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基础 调结构 提速度 快发展” 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强基础 调结构 提速度 快发展” 奋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跨越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形成的一种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基本内涵是在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优化各类生产要素,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科、教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机制和农业经济发展格局。今年,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以下简称国发2号)和《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以下简称黔党发15号)两个支持贵州及安顺加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及省党代会、市党代会精神,确保安顺到“十二五”末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平坝县为例,切实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平坝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85%,农业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难度大。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作为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十一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以农村发展、1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区域特色经济,着力发展劳务经济,协调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面发展中取得新的成绩。粮食总产比“十五”末10.77万吨年均增长1—1.5%以上,到2010年达11.7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50元,比“十五”末增长57.7%,年均增长9.54%。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以来,平坝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米、蔬菜、畜牧、茶叶、烤烟、水果、乡村旅游七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0年底,全县建优质米基地总面积10万亩,蔬菜面积达到6万亩次,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个,规模养殖场(户)220个,畜禽饲养量298.2万头(只)。建成天龙镇天龙村黔中、二官村、夏云镇阿腰村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各类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9个,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2个,以农家乐为主的服务业14家,带动农户5万户。
(二)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建设三大重点,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农民增收难、饮水难、行路难、求医难、上学难等生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 2
缓解。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5.32万人下降到2010年底的3.43万人,比2005年底减少1.89万人,农村贫困面大幅度下降。
(三)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全县新修和改造各类小型灌溉工程316处,完成烟水配套工程21处,解决灌溉面积5.2万亩,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批106处,解决了9.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34平方公里,完成各类生态造林 2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2%,较“十五”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四)稳步实施新农村建设整乡(镇)推进工作
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能人带动型、城郊互动型、旅游服务型、市场带动型等五种建设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整乡(镇)推进积累了经验。
(五)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农村低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奖励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序推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6万亩。有序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以来,平坝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国发2号和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必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
以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涝、伏旱、秋季梅雨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水资源开发率仅为21.16%)、排灌设施、田间机耕道、便道、保护地栽培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严重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基础差,农业产业化联动机制有待推进和完善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不强,拉动作用不明显。平坝县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是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不广,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
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第一,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第二,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组织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 4
共享的联动机制,以及运作这种机制的保障系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向市场购入原料;求大于供时,农户又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订单、契约或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四,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农民利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导致部分农民对产业化推进产生抵触情绪。
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没有健全的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以及法律公正、农技推广、防疫检疫、技术标准、技术咨询、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就不可能在广大农村构筑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如果不按照市场原则,组织农民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形式的农民协会,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就不可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坝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说全县建立了200多个农民专业协会,但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章程,一份会员名单,并非是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由农民自愿组建,没有真正运作经营,协会有名无实,阻碍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壮大。
(三)农业劳动力状况堪忧
近年来,虽然实施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从业劳动力状况堪忧。农业劳动力总体 5
状况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人员多和农村适用人才比例明显偏低等因素,导致农业从业劳动力总量不足、水平不高。以2010年为例:全县农业人口29.06万人,农村劳动力18.57万人(男9.8万人,女8.77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农业从业人员13.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1.6%,老弱病残留守者占17.3%,大部份人虽撑握一技之长,但难以满负荷承担劳动生产任务,且知识结构层次老化,难以接受和推广普及适用新科技,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约5.27万人)多外出务工。农村适用人才13475人(种植能手6165人,养殖能手3410人,加工能手1367人,企业经营人才739人,农村经纪人1135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659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比例明显偏底,难以承载科技二传手期望任务。
(四)农技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全县农技干部由于常年在基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很少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后,近年来虽新进了一批大学生,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总体需要大面积深层次提升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水平。
(五)信息化服务资源分散,整合度不高,服务效率低 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严重滞后,极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业经济信息网建在县气象局,县远程教育服务系统建在县委组织部,各自开展单一服务,与农业综合服务的整合基本缺失,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严重缺失。
(六)机构改革后,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局、扶贫开发办公 6
室)职责职能多,工作量大,县级财政预算的工作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多年来,虽然上级支持的农业发展资金数量不小,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地方匹配资金缺失,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支持贵州、安顺发展政策等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立足本区域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力争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农业增加值有较大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或超过全国、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全县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稳定减少并解决温饱,整体与全国同步向小康迈进。
