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时间:2019-05-13 21: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第一篇: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

高二级历史科教案 班别:高二7、8班 教师:卓伟文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自主复习提纲

(一)基本规律

一、世界近代化历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

4、生活:城市化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政治转型的核心内容:“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近代社会的政治史的三个基本领域:政治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

3、政治思想理论方面斗争的焦点:

①国家权力的本源(“主权在民”还是“君权神授”)②人权的本质(自然享有还是统治者恩赐)③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④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法治还是人治)⑤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代议制还是君主专制)⑥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选举还是世袭)⑦权力结构框架(三权分立还是金字塔)等

 问题: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在上述领域的主张?

三、世界近代政治民主化

第二篇: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学案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学案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一、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课标要求: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授”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人事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经济:中世纪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拥有世俗权力;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主宰。

(1)13世纪的意大利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反教会力量斗争激烈

(2)神学家为了维护封建教会的神权统治,必须协调教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2.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内容(1)国家观:君权神授

(2)政体观: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3.思想特点:把宗教至上理论与理性哲学相结合(自然法则、古希腊哲学)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产生的背景

(1)都铎王朝至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王权已经合并教权)(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3)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日益加深 2.思想主张:①“君权神授”

②王权至上

3.专制措施:①压制议会;

②对人民横征暴敛;

③对清教徒的宗教迫害 4.结果

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经济、政治、宗教等),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引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练习:

1.托马斯·阿奎那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的实质是()A、完善神学理论 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2)两则材料都提到“上帝”,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3)材料一到材料二的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影响: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材料一要说明“君权神授”;材料二要说明“天赋人权”。(3)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民主进程不断深入。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中国]董仲舒 材料二 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意大利]阿奎那 材料三 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英国]詹姆士一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理论?

(2)这三种理论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实质是什么?(3)这三种理论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1)“天人感应”、“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2)汉武帝时期面临严重的王国问题,阻碍了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13世纪,随着 2 城市的大量兴起和世俗社会力量的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力的上升与封建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3)“天人感应”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新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君权神圣”将君权置于教权之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权的权威地位;“君权神授”则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从而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民主理论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提出的背景

(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兴起(2)荷兰:

政治:尼德兰革命的成功但不彻底 经济: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思想:基督神学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 2.斯宾诺莎的主要思想

(1)天赋人权说:生存权是最高权利(2)社会契约论:国家的目的是保障生存权(3)最佳政体观:民主政体是最优政体(4)思想自由原则: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3.意义:(1)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

(2)其人权、国家、自由等学说影响深远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提出的背景

(1)英国革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2)为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主要思想

(1)天赋人权说: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2)社会契约论:议会集体约束下的君主政体(3)最佳政体论:君主立宪政体

3(4)分权制衡论:立法权(属议会)、行政权和对外权(属国王)

3.意义:(1)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首创资产阶级分权制衡学说。

(2)对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产生影响。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法国的启蒙运动

2.内容:①提倡自然权利学(天赋人权),主张人生而自由;

②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③主张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 ④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制;

⑤追求平等社会,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经济上的平等。

3.影响

①卢梭的著作和民主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人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思想武器;

②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后来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③并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④鼓舞了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

近代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革命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1、对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3、鼓励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练习:

1、认为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而组成国家或政府的思想家有()(1)斯宾诺莎(2)洛克(3)卢梭(4)詹姆士一世

A、(1)(2)(3)B、(2)(3)(4)C、(1)(2)(4)D、(1)(3)(4)

2、最早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处理对外事务权的权力的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斯宾诺莎 D、格劳秀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 4 强暴的共同庇护。——约翰·洛克《政府论》材料二 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法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将是合法的破坏。——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核心,指出其与专制理论不同的根本原因。(2)17世纪以来民主思想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指出其表现。(3)从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思想核心:洛克:人民主权、人民革命。

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社会契约。

根本原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于1787年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斗争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国于19世纪晚期发生维新变法运动,继之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实现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一、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1)社会基础: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2)经济基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思想基础:西学的不断传播和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4)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2、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内容:

①他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②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的儒家孔孟学说中已充分体现;

