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的几点看法
对“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的几点看法
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这一问题,原因很多,导致农村教育水平偏低所涉及的原因也很广,就这一问题,我个人概括了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音、体、美器材不足,信息化设施落后;二是农村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而且残疾、智障儿童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城市,这些孩子家庭教育差,性格孤僻、自卑,家长对这部分孩子的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迷茫;三是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减少,难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四是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老教师比重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何改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呢?个人有以下几点拙见:
一、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经济,政府部门应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创业,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村学校的生源。
二、优化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对部分生源少、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办学效益差的农村学校进行撤并,按照方便管辖的原则就近到规模较大的学校入学。
三、教育投入应向农村学校倾斜,投入不仅仅包括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师德教育、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待遇、加大评比表彰比重、关心农村教师的身体状况等,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投身教学、扎根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努力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乃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困助学活动,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困难,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五、促进教师资源城乡间的有序交流,组织城内骨干教师赴乡镇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送去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加大选派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赴先进地区培训学习的力度,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于农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的问题,兴和县也在积极寻找出路,现将本县的一些粗浅做法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
撤销了部分生源少、办学质量差的农村学校,目前,本县农村学校的数量已由2013年的18校21点撤并到现在的8校9点。
二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农村教师的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本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金为乡镇中心学校每人每月200元,教学点每人每月300元。此外,农村教师的高级职称评聘不受名额限制,只要条件达到要求,即可评选。这两项待遇切实保证了农村教师能够留得住。
三是推行新教师服务期制度。
近年来,本县为防止农村教师的流失,制定推行了新招聘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要求新招聘教师必须至少在农村学校工作三年以上。这些教师知识结构丰富、有活力、有精力,对于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大有益处。
四是评优评先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
由于农村教师参加各类比赛的机会少,因而获得的荣誉和业绩与城镇教师相比也要少。针对这种情况,本县自2010年以来,对农村教师的各级各类优秀评选进行单独“切块”,即单独给定农村教师优秀名额,在农村学校之间按照农村教师评选方案和细则竞争实施,不与城内教师竞争。近三年,本县农村小学教师的各类优秀评选名额大幅提高,共占全县总名额的35%。
五是多方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关爱、资助留守儿童。
2013~2015年,全国社保基金会、北京花舍咖啡集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县关工委及社会各界人士为本县农村留守儿童捐助价值近50万元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在未来的几年乃至十几年,我想,根据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教育公平的阐述,通过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会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农村教育水平会得到有效改善。
第二篇: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调查报告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因此国家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来到农村通过参观学院、与教师交谈的方式对农村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对农村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教育 经济 制度 师资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便显得及其重要。同时发展农村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以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使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整体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虽然农村教育现已取得一些可观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因此,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通过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对比,对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进行社会实践,更好的了解目前农村教育现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在独壁村小学(农村学校)和汇丰小学(城市学校)这两所小学进行。希望同这两所进行对比,来发现农村教育师资存在哪些问题。
惠丰小学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在编正式教职工90人,临时教工25名。学历达大专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并有50余名分获省、市、区“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称号。
独壁村小学现有教职工10人,学生40余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8人。好多老师都要带几门课。
从对两所学校的调查来看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碟子沟小学在教学楼和设施配臵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一台电脑还是人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更是很贫乏,学校内的并没有篮球场,村子内的小广场才有篮球场,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
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1)虽然最近几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小学的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比较偏低,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2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1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1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 1500多元。社会经济地位不高。
(2)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3)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碟子沟小学中,大多是年龄偏小的教师,这些教师的经验并不丰富,但教育方式并没有很 娴熟,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二)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原因
