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时间:2019-05-14 18: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第一篇: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主。

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

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知识;

2.令案主了解自己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

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

4.丰富案主的日常生活。

(三)具体的行动计划 :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2)真诚,不说慌。(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的误解引起的:1,赌博,2,被谣言找小姐,3,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与妻子吵架时被儿子踢伤。与案主一起探讨打麻将与赌博的关系,使案主从他妻子的角度理解到妻子的认识是“麻将等同与赌博”。了解案主“找小姐”事件的具体过程,让案主换位思考妻子听到这样小心的悲痛心情,令案主体会妻子不肯相信和原谅他的原因的情景,尤其使案主明白自己曾经多么伤妻子的心。回顾拖欠工资事件,案主表示愿意原谅儿子打他的错,自己只想再好好和妻子过。案主与社工约定下次与案主的妻子面谈。

5月8日,12:40-13:10电话辅导。案主电话告之妻子不接受家访。社工了解到妻子并没有拒绝,只是说找合适的时间,案主害怕被拒绝,而自己提出“不见就算了”并与妻子争执,认为妻子不给面子,不理解他的用心。社工运用自我披露,对质,等技巧与案主一起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求别人就范。表示以后再和妻子联系尽量和蔼些。案主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显得沮丧。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增权,与案主一起发现案主的优势,强化案主:肯放下自己承认错误;主动做出改变;坚持(两年来重来没有放弃过在一起的希望)等优势。

5月14日13:25-13:501.准备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请案主明确社工应该和可以表达的内容。(1)表达案主希望与其太太和好的愿望,以次报答妻子曾经的恩情,说明平时电话的争吵是因为脾气不够好。(2)案主承认赌博的错误的做法,希望太太原谅他,他已经不赌了。(3)澄清谣言,案主真的没有找媛交。同时他表示先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询问他太太是否愿意接听社工的电话。2.社工向案主表明了自己案主自决原则并一起分析了他太太不愿接受电话拜访的原因主要是妻子误会社工的来意和目标。3.社工鼓励案主想其他的方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主试图让女儿帮忙,女儿以不便插手父母关系为理由拒绝。案主受打击。4.短信进行辅导和增权。告诉案主事情的解决不是一两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肯定案主做的努力和成果。鼓励案主坚持给妻子打电话,慢慢的争取原谅。案主表示需要时间重新反思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6月13日。8:00-9:00总结。案主主动提出结案,案主认为自己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想好好反思再前进,案主表示已经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更清楚自己曾经如何伤过家人的心。社工条理性的告诉案主他在这段时间案主的进步,并对这些进步进行强化,案主表示以后一定改变和妻子说话的不友好态度1.对以前做的所有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出几点进步:(1)勇于放下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并作出积极的补救努力。(2)体会到自己曾经多么的伤妻子的心。(3)信任他人,不封闭自己,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4)主动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不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来照顾自己,并体会吃闭门羹的酸楚,从而明白以后打接电话语气要适当的转变。2预备结案。提醒案主关注身体健康,少喝酒。此外,针对案主提出先下时间较多,且有老年学校在公明的情况。鼓励案主到老年学校学习和交朋友。3.针对个案目标为达到的情况,真诚的告诉案主,社工认为努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暂时没有看见结果,如果案主以后想继续,社工愿意继续和他一起努力。现在尊重他的决定而暂时停下来。整个个案过程中,总体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实现了“(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2)令案主了解自己的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这些过程目标。在结案的时候社工还与案主一同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社工从案主想接触更多的人以及后悔没有读大学的角度考虑,建议案主报读老年大学,案主表示愿意考虑并争取就读。

七、结案

7月4日,在公明福利院社工约案主最后一次见面,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填写《个人辅导服务意见收集表(个案评估/完结)》,并且了解案主生活近况。案主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表示称赞和感谢,认为自己清楚个案的目标,认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案主告诉社工,就在前几天,案主生病住院,案主打电话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妻子照顾他,并在出院后为他洗衣做饭,案主非常开心。案主表示,如果没有社工之前的与他分析他和妻子之间矛盾的过程,他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妻子求助。案主还说,社工在与他订立目标的时候担心表述不清楚而列了几个目标给作为参考,他在和他的妻子谈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效仿了社工的列举选择法,给妻子三个选择:1,离婚,分财产2,他不再住那栋楼,搬到老人院居住,3,他还是住在家里,但是妻子要和他常联系,他会经常去儿子家看孙子,并和他们住一段。妻子选择了第三个。当然在和妻子谈论这些选择之前他首先改变了对妻子颐指气使的态度。案主特别高兴自己现在能重新与妻子和好,特别感谢社工介入期间对他做的一切工作。

