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共5篇)

时间:2019-05-13 22:4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第一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结合贵州工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

为充分发挥我省煤、磷、水、电的资源组合优势,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大投入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磷化工以及橡胶、锰、钡等其他化工产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加快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万人,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形成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400万吨、化肥(折纯)600万吨,醇醚300万吨、烯烃140万吨、乙二醇7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烧碱100万吨,焦炭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磷矿石1500万吨、磷酸500万吨(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达到50万吨以上),钡盐及系列产品180万吨,锰盐系列产品10万吨,轮胎外胎1800万条;努力建设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十二五”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2011年预计新开工项目69个,当年新增投资200亿元左右;2012年以后拟建项目39个,新增投资600亿元以上。2010年有关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统计数据为准。

二、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依托煤、磷、电、水等优势资源,着力推进化工产业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规模,增加品种,延长产业链,全省化工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化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31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6%,比2005年增长91.6%,年均增长17.7%;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比2005年增长87%,年均增长16.9%;资产总额671亿元,从业人员8.1万人。其中,全省煤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09亿元,资产总额253亿元;磷及磷化工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资产总额295亿元。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化肥、轮胎等传统化工产品产能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巩固,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甲醇、二甲醚、电子级磷酸等产品不断推向市场。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形成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00万吨、磷铵(实物量)550万吨、尿素(实物量)220万吨、焦炭1005万吨、甲醇120万吨、二甲醚30万吨、磷矿石产1300万吨、黄磷33万吨、轮胎外胎520万条、电石128万吨、钡盐约80万吨。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淘汰落后力度加大。加大了煤制合成氨、氮肥、电石、焦炭等传统煤化工落后工艺的淘汰力度,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化工产品仍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品种单一,产业链短,产业幅窄;二是布局分散,企业规模仍然偏小,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三是科技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四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然不高。

三、发展条件

我省拥有丰富的煤炭、磷、水及其他矿产资源,为我省煤、磷等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已探明煤炭资源量逾550亿吨,磷矿资源量28亿吨,重晶石资源量1.3亿吨;全省每平方公里平均产水量为58.5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两倍;2009年我省煤炭产能1.5亿吨、磷矿石产能1300万吨、电力总装机3100万千瓦,建成了思林、光照等一批水利工程。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省化工产业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和人才队伍,特别是瓮福、开磷等重点企业已拥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一批核心技术,为我省发展化工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发展战略,为我省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明确提出走循环经济道路,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节能减排等产业发展具体要求,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都为我省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我省煤、磷、水、电的资源组合优势,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大力建设煤化工循环经济基地,实施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加快黄磷尾气、磷渣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推进矿产伴生资源深度开发和利用;积极发展橡胶、锰、钡等化工产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形成上下游配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

1.到2015年,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万人。其中:煤化工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累计投资500亿元以上。磷化工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

2.到2015年,形成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400万吨、化肥(折纯)600万吨,其中尿素300万吨(实物量)、磷复肥控制在800万吨(实物量)以下;醇醚300万吨、烯烃140万吨、乙二醇7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烧碱100万吨;焦炭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磷矿石1500万吨、磷酸500万吨,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50万吨以上;钡盐及系列产品180万吨;锰系列产品10万吨;轮胎外胎1800万条。

3.努力建设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

4.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磷石膏及磷渣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产业布局。

依托六盘水、毕节、黔西南、遵义等优质煤炭产区,以煤制烯烃、醇醚和煤炭气化、焦化等深加工转化为重点,布局建设以甲醇、二甲醚、煤间接液化制燃料油、煤制烯烃为主导的毕节—织金煤磷化工产业带;打造以合成氨、醇醚及其下游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黔中煤磷化工产业带;以煤焦化及液化制油为主导的六盘水—威赫焦化产业带;以乙炔化工产品和甲醇转化烯烃为主导的黔北煤化工产业带;以化肥和氯碱工业为主导的黔西南煤化工产业带。重点建设毕节、清镇、普定、西秀区、六枝、兴义新型煤化工基地,黔北氯碱化工基地,六盘水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安龙—兴义—普安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化工基地,盘南煤化工基地。“十二五”末形成结构优化、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和具有一定核心竞争能力的国家重要南方煤化工基地。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黔中经济区北部聚集,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重点建设福泉磷化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织金磷煤化工基地,开阳—大水磷煤化工园区,息烽磷化工多产业耦合工业园,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精细磷化工产业基地。

(二)发展重点。1.煤化工

大力发展醇醚和煤制烯烃产品。利用GE 水煤浆气化、壳牌粉煤气化和GSP粉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合成氨、甲醇生产工艺;鼓励使用大型煤制甲醇装置和回收利用焦炉煤气联产甲醇。以发展替代石油的民用清洁燃料和车用燃料为重点,大力推动醇醚燃料生产;积极发展煤基合成材料、烯烃及后续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实现煤电化一体化。重点建成贵州金赤化工有限公司桐梓煤化工基地一期年产3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10万吨硫铵项目,建设贵州鑫晟化工有限公司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二期年产30万吨甲醇、20万吨聚丙烯及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项目,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甲基叔丁基醚项目,贵州开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万吨乙二醇项目,中石化贵州织金年产60万吨烯烃、60万吨醋酸、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项目,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乙二醇、60万吨烯烃项目,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6万吨季戊四醇、3万吨碳酸二甲脂、3万吨聚碳酸脂、2万吨白炭黑项目,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金沙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项目,贵州安顺宏盛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等。

优化发展焦化产品。在控制传统焦化总量,提高行业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引进炼焦新技术,推进焦炉大型化、焦化产业新型化、焦炉煤气及焦油加工的深度化,实现高温显热回收、焦炉气的有效利用,延伸产业链。加大焦油加工力度,发展轻油粗苯加氢精制分离提取二甲苯、纯苯、非芳烃,工业萘加工,煤焦油沥青、针状焦、石墨材料和高导热材料中间相泡沫碳等精细煤化工产品。重点实施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焦炭600万吨/年及焦油等深加工项目,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焦炭、15万吨煤焦油加工、5万吨苯精制项目,贵州黔桂天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30万吨焦炭、15万吨煤焦油、10万吨纯苯系列产品扩能改造项目,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15万吨焦油扩能改造项目,贵州华能焦化制气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200万立方米液化甲烷(LNG)、4万吨炭黑、8000吨工业萘、7000吨洗油、5.2万吨改质沥青、5万吨苯加氢精制的焦油尾气综合利用项目,兴仁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炭、10万吨煤气制甲醇、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的焦炭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等。

积极发展特色乙炔化工产业。逐步淘汰湿法乙炔工艺,推广干法乙炔等新工艺,开发先进技术和新产品,促进乙炔向氯烯烃、氟烯烃等产品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煤、电、化、建材等多行业、多产品相互关联的多联产系统,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乙炔化工产业。重点实施中电投遵义产业发展公司绥阳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年产48万吨电石、30万吨烧碱、30万吨聚氯乙烯、13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异地技术改造,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电石、80万吨烧碱、70万吨聚氯乙烯及水泥项目,贵州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40万吨聚氯乙烯技改等项目。大力开发利用煤层气。加快研究开发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新技术,力争在煤基合成油方面取得突破。以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为重点,建设一批煤层气发电、液化、煤层气制甲醇等项目,促进煤层气资源化,提高利用水平。2.磷化工

