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时间:2019-05-14 18:5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第一篇: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资源在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是生态延续与环境维持的控制性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使得我国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步加重,这一系列的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较低,从而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污染严重也成为了另一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在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欧洲有着多条跨国界河流,这些河流不但跨越多个国家,而且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莱茵河为例,莱茵河全流域覆盖9个国家,干流经过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是国际上重要的航运河道,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之一,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鹿特丹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港与海港。同时,莱茵河作为欧洲经济地位上最重要的河流,沿河分布有不同国家的5个大的重要工业区,是欧洲经济发展[1]的中心地带。但是,莱茵河却被认为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是世界上人与河流的关系处理得最成功的一条河。欧盟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在这些跨国界河流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实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水资源管理政策方面对比中国与欧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

2.1 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演进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并最终完善,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发展阶段:

水质标准阶段:欧洲水立法的第一波浪潮是于 1975 年对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河流和湖泊中的水中提取物质建立标准和1980 年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对用来养鱼和贝类、游泳的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规定水质标准以控制水中危险物质指令的形式发布的。

排污限制阶段:1988 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部长级水研究会审查了当时的立法情况和确定了若干可以改进和填补空白的项目。这导致了第二轮立法浪潮,如《城市废水处理指令》、《杀虫剂指令》、以及《硝酸盐指令》,这些水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水立法模式,而意图将水政策与其他领域的政策相结合。《城市废水处理指令》为城市废水处理厂规定了基本的排污限制标准,提出城市污水要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各成员国可通过实现更有效的降解养分来确定其“敏感区域”,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定义“敏感区域”,这些的废水处理设备必须包括能降低营养物质含量(磷和氮)的特殊处理方法。在欧盟的一些国家(如德国),该指令导致了消费者用的额外增加,在其他的国家(葡萄牙),重要的调查研究费用由欧盟建设基金支付。《硝酸盐指令》的目的是解决欧洲水域富营养化,高浓度的养份导致了水域的营养化,而这些养份主要源于农业上过多使用的化肥。《硝酸盐指令》就是要对付这些农业中分散的硝酸盐源,该指令意图低化肥的使用。为实现这一任务,各成员国必须规定包括使用化肥在内的“良好农业行为”。

综合管理阶段:1995 年中期,要求重新思考欧共体的水政策的压力使欧盟委员会接受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和环境部长理事会的请求,考虑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水政策。欧盟提出的《饮用水指令》和《城市污水指令》可以看作欧洲水政策重视提高公民和其他用水各方对水的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同时,欧盟开始日益注重综合性手段,强调水政策和水[2]

管理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新的欧洲水政策要向所有有关的各用水方公开咨询。1997 年《阿姆斯特丹条约》(the Amsterdam Treaty)进一步确认了“可持续发展”作为欧盟环境政策目标的核心地位,“可持续发展”重新进入官方议程。同时,为刺激有效利用资源,如何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刺激手段也被广泛讨论。然而同时,也有来自成员国对生态现代化的强硬抵制。就水保护的立法实践而言,1996 年通过的《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期望减少大工业设备的各种排放物,而不仅限于一种环境媒介(空气、水、土壤)的保护,因此,我们将之纳入我们分析的视野。《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就是主张由欧盟对排污限制标准予以协调者和主张由各成员国制定的环境质量目标者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包含有由欧盟协调排污限制标准成分,但更多是程序性规定,将更多的自由处置权留给了各国许可机构[3]。

从其发展来看,欧洲水资源管理政策日益注重综合性手段,从20 世纪70 年代规定水质到80 年代规定排污限制,再到90 年代综合运用环境标准手段、经济刺激手段,并将水领域政策同其他领域政策相结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保护道路。