第二篇: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社会工作者工: 社会工作者工: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陈先生 性别:男 年龄:55 岁 社工姓名:马恒珠

二、个案来源及接案原因 来源:残联专委(阿芳)介绍 接案原因:案主有家庭困扰

三、个案背景 案主三级肢体残疾,左脚因淋巴发炎没有及时治疗而致残。初中文凭,能用普通话与社 工交流。案主一家四口,一儿一女,案主和女儿的关系较好,女儿过节的时候有时会来看案 主。案主与妻子分居已有两年,分居有三大原因: 1.案主有打麻将的习惯,类似赌博。2.案主被谣言找小姐,妻子听信谣言,不能原谅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如此背叛。
来源:考试大 来源:考试大

3.案主拖欠工人工资,引发案主与妻子激烈的争吵,争吵中案主儿子将案主踢伤。案主 自尊心强,分居到与社工接触之前,从未主动与家人联系,他提到去年春节他妻子居然打电 话叫他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他感觉妻子是可怜他,他狠狠的拒绝了,从此不再联络,偶尔碰 面面也不说话。案主人际关系不错,常和朋友喝茶,聊天,打麻将。

四、问题分析

(一)理论分析

1、根据人本治疗模式理论,我们认为案主的处境是由案主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 及案主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案中,案主的自我评价是消极的,社工希望通过个案辅导,创造 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案主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同时使案主认清事情的原委始末,有利于 案主接受和承认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协调,主观上要求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2、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在个案辅导过程中应关注个案辅导关系,社工应促进案主发 现和认同自己优势和劣势。

3、人本治疗模式理论认为应重视个案过程,认为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 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个案中社工尤其重视案主在个案过程中积极的行为和思想。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案主愿意放下自己承认自己在分居情况中负有的主要责任。
采集者退散

3、案主信任社工,愿意一起探讨达到目标的路径,并积极采取行动。

4、案主身体尚健康,有远见,考虑到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必要提高。

5、案主宽容儿子犯的错,重亲情,知恩图报。

(三)案主的劣势:

1、性情急躁,希望尽快的看到成效;

2、对残疾的认知有偏差,认为残疾等同与残废;

3、案主自尊心强,不敢承受失败,有时看到有可能失败时就立即放弃。
本文来源:考试大 网 来源:考试大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 活。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

(四)案主的问题与需求:

1.案主有孤独感。在交谈中他多次提到自己一个人住很孤独。抱怨妻儿不与他在一起生活。

2.生活态度消极。他多次使用“我是个残废的人,什么也做不了”的话语。并把妻儿离开他归因为他残疾而又不能赚大钱。

3.案主担忧晚年生活一个人太困难,在交谈中多次提到,一个人住哪天病死了臭了都没有人知道。

五、协议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介入总目标:案主与家人有联系,可以彼此串门。

(二)过程目标:

1、约定一周会谈一次,在会谈中做出改善或改变等有效行动的决定,并采取行动。

2、走访案主生活的社区,与案主的妻子及儿子或者女儿交谈,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模式。来源:

3、提供中老年人人常生活饮食和作息注意事项,或者促使案主改变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

4、了解案主的兴趣爱好,共同发现丰富生活的方式和途径。

六、服务记录和过程评估

4月11日,14:30-16:30首次见面,地点:案主朋友家里,以会谈的形式了解到案主基本资料,案主三级肢体残疾,抱怨残疾让他一事无成,被妻子遗弃。社工主要用倾听,同理心,以及反映感受、收集资料,鼓励案主改变不良境况,促使其成为服务对象。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是提升自信心,改善对生活的消极看法。

