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九江学院政法学院公共事务管理2010级 胡晨 21003060119
摘要: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对公共危机越来越引起重视,对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不断改进。我国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以来逐步着手进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中。所谓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危机起到预见、警视、延缓、化解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由来已久的弊端,例如对危机的评估认识不准确,缺乏快速及时应对危机的管理系统,反应速度过慢,对公共危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做得不够。我认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而且行政系统对危机的处理过度干预,不利于危机的处理。最重要的是没有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加紧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开发公共危机预警的电子系统,实时监测危机。
关键词:危机,预警,快速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1.公共危机的概念
公共危机是指社会遭受严重天灾、疫情或出现大规模混乱、暴动、武装冲突、战争等突发性公共事件而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2.公共危机的特点
(1)公共危机的突发性
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在危机发生之前,很少有人意识到危机将要发生。
(2)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为危机的爆发的时间、状态、影响方面是不确定的。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危机时间开始后,很难估计它可能带来的后果。
(3)公共危机的威胁性和破坏性
危机是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或者基本价值规范的一种形式,它对过去的稳定状态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危机爆发期间,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威胁,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或处理不当,这种威胁将进一步加剧。
(4)公共危机的可控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结局都是内外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危机则是事物内外部矛盾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危机管理的过程就是解决危机相关矛盾的过程。矛盾解决得好,就可以化解危机;矛盾解决得不好,就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引起更大的危机。
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1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面对各种公共危机的严重性,各级政府预案时,要以“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为前提,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常抓不懈的原则。要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而非临时协调性机构,长期担负起危机预警和处置的重任,并把危机预警纳入国家、地区、城市日常管理体系中,绝不能使“危机预警”成为“危机应付”,变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各级政府要把预警只能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看待。
(3)分级预警的原则。依据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时间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制定分级预案,进行分级预防和应急处理,依法规范和宣布突发事件的级别,从容应对。
(4)注重实效的原则。必须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大众媒体媒介等诸多因素。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预警对象,政府要在预警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5)全民参与原则。要通过全员参与,既让大家了解危机的性质、深度及影响,了解危机的预警方法,增强了透明度,又发挥了大家的作用和积极性,有利于预警工作的开展。
2.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要求
(1)根据危机预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能很好的反映出危机发生与否。
(2)指标的持续性。建立指标所需要的信息是可以持续得到的。如果确定指标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可以获得,有时无法获得,或者是只能部分地获得,那么这项指标就不能持续的建立起来,这样的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就会不完整。
(3)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危机预警的各种指标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出现明显不同的解释。
三、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1.信息收集子系统
信息收集子系统的任务时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设计是要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危机预警系统要确定信息收集的范围,这取决于危机风险源存在的范围。因而,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时,首先要分析危机风险源的分布状况,不能有所遗漏。否则,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危机预警系统对危机的预警功能。
2信息加工子系统
信息加工子系统包括信息整理、信息识别和信息转化三大功能。危机预警系统收集到信息之后一般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尤其是在指标性危机预警系统中。那么该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呢?首先,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可以通过审视信息的来源、信息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传递者加以判断。其次,虚假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之间的比较而发现。如果手机的信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就要怀疑这些信息的真伪。见过信息的整理和分类,并对信息进行识别后,危机预警系统就永远了一些较为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此事系统就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系统进行决策做好准备。
3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信息加工子系统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和危机警报的级别,并向警报子系统发出命令。在制定决策依据时,要决定危机预警各个级别的临界点,这些临界点需要指标达到何种水平。
4.警报子系统
警报子系统的功能是向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发出明确无误的警报,是他们采取正确的措施,警报系统要告诉相关人员危机的来临。首先,警报系统要根据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警报,要求能被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前在迅速、清楚的得知。其次,对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进行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理解警报的内容。
5.咨询子系统
在预警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畅通信息沟通联络渠道,健全专家咨询机制,使政府决策得到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我国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以来,逐步开始建立完善起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应对这类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我国之前并没有任何先例,所以当非典来袭时,政府的反映速度和行为明显没有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2003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隐瞒非典疫情被解职。疫情爆发前期,民众由于对这类病毒的认识不足,媒体又没有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所以在民众间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再看2008汶川大地震政府的反映速度和能力明显提高,军队和救援组织机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投入救灾中。但是很明显我国的军队和救援组织在应对这类危机过程中明显经验不足。这更多的是由于我国救援组织和政府部门不注重对地震的演习和预警。民众在应对地震灾害时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转移到安全的地点逃避灾害。