2.2 欧盟水框架指令

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日益注重程序性规定,大量的环境保护行动在各国政府层面上展开,将实体上的自由处置权移交给了各国政府,由其建立复杂的行政监督体系。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在 2000 年9 月通过了《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WFD),并于2000年12月22日生效。它合理更新了现存的水法,为流域提供了水管理的方法,是欧盟在水政策和立法上实质性的进展,是欧盟在水政策方面建立起的一个新指令。《水框架指令》的总体目标是在流域内为所有的水体建立综合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发展动态管理措施程序,制定一个不断更新的流域管理计划,它的中心是要求所有成员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鼓励所有感兴趣的团体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水框架指令》为欧盟建立了一个综合水资源管理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目标、原则和措施。它涉及地表水、地下水、海岸水和河口水。它的基本目标是维持水体的较好状态,防止水体的恶化,到2015 年至少达到“良好水状态”。各成员国必须互相配合实施完成指令的目标。它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强水生生态环境系统(陆地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依靠水生生态环境系统);在有效水资源的长期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的水资源的利用;为可持续、平衡的并平等的水利用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有质量保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保护和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减少和避免向水域排放污物或其它物质;减少旱涝灾害;保护陆地和海域水体;建立保护区域,例如:为保护物种和生态栖息地的建设。

《水框架指令》的核心是流域综合管理计划,它要求在2002 年12 月22 日之前,成员国必须识别他们的流域(包括地下水、河口和一海里之内的海岸水),而且将其分派到“流域(管理)区”里,对于所有国家流域(管理)区而言,必须每六年制订一次流域管理规划与行动计划。为了确保国家内部及国际合作,成员国必须做出适当的行政安排,其中包括确定权威管理机构。对于国际流域,流域内相关国家需要共同确定流域边界并分配管理任务。它们必须为国际流域管理规划共同努力。如果共同管理难以实现,各国可以分别采取措施,但彼此之间的规划与实施必须相互协调而不能冲突。

关于污染控制,成员国均应采用统一的排放标准,并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针对点源污染),或最好的环保实践(针对非点源污染)。如果需要让受污染的水体达到水质标准,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另外,欧盟还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尤其要避免剧毒物质的排放。

《水框架指令》还包含一些经济措施。到2010年,家庭、农业和工业都要承担水资源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将采用水价政策鼓励高效用水。

《水框架指令》密切关注水质和生态,但水量问题也未被忽视。首先,减轻洪水与干旱的威胁是《水框架指令》的目的之一。其次,水量既对地下水又对地表水状况产生影响。很明显,“良好水状态”已经包括了“良好水量状况”。第三,航行、蓄水、调蓄、防洪与排水都是确定“被强烈改变的水体”的理由。最后,《水框架指令》的经济手段也与水量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水框架指令》的有效实施需要对水质与水量进行综合分析。中国水资源管理政策

3.1 中国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陆地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且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是水资源相对短缺和水、旱灾害频仍的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8 年制定公布了《水法》。根据《水法》,国务院先后制定了《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防汛条例》(1991年)、《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等行政法规。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然而,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却长期割裂水环境的整体性和水资源的自然联系,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条块分割,以流域各行政区域管理为主,各有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分割管理状态。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并不享有很大的统一管理权限。

在流域水资源保护方面,1983年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水利电力部作出了“关于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决定”;1987 年10 月水利电力部、国家环保局作出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水电部、建设部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决定的通知”,对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构设置、编制、任务、经费来源、人员调动及任免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双重领导” 体制已运作15 a [4],曾经起到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团结治水的职能。但事实上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在水质监测、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很多重复且不一致的地方;规划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现在,要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革,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运行机制上协调好,不必重复结构设置。借鉴日本的经验,要明确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职责及工作分工。水利部门应该对水资源的质和量进行统一管理,环保部门依据多部门提出的排污口处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陆上区域范围类的污染源进行管理,即“水利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水”。但部门之间都应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协作,部门规划应符合国家的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多部门联合作出的规划要求。

3.2 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水资源情况,对水资源的重视也逐步提升。水利部水资源司郭孟卓司长在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粮食、石油和水确定为三大战略资源。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在此会上作报告时所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5]。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结合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意见》分总体要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保障措施5部分[6]。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再往下面则贯穿了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7]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8]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

量控制,这意味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取水源头出发,从取水总量上进行第一步的/ 最严格控制。而我国国情和水情[9]共同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出现地下水超采以及局部水资源供应紧缺的根本原因。水资源调度作为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能够起到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提升水资源调度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快速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10],但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不同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具体指标的编制、实施、核算、优化、调控等过程缺乏科学依据,所以难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大量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过实践证明,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限制因素,达到科学控制用水问题的目的。它在科学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以及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确定流域(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而为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分别控制的是取水、用水和排水环节。用水环节作为中间过程,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且与废污水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因此,严格控制用水效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分级控制的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水资源,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红、黄、蓝、三条线,加强对用水效率的控制力度。对用水效率进行红、黄、蓝、三条线的分级控制,可以将原有的单一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一方面为用水效率的监控提供明确的划分标准;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以水体功能相适应的保护目标为依据,根据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管理不可逾越的限制。红线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体系建立所要求的关键部分就是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的准确核算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能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供前期的基础,也

