理项目数
8个
其他治理项目数
0个
2.本年竣工项目数
26个
其中:废水治理项目数
18个
废气治理项目数
8个
其他治理项目数
0个
三、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情况
1.环境保护机构数
73个
环保局
19个
其中:省级
1个
量
其中:地市级
14个
4795.36万2.-4 3.工业废水中COD排放总吨
其中:县(团)级
4个
环境监察机构
37个
其中:省级
1个
量
其中:地市级
14个 17467.18 吨-53 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5.量 3378.96万6.吨 1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70.46%
增加9.05个百分点 7.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 637.62吨 11 8.工业重复9.用水率
89.33%
增加0.67个百分点
(二)废气 其中:县(团)级
环境监测机构
其中:省级
其中:地市级
信息中心
其中:地市级
科研所
其中:省级
2.实有总人数
其中:中、高级称科技人员
大专以上学历
四、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一)排污收费
1.排污费征收户数
2.排污费征收总额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向环保部门申报的建设项目数
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
22个
15个
1个
14个
1个
1个
1个
1个
362人
190人
342人
905户
3074.7万元
2351个
86个
604个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环境影响登记表
1661个
1786.17亿标立方米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95%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
(三)“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1.当年“三同时”执行率
90%
中废气排放量
882.26亿标立方米20.5
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903.91亿标立方米13.12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0707.81吨-5 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SO2排放量66622.68吨-5.95
生产工艺过程中SO2排放量4085.13吨15.7 工业烟尘排放总量
五、各师工业“三废”排放情况(单位:吨)
地
区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烟尘 粉尘
农一师
2463 1978 2958.92 512.19
农二师 2009 1509 720.96 5759.35
农三师 150 785 312.36 24.86
农四师
785 2001 1060.15 669.8
农五师
1297 138.5 174.51
农六师 2011 1753 820.65 5.6
农七师 3222 5664 1992.13 0
农八师
2167.18 51607.81 9770.12 6183.23
农九师
3513 1247 1099.04 9.15
农十师 637 1292 664.33 399.83
乌鲁木齐地区 0 71 88 0
农十二师
342 255.81 7.06
农十三师
277 1104 2107.13 105.5
农十四师 50 57 4.25 36.38
总计
17467.18 70707.81 21992.36 13887.46
21992.369 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
13887.46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13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77.1 %
增加27.98个百分点
(三)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696.89万吨2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21.56万吨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49 %
减少12.1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储存量
二〇一一年五月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 196号
邮编:830002
242.8168 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4.6148
(四)“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37646.9-2.15
二、工业污染治理资金及使用效果
(一)污染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1.施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
万元
万吨
18168.6万元
其中:废水治理
11907 万元
废气治理
6261.6 万元
其他治理
0 万元
(二)使用效果 1.本年施工项目数
26个
其中:废水治理项目数
18个
废气治理项目数
8个
其他治理项目数
0个
2.本年竣工项目数
26个
其中:废水治理项目数
18个
废气治理项目数
8个
其他治理项目数
0个
三、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情况
1.环境保护机构数
73个
环保局
19个
其中:省级
1个
其中:地市级
14个
其中:县(团)级
4个
环境监察机构
37个
其中:省级
1个
其中:地市级
14个
其中:县(团)级
22个
环境监测机构
15个
其中:省级
1个
其中:地市级
14个
信息中心
1个
其中:地市级
1个
科研所
1个
其中:省级
1个
2.实有总人数
362人
其中:中、高级称科技人员
190人
大专以上学历
342人
四、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一)排污收费 1.排污费征收户数
905户
2.排污费征收总额
3074.7万元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向环保部门申报的建设项目数
2351个
其中:环境影响报86个
环境影响报告表
604个
环境影响登记表
1661个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告书
95%
(三)“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1.当年“三同时”执行率
90%
五、各师工业“三废”排放情况(单位:吨)
地
区 化学需氧量 二氧化硫 烟尘 粉尘
农一师 2463 1978 2958.92 512.19
农二师 2009 1509 720.96 5759.35
农三师 150 785 312.36 24.86
农四师 785 2001 1060.15 669.8
农五师 56 1297 138.5 174.51
农六师 2011 1753 820.65 5.6
农七师 3222 5664 1992.13 0
农八师 2167.18 51607.81 6183.23
农九师 3513 1247 1099.04 9.15
农十师 637 1292 664.33 399.83
乌鲁木齐地区 0 71 88 0
农十二师 127 342 255.81 7.06
9770.12 农十三师 277 1104 2107.13 105.5
农十四师 50 57 4.25 36.38
总计 70707.81 13887.4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
共建生态文明,17467.18 21992.36 共享绿色未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96号 邮编:830002
第三篇:2007阿城统计公报
哈尔滨市阿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进取,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建设新阿城”这一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较好地抓住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继续实施惠农政策等重要机遇,真抓实干,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222293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63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573294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8:40.3:42.9调整为15.2:37.9:46.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
物价上升幅度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7%,分别比上年上升2.3个和2个百分点。
在公布的2004?2006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我区位列全省10强县第二名。
二、农 业
2007年,全区的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5016万元,比去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66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人口已实现转移10.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8.4%。劳务总收入达58000万元。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粮食总产量 398970吨 0.5 其中水稻 101455吨 8.1 玉米
259134吨
4.8 豆类
