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

时间:2019-05-13 20: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

第一篇: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

(三)重建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

地方政府的建制可以溯源到1852年宪法,依照该宪法设置了6 个省(后扩展为9个)。省制实行了20年后被废除,原因有二,一是省政府规模太小不能很好地集中财政资源促进 经济 发展,二是省政府所辖甚广不能代表分布在 农村 的小群体居民们的利益,而众多的、散状居民群体分布正是当时新西兰典型的 社会 结构特征。

1876年地方政府体系重新建立。省制废除后,新西兰模仿英国的地方政府体系建立了郡、市、城区为一体的地方政府。随之,又附设了一套行使特殊职能的政府组织,如防虫害委员会、港务委员会和电力委员会。通过不断的分解设立,地方政府的机构日益庞大。19世纪晚期,地方政府机构的总数为450个,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已达到了1000多个,虽然几次尝试建立强有力的中层地方政府以使地方政府体制更合理,但都不成功。

至1984年,地方政府体制出现了一些 问题。无论精简机构的改革怎样努力,新西兰仍然存在着近700个地方政府机构。宪法所赋予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地方政府几乎无权监督中央政府的权力。中央集权的一个后果是,政府的服务总是以如何行使好自己的职权为出发点而不是首先想到公众的利益,因此政府的服务流于形式,政府漠视民众的需求。中央集权还导致了国家高度介入经济,这已成为80年代新西兰改革的一个主要关注点。

80年代行政改革开始以后,地方政府改革是一个重要的 内容。此项改革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重新创设地方政府组织结构,因为它完全抛弃了原有的行政框架,而从重新制订地方版图的依据、重新划分地方行政版图开始,进行了全新的、彻底的地方行政的建设。

1.关于地方行政版图的划分依据

(1)有利于利益不同的群体的协调;

(2)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传递的效能;

(3)尽可能有利于人口普查;

(4)尽可能接近地理上水流域的分布。

2.关于地方行政区划

在地方政府委员会还在 研究 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资源管理的立法改革就已经在进行了,这两项改革的互行有助于资源管理行政的建设。根据地方委员会最后做出的行政疆界划分,新西兰设置14个区域辖区,即区域政府,区域辖区的区界直接与水流域界限吻合。地方委员会认为,水流域分布应当而且已经成为新西兰行政区划的基础,因为对 自然 资源(如水、土地、海洋、大气)所进行的管理,或者对自然资源所进行的其他支配活动,都必须结合自然分布的状况。

与14个区域辖区同时建立的还有72个区地方政府组织,即市或区政府,它们是根据“不同利益群体”而作的划分。

3.关于现行行政区划的评议

首先,对现行区政府和区域政府的设置存在争议。在疆界确定后不久的一次民意测验认为,过大的区域辖区不大可能实现对不同利益群体实施行政管理,因而有人主张将现有的区域政府一分为三。

其次,依据水流域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域也存在异议。与地方委员会的意见相反的观点认为,此法既不符合不同群体利益,也不适应生态的现实状况。水流域界限划分法与环境生态管理最不协调的该属海岸带管理,因为海岸带界线模糊,管理的重点各异,相邻区域管辖权复杂;而新西兰又是一个岛国,此法没有兼顾这个地理特点。

再次,行政区划中的群体利益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追求行政区划的空间合理性与兼顾利益不同的居民群体的分布往往是格格不入的,故而还引发了广泛持久的疆界争吵。群体利益上一个典型的问题是新西兰政府与土著毛利人的关系。毛利人想借这次行政大改组恢复其在中世纪英国殖民统治中失去的权利。总之,虽然行政改组努力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可无论从地方政府重组过程看还是从其结果看,在对不同群体利益重视的程度上并不均衡。