依托开阳磷矿、瓮福磷矿和织金磷矿三大磷矿资源和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按照“科学发展、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着力提升现有矿山装置及配套能力;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发展战略,以开发高纯磷、湿法磷酸净化为基础,大力发展食品级、材料级、电子级、医药级磷化物,磷酸盐系列产品、润滑剂级五硫化二磷、双甘膦、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和六氟磷酸锂、磷系列饲料添加剂等精细磷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建设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年产450万吨磷矿石接替矿山、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技改扩能、息烽磷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技术改造等项目,提升现有矿山配套能力。重点实施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0万吨磷酸、1万吨电子级磷酸、5万吨饲料级磷酸三钙、50万吨三聚磷酸钠、5万吨磷酸铁、1000吨六氟磷酸锂及系列精细磷化工产品项目,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高纯三氯氧磷、2万吨聚磷酸铵、6万吨三氯化磷等电子级、食品级磷酸、5—8万吨/年低毒高效农药及系列精细磷化工产品项目,贵州锦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织金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项目,贵州省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双甘膦、5000吨新能源材料、配套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高纯磷系列产品项目,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饲料磷酸钙盐及5万吨净化磷酸、20万吨磷酸酐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3.化肥工业

鼓励现有化肥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依托现已形成的高浓度磷复肥基础,着力开发、发展适应平衡施肥、科学施肥的多元复合肥,控、缓释等功能性磷复肥,适度控制磷系复合肥规模,调整高浓度磷复肥产业结构,提高磷资源的产出收益。提高多营养元素缓释肥料、滴灌肥、硝基复合肥、尿基复合肥和硫基复合肥等高效、专用复合肥料的生产比重,做优做强化学肥料产业。重点实施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硝基复合肥、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大颗粒尿素、贵州美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尿基复合肥、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多孔硝铵等项目。4.橡胶工业

调整橡胶产品结构,压缩斜交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工程用轮胎。发展高性能V带、高强度皮膜、汽车无级变速带等橡胶配件,力争在开发新品种方面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重点实施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80万条子午胎(其中全钢载重250万条、半钢1000万条、工程胎15万条、农机子午胎15万条)建设项目,力争“十二五”末轮胎年产能达到1800万条。5.其他化工

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铅、锌、汞、锰、碘、硒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无机化工产品。限制发展不具规模优势的一般通用型碳酸钡产品,鼓励开发系列化、规格化、专用化的精细碳酸钡(钡盐)产品,把我省打造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碳酸钡(钡盐)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基地。依托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林业优势,大力发展林化工,扶持发展以五倍子、烤烟、辣椒、山苍籽、油菜籽、杜仲、银杏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学品。积极发展脂松香、松节油、桉叶油、紫胶、山苍子油、单宁酸、栲胶、活性炭、软木制品、黄樟油、桐油等主要林化工产品,进一步研发阳离子分散松香、精馏α、β-蒎烯、合成龙脑等深加工产品。积极发展其他精细化工。重点实施贵州鑫益能陶粒支撑剂有限公司年新增1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氢氧化钡、6万吨硫酸钡、4万吨氯化钡、1万吨高纯碳酸钡、4万吨硝酸钡、5万吨钡基复合材料、3000吨高纯硫脲钡系列产品项目,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龙锰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专用四氧三锰、2万吨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1.8万吨硫酸锰、2000吨锰锂复合材料、3万吨硝酸钡、1万吨电子级高纯碳酸钡、2万吨氢氧化钡、1万吨医用高纯碳酸钡、20万吨粉状轻体碳酸钡、1万吨超微精细硫酸钡锰钡系列产品项目,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万吨锰酸锂项目等。

(三)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尾气、尾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能源消耗,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利用黄磷尾气、焦炉煤气和电石炉尾气等发展甲醇、甲烷气体、甲酸、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草酸二甲酯、草酸酯等产品;以回收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氟硅酸为原料,发展无水氟化氢、聚四氟乙烯、有机硅及其他氟化工产品;以磷石膏、黄磷渣、电石渣等为原料,发展新型建材和化工产品;加大磷矿资源中伴生元素氟、硅、碘、稀土等的回收利用力度。重点实施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磷石膏系列新型建材、4万吨无水氟化氢、10万吨有机硅项目,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磷石膏、碘氟回收综合利用建设年产50万吨硫铵以及磷石膏板项目,贵州开阳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建设年产4.8万吨甲酸、10万吨三聚磷酸钠、2万吨六偏磷酸钠项目,贵州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黄磷尾气建设年产5万吨甲酸项目,福泉火电厂—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烟气脱硫制60万吨硫酸循环经济项目等。

(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快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推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重点开展磷化工、煤化工和植物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为新型化工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撑。积极研发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技术;磷矿伴生氟、硅、碘、稀土等的提取和新材料技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有机氟化物及其改性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技术;聚合物改性功能助剂及母粒研发及产业化生产技术;轻量化轮胎、防滑轮胎、泄气保用轮胎、绿色轮胎等新型轮胎生产技术;五倍子、石蒜、废弃烟叶等植物化工原料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生物质代燃料技术等。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管理,改善环境。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严格产业准入标准,认真落实项目投资建设“三同时”原则。各级各部门要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为各类投资主体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管理和应用经济杠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扩大经营规模。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鼓励类化工企业试行分时电价;加大对丰水期低谷时段用电价格的优惠力度,鼓励蒸汽耗量大的重点磷化工企业实施热电联产,实现能源回收和梯级利用。

(二)强化监督,依法发展。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控制行业产能无序扩张。未经合法程序核准、备案的项目,一律依法查处。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开采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矿力度和监管力度,坚决制止无证开采和越权开采,制止私挖乱采、越界开采、争夺资源行为。

(三)加大投入,着力扶持。

在重点项目安排和投入上,注重宏观指导性及发展前瞻性,加大政府投入的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各种资金投向产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降耗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组织省内外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与企业合作攻关,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多渠道筹资、融资。按照公平竞争、内外结合的要求,积极采取参股、控股、独资等多种形式,着力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鼓励境内外资本投向化工产业。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快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运用信贷杠杆支持化工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化工产业。

(四)深化改革,扶优促强。

实施百亿元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支持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赤天化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具备磷、电、煤资源组合优势,布局相对集中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租赁、战略合作等形式整合资源,兼并重组中小企业,组建大型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五)淘汰落后,循环发展。

按照总量调控、上大关小、淘汰落后、调整结构的总体要求和产业准入条件,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重点,把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相结合,资源配置与企业联合重组、改造提高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焦炭、黄磷、磷肥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与交流,实现向资源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跨越发展。

(六)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加快培养一批职业道德高尚、技术精湛、懂管理、善经营的磷化工产业发展科技人才队伍。研究建立有利于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化工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

七、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掌握实施进度,及时协调处理实施中的问题,定期向省政府报告进展情况,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涉及本地区的项目顺利实施。省政府定期召开的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将听取各部门、各地区和企业规划实施情况汇报,研究实施规划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持续推动规划实施。