22570吨
-43.5 薯类
15390吨
50.0 油 料 64吨-12.3 蔬 菜瓜 果 272688吨 0.9 猪 肉 13182吨-20.6 牛 肉 16195吨-13.9 羊 肉 334吨-9.2 禽 肉 3718吨-34.4 禽 蛋 12013吨-17.0 奶 类 61805吨 1.3 主要牲畜存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13.4万头-5.0 其中:牛 12.9万头-3.7 其中:奶牛 16894头-2.4 猪年末存栏数 21.1万头 6.0 羊年末存栏数 3.2万只-8.6 家禽年末存栏数 213.9万只-9.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22.03万千瓦,农用拖拉机7816台,其中大中型1354台。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加强。农田实际灌溉面积达20050公顷。造林18190亩,实现连续29年无森林火灾,森林覆盖率达48.4%。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0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全年农村用电量1854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71%。
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投资2.5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总里程404公里,通村路硬化率达到90%,通屯硬化率达到56%。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处,解决了33个屯、36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完成农家店100个,建设完成8立方米沼气池860个,100立方米沼气池21个。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个,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3个。
三、工 业
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区的战略目标,努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期和省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契机,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协调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322713万元,同比增长15.9%;全部工业增加值434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99020万元,同比增长14.2%;利税总额为106859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规模以上利润总额为36626万元。
冶金、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黑龙江岁宝热电有限公司为国有资本增值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热电厂股权收益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国玉泉酒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同比增减% 白 酒 3865千升 6.2 啤 酒 40747千升 74.3 纸 制 品 7172吨-7.3 涤 纶 纤 维 56389吨 36.8 生 铁 568319吨 16.1 钢 材 496727吨 20.3 水 泥 224.5万吨 9.2 发 电 量 42440万千瓦时-2.2 供 热 量 341.3万百万千焦-12.5 2007年工业用电总量78800万千瓦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大力实施多元开放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源招商、存量资产招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内资金、项目的重大突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276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156万元,城镇投资完成435910万元,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6万元。全年引进5千万元以上项目10个,超亿元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3100万美元,同比增长87.9%;埠外资金到位21.4亿元,同比增长15.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800万美元,出口额1975.2万美元,进口额86.8万美元。投资11亿元的亚泰集团年产350万吨水泥熟料、投资2.6亿元的亚沟水泥年产75万吨水泥熟料项目正在紧张建设;投资2亿美元的英国ABF公司酵母项目、投资3.3 亿元的松江钼业钼金属深加工、投资1.3亿元的哈电集团绝缘材料厂整体搬迁等项目准备开工。哈尔滨仁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经济开发区和新华工业园建设顺利,吸引资金和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380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年完成货运量1189.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铁路货运量641.3万吨,增长0.7%;公路货运量548.6万吨,增长2.4%。全年发运旅客12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铁路客运量4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公路客运量86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228万元,比上年下降5.5%。全区城乡拥有固定电话10.5万户,下降30.5%。移动电话用户为28.7万户,同比增长53.5%。电话普及率为67.2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为169946万元,同比增长1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92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在总计中,国有及控股实现7818万元,同比下降6.5%;非国有经济实现3513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国有占全部零售额的97.8%,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305199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各类消费品消费水平如下: 2007年 占消费比重% 食品类消费 154463万元 43 衣着类消费 82620万元 23 用品类消费 111357万元 31 燃料类消费 10777万元 3
七、旅游业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旅游名区”的建设目标,不断壮大旅游发展规模,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高标准编制完成了《阿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东北三省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凡奇上京国际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度假宾馆和歌舞剧院;吉华国际温泉滑雪场到位资金4000多万元,正在建设中;投资1000多万元的平山神鹿儿童滑雪场、投资840万元的横头山森林公园和投资近180万元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均已对外营业;台湾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投资1亿元与旭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高尔夫球场项目,建成后将达到承办国际赛事标准。
加大旅游宣传和客源市场开发的力度,在《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生活报》、《今日黑龙江》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宣传文章100余篇,与哈报共同开展了“阿什河文化采风活动”,邀请多家电视台对我区旅游资源进行专题报道。省旅游局8月在平山旅游区成功举办了“中国?黑龙江国际养生节”,6月在松峰山举行了“黑龙江全民旅游健身与奥运同行万人登山活动”,提升了我区的旅游知名度。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制作旅游广告宣传牌,我区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确立,收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09.5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0.1%。旅游业营业收入30120万元,比上年增长9.2%。