(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在我所调查的学校,当地学生说老师上课几乎是不说普通话的,他们交流大多数是用家乡话的。目前,有些城乡教育差距在不断扩大,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城市低,工作条件也比城市差,因此,有文凭、素质高的教师都奔向大城市,致使农村中青年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所以在农村教书的一般是民办教师、教师年龄偏 大的老师,正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少之又少。并且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也停留在过去那种方式,其所传授的知识明显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2)地方教育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教育设施缺乏落后
从村民口中我们知道,政府投入当地教育的资金很少,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建设非常滞后。不少农村中小学既没有电脑、语音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就连一些基本的设备也没有。教室里的黑板,桌子,椅子比较破烂,而老师的条件同样也不好,虽然全国小学统一都要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但这些对他们来说,却是从来都没想过的。孩子们告诉我们,他们从小到大很少接触过、美术、舞蹈、电脑这些课程。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普通的课程,却是农村孩子的心里唯一的向往。
(3)村级农村小学减少,造成上学不便
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4)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据当地学生说,他们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表面上开设,但也只是走走形式,主要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已。事实上他们很少上过,不仅是因为缺乏老师,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设备。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无法跟上时代。
(5)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a)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b)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c)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d)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关于本次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的结论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据当地学生说,他们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表面上开设,但也只是走走形式,主要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已。事实上他们很少上过,不仅是因为缺乏老师,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设备。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无法跟上时代。综上所诉,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打扎实,其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号,更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现 在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能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二)关于本次农村教育调查报告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资体系
一个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可以促成投资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方的协调统一,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选择相应的投资、管理及发展模式, 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而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的费用分担机制不尽合理, 投资主体的投资额与其所获得的收益不对称, 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同时, 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也促成各投资主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因此, 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势在必行。
2、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支持教育。要让地方主政官员首先明确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优先保证教育经费的投放,做到“三个增长”,为学校提供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办学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要组织各级领导到农村学校实地考察,现场办公解决学校的硬件建设,诸如:学校基础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问题。尤其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3、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际, 建议进行以下改革:
a.改革课程设置。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 以学生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开设各种必要、积极向上、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的课程, 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同时, 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育资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业能力。这样, 既能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又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b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各科增强活动课程, 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做法, 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C、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急需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进行考试改革。在考试的目标上如何体现多元性,即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评价;在考试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突破原有的笔试,将笔试与口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建立完善的素质教育监控体系,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提高教师待遇, 使农村教师工资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城市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水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降低优秀教师的流失率, 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减轻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同时, 还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在农村贫瘠的文化背景下,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如果他们生活艰苦, 读书无用的观念势必会在农村得以强化。所以,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刺激和示范效应, 增强农民追求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滞后于农村发展,尽管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引导,农村社会的开放与农民观念的更新,相信教育会进一步引起高度关注。可以预料,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第三篇:关于农村教育需求问题的看法
关于农村教育需求的几点看法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升全民素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提升全民素质的工程在农村的发展尤其重要,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加紧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借这次机会,我想就半年来我在农村教育岗位上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对于农村教育需求谈谈我的看法。
