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

时间:2019-05-14 01:3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

第一篇: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

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成为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

A.阿奎那 B.詹姆士一世 C.王权 D.基督教会

2.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3、“君权神圣”思想的内容不包括

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B.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C.议会无权限制王权 D.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4、被称为“神学之王”、代表着西方中世纪神学思想发展顶峰的哲学家是 A.阿奎那 B.彼德拉克 C.詹姆士一世 D.洛克

5、“君权神圣”思想的主要作用是论证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高于教权 C.王权高于议会 D.“法在王上”

6、“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目的是

A.论证教权高于王权 B.论证王权高于教权 C.论证王权高于议会 D.论证“法在王上”

7、下列不是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理论提出的背景的是

A.教会的神权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 C.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统治矛盾加深 D.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8.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讥讽詹姆士一世是“基督教世界中最聪明的大傻瓜”,主要是因为詹姆士一世

A放纵王室肆意挥霍 B常年发动对外战争 C无力解决财政危机 D与议会间斗争激烈 9.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A 人民 B议会 C教会 D上帝 10.阿奎那和英王詹姆士一世学说的相似点在于

A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B君权无限 C从神学角度为君权作辩护 D王权高于教权 11.明确提出“天赋人权“理论的著作

A.卢梭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2.以下提法不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是:

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教权至上

13.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14.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④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不仅被转变为法国《人权宣盲》的基本精神,而且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响亮口号的伟大作品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成

27、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

A.社会背景

B.根本目的 C.途径手段 D.阶级属性

28、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

①“中体西用”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③建立君主立宪④实现民权⑤实行共和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29、孙中山在1906年说道:“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人的满洲政府。„„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盲目排满行为③指明推翻清朝统治有双重意义④运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 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孟德斯鸠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新华社评论说:“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法兰西文明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法国大革命为近代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带来了重要启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洛克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1)法律和自由不可分。

(2)为了防止“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4分)(2)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以达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3)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3)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4)18世纪法国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在法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影响: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5)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出现过类似的思潮,但却没有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变革,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5)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处在逐步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弱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危机严重;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答案

1-5 DACAA 6-10 CADDA 11-15 CDCBD 16-20 AADBD 21-25 DBCBA 26-30 DCCBD 31.、答案:

(1)法律和自由不可分。(2)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以达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3)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4)影响: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5)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处在逐步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弱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的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危机严重;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32.答案:

(1)提出“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主张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制制度。(2)君主立宪政体。条件:制定宪法和培养合格国民,“广开民智”,开放民权。(3)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单元质量检测(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

(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阿奎那说:“神圣的学说需要人类的理性来证明,但实际上不是证明信仰的真理,而只是把这个学说提出的其他问题分辨得更清楚。”这说明他()A.摧毁理性是目的之一 B.认为理性有助于摧毁神学 C.把理性引进了神学 D.理性和神学是平等的

解析: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干中“神圣的学说”是指基督教神学。阿奎那认为神学是可以用理性来证明的,但不是要用理性证明神学的正确性,因为神学是真理,是不容置疑的。

2.1603年,詹姆士一世在英格兰即位时宣称:“既然对上帝能做什么事提出质疑是无神论和亵渎的行为,那么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也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这表明他()A.倡导极端专制的君主统治 B.大力提倡无神论思想 C.尊重臣民宗教信仰的自由 D.反对亵渎上帝的行为

解析:选A “臣民对国王所做的事提出质疑”是“胆大妄为和对上帝的大不敬”,表明詹姆士一世崇尚王权至上,倡导君主专制统治。

3.欧洲中世纪时期,从基督教神学家阿奎那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主张中,可看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阿奎那和英王詹姆士一世学说的相似点在于()A.把国王称作神,与上帝相提并论 B.君权无限

C.从神学角度为君权作辩护 D.王权高于教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A项不符合两人的学说,表述错误;B项“君权无限”表述错误,“君权神圣”是阿奎那的思想,“君权神授、王权至上”是詹姆士一世的思想;D项是詹姆士一世的思想。

4.斯宾诺莎在其所著《神学政治论》说:“我既已注意到神所显示的天意赋予每个人以自由,我进而证明此自由权可以、并且应当,交给国家与行政当局而无危险。否则,事实上,和平就要受到威胁,社会也蒙其害。”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是()A.天赋人权

C.分权制衡

B.君主立宪 D.主权在民

解析:选A 从题干所提供材料“天意赋予每个人以自由……”来看,表达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君主立宪、分权制衡和主权在民思想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5.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上帝创造了大自然供人享有,但是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有。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财产权的观念在当时主要是()A.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剥削的需要 B.适应了封建主阶级积累财富的需要

