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5篇)

时间:2019-05-14 18:5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

第一篇: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

课程名称:物流学

哈尔滨市市物流发展现状与规划

物流管理

1、哈尔滨市

1.1哈尔滨市概况

哈尔滨市——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1.2哈尔滨市交通情况

1.2.1铁路

从50年代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黑龙江的铁路运输事业。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铁路营业里程6854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重庆,德州,杭州,温州,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

1.2.2公路

主要公路有绥满高速、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吉黑公路(黑河)、鹤哈高速等。

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4293辆,公路客运量达5135万人次,货运量达8148万吨。

1.2.3航空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由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北京、香港、台北、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西安、沈阳、乌鲁木齐等各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东京、首尔、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大阪、新潟等国际城市。太平国际机场属干线国际定期4E级机场,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旅客吞吐量2011年突破784万人次。预计2020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一类口岸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

1.2.4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

1.2.5邮政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可以办理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全市共有470处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4780公里。

1.2.6城市交通

交通格局:“一轴、四环、十一射”

四环绕城高速。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776.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205条。全市共有公交运营车辆5433台,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6亿人次。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5519台。

轨道交通:哈尔滨地铁(Harbin Metro)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首个高寒地铁系统。该工程于2008年3月31日启动,规划有“九线一环”,总里程340公里。哈尔滨地铁1号线一、二期工程于2013年9月26日通车试运行。3号线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于2014年初启动。哈尔滨地铁总工程预计在20年内完成。

1.3哈尔滨市物流现状分析

1.3.1 哈尔滨物流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身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物流也快速发展。哈尔滨市的物流行业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大多数企业的物流观念,使生产、经营及物流企业都从这种第三利润源中获利。2011年哈尔滨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0938.88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社会经济增长。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将增长16%,高于哈尔滨市年初确定的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的增速。另据统计,201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283.43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高于全市生产总值3.5个百分点,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3.8个百分点。目前,物流业已成为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物流企业正稳步、快速的发展,且正在逐渐形成物流企业圈,如哈尔滨神州物流市场、龙运物流园区等,这些中小型物流企业集中区的建立为企业运输、配货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集中管理和市场规范化。公路、铁路等的便利为物流行业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从哈尔滨市经济增长的状况来看,物流市场还有巨大的空间。加gdp数据高速的经济增长环境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物流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近年,哈尔滨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哈尔滨市已拥有东北地区北部的铁路枢纽以及东北地区的第三大航空港,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相配套,城乡贯通、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网络。同时,数据、宽带网络建设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部分工商、物流企业已建起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由龙运物流园区有限责任公司筹建的哈尔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也已进入试运行,在此基础上组建的黑龙江省物流公共平台工作正在推进。

1.3.2存在的问题

1.3.2.1物流企业功能不完备

哈尔滨物流发展本来就比较晚,所以第三方物流起步更是晚,经验也不是很丰富,物流企业也不是很完善,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就制约着哈尔滨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企业模式,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还包括组织、协调、设计等方面。是独立于生产、经营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第三方物流是客户的战略投资人,也是风险承担者,与客户是一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当前,哈尔滨市的大多数物流企业仅仅是零散的接受企业的运输、仓储业务,企业有需求了才会将货物送到物流公司,这对物流公司的资源配置也很不利,不管货物多少都要及时发货,旺季忙不过来,淡季跑空车。其次,不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仅仅停留在雇佣关系上,使得物流企业不能站在发货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服务单一,按照第三方物流的要求,物流企业应该承担的业务范围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建议设计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搜集等。所以现阶段多数物流企业还仅仅是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不断的努力。

1.3.2.2物流环境影响

经过专家分析全国物流发展都相对比较缓慢,哈尔滨物流肯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需求量不足,没有太多的客户所需要,另一方面是物流供应服务由于缺乏价值含量导致利润不足,从而导致本土物流难成气候,这点哈尔滨物流表现的最为贴切。此外国内物流发展的政策也不是很好,也制约这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哈尔滨物流也受其影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市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许多大型企业也开始纷纷整合物流服务,哈尔滨这种大型企业不少,相对而言也对哈尔滨物流产生一定的冲击。

国际物流也对哈尔滨第三方物流产生影响,进出口贸易加大按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推动本地物流发展,但是实际却不是这样的。原因是人们对物流需求量不足,也是人们观念落后的原因。

1.3.2.3物流费用过高

哈尔滨本来就是一个二线城市,人均收入不是很高,但是物流费用却和大多数一线城市相同,这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直接导致哈尔滨物流发展缓慢。

虽然我国是一个物流大国但不是一个物流强国,因此存在运费高、物流质量不高等一些低等级的问题影响着整体物流业的竞争力。全国物流业都面临着这些问题,哈尔滨物流也不可能幸免。