八、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貌更加靓丽。重大市政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西出口拓宽和收费站改造工程,完成了北环路、一中至博物馆、长安路、工业路、解放东大街、延川北大街道路等的改造和建设工程,城区环路日益完善。城市环境不断改善,街路形象明显改观。完成了五一路景观街路绿化配套建设和上京大道特色街路绿化的提档升级,新增绿地126.99公顷,植树35.27万棵,绿地率达到28.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62%。完成了17条巷路改造工程及30条巷路亮化工程,新建改建主街路灯831杆、巷路路灯127杆,百姓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环境整洁有序。新建两处垃圾转运间、一处旱厕,成功撤掉主干路垃圾箱41个。省、市政府已批准玉泉、新华、双丰、舍利四个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城区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载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5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地方财政收入46044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833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850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536万元,比上年增长98.8%。全口径财政支出125442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地方财政支出72808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985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499万元,教育支出18462万元,科学技技术支出97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7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8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078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93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071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72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22万元,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5371万元,其他支出468万元。
金融保险业发展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9.64%。其中:企业存款137881万元,同比增长24.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0287万元,比上年增长6.1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3288万元,比上年增长9.06%。其中:短期贷款341672万元,同比增长18.4%;中长期贷款137632万元,同比增长30.1%。全年保费收入11025万元,同比下降2.86%。
十、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科教兴区成效明显。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46项,其中实施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1项,完成率达100%。全区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57户。全年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99项,全部受理,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32项,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区。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中国?阿城”网站17个版块的二级页面的信息更新,信息更新量达100多兆。发布新闻稿件近500篇,其中图片新闻20余篇,图片信息达1700多幅。有2篇社会新闻稿件被《新晚报》采用。
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投资1529.6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350万元为8所学校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共计31480平方米,投资407万元建设2所寄宿制学校,改造了40所学校B、C级危房校舍,彻底消灭了危房校舍。投入74.8万元用于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增添和改造,全年下拨各类助学金209万元,救助贫困生2万多人次。完成了5所省属企办学校分离工作,接收教职工235人。我区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规范收费示范区县。教育质量提升。学前在园儿童达5273人,初中毕业升学率达64.3%,高中教育成绩显著,有176人高考超过600分。阿城一中有4名学生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哈尔滨地区高考前100名人数比例阿城一中占第三位,全区高考本科进段率理科81.6%、文科69.8%。通过职业教育,有534名学生就业。阿城电大在校生达1100余人,民办学校在校生达8500人。德育教育明显增强。第二中学、胜利小学被评为“知荣辱、树新风”省级先进集体。艺体教育蓬勃发展。实验小学、永红小学被确定为全国百家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
文化体育长足发展。图书发行总额789.2万元,全年放映电影百余场次,放映收入12万元。文艺工作有新突破。在哈市第十届少儿五项文艺比赛中,共获金奖30名,银奖43名。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墨新杯第四届全国少儿书画作品电视大赛中,我区选手徐硕的作品入围参加了现场决赛最终获金奖,另外获一等奖的学生共有8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2名。8月,中国?哈尔滨(阿城)首届金上京历史文化暨企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区成功召开。编辑出版了100万字的《金上京文史论丛》
一、二集,筹拍大型金史知识讲座“金源史话”。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老年门球比赛、区小学生运动会、首届“冰雪长廊杯”农民篮球比赛、中小学生速度滑冰比赛、全区迎接大冬会、巾帼展风采女子徒步大赛、阿城区首届足球比赛等赛事。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阿城馆顺利开馆,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唯一的一座健身苑工程落户阿城区会宁公园。以节庆活动为重点,举办了新春团拜会专场文艺演出、元宵节焰火晚会、庆祝建党八十六周年全区合唱艺术歌会活动等大型节庆活动。社区图书馆我区,阅览人次近四万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娱乐空间。全年共出动稽查人员247人次,车辆92台次,罚款9.6万余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加强农村卫生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争取资金80万元,扩建了料甸卫生院、改造了平山卫生院。投资11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购置设备530台件。验收卫生所87所,合格卫生所27所。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区有25.8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9%。有5万多人次得到了新农合的补偿,补偿总额达1000多万元,农民受益率由2006年的15%提高到25.69%。为560名眼病患者提供了义诊服务,为150名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取缔黑诊所11家,清理整顿卫生所128家;同时,加强餐饮业的检查,取缔无证餐饮业户17家,改造达标餐饮户136家,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区。为全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五苗”7.2万针次,接种服务费达20万元,接种率达到98%以上。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5万余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全区年末总人口为58.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为24.1万人。总户数20.3万户。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3万人,性别比为101.3。全年出生人口56065053人,出生率为9.61‰;死亡人口4259人,死亡率为7.30‰;人口自然增长率2.3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居民最低生活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投资6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239个,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17个,安置城镇新就业6280人,介绍成功就业2730人次,组织城镇劳务输出6050人,747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57人领取了社会保险补贴303万元,642户“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再就业,安置“40、50”人员900人。