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7: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

第一篇: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

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

2000-11-24

中国人民大学 李桂荣

企业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改造企业文化首先要冲决的是旧有观念、习惯以及制度的束缚,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

企业人心态的理性化

《解放日报》曾经刊出过一组照片,是记者在哈尔滨北郊虎林园摄下的。这个虎林园1996年初建成的,占地1OO万平方米,建园的目的是把动物园里的东北虎放回丛林中让其恢复野性,提高其野外捕食能力和生存本领。据说,当时,虎林园为了让记者拍摄到精采的“群虎噬牛图”,特地放进了一头小牛。在场的人们以为会看到血淋淋的场面,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用牛角拼命抵抗老虎的轮番攻击,结果老虎灰溜溜地走开了,小牛成了胜利者。记者在图片说明中解释说:造成虎性消退的原因是老虎所享受的喂养制。由此使人联想到我们的一些企业,何尝不是如同这关在笼中的老虎。现在企业转制,企业要到市场上去找饭吃,就象笼中喂养的老虎一样,已经丧失了“虎性”,缺乏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或许这正是许多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不能自拔的症结所在。如何能使企业恢复“饿虎扑食”的元气,当务之急是让企业真正的“放归山林”。

因为,企业的竞争文化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带有历史的烙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以往的“人治”及“浮夸”作风还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存在,加上在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一些利润空间和机会所成就的“暴发户”榜样,许多企业人的心理是不理性的,有人抱着幻想,认定天上会掉下陷饼,有人抱着赌徒的心理,想“赌”成巨富,也有人面对迅速膨胀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人“心理不平衡”,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其结果不言自明。即使一时得手,也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到了一定时间就会爆炸。

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但这更是一个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本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迎接挑战并在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按国际惯例做事,实现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不按规则办事,就会被制裁,甚至被罚出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所构筑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使美国许多经济巨人吃了不少苦头。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分别于1890年、1911年和1984年被美国政府分解。今年4月3日美国司法部与19个州联合控告微软案宣判微软垄断。当天受这一消息影响,微软公司股票狂跌15%,缩水高达115亿美元。

市场经济的最根本原则就是公平竞争原则,这不仅仅局限于一国国内,也涉及到对外贸易。1997年11月,34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订了第一个反国际贸易中贿赂外国官员协约。签约国包括经合组织中29个成员国以及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和斯洛伐克。反贿赂协约使贿赂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违法行为,使公司行为更趋于检点。1987年,埃及议会议员雷拉·爱·泰克拉建立了泰克拉公司(TaklaInc),成为洛克希德股份有限公司(LockheedCorp)的拿薪水的“顾问”。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国主要的国防设备供应商。当时,洛克希德公司急于使埃及空军向它购买三架C-13O巨人(C13OHercules)运输机,向泰克拉公司转移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咨询费”。1995年1月,生意做成后6年,公司服罪,承认伪造了帐册,付了2480万美元的罚款。这笔罚款相当于公司那笔生意所获利润的两倍。而且,公司负责国际市场开发的拿赛尔(Nassar)在做了10月的逃犯后,被捉拿归案,判处一年半的监禁,罚款20.5万美元。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逐步深透到各个方面,企业的行为规范不得不与国际惯例接轨,一个企业只有实现行为规范的全球化,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的共性与异性

正如人之所以为人,其属性是一样的,企业之所以为企业,其属性也是一样的。既然属性一样,则企业经营的总体原则也是一样的,不论此企业在何方,更何况现在“企业是世界的企业”。人们在谈论自然科学时,很少说(我还没听说过)西方的自然科学或东方的自然科学,如西方物理学,东方化学。西方人也好,东方人也好,大家都知道1+1=2,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距离。但是在谈论社会科学时,却经常贯以“西方”和“东方”,如西方经济学、东方管理学。这没有错,这是对客观现实的描述——当然客观现实是理论引导的结果。然而,我国企业现在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就目前来说是一种新的经济体制下的新的实践,是企业管理科学的新学科。如何进行新的实践的探索,如何进行新的理论思考,是极为重要的。企业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成员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及自身价值的最充分实现。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同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如有的企业重市场的开拓,有的重产品的创新,有的重售后服务,有的重经营绩效,有的重竞争意识,有的重团结合作,有的重稳定。不同的经营理念,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象北京一家知名企业的管理思路是全厂围着销售转,销售围着市场转,所以全厂最好的轿车不是厂长坐的,而是由销售部门的人员以及客户坐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自己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第二篇:中国企业文化解构!

