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和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皖政办秘〔2013〕199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和 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统筹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省政府决定建立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一、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
第一召集人:詹夏来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召 集 人:陈树隆
省委常委、副省长 成 员:汪莹纯
省政府副秘书长
缪学刚
省环保厅厅长
朱 潜
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 庄保斌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郭本纯
省编办副主任
— 2 —李必方
余 群
江 春
刘明平
李家寿
李成聪
左 俊
郑春林
贺泽群
吴桂和
丁庆领
陈文浩
程 鹏
张光建
朱少春
倪三立
马 雷
吴良斯
张文静
吕一平
祝兴无
李晓斌
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省科技厅副厅长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总工程师省公安厅巡视员 省财政厅副厅长 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省环保厅副厅长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省农委副巡视员 省林业厅巡视员 省商务厅副厅长 省国资委副主任 省地税局副局长 省广电局副局长 省工商局副局长 省质监局副局长 省安全监管局纪检组长 省法制办副巡视员 省能源局副局长
胡东辉
省总工会经审会主任 李国阳
团省委副书记 龚明珠
省妇联副主席 曹 剑
省国税局副局长 汪克付
省气象局副局长 李仲明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杜贵和
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张国强
合肥海关副关长
戴季宁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 唐理斌
安徽证监局副局长 张绪风
安徽保监局副局长
芮继强
中石化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 王显柱
中石油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办公室主任由缪学刚同志兼任。
二、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陈树隆
省委常委、副省长 副 组 长:汪莹纯
省政府副秘书长
缪学刚
省环保厅厅长
成 员:庄保斌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定明
省政府应急办主任 余 群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江 春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李家寿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总工程师 李成聪
省公安厅巡视员 左 俊
省财政厅副厅长 贺泽群
省环保厅副厅长
吴桂和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丁庆领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陈文浩
省农委副巡视员 杜昌智
省卫生厅副厅长 马 雷
省广电局副局长 李晓斌
省能源局副局长 汪克付
省气象局副局长 李仲明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 杜贵和
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唐 漪
民航安徽安全监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办公室主任由缪学刚同志兼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2月30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质量兴省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皖政办〔2007〕53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质量兴省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省质量兴省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安徽省质量兴省活动实施方案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深入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不断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质量兴省活动。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产品素质为重点,以强化质量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不断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有效性。
二、目标任务
经过努力,到“十一五”末,力争达到以下主要目标:
(一)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明显提。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得到普及,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推广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质量损失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龟甲规定标准,省辖市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鲜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
(二)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大中型工程和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试车和验收一次性合格,商品住宅工程合格率达99%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和公共建筑工程合格率95%以上,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率控制在万分之五以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三)服务质量明显改进。铁路、交通、民航、邮电、商业、旅游、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服务行业,服务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标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求,重点服务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四)品牌战略全面实施。品牌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争创中国世界名牌1个,中国名牌产品40个,国家免检产品13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8个,驰名商标3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0个,中国出口名牌15个。安徽名牌900个,安徽省著名商标800个,安徽省名牌农产品400个,安徽出口名牌100个。积极推动建设工程、服务行业开展创优活动。
(五)技术支撑与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国家级质检中心10个,省级中心或重点实验室40个,制订、修订地方农业标准500项,建立12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扶持50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培育5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关行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国际与国家标准,清洁生产标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标准得到普遍推广,列入国家强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计量检测体系比较完善,中小型企业计量体系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基本形成社会化的计量校准服务体系。
(六)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严重的区域、市场、产品得到有效整治,基本清除区域性质量问题和规模性造假现象。完善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形成达假长效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质量兴市(县)活动。
市、县人民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工作,以质量振兴为已任,调动和组织各行各业围绕《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积极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县)活动。要把“质量兴市(县)”与落实国家和省对质量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起来,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结合起来,与实施名牌战略以及打假工作责任制结合起来,推进质量振兴事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质量兴市(县)活动。
(二)全面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1、工业。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走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比较优势,一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加大资源整和和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培育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和新的增长点,推动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使制造业成为推动质量兴省的重要力量。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煤化工、冶金、水泥、建筑业等重点行业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或领先水平。大力打颤循环经济,推动清洁生产,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