4月22日,14:30-16:00正式接案。见面地点案主家里,社工收集中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小常识,提供给案主。社工用对质、摘要、澄清等技巧了解到案主关于家庭矛盾的更多信息,案主对自己一个人的晚年生活表示出担心。评估案主孤独和担心晚年生活的问题均与他现在的分居生活相关,所以首要目标是改善案主与家人的矛盾,使案主重新获得家人的照顾。和案主约定下次见面,商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4月28日,介入。15:00-16:30公明福利院面谈。共同确定服务目标是“案主和妻子可以经常联系,偶尔可以串门”。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和案主遵守以下原则:

(1)主动争取实现目标,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2)真诚,不说慌。

(3)有疑问要提出来,尽量不要猜疑,相信彼此。

(4)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自己,宽容他人。

(5)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坦然自处。社工了解到案主家庭矛盾产生的原因基本是由案主犯错或者妻子对他的误解引起的:

1、赌博;

2、被谣言找小姐;

3、拖欠工人工资被告,与妻子吵架时被儿子踢伤。与案主一起探讨打麻将与赌博的关系,使案主从他妻子的角度理解到妻子的认识是“麻将等同与赌博”。了解案主“找小姐”事件的具体过程,让案主换位思考妻子听到这样小心的悲痛心情,令案主体会妻子不肯相信和原谅他的原

因的情景,尤其使案主明白自己曾经多么伤妻子的心。回顾拖欠工资事件,案主表示愿意原谅儿子打他的错,自己只想再好好和妻子过。案主与社工约定下次与案主的妻子面谈。5月8日,12:40-13:10电话辅导。案主电话告之妻子不接受家访。社工了解到妻子并没有拒绝,只是说找合适的时间,案主害怕被拒绝,而自己提出“不见就算了”并与妻子争执,认为妻子不给面子,不理解他的用心。社工运用自我披露,对质,等技巧与案主一起分析他们争吵的原因,案主认识到自己的语气和态度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求别人就范。表示以后再和妻子联系尽量和蔼些。案主的意愿没有被满足,显得沮丧。社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增权,与案主一起发现案主的优势,强化案主:肯放下自己承认错误;主动做出改变;坚持(两年来重来没有放弃过在一起的希望)等优势。

5月14日,13:25-13:501.准备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请案主明确社工应该和可以表达的内容。(1)表达案主希望与其太太和好的愿望,以次报答妻子曾经的恩情,说明平时电话的争吵是因为脾气不够好。(2)案主承认赌博的错误的做法,希望太太原谅他,他已经不赌了。(3)澄清谣言,案主真的没有找媛交。同时他表示先打电话给他的太太询问他太太是否愿意接听社工的电话。2.社工向案主表明了自己案主自决原则并一起分析了他太太不愿接受电话拜访的原因主要是妻子误会社工的来意和目标。3.社工鼓励案主想其他的方法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主试图让女儿帮忙,女儿以不便插手父母关系为理由拒绝。案主受打击。4.短信进行辅导和增权。告诉案主事情的解决不是一两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肯定案主做的努力和成果。鼓励案主坚持给妻子打电话,慢慢的争取原谅。案主表示需要时间重新反思最近的工作和心情。

6月13日。8:00-9:00总结。案主主动提出结案,案主认为自己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己对这段时间的工作想好好反思再前进,案主表示已经明白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更清楚自己曾经如何伤过家人的心。社工条理性的告诉案主他在这段时间案主的进步,并对这些进步进行强化,案主表示以后一定改变和妻子说话的不友好态度1.对以前做的所有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出几点进步:

(1)勇于放下自己,主动承认自己有错,并作出积极的补救努力。

(2)体会到自己曾经多么的伤妻子的心。

(3)信任他人,不封闭自己,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

(4)主动给妻子和女儿打了电话,不再被动的等待别人来照顾自己,并体会吃闭门羹的酸楚,从而明白以后打接电话语气要适当的转变。2预备结案。提醒案主关注身体健康,少喝酒。此外,针对案主提出先下时间较多,且有老年学校在公明的情况。鼓励案主到老年学校学习和交朋友。3.针对个案目标为达到的情况,真诚的告诉案主,社工认为努力并不是没有用,而是,暂时没有看见结果,如果案主以后想继续,社工愿意继续和他一起努力。现在尊重他的决定而暂时停下来。整个个案过程中,总体目标没有达到,但是实现了“(1)让案主习得一些老年人健康生活日常注意事项;(2)令案主了解自己的困境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哪些需要改进(3)令案主清楚自己的优点,从而更欣赏自己。”这些过程目标。在结案的时候社工还与案主一同探讨一个人怎么样才能过得更充实,社工从案主想接触更多的人以及后悔没有读大学的角度考虑,建议案主报读老年大学,案主表示愿意考虑并争取就读。考试大论坛

