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7:0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138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九日

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公共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审批服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办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以下合称行政审批)及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从事行政审批服务活动,应当建立集中便民的场所,实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五条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供行政审批服务,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开公正、高效便民、廉洁诚信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市、县(市、区)政府设立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

市、县(市、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有面向社会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

因特殊情况不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经本级政府决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设立专门办事窗口或行政服务分中心,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要求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行政服务,并接受本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省、市、县(市、区)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负责

对本区域行政审批工作及其管理机构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履行以下职责:

(一)统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运作制度改革,研究总结行政审批服务的新情况、新经验,创新行政服务方式和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和效能;

(二)代表本级政府依法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三)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工作需要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变动情况进行监督。

第八条市、县(市、区)政府应当指定或者设立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规范本级政府所属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部门办事窗口提供优良的办公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之间应当加强信息交流、业务协作和工作配合。

市、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和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审定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制定的行政审批各项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

(二)对进入或者退出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进行初审并报本级政府决定;

(三)对依法决定撤销或停止执行的已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督促该事项在规定期限内停止执行;

(四)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运转情况进行协调和监督并适时通报有关情况;

(五)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行政服务事项进行组织协调;

(六)对各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窗口提出具体意见,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各办事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

(七)对下级行政服务中心报送本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审批的行政服务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协调;

(八)对下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九)受理、处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违纪违法等行为的投诉举报;

(十)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完成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九条经本级政府决定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部门,应当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办事窗口,派驻在编工作人员。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数量少或者受理次数少的行政机关,经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可以委托行政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代为受理相关申请。

行政审批服务职能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履行本部门法定的行政审批职能,按照规定将本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二)依法制定本部门行政审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并组织实施;

(三)按照规定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明确办事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审批权限,选派、调整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及指定窗口负责人;

(四)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应建立相应的协调决策机制;

(五)在办事窗口依法、规范地公开本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

(六)保障办事窗口必要的办公条件及正常的工作经费;

(七)对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发出的行政服务事项督办函及时处理并按期回复;

(八)配合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协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处理当事人的投诉举报。

第十条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要选派思想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办事窗口工作,由行政审批职能部门提出人选,经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审核后确定。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将归并的行政审批职能内设机构成建制派驻到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内设机构负责人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与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联合任命为窗口负责人或窗口首席代表。选派的窗口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工作未满两年的一般不得更换。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的,应当征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意见。

办事窗口工作人员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和派驻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日常工作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年度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负责实施。

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或者违反行政服务中心管理规定的,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通报派驻部门,提出调换人员要求的,派驻部门应当予以调换。第十一条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履行以下职责:

(一)代表本部门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办理本部门按照规定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

(二)根据本部门授权,能当场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应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应在法定期限或承诺期限内办结;

(三)遵守行政服务中心各项管理规定,接受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监督、协调和管理;

(四)做好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与本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

(五)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接受当事人的办件咨询,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责任、AB岗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

(六)完成本部门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第三章行政审批服务

第十二条市、县(市、区)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当推行行政审批职责权限整合和集中工作,原则上应将涉及多个内设机构的行政审批职责权限整合到一个内设机构,并进驻行政服务中心。

第十三条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一般不得在本机关或者其他场所办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政府法制机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及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核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确保其合法性。

第十五条通过公开方式引入与行政审批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并加强监督。第十六条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各行政机关和行政服务中心开展网上受理、审批工作。已经实现网上审批的事项,办事窗口也应当提供现场办理服务,由申请人自行选择。

第十七条有关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规定的统一格式及时予以印制,免费提供给办事群众。

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应当包括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行政审批实施主体、许可审批事项、数量、申请示范文本、许可审批文件送达机构、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

第十八条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办事窗口的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将行政服务事项的办理权限授予办事窗口,委托其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行政审批专用章在实施行政审批和其他行政服务时与本部门公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的费用,应当按照公开的法定项目和标准进行收缴,收缴方式执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接受财政、物价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不得收取现金。收费必须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确保票款相符。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相关费用收缴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申请办理行政审批的申请书必须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免费提供申请书格式文本。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有关部门应当将经审定的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和申请书格式文本在其网站上公布,并提供免费下载。行政审批事项发生变化的,办事指南和申请书格式文本应当及时更新。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依法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应当在法定的期限内作出承