1.3.2.4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客观而言,哈市物流整体处于一种小、多、散、弱的状态,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难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又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市以至全省第三方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物流专业人员的缺乏成为限制物流企业的瓶颈,虽然国内一些院校已开设了某些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但物流知识尚缺乏实际运用,企业方面也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不能使企业得到有效的管理。尤其一些民营物流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有一定的“向心力”会使企业有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如投资主体单一化、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外部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就会出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3.2.5资金不足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物流产业也是如此,这点也体现为在银行信贷资金供应方面,由于哈尔滨市的物流企业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于是就出现了银行贷款常常因企业信用等级、企业资质等问题而得不到银行及时支持的情况。缺少资金,企业的运转都会很困难,更不用说发展了,资金不足也就成了哈尔滨市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

1.4 哈尔滨物流发展前景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其物流业的发展和辐射范围,已超越本省市范围,它是东北亚北部经济腹地中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因此哈尔滨应承担起东北亚经济圈北部区域强大集散物流功能,充分发挥其商贸流通作用。因此规划建设哈尔滨东北亚物流基地,不仅是完善我国东北区域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及口岸设施基础,更重要的是确保未来我国在该地区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大力发展哈尔滨物流产业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根本保障。

1.4.1哈铁局加快铁路网建设

按照调整方案,哈尔滨铁路局铁路营业里程2020年将达到9048.6公里,比2007年增加2473.6公里,增长37%,将大幅提升了哈局运输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和铁路现代化水平。建设快速铁路网,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黑龙江省主要城市间快速铁路客运网的建设,将形成哈尔滨至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的一小时交通圈,有利于物流经济领域发展。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煤炭主要供应东北地区,粮食运输主要通过大连和山海关。在调整方案中将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建设作为突出的重点,随着煤运通道的建设,国内主要既有繁忙干线铁路的货物运输能力都将极大地释放出来,既有重要枢纽站的通过能力也将得到释放和加强,哈局乃至国内主要干线铁路紧张问题得到缓解,黑龙江省粮食外运将不再受到铁路运输通道和“限制口”能力的制约。煤炭和粮食等第一第二产业物流问题将得以解决和发展。

1.4.2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

全国各地物流快速发展,哈尔滨物流也突飞猛进,而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在朝着哈尔滨物流招手,哈尔滨各大物流公司也在考虑扩张这种经营模式。

第三方物流在哈尔滨物流市场上的细分在不断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方物流市场比同行增加俩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得到广阔的发展前景,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

就企业内部物流而言,把企业内部物流交给第三方来做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就像哈尔滨药厂比较多而他们进货的原材大多都来自外地这也是哈尔滨物流发展的一个发展点。

1.4.3电商发展迅速

人们越来越信赖网上购物,这就推动了物流的发展,哈尔滨物流也受到影响,近几年发展势头不可小看。

在以后的几年中应该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物流不断壮大与完善的阶段,总体来说哈尔滨的物流发展还是很有前景,哈尔滨大学比较多而大多数学生喜欢网购,这就会推动哈尔滨物流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国内电商物流企业入驻哈市,市政府每年将拿出至少600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货运专机航线补助和电商物流企业国内运输补助。哈尔滨作为电商服务示范城市,提出将出台相关电商扶持政策。这也将是哈尔滨物流业的又一大发展。

1.4.3 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邻国,经济互补性强,目前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俄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成果显著。特别是近四年来,双边贸易连续增长,2012年贸易额已达到一百二十亿美元。哈尔滨是全国各省市与俄罗斯交往的最重要通道和枢纽。对哈尔滨市的物流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得益于哈尔滨对俄物流优势,7至21天内俄罗斯网民即可收到货品。而便捷的在线支付方式和本土化的推广,也使Come365成为在俄罗斯知名度较高的跨境电商平台。作为对俄跨境电商的主要货运通道——哈尔滨至俄叶卡捷琳堡国际货运专机航线。哈尔滨至俄罗斯国际货运专机航线开通。2014年3月起每周起飞2个架次的航班,规划全年航行不少于100架次。

据阿里巴巴跨境交易平台速卖通统计,该网站34%的销售额来自俄罗斯市场。负责哈尔滨—叶卡捷琳堡包机的俄速通公司统计,目前该航线运输包裹数量已占全国对俄物流六至七成的市场份额。

在对俄电商在线领取平台建立方面,目前哈市已具有对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供给卢布网上快速汇款领取及结算、清理的服务能力。《哈尔滨市关于增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看法》行将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加快传统外贸企业向电商转化的步调。哈尔滨市已向国家申报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胜利后,哈市将取得国家批复的搀扶政策,电商企业从哈市跨境出口,将大大进步通关、外币结汇效率,或增添资金成本。

第二篇: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一、小岗村现状

(一)小岗村基本情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阳东部,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无线数字电视、自来水、冰箱、摩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计划3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投资2700多万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自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后,小岗村成立了以村第一书记沈浩为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小岗村党委,市委、市政府还向小岗村 派出了两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明确村产业发展方向,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小岗村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遵循“农民是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帮助下,结合小岗村实际,制定了小岗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村庄建设规划。