总的来说,我们在应对危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危机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2)预警信息和系统的不完善
(3)政府与救援组织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性不强
(4)缺少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专门性的人才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5)各地对公共危机的投入和重视不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地区发展不平衡
(6)国家不注重对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我国在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提高预警水平和反应速度必须加大公共危机预警的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加大对危机及如何应对危机的宣传力度,媒体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起到对民众的信息发布作用。危机处理中崇尚人性,以人为本。政府要整合一切应对危机可利用的资源和人员,紧密与社会团体组织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大对公共危机危机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
结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要战鼓响才思良将,厉兵秣马不可歇。对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需具有持续性。经常进行针对灾难危机的演习活动,对民众危机意识能起到很好的提高。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意义在于对危机防患于未然,在危机来临前发出警报,让危机受害人群做好规避灾难减少损失的准备。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程,更应作为我国一项要长期坚持努力完善发展的重要日常工作来抓。进一步提高预警水平及危机处理的反应能力。
对于危机预警的投入不能吝啬,今天政府吝惜对危机预警的资金人员投入。明日当危机发生造成重大的财产及人员伤亡,政府必将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加倍买 单。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3.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4.鲍勇剑,陈百助 《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JIUJIANG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题目: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院系:政法学院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姓名:胡晨
年纪:2010级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第二篇: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森涛培训全国客服热线:4OO-O33-4O33(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2012年6月09-10日北京 | 2012年6月16-17日 上海 | 2012年6月30-7月1日深圳
2012年9月08-09日北京 | 2012年9月15-16日 上海 | 2012年9月22-23日深圳
2012年12月08-09日 北京 | 2012年12月15-16日上海 | 2012年12月22-23日 深圳
在商业活动及各种组织的运作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今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让大公司和企业家越来越易碎。危机应对,已经成为企业高管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企业中专门从事危机应对的核心人员准备的,以实战演练为主,而非理论灌输。每个班仅限32人参加,每位学员要求带着一个公司的实际危机情形来到课堂,并有机会得到专家的建议和评点。变危为机,使危机沟通在企业品牌打造、战略决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训目标
1、理解危机,增强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2、学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方法;
3、提高与媒体包括新媒体以及记者打交道的能力;
4、掌握危机预警制度的制定方法以及危机预警手册的编写;
5、学会如何撰写危机管理计划以及新闻稿等等。
课程形式
1、课堂讲述,2、案例分析,3、脑力激荡,4、情景演练,5、短片播放,6、图片展示
课程特色
1、激情洋溢,2、互动性强,3、案例丰富,4、贴近实际,5、深入浅出,6、逻辑性强
涉及案例
新航空难、东航空难、圣元激素门事件、郭德纲绿地门、诺胶囊危机、EXXON漏油危机、金龙鱼酸价超标危机、光明乳业回奶事件、INTEL芯片缺陷危机、杜邦特富龙中国“毒锅”危机,宝洁SK-II、雀巢碘含量超标现象、三全食品菌超标危机、巨能钙双氧水事件、中国移动短信门危机、百度裁员门危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晋商乔致庸危机应对、秦池勾兑门事件、哈大天价药费事件、南京儿童医院宝宝死亡案、分众传媒短信门、华为辞职门、富士康跳楼门、丰田召回门事件、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江苏宿迁医改之争、耐克广告门、周久耕事件、新奥集团公关费用被曝光事件、康师傅“水源门”事件、东航返航事件、章子怡捐款门事件、南海罢工门事件等。
课程大纲
一、危机管理概论
1、什么是危机
A、危机的概念
B、危机的六个特点
2、危机的四个阶段
A、危机潜伏期
B、危机爆发期
C、危机延续期
D、危机痊愈期
3、有关危机的三个法则
A、海恩法则
B、蝴蝶效应
C、墨菲定律
4、什么样的企业容易遭遇危机
5、受众接受信息途径的变化
A、AIDMA法则
B、AISAS法则
案例:周久耕一包香烟引起的悲剧
案例:机票购买过程的分析及启示
6、危机的类型
A、由文化风俗引起的危机
B、领导危机
C、安全危机
D、假冒伪劣
E、劳资纠纷
F、传播危机
G、客户纠纷
H、恶性竞争
I、政治危机
J、人力资源危机
K、环境污染
M、社会危机
N、并购危机
L、新政策风险
7、危机状态下的利益相关者
政府
媒体
社区公众
股东
竞争者
供应商
经销商
内部员工
意见领袖
工会
各类民间组织
8、危机管理的原则
A、战略先行原则
B、制度保障原则
C、预防第一原则
D、全局利益原则
E、勇于担责原则
F、积极主动原则
二、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1、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应对策略
(1)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
A、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等
B、实地调研: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
C、头脑风暴:概念、原则以及应避免的误区
(2)评估风险
A、风险信息类型分析:
1、影响企业效益的信息;
2、影响企业形象的信息;
3、对企业运营产生破坏的信息
B、风险信息等级排序:高危害高概率、高危害低概率、低危害高概率、低危害低概率
C、风险信息对策研究
(3)危机的出现
2、预警机制建立的内部架构设计
(1)信息畅通
A、危机信息报告书
B、危机事件报告书
(2)内部人员权责清晰
(3)确保有危机管理小组
(4)有一整套的授权体系
3、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
(1)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员构成A、组织领导者
1、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案例:诸葛亮是好领导吗?
案例:刘邦为何能赢得天下
2、领导人能否可以担任新闻发言人
案例:南京冠生园违规事件
案例:王石地震后的不当言论
案例:光明回炉奶事件
3、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
B、公关人员
C、危机涉及到的专业领域的管理人员
D、行政后勤支持人员
E、新闻发言人
F、财务主管
G、律师或法律顾问
H、热线接待人员
I、心理咨询专家
J、意见领袖
(2)危机管理人员选择的三大标准
(3)危机管理团队成员配置的五个小建议
三、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流程
1、危机处理的四种错误心理
A、侥幸心理
B、鸵鸟政策
C、推卸责任
D、隐瞒事实
2、解决危机的三个步骤
A、舆论引导
B、寻找危机源头
C、企业采取行动
3、外部公关公司的聘请
A、是否有网站以及网站的正规性
B、成立的时间
C、服务过的客户
D、管理团队与专业人员
E、合作协议的签订
4、解决危机的六个步骤
5、与消费者沟通的三个层面
A、态度层面
B、行为层面
C、行动层面
6、危机处理的流程与方式
A、危机发生后,对危机进行分类
B、分析各类危机产生原因及制定对策
C、重大危机处理的第一步-成立危机控制中心
D、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
E、寻求官方与权威部门的舆论支持
F、公司内外部相关人员的沟通
G、危机公关后续工作-总结
H、危机公关后续工作-借势造势
四、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媒体与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
媒体的功能和基本运作方式
媒体组织类别及运作特点
什么是新闻
正确把握与记者的关系
如何维护与记者的关系
2、如何接受采访以及专访中的注意点
接受记者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采访后的后续工作
采访方式的选择
专访的四个注意点
底线法则
专访中的陷阱
专访的四种形式
电视镜头前的身体语言
3、与记者的沟通法则
与媒体沟通的要点
与记者沟通的原则把握
媒体对危机类型的关注度(图)