诺,其承诺期限不得超过该部门办理该行政审批的法定期限。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所需的时间,应当在办事指南中告知。

第二十二条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的部门依法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行政审批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在通知书上说明具体理由。

第二十三条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行政机关应当在承诺的期限内完成审核。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作出准予的书面决定。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审批的书面决定,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行政服务中心各办事窗口所在部门对相关的行政审批服务信息应当予以公布,公众有权免费查阅。

第二十五条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工作平台应当与同级政府电子政务网站互联。

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之间、行政服务中心和办事窗口所在部门之间应当建立网络链接,采用统一的操作平台和软件,建立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行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监察机关、政府法制机构会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对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服务活动中的依法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由监察机关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七条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行政审批管理考核办法,负责做好对行政审批服务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同级政府对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

第二十八条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服务的评议、投诉及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参与行政审批服务的监督工作,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对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

第三十条政府各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派驻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监察机关或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纠正不当行政行为;构成违纪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

(一)应当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办理的事项拒不进入或在办事窗口、本机关及其他场所同时办理的;

(二)不按要求选派办事窗口工作人员,或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办事窗口工作

人员的;

(三)对办事窗口未充分授权的;

(四)未按规定刻制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和制作使用书面凭证的;

(五)未按规定在行政服务中心结算窗口统一收取费用的;

(六)在涉及多部门联合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延误办理期限的;

(七)在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过程中有“吃拿卡要”行为的;

(八)工作人员因失误造成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延期办结或者在工作中弄虚作假的;

(九)不服从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的业务管理和工作协调,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服务管理规定行为的。

第三十一条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政府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构成违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一)组织协调不力、遇事推诿,严重影响工作的;

(二)管理松懈、监督不力,处理群众投诉显失公正,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应当纳入所在地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可以将其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有条件的公用事业单位应当将与行政审批服务相关的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

乡(镇)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可参照本办法实施相应的行政服务措施。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浙江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第二篇: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宜府发〔20

【发布单位】宜春市

【发布文号】宜府发〔2003〕36号 【发布日期】2003-08-14 【生效日期】2003-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宜府发〔2003〕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经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八月十四日

宜春市行政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优化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宜春的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市本级行政审批(含核准、审核、备案,下同)的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行政审批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简效能、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坚持权力与利益脱钩、权力与责任挂钩的原则。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优化环境、优质服务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双优”办)承担具体工作。

第二章 审 批 单 位

第五条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单位包括:

(一)具有行政审批权的行政机关;

(二)法律、法规、规章授予行政审批权的组织;

(三)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审批的组织。

第六条第六条 行政审批单位对市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立即停止审批,与此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随即停止执行;对市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操作。

第七条第七条 行政审批单位确需新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的,必须有省政府规章以上的文件依据,经市“双优”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审核,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并公布后,才能实行。

第三章 审 批 方 式

第八条第八条 集中审批。凡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审批事项,凡需经两个以上行政审批单位交叉审批的事项,都要集中到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窗口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式受理、授权窗口审批、一个地点收费”。

下列行政审批单位必须在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设立审批(含办证、收费,下同)窗口: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经贸委(含墙革、散装)、市外经贸局、市外汇管理局、市供电公司、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含地矿)、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含煤冶)、市公安局(含消防)、市司法局、市建设局(含规划、房管、质监)、市城管局(含供水、供气、市政、余土、园林)、市人防办、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含发票管理所)、市地税局(含发票管理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含就业)、市药监局、市卫生局(含防疫)、市盐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交通局(含运管)、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外侨办。

以上单位集中到大厅窗口审批的项目,由市“双优”办适时发文通知,被通知的单位要按时不折不扣执行。

一个行政审批单位中几个内设机构承担审批工作的,要实行“一个窗口”集中对外审批。

第九条第九条 授权审批。各行政审批单位必须授权窗口使用审批专用章,由窗口全权为申办者办理审批手续。

行政审批单位给窗口工作人员授权有困难的,必须明确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职在窗口行使行政审批权,坚决杜绝窗口只“受理”不“办理”、让申办者在窗口和单位之间“两头跑”的现象,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并联审批。凡需经两个以上行政审批单位交叉审批的事项,要明确一个主受理窗口,申办者只需到主受理窗口递交相应的申请材料,主受理窗口则按照“一窗受理、抄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要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限时审批。申办者向大厅窗口申办行政审批事项,有关窗口都要依法限时办结,凡不按时办结的要进行督办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公开审批。各审批窗口都要将各自的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事流程、必备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审批责任等,制作成《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办事指南》宣传单,存放本窗口,供服务对象取用和知情,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窗口审批制度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即办件的管理。