2、农业。加快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标准推广普及与实施应用,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展放心农资活动,加快农业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全程的监管能力。全省主要“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产地环境基本实现无害化,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3、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积极推进质量兴企业活动。
1、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重点企业要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体系,加大对检测工作经费的投入,完善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为代表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历年和方法,继续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大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大型工业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全部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中型企业80%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一批小型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2、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重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围绕提升技术水平、改善品种、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综合利用等,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提高。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坚持开放式创新,加速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规划引导,严格市场准入,抑制低水平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3、争创名牌产品。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注重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使名牌产品的带动力明显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市场规则,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1、加快质量成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监管,实施市场主体信用监督和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建立产品质量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缺陷商品召回制度、质量保险制度和商品市场质量管理机制、问题商品追溯机制和商品消费预警与维权机制,严格商品经销者进货检查验收和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商品质量问题处理程序和现代化商品质量监控网络。对产品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或存在致命缺陷的生产企业,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健全工程项目和设备监理制度。在建筑、水利、道路、桥梁等工程项目建设中,普遍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对限额以上建设项目中的成套设备推广设备监理制度。
3、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执行服务质量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健全服务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积极开展窗口单位达标、创优、服务竞赛等活动,加大服务消费维权力度,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4、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以国家和省级检测中心为龙头、市级实验室为骨干、县级检测力量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为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充分发挥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等各类社会团体对质量工作的推动和监督作用,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中介组织行为,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5、强化安全监管。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建筑工程安全、旅游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点加强对旅游交通、大型游乐设施、重大聚集性活动、重大危险源、重点场所、重大事故隐患和各种土法事件的安全监控和安全保护措施的管理,健全安全监察制度,加强安全监管组织网络建设,提高安全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深入开展达假治劣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全面推进辖区打假工作责任制。落实打假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结合区域打假工作实际,建立以县(区)为重点,区域划分合理,责任分工明确,上下齐抓共管、严格奖惩兑现的辖区打假责任体系,确保不出现区域性造假现象。
2、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犯罪活动。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商业欺诈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日用消费品、农贸、汽车及零部件、成品油、钢材、装潢装饰材料等重要物资的检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优化市场经济秩序。
3、建立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建立以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机制、快速反映机制、质量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为主要内容,重点整治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质量监管长效机制,使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明显遏制。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质量奖励制度,对质量管理成效显著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企业改进质量、优化管理、提升价值,走卓越绩效之路。将开展质量兴省活动必需的经费纳入省质监局部门预算统筹考虑,各市可视财力状况对本地开展质量活动予以必要的支持。
(四)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质量兴省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省质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农委、省工商局、省卫生厅、省统计局、省旅游局、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负责质量兴省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每体,结合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集中对质量兴省活动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普及质量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知识,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质量兴省活动中来。
五、实施步骤
质量兴省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开展质量兴省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全面启动质量兴省工作。初步建立质量兴省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体系。
(二)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企业普遍树立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各地、各部门对质量兴市(县)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报告实施进展情况。省质量兴省活动领导小组对各有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省质量兴省活动领导小组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工作,总结机关眼,改进不足,并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措施。省政府将对在质量兴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于2007年11月1日前报省质量兴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题词:经济管理 质量 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检察院,省军区。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8月27日印发
共印1725份
第三篇:XX区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工地 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工作方案
XX区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机制,做好全区水利工程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根据《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市政府关于划定市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管理的意见(试行)》等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应急工作部署,我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XX局长任组长,XX副局长任副组长,成员X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水利科,主任由XX兼任。
