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

时间:2019-05-14 18: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

第一篇: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

城市规划理论及演变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 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明日田园城市}理想化的社会城市,设想他得社会改革的突出特点提出以绿地为空间手段的城市社会卫生状况

居住,规划,布局,人口密度,结构,绿带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标志着城市规划理论的开始。

城市工业化了----田园城市:乡村和城市结合的理论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了----田园城市:控制城市规模,城市分散理论 城市环境恶化了----田园城市:有机发展理论等 城市问题的出现: 1.城市环境恶化

2.人口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交通承载力不能负担 3.卫生条件急剧恶化,贫民窟出现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探讨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则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眼光,科学论证,专家决策为前提,对城市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展进行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城市的复杂巨大系统特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和运行状况长期调整,不断修正,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的连续决策过程。住宅及其环境问题是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设计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融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期间,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早在2000多年前,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记载的米利都城规划和中国的《考工记》中得相关记载,都揭示了城市规划在人类早期社会的成就,但是,规划思想发展缓慢;直到19世纪末,城市规划理论才得以全面发展,20世纪中期城市规划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霍华德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已存在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的问题,二柯布西埃则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思路。通过柯布西埃的探讨,逐步形成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之中。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19世纪末是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的时期,铁路线将城市之间,城之内部及周边地区联系起来,改善了城市地区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于1882年提出的线形城市理论。按照玛塔的想法,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戈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一思想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这一原则对于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而带来的种种弊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格迪斯的学说

是一位苏格兰生物学家,他的研究显示,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已经存在的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场所,工作和人是结合为一体的。

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这一思想经后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他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

第二篇: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课外读书笔记二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课外读书笔记二:

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的文化整合对策研究

——以湖北荆州(江陵)为例 姓名:周皓学号:4102100122班级:10级城市规划1班日期:2014 04 14

一:论文内容概述

本文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江陵)优秀的物质空间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的博弈和冲突中寻找研究的切入点,并以荆州的城市发展实践和困境为研究缘起,通过作者对实地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对名城保护和旧城更新的文化整合提出对策。

文章通过对荆州三义街历史街区和沙市码头区的实地深入调研,分析荆州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中冲突与联系,通过对城市多元文化的有机整合,将名城保护过程中优秀的物质文化资源如历史街区、近现代工业遗址等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如地方民俗、民风、民间艺术等等植入到旧城更新发展中,并以国外相关成功案例为比照,对名城保护和旧城更新的文化整合提供可视的研究成效。

文章最后又提出了湖北省作为文化工业大省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我们国家当前名城保护发展的严峻形势和所面对的问题,对于如何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旧城区转变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有很深入的看法与认识。

二:观点评析

观点1: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的辩证关系

富于精神文化特质的旧城更新能够带动旧城内涵式的更新改造,同时也能促进名城的保护动态发展,例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它们通过旧城特色文化在经济活动中的渗透,形成产业特色,提升旧城区经济品位,同时能够在旧城空间中建立现代的城市文化符号,形成城市新的竞争力和记忆空间。

观点2:荆州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的文化整合对策

2.1沙市码头——名城遗碎之码头文化

近代以来,沙市码头区曾经作为荆州地区重要的商会中心,在城市经济、文化职能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江堤内的中山路老街区上曾经能展示这些繁华历史风貌的商埠、银行、教堂等建筑依稀以各种残存的状态在用历史的文化语言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及文化。

国内外对城市码头的保护、更新和再利用已做过不少研究和尝试,滨水城市对这些码头的复兴往往是为当地市民或旅游者创造一个既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又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的的新型环境。如悉尼岩石区改造前的状况和沙市码头区很相似,在19世纪世纪时,作为首批澳大利亚移民的登陆地的悉尼岩石区曾作为悉尼的仓库、工厂、银行和酒吧的集中地,许多当时的旧建筑保留至今。

在荆州市倡导“文化荆州”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整合策略下的沙市码头区改造更新必将是大势所趋,未来的沙市码头区不仅展现的是文化荆州的滨江景观风貌,更多的是对沙市百年通商口岸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窗口历史的展示,为荆州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2.2停滞与徘徊——古城保护掠影

荆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很多宝贵的 历史片段散落在旧城的每个角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多中心化和空壳化发展严重,承载历史记忆的片段在发展中逐渐遗失,对这些历史片段进行文化策略下的有机更新,使得城市中优秀的历史片段——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景区、旧工业码头、旧工业厂房成为城市旧城更新的典型文化单元,融入名城保护中文化保护中,同时,成功的更新单元同那些新的城市元素一起共振、整合,形成更大规模的城市触媒点,影响更大的城市区域,最终产生一种城市更新发展与名城保护的联动效应,带动城市整体的更新和动态的名城保护过程。