■企业文化的实质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就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改造企业文化首先要冲决的是旧有观念、习惯以及制度的束缚,正所谓有破才能有立。

■企业人心态的理性化

《解放日报》曾经刊出过一组照片,是记者在哈尔滨北郊虎林园摄下的。这个虎林园1996年初建成的,占地1OO万平方米,建园的目的是把动物园里的东北虎放回丛林中让其恢复野性,提高其野外捕食能力和生存本领。据说,当时,虎林园为了让记者拍摄到精采的“群虎噬牛图”,特地放进了一头小牛。在场的人们以为会看到血淋淋的场面,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用牛角拼命抵抗老虎的轮番攻击,结果老虎灰溜溜地走开了,小牛成了胜利者。记者在图片说明中解释说:造成虎性消退的原因是老虎所享受的喂养制。由此使人联想到我们的一些企业,何尝不是如同这关在笼中的老虎。现在企业转制,企业要到市场上去找饭吃,就象笼中喂养的老虎一样,已经丧失了“虎性”,缺乏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或许这正是许多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不能自拔的症结所在。如何能使企业恢复“饿虎扑食”的元气,当务之急是让企业真正的“放归山林”。

因为,企业的竞争文化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又带有历史的烙印。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以往的“人治”及“浮夸”作风还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存在,加上在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一些利润空间和机会所成就的“暴发户”榜样,许多企业人的心理是不理性的,有人抱着幻想,认定天上会掉下陷饼,有人抱着赌徒的心理,想“赌”成巨富,也有人面对迅速膨胀的财富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人“心理不平衡”,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其结果不言自明。即使一时得手,也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到了一定时间就会爆炸。

■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

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中国即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对中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但这更是一个挑战(当然机遇与挑战本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迎接挑战并在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按国际惯例做事,实现企业行为规范的全球化。不按规则办事,就会被制裁,甚至被罚出场。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所构筑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使美国许多经济巨人吃了不少苦头。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分别于1890年、1911年和1984年被美国政府分解。今年4月3日美国司法部与19个州联合控告微软案宣判微软垄断。当天受这一消息影响,微软公司股票狂跌15%,缩水高达115亿美元。

■企业文化的共性与异性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解构雷锋精神

对解构雷锋精神的一点分析

而无论是在哪种社会,人们对奉献总是褒奖有加的:在奴隶社会奴隶必须对主人奉献,在封建社会要求奴才对主子奉献,在资本主义社会提倡工人对工作、也就是对资本家的奉献,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对发扬自觉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加以讴歌和赞扬,雷锋精神就是这种主人翁意识的最好体现,因而雷锋精神首先是一种奉献精神。对于这样一种奉献精神,哪怕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也是十分赞许的。所以那些仇恨雷锋精神的人并不便于把它直接树为对立面加以打击,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进行,因而这样一股诋毁雷锋精神、丑化雷锋形象的潮流出现了,它采取的主要手法是进行解构,其核心如果不是开涮雷锋精神,就是把学雷锋异化为其它庸俗行为,使人们不再严肃地对待雷锋精神,从而达到恶俗化雷锋精神的效果。如某通信公司在其群发的幽默短信中写到,今天是学雷锋日,老奶奶严重紧缺,一位老奶奶被扶过马路几百次,养老院的老奶奶被洗了几十次脚„„有人说,今年学雷锋我给领导办了什么什么好事„„更有甚者,编造一个黄色笑话说是一对男女搞一夜情,女人醒来后,问男的叫什么名字,男的悠悠地说,做好事不留名,我是学雷锋。

同时,对有钱人做好事即所谓“慈善”进行大肆宣传,使人们艳羡,形成一种模式化的“好事”观念,即做好事要用金钱来量化,即有钱才能做好事,有大钱做大好事,没钱就做不来好事,似乎做好事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普通人即使做了好事意义也不大。雷锋做的好事并不惊天动地,不能用金钱来量化,但与资本家“善行”的可量化相比,它对社会的精神激励效应却是不可量化的、无价的。这时,雷锋精神与“慈善”的对立就出现了:如果大家都被雷锋精神感召,都去学习雷锋,这样做好人好事的成本和门槛就很低,那么谁还会对资本家可量化的、有限的慈善感兴趣呢?

马克思早就点破过资产阶级慈善事业的虚伪性,指出,这种慈善尽其可能地做大排场,做成一场社交盛事,无非就是为了彰显他们的善心,更重要的是彰显他们的雄厚财力与影响力。如果资本家真有善心,为何不把生产资料交由工人所有,让他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犯不着定期或不定期地大发善心呢?但另一方面,又有人对雷锋进行挑剌。海派名嘴周立波先是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全写日记上了”。日记是个人行为,能与有钱人的派对、慈善盛典相提并论吗?而周立波高调参加各种公益派对,难道不是对自己的讽刺吗?

另外,既然资本家需要工人在工作中的无私奉献,那么提倡雷锋精神对他们有什么坏处呢?为什么他们还要千方百计地诋毁雷锋精神呢?

对雷锋精神的解构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全盘改造战略的一部分。雷锋精神的实质是消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立、消灭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的共产主义实践,它同时也显示出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一个螺丝钉有一个螺丝钉的价值,一个普通人也有一个普通人的价值,如果普通人意识到做好事是自己所能的、不需要金钱、没那么复杂,是人人皆可为的事情,那么进一步意识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离接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就不那么远了。这才是资本家对雷锋精神最忌讳的,他们解构雷锋精神,是为了除却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外,争夺和占据道德的至高点从而从经济到意识形态掌控整个社会,使个人和社会的解放成为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被调侃成多种版本,人们即使可能佩服雷锋的所为,但是没有勇气、没有动力去做好事。