(二)注重规划引导。

针对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现状,围绕优化环境、发展经济。加强各类化工产业专项规划与国家、省总体规划的衔接,强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严格目标考核。

各地区、省各有关部门按照本规划,结合各自职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期限,加强指导和协调落实,并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和政策效果后期评价。附件:1.关键技术 2.工作分工

3.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附件1: 关 键 技 术

1.技术研发。积极研发煤基燃料、煤炭液化、煤层气制甲醇等煤化工应用技术,新型碳一合成技术以及高分子聚合技术,开发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材料级、医药级和半导体级磷酸等产业化技术,研发中低品位硅质磷矿选矿技术、精细磷化工技术、合成技术及催化技术,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生产技术,林化产品开发,钡盐深加工、锰深加工技术。

2.重点生产技术。积极采用GE 水煤浆气化、壳牌粉煤气化和GSP粉煤加压气化等新型煤气化技术,煤基合成技术,羰基合成技术,高纯磷生产技术,湿法磷酸净化技术,无水氟化氢及精细氟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磷矿中提取稀土化合物及其他伴生矿技术等工艺技术,多元复合肥,控、缓释等功能性磷复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新品种生产技术,系列化、专用化的精细钡盐生产技术,高性能V带、高强度皮膜、汽车无级变速带等橡胶配件生产技术。

3.特色产品生产技术。以五倍子、烤烟、辣椒、山苍籽、油菜籽、杜仲、银杏等为原料的绿色精细化工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提取技术。

4.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磷石膏综合利用制建材、制硫酸联产水泥,湿法磷酸氟回收制氟化铝、制无水氟化氢及氟烃,稀磷酸回收碘,热电厂燃煤锅炉烟气活性焦脱硫制硫酸,尾气综合利用发展磷煤等化工产品,黄磷炉炉渣制活性微粉、磷渣水泥、微晶玻璃,磷矿资源伴生的钙、硅、氟、碘等元素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焦炉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焦炉气提氢、制甲醇和热电联产等焦炉煤气多联产综合利用、循环水及中水回用等工艺技术。

5.信息化和自动化。引进吸收与自主开发应用化工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附件2: 工 作 分 工 序号 工 作 任 务 牵 头 单 位 参 与 单 位 落实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企业重组和产品出口 省财政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贵阳海关 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形成特色产业基地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 修订《建设用地标准》,优先安排依法核准或备案的同步建设、集群配套的基地型重大项目用地 省国土资源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实行关停淘汰落后奖励政策,实施差别电价政策措施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物价局、贵州电网公司 推进兼并重组,促进强强联合,试行兼并重组贷款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国资委、人行贵阳中心支行 促进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转型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 7 支持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附件3:

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 目所在地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及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

一、煤化工 遵义市 贵州金赤化工有限公司 桐梓煤化工基地一期项目 合成氨30万吨/年、甲醇30万吨/年、尿素52万吨/年、硫铵10万吨/年 开工:2007年 建成:2011年 48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阳化工有限公司 开阳磷煤化工基地年产50万吨合成氨工程项目 一期工程年产50万吨合成氨,二期年产40万吨乙二醇 开工:2008年 建成:2011年 2760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中电投遵义产业发展公司 绥阳循环经济型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项目 年产48万吨电石、30万吨烧碱、30万吨PVC、130万吨渣制水泥等 开工:2008年 建成:2013年 669858 自筹、贷款 黔西南州 贞丰县久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00万吨焦炭项目 年产100万吨焦炭,年发电3.6亿度项目工程 开工:2009年 建成:2012年 46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盘县“新工艺、新材料”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焦炭600万吨/年及焦油加工项目 开工:2009年 建成:2013年 60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华能焦化制气股份有限公司 制气及深加工技改项目 煤气120万立方米/日、液化甲烷(LNG)8200万立方米/年、炭黑4万吨/年、工业萘8000吨/年、洗油7000吨/年、一蒽油19000吨/年、改质沥青52000吨/年、苯加氢5万吨/年 开工:2009年 建成:2013年 122413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老鹰山工业气源点项目 年产焦炭240万吨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300000 招商引资 六盘水市 CNG及LNG开发利用项目 一期2×72万M3/日装置;、二期9×72万M3/日装置、三期2×72万M3/日装置 开工:2010年 建成:2016年 1131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甲基叔丁基醚生产线建设项目 甲基叔丁基醚1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3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鑫晟化工有限公司 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二期项目 甲醇30万吨/年、聚丙烯20万吨/年、水泥熟料3200吨/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250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中国石化 织金煤化工项目 煤制醋酸60万吨/年、煤制聚烯烃60万吨/年、40亿立方/年煤制天然气、12个乡镇非常规气探勘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336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盘南煤化工基地建设项目 60万吨/年烯烃及下游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73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0万吨焦炭/年及下游产品项目 焦炭20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15万吨/年,5万吨/年苯精制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335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金沙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项目 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85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黔桂天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130万吨/年循环经济型煤焦化扩建工程项目 130万吨/年焦、洗煤300万吨/年、煤焦油15万吨/年、粗苯10万吨/年、纯苯10万吨/年、已二酸10万吨/年、尼龙20万吨/年、煤制液化天然气(LNG)12万吨/年、合成氨5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650000 自筹、贷款 黔西南 兴仁金大地煤化工有限公司 120万吨/年煤焦化项目 年产120万吨焦炭、年产10万吨煤气制甲醇、洗煤18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1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84388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化工产品系列项目 6万吨季戊四醇、3万吨/年碳酸二甲脂、3万吨聚碳酸酯、5-8万吨/年低毒高效农药、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800000 自筹、贷款 18 六盘水市 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盘江煤气化工“30万吨/年煤制造乙二醇及下游产品”项目 30万吨/年煤制造乙二醇及下游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33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化工二期及20万吨聚丙烯项目 30万吨甲醇、20万吨聚丙烯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470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织金20万吨/年甲醇项目 20万吨/年甲醇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80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永贵煤业公司 黔西煤化工项目 30万吨/年乙二醇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35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贵州世源煤化工公司 水城玉舍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 2×110万吨/年焦炭、360万吨/年选煤、20万吨/年甲醇、15万吨/年煤焦油、5万吨/年苯加氢、1亿标方/年城市煤气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302286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德马燃气公司 焦化技改工程 100万吨焦炭/年及焦油加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84575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旗盛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焦化技改项目 120万吨/年焦炭及焦油加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8975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钟山区长钢焦化有限公司 焦化技改项目 120万吨/年焦炭及焦油加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11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佳顺焦化有限公司 六枝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 2×90万t焦炭、20万t甲醇、5万t二甲醚、300万t洗煤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34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水城盛炜焦化有限公司、水城兴利焦化有限公司、六盘水鸿丰焦化有限公司、水城县盛宇焦化有限公司 年产120万吨焦化及其相关化工产品技改项目 年产120万吨焦化及其相关化工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15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盘水恒鼎实业有限公司 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项目 400万吨/年焦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305991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盘县煤层气提纯液化气项目 共布点5个,每个5-10万方/天 开工:2011年 建成:2020年 25000 招商引资 30 黔西南 晴北煤焦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 400万吨洗选煤,100万吨煤焦,10万吨甲醇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200000 招商引资