三:自我认识与思考

通过对本篇论文的学习,使我对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觉得名城保护和旧城更新的过程中除了注意文化的整合以外还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 名城保护与旧城更新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要求。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并不是一组矛盾的对象,他们能够做到统一协调,相互带动。

3.2 进行名城保护和旧城开发的时候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发展战略和部署,切不可一刀切;二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避免贪大求洋、搞不切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片面追求政绩;三要注意保持地方特色,利用地势地貌,塑造城市风格。

3.3 配套建设,就是要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专家意见,制定出合理的、可行的、系统的配套方案并严格实施,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步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与承载能力。虽然是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我们去保护,但是更需要我们在一个城市里塑造出满足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需要做到以人为本。

安藤忠雄在谈及旧城改造曾说过:历史建筑改建,“最主要的是一种历史感。”设计、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既有的东西尽量让它保存着,尽量不要去破坏。因为这也牵涉到环保的问题。改建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可以让一座建筑重生,用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进一步地去完善它,让它变得更美好更有意思。建筑可以不从破坏开始,而从留存、留续上想办法,做出更好的东西,是非常好的一个概念。”对于旧城改造项目,无论是决策者、开发商还是设计者都应该有一种历史感,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让旧城重生的态度。

因此我觉得旧城改造项目最为核心的几个问题在于:如何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如果是没有历史建筑的旧城该如何对待旧的建筑;如何审视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如何做到新旧相接、融合。这些也是旧城改造项目最为困难的地方。

第三篇: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重点精华

核心线索:是近代世界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东西方的实践过程;西方国家,近代中国两条线索的关系 ①二者之间密不可分。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源头(英国是源头)③近代民主思想又为美国、法国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④西方民主思想和实践又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的源头和实践的借鉴者

近代民主思想的线索—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民主革命的实践线索;民主与专制的搏斗(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完善;工人民主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无产阶级的实践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产生历史条件:①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支配地位的是基督教意识形态,从神学的角度肯定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为现存的政治秩序辩护;②随着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并日益强化,王权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一些思想家和君主必然为君权辩护。】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思想。

(2)内容: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应服从教会和教皇;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托马斯·阿奎那:主张:①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神权思想

主要内容: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接近自然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势,是符合上帝本意的。核心:论证教权高于君权(前提)目的:维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实质:为教会的神权统治服务(“自然法则”思想)2.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

(1)背景: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极力鼓吹“君权神授”。

(2)主要内容: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只须对上帝负责。

【詹姆士一世:主张:①提出君权神授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②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最高权威;③除上帝外,国王无须对任何人负责;④人民必须绝对服从国王;⑤国王如果滥用权力,人民只能祈求上帝来引导;⑥把国王比作神,并与上帝相提并论。

结果:把专制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导致王权和议会矛盾尖锐。(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分化,封建君主专制也逐渐丧失了它的统治基础。)】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与中国董仲舒的什么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影响有何不同?

(1)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相似。(2)中国的新儒学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儒家思想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流;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则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君权神圣、君权神授意义:积极意义:强调国家权力集中和统一,符合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趋势,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消极意义: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不合时宜。】

【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积极:①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②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③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消极: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②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二、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原因:①古希腊、罗马时期民主思想、民主制度的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③封建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人权的实现;

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成了思想解放。】

1.斯宾诺莎:提出包含人权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体最优论。【主要思想:①强调思想自由和遵守国家法令的重要性(思想自由,行动守法)②认为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即民主政体最优论)。】

2.洛克:提出社会契约学说、天赋人权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并提出自由、法治的原则他是资产阶级分权和制衡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分权理论经过孟德斯鸠改造后,对18世纪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民主思想提出的背景:①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资本主义政权建立;②1689年洛克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提出理论论证。主要思想:①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天赋人权”(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②强调自由、法治;③主张分权: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影响: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权分立”学说提出的背景:①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的政治要求;②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权的实现;③18世纪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④孟德斯鸠吸收和发展了斯宾诺莎、洛克等人的思想。孟德斯鸠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目的: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原则:权力间的制约和平衡。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3.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抨击封建制度,主张“主权在民”,指出通过暴力推翻封建专制夺回自己的权力是合理而且合法的。他的思想后来转化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被凝结成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也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卢梭的主要思想:①社会契约思想;②“主权在民”思想。(核心思想);③人民有反抗暴政的权利。】 【对近代民主思想的评价:①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②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③鼓励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表】