③用进化论的观点重新把古代儒家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进行解释; ④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

(2)特点:一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思想的合理性;二是鼓吹西方的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早已存在;三是用儒家语言论证了变法必须坚持渐进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扬变法改良。

3、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内容:①提出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

②提出“新民”的思想,认为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③认为世界各国政体分“君主国”和“民主国”两种,比较而言,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

(2)特点:一是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把“申民权”和“广民智”联系起来。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三民主义:(1)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局限性: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核心部分。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局限性: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局限性: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2)进步性:

三民主义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1)内容: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

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经过这样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是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最大特点就是它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也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进步意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3)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3、五权分立学说:

孙中山还把西方三权分立的学说发展为五权分立学说。五权除了包括行政、立法、司法权以外,还包括考试权与监察权。

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答案(1)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

(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

第三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洛克

主要观点:(1)天赋人权;(2)自由和法律不可分割,提倡法治;(3)实行分权; 练习

1、洛克的人权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2、下列属于洛克的观点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①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

②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

③财产是通过劳动获得的;

④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剥夺的; ⑤立法权属于人民,行政权属于君主;⑥提出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

二、卢梭

主要观点:(1)平等是他追求的首要目标,不仅要求法律时间的平等,而且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2)社会契约、人民主权(3)民主共和制 练习

3、关于卢梭的观点正确的是:①②④

①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②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③和孟德斯鸠一样,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④强调公共意志

4、下列属于卢梭的代表作品的是:③④⑤⑥

①《政府论》

②《论法的精神》

③《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④《爱弥尔》

⑤《新爱洛绮丝》

⑥《社会契约论》

三、《大抗议书》与内战 1、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的直接原因是: 解决财政危机;这届议会于1641年通过了《大抗议书》,其内容:历数国王在内政外交上的弊端,提出废除 封建特权,进行 改革的要求。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什么做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提出了限制专制王权的要求。为什么把光荣革命作为其完成的标志:资产阶级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

2、英国资产阶级的过程: 1640-1642 议会斗争;1642-1648 内战阶段;1649-1660 共和国时期;1660-1688 复辟时期;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3、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其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巩固其统治,维护其利益。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说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正常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要求的反映。

5、新贵族和旧贵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采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营方式;新贵族能与资产阶级结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有共同的经济利益。新贵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圈地运动。6、1649年被议会审判并处死的国王是 查理一世;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的国王是 查理二世;被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的国王是 詹姆斯二世。

四、《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其内容有:①宣告美国成为独立和自由的合众国;②用天赋人权和民主原则来阐述独立的理由,也阐述了新国家的基本原则。其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其主要内容有: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天 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尤其强调了平等。3、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重要内容有:①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确立责任内阁制,③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④宣布国家主权在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其中最能体现约束袁世凯权力的内容是:建立责任内阁制; 其性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其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根本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五、法国大革命和法国政体的变迁

1、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制宪议会于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于1791年通过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1792年,法国人民再次起义,把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

年,处死路易十四。1793年,法国人民把雅各宾派推上了政治舞台,公安委员会在国民公会的支持下推行恐怖政策。1794年,发生“热月政变”,标志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2、关于恐怖政策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②③④

①有利于稳定政局,平息叛乱,打退外来侵略;②打击了资产阶级的利益;③造成了人人自危,众叛亲离;④ 不利于资产阶级正常统治秩序的建立。3、1799年,发生“雾月政变”,拿破仑夺取政权。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所取代。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当时的国王是路易十八。

4、拿破仑顺利夺取政权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其既得的利益;拿破仑迅速建立百日政权的主要原因是人民把他看成革命成果和民族利益的捍卫者;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战争的侵略性,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很强大。拿破仑最引以为荣的是《法兰西民法典》,它基本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确认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但法律限制言论自由,限制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权利。5、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当时的国王是查理十世,导火线是《七月敕令》),把路易•菲利浦推上了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三色旗为国旗,镇压了法国里昂工人第二次起义。6、1848年“二月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英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镇压了法国“六月起义”。1848年“六月起义”的导火线是解散国家工场。1848年12月,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个普选产生的总统。他上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的。7、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了议会。1852年,他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了帝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政治上,用高压和怀柔政策稳定了法国的局势;经济上,采取一系列促进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法国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军事上,志大才疏,败于1870年的普法战争。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国的最终确立得益于君主派的内讧。制定了1875年宪法;1877年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歌。