消解、解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要消灭工人、农民和普通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心,把做好事定位成主要是有钱人的慈善行为,把整个社会建构成一个冷漠的社会,只能等待公知、有钱人的良心和善举来拯救。那么,社会的进步就与庶民无关,人们也意识不到社会的进步与每个个体的行为有关。资本家需要的是奴隶对奴隶主、奴才对皇帝的忠诚和奉献,是强调个体对少数人的奉献,而绝不是雷锋那样的一个人对绝大多数人、对全社会的奉献,这与资本家的要求和愿望是背道而驰的。

雷锋精神在当代尤为重要,因为雷锋不计回报、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对于每一个追求国家、民族自立、追求劳苦大众解放的有志之人而言,就得向雷锋学习,不能因为现在我们做的没有什么效果就不去做为,要意识到所作所为不管多么微小只要能推动社会进步,就要去做,而且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将个人的价值置于全人类解放的历史大势之中,我们个人有限的生命和价值就会在这种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事业中得到升华和永恒。

第四篇:中国拍卖业深层内幕大曝光

中国拍卖业深层内幕大曝光

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坑死傻头傻脑的。黑箱操作像瘟疫一样在各大拍卖行中蔓延---

恶意“拍卖”疯狂侵占国有资产。真伪待定的《写生珍禽图》拍卖出了2530万天价。粗线条的《拍卖法》无法悬起“达摩之剑”

拍卖业:黑

4月7日晚,上海拍卖界的风云人物李先生一反往日形象,在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之后,他说:再也不能做拍卖这一行了。哪怕将来我穷到要卖肾的地步,那起码也是物有所值;而现在,每具体操作一次拍卖的过程,无疑都在拍卖我自己的灵魂。

在这次谈话中,他表示,目前上到著名的上海“敬华”、“国拍”、“朵云轩”以及北京的“嘉德”、“瀚海”等大的拍卖行,下至全国各地数千家中小拍卖行,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黑箱操作。

“我可以操纵4个亿”

李先生在这次谈话中极力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所谓拍卖黑幕,并不是如记者想象的那样,仅仅是把一桩物非所值的东西,或者是一个假的东西拍卖成一个高的价位。他说:具体的那一个举槌落槌,只是拍卖过程中的技巧性欺诈而已,实际上更为可怕的是,拍卖成了更大的资本转换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转换,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使数千万的资产发生实际性的转移,也可以通过拍卖,向银行套取更多的资金。

作为冰山一角,拍卖行业掩饰了背后与它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各行业的更为深层的内幕。国企改革热潮已起,低廉的国有企业拍卖被认为是最后的“致富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最近指出:如果出资人机构权力掌握不当或缺乏监督,比如出现“一卖了之”,或对经营者半买半送等情况,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此,在改革中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一些政协委员也发出这样的提醒:10万亿元国资不能成为“廉价晚餐”。

在常规的操作层面,身为一个有着高度专业性和缺乏严厉监管的行业,拍卖行以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上市公司联手,资产评估、配股圈钱、出货、资本运作,通过一系列高超的操作手法,拍卖行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改变公司财务状况的绝佳机会,一份漂亮的会计报表在外行人眼中就变得无懈可击。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在某些黑势力眼中,拍卖行是他们“洗钱”的最佳选择。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将需要支付的“黑钱”,以巨额支付藏品价款的形式安全、迅速地转移掉。干净得能见光的资金,便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方便、安全地进行调动或投资。

“你知道通过拍卖,我可以操纵多少资金吗?”他问记者。

“3-4个亿!”,沉了一下之后,他自己如是说。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李先生多次参与过“空手套白狼”式的拍卖,与大大小小不下20家拍卖行打过交道。他说:很少有拍卖行会对这种操作提出质疑。“买方,卖方,加上拍卖方,实际上大家已经达成了相当的默契,而促使这种默契的达成原因,只有一个字——钱。

每一次黑箱操作的拍卖,都有一个炒高价的过程,这里的炒高价,有另外的一层含义和作用。“作价”者们的目的,是在找到一件卖相上能担得起一个“度”价钱的藏品,只是外观和卖相上能符合要求就行。然后将其买进或者订下,在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之后,再到拍场上将其价格炒高,再将这件藏品抵押给银行。

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首先三方(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此后,就进入了表演阶段。

以落槌价为1000万元的标的为例,在其他市场买进时需支付货款300万元,炒作到1000万元之后,再加买卖佣金共计200万元。因为是买卖一手托,经与拍卖公司协议后,总佣金可能只有10%,也就是100万元,然后按1100万元的总价抵押给银行,如果银行照惯例给八成的额度,可以贷得880万元,减去买入价和佣金之后,至少可以得到480万至580万元,并且等于是将藏品卖给了银行。如果标的不是买下来的,而仅仅是用定金订下的,更无须支付全部货款,那总投资就更少,等于空手套白狼,而且这个价钱都是演给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某些精明的上市公司或股份公司,或是在股市上炒作上市公司的庄家们,为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干脆仅仅为粉饰其会计报表,以利抬升股价或者出货,会先用上市公司低价收进一批某位或某类的艺术品,然后于拍场上大幅度拉升的做法,从而改变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这样,其所掌握的整批标的,在进行新的资产评估之时,会为其带来许多好处。进行配股圈钱、出货、资本运作或其他操作等等时,就变得十分方便了。