七、结案

7月4日,在公明福利院社工约案主最后一次见面,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填写《个人辅导服务意见收集表(个案评估/完结)》,并且了解案主生活近况。案主对社工的服务工作表示称赞和感谢,认为自己清楚个案的目标,认为已经实现了目标。案主告诉社工,就在前几天,案主生病住院,案主打电话让妻子过来照顾自己,妻子照顾他,并在出院后为他

洗衣做饭,案主非常开心。案主表示,如果没有社工之前的与他分析他和妻子之间矛盾的过程,他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更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妻子求助。案主还说,社工在与他订立目标的时候担心表述不清楚而列了几个目标给作为参考,他在和他的妻子谈论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时,效仿了社工的列举选择法,给妻子三个选择:1,离婚,分财产2,他不再住那栋楼,搬到老人院居住,3,他还是住在家里,但是妻子要和他常联系,他会经常去儿子家看孙子,并和他们住一段。妻子选择了第三个。当然在和妻子谈论这些选择之前他首先改变了对妻子颐指气使的态度。案主特别高兴自己现在能重新与妻子和好,特别感谢社工介入期间对他做的一切工作。

第三篇:社工个案案例计划书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赵晓菊,女,27岁,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有一儿一女,大的7岁,小的3岁。夫妻俩一块出来在山东济南打工,后来丈夫癫痫病发作,先是托人从老家买了两盒药,吃完之后,准备在当地买药。用一千八百元从别人手中买了两盒药,拆开却发现里面裹得是报纸。一千八百块钱就这样被别人骗走了。丈夫回老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她在内蒙古做了五个月的服务员,因天气转冷,辞掉工作准备回家。讨要工资时,老板只给了她几百块钱,她由内蒙古转到西安再到郑州,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的宾馆住了一晚上,当时将自己的手机抵押到柜台,后来手机和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均不见了,宾馆的工作人员也无法给出很好的解释,只一味推卸责任,最后事情不了了之。赵晓菊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警察送来郑州市救助站。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赵晓菊,女,27岁,已婚,重庆市开县赵家镇茶道村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有一儿一女,丈夫患有癫痫病,看病花很多钱。丈夫有两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虽然在治病时各家都有所帮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去年开始,夫妻俩一块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

2、个人经历:去年,曾出外打工三个月,没有挣到钱。今年五月份,和丈夫一块打工,因给丈夫治病被骗了一千八百元钱,后来丈夫回家治病,剩下她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先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如意,后来在内蒙古一家餐馆当服务员。直到前不久准备回家。工资没有讨到手,在郑州火车站又被偷,身无分文,自己报警被送到了郑州救助管理站。

三、主要问题

1、案主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的戒备心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2、家庭经济状况不佳,丈夫有病,孩子年幼,开销较大。

3、案主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四、服务目标

1、提高案主的防范意识,保证其自身和财物的安全。

2、针对其家庭状况,为其争取各方面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家庭状况。

3、为案主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任务中心模式。该模式相信当事人可自主(client’s autonomy),有自主的权利,肯定当事人有处理其问题的权利与义务,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任何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人能力暂时的欠缺所引起的。因此,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动性。案主必须参与问题的界定和处理并对其负责,我们在界定问题时也要尊重案主的意愿,以案主的看法为依据;在执行任务时让案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案主的能力和潜能。

2、根据“人在情境中”理论来看,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案主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案主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环境的压力,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特别是因丈夫治病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3、人本治疗模式。它强调以求助者或当事人为中心,重视发挥求助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张通过协助求助者重新整理自我概念来使之成为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的人。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概念决定了接受和处理经验的方式和态度。在本案例中,案主的自我概念与现实经验有冲突,使其对于那些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加以曲解,使之与自我概念保持一致。案主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没有认清自我的能力导致被骗。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联系现实社会状况,使其认识到妇女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调整自我概念以适应社会;同时提高其防范意识,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4、鼓励案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培训班,学习一门技能,为以后找合适的工作打下基础。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次服务计划综合考虑到案主自身家庭状况和案主的心理需