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价值排序(图)
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议题排序(图)
记者沟通法则
(一)记者沟通法则
(二)记者沟通法则
(三)记者沟通法则
(四)记者沟通法则
(五)4、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记者
“百事通”型及对策
“旁敲侧击”型及对策
“机关枪”型及对策
“偷换概念”型及对策
“飞镖投手”型及对策
“迫不及待”型及对策
五、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
1、危机管理计划撰写的前期工作
(1)社会组织内外的调查工作
(2)可能发生的各类危机的预测工作
(3)危机管理措施和对策的研究、拟定工作
2、危机管理计划的要素和撰写要领
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所包含的要素:
(1)标题
(2)前言
(3)危机管理政策
(4)危机定义和分级标准
(5)危机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6)危机预警工作程序
(7)危机事件处理程序和实施细则
(8)危机信息控制与新闻发言人制度
(9)危机管理工作的奖惩条例及其他
(10)危机管理基本守则
3、危机管理其他文案
(1)危机信息报告书
(2)危机事件报告书
(3)公告
(4)对外声明
(5)危机事务交涉涵
4、危机管理手册
(1)组织危机管理机构主要成员的联系电话
(2)有关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常用应急电话
(3)主要新闻媒介基本情况及常用应急电话
(4)危机信息报告书(样本)
(5)危机事件报告书(样本)
(6)突发事件登记及处理结果记录单(样本)
(7)媒体询问电话记录单(样本)
(8)公告和对外声明(样稿)
范本:某知名国际酒店集团危机管理手册
范本:某知名食品企业危机管理计划
范本:某电信企业的危机预案手册
范本:江苏某知名医院危机管理体系
范本:某家电企业内部的网络公关指导文件
范本:某家电连锁企业的危机预警手册
范本:巨能公司的公告与对外声明
范本:山东某三甲医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六、危机管理中新闻稿的写作
1、一般新闻稿
新闻的五个要素
新闻的结构
两种常见的新闻写作结构类型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两种经常用到的新闻载体
评选好新闻的标准
2、新闻通讯与特写稿
通讯的概念
通讯的特点
通讯的种类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写好人物通讯的六点建议
3、人物专访稿
人物专访的特点
人物专访的难度
人物专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被采访对象在专访中常遇到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十个建议
4、其他文案的写作
范本:三全应对菌含量超标新闻稿
范本:三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闻稿
范本:金正电子高清产品宣传稿
范本:惠普蟑螂门事件后的形象修复稿
范本:圣元激素门事件后的形象宣传稿
授课教师
叶东---营销学硕士,管理学学士
★新传媒网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国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
★“自疗力”理论体系的首创者
★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认证高级培训师
★北京邮电大学营销管理类课程兼职讲师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历任某知名化妆品公司策划经理、营销副总,咨询公司研究总监、首席讲师,具有丰富的危机管理实战经验,对危机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媒体公关等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理论研究。三全公司、华恒工业、新天酒业、章光101等知名企业担任常年危机管理顾问;先后成功处理多家上市公司品牌危机及产品质量危机,先后为包括可口可乐、法国威立雅、统一(中国)、康师傅、黑龙江移动、海南电信、浙江供电局、广东邮政在内的13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危机管理的咨询与培训工作,获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博锐管理专线、阿里巴巴、中人网、畅想网、全球品牌网、世界经理人网、商国志、融资网、经济观察网、焦点网、中国公关网、中华广告网等知名危机管理专栏,《销售与市场》、《公关世界》、《国际公关》、《现代广告》、《信息导刊》、《中国中小企业》等杂志特约撰稿人,先后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上百万字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媒体公关等领域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实战心得丰富,演讲富于激情,案例丰富,切合主题,极富感染力,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类危机管理难题。同时互动、启发式的教学能够让学员迅速掌握危机管理的技巧以及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具体方法,深入企业的欢迎。
★部分客户:
可口可乐、法国威立雅、大冢制药、黑龙江移动、黑河移动、北京移动、周口移动、商丘移动、海南电信、杭州供电局、新浪河南、新浪四川、盐城供电局、广东邮政、广州邮政、佛山邮政、中国民生银行、平安保险、春兰空调、康佳集团、南京邮政、江西邮政、北京银行、福建龙岩经贸委、统一(中国)、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完达山乳业、王老吉、新天酒业、雀巢食品、康师傅、帝企鹅科技、华恒工业、博士园生发、章光101、三九药业、浙江医药股份、金华医院、仁和医院、芬莉袜业、振汉袜业、仁和药业、金川酒业、真功夫餐饮、博华无限科技、丽日传播、中航文化股份、易车网、百得利汽车进出口、英克科技、道康传播、国福商通、真真视通、深圳联创、恒泽基业、北京烟草、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香港国际商学院、商丘日报、河南商报、周口日报、扬子晚报......【参加对象】 1.董事长、总裁及其它董事会成员;2.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高管;3.首席危机官(危机管理小
组组长);4.公关部经理;5.新闻发言人;6.其它中高层管理人员
【费用】 3200元/人(包括资料、午餐及上下午茶点等)
【全国热线】 4OO-O33-4O33(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网址链接】 《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叶东)
第三篇: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叶东)
危机公关与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 课程大纲
一、危机管理概论
1、什么是危机 A、危机的概念 B、危机的六个特点
2、危机的四个阶段 A、危机潜伏期 B、危机爆发期 C、危机延续期 D、危机痊愈期
3、有关危机的三个法则 A、海恩法则 B、蝴蝶效应 C、墨菲定律
4、什么样的企业容易遭遇危机
5、受众接受信息途径的变化 A、AIDMA法则 B、AISAS法则
案例:周久耕一包香烟引起的悲剧 案例:机票购买过程的分析及启示
6、危机的类型
A、由文化风俗引起的危机 B、领导危机 C、安全危机 D、假冒伪劣 E、劳资纠纷 F、传播危机 G、客户纠纷 H、恶性竞争 I、政治危机 J、人力资源危机 K、环境污染 M、社会危机 N、并购危机 L、新政策风险
7、危机状态下的利益相关者 政府 媒体 社区公众 股东 竞争者 供应商 经销商 内部员工 意见领袖 工会
各类民间组织
8、危机管理的原则 A、战略先行原则 B、制度保障原则 C、预防第一原则 D、全局利益原则
E、勇于担责原则 F、积极主动原则
二、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1、风险信息的收集与应对策略(1)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 A、媒体:传统媒体、新媒体等
B、实地调研:座谈会、交流会、研讨会等 C、头脑风暴:概念、原则以及应避免的误区(2)评估风险
A、风险信息类型分析:
1、影响企业效益的信息;
2、影响企业形象的信息;
3、对企业运营产生破坏的信息 B、风险信息等级排序:高危害高概率、高危害低概率、低危害高概率、低危害低概率 C、风险信息对策研究(3)危机的出现
2、预警机制建立的内部架构设计(1)信息畅通 A、危机信息报告书 B、危机事件报告书(2)内部人员权责清晰(3)确保有危机管理小组(4)有一整套的授权体系
3、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
(1)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员构成 A、组织领导者
1、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案例:诸葛亮是好领导吗? 案例:刘邦为何能赢得天下
2、领导人能否可以担任新闻发言人 案例:南京冠生园违规事件 案例:王石地震后的不当言论 案例:光明回炉奶事件
3、领导者的媒体驾驭能力 B、公关人员
C、危机涉及到的专业领域的管理人员 D、行政后勤支持人员 E、新闻发言人 F、财务主管
G、律师或法律顾问 H、热线接待人员 I、心理咨询专家 J、意见领袖
(2)危机管理人员选择的三大标准
(3)危机管理团队成员配置的五个小建议
三、危机应对的策略与流程
1、危机处理的四种错误心理 A、侥幸心理 B、鸵鸟政策 C、推卸责任 D、隐瞒事实
2、解决危机的三个步骤 A、舆论引导 B、寻找危机源头 C、企业采取行动
3、外部公关公司的聘请
A、是否有网站以及网站的正规性 B、成立的时间 C、服务过的客户
D、管理团队与专业人员 E、合作协议的签订
4、解决危机的六个步骤
5、与消费者沟通的三个层面 A、态度层面 B、行为层面 C、行动层面
6、危机处理的流程与方式
A、危机发生后,对危机进行分类 B、分析各类危机产生原因及制定对策
C、重大危机处理的第一步-成立危机控制中心D、媒体方面扭转舆论导向
E、寻求官方与权威部门的舆论支持 F、公司内外部相关人员的沟通 G、危机公关后续工作-总结 H、危机公关后续工作-借势造势
四、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媒体与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 媒体的功能和基本运作方式 媒体组织类别及运作特点 什么是新闻
正确把握与记者的关系 如何维护与记者的关系