思想家,时期、国籍,思想核心,实践

斯宾诺莎:17世纪中叶的荷兰(天赋人权)北美《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洛克:17世纪晚期的英国(权力分立)美国三权分立、中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18世纪初期的法国(主权在民)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三、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焦点: 财政问题。原因:财政危机与对外战争不断失利的情况下,查理一世不得不于1628年召开议会,接受了《权利请愿书》。《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维护自己的利益,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王权的斗争。】 1.《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和议会因税收矛盾尖锐,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要求限制王权,但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权利请愿书》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专制王权的斗争提供了法律依据。

2.《大抗议书》: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抨击王权,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查理一世拒接受,导致内战。

【《大抗议书》:内容:收税、财政拨款、实际上的人事任免权。评价:体现了议会与君主的权力之争已进入关键领域,加速了君主与议会的彻底决裂;反映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君主专制、要求限制王权、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实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3.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1)国王挑起内战1641年,议会胜利1648年,国王被处死1649年,成立了英吉利共和国;

(2)克伦戚尔掌权后,解散长期议会,建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3)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4)l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大宪章》与《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异同?《大抗议书》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什么新特点?它们的出台体现了英国政治体制的什么传统?

①相同点:以法律限制王权,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不能随意侵犯人身自由。不同点:《大宪章》主要是维护封建贵族的利益,《权利请愿书》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②一是从历史背景看,《大抗议书》是在国王与议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条件下通过的。二是从内容是看,《权利请愿书》还只是从一般的权利角度对国王加以限制,《大抗议书》则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政治改革,特别是提出议会的相关权力,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要求。三是从结果上看,《大抗议书》通过后,国王坚持不接受,并挑起了内战。③《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的出台体现了英国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总之,《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在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之前的三个重要法律文件。总的趋势是日益加强对王权的限制。】

四、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美国的《独立宣言》

(1)体现了民主思想:自由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等。(2)它使启蒙思想首次贯彻到建立近代国家的政治实践中。

(3)《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适应了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推动了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法国的《人权宣言》:阐明了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观念,具有明显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欧美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人权宣言》的思想基础是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主要内容:“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等。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法治和平等。意义:它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激发了革命人民的巨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它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批驳了专制王权封建等级,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标志法国社会的根本变化,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亚洲国家社会改造;《人权宣言》成为1791年宪法的序言,标志着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观念,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民主化。

五、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它规定了议会主权的原则,并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7世纪初的外交委员会发展为内阁;“光荣革命”后,内阁成为常设机构;18世纪,沃尔波尔完善内阁制度;19世纪中期,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内阁正式确立。

(3)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连续性、渐进性和创新性。

2.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确立联邦制、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2)影响: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1787年宪法:背景:①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②根据1781年《邦联条例》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但邦联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不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③独立后社会动荡不安;④华盛顿、麦迪逊等人的努力。目的: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独裁和政府滥用权力。内容:①确立了“主权在民”为宗旨、以代议制为基础的共和体制;②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③确立了联邦制,对州与联邦政府的权力做了规定(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评价:①这是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实践,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使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牵制、相互均衡,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都为很多国家所仿效,促进了世界民主化起程。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资产阶级共和政体。③严格的平衡制约机制,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键因素。④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广大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力,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宪法中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后来得到补充和完善,做到了与时俱进。】

3.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相同点: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都实行分权和制衡原则;都实行“主权在民”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2)不同点:国家元首职权不同:美国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政府体制不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比较英美政体:相同之处:①都是资产阶级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普选制;②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只不过分权程度不同而已;③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④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都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同之处:①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互相妥协的产物;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②君主立宪制设君主为国家元首,世袭继承,没有任期限制,是终身制;民主共和制不设君主,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有一定的任期;③君主立宪制的国王(或女王)无实权;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元首掌握大权。形成的历史因素:英国:①议会历史特别悠久,且掌握着国家的财政权大权;②资产阶级兴起强大后控制了议会并同王权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③议会权力增长形成了内阁必须对议会负责的情况。美国:①没有封建专制传统,殖民地一独立就建立了典型的资产阶级国家;②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反殖民斗争坚定了建立共和国的信念;③政治家们有防止独裁和专制,最大限度实现民主自由的远见卓识。】

六、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大革命——民主与共和的初步斗争,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颁布《人权宣言》,否定封建专制;制订1791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国内: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直接原因——尖锐的阶级对立;③革命条件——财政危机的加剧;④理论准备--启蒙思想的宣传;⑤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

2.民主与共和的反复斗争:从第一帝国到波旁王朝复辟,从七月王朝到第二共和国,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