求及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采用了人本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介入个案,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个案访谈治疗外,还将案主的家庭资源等整合到案主的治疗中,从而为有助于案主自我能力的提升,并进一步改善家庭条件,使之积极乐观主动的面对生活。

2、自我评估:社工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以积极的、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严格遵守社会工作者的各项基本职业道德准则;同时,合理运用针对成年女子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利用倾听、引导、反馈、情景模拟、联结、打断、总结等沟通技巧,让案主重新调整自我概念,认清自我;并使案主学会利用周围的资源,提高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在进行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初步接触案主时,从案主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步取得案主信任。

2、要遵守个别化原则,对于不同情况的案主,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模式。

3、要充分认清工作员的角色,在开展个案的过程中,要做到共情而不过分卷入。

4、充分和合理利用案主的自身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为案主服务,最终让他们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让案主能自己自立,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第四篇:社工个案案例

个案活动计划书

案例描述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扶沟县,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后来嫂嫂又失去了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最终导致哥嫂离婚。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在甘肃去世,另一个回到老家三年后也去世了。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王加栋的父亲曾经跟随毛泽东一块打仗,后来被俘,幸运的是他父亲逃脱回到了家乡,但又不幸的是最终被发现并被打死,那一年,王加栋才十岁。马xx老人体弱多病,看病开销比较大,儿子儿媳不孝敬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觉得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今年12月份,她又一次来到甘肃省兰州上访,被工作人员以种种理由推搡,后来被甘肃救助站遣送至郑州救助站,站中工作人员准备把她护送回家。

个案记录

一、基本资料

马xx,女,68岁,家住周口市扶沟县。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家中有老伴和一儿一女,儿女均已成家。她身体状况不佳,有心脏病、胆结石等多种疾病,一只胳膊和一只腿曾经骨折导致手和腿脚行动不便。老伴也身患疾病,看病花销较大。她把孙子孙女带大后,儿子儿媳嫌弃她已成为负担,不愿再赡养她。

2、个人经历:早年战乱时期,她的两个哥哥均是甘肃兰州某工厂职工。经 1

政府同意,她与母亲一块投奔哥哥,但这加重了哥哥的负担,最终导致哥嫂离婚。马xx62年下放到农村,后由母亲做主嫁给了无父无母的王加栋,母亲跟他们一起生活。近两年,儿子儿媳不愿再赡养她,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国家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方案。她认为她的情况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政府应该给予救助。申请未果,她开始了上访之路。这条路她已经走了两年,至今没有结果。这两年她都是靠乞讨和捡垃圾卖钱生活下来。

三、主要问题

1、老人年迈多病,无人赡养,生命得不到保障。

2、儿子儿媳没有尽到他们的赡养责任与孝敬义务,家庭关系不和谐。

3、案主早年及近年的经历使她心理上受到伤害,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4、上访之路艰辛,生活无着,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案主生活悲惨。

5、案主本身不具备上访方面相关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无法为自己争取相关利益。

四、服务目标

1、使案主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改善案主生活状况。

2、改变案主儿子儿媳的观念,促进家庭和谐,使案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3、引导案主表达不满情绪,提供机会让案主宣泄内心的负面感受,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困扰,从而进一步了解案主的问题。

4、利用媒体宣传等途径,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5、帮助案主了解国家上访方面相关政策,联系相关政府部门,最大程度的为案主争取应得的权益。

五、服务方法和过程

1、本个案主要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又称为危机调适模式。危机是指由于突发事件或一系列长期存在的负面困扰打破人们原有的生活常态,给人们带来了

无法克服的困难,可能导致个人身心混乱的一种状态。贝尔金等提出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案主情况较符合第三种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认识生物遗传和环境学习的综合产物,危机是由心理、社会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因此引导人们从心理、社会、环境三个范畴来寻找危机干预的策略。除了考虑案主个人的心理资源和应对能力外,还要了解案主的家庭、亲属、社区的影响。当案主处于危机状态而自己的力量不能顺利克服时,社会工作者介入她的生活状态给予帮助。针对本个案来说,案主儿子儿媳不孝顺、自身体弱多病,在外上访,衣食无着,自己很难生活下去。在救助站里,工作人员为案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为其提供了必要的食宿服务和乘车救助凭证,积极的倾听案主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其情绪的宣泄提供了渠道,暂时缓和了其情绪和压力。同时,为案主争取可利用的资源,缓解案主家庭经济压力。