黔西南 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 年产30万吨煤制甲醇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74300 招商引资

黔西南州 清水河100万吨焦化项目 100万吨焦化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45000 招商引资

六盘水市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焦油加工扩能改造项目 煤焦油年处理能力15万吨 开工:2012年

建成:2014年 150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 异地技术改造工程 48万吨/年电石、30万吨/年烧碱、30万t/年聚氯乙烯 开工:2012年

建成:2015年 35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煤化工产品系列项目(分两期实施)电石150万吨/年、烧碱80万吨/年、聚氯乙烯及水泥70万吨/年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500000 自筹、贷款

黔西南 贵州金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技改项目 40万t/a电石、24万吨聚氯乙烯、20万吨烧碱 开工:2013年

建成:2014年 7566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新泰华煤焦有限公司 焦化技改项目 焦炭100万吨/年焦油加工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2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盘县瀚宇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120万吨焦化化产回收项目 年产120万吨焦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72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盘县宏盛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120万吨焦化化产回收项目 年产120万吨焦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2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黑塘矿区煤化工产业园240万吨甲醇及相关下游产品建设项目 240万吨甲醇及相关下游产品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500000 招商引资

六盘水市 年产150万吨甲醇、50万吨二甲醚项目 年产150万甲醇、50万吨二甲醚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360000 招商引资 42 六盘水市 市中心城区第四气源点建设技改工程 22210立方米/年焦炉煤气、120万吨/年焦炭、15万吨/年焦油加工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1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福泉市双龙工业聚集区20万吨/年电石项目 20万吨/年电石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0000 招商引资

黔西南州 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20万吨醋酸、20万吨甲醇项目 20万吨醋酸、20万吨甲醇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98776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贵州康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公司 印江县木薯加工燃料乙醇示范项目 乙醇年产10万吨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36700 自筹、贷款

二、磷化工 黔南州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磷精深加工产品系列项目 年洗选300万吨磷矿、50kt/a饲料级磷酸三钙、电子级磷酸1万吨/年、三聚磷酸钠500kt/a、附产400kt/a碳酸钙、40万吨/年磷酸、磷矿4500kt/a 开工:2010年

建成:2014年 636297 自筹、贷款 黔南州 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磷化工系列产品项目 饲料级磷酸钙盐400kt/a、200kt/a饲料磷酸钙盐、50kt/a净化磷酸、磷酸酐200kt/a、磷酸五钠10万吨/年、硫酸40万吨/年、水泥60万吨/年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211773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系列项目 2万吨/年高纯三氯氧磷、2万吨/年聚磷酸铵、6万吨/年三氯化磷等电子级、食品级磷酸系列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760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贵州锦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国资委 织金磷化工综合利用项目项目(一期)45万吨/年磷酸,10万吨/年工业级磷酸10万吨/年食品级磷酸、1万吨/年电子级磷酸、8万吨/年三聚磷酸钠、2万吨/年六偏磷酸钠、50万吨/年磷铵、2万吨/年无水氟化氢、0.125万吨/年稀土氧化物、50万吨/年水泥缓凝剂、500万平方米/年石膏切块、4200万平方米/年石膏板、1亿片/年石膏砖、10万吨/年硫酸铵联产25万吨/年氧化钙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780000 自筹、贷款 贵阳 贵州省开阳安达磷化工有限公司 有机磷及新能源材料配套项目6万吨双甘膦、5000吨新能源材料、配套10万吨离子膜烧碱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68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湖南金阜投资有限公司 瓮福集团公司 1000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 1000吨/年六氟磷酸锂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20000 自筹、贷款 7 黔南州 湖南金阜投资有限公司、瓮福集团公司 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 5万吨/年磷酸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50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深圳中航资源有限公司 磷精深加工产品系列项目 年产30万吨磷酸、10万吨磷酸二钾、10万吨食品级磷酸盐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250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都匀开发区循环经济型磷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项目 300万吨磷化工系列产品/年 20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湿法磷酸生产项目 年产70万吨湿法磷酸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2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年产30万吨磷酸二氢钾及磷酸一铵系列产品项目 年产30万吨磷酸二氢钾及磷酸一铵系列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45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30万吨二水半水工艺湿法磷酸生产项目 年产30万吨湿法磷酸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4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5万吨五氧化二磷项目 年产5万吨五氧化二磷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2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15万吨牙膏级磷酸氢钙项目 年产15万吨牙膏级磷酸氢钙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2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项目 年产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3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黄磷生产项目 年产5.5万吨黄磷,建设5×20000KVA黄磷冶炼炉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2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5万吨次磷酸钠生产项目 年产5万吨次磷酸钠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1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年产10万吨饲料级脱氟磷酸三钙项目 年产10万吨饲料级脱氟磷酸三钙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福泉市2×100kt/a湿法磷酸净化项目 双龙、矿山各一套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20000 招商引资

三、化肥 1 贵阳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与3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的15万吨/年硝酸铵项目 15万吨/年硝酸铵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20000 自筹、贷款 黔西南州 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硝铵项目 年产30万吨硝铵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80000 自筹、贷款 黔西南州 柳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硝铵项目 年产50万吨硝铵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321058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江口县兴隆有机肥业有限公司 年产60万吨酵钾肥生产线建设项目 60万吨酵钾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120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遵义鸿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易地技改年产1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 年产10万吨硝基复合肥生产线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45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大颗粒尿素项目 100kt/a大颗粒尿素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3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美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3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30万吨高浓度复合肥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5559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万山特区酵钾复合肥有限公司 万山特区年产30万吨酵钾复合肥项目 30万吨酵钾肥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30385 自筹、贷款 遵义市 赤天化集团 能源结构调整及扩能技术改造项目 总能力:合成氨45万吨/年、尿素78万吨/年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72000 自筹、贷款

四、橡胶 贵阳市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280万条子午胎建设项目 年产子午胎1280万条(全钢载重250万条、半钢1000万条、工程胎15万条、农机子午胎15万条)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663796 自筹、贷款

五、其他化工 铜仁地区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龙锰业有限公司 锰系列产品及钡系类产品建设项目 25000吨/年锂离子电池专用四氧三锰、20000吨/年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18000T吨/年硫酸锰、18000T吨/年硫酸锰生产线、2000吨/年锰锂复合氧化材料;3万吨/年硝酸钡、1万吨/年电子级高纯碳酸钡、2万吨/年八水氢氧化钡、1万吨/年医用高纯碳酸钡、20万吨/年粉状轻体碳酸钡、1万吨/年超微精细硫酸钡 开工:2010年

建成:2012年 175000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贵州星龙化工有限公司(沿河县)年产20万吨硫酸生产项目 硫酸20万吨 开工:2010年