即办件的认定:程序简便,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性申请事项,属即办件。

即办件的处理:

(一)即办件实行即收即办,直接办理,当天内办结。

(二)各窗口实行即办件报表制度,对办结的即办件要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即办件办结统计表》,一式两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承诺件的管理。

承诺件的认定:经服务对象提出,需经主管单位审批或现场踏勘的事项,属承诺件。

承诺件的处理:

(一)承诺件首先要收件,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通知书》,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报窗口单位领导、第四联给申办者。该《通知书》应明确办结时间。

(二)承诺件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承诺内容,尽快组织人员审核或踏勘。

(三)承诺件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承诺件办结反馈表》,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报窗口单位、第四联给申办者。

(四)未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承诺件,申办者有权向市“双优”办投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联办件的管理。

联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请属于基本建设或技改项目的;申办者的申请需经两个以上主管单位交叉审批的。有以上两种情况之一的申请事项,属联办件。

联办件的处理:

(一)分五类确定主受理窗口单位:① 基本建设项目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办单位由市经贸委、建设局、城管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供电局、消防支队、人防办、墙革办、散装水泥办及建设项目主管单位等组成。② 技改项目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经贸委,联办单位由市计委、建设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供电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消防支队等组成。③ 工商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的主受理窗口单位是市工商局,联办单位由市计委、经贸委、卫生局、文化局、公安局、环保局、劳动局、外经贸局、外汇管理局、药监局、新闻出版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防支队等组成。对“三外”(市外、省外、境外)投资者来宜春办企业的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制,在有关材料齐全的条件下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由法定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以内,企业设立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变更或注销登记由法定3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以内。④ 其他联办件由具有该联办事项最终审批权的单位为主受理窗口单位。⑤ 主受理窗口单位有争议或者有最终审批权的单位不能确定时,该事项的主受理窗口单位由市“双优”办指定,被指定的主受理窗口单位不得推诿。

(二)主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受理联办件后,应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通知书应注明联办单位联系方式。

(三)对联办项目分别实行联办项目审批联系单和联审会议制度。涉及多个单位审批、但不需要联合踏勘和召开联审会议的项目实行审批联系单制度;涉及多个单位审批、需联合踏勘和召开联审会议的项目实行联审会议制度。具体由主受理窗口负责准备相关资料并提出联办意见。① 对实行审批联系单制度的审批事项,由主受理窗口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系单》,一式三联,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及有关资料送各联办窗口。各联办窗口接联系单和资料后,应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核,并签署意见及时反馈给主受理窗口具体落实办理。市“双优”办做好督查协调工作。② 对需召开联审会议的审批事项,由主受理窗口主持联审会议,并起草会议纪要,具体落实办理。市“双优”办做好督查协调工作。

(四)根据联办件的内容,各联办窗口应严格把好审核关,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由主受理窗口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联办件反馈表》,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联办窗口传阅。

有关单位责任:

(一)市“双优”办的责任:① 督查联办件主受理窗口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和联审会议决定执行情况;② 检查对未进“大厅”的联办单位的联办事项的衔接工作。

(二)主受理窗口单位的责任: ①及时提出联办意见,并收集相关资料;②通知联办单位派人参加联审会议,并主持联审会议,做好会务工作;③ 具体组织联审会议和联合踏勘,对联办单位意见进行汇总,起草、签发会议纪要;④ 督促联办单位按时办结。

(三)联办单位的责任:① 及时派员参加联审会议;② 及时派员参加联合踏勘;③ 及时在联系单上签署意见,并反馈给主受理窗口,不按时返回审批意见的视为同意并承担相关责任;④ 未进“大厅”的联办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及时参加现场踏勘和联审会议及签发联办件联系单;⑤ 对已联合踏勘的项目,除特殊情况外,各涉及单位一般不得再派人单独踏勘;⑥ 严格按照承诺时限办结,把好审核关。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补办件的管理。