[11]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新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表明国家重视水资源的态度和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决心, 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解决突出水问题的热切期盼, 彰显了水利部门解放思想、转变理念,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其在限制水资源过度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功能区纳污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认真的落实和实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必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

由于欧盟国家众多,许多大型河流往往横跨许多个国家,所以水资源管理由欧盟统一管制;而我国国土面积广袤,涉及境外的河流较少,然而横跨多个省市的河流众多,我国水资源管理由国家统一管制,并由地方实施执行。通过对中欧水资源现状及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水资源管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值得进一步思考,其水资源管理情况对比如下。

(1)管理体制。我国主要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从而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统一调配,并逐步建立“四级水务”管理体制;欧洲各国管理方式是在流域的基础上,由欧盟统一管理,欧盟管理层面有5个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

(2)法律法规。我国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节水节能、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再生水利用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条例;欧盟在治水对策、节水宣传、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价政策等方面也都有成熟的运作,在政策执行方面有具体的操作规则且贯彻力度较大。

(3)供水。双方多以多水源供水。相比而言,我国在供水能力、管网漏失率和供水水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排水管理。我国与欧盟相比,在污水处理能力、管网覆盖率与完好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5)地下水管理。我国多地出现地下水多年处于超采状态,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水位降落漏斗;欧盟对地下水的综合管理尤为重视。结论

对比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性,取长补短,未来我们仍需要努力的方面主要是综合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统筹水量水质总和管理,协调好各省市区县间的管理,做到水资源管理的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局部优且总体优,并提倡公众参与[12],加强水道的保护、地下水的保护、水域的保护、水工程的保护,加强用水管理的措施:实行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用水收费和依法解决水事纠纷,逐步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mmission.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比分析

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对比分析

摘要: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是财务理论研究者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关注的焦点。从经济影响和市场效应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的反映与折射,会对股票的市场价格和公司的市场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采用中美股利政策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股政策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股利政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比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的核心问题是指公司赚得的当期盈余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保留下来准备再投资用,以便使未来的盈余源泉可以继续下去。股东既希望分红,又希望每股盈余在未来不断增长。两者有矛盾,前者是当前利益,后者是长远利益,因此,在公司经营中股利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公司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融资成本的高低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拟对中美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作一比较,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一、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对比分析

(一)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

1、高股利支付率的现金股利形式

据统计①,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即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股东。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较高,所以股东的力量相对强大,以致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不得不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来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较完善,加之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的能力很强,当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公司采取高股利政策。一方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够达到保护自己和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美国公司一般采用现金股利的方式回报股东,极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20%左右,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不到15%。并且上市公司普遍是按季度分配,一年发放四次股利,按或半分配的较少。多年来美国的绝大多数公司一直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是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2、股利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

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简单讲即股利政策的实施会给外界传递一种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够传递公司稳健成长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因而不会轻易削减股利。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在某一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举债发放股利来满足投资者;另

一方面,即使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后,当期赢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在以后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

3、股票回购也被经常采用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非常普遍。自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股票回购已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几乎达到了与现金股利相等的水平。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目的和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稀释每股价值,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权计划,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也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因而它受到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青睐。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

1、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足现象严重

截至2007 年4 月30 日②,沪市公布现金分红预案的公司为430家,占比仅一半左右;且现金红利总额占全部公司净利润总额的比例仅约22%。深市主板490 家上市公司均如期披露了2006 年报告。根据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98 家公司在2006 年年报中提出了股利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占公司总数的40%,比2005 年家数增加了20 家,提高约4个百分点。但是,40%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换言之,有60%的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

据《深圳商报》统计,截至2008年7月30日,两市1587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和可转债在内,累计募集资金次数高达3041次,融资总额约23397亿元。期间已实施现金分红和可转债付息总计7154次,累计现金分红总额约8266.5亿元,累计现金分红占融资总额比例约35%。其中,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过募资总额的共102家,占比仅6.4%。与此同时,剔除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次新股和新股,有62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现金分红总额几乎为零。