(一)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政府扶持资金为引导,以企业和农户投资为主体,按照“扶优、扶强、扶重点、扶关键环节”的原则,重点扶持优质稻、蔬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大力支持茶业、烤烟、精品水果、药材、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快平坝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加强领导,强化引导和协调
认真总结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产业培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咬定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组织领 7
导优势,按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进入市场的能力,以增产、增效、增收为目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牵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促动、农民主动自觉参与的良性互动作用。
(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积极争取各类涉农项目,切实加强农业排灌设施、田间机耕道、便道、保护地栽培、标准化圈舍、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农业经济信息网络和农产品物流市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推进产业化进程。
(四)提升水平,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大而强的龙头企业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扶持发展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使基地生产、产品加工、贸易流通协调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等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认真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及时指导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正确引导消费。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与农户利益关系稳定密切、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同时,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 8
平;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和行业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
(五)创新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方式
引导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平坝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以土地、产品、资金等要素入股的方式,参与产业化经营,从加工和流通环节分得利润;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农产品基地,采取建立风险金、实行保护价收购、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减少农户的经营风险。大力推广“订单”农业,规范各种“订单”合同,通过合同明确企业和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用经济合同规范各方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其组织农民的作用,使农民真正变成市场竞争主体。
(六)依托科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档次、上水平加强重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技术引进及应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大力推广成熟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提高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农业科技人员要积极投身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帮助创办和领办农业产业化基地和技术经营服务型龙头企业,以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形式融入产业化各环节。积 9
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自办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实施好“绿色证书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种田水平,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创新品牌,提升产品形象
在抓好龙头企业标准化建设和产品质量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及部门的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共同参与,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申请注册农产品特色的商标,搞好商标的经营管理和使用。通过多种途径打造品牌,实现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有机结合,树立和维护产品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创新宣传理念和方式,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赞助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推进龙头企业的创品牌活动等。通过名牌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八)优化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平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社会治安环境,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产业不断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要逐产业、逐环节挖掘和编制项目,建立全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库,增强农业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重点围绕农业“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三大工程,选择和优先发展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竞 10
争优势明显的项目,以项目引资金、谋发展、增加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外向化。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促进资金集聚农业产业及其龙头企业,以平坝现有及规划的“三区四园”为载体,以已拥有的平坝“贡皇米”、“珍珠米”、“四邻香米”、“水晶葡萄”、“平坝灰鹅”、“平坝牛干巴”、“林卡辣椒”、“黔中雀舌”、“古樟香茗”、“碧架山牌绿茶”等知名品牌为依托,进一加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引进一批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强,有影响、善经营、带动和辐射率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第二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也日益表现出来: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分散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二是农户受文化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很难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尽快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农 1
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长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根据长寿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吸引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的企业投资长寿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扶持鼓励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技术含量、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专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创新机制,制订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集体农业企业的转型。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推进长寿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规范土地流转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制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三农”政策,我们必须遵照实行;但是重庆有经济实力,可以先行先试地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在进
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连片开发,大户经营,统一服务。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村户联合,企户联合等形式。二是适度调整土地,对外出务工者、外出经商者、老年农民等自愿流转给集体的土地,集体要作出合理安排,并有意识地向能人倾斜,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长寿区规模化经营可以考虑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首先要推进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根据调研分析,初步确定种粮适度经营规模为100一150亩左右;择优选定扶持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懂市场营销的本地专业农民和生产队长等来经营家庭农场;在发展果树种植家庭农场形成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稳步推进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就难以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村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契机,培训和引进一批农业专门人才,改变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过大、素质低、能力弱等现状,实现农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使长寿区农业更适应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而专业化生产必须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生产经营要的农业服组织,具有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特征。虽然长寿区在农业、农资服务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产前信息对接、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只是局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刚刚起步的专业农民、专业农场迫切需要农机、植保、农资和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因此,要研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实现一定区域内农机、植保和农产品收购销售的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家庭农场只要一个电话、一份传真或一个电子邮件,就能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种服务。