补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报材料附件不全,申办者承诺补齐的,属补办件。

补办件的处理:

(一)补办件必须收件,并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补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通知书应明确告知申办者需要补办的事项。

(二)补办件的办理时限从申办者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退回件的管理。

退回件的认定:申办者的申报材料明显不符合国家、地方有关产业政策及技术规范要求的;申报项目经现场踏勘、调查、核实,不具备批准条件的。有以上两种情形之一的申请事项,属退回件。

退回件的处理:

(一)申办者提出申请后,窗口工作人员如可当即或当天认定为退回件的,应当即或当天认定。如果项目内容较为复杂,无法当即或当天认定的,可会同有关人员共同审议,但审议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二)各窗口单位对退回件应填写《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窗口退回件通知书》,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存本窗口、第二联报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

(三)申办者对退回件有异议的,有权持退回件通知书到市“双优”办申请复核,由市“双优”办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予以复核裁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对联办件实行收费“一单清”。联办件所涉及各单位的收费,统一由主受理单位窗口登记在由市“双优”办印制、市财政局和物价局监制的《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投资与建设项目审批收费检查表》中,经市“双优”办审核盖章后,再开票缴费,否则一律视为乱收费。《宜春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投资与建设项目审批收费检查表》,一式四联,其中第一联存主受理窗口、第二联存市“双优”办、第三联给申办者、第四联给联办窗口传阅。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大厅各单位窗口的收费,统一缴入市财政指定的大厅银行储蓄所专户,实行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除窗口工作人员外,各审批单位内设机构的经办人员未经单位领导的批准,不得直接与申办者接触办件。

第五章 网 络 服 务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中心网络服务系统。推行电子政务,争取在明年内建成从省到市到县、从中心到单位到窗口之间的纵横交织的服务网络,推进方便快捷的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网上备案等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中心管理系统。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窗口网络服务系统。推行收件和办件的一体化处理、按标准自动计算收费管理、自动生成日办件和累办件的统计报表等服务。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中心与窗口之间网络的无缝集成,达到自动传达中心的通知要求,自动收集各窗口反馈的信息,自动流转窗口联审公文。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交互式智能触摸屏系统。通过触摸屏,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心介绍、服务指南查询、办件情况查询、电子投票等服务。

第六章 责 任 追 究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的暂行规定》,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处分:

(一)未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并向社会公布,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的;

(二)将登记、备案、法定义务变相为行政审批的;

(三)通过鉴证类中介服务变相为行政审批的;

(四)继续执行市政府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颁发行政审批证照,而在规定时限内未及时办结的;

(六)滥用职权,打击报复,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的;

(七)徇私舞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的暂行规定》,对单位分管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公职的处分:

(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的;

(二)已明令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标准收费的;

(三)利用行政审批职权搭车收费或以收取保证金、押金为名变相收费的;

(四)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或不给票据的;

(五)资金管理未执行收缴相分离、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或发生坐支、截留、挪用的。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一把手”专职到大厅抓本单位的窗口审批工作,由“二把手”主持单位的工作:

(一)行政审批单位未按时按要求在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大厅设立审批窗口的;

(二)本单位的审批事项未按要求全部放在窗口办理的;

(三)未给本单位窗口使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和授权不到位的。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每两月一次对市本级行政审批单位的审批、办证、收费事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市“双优”办在办证大厅设立咨询、投诉服务窗口,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服务,并受理服务对象的投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运用中的问题,由市“双优”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名称】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文号】浙政办发〔2010〕107号

【颁布时间】2010-08-16

【实施时间】2010-08-16

【正 文】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八月十六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储备成品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成品粮管理,保障粮食应急供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浙江省粮食安全应急预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和参与储备成品粮承(代)储、经营管理、监督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储备成品粮,是指省、市、县(市、区)政府用于调节所辖行政区域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并纳入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的成品粮储备。

第四条 储备成品粮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省政府下达计划。各市、县(市、区)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成品粮储备数量。