2、本案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者认为,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家庭结构存在异常造成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家庭结构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由于对家庭结构的强调,因而结构家庭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对家庭进行结构性改变,问题的解决只是该整体目标的一个附带项目而已。它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社工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针对该案主家庭情况,我们采取家庭访谈的方法,通过参与、强化、描述、重演、改变观念、建立界限、打破平衡等方式来给予家庭互动以一些即时性的具体指导,找出导致家庭矛盾的根本原因,帮助家庭调整其互动行为的基本结构。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分析出人发展的本质在于需求,并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实现,而案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我们应该争取多渠道地安置老人的生活,满足老人最基本的需求。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社会各部分组成的,个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借助“人在情境中”的基本原理将心理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强调人、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三个方面的因素,强调动用直接和间接的社会资源。针对案主,我们应从旁适时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运用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不批判的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等原则来引导案主正确认知,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面对现实,要从一个事物,一件事情的多个方面来分析看待,也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5、为案主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多渠道地提供上访信息,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媒体介入、动员社会力量等为案主最大程度的争取应得的权益。

六、服务评估

1、成效评估:本案例采用危机介入治疗模式、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结合相关社工专业价值观、技巧和方法,遵循社工工作原则,并根据案主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介入个案。运用访谈技巧使案主合理宣泄不满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为案主提供有用的建议及意见,促进案主问题的解决。在家庭方面,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改变家庭结构,促进家庭和睦,使老人能安享晚年。

2、自我评估:在治疗过程中,社工始终秉持爱心、耐心及专业知识技能为案主服务;以案主之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尊重案主的隐私权,对在专业关系中获得的资料遵守保密原则;以负责的态度维护社会正义,改善社会环境,增进整体社会福利等为案主服务。在服务结束后,案主情绪稳定,家庭成员关系有所改善,而我们对案主的上访问题经过多次尝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个案反思与总结

1、社工员在介入过程中,首先是通过与个案对象的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需求、诉求、问题所在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谈话是有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而不是无目的的聊天。

2、当案主出现失衡的时候便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途径:调整自身对事物看法或改变造成问题的环境。结合本案例服务对象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源于生活困难。我们在当中除了调整其对事件的看法外,更应为其创造改变目前生活状况的条件。

3、在本个案中我们价值体现在多重角色结合和不同资源的整合,如在心理层面上的充当辅导者、教育者角色;在寻找资助计划上的扮演资讯提供者角色;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整个辅导过程的推动者角色,结合不同层面的资源,如我们自身的网络、工作站、社工组织等,并从专业角度上评估服务对象的目前需求等。

4、社会工作者并不能直接给服务对象以物质上的支持,但不能给予这些是否就代表社会工作者束手无策呢?我们认为不是的,目前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工作者只可以做心理层面的工作,一旦碰到现实问题,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就会显得单薄甚至可有可无。我想这些都是因为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理解不深刻所造成的。

第五篇:社工典型个案案例

案例一: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一子一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陈教授有个弟弟和两个侄子在上海,因而他的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开展工作,本案例应该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家庭思维是指什么? 家庭思维是指把老年人看作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这一关系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有重大影响,是老年人与人交往并获得支持的来源;诸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家庭角色,它们是老年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与这些角色相联系的特定功能已经终止,它们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所思所想。

2、陈教授主要面临的困境是?