2、现金股利支付所占比重小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多样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现金分红、送红股、转赠股本三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将派现、送股与转增股本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显的复杂多样。在众多股利分配方式下,我们上市公司跟青睐于股票股利,而现金红利比例相对较低。

与美国的高股利支付率的现金分配方式相比,原因在于:第一,筹集资金的需要。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时,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或受新股额度的限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总股本规模。当符合证监会对配股要求时,便可以通过配股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二,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较小,这些公司需要加速扩张来壮大自身实力,除送红股以外,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也成为股本的增加部分,所以上市公司在面临现金短缺而又需要派发股利时,往往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同时,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送股题材的个股在消息未公布时就受到市场追捧和普遍欢迎。上市公司和投资人一致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股利分配行为影响,送股优于派现,多送优于少送,最后还有资本公积转增。

3、股利政策随意性大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性差表现在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波动大。连贯性差表现为分配形式变化不定,时而只派现,时而只送股,时而既派现有送股,时而不分配,毫无规律可循,让投资者很难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较少,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更少。

二、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股权结构差异

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个人股比重最大,一般在50 %以上,法人股约占30 %,其余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持股。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状态。据数据调查显示,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法人股人在50%以上,要不就国家独揽大权,操纵企业。根据股权结构理论: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越结合紧密,代理成本也越小,管理层越倾向不支付股利的政策。由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应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减持部分国有股,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分散化,此外,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譬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股份置换,降低大股东对单只股票的持股数量;限制最大表决权;开辟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市场。

(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不一样

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成熟市场,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机会相对较少,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才是最直接的获益方式。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状况是供小于求,而且规模有限,这就导致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外的东西,投机动机远大于投资动机,买卖股票主要是谋取资本利得而非股利,投资行为明显趋于短期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正是看准了这点,制定出非理性的股利政策。由此,我国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为股利政策实施提供个良好环境。就这方面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适度提高股利支付率,回报投资者;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中小投资者要进行培训,提高其投资素质,树立其理性正确的投资理念。

(三)利润分配政策上的差异

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在支付完优先股股利后就可以向普通股股东分配,充分体现了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并且还规定,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情况下,累积的留存收益超过25万美元的将被征收重税,这无疑增加了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成本。而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的税后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还要弥补以前的亏损(如果有亏损),计提10%的法定赢余公积金(当年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可不提取),再计提5%-10%的法定公益金,经股东会决议,还可以提取任意赢余公积金,其比例更不好把握。经过这样的利润分配程序后,许多有赢利的公司最后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也所剩无几了。由此引发我们思

考,股利政策的实施好坏与相应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开的,我们要健全、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规。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与国际化接轨的脚步加快,企业要想获得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股利政策的应用得当很重要。本文将股利政策至于国际视角下与美国股利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应用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竞争力,上市公司必需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股利分配机制,真正从股利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所处行业特征、自身发展阶段和当时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股利政策。

注释:

①揭春香.西方股利政策对我国公司股利改革的启示与借鉴.科技创业月刊.2005(11):27-28.②谢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41-42.参考文献:

[1] 李黎.我国上市公司派现问题研究.财会月刊,2006(10).[2] 任静.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及原因探析.会计之友,2006(11).[3] 徐雪芬,纪建悦.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J].新金融,2005(1).

[4] 许艳芳,王庆成.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会计之友,2006(2).[5] 高秋玲.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实证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6(12).

第三篇:国内外水资源污染法律的对比

国内外水资源污染法律的对比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一小组 作者:黄美芳 林小雪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最普遍同时也是最珍贵的是什么?空气,森林,土壤,水等等。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水。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本源。保护好水资源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而各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又有着什么不同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解。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有超过70%的河流、湖泊、海岸受到污染,90%的中小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

珠江、长江、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等七大水系水质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控制。天津约3000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几乎没有一处能达到我国的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目前,我国的很多水域都已经污染了,这也导致出现很多水富氧化。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干旱严重缺水的国家,再加上现在的水污染,可想而知现在我国的水资源面临怎么样的情况。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防治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水污染治理起步晚,发展慢,治理效果不明显,治理不全面,这些都是我国50年代治理水污染的显著缺陷。我国水污染防治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大连湾涨潮退潮黑水黑臭事故和北京官厅水库污染事故,为中国水环境保护敲响了警钟,标志着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正式起步。1984年5月1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5年,国务院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996年5月15日,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共七章62条。我国的水污染的立法越来越完善。

