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主讲人:程甜甜
案例:
埃克森公司与麦迪公司的不同
美国的埃克森公司的价值观是:高度尊重个人的创造性,绝对相信个人的责任感,但同时,默认在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前要达成一致。这就决定了在制度层面的行为规范少,在行为层表现为随便的衣着和沟通方法,没有等级标志,相互之间争论等。而另一节总部设在欧洲的麦迪公司,它的价值观是尊重资历、学识和经验,注重通过服务时间的长短、整体工作情况和个人教育背景来评价职工。因此在制度层和物质层就表现为:一切规范化和正式化,大楼中的办公室都有正式的标志,大厅中时静默气氛,行为上往往通过人们在大厅中见面时周全的礼节得到体现。公司设有专门的高级经理人员餐厅,文件中使用正式学术用语以及注意计划、程序和正式的会议文件等。埃克森公司和麦迪公司的精神层的不同使他们的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表现为完全不同的内容。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每个层次都有其重要性。
首先,精神层决定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精神层,就有什么样的物质层、行为层以及制度层。
其次,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层具有隐性的特征,需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来体现。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的物质基础;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动态表现,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硬化表现。物质层和制度层体现着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内涵。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个系统,企业文化同样具有自己的要素,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结构是企业文化系统内各层次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
第二篇:企业文化与VI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VI之间的关系
悬赏分:60-#
提问者: _Ms_r_-四级
答复共 1 条
企业VI是CIS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那究竟什么是CIS,它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VI仅仅是它的一部分,究竟和企业管理和营销运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不妨先搞清楚概念再来逐步说明。
CIS是CorporateIdentity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可以翻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是6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在这方面据说美国IBM公司是率先使用CIS的。
CIS的含义是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通过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视觉表达系统,透过视觉传达给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使他们对企业产生区别性记忆与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服务和产品的销售。
CIS的主要意义是:对内,企业可通过CI设计对其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设计规范性和管理统一性,由此调动企业每个职员的积极性,增强外在审美感以及团队归属性,从而加强企业认知度,有效进行团队合作。对外,通过一体化的色、型等符号形式,来形成对企业的独特印象,便于公众记忆、辨别,同时统一和美化企业外在形象,促进企业服务或产品的推广等。
从上面概念解释理论我们可以看出,CI系统实际是由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三部分组成。在CIS的三大基本构成中,MI是核心,它是整个CIS的最高表现层,给整个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并通过BI与VI的表达将企业的精神准确表达出来。
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是指确立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对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经营方式和营销状态进行总体规划和界定。它主要包括:产业特征,组织体制,管理原则,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信条,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市场定位,社会责任和发展规划等。它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决策者的思维方式的全面表现。
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位于整体CIS的中间层,直接反映企业理念的个性和特殊性,是企业实践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系统。包括对内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对外的公共关系、促销活动、资助社会性的文化、公益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企业理念的精神实质推展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汇集起员工的巨大精神力量。BI包括:对内: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工作环境,生产设备,福利制度等等;对外包括: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活动,流通对策,产品研发,公益性、文化性活动等等。它是企业管理行为过程中的教育、执行的外在表现。
而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上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记忆和可识别的形象符号,从而塑造出排他性的企业形象。
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的.基本要素系统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应用系统包括: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
VI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本要素系统
1、标志
2、标准字
3、标准色
4、标志和标准字的组合.5、企业象征卡通形象
(二)应用系统
1、办公用品:信封、信纸、便笺、名片、徽章、工作证、请柬、文件夹、介绍信、帐票、备忘录、资料袋、公文、表格等。
2、企业外部建筑环境:建筑造型、公司旗帜、企业门面、企业招牌、公共标识牌、路标指示牌、广告塔、霓虹灯广告、庭院美化等。
3、企业内部建筑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标识牌、常用标识牌、楼层标识牌、企业形象牌、旗帜、广告牌、POP广告、货架标牌等。
4、交通工具:轿车、面包车、大巴士、货车、工具车、油罐车、轮船、飞机等。
5、服装服饰:经理制服、管理人员制服、员工制服、礼仪制服、文化衫、领带、工作帽、钮扣、肩章、识别证、出入证等。
6、广告媒体:电视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网络广告、路牌广告、招贴广告等。
7、产品包装:纸盒包装、纸袋包装、木箱包装、玻璃容器包装、塑料袋包装、金属包装、陶瓷包装、包装纸。
8、公务礼品:T恤衫、领带、领带夹、打火机、钥匙牌、雨伞、纪念章、礼品袋等。
9、陈列展示:橱窗展示、展览展示、货架商品展示、陈列商品展示等。
10、印刷品:企业简介、商品说明书、产品简介、年历、台历等。
日本着名CI专家山田英理认为CI应包含下面两个方面的概念:第一、CI是一种被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第二、CI是以标志和标准字作为沟通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工具。
看过这些概念,我想大家已经对CIS有了一个基本概念,实际在整个概念的讲解中我们多少也看出来了CIS对企业整体形象的管理统一与营销产品外在形象的吸引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VI系统),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VI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在整个CIS系统中,MI(理念识别MindIdentity)、B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是领导决策层的一种思维方式以及内部管理的推导,往往是无形的,给人的只是一个企业的思维、约束和表达,而V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是把这些思维方式的结果以一个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在企业整个管理和营销过程中加以具体运用和体现。
企业管理需要规范性,这种规范是要在任何管理的细节上都要加以体现的,例如办公环境;各类管理文件、表单等等。如果具备统一制式的管理工具和工作用具,那对于员工来说就会感觉到企业的正规和组织行为带来的安全感。而没有这些的话会使企业变的毫无统一规范性,也无法给员工建立安全感,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产生工作信任危机,出现工作绩效下降,员工高频率流动;交往的客户也会发生信任危机。
同样的,在营销实务中“产品包装”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价格定位”;宣传的媒介工具和外在表达的统一性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认知。一个规范的企业在开展品牌提升推广的过程中,始终都是围绕VI制定的标准而进行的,都是在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框架下不断变化延伸,不断反复出现关联和强迫性记忆的视觉直观标识,从而达到稳定和吸引消费的目的。
而没有VI标准的企业都是今天一个定位,明天一个包装,中间没有任何联系和吸引,无法给消费者一个连续的感知过程,最终进入“杂牌”和“低端”的行列,一蹶不振。
现在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很好的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不能够充分的吸引你的客户,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深刻的印象,那注定企业将淹没在商海的大潮中
因此企业的VI是对企业的管理系统和企业的外在形象表达时所需要使用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包装和使用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我们福州恩格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观点觉得:企业VI与企业管理和营销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第三篇: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
写 作 提 纲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三、如何科学发展企业文化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经营管理理念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四)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五)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内容提要