2、如何接受采访以及专访中的注意点 接受记者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中的注意事项 采访后的后续工作 采访方式的选择 专访的四个注意点 底线法则 专访中的陷阱 专访的四种形式
电视镜头前的身体语言
3、与记者的沟通法则 与媒体沟通的要点 与记者沟通的原则把握
媒体对危机类型的关注度(图)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价值排序(图)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议题排序(图)记者沟通法则
(一)记者沟通法则
(二)记者沟通法则
(三)记者沟通法则
(四)记者沟通法则
(五)4、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记者 “百事通”型及对策 “旁敲侧击”型及对策
“机关枪”型及对策 “偷换概念”型及对策 “飞镖投手”型及对策 “迫不及待”型及对策
五、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
1、危机管理计划撰写的前期工作(1)社会组织内外的调查工作
(2)可能发生的各类危机的预测工作
(3)危机管理措施和对策的研究、拟定工作
2、危机管理计划的要素和撰写要领 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所包含的要素:(1)标题(2)前言
(3)危机管理政策
(4)危机定义和分级标准(5)危机管理机构及其职责(6)危机预警工作程序
(7)危机事件处理程序和实施细则(8)危机信息控制与新闻发言人制度(9)危机管理工作的奖惩条例及其他(10)危机管理基本守则
3、危机管理其他文案(1)危机信息报告书(2)危机事件报告书(3)公告(4)对外声明
(5)危机事务交涉涵
4、危机管理手册
(1)组织危机管理机构主要成员的联系电话(2)有关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常用应急电话(3)主要新闻媒介基本情况及常用应急电话(4)危机信息报告书(样本)(5)危机事件报告书(样本)
(6)突发事件登记及处理结果记录单(样本)(7)媒体询问电话记录单(样本)(8)公告和对外声明(样稿)
范本:某知名国际酒店集团危机管理手册 范本:某知名食品企业危机管理计划 范本:某电信企业的危机预案手册 范本:江苏某知名医院危机管理体系
范本:某家电企业内部的网络公关指导文件 范本:某家电连锁企业的危机预警手册 范本:巨能公司的公告与对外声明
范本:山东某三甲医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六、危机管理中新闻稿的写作
1、一般新闻稿 新闻的五个要素 新闻的结构
两种常见的新闻写作结构类型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两种经常用到的新闻载体 评选好新闻的标准
2、新闻通讯与特写稿 通讯的概念 通讯的特点 通讯的种类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写好人物通讯的六点建议
3、人物专访稿 人物专访的特点 人物专访的难度
人物专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被采访对象在专访中常遇到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十个建议
4、其他文案的写作
范本:三全应对菌含量超标新闻稿 范本:三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新闻稿 范本:金正电子高清产品宣传稿
范本:惠普蟑螂门事件后的形象修复稿 范本:圣元激素门事件后的形象宣传稿
● 授课教师
叶东---营销学硕士,管理学学士 ★新传媒网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国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
★“自疗力”理论体系的首创者
★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认证高级培训师 ★北京邮电大学营销管理类课程兼职讲师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总裁研修班特聘讲师
★历任某知名化妆品公司策划经理、营销副总,咨询公司研究总监、首席讲师,具有丰富的危机管理实战经验,对危机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媒体公关等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深厚的理论研究。三全公司、华恒工业、新天酒业、章光101等知名企业担任常年危机管理顾问;先后成功处理多家上市公司品牌危机及产品质量危机,先后为包括可口可乐、法国威立雅、统一(中国)、康师傅、黑龙江移动、海南电信、浙江供电局、广东邮政在内的13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危机管理的咨询与培训工作,获得了客户的高度好评。
★博锐管理专线、阿里巴巴、中人网、畅想网、全球品牌网、世界经理人网、商国志、融资网、经济观察网、焦点网、中国公关网、中华广告网等知名危机管理专栏,《销售与市场》、《公关世界》、《国际公关》、《现代广告》、《信息导刊》、《中国中小企业》等杂志特约撰稿人,先后在多家媒体上发表过上百万字危机管理、风险管理、媒体公关等领域的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实战心得丰富,演讲富于激情,案例丰富,切合主题,极富感染力,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各类危机管理难题。同时互动、启发式的教学能够让学员迅速掌握危机管理的技巧以及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具体方法,深入企业的欢迎。
【时间地点】此课程循环开课,更多开课时间请致电课程顾问:135-1093-6819 敖先生 2012年9月15-16日 上海 | 2012年9月22-23日 深圳
2012年12月08-09日 北京 | 2012年12月15-16日上海 | 2012年12月22-23日 深圳
【参加对象】 1.董事长、总裁及其它董事会成员;2.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等高管;3.首席危机官(危机管理小组组长);4.公关部经理;5.新闻发言人;6.其它中高层管理人员
【费 用】 ¥3200元/人(包括资料、午餐及上下午茶点等)【课程主办】深圳市华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报名热线】(0755)8622 2415(全国招生)移动手机:135-1093-6819 敖先生 【在线 Q Q】 476304896(课程咨询)
【培训时长】第一天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第二天 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 课程背景
在商业活动及各种组织的运作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
今天的社会和经济环境,让大公司和企业家越来越易碎。危机应对,已经成为企业高管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企业中专门从事危机应对的核心人员准备的,以实战演练为主,而非理论灌输。每个班仅限32人参加,每位学员要求带着一个公司的实际危机情形来到课堂,并有机会得到专家的建议和评点。变危为机,使危机沟通在企业品牌打造、战略决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培训目标
1、理解危机,增强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2、学会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流程与方法 ;
3、提高与媒体包括新媒体以及记者打交道的能力;
4、掌握危机预警制度的制定方法以及危机预警手册的编写;
5、学会如何撰写危机管理计划以及新闻稿等等。
● 课程形式
1、课堂讲述,2、案例分析,3、脑力激荡,4、情景演练,5、短片播放,6、图片展示
● 课程特色
1、激情洋溢,2、互动性强,3、案例丰富,4、贴近实际,5、深入浅出,6、逻辑性强
● 涉及案例
新航空难、东航空难、圣元激素门事件、郭德纲绿地门、诺胶囊危机、EXXON漏油危机、金龙鱼酸价超标危机、光明乳业回奶事件、INTEL芯片缺陷危机、杜邦特富龙中国“毒锅”危机,宝洁SK-II、雀巢碘含量超标现象、三全食品菌超标危机、巨能钙双氧水事件、中国移动短信门危机、百度裁员门危机、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晋商乔致庸危机应对、秦池勾兑门事件、哈大天价药费事件、南京儿童医院宝宝死亡案、分众传媒短信门、华为辞职门、富士康跳楼门、丰田召回门事件、北京福寿螺致病事件、江苏宿迁医改之争、耐克广告门、周久耕事件、新奥集团公关费用被曝光事件、康师傅“水源门”事件、东航返航事件、章子怡捐款门事件、南海罢工门事件等。
第四篇:论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论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摘 要:改革的深入和持续给国内各领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动荡和潜在的危机。社会结构的逐步分化,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在整个社会人群中形成了众多不稳定因素。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的爆发呈现出多元化,频繁化与常态化的特点。危机使社会进入非常规状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社会偏离正常轨道,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与民众心理造成巨大的破坏,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应对社会危机和突发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秩序,是各级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中国政府需要在确立危机意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
关键词:危机
危机管理
战略系统
