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公司的财务报表可分为基本财务报表和附表两大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它们从不同角度所反映的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这三张报表之间存在者一定的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这个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依据。“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这一等式是编制利润表的基本原理。第三个等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收入-成本费用)”,这一等式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与利润表最简单的关系就是利润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所列数字,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数字。除了这一简单的对等外,还有收入与成本费用之差利润最终要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这是两个表之间深层次的联系。
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之中。现金流量表的一种编制方法是工作底稿法,即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
“过账-结转损益-过账-编制本年利润的分录-结账”,基本是正确的。
一.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有完整的清算所得税的会计分录。内容为: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
二.编制本年利润的分录,是否过账。
借:本年利润(税后利润)
贷:利润分配(税后利润)
三.做一平衡公式;
转出本年所得税费用数额+转出未分配利润数额=本年利润贷方发生额如果不平衡,差额与2012年1月1日本年利润余额是否相等?(到这一步,一般就清楚了。请参考,请追问。)
第二篇: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
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都是基于相同的交易或事项,但是提供了不同的信息,这四张报表相互之间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他们都代表了不同的重要的公司财务信息。四张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企业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本年增减变动金额的起点。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展开说明(净利润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样分配的),现金流量表则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年内数量变化的展开说明(现金流量净额是怎么形成的)。四张报表原来是一张报表!因此,不管出现多少张报表,它们都是一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和说明其某些方面的其他报表的组合体。
第三篇: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关键词:财务软件 财务报表 智点财务软件 勾稽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我们再看财务报表通常不会只看其中的一个报表,而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现金流量之间,相互比对,相互查看。这样才能得到更多更加准确的信息。如今,我们再编辑财务报表时可以通过财务软件来生产地,不必像手工做账那么麻烦。就如智点财务软件,我们只要录入凭证,就可以自动生成这些报表,而且报表之间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管理人员,查看、验证财务数据合理性,准确性的依据。会计上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勾稽”关系。
所谓的勾稽关系是指报表、财务数据相互间存在一种可检查验证的关系。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内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内关系;另一种是报表与报表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表间关系。
首先我们说一下表内关系。是指财务报表内部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其中一种是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构成等式。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利润表中,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另一种是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分别与其附表、附注、补充资料等相互勾稽。在财务报表基本勾稽关系中,这三中的勾稽关系,分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平衡关系,一般没有问题。但是从调查程序上还是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接着我们说一下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表间“勾稽”关系。
一、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勾稽关系是否恰当。注意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本年累计数”栏的数额应等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年数”栏的数额,应等于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初数。
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等于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利润表中静销售额-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加额+预收账款增加额=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及劳物收到的现金。
如果你手中有一套带数据的财务报表,那么就可以做一下如下判断。如果没有可以到网上下载一个财务软件。像智点财务软件,它里面有个示例,可以直接用来验证我们今天讲述的内容。
判断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与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勾稽关系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如下情况判断。一般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所包括的内容大多与“货币资金”口径一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财务报表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们通常会用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来判断一套财务报表的合理性,准确性,以便发现财务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及效率。
第四篇:概念之间关系的练习题
概念之间关系的练习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1)亚洲、中国、湖南省
(2)中国、湖南省、湘潭大学
(3)鲁迅全集鲁迅的小说《祝福》鲁迅
(4)中国是亚洲国家,这个亚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5)《家》是巴金写的,不是鲁迅写的,鲁迅是小说《祝福》的作者
第五篇: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
经济和环境之间关系
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即共生关系、二者基本上不存在影响的关系、二者存在相互影响的负面关系。首先,就共生关系而言,经济和环境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一面,经济和环境相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其本身又对环境产生正面而积极的影响。其次,就经济和环境基本上不存在影响的关系而言,经济的发展本身并没有对环境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经济和环境共同都在发展,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如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新加坡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行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自身环境的发展,所以新加坡也被称为花园城市。再次,就第三种关系而言,其又可以分为两种关系:第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并没有超过其本身的承载能力。第二、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已经超过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就前者而言,环境虽然遭受到了破坏,但并没有超过其负荷能力,在采取相应措施后环境依然能够逐渐恢复,甚至达到原有水平。对后者而言,环境已经在质上遭到完全破坏,环境已经不可能通过自我的自净能力恢复到原有水平,经济的发展已经对环境本身造成了不可修复的影响,那么这也是人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不能并行的重要理由。