1、进一步明确小岗村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⑴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依法推进土地有偿流转,实行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①推广优质葡萄品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②以发展双孢蘑菇生产为主导产业,5年内实现千余棚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的目标;

③稳定粮食生产,继续鼓励农户种植黑豆等经济作物。

⑵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用循环农业的理念,大力发展养殖业。

①以公司为依托,发展养猪、养鸡及海虾等水产养殖业;

②支持公司和农户利用畜禽有机肥发展沼气,种植大棚西瓜等,逐步发展循环农业。

⑶发挥小岗村品牌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利用小岗村品牌的无形资产,与投资方合作兴办企业,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⑷着力打造小岗村旅游品牌,发展以红色旅游基地和观光生态农庄相结合的旅游业。

2、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有利于生产、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制定了小岗村未来发展的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小岗村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先后六次召开党委、村两委、党员和群众大会,学习贯彻各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印发宣传单108份,书写固定宣传标语8条,悬挂了新农村建设 2 宣传横幅,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目标、任务、原则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为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开展“四清”、“四改”工作,初步实现村容整洁

全村以“四清”、“四改”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使村庄整洁卫生,动员村民刷白墙体1800多平方米,采取“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等办法,组织村民对全村居住区周围的杂草、垃圾、杂物进行清理,共清理垃圾100余车;对公共卫生区――友谊大道的卫生及花木管理,采取招标方式,签订承包协议,专人专管;还建起了一个垃圾池,另有三个垃圾池即将建设,并确定了垃圾深埋地点;同时制定了小岗村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评比办法、村规民约和小岗村村民道德规范,建立起小岗村长效保洁机制,促进了小岗村风文明,管理民主。

为使全村村民均能喝上洁净水,对尚未用上自来水的村民进行登记,做好预算,在市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无偿为村民安装自来水,现主管道的相关器材业已购回,在6月底前实现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为做好小岗村改厕改圈工作,确定了“改厕、改圈、建沼气”三位一体的建设方案,农户每户只要拿500元,余款3500元由市帮扶单位支持,共需建53户,此项工程目前业已开工建设,7月底前全面竣工。

五是建设居民小区,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

该村在村庄的东部、大包干纪念馆的西南向,采取政府补贴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建设了26套居民小区,现居民小区已全面竣工,7月上旬农户将喜迁新居。六是实现村级道路的全面硬化

小岗村目前业已硬化道路25000平方米,计划在年底前将通往小岗农贸市场长200米、宽8米的道路实现硬化。

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加快小岗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建设。小岗村已将双孢蘑菇生产做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今年,已租用耕地20亩,计划建双孢蘑菇大棚29个,采取技术人员和科技学院三名大学生领建示范、无偿为农户 提供技术服务和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办法,农户自愿参加发展双蘑菇生产。

领建示范人计划建12个大棚,三名大学生建7个大棚,6农户建10个大棚。目前双孢蘑菇生产基地的路、水、电等生产设施已建好,已建成大棚骨架12个,到7月底可完成29个建棚任务。8月份投入生产,每棚建设费用7967.5元(其中:毛竹4950元,铁丝262.5元,网300元,绳600元,草帘280元,薄膜400元,竹竿325元,建棚工时费850元),生产成本5465元(稻草945元,牛粪1080元,菌种1540元,各种小料600元,人工1300元)。每棚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生产面积450平方米。效益估算:每平方米产菇20斤,每棚常产9000斤,按1.5元/斤,每棚产值13500元。当年可以收回投入成本。大棚使用年限一般6-7年,第二年开始只需要投入生产5465成本元,就可获得近万元的纯收入,如果小岗村双孢蘑菇生产发展到每户2棚,每年每户就可以增加2万元左右的收入。为促进小岗村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今年工作的重点是在今年领建示范生产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力争使小岗村的每名青壮年都得到培训,都能掌握双孢蘑菇的生产管理技术,明年争取在全村推广,发展至200棚左右。

2、推广选培优质葡萄品种,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将以葡萄示范园为龙头,选培优质葡萄品种,成立葡萄协会,制定协会章程,逐步实现葡萄供产销一条龙服务,使用沼气、牲畜等产生出的有机肥,开展无公害绿色葡萄生产,打造小岗品牌葡萄,提升小岗葡萄品位,同时加强葡萄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力争使葡萄收入人均创收2500元。

3、大力发展养殖业。支持凤阳县小岗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扩大养猪产业,配合公司选育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猪种,督促公司尽快在租用200亩土地上规划建设养猪小区,扩大养猪数量,引导群众学习养殖家禽技术,自愿发展各种家禽家畜养殖。