C.适应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拓展海外贸易的需要 D.适应了广大平民反封建压迫的需要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洛克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主的搜刮和剥削提供了理论依据。

6.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A.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选C 材料中的观点:社会秩序是基础,不是哪个人的权力,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与这一观点符合的是社会契约论。本题选C项。

7.“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上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这句话强调的是()A.三权分立 C.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D.人非工具

解析:选B 从题干中“天所赐予”等关键词可得出信息,人的权力和自由是上天给予的。因此应是“天赋人权”思想。

8.《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评价启蒙运动的话:“‘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的“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主要是指()A.推翻了封建统治秩序 B.破坏了传统的议会制度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否定了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启蒙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等民主思想,从而否定了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A、C两项与启蒙运动时期的史实不符,B项与题干不符。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着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 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 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三 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们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詹姆士一世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2)材料三体现了卢梭的什么思想?(4分)(3)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有何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7分)解析:本题主要以对西方近代早期的君主专制的不同评价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要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三信息概括。第(3)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恩格斯、卢梭评价王权的不同历史背景出发去理解分析,然后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1)“君权神授”,王权至上。(2)“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

(3)不同:①恩格斯认为王权有进步性。②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主权在民。不矛盾。原因:①恩格斯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角度去分析的。②卢梭是从资本主义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分析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请回答:

(1)指出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之处,概括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当时的影响。(12分)(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本质变化?(3分)解析:本题通过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区别,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第(1)问可根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归纳。第(2)问可结合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分析,注意是“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

答案:(1)主张不同:材料一主张“君权神授”,国王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材料二 认为主权在民,法律应该体现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反抗违背人民利益的立法者。

影响:材料一的思想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日益激化,引发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二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或从“人治”到“法治”)。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个体应竭力以保存其自身,不顾一切,只有自己,这是自然的最高的律法与权利。……因为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每个人都是他自己思想的主人,有多少头脑,就有多少种思想……个人放弃自由行动之权,而不放弃自由思考与判断之权,是对的。

——摘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 自由是洛克政治理论中最为核心的东西。他认为人有天赋自由,它既包括思想自由,也包括行动自由在内,但是它受自然法所制约。如果这个国家实行压迫、暴力等不正当行为,人们就可以起而反之,夺回权力,建立一个新政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财产权”理论和“三权分立”学说,为民主政治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他的自由理论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摘自李常亮《洛克与斯宾诺莎自由观之比较》

(1)概括材料一斯宾诺莎的基本思想主张。(6分)(2)与材料一斯宾诺莎的“自由观”相比,材料二中洛克的“自由理论”有何发展?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近代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从“自然的最高的律法与权力”“民主政治”“自由思考与判断之权”等关键语句中概括其思想主张。第(2)问,从材料二中的前三句话中概括归纳洛克对“自由理论”的发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其影响。

答案:(1)主张:自然权利;实行民主政治;思想自由。

(2)发展:认为天赋自由也包括行动自由;宣扬人民主权;提出“私有财产权”和“三权分立”学说,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影响: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自由理论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民主政治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和不可动摇的权利。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概括材料一、二的共同主张。(9分)

(2)据材料分析洛克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间的关系。(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和材料二中第一、六、十七条的内容概括即可。第(2)问,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力推翻强暴统治,这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人权宣言》使得洛克思想由理论蓝图上升为具体法律。

答案:(1)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

(2)关系:洛克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人权宣言》继承发展了洛克思想。

第三篇:2016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材料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2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梁启超论说康有为早年学事

先生以十九岁丧大父①。年十八,始游朱九江②先生之门,受学焉。九江者,名次琦,字子襄,粤中大儒也。其学根柢于宋明,而以经世致用③为主。研究中国史学、历代政治沿革得失,最有心得,著述甚富„„先生从之游,凡六年,而九江卒。其理学政学之基础,皆得诸九江。九江卒后,乃屏居独学于南海之西樵山者又四年。其间尽读中国之书,而其发明最多者为史学。究心历代掌故,一一考其变迁之迹,得失之林,下及考据、词章之学,当时风靡一世者,虽不屑屑④,然以余事及之,亦往往为时流所莫能及。又九江之理学,以程朱⑤为主,而间采陆王⑥。先生则独好陆王,以为直捷明诚⑦,活泼有用,故其所以自修及教育后进者,皆以此为鹄⑧焉。既又潜心佛典,深有所悟,以为理性之学,不徒在躯壳界,而必探本于灵魂界。遂乃冥心孤往⑨,探求事事物物之本原,大自大千诸天,小至微尘芥子⑩,莫不穷就究其理。常彻数日夜不卧,或打坐,或游行,仰视月星,俯听溪泉,坐对林莽,块然无俦,内观根意,外察物相,举天下之事,无得以扰其心者,殆如世尊起于菩提树下,森然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概。先生一生学力,实在于是。