为离退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816万元,财政拨款672万元用于全区国有关停破产企业医疗保险救助,解决了6562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为258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25.6万元。目前,我区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17元/人月提高到145元/人月,享受低保人员已达6929户/13294人,农村纳入低保4265户/7745人,共发放低保金1619万元。募集慈善救助资金350万元,为城乡贫困户和特困户发放救助金214.15万元,资助6千名贫困学生,其中为184名应届高考贫困大学生资助48万元。募集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17.4万元,下拨救灾救济款10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2万人。7376人纳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总救助金额27.6万元。筹资800万元建设了双丰中心敬老院,改善了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不断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五保户对象510人,供养标准达到2200元,分散供养1585人,标准达到1600元。筹措资金18.1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建房修房,其中有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17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99元,比上年增长14.3%。城区恩格尔系数为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区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7.5平方米,同比增长0.4%,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87%。全区从业人员平均报酬为15844元,同比增长27.4%。全年用电总量10037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居民用电总量17361万千瓦时。全区有线电视用户为5.1万户,入户率达25.1%。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年投资2200万元治理环境污染,12家企业得到有效治理。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47个,收取排污费300多万元,检查涉水排污企业51家,受理群众投诉环境污染信访案件96件,查处率100%,结案率95%。8月我区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验收。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8起,死亡36人,伤132人,直接经济损失215.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7%,下降14.3%,下降0.75%,下降12.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任务。注:
1、本公报数字均为统计快报数据;
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国有和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3、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户籍统计数据;
5、各行业数据均来自各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
第四篇: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广州市花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7 20:58来源:广州市花都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在发展进程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保增长促发展、保项目促提升、保民生促和谐”中心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从而成功地化危为机,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4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308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0699美元,增长12.3%。产业结构:
2009年花都区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52.33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65.44亿元,增长15.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4:65.1:30.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和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0.6%、65.8%和33.6%,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分别为0.1、8.9和4.6个百分点。
就业:2009年,全区从业人员63.04万人,比上年增长4.0%,增加2.43万人。按单位登记注册类型分,集体企业从业人员14.76万人,同比略减1.5%;私营企业15.44万人,同比增加0.86万人,增长5.9%; 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0.26万人,增加0.36万人,增幅3.6%。按行业分,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的从业人数仍居前三位,分别有31.46万人、13.18万人和8.80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49.9%、20.9%和14.0%。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及所占比重均低于上年,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同比有增长,尤其是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幅更大。
二、农业
2009年全区农业总产值40.9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种植业产值20.64亿元,下降2.2%;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0.8%;畜牧业产值11.37亿元,增长10.2%;渔业产值6.61亿元,增长8.7%;农业服务业产值2.10亿元,下降9.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94万亩,下降0.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01万亩,下降0.1%;蔬菜种植面积20.17万亩,增长2.6%;水果种植面积6.41万亩,略降0.1%。花卉种植面积2.84万亩,增长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09年,我区汽车产业再续辉煌,在汽车产业的引领下,全区工业步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6.86亿元,增长14.7%。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68.6%,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132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达1155.63亿元,增18.5%,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64.64亿元,同比略增0.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产值205.29亿元,重工业产值95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20.2%,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7.8∶82.2。
规模以上企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纺织业五大制造业总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52.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4%。
(一)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833.66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汽车整车产值644.53亿元,增长50.4%;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值172.86亿元,增长24.5%。
(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全年产值37.35亿元,增长4.8%。
(三)金属制品制造业产值30.07亿元,增长0.5%。
(四)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值26.14亿元,增长4.7%。
(五)纺织业产值25.56亿元,增长3.8%。