建成:2012年 10000 自筹、贷款 六盘水市 20万吨醋酸/醋酐联产项目 年产20万吨醋酸/醋酐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160000 招商引资 六盘水市 年产6万吨甲胺/DMF项目 年产6万吨甲胺/DMF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30000 招商引资 六盘水市 年产1万吨氧化蒽醌项目 年产1万吨氧化蒽醌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15000 招商引资 遵义市 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 硫化工循环经济项目 年产60万吨硫铁矿制酸、18万吨合成氨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4610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遵义双源化工集团 异地技改项目 年产1万吨高锰酸钾、2万吨电解二氧化锰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44000 自筹、贷款 贵阳 贵州鑫益能陶粒支撑剂有限公司 1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项目 年新增10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6251 自筹、贷款 安顺市 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钡盐系列技改项目 4万吨/年八水氢氧化钡、6万吨/年硫酸钡、4万吨/年氯化钡、1万吨/年高纯碳酸钡、4万吨/年硝酸钡5万吨/年钡基复合材料、3000吨/年高纯硫脲钡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40000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万吨锰酸锂生产线建设项目 锰酸锂1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28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贵州锦麟化工有限公司 80万吨磷矿工业化试验取样工程 80万吨低品位磷矿稀土分离工业化试验 44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阳广隆矿业有限公司 10万吨半水磷酸、浓缩净化、20万吨钙盐装置项目 20万吨钙盐、30万吨硫磺制酸 开工:年 建成:年 150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贵州宏坤瑞公司 重晶石深加工项目 40万吨/年钡盐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76000 自筹、贷款 14 黔南州 贵定县禾嘉复合肥厂 3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异地技改项目 硫酸3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19800 自筹、贷款 安顺市 贵州宏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0万吨纳米级碳酸钙 纳米级碳酸钙1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30780 自筹、贷款 贵阳 清镇庄子铝铁矿山陶粒厂 石油压裂支撑剂生产线项目 年产15万吨石油压裂支撑剂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220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岑巩县新业矿业有限公司 轻质碳酸钙建设项目 轻质碳酸钙5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360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贵州德辰公司 重晶石加工项目 重晶石4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380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精细钡盐产品加工项目 年产10万吨精细钡盐产品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50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瓮安县腾达肥业有限公司 硫铁矿制酸项目 年产30万吨硫酸、10万吨硫酸钾、10万吨一铵、10万吨二铵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338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瓮安县中远集团 洗选矿项目 年洗选330万吨硫铁矿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75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100万吨硫酸项目 100万吨硫酸/年 开工:2012年 建成:2015年 100000 招商引资 黔南州 瓮安县硫酸生产项目 年产200万吨硫酸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00000 招商引资 黔西南州 金州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5.5万吨/年氰化钠项目 年产氰化钠5.5万吨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123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务川东升公司 沉淀硫酸钡项目 3万吨/年硫酸钡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10000 自筹、贷款 遵义市 遵义思瑞丰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项目 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30000 自筹、贷款 27 黔南州 蓝天公司 制冷剂及无水氟化氢项目 10kt/aHFC-134a制冷剂、15kt/aHFC-152a制冷剂、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43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四川天源集团公司 年产30万吨纯碱项目 年产30万吨纯碱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350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岑巩县华馨香料厂 天然香料香精项目 年产2.2万吨天然香料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52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大方硫精砂转制硫酸项目,年产硫酸48万吨、硫酸砂30万吨 硫酸480kt/a,硫酸砂300kt/a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29700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铜仁市 年产10万吨有机硅生产项目 有机硅10万吨/年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00000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铜仁市 年产300000吨硫酸锰生产线建设项目 硫酸锰30万吨/年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25000 自筹、贷款

铜仁地区 德江县 氢氟酸项目 氢氟酸4万吨/年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0000 自筹、贷款

六、资源综合利用 黔南州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50万吨/年硫铵等 开工:2009年 建成:2012年 10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黄磷尾气建设5万吨/年甲酸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 甲酸5万吨/年 开工:2010年 建成:2015年 35816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4万吨/年无水氟化氢、2万吨/年白炭黑、10万吨/年有机硅等 开工:2011年 建成:2015年 100000 自筹、贷款 贵阳市 贵州开阳青利天盟化工有限公司 利用黄磷尾气延长产业链循环经济项目 4.8万吨/年甲酸、10万吨/年三聚磷酸钠、2万吨/年六偏磷酸钠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24666 自筹、贷款 黔南州 福泉火电厂-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烟气脱硫制60万吨硫酸循环经济项目 硫酸6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3年 70000 自筹、贷款 6 黔南州 贵州赛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项目 硫酸60万吨/年、水泥80万吨/年 开工:2011年

建成:2012年 43600 自筹、贷款 黔东南 遵义华融能源科技旅游开发公司 生物菌肥建设项目 10万吨生物菌肥 开工:2011年 建成:2014年 10000 自筹、贷款 黔南州 贵州华鑫公司 黄磷及尾气综合利用项目 黄磷及甲酸钠2万吨/年。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15000 自筹、贷款 毕节地区 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渣场项目,新建煤化工渣场一座及配套设施 套设施 开工:2013年

建成:2015年 20000 招商引资 主题词:工业 化工 产业 规划 通知

煤化工渣场一座及配

第二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的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旅游

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8〕3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10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旅游资源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我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森林人家等级划分与评定》《贵州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及国土空间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以最新版为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全省各级各类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湿地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水利风景区、传统村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生态体育公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景区、温泉景区,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第三条 贵州省境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与有关规定。

第四条 贵州省境内的旅游资源等级评定、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类及等级评定管理

第五条 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建立旅游资源动态更新机制,遵循逐级上报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更新上报。

第六条 旅游资源普查须严格按照地文景观类、水域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乡村旅游类、康体养生类、红色旅游类、山地户外运动类等12个主类标准(2016年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分类标准)进行资源分类立档,并对旅游资源进行初步价值评估。

第七条 旅游资源等级划分为五级。五级旅游资源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统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第八条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按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5A、4A、3A、2A、1A级。旅游度假区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等级。相应评定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166号)、《贵州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试行)》(黔旅办〔2016〕79号)、《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5〕81号)及《贵州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黔旅发改办〔2015〕15号)等标准执行。

第九条 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负责全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负责5A级旅游景区的初评与推荐工作及组织实施4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等级评定、复核等工作;负责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初评与推荐工作,组织实施省级旅游度假区评定、验收、复核等工作。

第十条 各市(州)、贵安新区、省直管县(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负责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推荐和申报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内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评定和复核工作,并报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备案。

第十一条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及旅游度假区的标牌、证书由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统一制作,其中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由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颁发,省级旅游度假区、4A级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由贵州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负责颁发。旅游景区在对外宣传资料中应正确标明其等级,并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标牌置于旅游景区主要入口显著位置。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符合功能区定位,应当保持、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注重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相协调,坚持精品发展战略。

第十三条 旅游资源开发应依法依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开发建设应依法依规保护山地、森林植被、水资源、湿地、野生动物、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民族村寨等资源。

第十四条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应事先制定资源保护方案和措施,依法依规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和其他废弃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五条 旅游区内禁止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等项目。旅游资源核心区内禁止建设不符合旅游资源主体功能的项目,或者进行相关开发活动的行为。旅游区内破坏景观和环境的居民住房及其他建筑应依法依规改造或者逐步拆迁。避免低档次、低水平重复建设景区景点。