利用全村200多亩水塘及低洼水田,发展海虾等水产养殖,现已有13户户主动组织起来,到合肥等地考察学习海虾养殖情况及相关养殖技术,成立了以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日为会长的小岗村海虾养殖协会,负责虾苗购买,提供技术、销售服务等,海虾养殖具有易繁殖、产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市场均价在5元/斤,年亩均纯收入5000元。现严金昌已领养20亩,其他12户正在做养殖准备工作。我村党委的意见是稳步发展,先试养探路,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养殖面积。通过合理利用小岗村发展基金,支持帮助示范户发展海虾养殖,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虾养殖,力争使海虾养殖成为本村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4、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循环农业。将着力做好土地治理工作,建设3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加快推进“改厕、改圈、建沼气”三位一体的改圈、改厕建设进程,利用养殖场、沼气池产生的有机肥料,将小岗建设成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大力开发旅游业

以“大包干”纪念馆红色旅游为依托,引资发展与其相结合的观光生态农业游和农家乐游,使旅游业成为小岗村䠇起的另一大支柱产业。

(三)招商引资办企业

在按合同与投资方办好日产500吨面粉加工企业――小岗村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小岗村品牌的无形资产,与凤阳县军宇水业有限公司联合兴建纯净水厂;支持和鼓励村民引资办厂,村民严学金与亲戚意向合伙在小岗村兴建新型PVCP阻燃防腐装饰材料厂,该项目总投资约300万元,年纯收入100万元左右,需要生产工人40人,此项目正在洽谈中;对1994年由凤阳县小岗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旺兴达(中国)有限公司、皖东中都自动化设备厂合资设立的“安徽旺兴达电讯器材有限公司”的股权所属通过法律进行确认。确认后,将收回该公司的管理、生产权力;与此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本内再有1-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园区内落户,使村级集体经济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壮大。

(四)保持村容整洁,促进乡风文明

进一步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群众的自学行动,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 “四清”、“四改”工作进一步深入,长期保持村容整洁;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公德,5 逐步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支持村务公开,激励群众关心集体,自觉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加快管理民主的进程。

(五)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第一,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在目前,村党委已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支部的班子。第二,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采取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制”、“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制”等措施的实施和建立健全,来加强小岗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制度、作风、思想建设,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三,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将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抓手,努力将村里的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村里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然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和小岗村的腾飞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展望未来,小岗村人民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建设小岗、富裕小岗”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小岗村的现状就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缩影

 2008年10月13日15:40 经济参考报

田野里的稻子翻滚着黄澄澄的波浪,村里惟一的一条水泥马路上不时有汽车来往穿梭。严宏昌比以往更忙了,作为30年前“大包干”的18个带头人之一,他不时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前来参观、调研、考察的各色人群,还要不时地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媒体记者的采访。

“小岗现正处在十字路口上。”今年60岁的严宏昌颇为深沉地说:“我们最担心土地问题,害怕借着流转的名义归大堆。”而他的儿子严余山最关心的是小岗如何致富的问题。这个在外面打工办厂闯荡了十几年的小岗新一代说:“必须发展二三产业才能致富。”

新三十年:解放思想没有止境

2007年,小岗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元,远高于全国4140元的水平。

但外界不少人认为,那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沈浩为此解释:“近5年来,国家各部门总共给小岗村的投入有八九百万元,主要用于建设路、水、电和农户家里的下水道、外面的围墙,还包括村里的办公场所等。”

“县里没有刻意把小岗硬往上扶。”县委书记马占文说:“把一个小岗村扶得富富的不难,但那样做是形式主义,对其他村不公平,也违背了当初小岗村大包干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坐在村书记办公室里不停地抽着烟的严宏昌感慨:“群众最满意的是大包干解决了温饱,最不满意的是经济没有发展上来。”

“当年小岗村的成绩主要源于解放思想、制度创新。但多年来进步较慢,原因在于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温饱解决后,思想、制度上的创新不够。”沈浩说。

今年67岁的严俊昌承认:“小岗村离县城30公里,环境闭塞,过去太穷,这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都有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小岗人发财致富的愿望其实很强烈,但直面市场的本钱少、本领小、环境条件差,普遍不敢冒险。

一位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曾对小岗村作过深入调研,他说:“这一派当权者干事,另一派说不好。另一派当权者干事,这一派说不好。小岗村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派性斗争,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立坤至今不能理解:分田到户后,小岗村很长时间没有一次党员会或村民大会能从头开到尾,各家为自己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据了解,因为改革“功臣”们互不服气,难成合力,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当年大包干的18户人家大都轮流当过村组干部。

县有关领导向记者介绍,小岗村内耗太多,宗族势力太强,影响了发展。当年大包干的两位生产队负责人,至今还在争论当时谁是“一把手”(生产队长)。

为此,县里派了几批干部在小岗村担任书记。“这些人来了就是镀金,出发点就有问题,干一两年就走了。这些人把小岗说得一无是 7 处,给上面领导汇报假情况。”曾当过小岗村书记的严俊昌提起上面下派干部的事情绪十分激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面派支书,连续派了四任村支书。班子流动性太大,村支书换了七八次。”见过世面、颇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严俊昌认为:“关键在领导,没有稳定的班子就没有稳定的发展。要有一个稳定的村支书。”