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的情况看,我国都是一个各种灾变和危机多发的国家;各种各样的灾变和危机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社会联系紧密化趋势加快,危机的产生就更加频繁,并成为世界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期。改革的深入和持续给国内各领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动荡和潜在的危机。社会结构的逐步分化,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在整个社会人群中形成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家宏观调控失利、地方政府政策实施失当和行政执法暴力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人为引致的火灾、爆炸、投毒等重大事故不断发生;个体及极端组织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明显加大,如近年来的石家庄爆炸案、南京投毒案、邪教法轮功等;另一方面,自然灾害、重大生产事故、传染性疾病也频频发生,国人触目惊心。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危机曾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和代价,所幸的是这种付出唤醒了国人的危机意识,引起了人们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反思,催生了我国现代危机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非典”危机已过去3年,回顾我国现代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过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危机控制与管理,提高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已经成为评判政府管理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应用危机治理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危机管理机制。
1公共危机的含义
11 危机的概念及其类型
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危机”常常被看作是一个不好的词。战争、地震、**、爆炸、环境恶化,这一切都可能是危机。研究危机的先驱C·F· 赫尔曼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成福教授指出,“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一般来说,危机就是指那些能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威胁的紧急事件或灾难。
从上述定义的阐述中,可以得出构成危机状态具有的一些共同的特点。即过程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急性、以及后果的威胁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危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规模的不确定性。时间的紧急性是指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威胁性是指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者组织的基本价值或目标,造成一种混乱的非常规状态。
危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本文按照危机发生前后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将危机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龙卷风型危机。即危机突然发生后会很快平息,来去匆匆,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影响。如劫机、劫持人质、空难导致的危机。一般认为采用突击队攻击是解决劫机事件的最佳选择。在政府官员们看来,面对此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即使行动失败也比不采取行动好。
(2)腹泻型危机。这种危机发展酝酿有一个过程,但爆发后很快结束。此类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的大卫教邪教事件和日木的奥姆真理教事件。在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后,危机迅速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这种危机爆发具有突然性,但其后续影响深远,长时间内难以平息。形成此类危机有两种:一是未能充分治理危机的根源。如1965年美国洛杉矶发生黑人骚乱,危机虽然很快平息了。但事后人们意识到,种族问题才是这一危机爆发的真正原因,其根源很难消除;1995年,洛杉矶黑人再次发生**。一是危机处理失当,使一个小危机产生深远影响。例如2003年初的“非典”灾难,实际上2002年底就在我国广东省有病例发现,由于处理不当,应对有误,结果在较长的时间里产生巨大的影响。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12近期我国公共危机呈现的特点
(1)危机发生领域的多元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危机事件不仅仅是发生在自然界领域,而且随着社会进一步转型,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危机事件。
(2)危机事件的频繁化。近几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在自然灾害方面,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大面积干旱,2004年上半年发生的禽流感等;在社会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方面,如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广西南丹煤矿爆炸事故、吉林中百商厦火灾事故、北京密石踩踏人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广东假酒事件、包头空难事故等等。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李军鹏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损失500亿元,共计达6500亿元,约相当于当年我国GDP的6%。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作的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4550亿元。
(3)危机事件的常态化。危机本来是非常态下的一种突发性事件,但近几年来我国危机发生日益频繁,各类危机通过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传播,在短时间内就会迅速波及整个社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而使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危机的存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机。不论生活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危机己成为现代社会难以规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已不是一件某种时候或某个局部的事件,它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经常性事件,呈现出常态化的特点。
2.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了社会系统全面的、结构性的调整与转化。随着转型期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控制模式的变化, 加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使社会趋于复杂化、多元化, 一定程度的社会矛盾与摩擦增加,社会冲突加剧不可避免, 中国进入到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期。中国政府和社会也经受了各种危机的考验,在危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危机直接促使了我国现代危机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与形成。但是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应急机制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2.1 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是,初步形成的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社会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危机管理理念
虽然“非典”事件使危机走向了政府和普通民众的视野,“应急预案”这个相对陌生的词汇也变得流行起来。但是由于受历史上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我国公共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公民的危机理念尚待加强,不愿或者不敢直面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危机这一现实。传统的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公共危机,尤其是非自然因素导致的公共危机。在这一预设之下, 承认或是公开公共危机,尤其是非自然因素导致的公共危机,往往意味着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挑战,存在着高度的政治风险。因此,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意识的在淡化危机意识。而政府和社会民众平时均缺乏教育培训和实践演习。突发事件都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如果平时缺乏相关的教育和训练,危机发生时必然会惊慌失措。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都未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化的教育机制,导致民众在突发事件的来临时,缺少必要的自助与自救能力。
212 仍未形成灵敏高效运作的危机管理战略系统