农业服务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单位要研究这个课题,提出方法思路并加以实践。
(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08年,长寿区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市、区财政大力扶持。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长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财政的支农资金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并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扶持政策的持续性。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中,不仅要有新思路、新战略,还要有新举措、新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词藻。结合“新丝绸之路功能转型”的提出,中国——中亚地区经济带凹陷的现状,如何高效、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是所有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提供方案将有效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并带动其他产业链的发展,从产品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农药、化肥、棚膜、等诸多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不高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延续了多年的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国家发展策略造成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绝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分散而力量薄弱,且进入门槛较低,并不具备产业链的议价能力。
此外,原材料、农资产品价格普涨,化肥、棚膜、柴油的价格在过去的几年里都有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推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是由于农业关乎数以亿计民众的吃饭问题,因此政府对终端农产品的价格增长采取了一定的调控措施,将对农业整体的利润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政府政策方面。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设施农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形成稳定、统一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厂商企业、外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争取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设施农业发展。
(2)设施农业技术方面。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棚)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3)市场经营方面。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在引导设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序发展的同时,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饲料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工业化水平;建立“国家——省——县”三级设施农业信息网络,加强设施农业产销信息的研究和利用;积极培育产地交易市场和社会中介组织,促进产销的流畅和衔接,积极向外界发布销售信息,解决农民的销售难题。
除了以上政策信息,如何更加科学、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带动整个片区农业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国家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13年来的经验而言,开展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无疑是广大社会群体的选择,并且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厂家、商家更乐意通过一项开放的形势将现代化的产品和更有利的方式介绍给每一位存在于社会的人民。农业博览会的盛开,鉴于各省级、厅级乃至农业厅、畜牧厅、科学技术厅等多方政府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将在每年8月参观农业博览会,用现代化的视角重新觉察国内农业行情,用高度关注的心态体察农民越来越好的生活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位于新疆的企业也将展现本地独有的特色农业,将新疆的农业特产盛情展示给来此参展、参观的各
位朋友们。
国际(国内)农业博览会由振威展览集团主办,每年8月定期在乌鲁木齐举办,已成功举办至第十三届;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盛会。作为国家最大的农业展会,本届
(第14届)农博会展位数将突破2000个,届时启用5个展厅,1个室外广场。参展企业将达
到2000家,展出面积达到36000㎡。展会同期将举办:全疆十佳优秀经销商、十佳优秀组
团单位评选等活动。
【采购与参观】
组委会将组织13个师、174个团场、23个农场、18个专业农资市场组团参观采购;邀请
9600家种植大户、5783个农业合作社等专业买家到会参观采购,参观人员达35000人次。专业为新疆1000万农牧民服务
【展示内容】
○ 肥料专业展区
磷肥、钾肥、复合肥、控释肥、叶面肥、以及各有利于作物增产和改善品质的生物技术和产
品等。
○ 农药专业展区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原料和制剂、植保机械等。
○ 种子展区
大田种子、蔬菜种子、种苗加工、包装、包衣剂机,穴盘、苗盘、水稻育秧钵体软等。
○ 现代设施农业及节水灌溉展区
各类农业设施、节水设备、温室材料、园艺器械、等先进设施农业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篇:推进塔石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塔石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作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山区乡,农业特色明显,可挖掘潜力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推进山区农业转型升级,使农业再创新业、再上台阶,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是摆在当前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按照“立足生态求发展,突出特色做文章”的发展思路,依托山区资源,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科技兴农为动力,坚持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特色产业,全乡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发展。
1.农业主导产业基本成形。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高山蔬菜、山茶油、笋竹两用林、有机茶、特色林果和菜黄牛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并优化提升了粮油、生猪两大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了岱上—高山蔬菜,塔石—山茶油,东岭、鱼潭—笋竹两用林,井上—有机茶,余仓—翠冠梨,岭边—香榧,高田—菜黄牛等一村一品或多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产业优势初步显现。目前,全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2400亩,油茶面积1.3万亩,笋竹两用林1万亩,有机茶3000亩,香榧720亩,翠冠梨300亩,菜黄牛年存栏1200多头。
2.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较快。现已培育“祝裕隆”和“狮峰”等区级龙头企业2家。全乡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4家,其中四星级专业合作社1家,二星级1家,年经销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有3家。塔石高丰果菜专业合作社、塔石油茶专业合作社及婺西高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450户,带动农户1000多户,建立基地4000多亩,充分发挥了带基地联农户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全乡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3.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制定实施了《油茶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山地油菜栽培技术规程》等一批农业标准化项目。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培训,邀请有关农业科技专家向农民普及标准化生产知识,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得到了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全乡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面积8000多亩(茶叶1500亩、蔬菜1500亩、竹笋5000亩),并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
4.农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针对山区农民思想观念、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相对较为滞后的实际,我们不断深化农业服务,积极为农户开展入户指导、技术培训和提供信息,在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到产前加强技术培训,产中提供技术服务,产后帮助产品销售,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困难。
二、制约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几年来,我乡立足山区实际,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从总体看,仍处在低水平发展,有效作用不强。其主要制约因素为:
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集约化发展难。塔石乡是金华偏远山区之一,离市区60公里,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农业主要靠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生产效率低。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导致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无力扩大再生产。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十分脆弱。山区耕地少,山地多,农业产业比较单一,缺乏新的主导产业,建立的基地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大部分农产品还只是粗加工。更没有建立为农服务的“龙头企业”,这也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商品意识淡薄。我乡人口为14390人,其中外出人口8500多人,留在乡里的农民大多数为60岁以上老人,且多半是小学以下文化,文化素质低。加之山区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农民观念十分陈旧,“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攒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思想非常突出,农产品多为自产自销,商品率低。农民从事生产多凭经验,在山区推广新技术、新产品难度大。