拍卖行有时还是“洗钱”的最佳选择。对于某些黑势力最为“方便”的做法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来过数。乙以一件“艺术品”拿到拍场,甲以高价购回。于是,双方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将需要支付的“黑钱”,以乙方所需的支付藏品价款的形式、币种及数量等,安全、迅速地送到乙方手中。而且,因为是艺术品的交易款项,资金也变得干净了,能见光了。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调动或投资之时,也就方便、安全了。

在记者随后几天对上海和北京的多家著名的拍卖行进行的采访验证,李先生所说的并非虚言。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坑死傻头傻脑的,拍卖界黑风盛行的情况,已经是业内人士的一个共识。

虚假泛滥只是冰山一角

“„暗箱‟手法操纵的拍卖,其利润仅次于毒品和军火交易”。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戴岱对记者讲这句话的同时还透露——“目前暴露的拍卖黑幕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他认为,国内各大拍卖行普遍存在着“黑箱操作”的事实。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有效的措施对此进行规范,更谈不上杜绝了!

戴岱目前还具体负责华辰拍卖行瓷器工艺品拍卖的业务,之前,他曾经在北京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工作。对于老东家嘉德拍卖,他并不讳言其过。他给记者介绍的拍卖违规事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其老东家引为成功经典的一次拍卖。他认为,曾在2002年以2534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了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最高记录的《写生珍禽图》(宋徽宗作品),进行这次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嘉德拍卖行的一系列违规操作,让深谙此中真味的业内拍卖“老手”都为之摇头。

他说:“目前拍卖存在着一系列的违规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但是,这次拍卖却全部出现了。”

按照拍卖法规定,拍卖公司不允许参加竟拍。实际上,这次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正是嘉德从国外竞拍得到的。国内媒体在他如何得到这件艺术品的报道中,或者根本不提,或者只是说,回归,购买得到。

按照拍卖法理解:为保持拍卖的公正,拍卖行不允许拍卖自己的东西,赚取利润。拍卖行本身作为一个商业中介机构,只能赚取佣金,也就是中介费。当公正和中立的身份变化到买家或者卖家的地位时,拍卖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这个时候,拍卖方就会更多地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了。

对《写生珍禽图》拍卖前后的宣传,他用“虚假炒作”来概括。他认为,从《写生珍禽图》打算拍卖开始,嘉德便开始炒作自己,主要利用媒体的报道,放出风声,达到炒作的目的。同时嘉德在宣传自己的时候,断章取义地引用了专家谢稚柳的话,来宣传自己,然而把原话中对此画的质疑成分排除在外。

最大的问题还存在于这幅2530万元天价作品的真伪还尚待确定。在业内,此画真假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但是,嘉德拍卖行却隐瞒了对此的争议。

他透露,这幅图的真伪的辩论,北京这方面,因为很多拍卖行跟嘉德都有着业务上的往来,对此都反响冷淡,在公开场合也很少会谈到这一点。但是,上海拍卖行方面,对这个情况是很清楚的。本来这幅图,上海博物馆是打算竞买下来的,后来就是因为真假问题难以确定,最终没有买。

“作为卖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在拍卖的过程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违法行为。比方说站在卖方立场之上,隐瞒事实的真相,报真不报假,没有全面,客观地对自己的拍品进行介绍,欺骗买家。为的就是尽量提高卖品的竞价。”

他认为,此次拍卖,给国内拍卖行业塑造了一个“宣传”战术的典型,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河——自己买东西自己拍。而嘉德这次2530万元的天价拍卖,无疑还会造成更大的跟风效应。

上述事件并不是单独存在。实际上,虚假和赝品的盛行,在艺术品拍卖业中如病毒般传染。业内人士称此类拍卖会为“假面舞会”。有些颇有声誉的拍卖行,拍的古代书画有一半以上是赝品,现代书画中竟也有四至五成是伪作。个别拍卖行的赝品率达到七成以上。

《中国商报》拍卖与收藏版的总编徐舰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家现在已经倒闭了的拍卖公司,他的经理自己在景德镇就有一家瓷器厂,他就是经常拿自己厂里生产的瓷器,到自己的拍卖行进行拍卖。

徐先生特别指出:这家拍卖行的倒闭,并不是因为造假拍卖假货被有关部门查出来的,而只是因为自身经营不善等其他原因。

原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40万元的价格竞拍得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被认定为摹本,即假货。由此引发了中国拍卖史上的第一起因画作真伪之争而引起的买家状告拍卖公司拍卖假画的诉讼,也就是当年沸沸扬扬的“中国拍卖第一案”。

罚没资产猫腻齐集

实际上,被黑箱操作的拍卖不仅仅限于上述的艺术品或者古董。目前拍卖行利润最大一块之一还有那些国有资产类的拍卖以及罚没资产的拍卖。

徐先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方说,政府部门没收了一幢楼,要拍卖了,政府出价500万元,但是,拍卖行又估计这撞楼只有300万元。如果就以500万元拿出去买的话,肯定没有人要。