六、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

主张:(1)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2)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古代儒家把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用进化论的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3)坚持渐进变革,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评价:(1)减少变法阻力,是比较可行的策略;(2)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 主张:(1)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有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 新国民。(3)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4)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5)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

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主张:(1)三民主义;(2)新三民主义;(3)五权分立)(五权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

七、辛亥革命前后反专制的斗争

1、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论战涉及到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论战的中心是要不要“反满”和暴力推翻清王朝。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在立宪派的推动下,清政府顺应民情,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内容:①司法与行政权分离;②在保证“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的自由;认识:①清庭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②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③但与立宪派的要求相差甚远。④1911年,清政府成立了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使立宪派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

3、帝制终结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帝制的终结,也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

排列先后顺序:①②③④⑤⑥

①武昌起义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③南北议和④清帝退位⑤孙中山辞职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的专权

表现:(1)唐绍仪内阁垮台;(2)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4)颁布《中华民国约法》(5)称帝 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①②③④⑤⑥

① 刺杀宋教仁

②解散国民党

③解散国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⑤袁世凯复辟帝制

⑥护国运动

5、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资产阶级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辛亥革命主要的历史功绩: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袁世凯称帝说明: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袁世凯称帝失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八、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三三制”(1940年实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普选制度,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标榜“和平建国”,而实际上坚持内战独裁的方针。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下,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但《双十协定》签定后不久,国民党违背和平民主原则,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如:一二•一血案)。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但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在国统区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4、土地改革

(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2)1946年5月,中共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3)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认识:土地政策的变法反映了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5、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打倒国民党独裁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权,指明了民主斗争的目标。

九、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一)宪章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赋予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权利,工人却没有。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的工人领袖与一些激进派议员共同起草了“人民宪章”。“人民宪章”反映了工人阶级要求获得普选权的要求,以及反对选举财资格限制和议员支薪等主张。宪章运动有三次请愿(1839年,1842年,1848年)。在宪章运动中,工人独立地提出了选举权的要求,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第一国际

1、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各国工人为改善自己处境的斗争不断高涨,他们在斗争中认识到工人阶级相互支持的重要性。②直接原因:声援波兰人民起义。

2、标志:时间 1864年

地点:伦敦 名称:国际工人协会

3、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与支持

(1)有力地支持各国的罢工,使工人的斗争得到圆满的结果;

(2)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推动了英国的民主进程;

(3)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和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二国际

1、建立: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

2、作用:第二国际通过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3、第二国际指导下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合法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1)工人的工作时间普遍缩短;(2)一些国家的政府颁布了有利于保护工人利益的法律;(3)赢得了日益多的选票和席位; 思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②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③马克思、恩格斯都积极参与了对两个国际的领导。(2)不同点:①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③在组织上,加入第一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领导下的一个支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④在思想上,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潮还未被广大工人群众所接受;而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已成为群众运动。

第四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九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要点】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2)主要内容: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须对上帝负责。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1.斯宾诺莎: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3.卢梭:抨击封建制度,主张“天赋人权”,提出主权在民。

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权利法案》: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新税。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大抗议书》: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滥用王权的行为,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内战。

3.民主与法制的反复斗争

(1)国王挑起内战,议会胜利,国王被处死,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2)克伦威尔掌权后,解散长期议会,建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四、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1)体现了民主思想、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2)它使资产阶级理想的政府学说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2.法国的《人权宣言》: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宪法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五、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7世纪初的枢密院发展为内阁;“统而不治”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特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代议制民主正式确立。(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间接民主、包容性和自由度。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1)主要内容: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影响: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3.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实行分权和制衡的原则;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都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2)不同点:国家元首的职权不同: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六、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从第一帝国到波帮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帝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国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2.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斗争的认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通过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

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八、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2.第一国际: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在实行人民普选制,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4.第二国际: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而斗争。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考纲要求】

1.洛克、卢梭 了解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大抗议书》、内战 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议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简述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共和制等基本史实,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进步力量进行殊死搏斗的结

果,而不是专制势力恩赐的产物。

5.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 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6.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简述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斗争的基本史实,认识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的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斗争的史实,认识其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是复习的重点知识。【教法指引】

1.熟知本专题考纲,指导复习思路。2.围绕本专题考纲,整合下列问题

(1)以英国为例,分析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封建时代的君主制度的区别

(2)美国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在国家政体、人民权利方面有明显区别。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4)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内地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是什么?其结局有说明了什么?