4.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近几年,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我乡积极发展农业,但存在重生产、轻销售,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为农服务的组织网络、农产品的加工服务体系十分薄弱,依然存在农产品销售难,农民比较效益差,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产业化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完善农田耕作基本条件,加强农田水利、机耕路等建设,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大力推广蔬菜大棚、节水滴灌、杀虫灯、智能控制等农业新技术、新设施,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打好基础。
2.培植主导产业,建立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立足山区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生产要素投入的可能性,选择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项目。一要巩固改造提高现有传统特色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特色农业新格局。立足山茶油、竹笋、茶叶、番薯干、高山蔬菜、菜黄牛养殖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投入、健全服务等措施,致力于深度开发,促进这些产业、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二要着眼发展新兴特色产业。对那些资源优势突出,经济优势明显,生产优势稳定,虽然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产业、产品,如铁皮枫斗、香榧、红豆杉的种植,土鸡土猪的原生态养殖,山茶油的精加工等,要组织重点开发,形成规模并逐步拓展成为新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优化农业产业链。在发展主导产业、扶持龙头企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要提高商标意识,重视农产品特别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宣传。制订完善各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技
术规程,逐步实行统一品牌策略,真正做到“树一个品牌,舞一个龙头,带一个产业”,争取通过几年努力,在每个主导产业中都有几个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3.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农业产业化主体作用。培育建设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要以建立带动全乡特色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在扶持强化一批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坚持农业引资、产业招商,突出茶叶、油茶、笋竹及林业开发等重点,引进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帮助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一是要高起点建设。建立生产设备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组建好龙头;二是要多样化经营。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组织、团体发展龙头企业,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自主选择经营方式,灵活开展营销活动;三是要开发优质产品。着力开发山区原生态、绿色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使龙头企业的产品能占领市场。
4.搞好服务,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山区客观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以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重点的企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以乡村集体经济服务组织为基础,政府经济部门服务为依托,新兴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销售的职业农民。围绕农业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完善物资供给服务,实行农业生产资料加工、购销、运输和送货服务一条龙,扶持发展农民购销队伍,形成产品流通、运销服务网络。要鼓励各种专业协会和专业产销合作社的发展,特别是要注重以山区高山蔬菜、笋竹林、菜黄牛等特色产业为基础的产销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注重协调生产、组织交流、提供服务,使之作为农民的真正代表进入市场。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柱力量,只有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生产环节,产业化才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一是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育,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促进农副产品多层次开发、增值;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各类种养殖示范户、专业大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姻,联合进行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开发,使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渗透到农业产业化的各个领域。
6.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为农业产业化保驾护航。加快山区产业化的步伐需要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科学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把农业产业化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宏观调控。二是建立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层层落实责任,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尽力为产业化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建立投资机制,发展产业化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然而山区经济十分落后,资金严重不足,因此,乡政府要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产业化的顺利实施。四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要改变过去企业与农民的买断关系为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权联结、价格保护、合同约束、风险基金等形式和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第五篇: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资料:巴蜀论文网:http://sclunwen.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32658050
投稿邮箱:whlunwen@163.com
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效激励和地方党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集约化种植和养殖、多层次加工增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必由之路。
第一,积极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快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总量上力求突破。在这方面,一是要扶强现有企业,支持企业强化管理、革新技术、挖潜改造,鼓励兼并重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二是要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强化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三是要建设配套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然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又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四是要注重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含量。在加强对农民、工人技术队伍、企业家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促进更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要加强政府调控管理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应根据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特点,及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要加强规划引导,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农户+基地+公司贷款方式,拓宽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注重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才能促进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此,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农村各类市场主体、有关部门通过生产要素入股,联合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合理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要明确现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真正建立起既公平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多元化组织格局。加强对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资金真正用于规定用途,稳定粮食生产,同时应允许其适当扩大政策性业务范围,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要增加农村金融网点,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应增加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方便存贷业务办理。区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差别化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搞活一地农村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群众。再次,要立足农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性质、经营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应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结合实际创新金融产品。鼓励拓展收费类和服务类资金归集等中间业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理财业务等。要改进服务方式,特别要围绕提高审贷效率和解决担保难问题,逐步探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综合授信,实现“集中授信、随用随贷、柜台办理、余额控制”。同时加强对贷款的监管与指导,有效降低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