这个时候,拍卖行可能先会联系到认识的客户,看有没有人愿意买。如果有人愿意买,但只愿意出400万元。这个时候,拍卖行会首先进行一次演戏拍卖,找一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买家,举行一场拍卖,结果自然是流拍。这个时候,拍卖行再去对政府部门说,定价太高了,能不能降到400万元,政府一看流标了,这个时候也在考虑能出手就出手,然后就同意了,然后拍卖行再联系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而且这种事情的一个特点还是保险系数相当高,因为很少有人或有办法拿出真凭实据的材料来证实这是违规和非法的操作。行贿者不会告诉别人我行贿谁了,受贿者不会说我拿了谁的钱了。由于没有证据,政府部门想管,也没有具体的办法。

症结还是法律滞后

记者在对几大拍卖行和资深拍卖人士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有三个观点基本是他们的共识:第一,都对拍卖黑幕的存在直言不讳;第二,都认为目前相关法律相当滞后,几乎没有办法解决和规范黑箱操作的发生;第三,目前拍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徐先生认为:1997年颁布的拍卖法,目前在很多方面已经显得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目前对拍卖方面的规定,还是粗线条的,而且,有些时候,本着其他的一些“善意”的目的,也可能是有法不依。

比方说,目前大型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会上,大概有1/3的拍卖品都是拍卖行通过从国外搜购这种途径得到的。这种做法,从法律上说,肯定是不允许的。主管部门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们主要还是考虑到,能通过这样的办法,从国外把很多中国原先流失出去的艺术品买回来,同时,照顾到国内拍卖品市场的发展不出现萎缩,对这种情况是保持一种默认的态度的。这里面,其实还是涉及到法律上的价值合理与程序公正的问题,合情合理而不合法。

他还提到,拍卖法规定,成立一家拍卖公司,必须要有两名拍卖师。但是,关于取得拍卖师资格的规定,又是必须有两年以上的拍卖工作经验。这种似乎有点矛盾的规定,使得拍卖师的成长很不利,全国的拍卖师变成一种紧缺资源。这样的现状,造成了很多成立的拍卖公司,采取了一种假调的方式,通过某些关系,向一些比较成熟的拍卖公司调一两个拍卖师过来,使得自己的拍卖公司能够成立。这是个折中的办法,造成的结果是,拍卖师的队伍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些中小拍卖公司也缺乏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条件,这也是造成目前拍卖市场比较混乱的原因。

上海丁孙黄律师事务所律师陆欣对此表示:“拍卖属于特种行业,而艺术品等的拍卖又需专门技术。但是我们的公安、工商、物价等单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故对于拍卖行的某些行为往往处于不告不理或监而不管的状态。在未来的日子里,各单位应当更加主动出击,随时监察各拍卖行(拍卖会)在程序和实体上的问题,切合实际地规范和整顿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目前上海拍卖行业协会和北京拍卖行业协会的具体负责人同时身兼各大拍卖公司的实际负责人。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为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周建国同时身为上海国拍总裁。

镜头回放:

一个人的拍卖

2002年5月的一天,浙江金华的一个拍卖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现场拍卖的是浦江县良种场的十几间老房子,一个名叫洪素琴的妇女首先举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场的其他竞买人却没有一个和她竞争。最后,洪素琴以62万元的底价轻松愉快地买走了这些房子。浦江县良种场是一个拥有70多名职工的事业单位,属于国家事业单位,位于镇中心居民区,因前前后后共13间房,又称老13间。拍卖前,它们以每年四五万元的租金租了出去,用来给职工发工资。

竞拍前,洪素琴买通其他4位竞买人,拿出10万元分给4人并与他们达成默契,拍卖时,他们谁也不许举牌,让洪素琴一人中标。

2002年6月20日,也就是在拍卖后不到1个月,经浦江县检察院委托,浦江县天正房地产估价所以今年5月20日为基准日,对老13间房进行重新评价。评估价达到110万元,比拍卖时的价格62万元竟然高出了48万元。浦江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对这次评估进行审核确认评估公平合理,这48万元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链接:

惊心动魄“拍”掉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每每发生,每每令人触目惊心。在此类案件中,就有着一些人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以恶意“拍卖”为手段,疯狂占有国有资产。

在拍卖行业广为人知的海口市椰树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价值850万元的土地、厂房被恶意“拍卖”、疯狂侵占一案,就是一起较为典型的侵吞国有资产案。当时拍卖,既没有拍卖单位和地址,也没有拍卖行名称。在“公开拍卖”会上,只有一家尚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公司参加竞买。竞买资金至今还未到位。事后查明,所谓公开拍卖,实际上只有拍卖人、竞买人、债主和执行人员4人在场便成交了。

这次事件中,海南兴业工贸发展公司在诉讼前为逃避债务就已恶意转移了资产,事后又串通拍卖人、竞买人等相关人员,以他人的名义低价购买了担保人的国有土地,最终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

今年两会后新组建的“国资委”所肩负“国退”重任,完成重大使命中,至为关键和重要的就是:监管中央企业工委直管的179家大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又管国家重点垄断性、资源性、全国性、总量控制型企事业单位经营权、使用权、资源占用牌照的拍卖、出租。