3.斗争的最终结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原因:①君主派的内讧;②各派分歧太大,国民议会无法制定一部完整的宪法,只能逐条讨论,在共和派与巴黎人民的努力下,共和制终于通过;③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①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的启迪;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③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④西学的不断传入;⑤近代教育的发展。】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①20世纪初的国内外形势:内:政治:清政府卖国,签订《辛丑条约》。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外:列强加紧侵华。②改良与革命的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③清政府预备立宪(实质: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是场骗局,革命形势成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它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明确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之间分权和制约的原则。核心内容是: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确立了法律依据。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2.维护共和的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3.斗争的认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通向民主的道路艰难曲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八、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英国的宪章运动:1837年,《人民宪章》的起草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此后英国的工人阶级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对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宪章运动:背景: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工人阶级形成;②英国早期工人阶级生活和工作状况极为悲惨;③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资产阶级选举权,工人阶级却依然被排斥于议会之外,在政治上毫无权利。过程:1839年、1842年、1848年三次请愿运动,结果被镇压或夭折。影响:①英国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到了实现;②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③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力的序幕。列宁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第一国际: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在各国建立支部,支持工人罢工及进步运动。

3.巴黎公社:在实行人民普选权,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加强法制保障人民利益等方面尝试民主制度的建设。

【巴黎公社的背景:①欧洲工人运动的日益高涨;19世纪6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第一国际的领导力量增强,国际工人运动也重新高涨,这是巴黎公社出现的历史大背景;②普法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矛盾,引起了革命。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但巴黎工人拒绝放下武器,并组成了国民自卫军保卫自己的国土。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卖国行径以及对工人的镇压,导致了巴黎人民的起义,这是巴黎公社形成的直接原因;③工人力量的壮大。】

4.第二国际:倡导合法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经济方面的权利。积极推动工人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条件而斗争。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异同:相同点:①都是国际性工人组织;②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阶段;③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与第一国际的领导,恩格斯参与第二国际活动前期的指导;④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不同点:①组成不同: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②活动范围和内容不同: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③组织形式不同: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组织的上级组织,而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

5.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1)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普选制和减租减息制等民主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全国人民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开展斗争;抗战胜利后围绕战争与和平、独裁与民主的斗争;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由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年表】 1940年3月 决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国统区领导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4月以后在中共领导下的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

第四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j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是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每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都希望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第一,古典贸易理论。它统治了西方经济学大约二百年。其中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司密的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和现代德国经济学者李斯特的理论。进入上个世纪以来,又产生了新的贸易理论比如凯恩斯理论和赫科歇耳·俄林的理论。他们对今天中国对外贸易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呈现出更加繁荣的状态。新的国际贸易现象更加大量的涌现。在这个时候,有各个国际贸易的流派出现了。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萨缪而森的理论,我会给大家一一介绍。这是给大家介绍的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是为国际贸易政策服务的。国际贸易政策我给大家介绍这么几个主要的部分。国际贸易政策第一部分是关税的问题。关税是国与国之间第一道天然屏障。国与国之间怎样能阻挡住进口的产品,使得国产产品有一个发展和提升的空间,第一道屏障就要依靠关税这道壁垒。我们知道从GATT到WTO时代通过九轮多边会谈,现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把关税更多的减少和降低,那么这时候怎样来阻挡进口产品呢?各国纷纷从关税以外来寻找措施。我们把它统称非关税措施。按照国际贸易组织的统计非关税措施大约有3800多种。我会挑其中的主要部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对外贸易遇到的一个不公平贸易的反倾销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倾销是错误的。所以英文把倾销叫做dumping,就像倒垃圾一样把本国的产品倒到国外去。这种行为本身是不正确的。面对这种倾销我们必须要反倾销。只有反了倾销,不公平贸易才会变得公平起来。但是我们知道,中国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被人家滥用了反倾销的受害国。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

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问题是地区经济集团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建立我们中国的地区经济集团。

贸易形式实际上分成三种。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我们以上所谈的一直是以货物贸易为例。下面就要谈到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问题。中国的货物贸易二十多年来一直呈现一种迅猛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我们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应该说不是很理想。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一直处在一个逆差的状态。

最后一个问题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从GATT时代到WTO时代它所主持制定的种种基本原则对促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起到一个指引性的作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怎样遵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更好的利用这些原则,使得中国能够利用世贸组织的机遇,规避挑战,这是我们中国从政府企业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作的一个事情。

国际贸易这门课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指国际贸易的实务部分。也就是国际贸易怎么做。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做过国际贸易。实际上我们把山东的大葱卖到北京去叫做国内贸易,我们很多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做这种业务。但是我们怎样把山东的大葱卖到日本去这就是国际贸易。我们知道一旦开展了国际贸易,那么它就是两个国家,两个法律制度背景,两种货币,两种价格同时还要两种民俗,两种地理两种气候。所以在交易的过程中它远比国内贸易要困难复杂的多。虽然我们很多国内企业还并没有这样的进口经营权,但是中国在这次入世承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承诺是,中国加入WTO三年,中国会全面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2005年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做一个准备。以上就是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部分。