1009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利润120.87亿元,增长73.9%,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04.29亿元,占了86.3%。产品销售率99.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按全年工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16.01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5.6%,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09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3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56.66亿元,增长25.8%。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24.04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基本建设34.27亿元,增长28.6%;更新改造投资34.43亿元,增长65.1%;房地产开发投资46.80亿元,略降0.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8.38亿元,比上年增长6.3%。
从投资主体的登记注册分,民间投资额有所下降,国有、港澳台、外商投资均大比例增长。全年国有单位投资11.10亿元,增长79.5%;港澳台投资增势最为迅猛,全年投资18.42亿元,增长104.8%;外商投资31.96亿元,增长50.5%;民间投资54.11亿元,同比下降7.4%。
从投资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二、三产业投资较上年有大幅回升。第一产业投资1.03亿元,增长166.7%;第二产业投资40.71亿元,增长37.6%;第三产业投资73.85亿元,增长13.8%。全年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有7个,比上年增加3个,累计投资28.99亿元,其中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扩建项目投资了19.32亿元。全区固定资产总投资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为12.47亿元,增长80.8%。
房地产开发方面,全区房屋施工面积704.58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住宅490.41万平方米,增长15.1%。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133.0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05.34万平方米,分别下降51.4%和37.4%。房屋竣工面积104.13万平方米,增长69.3%,其中住宅84.18万平方米,增长77.3%。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翻番,全年销售面积146.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8%;其中住宅141.09万平方米,增长157.0%。商品房销售金额97.12亿元,增长194.0%,其中住宅92.05亿元,增长227.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44.3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14万平方米,增长5.1%;其中住宅空置20.5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3万平方米,下降1.4%。
五、国内贸易
200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23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6.54亿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70亿元,增长16.3%。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零售额109.83亿元,增长12.5%;农村市场零售额73.40亿元,增长14.5%。商品销售总额270.05亿元,增长28.7%,其中批发额133.51亿元,增长51.4%。
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4.41亿元,同比增长59.0%;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46亿元,增长2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32亿元,增长24.0%。
六、对外经济
全区出口贸易上半年下滑严重,下半年企稳回升。全年出口总额16.1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8.3%。其中外资企业出口8.90亿美元,下降19.9%;国内企业出口7.20亿美元,增长11.5%。全年进口到货20.22亿美元,增长11.5%。从出口地区看,出口市场份额占前的依次为欧盟、亚洲其他国家(地区)、美国和香港,所占份额为20.3%、17.6%、16.1%、11.5%。在出口总额全年下滑的情况下,出口仍有增长的国家(地区)为:东盟、亚洲其他国家、韩国和欧盟,增长速度依次为:22.6%、20.7%、5.5%和3.3%。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机电、音像设备及零附件类占出口份额最大,全年出口额4.05亿美元,同比下降1.7%,占全部商品出口的25.1%;其次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3.13亿美元,同比增长5.9%,占19.4%的份额。此外,皮革皮具制品类出口规模迅速扩增,由上年占出口份额的10.5%扩大到2009年的14.1%,全年出口2.27亿美元,增长22.7%;珠宝首饰类出口126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229万美元。利用外资方面,全年利用外资项目22项,同比减少7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95亿美元,增长4.9%;合同外资金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8亿美元,下降4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1061.7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5.2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89.82公里,二级公路94.55公里。营运车辆10627台,比上年增加537台,其中营运货车9529台,营运客车1098台,分别增加476台和61台。全年货运周转量12.69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8.71亿人公里,分别增长13.6%和7.0%。全区年末汽车保有量81723辆,同比增长21.3%。其中载客汽车65644辆,载货汽车14983辆。
邮电:邮电业务总量4.33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邮政0.52亿元,增长9.5%;电信3.80亿元,增长9.1%。全年邮政共发送函件194.64万件、包裹8.94万件、特快专递14.17万件。年末本地电话用户(含小灵通)30.77万户,国际互联网广泛使用,年末用户数达9.98万户,同比增加2.14万户,增长27.4%。旅游:全年旅游业总收入为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城市接待游客559.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不过夜(一日游)游客348.30万人次,同比增长 43.6%,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62.3%;过夜旅游者210.85万人次,同比减少6.31%。旅行社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为29.97万人次,增长16.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为28.38万人次,增长20%;接待出境游旅游者1.59万人次,减少20.1%。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59.25万人次,增长13.5%。
八、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增值税14.07亿元,增长47.6%;营业税9.60亿元,增长38.2%;企业所得税3.76亿元,增长23.5%;房产税1.55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44亿元,同比增长24.4%。从支出方向看,公共财政继续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倾斜。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18亿元,增长16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24亿元,增长61.1%;医疗卫生支出2.28亿元,增长48.0%;科学技术支出1.04亿元,增长31.2%;公共安全支出4.45亿元,增长26.1%;教育支出7.65亿元,增长16.6%。
税收:2009年,全区税收总额(国税和地税)122.32亿元,增长33.1%。其中,国税收入87.14亿元,增长40.8%;地税收入35.18亿元,增长17.3%。金融: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05.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3.41亿元,增长17.2%。本外币贷款余额335.36亿元,增长54.0%。贷款余额中,企业贷款213.09亿元,增长50.4%,其中中小企业贷款51.06亿元,占企业贷款额24.0%,同比增7.5%;个人贷款122.11亿元,增长55.9%,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04.93亿元,占个人贷款额的85.9%,增长55.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09年,教育部门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和综合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年投入4740万元为13.16万人次城乡学生免除书杂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考亮点纷呈,2009年全区高考考生4910人,高分考生人数居广州各区县前列,其中本科以上上线人数1766人,上线率36.0%;大专A线以上上线人数2969人,上线率60.5%。