三.国内外关于水资源保护之立法比较

(一)、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对比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很注重水污染事先防治的立法,这些国家充分的了解到事先防治的重要性。例如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规定,计划部门应代表流域内相关州、州际、地方或国际的利益为流域制定有效的综合性的污染控制计划。美国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是其环境法中污染防治领域的代表性杰作。该立法建立了以技术排放标准为主、以水质标准为辅的标准体系。技术排放标准是根据不同工业行业的特点,以不同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制定的排放限制。2008年6月,我国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开始施行。我国新《水污染防治法》做出了五项突破。其中包括①饮用水源保护成为首要任务②明确责任主体,强化地方政府责任。③总量控制适用范围扩大,排污许可制度全面实施。④“区域限批”制度法制化。⑤加大违法成本,增强处罚力度。这五项突破明确的告诉我们中国正在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当今世界水污染的问题。如今年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在建立一套符合他们国家的防治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全人类保护水资源的一大进步。

(二)、水污染责任立法的对比

再怎么防治,水污染还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污染环境,这种现状不仅在我国出现,在很多国家都有这种现象。然而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责任立法,对违反者进行相应的惩罚。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的第七十条规定“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国外也有很多相关的立法,比如《法国水法》第22条直接规定,无论直接或间接,也无论时间长短,只要任何人在水域内将一种或多种物质排入、灌注或溢入地表水、地下水或海洋水,并导致了人身健康受损、植被破坏、动物种群濒危的结果,都将被处以2,000到5,000法郎的罚款以及两个月到两年的监禁,或二者选其一。法院也可以要求致害方在按照法律规定将受污区域回复原状。此项条款中便囊括了财产罚、行为法、人身罚三种处罚形式。

四、我国关于水资源污染立法的不足

我国近几年也十分注重关于水污染的问题,在立法上也有很多改进。建立了“水污染的防治——责任的归属和惩罚”的系统,通过系统的立法进而能够更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这是我国的一大进步。然而对比与很多发达国家,我们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第一点,我国立法的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地方政府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加上人们对水污染的现状不重视。正因为立法的不完善,很多企业就钻法律的空子,导致不能预防水污染。我国关于水污染的刑法相关规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很多问题的不到解决,很多的水污染犯罪得不到惩罚,这也是一种对犯罪的放纵。

再来,缺乏程序性立法,使得我国实体性立法的目标很难达到。目前中国关于水环境管理的立法,对于程序的立法不太重视。现如今我国在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善的做到实体与程序的结合,导致实体性规定的目标难以实现。很多的处理机构只是做到了片面的治理,并不能在持续性和后续的处理做到有效的防治。对于水污染的各种奖惩办法和标准也都没有具体规定,甚至没有规定,使得奖励规定难以付诸实施。

最后,是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不够科学,不科学的立法规定也是直接导致防治无能的原因。我国关于水污染的很多惩罚都是结果犯,而德国等发达国家是结果犯和危险犯相结合,更紧密的体系进行立法。立法的不科学也是对犯罪的一种放纵,我们都知道,结果犯的程度比危险犯还要重,这也使得水污染在初期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去约制。

五、我国水污染治理的立法建议

(一)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以流域管理为核心,从整体上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想要很好的处理水污染,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奏,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建立和完善水污染的补偿机制。强化法律责任。仅仅是有立法而不规定补偿机制也是不行的,补偿机制在水污染的治理起到很重要的部分。

(四)确立排污权交易程序。紧密的程序可以让我们的治理之路更有保障。

(五)学习各国的优秀的立法制度。学习别国的优秀立法,是我们目前治理水污染最重要的一个步奏。

六、国内外立法对比的感想

通过与国外的立法相比,我国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的去修改、完善并创新适合我们的法律。我们国家在水污染立法方面还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治理水污染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我们也有信心,让我们的立法更加完善。