第十六条 对于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资源、新发现的三级及以上旅游资源和温泉景点的开发利用,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的旅游项目,由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报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统筹。

第十七条 各级旅xx政管理部门应与同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土地、林业、文化、水利、规划、商务等部门密切合作,推进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十八条 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

第十九条 鼓励社会团体、个人通过捐赠等方式依法设立旅游资源保护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条 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旅游资源(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将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向社会公布,制定流量控制方案,实施流量控制,增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 加强对山地旅游资源、特色民族村寨、民俗风情、民族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温泉康养小镇、水文化遗产等特色优质旅游资源的规划管理。倡导低碳旅游,在宾馆、饭店、景区等推动节能减耗、绿色环保工作。

第二十二条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情况通报制度。各级旅xx政管理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发生的重大破坏旅游资源事件,应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旅xx政管理部门。经批准后,及时向社会通报。

第二十三条 全省各级旅xx政管理部门应建立本行政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资料库,收集、登记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单位、建设规模、运营情况等信息,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二十四条 开展旅游资源的招商活动,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全面和可信的项目信息,包括选址意向、土地审批、资源保护限制条件、可行性论证等。

第二十五条 旅游景区景点经营者应制定本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制度,并公开服务项目、营业时间及收费标准,保证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得误导、纠缠、诱骗或者胁迫旅游者消费。

第四章 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组织管理

第二十六条 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主体为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各级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七条 在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前,各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应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法对旅游资源资产进行评估。

第二十八条 旅游资源经营权出让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通过人民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进行出让。

第二十九条 旅游资源经营权投标竞买人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格条件。

第三十条 旅游资源经营权由出让主体与竞买人签订出让合同进行出让。出让合同应包括旅游经营项目名称、内容、形式、区域、期限、出让金额及解缴方式与时限、经营者相应权利与义务、旅游资源相关经营设施的维护与更新改造、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方式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第三十一条 旅游资源经营权期限一次性签订不宜超过20年。经营期间,应依法依规开展各类开发、经营活动,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授予其经营权的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在与竞买人签订出让合同前20个工作日将双方达成的意向协议报上级人民政府,经审查同意后方可签订。项目建成后,应在开业前将项目规划、土地、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验收报告等文件汇编成册报上级旅xx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 基于发展需要,在合同有效期内因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者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解除合同的,应当与竞买人协商解除合同。因解除合同导致竞买人财产损失的,应依法给予相应补偿。

第三十四条 竞买人在经营期内有下列情形的,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旅游资源所在行政区人民政府应查实后报请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中止出让合同:

(一)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旅游资源经营权的;

(二)擅自改变项目土地及设施用于其他用途的;

(三)擅自将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旅游资源资产进行抵押、质押、出租、转让、挪用的;

(四)不按照规划要求或者合同约定进行建设和更新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标准的;

(五)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

(六)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

(七)因企业经营不善,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或利用旅游资源经营权进行非法集资,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

(八)擅自进行违规建设,造成旅游资源和环境严重破坏,或因对环境保护不力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

(九)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权期限届满,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应按本规定进行新一轮经营权出让以重新确定经营者。原经营单位若符合各项规定条件,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旅游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同级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指导下,按照管辖权限加强对所辖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管理。

第三十七条 各旅游资源经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和旅xx政管理部门要求,履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按时报送旅游景区景点相关统计数据和信息,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十八条 发生破坏旅游资源事件的,所在地旅游部门要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旅xx政管理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未履行监督职责或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进行严肃追究问责。

第三十九条 旅xx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转载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三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吉政办发 〔2012〕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 “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二年一月十七日

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和中心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途径。“十二五”时期,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破解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一、“十一五”时期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我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围绕全省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建立了统筹协调机制,紧紧抓住了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攻坚,重点突破,在企业改革、农村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社会事业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攻坚,完成了816户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实现了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81.5%下降到25.9%,企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长春、四平、白山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参加养老保险以及 “关破并改”国企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医保难题得到妥善解决。643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实行了不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到目前为止,已有3381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省实施了民营经济3年腾飞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截至2010年末,全省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1.42万亿,同比增长3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4%提高到50%,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城镇就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比重接近70%,上缴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3%,已成为我省拉动经济增长、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十一五”时期,我省以扩大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为突破口,先后三次精简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权限,累计取消、暂停、改变管理方式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181项,取消和调整年审年检项目42项。理顺了放权后省、市、县经济管理权限关系,破除了阻碍经济发展的行政束缚,增强了县(市)政府调控经济、配置资源的能力,激发和释放了发展活力。

转变政府职能,推行了政务公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省、市(州)、县(市)全部推行了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省直42个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省政务大厅,实行了“一站式”、“窗口式”服务,效果显著。省直机关全部实行了绩效考评制度。

积极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10年,我省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试点,探索建立民主择优的选拔任用干部机制。

(三)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动了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稳妥地推进了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226个;撤并村500个,优化了乡镇布局。积极推进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出台了《关于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若干问题的意见》(吉政办发 〔2007〕47号),教师被拖欠的工资全部补发。同时探索建立了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和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的有效机制。全面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资源配置,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出台了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吉政发 〔2007〕39号),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全面推进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省322个水管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

(四)积极推进了财政和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深化了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了 “省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行了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强化了县(市)对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管,规范了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积极推进了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2家农村商业银行和2家农村合作银行。我省被国家列入调整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省,先后成立了9家村镇银行,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小额贷款公司运营75家,组建了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和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组建了吉林银行。5家公司在沪深成功上市,截至2010年末,我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35家,总股本179.29亿股,市值2291亿元,累计募集资金293.56亿元,资产证券化率34.4%。目前,除沪深主板市场外,我省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均有企业上市,多层次市场体系初显雏形。积极推进了农业保险试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五)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全省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整体推进。全省50家出版发行单位、16家新闻出版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任务;9个市(州)全部完成了所属的市本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全省51家广电网络传输机构全部完成了转制和网络整合;省歌舞剧团和曲艺团完成了转企改制。新闻媒体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整合组建了长影集团、省新闻出版集团、吉视传媒股份公司、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吉林影视剧制作集团、吉林动漫集团等一批公司制企业,建立统一管理、统一品牌和资源共享的经营机制,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2006年的3.71%上升到4.96%。

同时,积极推进了其他领域改革,并取得积极进展。总结“十一五”所取得的成就,具有以下特点和成功经验:

一是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推进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深化改革是推动吉林发展振兴的根本动力,坚持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以改革促进解放思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重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五年间,我省开展了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着力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

二是坚持改革的渐进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改革已推向行政、经济、文化、社会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进入深层次权益的再调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采取渐进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使改革与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几年,我省在重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改革的重点已经转到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上来。

三是改革必须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发展,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以改革促进发展,用发展推进改革。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改革任务,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热点,作为改革的重点,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深化改革,消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为发展提供动力。

四是改革必须超前试点探索,不断总结完善。我省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试点先行,总结完善,面上推广。改革本身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一项改革必须要超前试点,敢于突破,只有通过局部实验,才能摸索规律,积累经验,确保改革面上推广的成功率。30年来,改革所走的路程和取得的成就,都是按这一模式来推进的。