2009年,全区共有幼儿园90所,在园幼儿2.35万人。小学98所,在校学生7.53万人。普通中学47所,在校学生5.26万人,其中初中3.78万人,高中1.4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2%。
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7个奖项,在数量和奖项级别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广州市唯一列入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的区县。
2009年,区级科技项目186项,比上年增加53项。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8家,区级民营科技企业148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66家。全年专利申请量958件,同比增长41.9%,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其中,发明专利130件,增长15.0%;专利授权量664件,增长80.9%。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2009年,我区启动省文化先进区申报工作,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取得实效。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65.5万人次,图书流通29万册次,并成立分馆3家、流通点4个。区文化馆送戏下乡53场次。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83场次,其中广场舞会和广场健身操共218场、电影放映65场。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力。全年组织专项检查82次,取缔无证经营点档645个,端掉非法音像及出版物批发窝点5个,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8万张、非法书报刊4.1万册(份);取缔无证游戏机室4间、“黑网吧”144家。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2宗,其中移送司法处理的案件5宗。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7所,农村卫生站197所。拥有病床2344张。卫生技术人员(含乡村医生)5018人,其中执业医师1322人,执业助理医师267人,注册护士1793人。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1张、6.7人、1.8人和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42.90万人,参合率达99.6%。
体育:以迎亚运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加快体育场馆建设。2009年,全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1项次,参加广州市以上群众体育活动12项次。按照农村“一场一径一室”体育设施建设目标,新建健身路径25条,水泥篮球场28个、文体娱乐室50余家。竞技体育捷报频传。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我区运动员为广东代表团夺得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4枚。全年获全国赛奖牌27枚、省级赛奖牌62枚、市级赛奖牌152枚。向上输送运动员37人。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区体育局被授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特别贡献单位”称号。
十一、公用事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公用事业: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新华污水处理厂(一期)10万吨配套管网工程建成,以每天11万吨的负荷正常运行,二期扩建工程正在施工中。全区各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已全面铺开。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618.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28.40万立方米,全年采水10367万立方米,售水934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6245万立方米,增长14.4%;生产运营用水3102万立方米,下降4.8%。
全年售电量44.55亿千瓦时,增长9.6%。其中,工业用电34.02亿千瓦时,增长8.1%;商业用电3.70亿千瓦时,增长15.3%;农业用电0.54亿千瓦时,增长8.8%;住宅用电6.29亿千瓦时,增长15.4%。
环境保护:严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生态示范村”和“绿色社区”,2009年培英小区和东晖明苑成功创建为“广州市绿色社区”。
全区总体环境质量好转。环境空气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7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2.3%。水体环境质量较上年有改善,全河段水质的平均污染指数为0.64,下降12.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噪声稳定达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99%,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
社会治安:2009年,全区刑事案件立案3435宗,同比下降12.2%,“两抢”、“两盗”、刑事警情案件分别同比下降13.3%、12.6%、13.2%。区法院各类案件收案量1.24万件,审结1.2万件,结案率94.1%。其中受理审结刑事案件1076件,结案率为100%。
安全生产: 2009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2655宗,死亡人数142人,同比下降12.9%。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3宗,死亡3人,下降57.14%;火灾事故9宗,死亡2人,下降60%;道路交通事故2643宗,死亡137人,下降9.27%。亿元GDP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6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6.7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福利 人口: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65.16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非农业人口20.68万人,农业人口44.32万人,未落常住户口1602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98;家庭户均人数3.05人。全年出生7790人,死亡283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1.88‰,死亡率4.32‰,自然增长率7.56‰。
人民生活:全区职工年人均工资36050元,增长11.8%。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18384元,增长1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194元,增长10.0%;家庭人均总支出20754元,增长10.9%;人均消费支出16184元,增长10.9%,其中食品支出6408元,比上年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76元,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6524元,增长9.2%;家庭经营纯收入2434元,增长20.0%。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9.6%,农村居民为45.4%,分别比上年收窄1.7和2.4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和福利:全区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98万人、12.78万人、29.71万人、4.2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依次为30.1%、29.6%、11.4%和57.0%。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8万人,其中在职人员10.78万人。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99.3%。