──梁启超著《南海康先生传》

【解读】这是梁启超为康有为写的传记中,介绍传主早年学事的一段材料。梁启超写此传时,康有为尚健在,当时正值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梁他们流亡国外,继续从事相关政治活动。该传发表于1901年12月的《清议报》,共9章,此段材料出自第3章《修养时代及讲学时代》,介绍了康有为年轻时投师及自修的为学经历和学术变迁特点。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和维新战友,对传主的有关情况应该是了解得比较确实的。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体察:①康有为年轻时也是接受的传统教育,拜岭南大儒朱次琦为师。乃师虽然不是新学人物,但为学以经世致用为主,这对康有为当有积极影响。②朱次琦去世后康有为在西樵山自修的数年间读书多而杂,从经史之学到考据、词章之学,从陆王心学到佛学等等。其状态也颇有非常之处,似陷于一种艰苦探索似悟非悟的境界。③所谓“先生一生学力,实在于是”之说,道出了康有为此期为学悟道对其一生学力的奠基作用。当然,这时他还没有明确的维新思想,但其特定状态,为一旦与新学接触便会产生热衷之态和顿悟之感,提供了一种境界上的过渡基础。

【注释】①大父:祖父。②朱九江:即朱次琦,广东南海人,因讲学于九江乡礼山学堂三十年,人惯以“九江”称之。③经世致用:是指将学问用于治理世事方面使之发挥尽大作用。④不屑屑:不介意的样子。“屑屑”亦有琐屑、细碎的义项,这里似非此意。⑤程朱:指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理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⑥陆王:指宋代的陆九渊(抚州人,因乡居贵溪之象山讲学,人称“象山先生”)和明代的王守仁*,理学心学学派的典型代表人物。⑦明诚:明哲真诚。⑧鹄(gǔ):箭靶的中心,比喻目标、目的。⑨冥心孤往:潜心苦思,无伴独行。⑩微尘芥子:比喻微小事物。芥子,芥的种子,很细小。块然无俦(chóu):孤独没有伴侣。根意:根本之意。殆如世尊起于菩提树下:大概就像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于菩提树下那样。世尊,指佛祖释迦牟尼。菩提树,佛教徒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树下得证菩提果而成佛,便将该树称为菩提树。森然:形容森严可畏。

2.梁启超述康有为接触西学

(先生)既出西樵①,乃游京师。其时西学初输入中国,举国学者,莫或过问。先生僻处乡邑,亦未获从事也。及道香港、上海,见西人植(殖)民政治之完整,属地如此,本国之更可知。因思其所以致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②所译出各书尽读之。彼时所译者,皆初级普通学,及工艺、兵法、医学之书,否则③耶稣经典论疏耳,于政治哲学,毫无所及。而先生以其天禀学识,别有会悟,能举一以反三,因小以知大。自是于其学力中,别开一境界。

──梁启超著《南海康先生传》

【解读】这一段材料出处同上条。叙事时序上也是承接前者的。康有为出西樵山后,于1879年有游香港,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之夷狄视之。1882年过上海,进一步与西方文化事物接触,更激发了他研究西学、考察和借鉴西方政治的热情,故大量购读西学书籍。当时所阅及的西学书籍虽然内容范围上尚有较大局限,但毕竟是开辟了一个既往未曾涉及的新领域。他由西方有关政治、文化事物受到启发,再反观清朝的社会现实,维新思想和志向由此而发。将这条材料与上一条材料联系起来可以体察:①康有为的学识和思想层次,在他有机会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事物和西学前后,具有质的差别。②按材料中的说法,康有为最初接触到的西学也多数技艺层次者,但他有所谓“举一以反三,因小以知大”的悟性,故能“别开一境界”。这不能说没有道理,就此而言,个人素质条件和思想追求的因素的确值得重视。不过又要注意到,康有为也决不是先知先觉,而是在所初涉西学知识的启发下,继续向更高层次探求,有的放矢地不断扩大阅读、研究的领域,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不会停止于初涉范围,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注释】①西樵:指上条材料中所说的西樵山。②西教会:当指西方国家基督教会在华有关机构。如由英、美新教教士在上海创设的广学会,就出版过大量西学