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势。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强竞争力,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有效性也大都以此为衡量标准。
关键词:企业文化 人员管理 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讨论
入世后,我国企业经济环境产生巨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一道重要课题。在我国,新兴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性化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了当前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形势。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增强竞争力,追求企业效率,提升经营绩效,企业的种种行为的有效性也大都以此为衡量标准。
企业文化的含义
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是企业的灵魂,体现着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是支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论文代写。
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核心,通过企业的行为机制,最终衍生、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多载体、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型文化。企业文化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观念形态文化,即以人的观念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它处于企业文化的深层,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指导思想。二是行为形态文化,指企业在内部和外部发生的多种活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它以企业行为(活动)为载体,处于企业文化的中层,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衔接和传递的作用。三是现象形态文化,指以企业外观形象表现出来的企业文化。它通常以企业生产资料、产品、英雄模范人物等为载体,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和行为形态文化的集中外化和凝结,处于企业文化的表层,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和面貌直接展示在公众面前。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财富。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目标宗旨,对企业员工具有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对于员工有一种规范和约束作用,使员工自觉认识到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有激励作用。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企业全面发展
一是切实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搞好企业文化的全面建设。
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凝聚人。企业精神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成分。企业精神作为一种团队精神,只有被员工所认同,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把握好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文化约束人、激励人。根据企业实际,健全各种便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充分考虑规范性、严肃性、强制性、约束力的基础上,把员工民主管理贯穿于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作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和落脚点,使广大员工最终都能自觉地执行这些制度规定。
抓好知识文化建设,以知识文化提高人,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要大力倡导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要以员工岗位学习活动为载体,搞好员工在职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职工技术业务水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中去,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岗位竞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全员素质的提高。
搞好活动文化建设,以活动文化陶冶人,营造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满足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凝聚员工,融洽企业内部各种关系。通过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企业氛围,使企业员工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中增进沟通和了解,融洽感情。
二是企业文化是一种团体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各级领导带头示范,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共同培育企业文化精神。
三是加强宣传灌输,增强全员认同感是行动的先导。一流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一流的思想观念之上。在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时,首先要从解决广大员工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入手,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企业文化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以员工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强化目标利益共同体的宣传教育,深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引导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激发职工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和交流,凝聚企业文化。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流动”的企业文化,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同时,也要向其他好的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企业凝聚力。
如何科学发展企业文化
(一)发展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企业应当尊重人的价值,要能听到企业里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够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性。
(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是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经营理念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服务社会。“以消费者为中心”,这句话大多数企业都能够感受到它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失去消费者,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是对企业生存的最根本的要求,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大家都想让消费者满意,只有采取尽量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原则,才能有机会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出来,形成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形成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完善管理,一点一滴的凝聚、升华企业精神,才能为企业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如海尔就是通过这样的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海尔认为(斜坡球体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他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以这一理论为依据,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
(三)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
(四)企业文化在建设发展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
“特色”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假如把企业看作一个生命体,那企业文化就是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现实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完全相同的两个企业也难以寻觅。建设企业文化不要加以模仿,否则就像影子一样显现不出来,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对不同的价值观念进行分析整合,精心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别人。
(五)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一成不变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21世纪竞争胜利的企业只能是那些学习型的组织,最终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以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不断创新,激活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一个企业创新的实质,首先是“思想创新”,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引申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带动其它各方面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创新的思想、崭新的面貌,屹立于强者之林。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效率。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效率,企业的效率是其生命所在,企业文化就是员工心中的激情,它提供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告诉员工在企业里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是企业所提倡的和不提倡的,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
