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随感
“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随感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沟通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得紧密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关键词:课堂 自我生成 生活实践 概念
2008年10月9日至11日,“河南省第九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暨观摩会”在河南省巩义市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历时三天的会期中,我自始至终参加了大会,极大的提高了我对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共听了来自全省各市的20位优秀教师奉献的数学教学优质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变化。从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地位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迁,教学评价的多元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与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比较,都发生了全新的变革。一堂堂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的数学课,使我如沐春风,深深的陶醉在数学教学的和谐氛围里。
在听这些优质课的时候,我回顾着我区的数学教学的实际进行着深入地思考,收获巨大。
一、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
观摩课上教师们上的课,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生成新知的过程。这些教师的数学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记忆,而是变成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的猜想、尝试、操作、实验及表达,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在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中完成新旧知识的嫁接,形成数学知识的合理建构。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自身认识的基础上“跳一跳,摘果子”完成知识的自我生成。例如,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出示图片或图形后,总是向学生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生成性极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合作探究学习时,许多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交流,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其中很多的教学片断,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这些课上,教师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他们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沟通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平顶山市的李俊团教师教学《秒的认识》,设计了“一秒的价值。”这样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飞行每秒7000米。②现代化车间每秒可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③电脑每秒可运行3万亿次(课件出示画面和文字)。紧接着教师追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一秒”本来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处理得当,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但李老师却巧妙地结合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很容易的把“一秒”得到接受和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例。例如,郑州市的李永伟教师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设计了求红领巾的面积和国家邮政局为纪念“神州”飞船首飞成功发射的一套两枚异形邮票的面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就是这样充分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时效性。
三、教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自由地选择学习形式、自由地运用熟练的学习手段,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师生交流时注重引领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例如,学生对“长方形是不是正方形?”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分歧,这时教师适当的安排了学生进行当场辩论,让学生在相互辩论的交流中提高了认识,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学习。真实的再现了学生思维方式的多维,也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最后得到了相同的数学结论。例如,“求圆面积方法的推导”,利用了两种推到方法;“求三角形面积方法的推导”,用了不同的割补法,都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灵活多变。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学到了同样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将来选择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打下基础。
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教师除自己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首肯、表扬和激励外,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的评价,有时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等,改变了过去的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通过教师的点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允许学生评价老师,使课堂充满了平等、和谐的气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营造了轻松愉快多样的学习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这些观摩课上,各位教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优雅的姿态、亲切的笑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探究、表达、交流的优异表现,同样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每一节课上体现出来的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与学生的聪明才智,加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的映衬下,集中表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创造之美。使参加这次会议的数千名教师为之感叹,为之陶醉,为之赞誉,为之振奋。随着这次观摩会的圆满成功,全省小学数学教学将进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取得新的辉煌。
第二篇: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暨观摩会”
听课心得
4月26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巩义市举行的“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暨观摩会”。聆听了19位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此次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注重学生的感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其次,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非常的精彩,能适时的激励学生,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你真细心” “你知道的可真多”“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的想法真有深度”“老师太佩服你了”“再想一想,就接近准确答案了。”“真是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等等。让学生紧绷的心弦松开了,学生的心理得到了释放,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第三,将 游戏、竞赛与所学知识巧妙结合。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潘虹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从一个盒子里摸出一个长方体,用手感知长方体的形状等等,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特点,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打好基础。
梁欣欣老师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课结束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她准备了三个信封,第一个信封里装着“老师们”三个字。第二个信封里装着“再见了”三个字,第三个信封里装着“你们辛苦了”五个字。
首先从第一个信封里抽出一张纸,露出一个“老”字,然后对同学们说:“这个字是这个信封里字的个数的三分之一。猜一猜,信封里有几个字。同学们冲口而出:“三个”。教师此时把纸条抽出露出:“老师们”三个字。
接着,老师从第二个信封里抽出:“再见”两个字,对同学们说“这两个字是信封里字的个数的三分之二。让同学们猜猜这个信封里装了几个字。。。就这样最后露出了:老师们,再见了,你们辛苦了”。然后让同学们面对听课的老师这句话齐声读出来,我觉得这样安排不仅巧妙,而且与本节内容遥相呼应,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