*浙江余姚人,以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人称“阳明先生”。

书刊。③否则:这里为“要不就是”的意思。

3.康有为呼吁明定国是,一意维新

殷忧①所以启圣,外患所以兴邦,不胜大愿。伏愿皇上因胶警之变②,下发愤之诏,先罪己以励人心,次明耻以激士气;集群材咨问以广圣听,求天下上书以通下情;明定国是③,与海内更始④;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纡尊降贵⑤,延见臣庶,尽革旧俗,一意维新;大召天下才俊,议筹款变法之方;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大校天下官吏贤否,其疲老不才者,皆令冠带⑥退休;分遣亲王大臣及俊才出洋,其未游历外国者,不得当官任政;统算地产人工,以筹岁计豫算⑦;察阅万国得失,以求进步改良;罢去旧例,以济时宜;大借洋款,以举庶政⑧。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然后破资格以励人才;厚俸禄以养廉耻;停捐纳⑨,汰冗员,专职司,以正官制;变科举,广学校,译西书,以成人材;悬清秩功牌⑩,以奖新艺新器之能;创农政商学,以为阜财富民之本;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若卫生济贫,洁监狱,免酷刑,修道路,设巡捕,整市场,铸钞币,创邮船,徙贫民,开矿学,保民险,重烟税,罢厘征,以铁路为通,以兵船为护: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康有为著《上清帝第五书》,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册

【解读】这段材料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五书》,该书撰于1898年1月。当时德国借端已经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已见端倪,形势危急。康有为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第五次上清帝书(他第一次上书是在1888年,“公车上书”算其第二次上书,后续有上书)。在这次上书中,康有为痛陈对时势的忧愤,提出维新救国的建策。此段材料中,就涉及到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内容。所谓“明定国是,与海内更始;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尽革旧俗,一意维新”;“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等项,可视为其最重要的原则性事项。所涉及的显然已不仅仅是一般的政务改革,而且也包括诸如“国会”“宪法”之类的政治制度方面的事情。这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康有为的民主政治思想。至于其他若干政务改良事项,不少也当属于以前未有的“新政”。

【注释】①殷忧:深切的忧虑。②胶警之变:德国借口1897年11月发生的山东巨野教案(两个德国传教士被杀),很快出兵强占胶州湾,进而提出一系列侵略要求,造成严重事变。③国是:国策,国家大事。④更始: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从头开始。⑤纡尊降贵:谓地位高的人谦卑自抑,屈尊俯就。⑥冠带:帽子和腰带,借指士族、官吏。⑦豫算:即预算。豫,通预。⑧庶政:各种政务。⑨捐纳:旧日政府准许士民捐资纳物卖取官职、荣衔或某种资格,清朝许多时候亦实行,晚清一些时候尤滥,为一项明显的弊政。⑩清秩功牌:颁给清贵之官的功绩奖牌。厘征:厘金的征收。厘金本是清朝为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经费而开征的一种额外商税,事后延续下来,持续到民国年间。知戴:知遇感戴。

4.启超论说“君政”与“民政”

〔材料一〕欧洲自希腊列国时即有议院,论者以为即今之民政。然而吾窃窃①焉疑之。彼其议政院,皆王族世爵主持其事,如鲁之三桓②,郑之七穆③,晋之六卿④,楚之屈景,父子兄弟,世局要津⑤,相继相及耳。至于匹夫编户,岂直不能与闻国是,乃至视之若奴隶,举族不得通籍⑥。此其为政也,谓之君无权则可,谓之民有权则不可,此实世卿⑦多君之世界也。度其为制也,殆如英国今日之上议院,而非英国今日之下议院。周厉无道,见流于彘⑧,而共和执政;滕文公行三年之丧⑨,而父兄百官皆不悦,此实上议院之制也,不得谓之民政。若谓此为民政也,则我朝天聪、崇德⑩间,八贝勒并坐议政,亦宁可谓之为民政也。俄史称俄本有议事会,由贵爵主之,颇有权势,诸事皆可酌定。一千六百九十九年,大彼得废之,更立新会,损益其规,俾权操于已(见《俄史辑译》卷二)。俄之旧会,殆犹夫希腊、罗马诸国之议院也,犹多君之政也,俄之变多君而为一君,则自大彼得始也。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有定一之等,有定一之时,如地质学各层之石,其位次不能凌乱也。今谓当中土多君之世,而国已有民政,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