2006年底,小岗村又一次摁下手印,这一次是全体村民向省委提出要把任期已满的沈浩留下来。范迪军认为,沈浩的观念和做法与农民之间有相同、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少不同甚至矛盾的地方,在与沈浩的磨合碰撞中,小岗村人变文明了、开放了。

一位经济学家说:小岗村的条件和环境决定,小岗村现在的发展状况才是正常的,很富反而是不正常的。

“小岗村的现状就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缩影。”陆子修说。

范迪军认为,小岗村现在尝试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这恰恰是广大的中国村庄可以复制的,小岗的典型性正在于此。

今年3月,在上级主导下,小岗村合并了附近的两个行政村,总人口由过去的470人增加到4800人,土地由1800亩增加到近万亩。小岗要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加快发展步伐。

第三篇:物流专业发展规划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我系长期以来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及专业方向,并于2005年获得批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从2005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能在国家省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以及外贸公司、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中从事物流和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等工作,或在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人;教师中30岁以上4人,其余年龄都在30岁以下。主讲教师90%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上课率100%,年均教学工作量300学时以上。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有: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案例等。教材均选用国内外最新权威教科书,注重紧跟国际物流管理发展前沿。

2、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

面对我国物流业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着众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对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模式形成了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高校既要培养企业物流人才,如满足生产企业物流、零售行业物流的采购、管理和作业人才;又要培养物流企业人才,如适应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等业务的管理人才。

从企业用人的信息反馈中,也暴露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浓重的传统物流特色,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缺乏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现代物流所需要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同样,物流教育的师资、教材、案例、实验设施的缺乏,也是制约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2)物流管理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我校申报并获准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的2005年,唯有“先谋而后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把握中,寻求动态的最佳匹配和专业的持续竞争力。

3、物流管理专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专业,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来发展迅速,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影响力逐步扩大;但与示范专业和重点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定位缺乏特色和创新性

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原有的专业定位比较模糊和普通,与其他高校定位雷同化,缺少专业服务市场区域和影响力定位。在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上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2)师资队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师资力量不强,在全国和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不多;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尚未形成。

(3)学术水平较低,服务社会能力不强

承担和参与的各级课题较少,年人均发表专业论文数不到1篇,且分布不均匀。物流管理专业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发挥。

(4)课程和教材建设才刚刚起步

虽有数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本专业、全院乃至全校讲授,反响较好;但本专业还没有优秀课程,而且还有部分专业新开课程的效果有待未来两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课程讲授方式比较单一,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尚需进一步提高。教改课题还未获得立项。还没有出版自编或自译的专业教材。

(5)实践教学滞后于专业发展的要求

物流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专门的实验课程外,还有许多专业课程离开了实验和实习就无法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效果。但我校综合物流实验室建设仍处在论证、申请和等待审批阶段。固定的实习基地尚未建立。

以上问题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必须认真考虑和应对。

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定位

1、市场影响力定位

立足广东创先进;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面向全国,大力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

2、特色定位

整合协调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经济等专业的优势资源,突出本专业的交叉性和复合性;专业特色发展方向为轻工业物流与合作物流、中等城市及县域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行业分析及战略规划等。

三、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

(1)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渠道,引进一批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专家作为本专业兼职教授,定期举行学术讲座。

(2)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和深造。未来本专业力争每位教师进修、实践、访问研究半年到一年。

到2013,力争本专业在教师数量、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达到重点专业的水平。教师总数达到14人左右,师生比例合适;教授、副教授5~6人;具有硕士学位比例≥80%,院级以上重点培养教师2~3人。

2、大力改善教学条件,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实验室,建立固定校外实习基地5~10个。基本满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的需要;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80%,综合性实验开出数占总实验数的比率≥20%,实验

室对学生的开放率≥20%。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使教学集视、听等众多知觉于一体,努力探索活泼、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到目前,本专业90%的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

3、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在授课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的同时,稳定教师与课程的长期战略定位,实行老教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着力培养和保持名优课程。到2013年力争拥有校级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1~2门;编著或译著公开出版教材3部;专业必修课程选用省部级或面向21世纪教材比例≥70%。

4、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率大幅提高 培养和形成稳定的科研学术团队,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学术研究方向,初步设定为轻工业产品物流与合作物流、中等城市及县域物流、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行业分析及战略规划等。积极探索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政府部门从事实践调研,形成产、学有机结合的机制。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以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影响力为目标,积极承揽和参与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和咨询项目。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每年至少请1名校外本专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学术合作,每年至少派1~2名骨干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5、完善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使专业发展逐步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制定和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倡教学研究资源和成果共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物流管理专业档案库、图书资料库、数据库;到2013年,专业藏书将达到500册以上,建成网上运行的多媒体资源库(软件库、素材库、案例库、课件库等)。