即使存在上述对地方行政区划改建的批判性评议,但普遍地还是认为 目前 遵行的行政区划大致上还是与环境生态管理的需要相协调的。

(四)《资源管理法》

1.目的和原则

《资源管理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几乎涵盖资源管理各个方面的总括性法案,而且它的立法目的立足于“可持续管理”。1984年立法改革初始,新西兰一共有100 多个环境和资源的 法律 法令。法律所设的重叠繁冗的管理使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许可过程变得拖沓而费时。立法的缺陷,再加上已经展开的行政改组(尤其是行政改组中重要的资源管理决策权的转移),使得资源管理立法的改革呼之欲出。基本上说,资源管理立法也应当与地方政府改组同时进行和完成。

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建一样,追求经济效率和以市场为主导的思想贯穿了资源管理法改革的始终。最初,财政部倡导的自由市场路线占了上风,几乎每一步改革都要反映自由市场的精神。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主义者积极的宣导,改革最终放弃了过分市场化的做法。

《资源管理法》共分15章。第二章是争议最大的,规定了法案的立法目的和原则。第二章的重点是第五节,开宗明义宣布法案的立法目的是实现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注:物质性资源,physical resources,指供人类生产和生活之用的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这里可持续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使用、开发和保护,使其能维持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良好发展,满足人类健康和安全的需要,同时:

(a)实现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永续利用,使其能满足下一代的合理需要;

(b)保持大气、水、土和生态系统作为生命支持体系的功能;

(c)避免、补救或减轻任何开发活动所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注:原注③⑨,rma,supra note 4.at.ⅱ。15.)

第二章的立法也认可了法定的“国家重要情事”,认可了《怀特基条约》-这是毛利人和英格兰皇室在1840年签署的基本法律文件。

2.责任的转移

rma 一个基本原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决策应取决于受这些决策影响最大的公众的意愿。地方一级的许可授权要重视区域的差异性,要给予公众按照自己独特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状况计划资源管理的选择权限。(注:原注④②,cocklin furuseth.supra note 7.,at 165.)立法规定了区域和区政府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区域政府负责水、土壤保护、海岸资源(不包括渔业)、地热资源、大气质量、自然灾害和有害物的管理。(注:原注④③,rma,supra note 4.art.ⅳ。30.)区政府(市和城区政府)负责土地利用和噪声控制的管理。

实现法案目的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是制订区域政策公报(regiona-l policy statement,rps)。区域政策公报是一个综合区域资源环境管理的文件,它旨在通过阐明区域环境管理的目的、政策和 方法 以达到区域自然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全面管理(注: 原注④⑤,rma,supranote 4.art.ⅴ。59.),是可持续管理的立法原则在区域一级管理上的具体演绎。立法同样要求制订区域计划(注:原注④⑥,rma,supra note4 art.ⅴ。59.),借此区域政府明确各项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方法。

区政府同样要求制订区计划。区计划必须阐明重要的资源管理的目标、政策和方法。区计划不得与区域政策公报或区域计划相违背。

3.环境后果评价(assessment of effects)

《资源管理法》立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控制的对象是开发活动所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开发利用活动本身。这也是有别于以前计划法的重要之处。后果(effect),根据第一章第三节,指的是:

(1)任何正面的或负面的后果;

(2)任何暂时的或持久的后果;

(3)任何过去的或现在的或将来的后果;

(4)任何可积累的后果,指长时间以后或混合以后在规模、深度、频率上的后果;

(5)任何可能性很大的潜在性后果;

(6)任何可能性很小但潜在性很强的结果。

第二篇:水资源税改革政策解读

水资源税改革政策解读

一、水资源税改革实施时间与取用水量计量起始时间 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鲁政发〔2017〕42号)规定,水资源税开征时间为2017年12月1日,取用水量计量起始时间为2017年12月1日零时。原先征收的水资源费标准降为零。

二、水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税改革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鼓励节约用水,利用税收杠杆调控水资源;二是适当提高地下水超采区负担水平;三是试点期间,不增加城镇公共供水企业和居民生活用水负担;四是充分考虑农民利益,对农业生产和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取用水设置优惠政策;五是加强征收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主要内容如下:

1.纳税人。水资源税的纳税人为直接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同时,纳税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领取水许可证。

2.征税对象。水资源税的征税对象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包括江、河、湖泊(含水库)等水资源;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资源。3.计税依据。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与现行水资源费制度相衔接,明确对一般取用水按照实际取用水量计征;对疏干排水按照排水量计征;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贯流式(不含循环式)冷却取用水按照实际发电量计征。

三、税费改革后公共供水价格的确定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期间,按税费平移原则对城镇公共供水征收水资源税。因征收水资源税引起城镇公共供水企业税费负担变动的,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不增加居民生活用水和城镇公共供水企业负担。因征收水资源税引起供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的集中式饮水工程税费负担变动的,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

四、水资源税征收管理机制

建立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协作征税机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取用水单位和个人的取水许可、实际取用水量、超计划(定额)取用水量、违法取水处罚等水资源管理相关信息,定期送交税务机关。

纳税人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实际取用水量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核准的实际取用水量征收水资源税,并将纳税人的申报纳税等信息定期送交水行政主管部门。

税务机关定期将纳税人申报信息与水行政主管部门送交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征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由税务机关与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进行核查。

五、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税额的确定

纳税人超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计划(定额)取用水量,按以下规定征收水资源税:

(一)超计划(定额)10%以内(含)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2倍征收。

(二)超计划(定额)10%—30%(含)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2.5倍征收。

(三)超计划(定额)30%以上部分,按水资源税税额标准的3倍征收。

六、适用不缴纳水资源税情况 下列情形,不缴纳水资源税: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取用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用水的。(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配置或者调度水资源取水的。(四)为保障矿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进行临时应急取用(排)水的。

(五)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六)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七、免征或减征水资源税情况

下列情形,予以免征或者减征水资源税:(一)规定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免征水资源税。(二)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免征水资源税。

(三)除接入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以外,军队、武警部队通过其他方式取用水的,免征水资源税。(四)抽水蓄能发电取用水,免征水资源税。

(五)采油排水经分离净化后在封闭管道回注的,免征水资源税。

(六)财政部、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免征或者减征水资源税情形。

八、对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取用水户的处理规定

对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取用水户,水行政主管部门可联合税务部门暂时按照日最大取水(排水)能力核定取用水量,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进行处理。涉嫌偷漏税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追究法律责任。

附件:

山东省水资源税(试点)税额标准表

第三篇:关于水资源管理与水价改革申论

关于水资源管理与水价改革申论范文

生命的源泉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不可或缺的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农村缺水,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城市缺水,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而与此同时,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用水浪费严重,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用水浪费现象。

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水资源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政策、宣传等手段,全面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依据水资源的条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旱作农业技术,强制推行使用节水设备器具,扩大再生水利用,推行利用“中水”技术。建立能够体现水资源紧缺程度和用水全部成本的水价机制。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取“阶梯式”计费等手段,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近几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向缺水的新疆,推广喷灌、滴灌等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面积超过700万亩,每年可以节约出33个天池的水量。

第二,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禁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残留农药,鼓励使用农家肥,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城镇供水水质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引黄工程”、“南水北调” 等引水工程建设,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第三,深入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树立全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仅仅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保护水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真正认识到责任的重大,自觉地参与水资源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近年来,随着已多年干枯的趵突泉重新喷涌出清凉的泉水、苏锡常地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等现象的出现,我国保护水资源工作的成效也开始初露端倪。

作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涵养水源,善用涓滴

我国水资源较丰富,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我国仅能排到百名开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十二个缺水严重国家之列。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我国的水资源前景并不乐观,甚至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我国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工业农业废水、废液排放使诸多河水的水质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用水浪费严重,农业上,仍采用粗放的传统灌溉方式;工业上,缺乏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活中,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普遍。加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这一客观因素影响更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用水捉襟见肘。

结合我国国情和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统筹兼顾,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最终实现科学用水,可持续用水,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压力

