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1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
专题10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2)
1、观察这三幅图片:
回答:(1)以上三种报刊反映了哪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
(2)分析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进步思想的本质共同点是什么?并分析它们的主要不同点又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三种进步思想进行评价。
【答案】(1)《时务报》——戊戌变法期间的维新思想。《民报》——辛亥革命前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2)共同点:都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中国的封建主义。
不同点:①维新思想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用进化论的观点,批判封建主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是以西方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推翻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③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运用西方“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对封建正统的儒家学说进行批判,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肯定西方文明。
(3)评价:三种思想主张在当时都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都是爱国和进步的;但三者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都不能从根本上给中国革命指出正确的道路。(若答出“维新立宪思想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不适合中国国情;革命共和思想无明确、彻底的反帝主张,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弱点”也可以。)
2、当前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假如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中议会下院与内阁的关系,即一个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法国资产阶级在对封建制度的改造中, 基本上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的革命目标的标志是()
A.制宪会议颁布的八月法令与《人权宣言》
B.国民公会处死路易十六, 建立共和国
C.雅各宾派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拿破仑制定《民法典》与其他法典
近代社会到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法治取代人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 资产阶级往往通过法律文件来确保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据此回答6—9题。【答案】A 【解析】巴黎人民首次武装起义后成立的制宪会议, 实际上成为法国的最高行政与立法机关, 其颁布的八月法令废除封建制度, 发布的《人权宣言》揭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基本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政治平等的革命目标, 所以准确选项为A项。
4、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时日和经验的。”这主要是针对()
A.“光荣革命”
C.卢德运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卢德运动期间,工人以捣毁机器为主要斗争目标,说明他们没有“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D.巴黎公社
B.工业革命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A 试题分析:捕捉关键信息:革命和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秩序等等,联系对辛亥革命评价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军阀割据,文化复古,社会动荡等现象,可判断A的说法符合题干材料的言外之意。C,D歪曲了史实,C无法体现。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发生一些变化:推翻了帝制。但是新政权建立后,社会状况却还是那样,说明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人民还对此不了解,旧的思想、传统礼教等相关的封建的东西还存在。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的准确含义是()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C.以宪法制约君主权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起来。
7、在欧洲,对人和神的关系上,曾有哲学家这样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这些哲学家()A.否定神的存在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主张将神人性化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就可以看出,哲学家是主张将神人性化的。
8、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其“理智”符合了()A.专制国王的要求
B.本国教会的要求 C.资产阶级的要求
D.封建领主的要求 【答案】C 【解析】斯宾诺莎的民主思想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D.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对我来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和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有朝一日使我们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们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其主要阐述的是()
A.民主和专制的矛盾
B.自由和专制的冲突
C.民主和自由的矛盾
D.革命和民主的冲突 【答案】C 【解析】托克维尔对自由充满无限热爱,但他认为,民主并不意味着即能获得自由,有可能沦为“民主的专制”。
10、“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孙中山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答案】 D 【解析】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和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11、1864年9月,英、法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的最初目的是()A.声援波兰人民起义 B.成立国际工人组织 C.推动英国选举改革 D.支持爱尔兰人民斗争 【答案】A 【解析】第一国际是英、法等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集会的结果,但最初只是为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推动英国选举改革、支持爱尔兰人民斗争都是第一国际成立后的活动,而非成立目的。排除B、C、D三项,故选A。
12、以下事件能说明教皇已摆脱世俗君主的控制, 并具备与之相抗衡能力的是()
A.丕平篡位
【答案】C
B.教皇国建立
C.卡诺莎觐见
D.“阿维尼翁之囚”
13、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尊孔”或者“排孔”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各自主张服务。A项对二者来说都不正确,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忽视民众力量是二者的共同局限性。B、D两项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作用。故答案为C。
14、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国父”。故答案为B。
15、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她头戴王冠,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执一本文献, 脚上散落着已断落的锁链, 象征美国人民打破殖民枷锁与对自由的追求。她左手所执的文献应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B 【解析】略
16、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共同的特征有①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革命派在宣传革命思想时,也没有从正面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儒家思想,并且动摇了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故答案为C。
17、以下有关《独立宣言》的评述准确的是()
①它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②它继承与发展法国《人权宣言》的原则
③《独立宣言》主张平等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并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④美国《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民主共与的原则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C
18、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选择了一条自然条件艰苦的北上之路.这条路主要经过的省份是: A.四川西部 B.西藏东部 C.甘肃南部 D.青海西部 【答案】A
19、《××革命史》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材料中的“××”应该是()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为时间“1776年”“1787年”,结合各国革命史可知,美国于“1776年”颁布了《独立宣言》反对英国的殖民政府,此时的革命者为“被统治者”,而到1787年这些“革命者”已经变为“统治者”,且颁布了1787年宪法,综合以上信息可知,D项正确。20、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与普法战争有关
()。
D.美国
B.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在军事上犯了错误 C.巴黎公社的各项措施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D.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资本主义还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程度,故答案为B项。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及到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建设: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答出“三三制”即可)原因:日本侵略、大敌当前,必须团结各阶层阶级人士共同抗日;中国社会中间阶级力量强大,且有参政要求;国事是公事,无法为一党一派包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结合所给材料,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两则材料均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在抗战关键时刻,调动各阶层各阶级力量,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有其必要性。从材料看具体涉及到政权建设——实行“三三制”,加强与党外人士的民主合作;原因分析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力量等方面归纳概括。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调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文献的出处是回答问题的突破口。由“建筑物”和“结构上的基本错误”自然联想到美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松散邦联体制。第(2)题是考查美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联系到1787年宪法,它确立了联邦制政体。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 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 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 自当世代交好, 犹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 权衡双方之缓急, 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一伶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 为吾侪所倡言, 万国所同喻, 前次虽屡起屡踬, 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 义旗飙发, 诸友邦之抱平与之望, 持中立之态, 而报纸及舆论, 尤每表其同情。