如何恢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问题);如何舒缓情绪(精神情绪问题);如何从失去老伴的痛苦中走出来(丧亲问题);如何与儿女修复关系(感情支持问题);如何免受儿子冷言冷语(语言虐待问题)。

3、社工应该采取的主要介入策略有:(个人+家庭成员)

(1)社工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社工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从前面的张教授的困境中找出相关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3)精神问题的解决;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包括情感支持网络;

(5)老年人特殊问题的处理,如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等。

案例二:

张女士文化水平不高,在一家大型超市做保洁工作,一天,她在四楼擦玻璃窗,不慎坠楼,从此失去双腿。超市给了一笔数额不多不少的慰问补偿金。丈夫对张女士很关心,为了多挣钱,又去兼职,家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10岁,都很懂事,上学前后都会照顾妈妈。张女士觉得自己是负担。一天家里只有她一人,她一时想不开,便爬下床打开煤气自杀,幸好被邻居发现救了过来。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张女士的情况加以评估。

运用优势视角评估可以看四个方面,即环境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从案例看,张女士的家庭关系较为亲密,两个孩子与丈夫都很关系她,邻居与她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会关照她。而她自己上半身功能完好,头脑也无损,并且自身是一个勤恳的人。这些是她个人与环境的优势。从缺失看,环境层面是丈夫工作忙,两个孩子年幼,张女士平时缺乏照料;个人层面是张女士自己悲观、消极。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张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战胜自我。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你打算采取何种介入模式帮助张女士?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张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由于张女士目前自认没用,是个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来激发张女士的改变动机,鼓励她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独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明主要面临的困境由哪些? 上述案例中,小明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其个人、家庭和学校系统中反映出来:(1)如何改善小明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2)如何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3)如何改善小明与父母缺乏沟通的现状,避免母亲对他学业不好的过度责骂;(4)如何改善小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

2、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介入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案例四:

阿芳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在她6岁时被判刑,后死在狱中,剩下姐姐和她与母亲相依为命。1999年姐姐结婚出嫁,为筹办姐姐的婚事,母亲到处筹款借钱,给生活拮据的家庭添加了债务。2000年,阿芳从职校毕业后找了份宾馆服务员的工作。为还债务,她经常替小姐妹们加班,也不舍得为自己购置时髦的衣服。慢慢地,阿芳观察到经常出入于宾馆、打扮时髦的女性及其她们的生活方式,阿芳终于没能抵挡住诱惑,偷偷做起了卖淫女。母亲看到打扮得日渐妖艳、神情懒散的女儿,心里很着急。当母亲得知女儿已辞退工作偷偷卖淫时痛哭流涕,找到社工站请求社工救救女儿。问题:

1、阿芳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阿芳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生活现状与生活欲望之间的不协调;树立正确价值观和生活观的问题。

2、针对阿芳的困境,作为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介入? 可采取的介入策略是:(1)与阿芳沟通,在交谈中让阿芳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比较卖淫前后的生活变化,明白“穷”与“富”的生活和社会尊重度的关系;(2)通过与阿芳的交流,挖掘阿芳的兴趣爱好各特长,努力帮助她克服虚荣心,正确处理欲望与生活现状之间的关系;(3)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成功女性的案例和榜样的力量,对阿芳进行励志方面的辅导,使她增强意志,鼓励她自强、自立;(4)与阿芳母亲沟通,使其多关心阿芳,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正确定位,共同克服虚荣心;(5)帮助阿芳进行职业培训和就业辅导,增强她的职业能力,并利用社会资源为阿芳寻找合适的工作。

下载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工案例-残疾人家庭困扰辅导个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

    残疾人社工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

    社工个案总结

    向日葵训练营个案 一、案例概况 XXX的个案工作,是社区工作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卑、人际交流和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社工通过协调XXX周边的相关资源,......

    心理辅导个案实践案例

    心理辅导个案实践案例 ——从愤世嫉俗的叛逆女孩到积极上进的乐观女孩 一、案例介绍: 小陈,女,15岁,是一位外貌文静的女孩子,平时出勤上课学习表现均良好,但是情绪不稳定,易怒,说话......

    个案心理辅导案例设计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方案 ——人际交往障碍的辅导 背景 孩子是初一男生,出身于军人家庭,聪明机灵,但上课爱动,爱说话,经常干扰老师讲课,各科老师都到班主任那里告他的状;不写作业,学习......

    小学心理个案辅导案例

    小学心理辅导案例: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 一、基本情况 雍娜,女,四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较努力,每天都认真完成回家作业,字迹端正,清秀,上课能专心听讲,偶尔举手发言,回答问题轻声......

    残疾人社工方法

    一、残疾认识模式 为残疾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与工作人员对残疾问题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有三种认识残疾基本看法,它们是: 1、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8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案例介绍 胡某,女,11岁,玉泉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