我国目前的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已建立了五级应急预案体系,但是仍为综合形成一个稳定而高效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结构。一个稳定而高效的危机管理战略系统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应对危机管理善后处理的联动机制、建立在国家层面上的综合协调执行部门。目前我国危机管理机制已经在预案编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未形成一个高效灵敏运作的危机管理战略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依旧缺乏危机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仍未建立。危机预警是危机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防而不是治,只有在危机发生之前对突发事件的各个要素进行掌握与跟踪,提出及时有效的预控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其二,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仍未健全。目前有两个方面亟需改进,一是政府信息披露机制仍未健全。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使得政府对信息来源渠道的控制减弱, 危机管理中政府的宣传思路有待改善, 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待建立。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不同于政治信息和国家安全信息, 涉及到公共利益, 公众有知情权, 但现实情况是,危机信息多数只是在严格控制的范围内传播。二是一元性的危机应急反应结构应当被打破。一元性的危机应急反应结构是指应对危机的职能部门仅仅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较少的主动地参与对危机管制的控制。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建构于全能政府的理念之下,仅仅存在于政府行政管理系统之中。这种一元性的危机应急反应结构强调的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抗击公共危机进行全面的安排,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公众以及舆论均处于被动员、被安排的被动处境之中,从而使得抗击公共危机实际上完全变成了政府的内部事务。
如果说前两者是我国危机管理机制软件上的缺失,那么缺少建立在国家层面上的危机管理综合执行协调部门则是这个战略系统硬件上的损伤。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主体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 缺乏综合执行机构。这是一种建立在职能分工基础上的条块分割的危机管理体制。与整体行政管理体制相一致,我国公共危机的管理体制目前也是建立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之上,各种类型的危机管理基本上是以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依托,危机管理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再经过多层次的块块切割,整个危机管理体制就显得异常复杂。这种分部门、分灾种的危机管理体系使应对复合型和国际型危机事件的效率低下,主要表现为: 第一,对单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比较强, 而对复合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则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即在于我国一直采用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情的救援体制和危机管理模式。第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的协调机制。一旦多种危机事件并发, 可能会使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政策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 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处理紧急事务的效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统一、高效和高度权威的危机处置的综合协调机构,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危机处置效率。
213 有关危机的统一立法仍未出台
从立法角度看, 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的《戒严法》, 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消防法》, 对付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法》, 对付公共卫生的《传染病防治法》等,但仍没有形成完善的危机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而且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部门管理色彩很重, 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对每一或者更多的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各种危机事件缺乏宏观性的总体考虑, 对一些明显可能成为危机事件的问题缺少事先详细的预警分析, 导致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在法律上往往是撞击式的被动反应。突发性危机事件会导致社会进入紧急状态,在紧急状态下政府的管理行为也必须遵循法制。因此需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上加快《紧急状态法》的制定。
3.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多难兴邦,危机事件是一场灾难,但它也提供了政府自我更新、完善自身的契机。我国政府以“非典”危机为契机推动了危机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已建立了主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各种防灾抗灾的领导机构和监测预警、紧急决策、指挥、调动、组织实施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灾种的信息网络系统,开展了灾害分级管理、灾害快速评估、区划与灾情统计标准的研究工作;但是,我国仍未建立起针对不同领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全面的危机管理体系。因此在危机治理中,需要政府作出持续的改进以确保观念的转变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推进现代危机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31 培养和强化危机意识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危机管理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管理的起点。危机治理首先必须进行政府观念的更新,时刻强化政府机构运作中的危机意识,政府应当树立危机理念,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危机不仅仅在资本主义社会比比皆是层出不穷,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屡见不鲜难以避免。其次必须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危机管理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危机管理知识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本国或本地区经常发生、曾经发生、可能发生的危机形势如社会矛盾、自然灾害、民族冲突等所采取的紧急应对的法律程序、手段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公务员危机事件的应急能力。再次在我国危机治理中继续对普通民众开展危机应对教育,使民众了解各种灾难发生的自然过程,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民众的危机应对技能,从而增进社会整体的抗逆水平。
32 制定并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危机状态或者紧急状态的规定,政府紧急管理权也没有明确的宪法授权;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或者紧急状态管理法。因此,为了使政府危机管理法制化,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必要加紧涉及危机管理的立法。首先,要在宪法中对紧急状态、紧急状态的确认、紧急状态的实施、政府紧急管理权等做出规定。其次,加快《紧急状态法》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应该就下列主要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政府的紧急管理权;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回应措施;紧急状态下的法律责任等。最后,制定、完善管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33 建立全过程的危机管理战略体系
政府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是体现政府处置危机能力高低的平台。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危机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不仅囊括和涵盖了国家安全和危机预警、智囊参谋、决策和执行等机制和相关部门,而且其体制内的人、财、物各种资源完全能得到充分保障。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机构,对于一些专门事件则成立非常设性专门机构来应对,至于其他临时性事件则成立一些临时性机构,问题解决后自动解散。这种机制缺乏专业人员、应急运作规则和危机快速反应机制;跨部门协调能力不足;存在地区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迟报、漏报情况比较严重。