——《孙中山选集》上卷
材料三 吾国现势, 非致力对外之时, 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 使之相承不变, 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4)材料三宋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1)宗教信仰一致。(2)认为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列强不会干涉。(3)两者都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4)维持列强在华现状, 承认列强在华取得的特权。
【解析】(1)问抓住材料“贵我两国……为宗教之本源”一句理解回答。
(2)问抓住“吾侪所倡言, 万国所同喻”一句理解回答。(3)问的共同点应从对帝国主义态度方面回答。实质问题是指帝国主义的本质问题。(4)问的实质以“维持”“相承”字眼概括出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2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2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1)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
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2)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请你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4)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包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群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现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康有为之所以主张“近采日本”,是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包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群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26、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是一部追梦三部曲,救国之梦一建国之梦—强国之梦。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引领了中国10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该道路
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强国之梦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3)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能够体现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做法有哪些?
【答案】(1)三民主义;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共十五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一 国两制”构想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功绩。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共十五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能够体现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做法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等。
第二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洛克
主要观点:(1)天赋人权;(2)自由和法律不可分割,提倡法治;(3)实行分权; 练习
1、洛克的人权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2、下列属于洛克的观点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①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
②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③财产是通过劳动获得的;
④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剥夺的; ⑤立法权属于人民,行政权属于君主;⑥提出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
二、卢梭
主要观点:(1)平等是他追求的首要目标,不仅要求法律时间的平等,而且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2)社会契约、人民主权(3)民主共和制 练习
3、关于卢梭的观点正确的是:①②④
①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②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③和孟德斯鸠一样,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④强调公共意志
4、下列属于卢梭的代表作品的是:③④⑤⑥
①《政府论》
②《论法的精神》
③《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④《爱弥尔》
⑤《新爱洛绮丝》
⑥《社会契约论》
三、《大抗议书》与内战 1、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的直接原因是: 解决财政危机;这届议会于1641年通过了《大抗议书》,其内容:历数国王在内政外交上的弊端,提出废除 封建特权,进行 改革的要求。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什么做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提出了限制专制王权的要求。为什么把光荣革命作为其完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
2、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 1640-1642 议会斗争;1642-1648 内战阶段;1649-1660 共和国时期;1660-1688 复辟时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3、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其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巩固其统治,维护其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说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正常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要求的反映。
5、新贵族和旧贵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新贵族能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新贵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圈地运动。6、1649年被议会审判并处死的国王是 查理一世;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的国王是 查理二世;被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的国王是 詹姆斯二世。
四、《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其内容有:①宣告美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合众国;②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则来阐述独立的理由,也阐述了新国家的基本原则。其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主要内容有: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 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尤其强调了平等。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重要内容有: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确立责任内阁制,③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④宣布国家主权在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最能体现约束袁世凯权力的内容是:建立责任内阁制; 其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其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五、法国大革命和法国政体的变迁
1、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议会于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于1791年通过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1792年,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把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
年,处死路易十四。1793年,法国人民把雅各宾派推上了政治舞台,公安委员会在国民公会的支持下推行恐怖政策。1794年,发生“热月政变”,标志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2、关于恐怖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②③④
①有利于稳定政局,平息叛乱,打退外来侵略;②打击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③造成了人人自危,众叛亲离;④ 不利于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3、1799年,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当时的国王是路易十八。
4、拿破仑顺利夺取政权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其既得的利益;拿破仑迅速建立百日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把他看成革命成果和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战争的侵略性,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很强大。拿破仑最引以为荣的是《法兰西民法典》,它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但法律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权利。5、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当时的国王是查理十世,导火线是《七月敕令》),把路易•菲利浦推上了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色旗为国旗,镇压了法国里昂工人第二次起义。6、1848年“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英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镇压了法国“六月起义”。1848年“六月起义”的导火线是解散国家工场。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个普选产生的总统。他上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7、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了议会。1852年,他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了帝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治上,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进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法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军事上,志大才疏,败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国的最终确立得益于君主派的内讧。制定了1875年宪法;1877年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歌。