──梁启超著《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启超曰:吾既未克读西籍,事事仰给于舌人,则于西史所窥知其浅也。乃若其所疑者,则据虚理比例以测之,以谓其国既能行民政者,必其民之智甚开,其民之力甚厚,既举一国之民而智焉,而力焉,则必无复退而为君权主治之理,此犹花刚石之下,不得复有煤层,煤层之下,不得复有人迹层也。至于希、罗二史,所称者其或犹火山地震喷出之石汁,而加于地层之上,则非所敢知,然终疑其为偶然之事,且非全体也,故代兰得常得取而篡之,(西史称借民权之名以攘君位者,谓之代兰得。)其与今之民政殆相悬也。至疑西方有胚胎,而东方无起点,斯殆不然也。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 3 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盖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吾知不及百年,将举五洲而悉惟民之从,而吾中国,亦未必能独立而不变,此亦事理之无如何者也。

──梁启超著《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梁启超选集》

【解读】这是梁启超《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中的两段话。该文发表于1897年10月6日《时务报》第41册。梁启超这篇文章的主旨从其题目即可知大略。在维新派人物中,梁启超对于所谓“民政”、“民权”的理解比较到位,主张比较有力,宣传也是比较积极的。这里所择录的两段材料中,将“君政”与“民政”比较论述,并且把眼光放及世界史的大范围和长时段,中西对照,古今联系,在若干环节上认识也是较有见地的。

稍具体地说,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①梁启超能够把西方古希腊时代的贵族共和制与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分别开来,并且列举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政制情况,认为那是“世卿多君之世界”,民无权而“若奴隶”,根本不能谓之“民政”。虽说梁启超将当时中国的情况与古希腊类比或有不尽妥帖之处,但否定中国当时即有“民政”是关键所在,这对于以中国自古即有议院之类,从而否定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现实必要性的论调,显然是釜底抽薪式的颠覆。②对俄国历史上的政制沿革,也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由事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批驳中国既有民政,而当“旋复退而为君政”谬论,认定“此于公理不顺”。从材料二中,主要可以体察:①梁启超自省自己“未克读西籍”,而借助翻译了解西学的局限,但坚信事物的发展定理,以地质构造的有关事例作比喻,提示出他的一种认识思路。②梁启超以日本的现实事例为证,反驳从中西差异说来否定中国实行民主政治的观点,认定中国不可避免地也要行民政,并预言“不及百年,将举五洲而悉惟民之从”,意思是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显示出梁启超对民主政治认识的视野相当广阔,对前景的瞻望也颇为乐观。

【注释】①窃窃:暗中,私下。②鲁之三桓: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在鲁文公死后他们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③郑之七穆:指春秋郑穆公后裔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他们是掌握郑国政权的世卿。④晋之六卿:指春秋时柄持晋国国政的范氏、中行氏、知氏、赵氏、韩氏、魏氏。⑤要津:重要的津渡,比喻关键环节。⑥通籍:古制,将写有姓名、年龄、身份等事项的竹片挂在宫门外,经核对,合者才能入内。这里似借指获参君国政事。另外,进士初及第也称“通籍”,此处似非取此意。⑦世卿:世代承袭的卿大夫。⑧周厉无道,见流于彘:周厉王(公元前?-前828),为穆王四世孙,名胡,残暴昏乱,统治无道,终被国人放逐于彘(时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⑨滕文公行三年之丧:滕文公为战国时滕国(在今山东滕州一带)国君,滕定公之子。他为国君前曾见到过孟子,定公死后,孟子教以行三年之丧。⑩天聪、崇德:清朝入关前皇太极执政的年号,天聪十年,崇德八年,计在公元1627—1643年间。贝勒:满语,本为部落之长的意思,清代为满洲、蒙古贵族的爵位,位在郡王下,贝子上。大彼得:指彼得大帝(1672—1725),俄国沙皇,任间以专断和勇于改革著称。舌人:古代司通译之官。这里指翻译。花刚石:即花岗岩,也称花岗石。希、罗:指希腊、罗马。相悬:相差悬殊。震旦:古印度语的音译,即中国。

5.梁启超论宪法与民权

各国宪法,既明君与官之权限,而又必明民之权限何也?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毫无补济,其事至易明也„„监督官吏之事,其势不得不责成于人民,盖由利害关切于己身,必不可有所徇庇①;耳目皆属于众论,4 更无所容其舞文②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著《立宪法议》,《梁启超选集》

【解读】这是梁启超《立宪法议》中的论说。该文原载于1901年6月7日出版的《清议报》第81册,主要就立宪法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所录材料阐述了宪法与民权的关系。中心意思是两者密切联系,不可相离。认为以民权来限君权、官权,发挥其监督作用,才能保证宪法不使败坏,不流于空文。由此自有助于认识梁启超的民主政治思想。

【注释】①徇庇:徇私庇护。②舞文: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6.孙中山指斥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戕害民权