第五条 储备成品粮的品种应当适合当地居民口粮消费习惯和应急需要,一般为国家标准三级及以上的晚粳米或中晚籼米,不得以原粮或半成品粮折合顶替储备成品粮。

本省区域内国家指定的重点城市,储备成品粮的品种、规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

第六条 省政府下达的储备成品粮计划由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储备成品粮的行政管理。

第七条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以下简称承储企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承担储备成品粮承储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承储企业仓容不足的(包括不适宜存储成品粮造成的仓容不足),可以委托具有一定规模、具备相应储存条件、诚实守信的粮食加工、批发经营企业或经营户(以下简称代储企业)代储储备成品粮。

第八条 储备成品粮的调用权归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并作出应急调用决定时,承(代)储企业应当执行同级粮食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按政府指定的价格组织应急供应。

第九条 承储企业应当落实应急调用所需的运输车辆、人力物力。

第十条 储备成品粮所需资金由承(代)储企业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解决或企业自筹解决。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贷款应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监督管理。储备成品粮所需的各项财政补贴费用由当地财政部门与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商定。启动粮食安全应急预案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解决。

第二章 代储管理

第十一条 承储企业委托代储成品粮,应当向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并提交储备成品粮代储方案,经书面同意后实施。承储企业对委托代储的成品粮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二条 承储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择优选取代储企业,并与代储企业签订《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明确代储品种、数量、质量等级标准、资金、费用补贴标准、包装规格、轮换、动用、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基本内容。《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15日内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备案。

第十三条 代储企业常年经营的粮食最低库存量不得少于《储备成品粮委托代储协议书》确定的储备成品粮数量和本企业正常周转库存之和,并符合相应品种要求。

第十四条 储备成品粮应在当地存放,库点应当符合交通便利、易于购销调等条件。

第三章 仓储管理

第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以及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防火防盗、防汛防台等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六条 用于储存储备成品粮的仓房应保持完好,符合基本储粮功能要求,并且卫生、整洁、无污染。承(代)储企业应定期对储备成品粮的仓房进行安全检查和仓储设施维护。

第十七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积极应用绿色、生态、无公害的科学储粮技术,特别是低温、准低温等保鲜储粮技术,保证储备成品粮储存安全。

第十八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规定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实物台账,并于每月底报送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次月3日前报送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于6日前报送省粮食局。

储备成品粮库存纳入地方储备粮统计,由承(代)储企业按统计制度规定和统计折率折算为储备原粮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成品粮储藏的有关要求,定期检查分析粮情,及时做好粮情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生储粮安全责任事故,应当按照仓储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 储备成品粮的运输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备局粮食运输管理规则(试行)》。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储备成品粮按照“包装完整、码垛整齐、数字准确、堆桩安全”的要求,采取仓内包装储存。

第二十二条 储备成品粮一般采用小包装方式储存,包装物、标识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有关规定,注明品种名称、等级、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内容。各项标签应当清晰、齐全、准确。

第二十三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成品粮质量、卫生标准,制定储备成品粮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检化验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质量和卫生抽检,确保储备成品粮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卫生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第二十五条 承(代)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储备成品粮的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档案管理制度。不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等级和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粮,不得作为储备成品粮。

第五章 轮换管理

第二十六条 储备成品粮轮换应当遵循有利于保证数量、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有利于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原则,做到保持规模、先储先轮、均衡有序,不得轮空。

第二十七条 承储企业自行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承储企业根据质量、保质期和市场供应等情况提出轮换方案,报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由承储企业组织实施。

第二十八条 委托代储企业保管的储备成品粮,由代储企业在保证库存数量的前提下,结合粮食加工、批发经营等业务自行组织轮换。具体轮换时间和轮换次数视质量、保质期等情况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粮食、财政、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对储备成品粮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备成品粮库存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承(代)储企业储备成品粮库存进行检查,每月检查1次以上,并不定期随机抽查1—2次,确保储备成品粮库存落实到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一条 农业发展银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储备成品粮贷款的信贷监管。承(代)储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依法进行的信贷监管,应当予以配合,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三十二条 承(代)储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项,按照《浙江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储备成品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1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已经省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0年2月21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编制和实施规定》,对省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立法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创新,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为加快建设“法治浙江”、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在本内要完成的重点立法项目(31件)