陈娟老师教学的《分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有两个:一个是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一个是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在课结束时,安排了“比一比谁的分数大”的比赛:先拿出一个盒子,里面装个写有1-20数字的乒乓球。第一个环节,先选一个主持人,任抽一个数字作为两个组分数的分母,然后由两个大组各推选一人从盒子里抽数,作
为他们组的分数的分子。当时第一组抽出来一个数后,老师就问还没有抽的哪一组,你们希望你们组能抽到几,继而再抽,最后选出获胜组。第二个环节是让主持人抽一个数作为两个组分数的分子(当时抽的是2),再由选出代表来抽分母,有意思的是他们抽到了最大的数20,也就是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这下可把另一个大组的同学高兴坏了,他们组同学说无论我们抽到几,我们组的分都比他们大。这样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巩固了新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至于在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
新颖有趣的“课堂游戏”,巩固了新知,检查了效果,一举多得,灵活巧妙,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个个跃跃欲试,其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使学生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第四,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都能实时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张丽老师在教学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时,运用课件演示“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一组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由于学具的原因,学生在摆这组小棒时都认为可以摆成。教师如果说不能摆,学生可能不会相信。但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潘虹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用动画演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非常生动形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
第五、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优质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南阳的郭昆明老师老师讲《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拉一拉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再如,周口的李影老师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几天的课听下来让我感受更多的就是每节课中,老师的话总是很少,而且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点拨,无效的语言是少之有少。决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观察、交流、动手操作和游戏。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就从小得到了培养,也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这样的学生探究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什么,不仅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合作的能力,一种欣赏的能力,一种学会评价的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令我的眼界大开,领略了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河北省数学优质课观摩会心得体会
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教学观摩会
心得体会
三河市第七小学
金银库
2013年11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于保定河北电力大学举办的“河北省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教学观摩会”,本次观摩会历时三天,共12名优秀教师讲课教学,可以说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省近年来小学数学课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有参赛的课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能较好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加关注课堂生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完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课前亲切谈话,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对于一堂优质课而言,尤其像这样大型公开课,学生往往会由于很少见到这样的场合而十分紧张,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也会影响这节课顺利进行。但是,这12位教师都能结合实际情况,巧妙的与学生展开亲切的交谈,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比如刘芳老师就充分的利用了魔术导入,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还和学生拉近了距离。
二、教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
一位优秀的主持人,之所以观众喜欢他,因为他善于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那位主持人善于煽动观众的情感,观众觉得他幽默风趣,有意思。设想一下,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把教师比作主持人,把学生比作观众的话,那么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答案当然是喜欢像那位会煽情的主持人那样的老师。特别是这次来自邢台的杨志宇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充满激情,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拉家常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目光始终不离开老师,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乐意去学。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有效的问题导入情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有效的导入情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课改以来,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纵观我们现有西师版的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的。石家庄说的苏雄彦老师的《数字编码》创设的是邮递员故事。杨志宇老师的《密铺》是通过“打手”的小游戏这些教学情境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指向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熟练的运用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次的赛课中,老师们都运用了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工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适时合理的应用课件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是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堂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地位,在这次的赛课中,老师们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什么小组教学呀,合作交流啊等等这些各种方式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学,自己体会。比如袁宝华老师的《线的认识》是就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自己挑选度量工具和度量物。开阔学生的思维,并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这次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会,虽然我只听了二天半的课,但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所能表达清楚的。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对新理念纯熟的运用能力,都将成为自己今后奋斗的目标。
第四篇: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4日---16日,我有幸到安阳市参加了“2014年河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会”,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河南省不同城市的19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有吸引力的方式导入课题
几乎每位教师都根据学生特点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有意义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话题或情境导入课题。如漯河市郜聪敏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一个“动物举行森林运动会”的动画视频导入,学生很喜欢,我认为特别能吸引学生兴趣。再如濮阳市周瑞花老师执教的人教版《铺一铺》一课时,结合教材内容以谈话导入,问学生喜欢玩的举手?数学家呀也喜欢玩,课件出示数学大玩家理查德.费恩曼,介绍他在玩中思考且获得了“诺贝尔奖”,让学生了解在玩中学数学,同样也能成功,只要善于思考,大胆猜测,实践验证。很自然地引入玩中学数学“铺一铺”这一课。
三、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四、注重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思维