首先,对重点供水河流,尤其是河流上游地区,加大污染整治力度。建立健全水域环保监督的长效机制,制定严格的企业准入环境标准,对污染严重河段重点清理,督促流域内,废水、废液、工业垃圾排放超标企业整改,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其次,推广节约型灌溉方式、耐旱作物的种植技术等手段减少农业用水浪费。在干旱、缺水农村,以示范操作、统一安装等方式推广滴灌技术,指导农民改变固有的粗放型灌溉模式,同时推广耐旱作物种植技术,让农民在不影响经济收入的前提下,有效的节约农民的农业用水支出。

再次,对工业用水进行回收。督促耗水严重企业,建造配套的污水回收装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将工业污水统一收集,统一净化,统一调配,以此作为中水的主要来源。再以低廉的价格促成中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面积使用,达到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的目的。

再有,以阶梯水价控制居民用水量,提高浪费者的用水价格,倡导居民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协助居民对费水水具进行改装改造,大力推广节水水具。在居民聚集区,补建中水供水设施,以低廉的水价吸引居民合理使用中水资源。

最后,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模板,调配我国水资源分布。用“丰水”地区的余水解决“贫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同时也对丰水流域的河流径流量过大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和洪涝隐患,起到一定的疏浚作用。平衡我国水资源版图,融会贯通的解决我国的水资源不平衡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始祖生物的原液,我们的文明也大多植根于海岸和大河流域。只要我们做到涵养水源,善用涓滴,那么水——这一宝贵资源,仍会以源源不断的姿态,灌溉我们日益干渴的地球。

第四篇: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分析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水资源在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是生态延续与环境维持的控制性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使得我国北少南多的水资源分布格局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步加重,这一系列的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较低,从而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此外,污染严重也成为了另一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总的来说,在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欧洲有着多条跨国界河流,这些河流不但跨越多个国家,而且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莱茵河为例,莱茵河全流域覆盖9个国家,干流经过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是国际上重要的航运河道,是世界上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之一,德国杜伊斯堡和荷兰鹿特丹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港与海港。同时,莱茵河作为欧洲经济地位上最重要的河流,沿河分布有不同国家的5个大的重要工业区,是欧洲经济发展[1]的中心地带。但是,莱茵河却被认为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是世界上人与河流的关系处理得最成功的一条河。欧盟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在这些跨国界河流水资源管理的政策实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水资源管理政策方面对比中国与欧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

2.1 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的演进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并最终完善,主要经历了一下三个发展阶段:

水质标准阶段:欧洲水立法的第一波浪潮是于 1975 年对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河流和湖泊中的水中提取物质建立标准和1980 年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以及对用来养鱼和贝类、游泳的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标准。这些标准主要是规定水质标准以控制水中危险物质指令的形式发布的。

排污限制阶段:1988 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部长级水研究会审查了当时的立法情况和确定了若干可以改进和填补空白的项目。这导致了第二轮立法浪潮,如《城市废水处理指令》、《杀虫剂指令》、以及《硝酸盐指令》,这些水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水立法模式,而意图将水政策与其他领域的政策相结合。《城市废水处理指令》为城市废水处理厂规定了基本的排污限制标准,提出城市污水要进行二级(生物)处理。各成员国可通过实现更有效的降解养分来确定其“敏感区域”,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定义“敏感区域”,这些的废水处理设备必须包括能降低营养物质含量(磷和氮)的特殊处理方法。在欧盟的一些国家(如德国),该指令导致了消费者用的额外增加,在其他的国家(葡萄牙),重要的调查研究费用由欧盟建设基金支付。《硝酸盐指令》的目的是解决欧洲水域富营养化,高浓度的养份导致了水域的营养化,而这些养份主要源于农业上过多使用的化肥。《硝酸盐指令》就是要对付这些农业中分散的硝酸盐源,该指令意图低化肥的使用。为实现这一任务,各成员国必须规定包括使用化肥在内的“良好农业行为”。