以上内容为近期(2—3年)规划,在学院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

管理系

二011年九月十五

第四篇:哈尔滨花样滑冰的现状

哈尔滨花样滑冰的现状

如果把时间追溯到1990年前,在哈尔滨的7个区内,有6个区的业余体校都有花样滑冰项目。每到学校放学以及放寒假的时候,孩子们都会穿上冰刀,在冰场上翩翩起舞。虽然哈尔滨后来划分为8个区,但目前开展花样滑冰运动的只有道外区业余体校和南岗区业余体校。在这两所体校里,从事花样滑冰教学工作的只有3名专职教练。据不完全统计,在哈尔滨市学习花样滑冰的业余学员不超过150人。这个数字与现在在哈尔滨市学习钢琴、绘画的孩子数目相比恐怕是少之又少。

谈到撤销花样滑冰项目,道里区文体局副局长王利明也是颇感遗憾。“没办法,我们的教练已经调到省里去工作了,学校现在找不到合适的教练。”王利明告诉记者,场地的缺失也是撤销花滑项目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让学习花样滑冰?对此,家长们的认识更理智。

增强体质是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有家长告诉记者,自从孩子学习花样滑冰以后,冬天的时候不再像过去那样爱得病了。一位领着孙子来滑冰的爷爷更是直言不讳:“我也不指望他能够出什么成绩,我家孩子比较胖,只要能 减肥就行。”另外也有家长是受到申雪/赵宏博这些优秀运动员的影响。在省冰上基地的滑冰场内,有一位生在哈尔滨,在天津结婚生子的母亲带着3岁半的孩子来学习滑冰。这位母亲告诉记者,天津也有冰场,但是,那里没有申雪/赵宏博,只有在冠军的故乡学习花样滑冰才是最正宗的。

虽然家长送孩子来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是各种各样的,但当记者问到是否希望孩子将来专门从事花样滑冰运动的时候,许多家长都做出了相同的回答:看看再说吧。

相对于家长们的良苦用心,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会让人们感到有些失望,对于他们来说,冰场是一个娱乐的场所,是一个可以逃避学习压力的场所。许多孩子都把好玩、不像学习那么累作为自己学习花样滑冰的理由。

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市体校)就是人们常说的体育中专,该校开设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男、女冰球,男、女冰壶5个项目的学习,目前有学员近600人,学习花样滑冰的有30余人。

虽然花样滑冰在该校的发展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但该校校长曹东华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花样滑冰发展也走入了低谷,遇到了发展的难题。

选材难。现在业余体校学习花样滑冰的人数少,而且许多家长是抱着锻炼身体的想法让孩子学习花样滑冰的。这样一来,在市体校这个层面上,选拔运动员就比较困难。

培养难。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年龄普遍偏小,因此在该校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都是在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而不是像其他项目的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既要坚持训练,又要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压力非常大。

缺教练。目前,市体校的专任花样滑冰教练只有1人。现在许多南方城市也开始有了滑冰俱乐部,在那里教练的工资一般都能达到每月8000元左右,许多优秀的教练都流失掉了。学校不久前曾以外聘的形式聘请过一位教练,这位教练也被南方的俱乐部挖走了。

什么样的队员能够从业余体校进入市体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记者在市体育运动学校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入队协议上看到,进入该队进行训练的第一个条件是身体健康、爱好滑冰,并能够掌握一定的花样滑冰技术的男女少年儿童(一级以上)。该校花样滑冰教练杜彦坤告诉记者,花样滑冰是将体育和艺术融为一身的运动,因此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滑行、跳跃技术之外,还需要孩子对艺术有一定的领悟能力。

杜教练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家长。学习花样滑冰的孩子年龄都很小,每次来上课都需要有家长陪同。家长能否坚持住往往就成了孩子能否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孩子一开始非常愿意学,但当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否继续学下去。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孩子的训练,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孩子的训练半途而废。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校学习花样滑冰,学校免费为来校学习的学员提供冰刀、冰场,同时对于刻苦训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学校还给予奖励。在测试考级中达到二级的选手每人每月补助60元,达到三级的选手补助80元,达到四级的选手每月补助100元。为了让有天赋的孩子不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而被埋没,该校多年来一直执行每年2600元的学费,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年5000元。同时,对于特困生,学校还给予减免学费的待遇。

从业余体校到市体校再到专业队,究竟有多少人能够一路走下来?

一位市花样滑冰队的冰舞运动员告诉记者,16年前,他在业余体校学习的时候有40多名队员,到重点体校(哈尔滨市重点体校已被并入市体校)时还有22名队员,然而目前,还坚持在冰场上的只有3个人。这期间,许多人或是由于伤病,或是因为成绩不佳都纷纷放弃了学习花样滑冰。

在谈到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习花样滑冰的时候,这些有着十余年冰龄的队员说,花样滑冰可以说是所有运动里最难的运动之一了。因为它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其他运动所必需的力量、耐力、爆发力,同时他还要求运动员对于艺术和体育的结合有着很好的理解。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于花样滑冰项目的热爱,而且能够有信心坚持下来,否则再好的先天条件也很难成才。