(一)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8件)。

1.为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火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消防条例》草案(由省公安厅起草)。

2.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信息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信息化条例》草案(由省经信委起草)。

3.为加强航道管理,保障航道畅通和安全,促进水路运输业发展,提请审议《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草案(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4.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保障人身健康,提请审议《浙江省爱国卫生条例》草案(由省卫生厅起草)。

5.为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请审议《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草案(由省农业厅起草)。

6.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提请审议《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草案(由省财政厅起草)。

7.为推进节约能源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提请审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修订)》草案(由省经信委起草)。

8.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提请审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草案(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

(二)制定规章项目(23件)。

1.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范政府投资建设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制定《浙

江省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2.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引导和规范企业投资,保障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3.为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管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评标行为,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制定《浙江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由省发改委起草)。

4.为加强政府投资预算管理,规范政府投资活动,保障政府投资效益和资金安全,制定《浙江省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起草)。

5.为加强生猪屠宰管理,规范生猪屠宰市场活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修改《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

6.为有效保护港口岸线资源,促进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7.为保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

8.为完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修改《浙江省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由省建设厅起草)。

9.为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活动,修改《浙江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由省建设厅起草)。

10.为规范和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制定《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

11.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维护耕地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

12.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维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制定《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3.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和抵押,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制定《浙江省集体林权流转和抵押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4.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木采伐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修改《浙江省林木采伐管理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15.为建立健全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浙江省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6.为保障和监督排污许可的有效实施,规范排污许可程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7.为加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维护环境安全,保障人身健康,制定《浙江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8.为有效落实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修改《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由省环保厅起草)。

19.为促进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强化地方标准实施监督,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由省质监局起草)。

20.为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浙江省无居民海岛管理办法》(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起草)。

21.为规范地理空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行为,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制定《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由省测绘局起草)。

22.为加强对居住房屋租赁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浙江省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由省综治委起草)。

23.为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由省法制办起草)。

三、开展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51件)

(一)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17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8件):《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由省发改委起草)、《浙江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由省经信委起草)、《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由省科技厅起草)、《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修订)》(由省旅游局起草)、《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修订)》(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条例》(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土地登记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

规章项目(9件):《浙江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浙江省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管理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浙江省会展业管理办法》(由省商务厅起草)、《浙江省汽车客运站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办法》(由省农业厅起草)、《浙江省化妆品管理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浙江省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起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由省科技厅修改起草)、《浙江省邮政专营管理办法》(由省邮政管理局修改起草)。

(二)在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的规章项目(8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6件):《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由省经信委起草)、《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由省建设厅起草)、《浙江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由省林业厅起草)、《浙江省湿地保护和管理条例》(由省林业厅起草)、《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由省水利厅起草)、《浙江省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由省环保厅起草)。

规章项目(2件):《浙江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法》(由省海洋与渔业局起草)、《浙江省狩猎管理办法》(由省林业厅起草)。

(三)在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的规章项目(7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2件):《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修订)》(由省地震局起草)。

规章项目(5件):《浙江省福利企业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起草)、《浙江省工资支付保障金实施办法》(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民办教育促进办法》(由省教育厅起草)、《浙江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由省残联起草)、《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由省人口计生委起草)。

(四)在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方面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和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15件)。

地方性法规项目(5件):《浙江省人民调解条例》(由省司法厅起草)、《浙江省禁毒条例(修订)》(由省公安厅起草)、《浙江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条例》(由省人力社保厅起草)、《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由省国教办起草)、《浙江省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省国土资源厅起草)。

规章项目(10件):《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由省公安厅起草)、《浙江省非通常宗教管理办法》(由省民宗委起草)、《浙江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由省安全监管局起草)、《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由省民政厅修改起草)、《浙江省桥梁管理办法》(由省交通运输厅起草)、《浙江省公共场所显示屏播放节目管理办法》(由省广电局起草)、《浙江省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暂行办法》(由省信访局起草)、《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办法》(由省气象局起草)、《浙江省档案备份登记管理办法》(由省档案局起草)、《浙江省地方志工作办法》(由省地方志编委办起草)。

(五)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方面拟制定或修改的规章项目(4件)。

《浙江省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由省财政厅起草)、《浙江省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由省监察厅、省人口计生委起草)、《浙江省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分规定》(由省监察厅、省统计局修改起草)、《浙江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由省监察厅起草)。