教育是教学与育人的结合体,而教师则是传达知识和育人的主要媒介。农村教育需求的第一点就是强大的合格的师资力量。在我看来,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师不可分割的,且一个老师的素质高低将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刻的,因此有要求在教师选拔与培训上下功夫,选拔出来的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是教授知识与以德育人,将自己所认识的世界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以及站在高处思考的习惯。当然,对于太小的小孩子来说,外面的世界就只能暂且当故事讲给他们了。另外就是教师人数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学校都不能出现学生没有老师教,或者一个老师教多个班的现象。希望可以扩大师资队伍,满足学生需求。最重要的就是为人师表,就得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我解决教育事业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第二点就是要有图书馆和计算机。在我看来,没有图书馆的学校是不完整的,学生的任务不是单纯的拿到高分,也不是单纯的考到哪个高等学府,而是学到更多的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图书馆里的“名家名作”以及“百家之言”足以丰富学生甚至老师的精神生活与课外生活,没有条件办大型图书馆的也要有个小型书库,这是学校的必需品。再者就是计算机,全球网络化的形势发展,让我们不得不加紧脚步跟随,一台小小的计算机就能了解全世界,就能打开封闭的大门,走向缤纷的世界,为的是不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闭塞的信息系统中,既然有了能了解世界的媒介,就不应该再让我们的学生脱离世界的队伍。总之,图书馆是要“阅尽古今中外”,计算机则是“走遍天南海北”。
“教育”是个大词,教学活动只是教育的一个部分,相关的教育理论与体系的建造也不是我等只从事半年教学活动的老师可以把握的。于我来说,就只能就我所在环境中所遇问题说下看法。在农村学校里,我发现我们需要培养“农村”重视教育的意识,在中国正在飞速向前发展的世纪里,农村也不能只关注经济的进步,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也极其重要,而教育在针对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同时,会在提升农村人民素质问题上发挥积极影响。之前说了师资力量,图书馆和计算机,那些都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教学必备因素。可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环境。环境也要细分,分为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学习环境或叫学习氛围。教学环境在我看来是于教师来说,整个学校的管理层与教师团队之间的配合,形成固定的有章可循的教育系统,也可以说是要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教学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绩。校园环境就不用多说了,保持整洁的环境是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懂得劳动的光荣。重要的还是学习环境,教学环境与校园环境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服务的,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很难把握自控意识,难以全心投入学习之中,学生不好好学,老师也会渐渐失去耐心,所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或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尤显重要。
这些就是目前我所能感悟到的在农村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因素,教学这条路很长,而且我作为老师在农村教学活动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相信农村教育事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成功。
第四篇:对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几点看法
对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几点看法
红 枫
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世纪之交,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更热情地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下面根据本校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设想。
一、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没有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材。我们认为,现代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素质:
1、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人先正己”,教师的基本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东北一所小学有一句名言:“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进素质教育,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
2、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现代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其次,必须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学校教育不是一种终结性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为继续学习作准备和打基础。因此,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充分反应终身教育的思想。
3、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理论。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必
然会导致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实际上是教师素质的竞争,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学历,高学历是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在业务能力上,要求教师从现在的“单一型”向“全能型”发展,像陶行知所倡导的那样做到“博专结合,博中求专”,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则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教师不仅要学会分析、钻研和思考,而且要会实验、会写教育研究论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必须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5、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的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现代教师要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
二、努力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运行机制
1、革除教师种种“终身制”,在竞争的基础上引入优胜劣汰机制,教育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其中原有人事制度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弊端,已成为一种“瓶颈”,遏制了教育改革的深化,而教师队伍中的三种“终身制”,已成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排除。一要革除“学历终身制”。学历本是教师学识与水平的一大衡量标准。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只认学历不管学识”的“一俊遮百丑”现象,以及“一张文凭一生受用”的以“不变应万变”现象。所以学校应从教师的真才实学和工作实情上重点考核,而不能仅仅关注一张“文凭”。二要革除“职业终身制”。由于教师近无下岗待业、竞争上岗之虑,远无寻聘、求职之忧,加之教师职业具有单兵作战和教师评价难以全面量化等特点,使得一部分教师不思进取,甘于平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必须加以施行。三要革除
“职务终身制”。现实中教师职务评聘中普遍出现了“评聘评聘,评了就得聘”“聘了还得评”和“一次评,终身聘”的现象,形成了事实上的“教师职务终身制”。这一终身制的存在,使许多被聘任职务的教师,特别是聘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较普遍存在着“三少”现象,即工作干劲少了,学习研究少了,以及论文与成果少了。所以学校必须评聘分开,“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举措必须落到实处。
2、处理好以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关系,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创新机制 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两个方面,以法治校强调的是“法”的作用,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必须明白,人治不能代替法治,学校必须有“法”,人人必须“守法”,这个“法”是实施学校管理的依据与准绳。一个“法”治的学校,应当有科学的计划,缜密的实施、认真的检查、客观的总结;应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应当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尽其职,又协作配合;应当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奖勤罚懒,选优汰劣,在“法”的面前做到人人平等。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因素,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都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上,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特别要考虑到知识分子自身的特点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大事大非上讲原则,在小事小非上讲人情,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如果只强调依法治校,而忽视了思想情感的沟通,就容易伤害教职工的自尊心,也很难使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开拓性,也更难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开作。要想挖掘人的潜能,就要尽量排除对人的各种限制,让人在自由交往、互相关怀的环境中输入新的信息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学校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干部与教职工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影响极大。因此,我们采取淡化约束,少设框框,多搭表现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教育舞台上唱好教书育人这台“戏”。