(一)满洲人的行政措施,都是为了他们的私利,并不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

(二)他们阻碍我们在智力方面和物资方面的发展。

(三)他们把我们作为征服了的种族来对待,不给我们平等的权利与特权。

(四)他们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五)他们自己从事于、或纵容官场中的贪污与行贿。

(六)他们压制言论自由。

(七)他们禁止结社自由。

(八)他们不经我们的同意而向我们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

(九)在审讯被指控为犯罪之人时,他们使用最野蛮的酷刑拷打,逼取口供。

(十)他们不依照适当的法律程序而剥夺我们的各种权利。

(十一)他们不能依责保护其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生命与财产。

──孙中山著《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孙中山全集》第1卷

【解读】这是孙中山1904年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所列举的清朝统治腐败和戕害民权的一些事项。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是相对立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不可能有民主政治,而要实行民主政治,就必须推翻封建统治。在当时的中国,满洲权贵集团是清朝的最高统治层,所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高扬起“反满”的旗帜。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其“十六字纲领”中的“驱 5 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的一项,此意也十分明显。这与旨在建立民主共和国、实现民主政治的民权主义,是紧密联系的。孙中山即明确说过,“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此语的具体语言场合见下面第8条材料)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再加上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的形成,不是一朝即成的事情,有一个多年逐步铺垫的过程。这不是仅限于口号和原则,同时也表现在诸多具体环节和实际内容的理论阐释上。此处采录的这段材料,也可以视为从特定角度和环节上对酝酿中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内容的一种具体阐发。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主要是从民权的角度着眼和立论,来指斥和否定“满洲人”统治的。其中涉及到的民权事项,如平等权、自由权、生存权、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结社自由权以及依照适当法律所应享的各种权利。清朝专制统治剥夺了人民的这种种权利,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权后让人民享受这些权利,正是孙中山的或明或隐的义项。

7.孙中山阐释三民主义纲领

(一)驱除鞑虏①„„

(二)恢复中华„„

(三)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文明之福祉②,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③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此四纲,其措施之次序,则分三期;第一期为军法之治„„第二期为约法之治„„第三期为宪法之治。全国行约法六年后,制定宪法;军政府解兵权,行政权;国民公举大总统,及公举议员以组织国会。一国之政事,依于宪法以行之。此三期:第一期为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第二期为军政府授地方自治权于人民而总揽国事之时代;第三期为军政府解除权柄,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俾我国民循序以进,养成自由平等之资格,中华民国之根本,胥④于是乎在焉。

──孙中山著《同盟会宣言》,《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孙中山在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时发表的《同盟会宣言》中,对同盟会纲领以及的施治分期的论说。关于同盟会纲领四项内容的阐述文字,在本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本课的“资料与注释”部分全文刊载,可参见。这里只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项名录出,具体阐述文字省略,“建立民国”(他处表述的“十六字纲领”中或作“创立民国”)和“平均地权”两项则全文录出,这两项分别体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与这总共的所谓“四纲”相联系,孙中山又拟想分为三个施治期。前两个分别为“军法之治”和“约法之治”时期,具体阐释内容也省略未录,其大致意思是:军法时期在刚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权的最初三年内,由军政府总摄政权,实行管制,除旧布新;约法之治时期承接上期,以六年为限,此期内军政府将地方自治权归于其地人民,军政府、地方议会、人民皆按“约法”行事。约法之治时期之后便是宪法之治时期,对该期拟想的施治情况,材料中予以全文录出。

从此段材料可以看出:①颠覆清政府而建立的新政权,一改专制统治的面貌,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有宪法作为保障。在民生方面也要通过“平均地权”予以根本性的改善。②实施宪法之治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的,即要通过“军法之治”和“约法之治”两个阶段的过渡,最后达到“宪法上国家机关分掌国事之时代”。这虽然在当时还只是一种设计,但亦见孙中山民主政治理念中已包括具体施治方案的构想。

【注释】①鞑虏: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这里特指清朝统治者。②福祉(zhǐ):幸福,福利。③俾(bǐ):使。④胥:都,全。

8.孙中山论民权主义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①,恢复中国,民族革命②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功夫,煞费经营,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著《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解读】这是孙中山1906年12月21日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演说中的一段话。《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革命党人的重要舆论阵地,被利用来宣传三民主义纲领,鼓吹革命。孙中山就是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值该报创刊周年之际,他在纪念会上发表了进一步阐释三民主义的演说,这里录载的,是其中关于民权主义论说的部分内容。

从这条材料中可以看出:①孙中山把“民权主义”定性为“政治革命的根本”,明确指出它“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明显超越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界限。所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更是直截和明确地道出革命绝不是仅以“反满”为指归,而是追求消灭专制、实现民主政治的境界。②孙中山阐释了“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将其视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是基于中国当时特定的政治情况,将颠覆满洲贵族统治与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统一起来而防止偏弊的重要认识。