引用:《环境保护选修课论文》

《各国水资源立法之比较》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立法思考》

第四篇: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资源现状分析

1、地表水资源

平潭岛内无大江大河,只有数十条时令溪,溪流短,流量小,均独立入海。多年来平均来水两分别为1640.89万立方米和1702.60万立方米,但由于缺水水利工程控制,大量水资源无法利用。

主岛有小

(二)型以上水库23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小

(一)型水库4座。三十六脚湖作为平潭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库,其汇水面积13.4平方公里,总库容1641万立方米,是平潭最重要的一处水源地。

2、地下水资源

按照平潭县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全县地下水允许采量为4008.72万立方米/年,目前估算已开采2306.86万立方米/年,占允许开采量的57.55%。地下水开采已达到相当的程度。

3、水资源总量

根据水利部门的测算,平潭岛水资源总量约为1.8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48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888立方米,均低于全省水平,水资源的缺乏将构成实验区发展的一个限制因子。

(二)用水量预测

经测算,实验区远期用水量约为46.0万立方米/日,考虑旅游休闲区大约2万立方米/日的用水量,周边乡镇3万立方米/日的用水,推算出整个实验区总用水量大约为51.0立方米/日。以长远100万人口(不含乡镇人口)计算,远期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60升/人.天,这一指标与目前国外发达地区的人均综合用水指标相当。

(三)水源规划

(1)三十六脚湖扩容工程

三十六脚湖作为平潭岛唯一的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中型水库1600万立方米,目前淤积较为严重,应对其清淤整治。

(2)新建君山水库

(3)新建岚城水库

竹屿东溪、竹屿西溪作为平潭岛最大的俩条河流,由于下游未建水库导致大量水资源无法利用。

+

第五篇: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

4分 收藏分享到顶[0]

目录

 1 水资源供需分析 2 正文 3 配图 4 相关连接 展开全部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水资源供需分析-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资源供需分析-正文

在一定范围内,就水资源的供求和余缺关系所进行的分析研究。通过水资源供需分析,可以揭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出解决措施。这一分析工作是编制国土整治规划、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城镇供水和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家制定有关水资源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划分供需平衡区和计算单元,查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平、枯年型供需水量的预测,分析水资源的余缺程度,提出合理用水和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等。所采用的平衡区和计算单元通常按流域、水系划分并适当照顾行政界限,分区大小以能真实反映各地供需矛盾为原则。分析的代表年包括平水年(相当来水频率50%)、枯水年(相当来水频率75%)和特枯年(相当来水频率95%)等三个年份。分析的时期,除现状外,还应包括近期及远期的两、三个规划水平年。近、远期各水平年原则上要尽可能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分期一致。

需水量预测需水量分为河道外需水和河道内需水两大类。河道外需水主要包括灌溉及农村人畜需水量、工业需水量和城镇生活需水量。这类需水量中消耗的部分称不可恢复水量;没有消耗的部分称回归水量(包括被污染水量),其重复利用的部分称重复利用水量。河道内需水,包括水力发电、航运、渔业及维持生态环境、排沙、释污与净化、河口压咸等的需水量。这类需水量本身并不耗水,但要求有一定的流量、水量和水位。

灌溉需水量取决于不同水平年的灌溉面积、灌溉设计标准和灌溉制度。对未来灌溉面积的预测,应结合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并以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合理的生产结构为基础。灌溉设计标准,以灌溉保证率表示。按中国现行规定:缺水地区,旱作采用50%~75%,水稻采用70%~80%;丰水地区,旱作采用70%~80%,水稻采用75%~95%。灌溉制度应根据灌区自然条件、作物组成和轮作制度,考虑到农业技术措施及灌水技术的改进,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地先进灌溉经验,结合灌溉试验资料制定。对未来农村人畜需水量的预测,同样也应按照区域农业发展规划,针对集镇发展、畜牧业发展等因素进行分析。

工业需水量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净化、洗涤等的需水量。这类需水不同行业有很大差别,但都具有保证率高(一般在95%以上)、年内变化小等特点。由于不同水平年的工业布局与发展规模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其未来需水量的预测常有一定困难。通常可根据历年工业用水量或单位产值用水量资料,按其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或利用单位产品、产量、产值用水量和用水增长率等统计参数与工业产值建立相关关系加以推求。预测工业需水量应结合可能的设备更新与工艺流程改进,力求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量用水量或单位产值用水量,并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城镇生活需水量包括居民生活、城镇公共设施以及为供应城镇居民生活所必需的菜田需水。需水标准可通过实际用水调查,考虑城镇发展规模和环境质量要求等因素拟定。对城镇人口的预测,应以政府的人口政策、城镇发展规划为依据。