综合管理阶段:1995 年中期,要求重新思考欧共体的水政策的压力使欧盟委员会接受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和环境部长理事会的请求,考虑用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水政策。欧盟提出的《饮用水指令》和《城市污水指令》可以看作欧洲水政策重视提高公民和其他用水各方对水的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同时,欧盟开始日益注重综合性手段,强调水政策和水[2]

管理必须以一致的方式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新的欧洲水政策要向所有有关的各用水方公开咨询。1997 年《阿姆斯特丹条约》(the Amsterdam Treaty)进一步确认了“可持续发展”作为欧盟环境政策目标的核心地位,“可持续发展”重新进入官方议程。同时,为刺激有效利用资源,如何运用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刺激手段也被广泛讨论。然而同时,也有来自成员国对生态现代化的强硬抵制。就水保护的立法实践而言,1996 年通过的《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期望减少大工业设备的各种排放物,而不仅限于一种环境媒介(空气、水、土壤)的保护,因此,我们将之纳入我们分析的视野。《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就是主张由欧盟对排污限制标准予以协调者和主张由各成员国制定的环境质量目标者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综合污染防止控制指令》包含有由欧盟协调排污限制标准成分,但更多是程序性规定,将更多的自由处置权留给了各国许可机构[3]。

从其发展来看,欧洲水资源管理政策日益注重综合性手段,从20 世纪70 年代规定水质到80 年代规定排污限制,再到90 年代综合运用环境标准手段、经济刺激手段,并将水领域政策同其他领域政策相结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保护道路。

2.2 欧盟水框架指令

欧盟水资源管理政策日益注重程序性规定,大量的环境保护行动在各国政府层面上展开,将实体上的自由处置权移交给了各国政府,由其建立复杂的行政监督体系。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在 2000 年9 月通过了《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WFD),并于2000年12月22日生效。它合理更新了现存的水法,为流域提供了水管理的方法,是欧盟在水政策和立法上实质性的进展,是欧盟在水政策方面建立起的一个新指令。《水框架指令》的总体目标是在流域内为所有的水体建立综合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发展动态管理措施程序,制定一个不断更新的流域管理计划,它的中心是要求所有成员国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鼓励所有感兴趣的团体参与到各类活动中。

《水框架指令》为欧盟建立了一个综合水资源管理的框架,它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目标、原则和措施。它涉及地表水、地下水、海岸水和河口水。它的基本目标是维持水体的较好状态,防止水体的恶化,到2015 年至少达到“良好水状态”。各成员国必须互相配合实施完成指令的目标。它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强水生生态环境系统(陆地和湿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依靠水生生态环境系统);在有效水资源的长期保护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的水资源的利用;为可持续、平衡的并平等的水利用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有质量保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保护和改善水生生态环境,减少和避免向水域排放污物或其它物质;减少旱涝灾害;保护陆地和海域水体;建立保护区域,例如:为保护物种和生态栖息地的建设。

《水框架指令》的核心是流域综合管理计划,它要求在2002 年12 月22 日之前,成员国必须识别他们的流域(包括地下水、河口和一海里之内的海岸水),而且将其分派到“流域(管理)区”里,对于所有国家流域(管理)区而言,必须每六年制订一次流域管理规划与行动计划。为了确保国家内部及国际合作,成员国必须做出适当的行政安排,其中包括确定权威管理机构。对于国际流域,流域内相关国家需要共同确定流域边界并分配管理任务。它们必须为国际流域管理规划共同努力。如果共同管理难以实现,各国可以分别采取措施,但彼此之间的规划与实施必须相互协调而不能冲突。

关于污染控制,成员国均应采用统一的排放标准,并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针对点源污染),或最好的环保实践(针对非点源污染)。如果需要让受污染的水体达到水质标准,应当采取更为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另外,欧盟还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尤其要避免剧毒物质的排放。

《水框架指令》还包含一些经济措施。到2010年,家庭、农业和工业都要承担水资源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将采用水价政策鼓励高效用水。