同时媒体也负有监督职责,如果国资拍卖,卖得价格很低,很混乱,媒体有责任和权力给予曝光。

拍卖行作价空手套白狼

这里的作价,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为藏品定价,而且定价之后,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在拍卖场将其价格炒高,再将这件藏品抵押给银行。

通常发生虚增成交价情况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

其一,拍卖公司为创纪录。拍卖是一个黑洞行业,谁的最终成交价越高,好东西和大买家就会越向谁的公司集中。有了好东西和大买家,又可以拍出更好价钱,再吸引更多、更好的东西和更多、更大的买家,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其二,卖家等钱用,或者为了能确保成交,不得不接受买家或拍卖公司的要求。

其三,卖家为了不使自身形象受损,或者为了获取其他更大利益(比如配合股市的坐庄动作等),要求买家或拍卖公司配合他们行动,而做“表演价”。

其四,买家为了能在短期内就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或者为了能向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取得更高的财产估值,从而人为炒高最终成交价。

其五,买家为了能改变或者树立自身形象,或者为了做广告等等,所以人为炒高最终成交价。

拍卖作为经济生活中常用的交易行为,极易引起轰动,也极易引起跟风效仿的连锁反应。最常用的“做市”方法是:拍场高价单件虚假成交;制造传播虚假消息、制造炒作虚假纠纷;虚假的频繁交易等。

艺术品拍卖的深层内幕

艺术品类资产无须进行坏账准备,亦不存在产品的技术更新、时间更新、流行更新、文化更新等等。艺术品类资产在进行公司资本重新评估之时,亦存在相当的弹性。可为公司在这阶段赢得较大的利益。

拍场艺术品:企业间内幕交易的媒介艺术品,尤其是拍卖场上的艺术品,极易成为某些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内幕交易的理想媒介物。

1.为拍品“定价”。通过找“托”来哄抬价格,然后自己买下来。

2.“钓鱼”。拍卖场上常常有一些跟风的买家,他们察言观色,跟着“大买家”上,他们极易成为委托方托价“钓鱼”的猎物。

3.吃“画虫儿”的表演现在有一些专门出入于拍卖公司的“倒爷儿”,亦称“画虫儿”。

4.拍前串通、控制成交价。有些买家,他们之间往往不会竞争,他们还会在拍卖会之前串通约定好价位,来控制、垄断最终的成交价。约定最终成交价范围的方法有:私下进行模拟拍卖,通过内部竞争,决定最高出价和最高出价者;协议最高出价和最高出价者;抓阄决定谁是最高出价者等等。

5.拍卖师与买家串通一气;拍卖师与卖主或“虫儿”们恶意串通;拍卖师自己或拍卖师的亲属买拍品;特权阶层人士买拍品。(编辑余广欣)

第五篇:中国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怪局”

本期主持人:《财智》记者 陈西铭

特邀嘉宾:

魏玉祺:品牌营销传播职业经理人

石章强:上海联纵智达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

罗建法:《经理人》杂志高级编辑

中国的企业有文化吗?

20世纪70年代,企业文化一词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闯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它逐渐被团结、奋发、创新等词代替。有些企业搞了几个员工生日庆祝晚会后,就认为已建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写了一些标语、口号之类的东西之后,就认为企业理念已在员工心中扎下了根。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捧着企业文化,将其当作发展的法宝,可他们真的理解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吗?

以下我们请到的三位嘉宾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也许他们无法为企业文化热这种现象做一个精确的结论,但是他们的冷静的头脑将帮助我们分析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文化是柄双刃剑

主持人:国内的企业纷纷祭起文化的大旗,仿佛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能飞速提高,企业就能迅速壮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魏玉祺:企业文化被当作“宝”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就需要一个精神,这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事。好的企业文化也的确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收益,比如方太集团提出“产品、厂品、人品”的文化精髓,贯彻得非常好,在企业内部树立了很好的情感形象。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点金石,文化的根本在于效应而不在于框架,拿健力宝的“三位一体(名称、商标、产品)”企业文化理论来说,它曾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但由于过度注重外部框架,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这种所谓的文化并未给健力宝带来多少实际的好处。罗建法: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像松下,惠普,IBM,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但是,这个帮助,是自助而不是他助,因为企业文化本身是企业存在的一种体现。它不是来自外部的。现实中,很多企业看起来很美的“企业文化”似乎都没用,那不是因为真正的企业文化没有用,而是它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存在的真实反应,企业的所有活动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但是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通过搞一些文体活动“建设”出来的,或者是 “总结”出来的,这些写出来的“企业文化”远远不能涵盖真正的企业文化。

石章强:我认为企业文化之于企业,不客气地说就像“吃狗肉”一样,助强不助弱。如果说它能够助推企业飞速成长的话,那也是指那些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其前提也只是针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而言。而不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只会加速企业的死亡步伐。三株的快速死亡和红桃K的稳步增长,无不是企业文化的积极推动和消极妨碍产生的作用。

企业文化就像是一柄双刃剑,究竟是宝还是利刃,都取决于企业自身。当企业是一种朝向良性的存在时,它就是宝,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就是利刃,会伤级企业自身。比如,小霸王的老板文化,就使段永平受不了,后来段离开小霸王自创步步高,使小霸王元气大伤。安然的“压力锅”文化,对内部员工采取残酷的优胜劣汰制度,迫使员工使不手段,最后弄得企业出大问题。

主持人: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那么老板如果不在或者换人了,企业的文化将随之改变吗?