五是改革必须加强领导,政府主推。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始终把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改革指导意见,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实行了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政府主推了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效果显著。这是我们在30年改革中得出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总的看来,这些重点领域改革举措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 “十二五”时期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借鉴的有效模式。与此同时,改革推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改革突破了以往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层面,已推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四位一体”的改革,推进难度逐步加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显现。这些障碍问题,既有旧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的老问题,也有新体制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推进过程中方式方法 “跑偏”等诸多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仍比较普遍,在许多方面存在 “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二是改革不到位。专项改革分散到各专业职能部门,单兵突进,缺乏综合配套性,相互掣肘,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改革试点推动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改革成本筹措难。改革进入深层次利益调整,都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问题,都需要支付巨大的改革成本,没有资金支撑,推进任何一项改革都难以为继。四是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化程度低,资本、土地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改革推进难度逐步加大。改革初期推进的都是浅层次的,比较容易的改革都已经完成,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进入深层次利益调整,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风险性和推进难度都在加大。六是被改革群体对改革构成阻力。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和利益再分配中期望值较大的群体,共同构成深化改革的巨大阻力,缺乏合力。还有些领域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新瓶装旧酒”,改革效果与预期效应偏差较大。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存在的重要根源,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实现体制和机制创新。

二、“十二五”时期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要求

随着改革突破了以往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层面,已推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旧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的老问题,与新体制发育不健全出现的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利益调整更加深刻,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进入高发期,调整各方面利益和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更大,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风险性和探索推进攻坚的难度明显加大,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复杂。

从省内看,我省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这一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正确认识保增长与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新的形势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改革提出新要求。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于调整利益格局,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改革提出新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这既是我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如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是 “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有关改革,为统筹推进 “三化”,提供体制环境。

(三)实施 “富民工程”对改革提出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吉发 〔2010〕21号)要求,把深化改革贯穿富民工程始终。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等相关领域改革,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四)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对改革提出新要求。以长吉图开发开放为先导的任务和措施已经确立。要进一步通过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设富有活力、运行高效的我国沿边开放新机制,培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认真分析 “十二五”时期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性体制环节着力攻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战略性突破,为我省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我省 “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推进 “三化”和实施富民工程,全面推进行政、经济、社会和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活力。

基本原则:

———必须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各项改革都要围绕和服从于改革总体目标。既要着眼当前,抓好阶段性的改革,又要谋划长远改革目标任务,实现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统一。

———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总结试点经验,面上推广,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

———必须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改革方案的跟踪督促,统筹协调解决专项改革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基本目标:大力推进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比较规范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企业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以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社会动力。积极稳妥推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十二五”时期改革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我省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要求,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一)大力推进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机制,进一步释放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的限制,通过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吉粮、信托、担保、旅投等重点企业重组。整合原省属煤炭企业、省内或域外新建矿井、省内有一定规模的地方或民营煤矿,壮大吉煤集团主业,打造现代化的煤炭产业板块。整合省内酒精企业,组建吉林省酒精工业集团公司。整合出资企业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组建旅游集团。整合重要金属及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规模开发能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

(2)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厂办大集体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接续试点。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建立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改善融资条件,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试点。

2.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启动化解乡村垫交农业税债务试点。

(2)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任务。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增加与减少挂钩试点,探索实行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土地利用新模式试点。

(3)积极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的政策,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以进城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逐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4)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配套改革。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推进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入股、抵押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林权有偿流转。积极推进地方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国有林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3.深化财政金融价格等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1)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扩大社会保险预算编制范围,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向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倾斜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建立完善县(市)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制度,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覆盖面,2012年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管理。加快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收支脱钩工作。继续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2)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创新金融资产增值模式,完善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整体上市。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低碳循环经济投资、长吉一体化、人参产业等基金。开展商业银行投资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全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区域性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探索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继续推进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所有具备条件的县(市)全部成立村镇银行。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业机械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试点,开展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试点。

(3)推进资源价格机制改革。以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坏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深化电价改革,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价格制度。深化水价改革,推行原水 “两部制”水价制度。进一步深化城市供热体制改革,按照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吉政发 〔2010〕20号)要求,稳步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转企改制。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群体,增强科研院所创新动力,发展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和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发挥大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各类园区为载体,推进各具特色、创新能力较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

5.建立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培育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直接融资作用,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的各类企业整体主板上市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积极争取境外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推进上市公司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支持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上市公司重组,实现整体上市。积极探索建立大宗农副产品期货市场。引导、鼓励和支持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整合,形成全省联网的产权交易体系。积极发展各类保险市场。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出国劳务市场。继续发展技术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土地市场。

(2)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和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各类市场流通主体,发展完善现代物流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开展流通业信息化试点。积极引进和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物流企业,重点建设汽车、石化、农产品、建材、冶金等专业物流园区,构筑长春、吉林、敦化、延龙图等重要区域的物流节点。构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多渠道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连结,加快以双向流通体系为重点的农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监测体系,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加快推进以社会需求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的社会领域体制改革。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 “以药养医”。加快构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服务收费、政府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和公益性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政策,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2.深化就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机会与建立灵活就业机制结合起来;把积极就业政策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把加大失业救助力度与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制结合起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推进统筹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试点,重点实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巩固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施 “富民工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制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3.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补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 《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意见》(吉政发 〔2009〕31号),在19个县(市、区)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2013年新农保制度全面铺开,2015年全覆盖。继续推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实现新农保同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养老保险的有效转移接续。建立城镇无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十二五”期末,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探索失业保险省级统筹。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整体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按照 “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将一般出版社、非时政类报刊社,一般的文艺院团,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复制、发行、网络传输部分等转制为企业。完善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吉林歌舞剧院集团公司、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影集团公司、吉林出版集团公司改革,整合资源,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整体上市。积极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5.教育体制改革。

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行县域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逐步实现县域内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大体均衡。创新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鼓励促进优秀骨干教师向教学力量薄弱的学校流动,实现教师流动制度化。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2012年,初步建立实现县域内推进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抓好通榆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探索职业教育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试点,长春市开展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长春理工大学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试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试点,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试点等6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三)深化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从制度上更好地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行政许可权制度、重大行政许可决策备案制度、行政许可决定公示制度、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等相关制度,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探索建立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全面建设责任政府,推行问责制。要进一步改进和健全行政问责的制度体系,逐步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建立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考评体系,在省、市、县政府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社会服务新机制。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继续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行网上审批制度。进一步理顺放权后省、市、县经济管理权限关系,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行政束缚,增强政府调控经济、配置资源的能力,激发和释放发展活力。

3.积极探索省直管县行政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市县行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理顺行政关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重点实施长吉一体化和延龙图一体化建设,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打破区域行政界线,实行行政管理一体化,探索构建适应长吉图地区城镇化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划新格局。

4.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调整优化重点行业投资结构,加大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建立政府投资决策、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管制度,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公示制度,完善重点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预算内投资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制。推进企业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

5.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形成民主择优的选拔任用干部机制。

6.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开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模式。

(四)全面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

1.全面落实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及实施方案,在 “沿边地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在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2.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规范设置开发区管理机构及其内设机构,创新管理模式,探索走市场化路子。