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9686人,其中城镇1315人,农村8371人。全区公办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家,床位890张,年末收养人数571人。社会福利企业6家,安置残疾职工223人。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户籍人口数由公安部门提供,出生、死亡指标由区计生部门提供。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2005~2009年花都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花都区生产总值 亿元 301.54 361.17 420.91 489.56 541.48 第一产业 亿元 17.81 20.36 22.26 23.51 23.71 第二产业 亿元 197.53 242.40 275.10 321.52 352.33 其中:工业 亿元 184.52 229.81 260.00 307.00 336.86 第三产业 亿元 86.20 98.41 123.55 144.52 165.44 人均生产总值 元 44390 50903 59505 66870 73084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19.58 827.35 976.51 1164.11 1320.27 农业总产值 亿元 30.70 34.54 36.98 41.28 40.9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95.70 108.26 127.03 161.78 183.23 外贸出口总额 亿美元 9.02 11.63 15.16 17.57 16.10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亿美元 2.02 2.17 2.52 2.81 2.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72.25 86.71 87.93 94.88 115.5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2.15 16.96 24.97 30.99 37.7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亿元 17.69 22.70 27.75 34.91 43.44 税收收入 亿元 37.80 49.72 76.36 91.89 122.32 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4264 17132 18562 21081 2319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6614 7170 8012 9068 10076 注:1.2009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平均数计算。
第五篇:2011太仓统计公报
2011年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93亿元,增长1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401元,增长10.8%
太仓市统计局
2012年3月19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任务,牢牢抓住扩大有效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城乡一体、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重点,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93亿元,增长1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401元,增长10.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4.8%。八大类消费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及通信类、居住类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11.3%、0.6%、3.7%、0.8%、0.4%、0.4%、6.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2.1%。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5.41亿元,增长22.0%。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49.10亿元,增长32.2%。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农业产值22.17亿元,增长14.1%;畜牧业产值13.97亿元,增长18.5%;渔业产值10.31亿元,增长15.7%。粮食、棉花、油料种植面积分别为29.64千公顷、0.33千公顷和
2.43千公顷,粮食、棉花、油料作物总产量分别为212012吨、409吨和6135吨。全年生猪存栏16.95万头,出栏24.10万头;家禽存栏657万羽,出栏2427万羽;水产品产量4.03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60万吨,淡水产品2.43万吨。高效农业总面积26.36万亩,占农作物生产总面积的67.6%。启动高标准农田项目15个,完成建设面积4.6万亩。新增农民集中居住户9331户,集中居住率49.8%。新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76个。全市村级集体资产30.2亿元,村级平均可支配收入50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25.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4.00亿元,增长22.8%。
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8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647.53亿元,增长22.6%。实现利税总额155.19亿元,下降2.2%;利润总额98.17亿元,下降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44.08亿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97.53亿元,下降5.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1.5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9家,年产值突破亿元企业296家,其中超20亿元企业14家、超50亿元企业3家。
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70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7.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0.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2.70亿元,增长29.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1.9%。
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0.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7.08万平方米,增长10.4%;房屋竣工面积178.77万平方米,增长15.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工业投资212.72亿元,增长15.5%;服务业投资197.08亿元,增长3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7.45亿元,新兴产业投资102.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1.6%和25.0%。分地区看,城镇投资295.30亿元,增长21.9%;农村投资114.78亿元,增长23.1%。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7.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2%。商品房施工面积604.51万平方米,增长20.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4.48亿元,增长20.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2.63亿元,增长6.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60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51亿元,分别增长18.5%和17.5%。
六、开放型经济
全年新批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57只,完成注册外资16.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实际利用外资8.10亿美元,增长3.7%。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2家,累计达160家,新增资质认证20家;实现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2.5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1.19亿美元,分别增长64.4%和83.1%。中方境外投资总额3801万美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1.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出口总额53.57亿美元,增长30.5%。对日本、美国、欧盟出口总额分别为12.29亿美元、10.82亿美元、8.73亿美元,分别增长35.2%、17.7%和9.4%。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789个,新增投资总额229.11亿元,新增注册资本96.95亿元,引进内资实际到帐资金167.37亿元。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项目259只,注册资金89.88亿元。从产业分类看,引进一产项目7个,注册资本0.25亿元;二产项目312个,注册资本37.25亿元;三产项目470个,注册资本59.45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总量10831户。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8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完成旅客运输量3112万人次,增长1.1%;旅客运输周转量132992万人公里,增长22.7%;货物运输量2145万吨,增长20.1%;货物运输周转量220322万吨公里,增长44.3%。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99742辆,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80197辆,增长25.1%。私人轿车保有量7524辆,增长26.4%。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3282万元,比上年增长29.9%;电信业务收入93574万元,增长9.1%。