水力发电需水量指各水平年投入运行的水电站在不同来水保证率下所需的发电水量。在梯级开发的河流上,可只计及其中需水量最大的一级。

航运需水量指在一定通航标准下,保持河道最小航道水深的相应水量。对水资源不足而有通航要求的河流,应考虑实施渠化工程后的需水量。

排沙需水量为防止河道和水库淤积所需的排沙、冲沙用水量。在含沙量较大的河流,这部分水量常占河道内需水的较大比重。例如中国黄河下游每年冲沙水量至少需200亿m3以上,占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6%。具体需水过程可根据河道、水库的水沙特性分析确定。排沙用水的多少与天然来沙情况关系密切,为此,对未来排沙用水的预估,应与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协调一致。

可供水量分析可供水量指天然水资源经各种工程措施调节后所能利用的水量。不同水平年新增的工程措施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可供水量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按蓄水、引水、提水、调水工程分别计算。其中,大中型工程的可供水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需水要求,进行径流调节计算确定。小型工程设施的供水量,可通过典型调查采用简化方法计算。浅层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一般以可开采量表示,按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乘开采系数求得。

供需分析在供需水量预测的基础上,按月(旬)或按灌溉期、非灌溉期进行分析。分析时,可分别就河道外和河道内两类需水,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进行。将上一个平衡区的出境水量作为本区的入境水量,并考虑重复水量和回归水量的利用。通常,供需之间不可能完全平衡。初步分析后,如某区缺水量较大,要首先立足本区,按照开源节流的原则,对其供、需水量进行反复核算修订。对水资源特别缺乏而又必须开发的地区,可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能从外流域调水接济的方案(见跨流域调水规划)。

中国水资源供需分析方面的工作在80年代取得了较大进展。1982~1986年,以水利部门为主,曾比较全面、系统地按流域、水系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分析。按统一提纲和技术要求,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片(流域片),以下又划分为82个二级区、302个三级区、2000余个计算单元。分区调查了1980年各部门用水现状,分析了现状条件下遇不同保证率(分为50%、75%、95%)年份的水资源余缺情况,预测了1990年、2000年时的水资源供需情势,并提出了解决缺水的对策。分析成果表明:中国1980年河道外总用水量为4437亿m3,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占11.8%,农业用水占88.2%,而按1980年工程设施在保证率75%的年份可供水仅4735亿m3,不少地区出现供水不足。根据各地工农业发展要求,预计至2000年,在保证率75%时,全国共需水6600~7100亿m3,与可供水量相比将有较大缺额。就分区看,可分为余水区、基本平衡区、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等四种类型。余水区和基本平衡区多在长江流域以南,这两种类型总的问题不大,但也有不少盆地和沿海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缺水区和严重缺水区多在淮河流域以北,以黄淮海平原、山西能源基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文章来源摘自互动百科http://

百度知道《知识农业》团队编制,欢迎交流,pingancapital.com@gmail.com

下载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离不开水。据各方面的了解,让我认识到了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水资源短缺 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构成的水危机已威胁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

    (三)重建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 地方政府的建制可以溯源到1852年宪法,依照该宪法设置了6 个省(后扩展为9个)。省制实行了20年后被废除,原因有二, 一是省政府规模太小不能很好地集中......

    水资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太原市杏花岭区水资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水资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 I 太原理工大学 天地方圆公司 太原市杏花岭区水资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 目 录 1. 概述...........

    中美高校预算管理对比分析(精选5篇)

    德州律师 摘要:目前,中国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加强公立高校的预算管理,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

    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

    水资源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水资源管理(5篇材料)

    水资源管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

    水资源管理复习提纲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水圈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水的总体,包括海洋、大气、湖泊、沼泽、水库、雪山、冰川、地下、土壤、生物等水体。但是海洋水含有较高的盐分,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

    长沙各区政策对比20150101

    长沙各区政策对比 一、购买补贴对比 天心区——文化创意类企业给予500元/㎡的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金融机构按全国总部、省级总部、其它三级,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