企业文化改变了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可以感受出来的,进入一个单位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情景,员工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但是另一个单位却是懒懒散散,只有领导来了动作幅度才加快几分,难道其中的员工都是天生就是如此?即使是完全相似的两个人各自去了以后,一年后他们的工作态度也会截然相反,完成改造他们无形的手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它是培养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它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一方面把广大员工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之服务于该企业共同的事业;另一方面使个人目标和企业文化得到统一。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的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
企业文化培养了消费者的忠诚度。目前,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社会文化正渗透生活的各个领域,千姿百态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同样,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现在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强调一种文化,产品已由过去那种没思想、没有感情的物体上升为一个充满人性化的载体。只有消费者消费产品时感受到文化所产生的激动、乐趣、魅力,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忠诚度。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被誉为20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家韦尔奇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只可以提高一时的公司生产力,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锐:《企业文化教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定雄武:《业文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林有孚:《现代企业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5.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6.魏杰:《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第四篇:浅议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浅议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的时间都不长,但却很快形成了一股热潮,并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不论是理论界的研究,还是企业界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关于两者的研究和应用大多是相互独立的,而把两者结合起来,具体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际出发,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能性和实践意义,希望借助文化的力量来提升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合国内外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大致归纳为以下五种:
1.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没有什么关系
这在企业界虽不是常态,但也并非个别,尤其在一些刚成立不久的中小企业里比较多一些。具体的又有三种表现形态:
(1)该企业没有企业文化而有核心竞争力
这在创业时间不长的企业里比较常见。由于成立时间短,企业往往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但在创业时可能带有某种关键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2)该企业有企业文化但与核心竞争力没什么关系
核心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长期积累形成而外,也可能有其他一些来源,比如说并购来的或划拨来的,那往往与该企业的文化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3)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没什么关系
有些企业认为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技术都会过时,技术创新能力才是这些企业面向未来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显然与该企业的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2. 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否具备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呢?从首先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普拉哈拉德与哈默所描述的的三个基本特征来看,企业文化的扩展性、价值贡献和难模仿都是具备的。而且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的畅通化,企业间相互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自然资源、规模经济、资金、技术等传统上具有的战略优势很难保持长久;另一方面,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日趋强烈,导致人们对产品和服务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愈加看重。可以推断,企业文化在获取竞争优势方面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3.企业文化只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主要内容
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次能力论,即以企业的其他的某一方面能力为主,而以企业文化为辅构成核心竞争力;二是综合能力论,即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企业各个方面能力整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包含企业文化。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各有其现实意义。企业文化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取决于很多因素。不仅有大的社会环境、市场条件和行业状况,还牵涉到各个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已经形成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作用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方式。但具体到企业实际来看,后一种情况往往由于没有核心而很难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文化作为辅助力量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并不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却为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对企业来说,关键是要找到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机制。
企业文化有三个作用点,即怎么说,怎么做和怎么想。现实中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在做最表层的一块,即“怎么说”。说得天花乱坠,不落到实处,并无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做中间一块,即“怎么做”,因此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制定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模式,但是往往费力不讨好,得不到员工的认可,企业文化也落不到实处。其实,企业文化要想与培育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最根本的还应该是解决“怎么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方面自可迎刃而解。
5. 企业文化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反作用
企业都希望自己的文化建设能对企业的发展起正面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企业文化本身发展的客观性以及企业实际文化建设的不得力,导致企业文化的发展可能和我们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因而也就出现了企业文化对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反作用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当中。
从动态的观点来看,上述五种情况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尤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更有其独特的适应性。对一个刚成立的企业来说,企业尚未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时候,如果企业有另外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认为是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逐渐形成,开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企业进一步发展,这种作用进一步发挥,有可能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或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一些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能是反向的,这时候就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强求把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建设,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而且很多时候企业并不具备完全的选择权。以上五种情况在现实企业中都能找到对应,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二、四两种应该更具有实际意义,尤其对想要做大做强做长的企业来说,更有必要有意识的强化企业文化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但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走在世界的前面。在中国企业当中,主动地去建设企业文化的相当普遍,但稍作分析就会发现,大部分企业在做表面文章。对他们来说,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收集一些被普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变成自己企业的标语和口号就完事了。