六、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
主张:(1)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2)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古代儒家把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用进化论的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3)坚持渐进变革,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评价:(1)减少变法阻力,是比较可行的策略;(2)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 主张:(1)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有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 新国民。(3)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4)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5)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
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主张:(1)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3)五权分立)(五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
七、辛亥革命前后反专制的斗争
1、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论战涉及到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论战的中心是要不要“反满”和暴力推翻清王朝。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在立宪派的推动下,清政府顺应民情,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内容:①司法与行政权分离;②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的自由;认识:①清庭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②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③但与立宪派的要求相差甚远。④1911年,清政府成立了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使立宪派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
3、帝制终结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也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
排列先后顺序:①②③④⑤⑥
①武昌起义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③南北议和④清帝退位⑤孙中山辞职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的专权
表现:(1)唐绍仪内阁垮台;(2)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4)颁布《中华民国约法》(5)称帝 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①②③④⑤⑥
① 刺杀宋教仁
②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⑤袁世凯复辟帝制
⑥护国运动
5、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辛亥革命主要的历史功绩: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袁世凯称帝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袁世凯称帝失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八、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三三制”(1940年实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普选制度,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标榜“和平建国”,而实际上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下,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但《双十协定》签定后不久,国民党违背和平民主原则,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但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在国统区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4、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2)1946年5月,中共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3)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认识:土地政策的变法反映了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5、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
九、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一)宪章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赋予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权利,工人却没有。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起草了“人民宪章”。“人民宪章”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财资格限制和议员支薪等主张。宪章运动有三次请愿(1839年,1842年,1848年)。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第一国际
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各国工人为改善自己处境的斗争不断高涨,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相互支持的重要性。②直接原因:声援波兰人民起义。
2、标志:时间 1864年
地点:伦敦 名称:国际工人协会
3、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与支持
(1)有力地支持各国的罢工,使工人的斗争得到圆满的结果;
(2)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
(3)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二国际
1、建立: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
2、作用:第二国际通过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3、第二国际指导下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合法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1)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2)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3)赢得了日益多的选票和席位; 思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马克思、恩格斯都积极参与了对两个国际的领导。(2)不同点:①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③在组织上,加入第一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领导下的一个支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④在思想上,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潮还未被广大工人群众所接受;而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已成为群众运动。
第三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九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要点】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2)主要内容: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须对上帝负责。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3.卢梭: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
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法案》: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新税。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大抗议书》: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滥用王权的行为,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内战。
3.民主与法制的反复斗争
(1)国王挑起内战,议会胜利,国王被处死,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2)克伦威尔掌权后,解散长期议会,建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四、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1)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2)它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2.法国的《人权宣言》: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五、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1)主要内容: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影响: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3.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2)不同点:国家元首的职权不同: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六、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从第一帝国到波帮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2.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斗争的认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通过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八、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第一国际: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4.第二国际: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考纲要求】
1.洛克、卢梭 了解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大抗议书》、内战 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议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简述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搏斗的结
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5.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6.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的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是复习的重点知识。【教法指引】
1.熟知本专题考纲,指导复习思路。2.围绕本专题考纲,整合下列问题
(1)以英国为例,分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封建时代的君主制度的区别
(2)美国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在国家政体、人民权利方面有明显区别。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内地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其结局有说明了什么?