《水框架指令》密切关注水质和生态,但水量问题也未被忽视。首先,减轻洪水与干旱的威胁是《水框架指令》的目的之一。其次,水量既对地下水又对地表水状况产生影响。很明显,“良好水状态”已经包括了“良好水量状况”。第三,航行、蓄水、调蓄、防洪与排水都是确定“被强烈改变的水体”的理由。最后,《水框架指令》的经济手段也与水量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水框架指令》的有效实施需要对水质与水量进行综合分析。中国水资源管理政策

3.1 中国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的陆地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且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是水资源相对短缺和水、旱灾害频仍的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88 年制定公布了《水法》。根据《水法》,国务院先后制定了《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防汛条例》(1991年)、《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等行政法规。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协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然而,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中却长期割裂水环境的整体性和水资源的自然联系,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条块分割,以流域各行政区域管理为主,各有关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多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分割管理状态。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如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并不享有很大的统一管理权限。

在流域水资源保护方面,1983年5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水利电力部作出了“关于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决定”;1987 年10 月水利电力部、国家环保局作出了“关于进一步贯彻水电部、建设部对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决定的通知”,对各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机构设置、编制、任务、经费来源、人员调动及任免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双重领导” 体制已运作15 a [4],曾经起到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团结治水的职能。但事实上水利部门与环保部门在水质监测、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很多重复且不一致的地方;规划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现在,要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革,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运行机制上协调好,不必重复结构设置。借鉴日本的经验,要明确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职责及工作分工。水利部门应该对水资源的质和量进行统一管理,环保部门依据多部门提出的排污口处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陆上区域范围类的污染源进行管理,即“水利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水”。但部门之间都应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协作,部门规划应符合国家的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多部门联合作出的规划要求。

3.2 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水资源情况,对水资源的重视也逐步提升。水利部水资源司郭孟卓司长在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将粮食、石油和水确定为三大战略资源。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在此会上作报告时所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严重的水危机[5]。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结合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3号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意见》分总体要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保障措施5部分[6]。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再往下面则贯穿了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7]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8]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之一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

量控制,这意味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取水源头出发,从取水总量上进行第一步的/ 最严格控制。而我国国情和水情[9]共同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居民的生产生活,这也是出现地下水超采以及局部水资源供应紧缺的根本原因。水资源调度作为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能够起到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是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提升水资源调度能力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快速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10],但是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研究还未形成体系,不同层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具体指标的编制、实施、核算、优化、调控等过程缺乏科学依据,所以难以保证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目前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存在大量主观因素的干扰,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过实践证明,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的用水总量模型能很好地协调各方面限制因素,达到科学控制用水问题的目的。它在科学评价流域(区域)水资源量、水资源可利用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以及公平、高效与可持续原则,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将水资源合理分配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部门,确定流域(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从而为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促进。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分别控制的是取水、用水和排水环节。用水环节作为中间过程,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且与废污水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有很大的相关性。用水效率控制是与具体用水行为关系最紧密、效果最直接的管理手段,因此,严格控制用水效率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基于分级控制的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更精细化地管理水资源,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红、黄、蓝、三条线,加强对用水效率的控制力度。对用水效率进行红、黄、蓝、三条线的分级控制,可以将原有的单一控制指标进一步细化,一方面为用水效率的监控提供明确的划分标准;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水单位提高用水效率的积极性,还能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是以水体功能相适应的保护目标为依据,根据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水功能区受纳污染物总量,并以此作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治管理不可逾越的限制。红线要求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体系建立所要求的关键部分就是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的准确核算以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时空分配的确定。合理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能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的落实提供前期的基础,也

[11]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持。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新时期水利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表明国家重视水资源的态度和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决心, 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解决突出水问题的热切期盼, 彰显了水利部门解放思想、转变理念,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其在限制水资源过度开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功能区纳污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认真的落实和实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必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对比