(5)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这三种政治力量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实践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知识网络】

【典例精析】

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A.专制王权强化 C.国王权力旁落 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知识”“权力距离”

2.(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答案:D 解析:注意关键词“合众国”“贵族爵位”。

3.(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C.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答案:B 解析:美国由邦联制到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4.(2009年安徽文综)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C 解析:君主政体与人人平等矛盾。

5.(2009年四川文综)“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人权宣言》的发表

B.《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答案:C 解析:A、B、D具有法律色彩,理论主张类刊物。

6.(2009年上海历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答案:B 解析: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7.(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

B.自由权

C.财产权

D.反抗压迫权 答案:A 解析:B、C、D项是《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点。

8.(2009海南历史)英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C 解析: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9.(2009广东理科基础)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

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D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2009年广东历史)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巴黎公社实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建设。11.(2009海南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答案要点:

(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材料一关键词“工人”“联合”“一种力量”,“大城市是工人运动发源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回答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的关键词“费边社”“改革社会”。

12.(2009年辽宁文综)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答案要点:

(1)区别:《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规定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原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参与法律制定”“缴纳直接税”。第(2)问从范围方面考虑。

13.(2009年山东文综)

现在几乎选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建筑物”:邦联体制。“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当时美国只是一个松散联盟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全国性政府。

(2)纠正措施:制订《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意义: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先分析材料的出处,再分析材料。第(2)问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相关问题。

24.(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答案要点:

(1)原则:三权分立。著作:《论法的精神》。

(2)差异:材料一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二实行共和制;材料一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材料二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评价:共和制的确立和公民权利的扩大,有利于调动人民积极性,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反专制的进步意义;没有给妇女公民权,有其局限性。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关键词“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归属。回答第(2)问注意“国王”“执行会议”“公民”。

第五篇: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重点精华

核心线索:是近代世界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东西方的实践过程;西方国家,近代中国两条线索的关系 ①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源头(英国是源头)③近代民主思想又为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④西方民主思想和实践又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的源头和实践的借鉴者

近代民主思想的线索—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民主革命的实践线索;民主与专制的搏斗(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完善;工人民主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无产阶级的实践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产生历史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意识形态,从神学的角度肯定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为现存的政治秩序辩护;②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并日益强化,王权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必然为君权辩护。】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托马斯·阿奎那:主张:①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神权思想

主要内容: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接近自然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势,是符合上帝本意的。核心:论证教权高于君权(前提)目的:维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实质:为教会的神权统治服务(“自然法则”思想)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2)主要内容: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须对上帝负责。

【詹姆士一世:主张:①提出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②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③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④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⑤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⑥把国王比作神,并与上帝相提并论。

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化,封建君主专制也逐渐丧失了它的统治基础。)】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与中国董仲舒的什么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影响有何不同?

(1)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相似。(2)中国的新儒学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则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君权神圣、君权神授意义:积极意义: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消极意义: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不合时宜。】

【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①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②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③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②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③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1.斯宾诺莎: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主要思想:①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思想自由,行动守法)②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即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提出社会契约学说、天赋人权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他是资产阶级分权和制衡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分权理论经过孟德斯鸠改造后,对18世纪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民主思想提出的背景:①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资本主义政权建立;②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理论论证。主要思想: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②强调自由、法治;③主张分权: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影响: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权分立”学说提出的背景:①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②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权的实现;③18世纪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④孟德斯鸠吸收和发展了斯宾诺莎、洛克等人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目的: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原则:权力间的制约和平衡。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抨击封建制度,主张“主权在民”,指出通过暴力推翻封建专制夺回自己的权力是合理而且合法的。他的思想后来转化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也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卢梭的主要思想:①社会契约思想;②“主权在民”思想。(核心思想);③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权利。】 【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评价:①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③鼓励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表】