当前,我国应该在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常设性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和部门。主要着力于三方面内容:一要建立快捷和畅通的危机预警机制和部门。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危机报告制度、举报制度,确定危机的警戒级别,针对不同危机级别制定相应的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预案。危机发生后,要根据危机的不同级别,发布预警通告。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构建抵御危机冲击的精神防线和群防群控体系。二要建立高效的危机指挥决策机构。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危机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和对危机的统一领导,实行严格的危机决策和指挥责任制。三要建立和强化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地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当危机发生后能迅速由平常状态转入非常状态,承担起危机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并根据危机的潜伏期、爆发期和危机后的重建期等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时提出各种决策预案。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危机管理专门机构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治组织、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形成预防危机、抗击危机和危机后重建的合力。
从国际和其他国家危机管理的经验出发,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我国有必要在中央政府建立高层次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调机构。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进行危机信息管理;进行危机风险的评估;在非危机时期,负责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在危机发生期间,负责领导与协调工作;负责危机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政府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中央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危机管理的职能、职责和责任。考虑到危机的多样性,应明确不同政府机构在承担某些特定危机管理时的职能和职责。这样,才能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机制。
总的来说,我国在危机管理机制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制度性框架,尤其是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仍未建立起在国家安全高度上的统一的且全面的危机管理战略体系。现有的危机对策框架与实践多是针对战争以及国内政治安全领域,在协调社会安全包括公众健康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国民安全方面仍须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我国仍有必要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危机管理理论和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危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5][6] 王谦.我国的危机管理机制.半月谈,2005,(5):1421,1421,1421 [2] 薛兰、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530 [3]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7):3545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外政府应对重大危机事件运作机制》课题组.国外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理论与实践.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10):5560 [7] 陈建华,何志武.论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江汉论坛,2003,(11)
[8] 许文惠、张成福主编.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胡鞍钢.中国大战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1] 郭济主编.政府应急管理实务.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12]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研究中心编注.国际危机管理概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13] 吕景胜.制定我国《紧急状态法》若干问题研究.新华文摘,2004,(7)[14] [以]叶海尔·德洛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5] [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北京:中心出版社,2001年版 [16] 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17] 赵绪生.论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危机与危机管理.中国行政管理,2003,(7)[18] 蒋建军.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3,(8)
李磊:行政管理专业2001级
第五篇:论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
论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
摘要: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意义在于对危机防患于未然,在危机来临前发出警报,让危机受害人群做好规避灾难减少损失的准备。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不仅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课程,更应作为我国一项要长期坚持努力完善发展的重要日常工作来抓。进一步提高预警水平及危机处理的反应能力。关键词:公共危机 构成要素 原则与要求 预警系统一、建立公共危机的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对公共危机越来越引起重视,对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也不断改进。所谓预警机制主要是对危机起到预见、警视、延缓、化解的作用。我国近年来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由来已久的弊端,例如对危机的评估认识不准确,缺乏快速及时应对危机的管理系统,反应速度过慢,对公共危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做得不够。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而且行政系统对危机的处理过度干预,不利于危机的处理。最重要的是没有调动民众的参与热情。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加紧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开发公共危机预警的电子系统,实时监测危机。
二、公共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公共危机是指社会遭受严重天灾、疫情或出现大规模混乱、暴动、武装冲突、战争等突发性公共事件而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威胁性和破坏性和可控性的特点。
三、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制度设计
危机预警的制度设计是指通过立法和公共政策等途径建立危机预警的基本制度,使公共危机预警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二)信息管理
危机预警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危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危机知识资源统筹起来,综合利用,从而认识危机的特性、危害,形成危机应对的基本策略,把危机知识转化为预防危机的行动能力。公共危机预警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公共危机预警信息系统应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危机信息监测和收集点;二是危机信息的传送渠道;三是危机信息的分析中心;四是危机信息的发布机构。
(三)风险评估
危机的风险评估是指公共危机预警部门针对所有潜在的危机,依靠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收集风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危机的发展趋势,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方案。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评估计划、评估的组合领导体系等方面。
(四)公众对危机预警的反应能力
公众对危机预警的反应能力是指组织和公众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对危机的应对能力。这里的反应包括公众对风险知识的掌握程度、公众对预警信息的重视程度、公众接到预警信息后是否明确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有没有应急计划等等。反应能力的形成和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目前,我国大多数民众的危机预警反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以致于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显的慌乱,造成了次生危机的发生,如公共场所踩踏事故。