【注释】①明太祖驱除蒙古:是指朱元璋推翻并取代以蒙古贵族为最高统治者的元朝。②民族革命:此处的所谓“民族革命”,仅从以汉人为皇帝的明朝取代以蒙古人为皇帝的元朝而言,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内涵是有很大差异的,不应视同。

9.孙中山论“考试权”和“纠察权”

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表面上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单纯通 7 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方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美国国会内有不少蠢货,就足以证明选举的弊病。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孙中山著《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

【解读】这是孙中山1906年11月与俄国社会革命党首领该鲁学尼的谈话中的片段,内容主要涉及对“五权宪法”中“考试权”和“纠察权”的阐说。所谓“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借鉴并增益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设计出的拟在将来建立的新国家中采用的一种政体模式,并要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它是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的基础上,另外加上“考试”(又言“考选”)和“纠察”(又言“监察”)两权。在本段材料中,孙中山主要就是阐述所拟加两权的优越功用的。从中可以看出:①孙中山认为单凭选举办法,并不能保证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公平与公正,还举出“美国国会内有不少蠢货”的例子来印证。而拟想加上考试途径,就更有保障。②孙中山设计的纠察权,不但要“监督议会”,而且还要监督和纠正“国家政治”,实施的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他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当然,事实上所谓“五权宪法”,也不可能成为解决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弊端的灵丹妙药,不过由此可见孙中山力图在政治体制方面补失防弊的良苦用心。

10.孙中山论“三权”与“五权”

三权宪法,人皆知为孟德斯鸠①所倡,三权以后不得增为五权。不知孟德斯鸠以前一权皆无,又不知何以得成立三权也。宪法者,为中国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诸君当先知为中国人,中国人不能为欧美人,犹欧美人不能为中国人,宪法亦犹是也。适于民情国史,适于数千年之国与民,即一国千古不变之宪法。吾不过增益中国数千年来所能、欧美所不能者,为吾国独有之宪法。如诸君言欧美所无,中国即不能损益②,中国立宪何不将欧美任一国宪法抄来一通,曰孟德斯鸠所定,不能增损者也。

──孙中山著《与刘成禺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

【解读】这是孙中山于1910年二三月间与刘成禺的谈话中的一段话。当时刘成禺是旧金山致公堂所办《大同日报》主笔。据该段材料上文可知,孙中山常与留学日本、欧美学习政治法律的学生畅谈五权宪法问题,他们中有人听了感到骇异,认为“三权”为“世界共尊之宪法”,“增而为五”,“未免矜奇立异,为世界学者所不许”。孙中山反驳他们的观点,说了这里择录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创议五权宪法,是他不拘泥于成法,不视某一种政制模式为不可增损变易的唯一典范,而是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依其现实需要为指归。当然,这只是他的立意,并不是说他的有关认识就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但他的这种认知理路无疑是可取的。将这段材料与上一段材料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上的相得益彰。

【注释】①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他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与信仰自由,有诸多有影响的著述。②损益:减少和增加。

第四篇:高中历史一年级第一单元检测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A卷 基础知识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在近代史上掠取我国领土最多的列强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7.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是()A.林则徐 B.洪秀全

C.石达开 D.朱红灯

8.太平天国的都城()

A.北京 B.天津 C.天京 D.应天

9.由美国人华尔组织的,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动势力是()A.英法联军 B.洋枪队 C.八国联军 D.湘军

10.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割给沙俄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11.率军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疆的清政府官员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12.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是()

A.1871年 B.1876年

C.1878年 D.1884年

13. 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 最早强迫清政府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马尾海战

C.旅顺战役 D.黄海战役

16.因签订《马关条约》而被国人唾骂的清政府官员是()

A.奕訢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曾国藩

17.以下清政府同列强签订的条约中,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八国之一的“奥国”是指()

A.澳大利亚 B.奥地利

C.奥匈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哪一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____________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________村举行起义,建号_____________,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_______,定为都城。3、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到1878年,除_________外,新疆回到祖国怀抱。4、1895年,_____________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5、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意、俄、德、美、日、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它的签定,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鸦片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____。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司令是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12分)

1839年6月 李鸿章 黄海大战

1895年9月 左宗棠 青浦大捷

1895年4月 林则徐 《马关条约》

1860年10月 邓世昌 收复新疆

1860年8月 李秀成 虎门销烟 19世纪70年代 英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四、材料分析题:(第1题7分,第2题5分,共12分)

1、阅读下列材料:“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

②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这两个强盗还曾参与过哪次战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② 上述材料中的一公”指何人?