全市列统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45.7%。太仓港新辟国际国内航线18条;集装箱运量305.8万标箱,增长38.3%;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增长27.2%,其中,木材、化工原料及制品、金属矿石分别为381.3万吨、603.2万吨、3042.7万吨,分别增长50.2%、36.8%和37.0%。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3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00亿元,增长15.6%;旅游外汇收入1888万美元,增长49.9%。接待海外旅游人数
3.7万人次,增长54.2%,其中外国人3.27万人次,增长65.2%;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0.46万人次,增长15.0%。景区接待人数260万人次,增长29.4%,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2.0%。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4家。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0.2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0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28.44亿元,比年初增加34.78亿元,增长11.8%。外汇存款余额46284万美元,比年初增加7704万美元
八、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0.2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0亿元,增长10.3%;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28.44亿元,比年初增加34.78亿元,增长11.8%。外汇存款余额46284万美元,比年初增加7704万美元,增长20.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49.49亿元,比年初增加106.82亿元,增长16.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8.93亿元,比年初增加84.62亿元,增长39.1%;中长期贷款余额430.36亿元,比年初增加19.42亿元,增长4.6%。外汇贷款余额107675万美元,比年初增加38040万美元,增长54.6%。
年末登记证券开户数51738户,比上年增长5.7%;全年证券交易额425.94亿元,下降19.7%。
全年保费收入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7.71亿元,增长7.8%。全年保险业务赔付2.58亿元,增长28.9%;赔付率43.3%,下降2.8个百分点。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公办幼儿园3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43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8所,社区教育中心7个,老年大学1所。全市在校中小学生7.4万人,其中公办学校6.6万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9%。全市83.9%的幼儿园达到苏州市优质幼儿园的建设标准。在全省率先普及了15年教育。
全年新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全年申请专利5092件,授权专利3997件;申请发明专利962件,授权发明专利145件。获批国家级项目19只,省级项目29只,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只。与东南大学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5项。新增市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5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名,科技创新团队1个。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93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9万册,已开放各类档案2.41万卷。为农村、社区等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1638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赴台湾、深圳和北京等地进行了文化创意产业推介,签约文化产业项目8.8亿元。
承办了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暨全国竞走冠军赛、国际乒联青少年巡回赛、中国国际男排挑战赛、国际排联资格赛(中伊、中埃、中葡)、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全国男排锦标赛、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全市举行全民健身各类赛事和活动125项,参与人数约10万人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9所,其中二级综合性医院1所,二级中医医院1所,精神病防治院1所,卫生院21所,血站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医疗急救站1所,疾控中心1所,诊所、医务室51所,卫生培训与健康促进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医学会1所。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47.04万人,比上年增加146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49‰,死亡率为7.86‰,自然增长率为-1.37‰;年末常住人口71.41万人,城市化率为62.7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8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20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7.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12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94元,分别增长15.4%和16.3%。食品支出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34.4%,农村居民为35.2%。
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7466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9.4%,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99.1%,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38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9.1%,实际补偿比52.6%。
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2668人,培训再就业人员2952人;全市参加技能培训7550人,参加技能鉴定12777人。年末城镇失业人数1743人,登记失业率2.30%,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并轨。全年对低保及低保边缘共3895户6095人发放2300万元,向全市1.9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1600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性物价补贴480万元。
全市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044套、经济适用住房70套、限价商品住房550套、廉租住房10套。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1.8%,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
十二、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沙溪、璜泾等区域规划和道路、交通、水系等专项规划加紧编制;中心城区CBD总部商务区、万达广场等加紧施工,华旭财富广场、新天地广场等相继建成,义乌国际商贸城、月星家居广场奠基启动。港区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杨林塘航道整治启动实施,疏港高速加快建设,双浮路东段、协星路三期等建成通车。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2.9%和6.7%。新增绿化1.51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注: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