四、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一)认真落实起草与审查责任。建立健全立法项目办理进度制度,明确立法草案的起草、审查和提请审议时间,落实工作责任。对要求在内完成的立法项目,各起草单位要组织力量抓紧调研起草,按时、高质量完成起草任务;不能如期报送省政府的,要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对开展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各起草单位也要抓紧组织调研论证,做好立法前期准备工作;条件基本成熟,确需在内制定出台的,应当按照规定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由省法制办提出办理意见。省法制办要加强对立法项目起草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必要时可直接组织起草或提前介入;对送审的立法项目要抓紧组织审查,及时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科学合理设计制度规范。起草、审查立法草案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规范和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平,正确处理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关系,在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关义务的同时,必须明确相应的权利,并从制度上保障其有效实现。按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行政行为,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三)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政府立法公开力度,法规规章草案应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要坚持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基层行政机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并认真吸收采纳。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立法项目,要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等方式听取意见。要充分利用省政府立法专家库资源,组织专家参与政府立法工作,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各起草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从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开展起草工作。立法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存在意见分歧时,要及时沟通、积极协商,尽量取得一致意见。省法制办在审查立法草案时,对存在原则性意见分歧的,要及时进行协调;经反复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要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涉及重大、复杂问题的,要事先报请省政府决定。要进一步加强与省人大有关专委和法工委的沟通联系,主动听取意见。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省法制办和相关起草单位的工作,按规定配合做好立法征求意见、调研等工作。

第五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海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已经2000年5月22日省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海南省储备粮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精神,为了认真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政府有效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省、市县(含自治县,下同)两级储备粮管理制度。省、市县分别负责各自的储备粮管理并承担储备补贴(含费用补贴、利息补贴)和保底价收购补贴。省、市县储备粮的品种、规模和计划由同级政府确定。应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总量平衡的需要调整储备粮

规模,储备粮规模按贸易粮计算,储备粮的储备补贴、收购补贴按原粮计算,储备粮的利息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执行。补贴的具体标准另行规定。

第三条 粮权和用途。储备粮粮权属省、市县政府。使用储备粮,由粮食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商同级计划、财政部门同意后报同级政府批准。储备粮主要用于缺粮年份保障供应和粮价暴涨时平抑粮价,稳定市场。

第四条 确保储备粮安全。承储省、市县储备粮的单位,应与同级粮食主管部门签订承储合同,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签字鉴证。储备粮仓库必须挂牌标示,并在仓库内设置粮情帐卡。储备粮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进行管理。

第五条 储备粮实行动态管理。为减少翻仓、轮换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储备粮由承储单位每年推陈储新,实行新老粮互换,等量对冲,轮换库存。轮换储备粮,由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监督实施,并报同级计划、财政部门备案。

第六条 择优确定承储单位。储备粮承储单位必须具备质量完好的标准仓房,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做到同加工企业相结合,实现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以减少费用。选择储备粮承储单位,由粮食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商同级计划、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择优

确定;或在符合承储条件的单位中(含大型粮食加工厂)通过招标方式选定。储备粮储存应相对集中。

第七条 粮源与粮质要求。储备粮可在本地收购,也可从外地购进,但必须是本内收购的新粮,并达到国标中等以上质量标准。

第八条 收购资金管理与费用补贴拨付。储备粮的收购成本,由当年收购粮食的保底价和粮食、财政部门核定的收购费用两部分组成。农业发展银行按收购成本安排储备粮的收购贷款,实行库贷挂钩,保证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储备粮的费用补贴由各级财政按季拨付,直接拨给储备粮承 储单位。

第九条 责任人离任交接与审计。储备粮承储单位法人代表、分管领导及保管人员离任,应办理交接手续,清查账目,清查实物。粮食主管部门应对承储单位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对帐实差数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发现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处理。承储单位法人代表离任交接情况要上

报同级粮食、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意外损失处理。储备粮在储存期间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损坏,由计划、财政、粮食、物价、质检和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核定损失、损坏的数量,报同级政府审定后予以核销库存数量。

第十一条 省粮食局和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2000年7月4日

下载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法的通知(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