接下来介绍第一个问题,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我们在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前边,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贸易相关的几个术语。

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什么是对外贸易,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站的角度不同。如果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我们叫他对外贸易。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叫做国际贸易。所以中国称我们的贸易就叫对外贸易,个别的海岛国家也叫海外贸易。但是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美国和日本的贸易,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我们叫他国际贸易。这就是第一对概念。

第二对概念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所谓有形贸易就是通常讲的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的。联合国把货物贸易分成十大类。这十大类贸易中国其中都有涉及。而且表现非常好。无形贸易主要是指服务贸易,现在世贸组织把服务贸易分成十二大类。在这十二大类中,中国只在个别的领域中有顺差比如我们的旅游。中国在2002年旅游的顺差是60个亿。但是我们在运输领域中逆差是60个亿。所以在服务贸易中中国目前表现差强人意。从联合国的统计来看,它的规定是服务贸易的表现必需要写入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没有在海关统计。但是它统计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第三对概念是统计标准,即总贸易体系还是专门贸易体系。我们中国目前使用的是总贸易体系。但是有些国家使用的是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区别是,总贸易以国境线为接线为界限统计国家的进出口。但如果以一个国家的关境来统计进出口那就是专门贸易体系也叫特殊贸易体系。联合国对于各个国家采用总贸易体系还是专门贸易体系并没有特殊的规定。所以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国家用总贸易体系,一半国家用专门贸易体系。中国为什么用总贸易体系呢?中国的国境当然大于中国的关境,所谓中国的关境就是中国的海关有效管理的区域。中国国境和关境的区别,就是因为中国大量的经济特区和保税区的存在。中国的保税区实际上没有接受我们的海关的监管。是从国外进口产品包括零配件原材料,在中国的保税区把它加工成成品然后再从保税区出口。只有当保税区中的产品进入中国内地,才接受中国海关监管。由于中国保税区大量加工贸易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国目前国境的统计的进出口量比关境统计的进出口量要远远的大。所以中国采用总贸易体系。并不是说中国采用了总贸易体系,其他国家也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国境大于关境,但是在欧盟,它的关境大于国境。欧盟十五个国家一个关境,他们对内取消了关税,对外统一了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境,但是十五个国家一个关境。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区别。刚才说到,中国的保税区里面,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区别 就在于一般贸易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自己组织原材料,用我们的渠道出口,而且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而加工贸易经常是通常说的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我们中国每一年的进出口总额从数字上来看搞得怎么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珠江三角洲。在2000年以前,我们中国的珠江三角洲承担了中国对外贸易的40%的份额。从2000年以后这个份额在下降。但是目前也有37%左右。珠江三角洲这一端是香港,比邻香港我们中国最先开放的是深圳。深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出口城市。但是深圳一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比邻澳门的是珠海,中国开放了珠海是因为珠海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它原来是中山县下面的一个镇。深圳和珠海所扮演的加工贸易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这两个城市以外,还有一个城市东莞也是很重要的。东莞目前是中国出口的第三大城市。被称之为东莞现象。为什么东莞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呢?东莞的贸易就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东莞有一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就是,它的耗电量超过整个江西省。从经济学的概念上来看,能源消耗每增长0.7%,GDP就能增长1%。东莞每年能源消耗增长18%以上,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GDP的增长有多快。东莞最初是由台商的加工贸易带动起来,今天它的加工贸易的层次也在不断上升。珠江三角洲除了我们刚才说过的主要的加工贸易城市深圳,珠海,东莞非常重要以外,还有很多加工贸易的重点城市比如顺德。只要顺德看中了这个产业,它觉得这个产业非常有能力那么它立刻就能把这个产业集中起来。我们原来看到的顺德它主要是家电产品的加工能力很强,今天的顺德又在花卉产品上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城市。紧邻着顺德的是佛山,佛山非常重要的加工产品是陶瓷,佛山陶瓷加工在世界陶瓷行业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它的陶瓷主要是建筑陶瓷。今天让佛山人非常自豪的是,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非常漂亮的外墙砖,一共是十万零两百块,全部来自于广东佛山。悉尼歌剧院外观是非常优美的,但是在它的建造过程中,他们所做的预算几乎要花完了,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外墙砖和内部装饰的钱还没有着落。悉尼人非常务实,经过它们的上议院和下议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再追加投资,那会成为纳税人的沉重负担。那么剩下那么一点点钱还能干什么呢?他们本来的预算是要从意大利购买外墙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节省投资,决定从中国佛山购买外墙砖。这个时候正好是佛山人展示自己产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们就成全了这笔生意。现在一谈到悉尼歌剧院就让佛山人非常自豪。在珠三角还有几个重要城市比如说惠州,像TCL,像乐华就在惠州生产。现在的惠州又拿到一个四十五亿元的石化产品的加工项目。所以在整个珠江三角洲,星罗棋布的各个城市重点以加工贸易为主。所以中国去年6200亿进出口总额中,大约有37%是珠江三角洲所创造的。