魏玉祺:这正是我要提出的观点,我认为企业文化其实就是“黑蚂蚁效应”。有人对黑蚂蚁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列行走的黑蚂蚁最后面的一个拿起,前面的队伍会继续整齐行走;如果把中间一个拿起,前面的依然整齐,而后面的却四处乱跑;如果把最前面的一个拿起,整个队就像炸了锅一样乱成一团。在企业中,老板就是队伍的领队,文化也是老板的文化。世界上的各大企业莫不是如此,松下是松下幸之助的文化,肯德基是那个老头子的文化。当企业把固化的企业文化当作一个精神符号时,换人不换人就没什么大碍了,肯德基就是很好的佐证。

石章强:我不这么认为,由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的局限性,制度管理和法治管理还不可能成为企业的主流,因此,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文化都带上老板文化的烙印,整个企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都会带上老板的个人好恶。往往老板一旦发生变化,企业文化随之也会发生变化。国内的长虹,倪润峰与赵强上台前后的文化表现就是截然不同,倪润峰重掌长虹大权后,长虹又回归到了“工人阶级”的文化;伊莱克斯在中国的文化外化表现,更是带上刘小明的本土中国味道,刘小明离职后,伊莱克斯马上就改头换面成为英国人唐佳敦的个人文化下的品味。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企业老板的变更会带来文化的更新,以及核心理念的丰富,同时可以保持企业文化的基石,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也是企业进步和发展所需的。但是,在一个不成熟的企业,老板的变更,带来的是突变,往往造成“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导致企业激烈动荡。

罗建法: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老板在企业内部生态系统的顶级地位,决定了老板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管理风格等,都会在在企业打下烙印,在国内,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更是与老板文化相关甚大,比如万和集团总裁卢楚其关于多赢与协调的“和”的理念,最后就衍变成万和的“和”文化。

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重叠度,最主要与企业治理水平和成熟度相关,企业越成熟,治理制度越合理,老板文化的影响力越小,反之越大,国内很多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现为老板文化,说明我们的企业治理水平还很低,这不是企业的光荣,而是悲哀。变化是文化的常态,老板换人,肯定会使导致企业文化的变化,问题是,这个变化是突变还是渐变,是否涉及到核心的文化。

有多少能成为文化?

主持人:诚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创新……这些美妙的词汇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就是用这些词在印制的宣传品上或者公司网站上描述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在中国的企业,尤其重视自己公司的修饰词。然而在华丽的外表下,企业的本质却是空虚的。很多人说中国企业无文化,而国内企业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海尔文化,三位怎么看待海尔文化呢?

魏玉祺:文化不存在有无,也不存在好坏,只是看是否适合。现在国内的好多企业对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东西还不清楚,以为搞几次活动就是企业文化建设,我就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其实海尔文化是什么,海尔高层人怕是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看过不少关于解读海尔文化的专著,可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石章强:中国企业无文化,那是无稽之谈。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不存在有无之分,也不存在好坏之别,有的只是相对的适合与不适合的说法。适合企业发展才会有效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适合企业发展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而且这种适合也是相对的、阶段性的。如适合方正创业初期的方正文化现在反而成为阻碍方正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个人认为海尔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军队文化,执行才是一切。

罗建法: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美国有美国文化,非洲一些落后的部落也有其独特的文化,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存在载体的表现。只要有企业的存在,就会有企业文化。只不过是发展程度不同而已。文化表现在很多层面,同时,它是一种“道”化的东西,是存在而无形的。像我们都熟知的海尔的斜坡理论,休克鱼理论等,不过是海尔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次一级的亚文化,而海尔的价值观,企业理念等,才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作为最高层面的海尔文化,是一种“道”,而“道”却常常是无法言明的,这似乎是一种悖论。

主持人: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企业文化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与日本进入中国,有些人说中国的企业文化大都是泊来品,援引过来的东西,没有同化的本领是否会水土不服,或只是一个高帽子呢?

魏玉祺:这也正是我奇怪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最能倡导民族文化的东西为什么要援引外来的呢?可事实的确给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理由,在现今这样的市场体制下,民族品牌的旗帜都扛不住,民族的企业文化就难保不夭折啊!这或许与产业的发达程度有关。

石章强: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老板文化的基础上的。帽子不在于高低,关键在于是否戴着舒服、有用。

罗建法:文化与“存在”同时存在。企业存在了,企业文化就存在。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企业文化的外延是非常广泛的。比如,企业人士的理念,很多就来源于他所处的广泛的社会领域,在这种意义上说,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很多因素是从更广泛的社会领域移植和演化而来的。所以,企业包容于社会之中,企业文化就先天存在。

企业文化之中的“泊来品”,更多的表现于国外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乃至更广泛的社会思潮。中国企业这些年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居功至伟。前几年麦肯锡兵败中国,不是说明国外的文化不行,而是我们没有合适的,成熟的土壤。麦肯锡的失败,是中国企业的悲哀,说明我们还没有建立一种与国际先进文化对接的机制。

是灵魂,不是符号

主持人:现在文学好像寂寞了很多,市场经济下的各种文化却多的让人数不清,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人本文化等等,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呢?企业文化的发展有哪些趋势?会不会演变成一种特定的符号?