思想家,时期、国籍,思想核心,实践

斯宾诺莎:17世纪中叶的荷兰(天赋人权)北美《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洛克:17世纪晚期的英国(权力分立)美国三权分立、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18世纪初期的法国(主权在民)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焦点: 财政问题。原因:财政危机与对外战争不断失利的情况下,查理一世不得不于1628年召开议会,接受了《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利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 1.《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限制王权,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大抗议书》: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拒接受,导致内战。

【《大抗议书》: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反映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王权、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3.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1)国王挑起内战1641年,议会胜利1648年,国王被处死1649年,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2)克伦戚尔掌权后,解散长期议会,建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l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大宪章》与《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异同?《大抗议书》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它们的出台体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什么传统?

①相同点:以法律限制王权,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不能随意侵犯人身自由。不同点:《大宪章》主要是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权利请愿书》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②一是从历史背景看,《大抗议书》是在国王与议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条件下通过的。二是从内容是看,《权利请愿书》还只是从一般的权利角度对国王加以限制,《大抗议书》则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政治改革,特别是提出议会的相关权力,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要求。三是从结果上看,《大抗议书》通过后,国王坚持不接受,并挑起了内战。③《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的出台体现了英国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总之,《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在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前的三个重要法律文件。总的趋势是日益加强对王权的限制。】

四、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

(1)体现了民主思想:自由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2)它使启蒙思想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3)《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法国的《人权宣言》: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人权宣言》的思想基础是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主要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等。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法治和平等。意义: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激发了革命人民的巨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批驳了专制王权封建等级,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标志法国社会的根本变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亚洲国家社会改造;《人权宣言》成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标志着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五、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7世纪初的外交委员会发展为内阁;“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尔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内阁正式确立。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和创新性。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影响: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1787年宪法:背景:①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②根据1781年《邦联条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邦联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③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④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内容:①确立了“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②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③确立了联邦制,对州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做了规定(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评价:①这是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实践,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都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③严格的平衡制约机制,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因素。④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广大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力,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宪法中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后来得到补充和完善,做到了与时俱进。】

3.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都实行分权和制衡原则;都实行“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2)不同点:国家元首职权不同: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比较英美政体:相同之处:①都是资产阶级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普选制;②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④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同之处:①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②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③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女王)无实权;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形成的历史因素:英国:①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权大权;②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③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美国:①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②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③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

六、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民主与共和的初步斗争,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国内: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③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④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⑤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从第一帝国到波旁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共和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原因:①君主派的内讧;②各派分歧太大,国民议会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在共和派与巴黎人民的努力下,共和制终于通过;③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西学的不断传入;⑤近代教育的发展。】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①20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内:政治:清政府卖国,签订《辛丑条约》。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外:列强加紧侵华。②改良与革命的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③清政府预备立宪(实质: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是场骗局,革命形势成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它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明确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之间分权和制约的原则。核心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3.斗争的认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通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八、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宪章运动:背景: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工人阶级形成;②英国早期工人阶级生活和工作状况极为悲惨;③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过程:1839年、1842年、1848年三次请愿运动,结果被镇压或夭折。影响: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到了实现;②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③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序幕。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第一国际: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在实行人民普选权,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巴黎公社的背景:①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第一国际的领导力量增强,国际工人运动也重新高涨,这是巴黎公社出现的历史大背景;②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革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但巴黎工人拒绝放下武器,并组成了国民自卫军保卫自己的国土。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卖国行径以及对工人的镇压,导致了巴黎人民的起义,这是巴黎公社形成的直接原因;③工人力量的壮大。】

4.第二国际:倡导合法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而斗争。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②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阶段;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第二国际活动前期的指导;④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不同点:①组成不同: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活动范围和内容不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③组织形式不同: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组织的上级组织,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1)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普选制和减租减息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开展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战争与和平、独裁与民主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由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年表】 1940年3月 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国统区领导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以后在中共领导下的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下载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