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江三角洲,中国现在的进出口主要的两个区域就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主要的贸易形式是一般贸易。中国的一般贸易主要靠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然后就是江苏的苏南。和浙江的浙北。江苏的苏南主要是苏锡常三个城市。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苏州。它其中的昆山已经成为像珠江三角洲东莞那样我们经济学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我在昆山考察的时候给我非常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昆山很多人的知识结构非常高,包括苏州城市里面的随便问一个干部,他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包括他们的市长是博士毕业。一个城市在贸易领域中有重要的位置,也包括怎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问题。苏锡常三个城市中,苏州的GDP大约相当于无锡和常州的总和。无锡的GDP也相当于常州的两倍。这三个城市也不是很平衡。这三个城市在做产业的时候主要是给上海做配套。上海的总部,加工厂主要在苏锡常三个城市。也就是说上海和江苏的苏南结合的是非常紧密的。上海希望更多的把自己周边的县城带动起来,所以上海最近又把自己周边的地方又划出来173千米,作为自己的配套加工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的苏南认为自己有即将被抛弃的感觉。所以苏南人目前有上海人173踢昆山的说法。上海目前有把大上海建立起来的概念。把江苏的苏南划归上海。这就是中国区域整合的问题。

浙江的浙北,比如像宁波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非常重要。浙江的贸易主要是搞一般贸易,这种一般贸易的搞法是让很多中国人都很佩服的。现在的浙江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比如2000年中国外贸顺差一共400亿,其中220亿来自浙江。所以,中国贸易数字主要靠珠三角,但是外汇积累主要靠长三角。这两个地区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还有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地区,都是中国重点的对外贸易地区。按照商品的流向,把贸易组成分成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也就是说生产国和消费国直接见面的就叫出口贸易,或者进口贸易。如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还有第三方出现,就叫国境贸易。俗话说雁过拔毛,过境贸易要给过境国一部分手续费。能够承担过境贸易的地区往往都是地理位置比较有优势,资本市场十分发达。商人社会气氛浓烈。比如新加坡,港澳台地区。

我们知道香港原来作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它本身是非常自由的。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人员往来。香港自然就成为了过境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所以一谈到香港就说他的银行比米店都多,资本市场非常发达,香港的商人是非常多的,很多都是为过境贸易服务。香港一直都是GATT的成员,现在又是WTO的成员,而中国长期以来被排斥在WTO的大门之外,所以中国原来很多商品都是从香港去过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以对中国入世这个问题,香港有一些商人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它希望中国加入WTO,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另一方面它深切的感觉到中国加入WTO以后,香港的贸易地位不保。也就是说我们的货物无须无须再从香港走。原来中国不是世贸成员,香港与世贸的其他成员之间,香港要享受最惠国待遇。所以它的关税是非常低的。但是今天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了,我们无须从香港过境了。但是短期内要想取代香港也不太容易,比如说现在香港人一直认为上海即将取代它。但是我们讲香港和上海比较起来,第一是香港的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第二从法律背景,香港与西方的法律更多接轨。而且香港在世界上有更多的出口渠道。所以香港的贸易地位还是要保持下去。尤其是从我们政府的态度来看,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香港的贸易地位一定要保持下去。