3.积极推进长东北开发开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试点。

五、规划实施

“十二五”时期,各项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如期完成规划的各项重点领域改革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政府和各省直部门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改革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攻坚力度,完善推进改革工作机制,健全推进方式,切实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确保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务求实效。

(一)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各省直部门要把改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本规划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加强改革指导和统筹协调。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完善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改革推进情况,组织改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评估改革效果。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改革处在攻坚阶段,许多工作涉及面宽,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难以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齐心协力协调推进改革的良好格局。

(四)创新改革推进方式。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改革。既要抓住改革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又要注重改革的协调配套;既要大胆探索试验,又要注重改革规范操作;既要抓好局部先行试点,又要把握全面推进的时机,注重改革的实效性。

(五)建立改革信息沟通机制。各地和各省直部门要适时向省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推进改革的进展情况和改革经验,加强改革信息交流。[

第四篇: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2202

【发布文号】黔府发[1995]29号 【发布日期】1995-06-21 【生效日期】1995-06-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直属

机关目标管理方案》的通知

(黔府发〔1995〕29号1995年6月21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方案》,在1994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试运行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目标管理是以既定任务为导向,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达到实现任务目标的全过程。

第二条 第二条 政府机关实行目标管理是为了强化“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政府职能,促进政府机关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行目标管理,结合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激励机制,使机关工作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奖惩分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协调部门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确保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现,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第三条 第三条 实行目标管理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全心全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第四条 第四条 本方案适用于省人民政府直属的行政机关。中央部门在省有关单位参照实行,考核奖惩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目标的制定和分解

第五条 第五条 制定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工作目标,应遵循统揽全局、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科学规范,实事求是、便于操作的原则。

第六条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按制定工作目标,目标内容由共性和业务两大部分组成。共性目标主要指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勤政建设和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各部门都要共同落实的任务,分值为20%;业务目标主要指部门职能所确定和担负的各项具体任务,分值为80%。共性目标的各项具体分值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统一标准。业务目标的具体分值由各工作部门依据自身职能进行分解。

第七条 第七条 制定目标的依据和程序:

(一)主要依据是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省党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在当年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总体奋斗目标。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分解。

(二)各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本部门的中长期规划,参照上年实现的指标加上当年的潜力,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民主决策程序,由部门根据职能和业务特点,制定工作目标,于每年年初提出部门目标建议数。经目标组长部门初审,送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汇总,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复核后,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下达。

第八条 第八条 为确保全省当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的完成,在各部门确定的目标中,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选定一部分目标作为重点目标,实行重点考核。

第九条 第九条 经审定的工作部门目标,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同省长或分管副省长签订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部门主要负责人变动时,由继任的主要负责人承担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责任。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目标一经确定,必须维护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因客观情况变化,个别确需调整的目标项目,由执行部门书面报目标组长部门初审,经省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复核后,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批复。

第三章 目标管理的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目标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以目标责任授权,权责配套。各层次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和部分中央部门在省单位分为9个目标组,分组名单如下:

组别 组长部门 组员部门

第一组 省人事厅 监察厅、审计局

第二组 省财政厅 省政府办公厅、体改委、地方税务局、档案

局、外事办、国家税务局

第三组 省农经委 农业厅、林业厅、水电厅、乡镇企业局、农

机局、土管局、供销合作社

第四组 省工商局 商业厅、粮食局、物资局、物价局、民委、参事室、宗教局、侨务办

第五组 省司法厅 计生委、体委、卫生厅、人防战备办、公安

厅、国家安全厅、民政厅、劳改局、劳教局

第六组 省教委 科委、文化厅、广播电视厅、新闻出版局

第七组 省计委 建设厅、经贸厅、交通厅、外协办、统计局

、地矿局、旅游局、环保局、测绘局、邮电

管理局、贵阳海关

第八组 省经委 国防科工办(电子工业厅)、煤炭厅、机械

厅、化工厅、轻纺厅、冶金厅、劳动局、技

术监督局、医药局、建材局、电力工业局、烟草专卖局、民航贵州管理局、贵阳铁路分

局、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进出口商品检验

第九组 人民银行省分行 工商银行省分行、农业银行省分行、中国银

行省分行、建设银行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

省分行、省人民保险公司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目标管理组根据省政府领导分工划分,组长部门由省人民政府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部署,组织本组成员部门制定工作目标;组织本组的半年检查、考核和经验交流。

(二)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过程中,对组内部门的责任划分、协作配合、目标分解、检查考核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协调指导。

(三)对组内各部门季度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对半年和目标自查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意见,并按时报省人民政府目标办。

组长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由省人民政府目标办核查评比。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组员部门对承担的目标项目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本部门层层分解,确保目标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按时向组长部门、省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分别报送目标完成的综合材料及进度报表;接受组长部门组织、布置的检查指导和年终考评组的目标考核。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对涉及多部门承办的目标,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责任大小确定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协办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主办部门完成目标任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目标实施的进度,原则上半年检查,年终考评。量化指标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按时报送省统计局,形象进度指标报送省计委。部门目标的实施情况,于当年7月20日前和下年1月20日前分别按半年、书面总结报组长部门、省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统计局。

第四章 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考核内容系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实施的各项工作目标。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目标考核与国家公务员考核相结合,以省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实行定量定性相结合。在考核中要坚持分级负责、实事求是、民主公开、以实绩为主的原则。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考核实行百分制的记分方法。在内完成目标任务的记原分值,未完成任务的减分(具体办法另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考核先由各工作部门自评,写出情况报告;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组长部门组织进行互检考评,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届时由组长部门牵头,省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参与;互检考评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核分,报省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对完成目标管理任务的工作部门按年末在编在职人数发给目标管理奖金。奖金发放标准由省政府确定。其中,目标考核总分在80分以上的,发给全额奖金,对其中成绩突出的,在全额奖金发放基础上加发10%。加发范围一般控制在部门总数的30%。对完成目标管理较差,考核总分为70至79分的部门,扣发部门目标管理奖金总额的70%;总分在60至69分的,后发部门奖金总额的20%,扣发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额奖金;总分在59分以下的部门,扣发部门全额奖金。

凡未实行目标管理的工作部门和未承担目标管理任务的个人,一律不得享受目标管理奖金。

奖金发放应与干部年终考核等次结合起来,不得搞平均分配。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完成目标管理任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省人民政府进行表彰。表彰部门的数量掌握在部门总数的15%以内。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凡考核总分低于69分以下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应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写出书面检查;考核总分连续两年低于69分的,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向有关干部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依照程序,按干部管理权限,对部门主要负责人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理。

第六章 目标管理机构设置及经费渠道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为加强目标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常务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人事厅厅长、省政府直属机关工委书记任副组长,各目标组长部门和省统计局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和组织推行目标管理工作,研究和决定目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事厅,负责目标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部门的目标管理工作,由本部门主管人事工作的处(室)具体负责。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目标管理奖金由省财政专项拨款。各部门奖金发放需经省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定,银行方能付款。中央各部门在省单位目标管理奖金的发放,按省人民政府统一的标准,经费渠道不变。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经费由省财政列支,专款专用。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本方案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本方案从1995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通知

下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