热爱,花滑教练不计名利

在上世纪80年代,哈尔滨花样滑冰队有8名教练,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教练退休了,而一些优秀的教练也随之流失到南方的俱乐部去了。现在留在哈尔滨花样滑冰队的教练,很多都是当年的优秀运动员,比如说栾波、奚鸿雁、丛文义,他们都曾经是共和国花样冰坛上的健将,面对着许多人去南方拿比他们高出近10倍的工资,他们毅然留了下来。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是对于花样滑冰的热爱。

所有教练的回答都是由于对花样滑冰的热爱。其实,以他们的成就,如果到南方的一些俱乐部,不愁拿不到高薪,但这些教练们坚信,花样滑冰最好的人才应该出在北方,他们的梦想也应该在这里实现。在一位教练员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了一排整整齐齐码在桌子上的方便面,而在衣柜的上方是一摞方便面的包装箱。“这就是我们的夜餐补助。”这位教练告诉记者。

虽然教练员们的工资不高,但为了提高自身的水平,他们有时还得自己掏钱来充电。在教练员的宿舍,记者还看到了厚厚的一摞光碟。一位教练告诉记者:“这都是我们自己刻录的各种比赛的光盘。”

提到姚滨这个名字,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陈秀静、黄冰这两个名字,如果不学习花样滑冰的话,恐怕不会知道她们是谁。她们二位前者是在都灵冬奥会感动世界的中国选手张丹的启蒙教练,后者是新老世锦赛双人滑冠军庞清、申雪的启蒙教练。

当他们昔日精心栽培的“小苗”在世界赛场上摘金夺银的时候,这些基层教练依然在业余体校的冰场上不停地喊着口令,作着示范。

说起这种在光环背后的守望,一位基层体校的教练告诉记者,虽然昔日的弟子们在世界赛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自己没有必要去炫耀这些。毕竟他们成绩的取得不是靠一个基层教练能够做得到的,他们是在经过了各级教练共同努力之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基层教练所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些刚入门的孩子打好基础,搞好哈尔滨市花滑人才的梯队建设。

2012年2月5号

第五篇: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张秀巍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食品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快速成长的一个工业体系,也是完全竞争性的行业。作为哈尔滨四大优势产业之一,食品工业近年来一直是拉动哈尔滨工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支力量,但也存在龙头企业少、加工层次低、集群效应不明显等问题,亟待通过强化资源优势、扶优扶强、提升产业集中度等措施加快发展。

关键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7-0047-02

一、引言

所谓食品工业,是指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或化学工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具有连续而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我国食品工业属完全竞争行业,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精细加工程度不高。总体上,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处于成长期,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技术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狭小。近年来,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渐渐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主角。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已发展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并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食品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哈尔滨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2006-2010年,食品工业的总产值始终在装备制造业之后位于第二位。2006年以后,食品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约20%的高速增长。在哈尔滨市优势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从2011年4月,食品工业总产值跃居哈尔滨市四大优势产业之首,成为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总产值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位置,排名第六。本文试图从分析发展食品工业对哈尔滨的经济意义着手,研究这一产业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一)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概况

多年来,哈尔滨市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确立了 “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把壮大食品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科技支持、园区建设等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食品工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

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培育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面大、带动力强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形成了以乳制品制造业、饮料工业、啤酒工业、大豆加工业、肉类工业、粮食加工业以及特色食品加工业为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产业,成为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2006-2010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当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均在22.8%以上,对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2006年的14.2%提升至2010年的53.1%。

2011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共有25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881.2亿元,同比增长25%,占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4.0%;实现工业增加值257.0亿元,同比增长26.4%,食品工业产值占哈尔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4.0%。

(二)哈尔滨食品工业运行特点

2011年,哈尔滨食品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积极局面,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从四个行业来看呈现增长速度“两高两低”态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8.3%和33.5%,分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3.3和8.5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60.8%和8.4%,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7.0%和10.6%,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16.8和2.6个百分点。

但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增长速度呈现缓慢态势,增幅分别为16.9%和17.2%,分别低于行业平均增幅8.1和7.8个百分点,产值分别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21.0%和9.8%,对哈尔滨市食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2%和7.2%,拉动哈尔滨市食品工业增长分别为3.8和

1.8个百分点。

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从食品加工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1,全国平均为0.66∶1,与哈尔滨市相邻的长春市为1.1∶1,而哈尔滨市仅为0.59∶1。由于缺乏集农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世界50家最大食品集团中最小的一家年销售收入也达300亿元人民币,约是哈尔滨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最多的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6倍。2011年哈尔滨市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1户,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1户,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12户。

(二)加工层次低

除雀巢、蒙牛等招商引进的一些精深加工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围绕本地原料进行初级加工,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目前,哈尔滨市60%左右的农副产品仍以“原字号”或初级加工进入市

场,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后,在美国可增值约3.72元,而哈尔滨市只能增值约0.38元。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发育不够强势