③ 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五、问答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如何从中国割占大片领土的?

2、简答《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

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单元跟踪测试题AB卷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B卷 综合能力拓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反对中国禁烟 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希望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2.开放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结束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帝 B.嘉庆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

4.英国侵略者最初占领香港岛的手段是()

A.1841年派兵强占

B.1842年8月根据《南京条约》占领 C.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附件占领 D.1840年贿赂清政府地方官占领

5.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尼布楚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6.大破“洋枪队”取得青埔大捷的太平军将领是()

A.石达开 B.陈玉成C.李秀成 D.冯云山 7.1853年,太平天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攻克武昌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8.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的战斗发生在()的一次战斗中

A.江苏 B.浙江C.湖南 D.广西

9.新疆设立行省是在()

A.1871年 B.1875年 C.1876年 D.1884年

10.黄海大战发生在()

A.1883年 B.1884年 C.1894年 D.1895年

11.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2.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统帅是()

A.西摩尔 B.戈登

C.克林德 D.瓦德西

14.下列条约中,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 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各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15.“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抗侵略”这一内容体现在下列哪一条约中()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战争中属英国发动或参与的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左宗棠的事迹包括()

A.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 B.率兵收回伊犁

C.收复新疆(除伊犁外)D.设立新疆行省

3、下列条约中既有割地又有赔款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 B.《爱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慈禧太后掌权时期中国的两任皇帝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共同之处有(A.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

B.清政府被迫开辟通商口岸或商埠()

C.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

D.清政府强割让领土

6、下列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有)

A虎门战役 B.黄海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三、材料分析题(第1题8分,第2题9分,共17分)

1、阅读下列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集》奏稿中(节录)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②以上材料是向皇帝所上奏折的一部分,这个皇帝是谁?

③该皇帝后来采取了什么态度和做法?

④列举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四、历史诊断题(8分)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为什么?

五、简答题:(第1题12分,第2题9分,共21分)

1.简答鸦片战争起止时间,签订的条约内容及影响。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能归纳出加速中国半殖民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吗?(10分)

第五篇: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练习(教师)

1.《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 2.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你认为美国胜利的原因有①战争的正义性②北美军民英勇作战③华盛顿等人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④法国等国家的援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能够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取得两次传奇性胜利的原因,不包括()A.武器装备的优势B.民族情绪的激励C.华盛顿的表率作用D.士兵英勇作战 4.美国独立战争中下列事件的顺序为①萨拉托加大捷②来克星顿枪声③第二届大陆会议④约克镇英军投降⑤《独立宣言》发表()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④①C.②③⑤①④D.③②①⑤④ 5.1789-1793年,华盛顿为美国第一届总统,下列措施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 ②颁布1787年宪法 ③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④制定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6.华盛顿出任美国首届总统的法律依据是()A.《独立宣言》B.《邦联条例》C.《联邦宪法》D.《权利法案》 7.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8.1796年在离职前的《告别词》中,华盛顿总统提出的“两个星球”和孤立主义理论成为20世纪以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其决定因素是当时美国()A.致力于独霸西半球B.经济实力不及欧洲列强 C.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D.致力于北美领土扩张 9.华盛顿一生最大的功绩是()A.打败英国,成为西半球霸王B.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C.建立国家,促进民主建设D.军事才能卓越,推翻封建君主专利

10.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有①领导制定了联邦宪法 ②成功当选第一任总统 ③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 ④为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制度创立了范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1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应该是()A.封建军事独裁统治B.君主专制统治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13.在组成反法联盟的国家中,其目的明显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A.英国 B.俄国C.普鲁士D.奥地利 14.有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A.建立执政府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民法典》D.打退反法同盟 15.拿破仑在何时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A.1799年“雾月政变”后B.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后

C.1810年迎娶奥地利公主后D.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后 16.1815年2月,拿破仑从流放地秘密返回法国,轻而易举地夺得了法国政权,重登皇帝宝座,主要是因为①拿破仑受到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支持 ②法国人对复辟王朝的政策充满了不

满的情绪 ③拿破仑拥有强大的武装 ④拿破仑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7.1815年敲响拿破仑帝国丧钟的事件是()A.颁布“大陆封锁令”B.远征俄国失利C.莱比锡惨败D.滑铁卢战败 18.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C.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19.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A.拿破仑远征埃及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莱比锡大会战D.滑铁卢战役 20.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

要愿望是()

A.掠夺原料和抢占市场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引进英国先进技术D.确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

下载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选修2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