二、工作原则
各单位要在属地镇、街道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及时响应、协同配合、动态管控”的原则,做好属地重污染天气水利工程工地应对工作,及时响应应急预警,快速落实应急措施,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联防联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依据预警信息,启动对应级别的响应措施,并随预警信息变化作相应调整。
督促镇、各街道水利站加强水利工程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对在水利工程进行抽查。
三、日常管理
全区在建水利工程要按照《XX市水利工程施工扬尘管控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市政府关于划定市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和“六个百分百要求”落实工地大气污染各项防控措施。
(一)建立工地管理动态名单。
各单位要建立在建水利工程工地名单,根据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各单位要定期向区水利局上报在建水利工程工地动态名单。(二)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工作。
各单位和各项目法人要按照《通告》要求,做好全区在建水利工程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监管和禁用工作。各单位要督促在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严格执行《通告》中关于高排放非道路移动工程机械禁用区域范围,督促参建各方严禁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渣油、重油等伪劣油品,核查比对工作量与实际合格油品采购发票数量。(三)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
各单位和各项目法人要按照《实施细则》和“六个百分百”要求,严格落实全区在建水利工程工地扬尘管控措施;要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全覆盖、高频次”检查,对一些扬尘管控不力的水利工程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对不符合扬尘管控要求的水利工程下达整改通知书或停工整顿通知书,监督项目法人按“五落实”要求整改到位(五落实即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标准、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期限)。(四)监督检查。
各单位和项目法人要每月制定工地扬尘管控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计划,每周上报检查或工作结果。区水利局负责统计各单位月度工作量及发现问题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督查抽查,形成督查意见并及时通报。四、预警分级及响应措施
《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依据重污染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社会影响和发展态势等,综合考虑污染程度进行预警响应分级,将预警从低到高依次分为Ⅲ、Ⅱ、Ⅰ三个级别,分别用黄色、橙色、红色标示,红色预警为最高级别。根据区应急指挥办公室发布的预警信息,全区水利工程工地采取相应响应措施。
(一)黄色预警
预测未来48小时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均值达到200以上,或监测到设区市SO2小时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市应急指挥办公室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时,全区水利工程工地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督检查频次;
2.停止爆破、破碎、建筑物拆除,停止室外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作业;
3.除民生保障项目以外,施工工地的土方开挖、路面开挖、路面洗刨、土方运输、楼层垃圾清扫作业以及粉碎、切割、锯刨等机械作业暂停;
4.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对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和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持道路、车辆整洁;对裸露地面、物料堆场、土石方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强遮盖。
(二)橙色预警
预测未来72小时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均值达到200以上,或监测到设区市SO2小时浓度达到650微克/立方米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市应急指挥办公室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时,全区水利工程工地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督检查频次;
2.停止爆破、破碎、建筑物拆除,停止室外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作业;
3.除民生保障项目以外,其他露天拆除、施工工地作业暂停(对工艺要求需混凝土连续浇筑可正常进行);
4.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对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和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持道路、车辆整洁;对裸露地面、物料堆场、土石方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强遮盖;
5.施工工地范围内的燃油工程机械全部停用。
(三)红色预警
预测未来96小时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均值达到200以上,或预测未来24小时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均值达到450以上,或监测到设区市SO2小时浓度达到800微克/立方米以上。市应急指挥办公室启动Ⅰ级应急响应时,全区水利工程工地应急响应措施如下:
1.加大对建筑工地的执法检查频次;
2.停止爆破、破碎、建筑物拆除,停止室外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作业;
3.一切露天拆除、施工工地作业暂停(对工艺要求需混凝土连续浇筑可正常进行);
4.加大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对施工工地出入口道路和进出车辆实施冲洗,保持道路、车辆整洁;对裸露地面、物料堆场、土石方以及停工工地等加强遮盖;
5.施工工地范围内的燃油工程机械全部停用。
五、应急豁免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长效管理的意见(试行)》对民生保障项目及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区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管控期间不得施工作业,橙色预警管控期间不得土方作业;工地扬尘管控措施按相关规定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在橙色、黄色预警管控期间可以免于执行停工管控措施。
根据“动态监督、动态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对豁免工地实施动态管理。豁免工地在检查中一旦发现其未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落实工地扬尘管控措施的,由市水利局发文公告,取消其豁免资格一年。
六、有关要求
1.关注信息。各单位要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途径关注空气质量日报、预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迅速响应。接到市重污染天气水利工地大气污染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通知后,区水利局在1小时内以传真、电话通知、QQ、微信等方式通知各单位。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传达到施工工地现场,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加大对作业现场扬尘督查,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响应措施,并将督查情况报区水利局水利科。市重污染天气水利工地大气污染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解除指令后,区水利局将及时以传真、电话通知、QQ、微信等方式通知各单位。各单位接到通知后,应立即传达到施工工地现场。
3.加强联动。各单位及其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各工程参建单位及各施工现场项目部要加强联络,确保及时妥善处理作业现场大气污染突发事件,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严格执法。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各单位要加强对所辖在建水利工程落实工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监督检查,凡发现违规施工及扬尘控制措施不到位的,要立即责令整改;针对应停工而未停、停工期间擅自复工、拒不有效落实扬尘管控措施等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应根据《XX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责令其限期整改,对逾期仍未整改到位的,责令其停工整顿;涉事工程将取消其评优、评奖资格;涉事从业单位将按照《XX市水利工程建设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在季度履约考核中进行扣分处理,并将其失信行为记入诚信档案。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自身职责,周密部署,制订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全区在建水利工程工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应及时汇总应急期间强化水利工地管理情况,评估重污染天气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造成的影响,并及时向区水利局报告。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秘〔2009〕55号 【发布日期】2009-04-30 【生效日期】2009-04-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
(皖政办秘〔2009〕5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组织领导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审议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决议,统筹协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组成人员
组 长: 孙志刚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第一副组长:谢广祥 副省长
副 组 长: 花建慧 省长助理