三、重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几项保障措施
1、建章立制,引导教师步步入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
设好教师队伍,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召开教代会,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了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规范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有力的依据。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逐步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性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2、实施“培训”工程,保证青年教师年年有进。学校要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长远目标与现实要求兼顾起来,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尽快愈合教师队伍的“断层”,实现平稳过渡。同时,学校还可以启动青年教师“一二三四五”培训计划,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大胆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指路子”,发展优势,形成特色;四年“搭台子”,搭台唱戏,崭露头角;五年“拔尖子”,闯出校门,走向成熟。全员参与,严格考核,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教学“状元”。
3、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层层攀高。教育界有识之士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而且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明智之举。针对教师原来教科研意识淡薄,学校应采取“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办法,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有一定潜力的几位中青年教师,组建起学校教科组,学校通过设置机构,编制人员,建立制度,安排时间,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科组成员人人确立课题,坚持每周一次集中理论学习、开展教改实验,积累各种资料,学期末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
我认为,只要确定一个目标,形成一种机制,落实一套措施,那么,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看法
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看法
高台县骆驼城学区建康小学杨托红
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检测。一个学生的语文学得好不好,最终要看其写作水平如何。但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容乐观。目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是内容空洞平淡,表达言不由衷;二是语言贫乏枯燥,用语辞不达意。
针对以上现象,我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并使其说出来自心底的话。学生常常感到生活很平淡,无内容可写,于是往往言不由衷,写出的作文空洞平淡,读来味同嚼蜡。更有甚者,作文一布置下去,不是开动自己的脑筋去写,而是在作文书或网络上找到符合要求的文章抄袭。究其原因,学生不懂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别说用心去感受。叶圣陶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所能写的东西。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才会爱上习作,写出生动具体、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来。如,在写《我的老师》这篇作文时,许多同学都把老师脸谱化,似乎是所有的男老师都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所有的女老师都是亭亭玉立,眉清目秀。一写起有关老师的事情,总离不开
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或拖着重病的身子给大家讲课、批改作业等等。这种文章还有什么新意呢?
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用心说话。文章的魅力在于真情实感,发自心底的声音才能打动读者。但是在学生的作文当中,却很少能这样。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假的,人是假的,事也是假的。相应地,感情自然不会真实。只有你说出发自内心的真话,文章才能有真情,才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也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心说话呢?对于书面语言并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作前的口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并按一定的顺序口述习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师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最好能说出情趣,说出新意。
二、注重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调用自己已有的语汇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首先,我说说语文教师本身的语言功底。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首先是语言艺术。有人比喻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语文教师若能把美的语言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对丰富学生的语汇,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我谈谈学生平时的阅读与积累的问题。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就是说,阅读积累在写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些学生之所以能措辞得当,一气呵成,就是因为他们平时看了很多的课外知识,语汇储备丰富。为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把读到的好的文章、片段、佳句、词语都摘录下来,平时一有时间就翻翻、看看、记记,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写多练。任何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一样。学生的语汇再丰富,若不能经常在写作的实践中运用,永远只会是一潭死水。所以我平时除了给学生布置大作文以外,还让他们写随笔,这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写作的天地,让他们自己选材,自己命题,文体和字数也不作限制,让他们自由发挥,写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虽然有些学生一开始会草草应付,但即便是抄写一篇,从中也能得到一点体会,因为他们至少花功夫去找,去翻了。所以,作为初学写作的小学生,必须勤练笔,而且要持之以恒。
三、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
学生从积累材料到完成作文,要经过一个从内部言语到书面语言的转换,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是作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别说小学生了。因此,我们还要把修改当作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
通过自改,尽量减少格式、错别字、病句、标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学生的修改水平有所提高时,还可以在中心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巧妙,语言是否简练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学生互批,使学生对作文要求的领会越来越深刻。在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的同时,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在修改别人作文的同时,也发现和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就算是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自己也能引以为戒,这无疑给学生的思想搭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并引导其说出来自心底的话,若能注重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使学生能得心应手地调用自己已有的语汇来准确地表情达意,若能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批提高作文的质量,作文教学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