(5)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这三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实践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C.国王权力旁落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知识”“权力距离”
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答案:D 解析:注意关键词“合众国”“贵族爵位”。
3.(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答案:B 解析: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4.(2009年安徽文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君主政体与人人平等矛盾。
5.(2009年四川文综)“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解析:A、B、D具有法律色彩,理论主张类刊物。
6.(2009年上海历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答案:B 解析: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7.(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 答案:A 解析:B、C、D项是《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
8.(2009海南历史)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C 解析: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9.(2009广东理科基础)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
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D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2009年广东历史)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实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建设。11.(2009海南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答案要点:
(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材料一关键词“工人”“联合”“一种力量”,“大城市是工人运动发源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回答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的关键词“费边社”“改革社会”。
12.(2009年辽宁文综)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答案要点:
(1)区别:《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原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参与法律制定”“缴纳直接税”。第(2)问从范围方面考虑。
13.(2009年山东文综)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先分析材料的出处,再分析材料。第(2)问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相关问题。
24.(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答案要点:
(1)原则:三权分立。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评价: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回答第(2)问注意“国王”“执行会议”“公民”。
第四篇:复习提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doc
历史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知识架构
代表人物: 斯宾诺莎(天赋人权)、洛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上《大宪章》、《大抗议书》、《权利法案》
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体现的思想主张、影响)资产阶级反对专制《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1875年宪法》
争取民主的斗争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与共和政体的建立实践上法国:大革命、政体的变迁以及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西方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普及)
改革 →发展、完善民主政治
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英国宪章运动
实践上:工人运动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维新改革思想(民权思想的启蒙)
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革命派:孙中山 -→ 民主革命思想(民权思想)
思想上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 -→ 民主科学思想
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定国是诏》
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运动
实践上前:反对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努力
中国:反专制争民主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后: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
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战胜利前: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实践上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土地改革、民主联合政权的筹建等;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第五篇:2014届高考历史 二轮提升训练 4-18: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课时作业18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1.(20分)(2013·哈尔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1689,1690年发表了两篇《政府论》。他写道:“(特权)只能是人民允许他们的统治者在法律没有规定的场合,任其自由地选择来处理事务,甚至有时会与法律的明文相抵触,来为公众谋福利,以及人民对这种做法的默认”,“(统治者)如果他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出于保持他的人民的财产,而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贪欲和任何不正当的欲望,那就是暴政”,“当立法者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服从。”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并不是自然而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社会改革者与革命者为争取权利,与统治当局和贵族阶层不断斗争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基本主张和《政府论》发表的历史背景。(2)以18世纪后期欧美历史发展的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答案:(1)洛克的主张:人民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君主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统治者应当为人民谋福利;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有权用武力推翻他。历史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2)法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体现“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的《人权宣言》发布。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发表《独立宣言》,继承发展了启蒙思想。独立后,制定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以维护民主共和。
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请回答:
(1)议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权利请愿书》的?
(2)《大抗议书》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新特点?(3)上述材料反映了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哪种方式?结果如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题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题要注意对两则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及教材所学知识来概括。
答案:(1)查理一世不经议会通过而任意征税和强行借债,漠视议会和人民的权利。为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行为,议会于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
(2)《权利请愿书》只是从一般的权利角度对王权加以限制,《大抗议书》则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政治改革的要求。
(3)和平合法的斗争。《权利请愿书》被查理一世曲解;《大抗议书》遭到查理一世拒绝,查理一世准备以武力镇压议会。
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答案:(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在法律范围内。实质问题:增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利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
(2)主要进步: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4.(20分)(2013·海口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学家,无论感兴趣的具体领域是什么,都无法忽略1830年这个转折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转折点之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速度明显而迅速地加快。然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体——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能比它发展得更快。如我们所知,法国有十分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法国企业家的天赋和创造性,在欧洲堪称无与伦比。不过在事实上,法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层面,明显慢于其他国家。国内的人口平稳增长,却没有急剧猛增。城市只有不算大的发展(巴黎例外),实际上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有些城市还是缩小了。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1)上述材料认为法国在理论上没有其他国家比它发展得更快,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之。
(2)材料中“对此矛盾现象的解释是,正如我们所知,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为什么说原因在于法国大革命本身?
答案:
(1)理由: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为资产阶级提供政治构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扫荡了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举例略。
(2)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葬送了立法议会等革命成果;大革命时期内外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革命时期保护小农经济的措施,使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市场和劳动力:城市化进程缓慢;金融资本不能推动法国工业的发展。(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5.(20分)(2013·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爆发了工人阶级要求普选权的宪章运动,民众纷纷在请愿书上签名。)工人们认为,“贫穷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意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摘自岳麓版《历史》选修二
材料二(19世纪末期,在讨论煤气工人工会的核心斗争目标时)有人提议,向伦敦各个公司的董事们请愿,要求把所有工人的工资每天增加1便士。我反对这个提议。我主张减少工作时间。我的理由是“减少工作时间,就是延长你们的生命”。我声言,8小时工作日不仅意味着对于已经受雇的工人每天减少4小时工作,而且意味着有更多的失业者将就业,这样减少了那种把人变成野兽而不是把人当做文明人的非人竞争。
——摘自索恩(英国煤气工人协会领袖)自传《我一生的战斗》(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英国两次工人运动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人斗争是民主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由。答案:(1)同:采取和平的请愿手段;争取工人的权益。异:宪章运动: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以维护经济权利;煤气工会斗争:争取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团结更多的劳动者创造有利环境。
(2)工人阶级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的重要力量,是民主进程的推动者;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需要坚持不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