张武扬 省政府副秘书长
张秋保 省政府副秘书长
沈卫国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高开焰 省卫生厅厅长
陈先森 省财政厅厅长
朱 勇 省劳动保障厅厅长
刘自林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
成 员: 郎 涛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余 群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罗昌平省人事厅副厅长
张家麟 省编办副主任
李和平省教育厅副厅长
叶如强 省民政厅副厅长
王林建 省财政厅副厅长
吴 健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李劲风 省卫生厅副厅长
李天太 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朱少春 省国资委副主任
潘传九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巡视员
程利民 省法制办副主任
戴培昆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迎春 安徽保监局局长
陈平省总工会副主席
周永超 省物价局副局长
三、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沈卫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余群、王林建、吴健、李劲风、潘传久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从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物价局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其他成员单位确定一名处级负责人为联络员。
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有关日常工作,研究提出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包府办发〔2008〕114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七月四日
包头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我市是全国113个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并呈逐年加重趋势。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市区环境空气中70%的一氧化碳、60%的碳氢化合物、49%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尾气。为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保护和改善我市大气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包头市环境保护条例》、《包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的通知》(环发〔2004〕1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定期检验为基础,以推行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为手段,以强化路检执法和停放检测为保证,以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放维修和报废为辅助,以发展可持续交通为根本,全面推进在用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陶永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白春光(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 晔(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姚卫华(市环保局局长)
张 莽(市交通局局长)
石 磊(市公安局副局长)
马 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成 员:吴士忠(市环保局副局长)
康卫东(市发展与改革委副主任)
和 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李世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
魏占荣(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处长)
高海荣(市环境监测站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任由吴士忠兼任,日常工作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
三、职责分工
市环保部门是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包括贯彻国家关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的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实施机动车排气检测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检测单位和维修治理单位进行环保资质认证,推广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将机动车排气检测纳入机动车管理。
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维修治理站实施监督管理,抓好维修治理站的建设和资质管理。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进行实验室资质认可,协同市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检测站的检测设备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对机动车油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全市在用机动车定期检验、标志发放、网络传输、执法抽测、维修治理和淘汰报废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管理,确保在用车尾气达标排放。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年检制度。列入检测范围的在用机动车必须到环保部门认证的检测单位进行排气污染检测,符合标准的,由环保部门发给《机动车排气合格证》,加贴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公安交管部门不予核发安全年检合格证。
建立在用机动车过户环保检验制度。未取得《机动车排气合格证》的在用机动车过户前必须进行排放检验,过户时应出示排放检验合格证明,不合格的机动车不得予以过户。
建立在用机动车路检和停放地检测制度。除实行机动车排气检测外,环保部门应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路检和停放地检测,经检测不符合排放标准的,由相关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责令其到通过环保部门和运管理部门共同认证的机动车维修单位进行维修治理,经复检合格后,方能行驶。
建立在用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制度。凡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均应进行环保维修治理,实现达标排放,经复检合格,方可发证。机动车环保维修治理站应具备环保部门和运管部门共同认定的排气测试资格,配置符合要求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测试仪器,其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环保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二)严格执行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
市公安交警部门建立在用车淘汰制度,对达到报废期符合延期使用的机动车在审批时应进行排放检验,合格的方可延期报废。运行里程已达到出厂设计指标治理无望或尾气排放检测未达标,经多次治理复检无望达标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不予年检,并按机动车环保报废管理规定予以淘汰。
(三)积极推进全市机动车环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制定包头市在用机动车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方案,加强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类型、定期检测线、检测频率、达标率、标志发放数量、燃料消耗量、空气达标天数等环保信息的管理,并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和自治区环保局报送年报,定期发布机动车污染防治信息。
五、检测办法
(一)检测范围:包头市范围内的在用机动车,近期主要针对汽车,今后逐步开展摩托车和农用车的检测工作。
(二)检测方法: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尾气检测线全部采用简易工况法,路检和定点检测采用双怠速法。
(三)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烟气黑度和光吸收系数。
(四)检测执行标准:点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压燃式发动机在用汽车执行《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
(五)检测流程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筹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5月)。
主要包括宣传、建站、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市环保、公安交警等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要抓紧完成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的建站工作,并同步完成网络系统建设。市环保、公安、交通、质监等部门要积极推动,严格把关,特别是要做好资质认证工作。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对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培训,取得《机动车尾气检测员合格证》及相应资格证书,实现持证上岗。
(二)试运行阶段(2008年6月)。
包括仪器设备和人员的试运行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反复调试,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检测要求。机动车排气净化装置产品要筛选原国家环保总局认证推荐并经市环境监测站检测合格的产品。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工作程序、检测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能熟练操作。特别是尾气检测站和维修治理站要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为正式运行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正式运行阶段(2008年7月以后)。
要合理安排检测日程,科学调剂检测流量,持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检测质量和检测数量,满足检测工作的总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