(五)预警相关的危机意识和安全知识
预警方面的危机意识和安全知识主要是指公众的忧患意识、安全知识以及必要的救助技能。这是危机预警的重要方面,所谓防患于未然关键要看公民有没有在常态下时刻准备应对危机的意识和技能。国外公共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常扎实,如: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将美国可能爆发危机的地址进行统计,并印发给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等。类似宣传教育的大力实施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危机意识和应对技能,降低了危机的破坏程度。
四、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建立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要求
(一)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1、信息收集子系统
信息收集子系统的任务时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收集。设计是要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危机预警系统要确定信息收集的范围,这取决于危机风险源存在的范围。因而,在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时,首先要分析危机风险源的分布状况,不能有所遗漏。否则,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危机预警系统对危机的预警功能。
2、信息加工子系统
信息加工子系统包括信息整理、信息识别和信息转化三大功能。危机预警系统收集到信息之后一般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尤其是在指标性危机预警系统中。那么该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呢?首先,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可以通过审视信息的来源、信息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信息传递者加以判断。其次,虚假信息也可以通过信息之间的比较而发现。如果手机的信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就要怀疑这些信息的真伪。见过信息的整理和分类,并对信息进行识别后,危机预警系统就了解一些较为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此时系统就可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系统进行决策做好准备。
3、决策子系统
决策子系统的功能是根据信息加工子系统的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和危机警报的级别,并向警报子系统发出命令。在制定决策依据时,要决定危机预警各个级别的临界点,这些临界点需要指标达到何种水平。
4、警报子系统
警报子系统的功能是向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发出明确无误的警报,是他们采取正确的措施,警报系统要告诉相关人员危机的来临。首先,警报系统要根据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警报,要求能被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前在迅速、清楚的得知。其次,对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和危机潜在受害者进行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理解警报的内容。
5、咨询子系统
在预警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畅通信息沟通联络渠道,健全专家咨询机制,使政府决策得到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原则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面对各种公共危机的严重性,各级政府预案时,要以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为前提,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常抓不懈的原则要求建立危机管理常设机构,而非临时协调性机构,长期担负起危机预警和处置的重任,并把危机预警纳入国家、地区、城市日常管理体系中,绝不能使“危机预警”成为“危机应付”,变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分级预警的原则要求依据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时间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制定分级预案,进行分级预防和应急处理,依法规范和宣布突发事件的级别,从容应对;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求必须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大众媒体媒介等诸多因素;全民参与原则要求通过全员参与,既让大家了解危机的性质、深度及影响,了解危机的预警方法,增强了透明度,又发挥了大家的作用和积极性,有利于预警工作的开展。
(三)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指标体系要求
1、确定合适的指标体系
根据危机预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应能很好的反映出危机发生与否。
2、指标的持续性
建立指标所需要的信息是可以持续得到的。如果确定指标所需要的信息有时可以获得,有时无法获得,或者是只能部分地获得,那么这项指标就不能持续的建立起来,这样的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就会不完整。
3、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
危机预警的各种指标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出现明显不同的解释。
五、反观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措施
我国自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以来,逐步开始建立完善起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应对这类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我国之前并没有任何先例,所以当非典来袭时,政府的反映速度和行为明显没有达到大家的心理预期。2003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隐瞒非典疫情被解职。疫情爆发前期,民众由于对这类病毒的认识不足,媒体又没有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所以在民众间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再看2008汶川大地震政府的反映速度和能力明显提高,军队和救援组织机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投入救灾中。但是很明显我国的军队和救援组织在应对这类危机过程中明显经验不足。这更多的是由于我国救援组织和政府部门不注重对地震的演习和预警。民众在应对地震灾害时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转移到安全的地点逃避灾害。
总的来说,我们在应对危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危机意识亟待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和系统的不完善;政府与救援组织及国际组织间的合作性不强;缺少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专门性的人才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各地对公共危机的投入和重视不同;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不注重对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设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六、小结
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我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对于危机预警的投入不能吝啬,今天政府吝惜对危机预警的资金人员投入。明日当危机发生造成重大的财产及人员伤亡,政府必将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加倍买 单。我国在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提高预警水平和反应速度必须加大公共危机预警的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加大对危机及如何应对危机的宣传力度,媒体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起到对民众的信息发布作用。危机处理中崇尚人性,以人为本。政府要整合一切应对危机可利用的资源和人员,紧密与社会团体组织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加大对公共危机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参考文献
1、朱德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2、郭济.《政府应急管理实务》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
3、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JIUJIANG UNIVERSITY
毕 业 论 文 题目:论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院系:政法学院
专业:公共事务管理
姓名:胡晨
年纪:2010级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