由于欧盟国家众多,许多大型河流往往横跨许多个国家,所以水资源管理由欧盟统一管制;而我国国土面积广袤,涉及境外的河流较少,然而横跨多个省市的河流众多,我国水资源管理由国家统一管制,并由地方实施执行。通过对中欧水资源现状及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水资源管理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值得进一步思考,其水资源管理情况对比如下。

(1)管理体制。我国主要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从而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统一调配,并逐步建立“四级水务”管理体制;欧洲各国管理方式是在流域的基础上,由欧盟统一管理,欧盟管理层面有5个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

(2)法律法规。我国在水资源与水环境、节水节能、农田水利与水土保持、再生水利用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条例;欧盟在治水对策、节水宣传、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价政策等方面也都有成熟的运作,在政策执行方面有具体的操作规则且贯彻力度较大。

(3)供水。双方多以多水源供水。相比而言,我国在供水能力、管网漏失率和供水水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排水管理。我国与欧盟相比,在污水处理能力、管网覆盖率与完好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5)地下水管理。我国多地出现地下水多年处于超采状态,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水位降落漏斗;欧盟对地下水的综合管理尤为重视。结论

对比中欧水资源管理政策,分析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性,取长补短,未来我们仍需要努力的方面主要是综合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统筹水量水质总和管理,协调好各省市区县间的管理,做到水资源管理的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局部优且总体优,并提倡公众参与[12],加强水道的保护、地下水的保护、水域的保护、水工程的保护,加强用水管理的措施:实行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实行用水收费和依法解决水事纠纷,逐步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mmission.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第一章

绪论

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2、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我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及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5、水资源利用的类型

第二章

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的对象、原则及内容

2、地表水资源量一般用什么来表示?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

3、地下水均衡

4、水资源总量估算方法

5、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分类

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1、地表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2、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那几种类型?各自的适用条件如何?

3、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4、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和河床式取水构筑的结构

5、常见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些?管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大口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第四章

水资源规划

1、水资源规划的类型

2、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实质及模式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目的及分析方法

4、洪灾的形成及洪灾的类型

5、城镇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6、给水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布置形式

7、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水力计算

8、常规水处理工艺

9、排水系统规划的对象、内容

10、排水体制及其选择

11、雨污水管道系统规划布置的要点、水力计算参数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原则

2、我国所采取的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

3、水资源管理法规的特点

4、简述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构成

5、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措施

6、水资源管理的技术措施

第六章

水资源保护

1、水体污染源

2、我国的水功能区划分级体系

3、什么是水环境容量?为什么要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4、什么是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常用的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

5、水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

第七章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包括那些论证项目?

第八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简介

1、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

2、水资源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问答

下载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西兰水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改革(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课堂管理规定(2012.10.15)

    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课堂管理规定为加强我院学风、班风建设,创造良好的课堂秩序,规范我院课堂管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长江大学学生手册》有关......

    常规为本,改革取胜—关于新课改环境下班级管理几点感悟与探讨

    常规为本,改革取胜 ——关于新课改环境下班级管理几点感悟与探索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在国家推行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实施者应充分运用新的理......

    燃油税的政策与改革

    燃油税政策由于现行的养路费一般是按吨位和运营收入两种计费方法收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定额费。而对于用油大户尤其是汽车来说,道路使用率存在较大差距。因为无法测算每台车的......

    新农村政策与农村税费改革

    新农村政策与农村税费改革一、什么是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是指对现行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进行完善,取消面向农民的不合法、不合理收费,用税收形式取代体现政府职能......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总结

    为强化长垣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量统一调度,促进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上级水资源管理与调度规定和《新乡市黄河河务局水资源管理与调度规范化建......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读书笔记

    研 究 生 课 程 读 书 报 告 院系名称城环学院课程名称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任课教师 宋** 专 学 姓 日期 业 自然地理学号20122**** 名 刘*** 2013年1月20日 西北大学研......

    谈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世界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水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座严重缺水。面对这......

    顺应改革创造宽松外汇政策环境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经常项目司顺应改革,加强管理,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出台了多项政策,为中国入世后的经贸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汇政策环境。第一,根据wt0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