虽然目前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但整体产业发育不强,经开区、双城开发区、宾西开发区及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还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特别是五常大米加工基地规模企业少,企业小而散,由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难以快速发展壮大。

(四)缺乏强劲的新增长点支撑

近年来,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由2006年的307.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81.2亿元,增至原来的近3倍,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尤其是近两年增速均在25%以上。继续维持高位增长,需要更大的绝对值增量来支撑。目前食品工业缺少大型项目,在今年新建和续建的30个食品工业亿元重点投资项目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仅2个,而2012年能够投产项目有14个,新增企业投产、达产较慢,产能释放周期较长,工业投资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直接影响到工业的发展后劲。

(五)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矛盾凸显

一是人才和劳工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哈尔滨市工业人才不足,劳动力流动性强,人才和劳动力外流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经常出现招工难、招合适技术工更难的现象。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高位运行、融资难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企业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现有工业企业许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规模小,无资本积累,流动资金普遍短缺,严重制约了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个别行业受特殊原因影响,发展缓慢。如乳制品行业受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加大了进口乳制品对国产乳制品市场的冲击,行业发展处于低迷状态。

四、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特色,做强优势产业

食品工业是哈尔滨市“十二五”时期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装备制造业,成为哈尔滨市工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做强哈尔滨食品工业,一定要围绕哈尔滨市特色资源做文章,打好“特色牌”。一是加强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如:延寿鸿源食品的无菌方便米饭项目的投产将填补东三省方便米饭领域的空白,带来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加强肉、蛋、豆制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变大为小、变粗为精、变生为熟、变裸品为包装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工业化。三是积极发展具有特色风

味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形成风味饮用食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原浆水果饮料、坚果饮料、蔬菜饮料等健康营养饮料,鼓励发展格瓦斯发酵类风味功能性饮料。

(二)依托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特别是农业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哈尔滨食品工业,就要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打造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基地,让资源在产业上活起来,助推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力鼓励在五常、方正、通河和木兰等适合稻米种植的地区开展稻米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鼓励在尚志、阿城和延寿等地兴建浆果类饮料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园一特”,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

(三)扶优扶强,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是推动和带动食品工业整体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要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资金和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安排一定的信贷资金,逐步扩大贷款领域,增加贷款规模,重点解决龙头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三是加大综合服务力度。在信息、土地、水电等方面搞好综合服务,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帮办不包办、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和引导,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诚信建设,打造优质品牌

一是以乳品、饮料、酒类、肉制品、调味品行业的国家诚信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国家及省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好哈尔滨市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和指导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认证,以诚信促经营、以诚信谋发展。二是以新型工业化试点活动为契机,在食品行业加大信息化及媒体宣传,为企业树立正面、诚信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质量品牌创建工作,保护和宣传传统品牌,培育和打造新生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五)利用科技手段,促进传统食品工业升级

一是开展产学研对接工作。组织哈尔滨市重点食品企业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科技人才,从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及质量安全方面创新思路,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促进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利用好平台,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工作。加强与运行、投资、电力、交通、煤炭等委内处室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工地,了解情况,及时把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好生产要素的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优化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环境,起草《哈尔滨食品工业发展意见》,为哈尔滨市食品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三是做好政策辅导和信息沟通服务,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国家及省市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对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系统的政策解读和辅导。

(七)加强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的社会职能

行业协会是行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又是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哈尔滨食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一要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服务职能。继续以行业协会为主体,举办好“中秋月饼文化节”活动,为哈尔滨市月饼生产企业及地方名优特产品生产企业搭建良好宣传和展示平台。二是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协调作用。以“百家食品企业诚信联盟”为载体,积极加强企业的行业诚信自律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哈尔滨食品工业协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高治平]

下载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哈尔滨物流发展规划与现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桓台县乡村休闲游现状与发展规划

    浅析桓台县乡村休闲游现状与发展规划桓台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的结合地带,是全国闻名的“吨粮首县”、著名的“建筑之乡”和清初诗坛领袖王渔洋的故里。......

    苏州市物流现状

    苏州市2014年物流业发展思路 一、应对上海自贸区建设,力争实现错位发展 上海自由贸易区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后必将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深刻而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

    医药物流现状

    医药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10-26来源:中国物流产品网作者: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医药物流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着药品质量的管理及监管,为安全用药带......

    仓储物流现状范文大全

    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厂商研究和规划的重点。高效公道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活动的速度,降低本钱,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现状

    物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牛艳芳,李伟北方经贸2004年08期山东财政大学,济南市运输管理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入手,论述了......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中国汽车物流发展现状(一)中国汽车物流市场增长态势 中国的汽车物流业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随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浅析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邮政物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分析邮政在发展物流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现今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就我国邮政物流发展......

    中国汽车物流的现状与发展

    在汽车物流中第三方物流迅速崛起。目前我国汽车第三方物流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从传统的运输企业转变来的; 二是从汽车制造企业中分离出来的; 三是伴随市场崛起的民营企业; 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