下面再介绍一下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对接的贸易就是直接贸易。如果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第三地,就是间接贸易。比如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几乎全都是间接贸易。中间转口的地方就叫转口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为什么一直是间接贸易呢?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台湾。台湾它在加入WTO以后它就这个问题是一定要改变的。台湾在申请加入世贸的过程中,台湾的领导人李登辉曾经说如果台湾的现行政策与世贸的目前原则相违背,台湾愿意做检讨。世贸组织的要求是什么呢,它的说法就是所有的世贸组织的缔约方之间,必须要进行直接贸易。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中的一条就在于更快的解决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向台湾省呼吁的三通问题,就是通航,通邮,通商。通商的前提就是首先我们要和台湾通航,世贸的这种要求,台湾承诺它需要改变。大陆和台湾的通航,航海这一块已经解决的比较好了。原来大陆的轮船要到香港靠岸,货物要转船,然后才能发到台湾去。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我们的船只需要在公海上等待只把这个手续拿到香港去做转口,然后再把这个单子打到台湾去。节省了很多运输费用。虽然还没有完全通,但是已经进步很多了。现在大陆和台湾的通航主要是航空解决不了。从福建到台湾距离非常短,比绕道香港要节省很多运输费用。尤其是台商,在进行两岸的贸易的时候,往返的过程增加经济负担和危险系数。所以从大陆的角度一直在呼吁尽快解决通商和通航的问题。但是台湾认为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台湾方面存在危险系数。他说台湾海峡太短,如果大陆掌控了航线之后,一旦大陆要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飞机起飞,台湾不可能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拦截。台湾这种提法就给了世界上支持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一定的理论支持。台湾很善于在美国讲故事。给美国的国会议员讲得天花乱坠,让美国国会议员觉得我们有责任来保护台湾现状。所以美国有相当多的人是非常愿意保持大陆和台湾的现状的。他们有一些人从来就没有希望我们尽快的解决统一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陆一共逆差1800亿美元,而台湾手中拥有的外汇储备是1100亿,所以大陆的提法是你台湾人民要摸着良心想一想,你的外汇储备来自于那里,实际上全是大陆给你的。我们国家不允许与外国贸易做逆差,唯独允许对台贸易,大陆有大量的逆差。同时我们大陆还保证台湾的企业在大陆生产过程中优先引进这样的企业。台湾的态度是两岸的谈判必须以世贸组织的原则为前提,而大陆的态度是必须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比如两岸航线大陆的提法是国内航线,台湾的提法是双方是平等的缔约方。那么两岸的问题怎么解决,最近新加坡又出现了,说是如果两岸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我们成立一个包括大陆台湾和新加坡三方面的合资的航空公司。新加坡控股40%,两岸各掺股30%,这样两岸航空不就解决了吗。大陆的态度是中国内政不要别人来干涉。

下面的内容是清偿工具。包括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现货贸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易货贸易是物物交换。按经济发展水平还要把它分成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两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叫水平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叫垂直贸易。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陆路运输,海运运输,空运和邮购。

第五篇:梳理城市规划理论

梳理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理论问题

一门独立学科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在于具有自己独立的核心理论。

第三,在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问题更加复杂,不但面临着和美国规划界相似的理论—实践关系问题,而且由于大部分所谓的“现代规划理论”源于西方,中国规划界还面临着西方规划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可能性与局限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出的建立中国自己的规划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及实施问题。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期内解决,有些问题也许永远无法完全解决(如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实践关系问题)。作为起点,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一些正本清源式的梳理,尽可能理出规划理论的主干、演变及当代发展的趋势。1.“城市规划理论”的多重定义

“城市规划理论”一词包含着多方面的内涵。首先,“城市规划理论”应该分成“城市理论”(urban theory)和“规划理论”(planning thory)两部分,两者是不同的理论。

归根结底,城市研究关注的是社会学、经济学在城市问题中的应用,而不是这些社会科学本身。而且城市理论关注城市问题的机理,一般也不讨论解决具体城市问题的方案(如具体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等)。

规划理论(planning theory)则关注作为人类干预城市发展、解决城市问题的一种努力即规划工作,因此规划理论不仅研究城市这个客体,更着重于研究如何通过规划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目的是以规划理论来指导具体的规划方案。

法因斯坦特别反对把城市理论和规划理论完全分隔,她认为规划无法脱离其工作背景即具体的城市,脱离了城市,规划就没有了工作对象(Fainstein,2005)。规划理论本身又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规划学科自身的理论,以及为了编制各种规划而对规划编制对象的理论研究。荷兰规划教授法吕迪(Faludi,1973)指出:对规划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规划是“功能性”(function)的,这样的规划是已知工作目标,规划师在给定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做规划”;另一种规划是“规范性”(nomative)的,目的是在理性选择的框架内,为规划工作自身制定目标,即“为何做规划”。与此对应,规划理论也有两种,“功能性”的规划理论被称为“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 palnning),“规范性”的规划理论被称为“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

第一种功能性规划理论即“规划中的理论”关注的是在目标给定以后,如何为落实目标而提出规划建议,中心是不同功能的具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及方法(例如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等的原则及方法)。“规划中的理论”指导着具体的规划工作,所以其内容比较密切地反映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第二种是规范性规划理论,研究规划工作的自身,包括规划行业的发展历史、基本目标、社会功能、工作程序等,中心是规划这个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法吕迪把它称为“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它受到哲学、社会学的极大影响,具有明显的人文科学属性,但由于比较抽象,往往和具体城市问题有脱节。2 研究城市规划理论的目的