以前就听专家们讲要三个读懂: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标。观摩这十几节课几乎每位教师都努力做到读懂学生,如通过课前与学生谈话和在教学过程中的追问,比如济源市李真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一课中,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了解学生思维。其实读懂学生途径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做调查问卷、课前访谈、案例分析等等。
五、注重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艺术化
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如《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课中,以一张自己班的学生做课间操的照片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照片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我觉得非常的好,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兴趣与愿望。
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艺术化。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新颖的图文朗诵或儿童化的动画播放,丰富了课堂,增加吸引力。教师也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精彩的师生互动,有趣的生生辩论都给课堂添彩,整节课使学生尽量能从头到位的思考。
六、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题或游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许人教版二年级《两位数加减法》练习课,我觉得特别精彩,教师幽默、可亲的话语,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都特别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动脑,让那些本来就掌握的好的学生掌握得更好,让那些掌握的不好的孩子又重新学习与巩固提升。
七、注意尊重学生,创造师生平等的和谐课堂
每位教师激情饱满,教师的热情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教师更多的注意语言生动有趣,激励评价语的艺术化,尊重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多了一份似朋友之间的真诚,心与心的沟通更激发出了学生多样的数学思维。
总之,这次省优质课观摩学习活动,让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增加了自己的见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五篇:第九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会学习心得
第九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观摩会
学习心 得
江西省南康市赞贤小学 龚小伟
2013年3月30日、31日,我和吉康莲老师有幸赴厦门参加了全国第九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聆听了贲友林、赵振、刘延革、黄爱华、罗明亮、刘松及洪飞燕等7位名师的授课,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领略到数学深邃的思想,精彩的预设与生成,精当的点拨与启发,启迪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几位老师的共同点在于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对知识点层层深入、点点剖析,并且非常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下面是我学习后的感受:
一、注重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多余,像刘延革老师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互动,再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注重探究与交流,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贲友林执教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借助观察、比较、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且在争论中、辩论中理解概念。贲友林老师像一位哲人,在他的讲座中说: 所谓的教育就是宽待生命,并且努力玉成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课堂显示,学生善于动手,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善于争辩„„学生不断在知识的动态中催生出火花,每一个生命样态都能够自如地展开。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自然、真实,营构出一种良好的、轻松的教学氛围。
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和谐统一
如赵振老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最后让孩子们用简洁概括的符号来表示时,孩子们的表示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此时赵老师没有代替学生说出答案,而是慢慢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里面的矛盾点。整堂课,我感觉都是赵老师在围着学生转,围绕着学生的呈现出的问题转。
四、注重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点真正体现在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刘延革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中,通过让学生在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炼出“转化”这一数学思想,在解决三个实际问题中充分经历、体会、感悟到转化的深刻内涵: 从旧知转化到新知 从不等转化到相等
从两种量转化到一种量
在解决“给小狗称体重”的现实问题中发展“转化”思想。整堂课在师生和谐的交流中,孩子们从不知或知知甚少,经过艰难的思考后,对转化有些感觉,最后到有了转化意识,并能够使用转化解决问题。刘延革老师时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其在不断思考中形成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对成功经验的提取和对失败的体验,在这双重的“健康体验”中孩子收获知识,积累了经验。刘老师平实的教学中透着深邃的数学思想,常态下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情准确的把握。
五、注重心理教育,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听刘松老师讲人教版三年级教材的《解决问题》一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生动幽默,他那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生动逼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我们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上好一堂课,我们能留给孩子什么?我想刘松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在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主导作用,要让每个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刘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让我们感到教学中的“润物细无声”。
六、注重探究学习,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的过程。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由问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为学生呈现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在纸上写下对其中一点或几点的理解,然后让有意愿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的学生都到黑板上去板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满足学生的个别问题,而是让学生尽可能的说,越多越好。反馈中也是把整个交流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介绍,互相补充,在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交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新知。
七、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培养推理能力
听罗鸣亮老师的《四边形的分类》一课后,感触很深,每一个数学老师都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科学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自我感觉,自己思维,自主发现。罗老师就是设计了让孩子画四边形再到猜四边形的活动,让孩子真正掌握了四边形的分类知识重点,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概念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成为这节课的最大亮点。
八、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听了贲友林老师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黄爱华执教的《圆的认识》、及厦门市翔安区学科带头人洪飞燕老师的《年月日》、刘延革老师执教《转化解决问题》,在这些课上都有共同点:课上解决了很多问题,始终一环紧扣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道题的引导非常到位,点拨亲切自然,而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原有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课堂观摩与讲座学习活动,我们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标十个核心词的重要性,仔细回味名师们精彩的引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作为数学老师尽可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着人情味,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分享数学思考的乐趣同时,也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