魏玉祺:文化的种类虽多,但大都是市场炒作,提出的一些关键词的属性区分。这里我认为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内在表现,而品牌文化则是企业展示给消费者或外界的企业属性,这两者在我们国内的品牌传播上有着很大的误区,好多人都把两者等同起来。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那要看

企业是否能够把一种行为意识化。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单一区域或行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融合,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必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成熟而日益个性化,不再是搬、抄、习的强加式,而应该建设真正的民族的、行业的、企业的真正文化,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整合企业文化,而不再是硬上硬的创造所谓的“企业文化”。

石章强:真正的文化就是在组织里能够以最小的沟通交易成本实现最好的沟通交易效果。为什么闽粤能产生大企业,而江浙就很难产生大企业,原因就在于企业文化的产生土壤,一个最根本的不同点就是闽粤的企业的内部沟通交易成本远远低于江浙企业的内部沟通交易成本。符号是一种外化的载体,文化是一种内蕴的意识,两者无法取代。

罗建法:文化是物质、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品牌文化也好,人本文化也好,产品文化也好,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文化,它是存在而无形的,同时,它像一双看不见的巨手,扼住企业命运的咽喉。市场在不停改变,企业文化本身也是在不停变化的。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才能达致企业的卓越。在国内,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更多的表现为管理文化的提升。近年来国内企业加大了国际化的进程,前不久,TCL收购施耐德,再远一点,海尔在海外投资设厂。入世后,国内企业已经走到了一个世界竞争的平台,而在此过程中,国内企业在企业治理方面的缺陷日益凸现。比如说,在国内,作为顶级企业的长虹,海尔等企业的产权关系都没有解决。而国际化则提供了一个加速改变的契机,国内企业在管理上的变革将会日益剧烈,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变”是企业文化惟一的不变,企业文化的„道“化的特质,使其变无恒态,也就不会形成一种固化的东西,而是时时有创新和丰富,与企业同步发展。

主持人:最近市场上流传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基于各种文化系统之上的,它的存在不能够游离在大的文化系统之外,因此企业文化塑造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基础格调及基本思想根源,也就是“企业文化基石”,企业文化基石模型包括五大层次:世界文化、民族文化、行业文化、区域文化、职业文化。三位如何理解这个基石模型理论?

魏玉祺:这个金字塔模型或许只能说明的是企业文化是在融合以职业、区域、行业、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属性。但我认为,事实上这个解释只是大范畴的,至少国内的企业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或者说还远没有到这一点。

石章强:这个模型就像点、线、面、体等的相互支撑和组合关系一样,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的主要单元,企业文化也就构成了企业内内部共同的行为和语言的内在的支撑,是产生这些行为和语言的内在机制。

罗建法:这种模型其实间接表明,在一个企业之中,哪些是最根本的东西,他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关联。这将有助于我们坚守根本。中国企业中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总将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这个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当创造知识产品的脑力劳动将逐渐成为社会劳动的主要形式,并创造着更多、占比重更大的财富时,企业的管理也将逐渐从完全的科学管理(理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管理过渡。

企业文化是一种存在。它基于企业的宗旨、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者的构成而产生,正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方面所具备的特征,才构成了当期的文化。企业文化由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所创造,又作为一个熔炉,不断将员工的意识磨

炼趋同。

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曾讲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或许我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但起码,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的力量。

下载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企业文化深层解构(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企业文化战略”浅见企业文化战略是企业共同价值的体现,中国企业文化战略受五千年历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始终没有改变。下......

    中国的企业文化

    企 业 文 化 论 文中国优秀企业的文化理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在中国崛起。每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其精华的文化理念。由于企业文化体现了企......

    中国人寿企业文化

    保险原则是在保险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被人们公认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作为人们进行保险活动的准则,始终贯穿于整个保险业务。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有利于维护保险双方的合法权......

    中国企业文化标语大全

    企业文化墙标语 一、执行力类 1.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 2.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行动第一,想法第二,结果第一,过程第二。 3.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4.每天三件事:必须做的事,应该......

    中国海运企业文化

    中国海运“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序 言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

    中国知名企业文化

    中国知名企业企业文化 1 一:华西新希望集团 (1)企业文化形成 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 “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是我们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成功所在、特色所在。“以人......

    中国煤炭企业企业文化比较

    中国煤炭企业企业文化比较中国是个煤炭大国,煤炭企业众多,不便以逐一对比,现在从2009年煤炭企业前一百强里抽出几个进行比较来说明问题。一、宁煤集团1.企业使命:提升能源价值......

    中国核价网企业文化

    中国核价网及其企业文化 中国核价网()是服务于杭州装修业主、杭州家装建材商的专业门户网站。他将传统装修建材销售、采购和小区深入推广、传媒(网络)综合推广紧密结合,公司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