“纯规划理论”的核心恰恰是强调规划目标及价值观问题。然而,对于规划教育界来说,培育规划师必须包括三个内容: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及职业道德(ethics),首要问题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规划价值观,因此“规划的理论“十分重要。

弗理德曼认为,规划的理论“第一个任务是在规划中融入经过深思熟虑的人文哲学,并探寻它对规划实践的影响。这是规划理论的哲学任务。第二个任务是帮助规划实践适应现实世界中尺度、复杂性及时间的约束„„我称其为规划理论的适应任务。第三个任务是将其他领域产生的理念和知识转化到我们自己的领域,使他们易于获得、并有益于规划及其实践。我称其为规划理论的转译任务。

为什么要研究规划理论?康奈尔大学的著名规划理论学者J·福里斯特(J.Forester)被问到为什么进行规划理论研究时,他的答复是:第一,为了反对、纠正传统规划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误区,例如对待种族及男女不平等问题的缺陷。第二,在学术层面讨论重要的规划实质性问题,例如土地利用中的价值观问题。第三,改变某些规划实践——有些问题在实践中有解决的办法,但是在理论上却无法解释这些办法;也有些问题在理论上提出了解决办法,但是在实践中却无法实施。它们都需要重新研究,重构理论基础。第四,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及城市空间以改进规划理论。他提出:“城市规划是重新构筑希望,而不仅仅是解决城市问题。”(Planning is the reorganization of hope,not just for solving problems)解决具体城市问题需要“规划中的理论”,而重构希望则依靠“规划的理论”。3 城市规划理论的演变

西方规划理论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前现代规划时期;现代规划理论时期(第一代);现代规划理论修正时期(第二代);后现代规划理论时期(第三代)。

在现实中,理论的演变是多向性的、渐变的、前后重叠覆盖的,而不是线性的、突变的、前后隔离断裂的。在严格意义上,可以说并没有明确的代际区划或“代沟”。

广为流传的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J.Jacobs,1961),极力维护城市的复杂性及多样性,其实是规划领域最早的后现代主义著作,标志着规划范式离开现代主义的根本转变。新一代的规划工作并非完全替代了老一代的规划工作,理论演变也不是简单的新中心“点”对于老中心“点”的替代关系,而是中心“点”扩展到“面”的扩展关系:规划理论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全面。与此同时,关注的中心点也在渐渐转移。以集体理性客服个体理性的缺点。

规范的联络性规划为规划制定了一套具有排外性的规范,导致无法解释现实中真正的规划工作。事实上理解规划需要懂得广阔的现实、理解多样化的城市运作机制,而不仅仅是交流。狭义的联络性规划过于强调“只有规划师所作的联络工作才能够对城市发展起作用”,忽视了其他更强势的社会机构、组织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天真的联络性规划把规划作为一个公共政策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可以脱离更加强大的社会机构的影响,仅仅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公平,却忽视了现实政府的强大影响。联络性规划客观上将规划师同相关的政治力量分离出来,导致不恰当地提升了规划师的重要性,误导人们对社区破坏原因的认识。事实上规划师仅仅为他们背后的权力服务,规划师不是决策者。

事实上很多被当作理智的东西,其实只是被权威宣扬、并再三重复而看起来合理的东西。如果未能证明制度转型可以产生实质性成果,就不可能引发群众广泛地参与变革的热情。当代国际规划理论研究无疑仍然以美国为首,英国规划只有霍尔及希利两位受到关注,其他西方国家的恩规划理论优化(除了法吕迪(Faludi)在美国几乎无人提及,X论发展中国家的规划理论及实践。

下载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j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最终定稿)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一、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

    城市规划理论小结

    城市规划理论小结 1. 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 2.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实践线索总结[五篇模版]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实践之线索概要总结 1.19世纪末以前,城市规划实践、立法及理论探索是以工人居住及城市卫生为导向。 代表性事件包括三个: 规划理论设想: 欧文,在1817年给“解......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洛克 主要观点:天赋人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割,提倡法治;实行分权; 练习1、洛克的人权包括: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 2、下列属于洛克的......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九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题要点】 一、西方的专制理论 1.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教权和王权的矛盾更为尖锐。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

    城市规划理论纲要1大全

    绪论 一、引子:建筑师的角色——现实需要什么样得建筑师? 1. 原先的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同的工作程序与思维方式 1.1 例说建筑师 1.1.1 实例一:建筑师对待建筑设计回顾 1.1.2 实例......

    讲稿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推荐阅读]

    哥本哈根 1 城市简介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约为22℃,最低约为14℃,而冬季的低温约在0℃左右。降雨量十分适中,但全年四季皆有雨。冬季仅有少量降雪。......

    翻译理论与实践

    大连外国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考 试 大 纲大连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法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是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