显然,这样不会有什么成效,如果非要说这也反映他们的企业文化,那就是假、大、空。其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在于我们很多企业是为文化而文化,因而走错了方向。而我们看到一些国外的大企业,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口号,但是他们是把它作为企业的理念融入到了企业当中,并且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也许他们并未把企业文化当作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企业文化确实为这些企业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巨大的竞争压力。近年来,中国企业界和理论界谈论核心竞争力的很多,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很少。面临巨大压力的中国企业有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本文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即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找到了落脚点,另一方面,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多了一种选择。真心希望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写到这里,上面的文章就算完整了,但是作为集团的一名员工,有必要结合集团的情况说几句。由于看到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没有成效,一些务实的企业淡化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我们集团应该也属于这样一种情况,集团并没有大力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如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却是集团一直努力的方向。能不能借助文化的力量来推动这一工作?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借助。由于本人对集团情况尚不熟悉以及水平所限,在此不敢妄言。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逐步在这方面作一些探索,也希望公司广大同仁一起为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出谋划策。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它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社会性。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制约。
第二,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基于实践,才能找出问题根源,使职工的思想净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只有在动态的、开放的、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第三,长期性和复杂性。人处于一个发展变化中,而且人的思想状况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企业各个阶段目标,构成了我们要坚持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预见其复杂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精神形态的心态文化,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约习惯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环境布局、局容局貌、企业精神、服务理念、形象宣传等表层的外显文化三方面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和创新性。企业文化是时代产物,它必须体现并且融合时代的特点,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性体现在精神本质中,不仅是设计者、执行者,还是监督者,都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创新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个体性和差异性。中国企业类型多样,包括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职工也存有差异(成分、背景、知识水平、技能),1而且每个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全面性和多样性。企业文化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职工共同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各个部门全方面、全方位的协作结果。
第四,人性化和法制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参与性、创新性、积极性,突出展现公平合理和民主和谐的氛围。各项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都以法律条文规范职工,确保职工有法可依,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它圆满完成一定任务,达成一定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党政工团密切结合,形成干群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纽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并为之服务,要避免“两张皮”现象。“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把它与当前的经济工作、现行的经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而企业文化就具有这种连接功能,企业文化内涵意义深刻,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指导企业运作,规范职工行为,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职工认同企业文化,深入到工作实践和日常行为,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企业文化又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各部门管理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互助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其渗透性,影响持久,形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作用。各种文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思想,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
第三,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环境、生活环境与职工密切联系,是满足职工精神需要的条件,增加投资,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并从中加以引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设
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为顺利开展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条件。依托这些文化设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密切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从而扩大其范围,丰富其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任何忽视、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
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企业,并随着改革开放引入我国。要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成果,确立与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企业价值目标,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职工形象和企业形象,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是:
第一,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集体意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目标一致。职工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根据“四有”这个培育职工的长远目标,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四职”教育活动,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
第三,方向一致。二者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环境下创立,才能保证其正确方向,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
第四,方式手段相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方式手段是相通的。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做职工的“贴心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
五、做好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一种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市场导向和管理科学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确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及时把握主流,分清主次,解决问题,更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调节功能。将企业文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生动性、法制性、科学性。
第二,生产活动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实践基地。二者都为生产活动服务,丰富多彩的活动、层次各异的技能培训、职工代表大会等等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企业诚信强调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企业诚信是一笔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集体智慧结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从理论层次上高度民主概括诚信内涵,形象化了企业理念和职工行为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将诚信教育深入人心,使职工真正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提高企业诚信,创造自己品牌。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两者相辅相成,要抓好这两项工作,应在突出其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结合点,协同作战,做到相得益彰,俱繁俱荣,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