值得强调的是,在经济和环境二者的关系中,共生关系和二者基本上不存影响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中,并不存在环境的保护。环境本身就可以在被促进或自我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良性的发展。而只有在第三种经济对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才谈环境保护,才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关系。但笔者认为,就第三种关系中的两种情况而言,都存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并行的可能性,即使是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产生了不可修复的影响,其理由如下:首先,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良性的生态平衡系统,其并不是一定要恢复到原有绝对理想完满的水平。其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不能说环境在遭受到严重破坏后就置之不理或不加以保护治理。再次,不管是经济发展也好,还是环境保护也好,二者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应当也必须并行。最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不能并行的理论假设是错误的。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并行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
导致人类过分看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应是西方的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只是一种主客二分式的关系:人和世界万物是两个相互对立、彼此外在的实体,人是主体,世界万物是客体,人通过认识(这里指广义的认识,其中包括实践—通常理解为人从世界万物之外进入和深入到世界
万物之中,对外物加以改造的活动)以解决 世界万物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间题”。和这种理论构成直接相关的则是人类中心主义,[1]这一理论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拥有意识的人类才是主体,自然仅仅是客体。一切活动都必须满足人类这一主体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人才是价值评判的尺度和标准。于是在“主客二分”和“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不是你就是我,不是主体就是客体的单一线型思维指导之下,人类开始疯狂而不计后果的向自然开采和掠夺。做为回报,自然开始反过来报复人类:生态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海平面上升等接踵而至,这些灾害无疑都是自然在遭受严重侵犯后,为了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产生的正常现象,但是却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同时,由于“主客二分 ”、“人类中心主义 ”这种单一的不是主体就是客体的思维模式,主体性的人类在遭受到客体性的自然的打击和报复之后,人类往往又显得无能为力,人类的这种渺小性顿时又和自然的强大性形成鲜明对比。于是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发展经济是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本身都对人类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整体观、系统观、协调观等也开始逐渐代替了 “主客二分 ”、“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而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这样的理论之一。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按照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真正有生命力的深层和谐必然是天下、世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和谐,也只有在此情形下,一物、一人、一地、一国才可能获得真正持久的和谐。”这种整体观认为,人本身就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万物构成平等的关系,“宇宙洪荒的实质是生生不已的创造力,其中涌动的是无穷的生命力。对于人与自然的所有生命而言,天地是所有成员的父母,万物和人类构成天地之间的生命共同体,即所谓“民胞物与”,有了这种情怀之的一,人在宇宙中不再具有疏离感,不再深怀孤独感,而是觉得自然与其他生命、山川草木,都是创化的产物,都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存在者。”我们可以说:人和自然的生命不再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主客相分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互支持也相互制约的合一关系。
[3]
[2]
在这种整体思维的指导之下,“人的存在境域不是一个狭小的人类社会,而是一个天地宇宙。” 人做为万物之灵,又是一个理性的存在,这就必然要求他把自我当作生命存在的同时也把外在生命当作一种存在,在重视自我生命的同时,也重视外在的生命。人其实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之人,而是主载之人,所谓主载就是有义务和责任去考虑或承担其他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承载自我也承载他人。
[4]
所以,人和外在环境在本质上都属于宇宙洪荒的一部分,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宇宙式的生态系统。人在从事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必然要去考量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人类如果要真正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把自我置身于这个生态系统之中,平等地考量所有的生命存在。
这样,可以说在任何时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应该是可能的,而且应当变得可能,即使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之下。倘若我们在理论前提上就认为二者不能并行,经济的发展最终在实际上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以至消亡。从而使经济发展变得不可能,人类也将变得难以生存和发展。
当然,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指导下,传统的五行观,中医学理论则给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传统五行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他们存在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构成相生、相克的生成和制恒关系。事物在这样的生化克制关系中保持着平衡和发展,而中医学则以传统五行理论为基础,并将其应用到中医理论和治疗上,把人的身体看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讲究:辩证施治、阴阳调和、抑强扶弱等。
同样,经济和环境二者都构成整个自然社会的一部分,二者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哪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他二者的正常存在。人类社会同样也是一个大的生态平衡系统,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经济和环境的生克制化,重视调节和平衡。所以以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正是解决经济和环境内在矛盾 【参考文献】 [1]张世英.“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结合—论精神发展的阶段[J].学术研究, 1993(4):1.[2]徐春根.论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逻辑前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23(2).[3][4]苏菡丽.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9,3(2).的良药,也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探讨。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