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政策研究
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政策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窗体底端自 1998 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 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 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 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 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原因分析
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2002 年的 145 万猛增 至 212 万人,2004 年再增 68 万,达 280 万人,2005 年毕业达到了 338 万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约有758万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而到2012年这一数字可能再创新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紧过一年。“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 惹的祸!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一方面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数量较大,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根源。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如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的萎靡;近期全球股市的动荡;美元的贬值及美国的债务危机等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并进而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在大学中接受的教育,学到的知识在与现实需求相对接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第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预期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存在矛盾。大学毕业生都期望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福利待遇较好、工作稳定体面的职业,而这类职业的供给量毕竟是少数,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就业岗位的供需结构矛盾和数量矛盾。大学毕业生相对来说都不太愿意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作,而更愿意在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工作。由此可见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突出方面。
二、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地方和高校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服务引导,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
政府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妥善安排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要求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政策优惠的几个重点是: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大学生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及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在这几个方面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例如,对选择到城乡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的代偿以及在将来的发展中给予优先考虑。河南省把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深入实施“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贫
困县”等项目,还单列200万元专项经费,成立了“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开通了“中原大学生村官”网,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服务指导。据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介绍,目前河南已选聘大学生村干部3.9万人,总量居全国第一。
同时,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培训、项目支持、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等服务,对高校毕业生申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照。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还可提供3万元至5万元的贷款担保。
今年3月至9月,河南将组织举办1000场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组织省内外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扩大内需投资开工建设项目单位、职业中介机构10000家进场招聘。另外,省、市两级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高校将充分发挥所属网站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功能,适时收集企业空岗信息,定期分行业、分专业地发布毕业生信息、岗位信息和相关政策信息,开展专业化的“网络联盟招聘”活动。
河南还将组织1000家用人单位进校园送岗位、100家院校进企业送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就业。一些高校内部还将通过举办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高校毕业生创业风采展示等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自主创业热情。
河南省把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省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深入实施“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贫
困县”等项目,还单列200万元专项经费,成立了“河南省农村发展与管理学院”,开通了“中原大学生村官”网,为大学生村干部提供服务指导。
三、大学生应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结合。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假期实习的机会亲身投入到社会中去,积极向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们学习,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让我们的专业知识能够得到用武之地,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于将来我们就业的岗位为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实际也是很迫切的事情,是我们能够实现就业的“硬实力”。
其次,我们在完善业务能力与实际需求的衔接之外还应当努力地适应现代职场的环境。特别是掌握得当的择业方法和求职技巧。因为,这是我们能够踏入工作岗位的“敲门砖”,是就业工作的前提。这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了解现在招聘应聘工作的模式和技巧。另一方面我们平时就应当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对于我们经济管理类大学生来说,更应当热心关注当今的经济发展态势和一些企业的发展状况。这些对于我们将来的就业势必会起到相当大的助推作用。
第三,我们要做到善于抓住机遇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其中,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实习的机会寻找自己比较喜欢的企业或者说是岗位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处理好实习岗位内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自己将来踏入该行业或者说在相关行业求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印象分”,对于将来的就业之路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结合我校“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毕业生为主角"的就业工作运行体制,充分利用学校、学院为我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实现就业。例如学校每年都要进行的“校园招聘”就是一个促进我们就业的非常好的一个平台,我们要主动大胆的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再者,我们要确立一个多渠道就业的就业观。而不能只将就业目标局限在个别行业或个别岗位,这样的话我们成功就业的机会就会降低很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我们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而将就业面扩大化无疑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结语: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日益增多的大学毕业生团体和经济的不稳定性都加剧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背景,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一方面要端正心态积极面对,做好求职心理的准备,掌握适当的择业方法和求职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要求,从而实现更好的就业。对于我们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来说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势分析
(一)不利因素。
1、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据统计,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约占全国新增劳动力的50%。
2、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企业劳动力增量需求明显萎缩。由于扩散和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企业流失的岗位增多,新增就业岗位出现了萎缩态势。
3、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分布不合理。
(二)有利因素。
1、党和政府极其关心大学生就业。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2、国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归根结底还得依靠经济的拉动和促进。
3、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有力。近年来,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比以往更为宽松、有利的就业环境。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策略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创造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1、要大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要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要积极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标准,要让他们认识到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科学地、合理地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意识,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期望值。
3、要加强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政策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制度、方针、政策、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通过就业信息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及时传播各种职业需求信息,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通过就业心理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使毕业生保持着良好的就业心态;通过求职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应聘前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能力,增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总之,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是毕业生个人的问题,如今已经发展成了全社会的问题,因此它的解决必须得到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
第三篇:我国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国 2009 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09 年即将毕业的 611 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 1 月 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就业工作 的七项措施。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值得深入分 析。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供需分析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 559 万人。2003—2007 年,教育部直属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30.08 万人增长到 39 万人,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152.46 万人增长到 352.1 万人,民办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5.21 万人增长到 56.69 万人。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为此,笔者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全国部分 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数据,2003 年第三季度、对 2008 年第三季度高校毕业生供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1)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例方面,2003 年为 17.7%,2008 年为 22.7%,上升了 5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需求人数从 47 万人上升到 100 多万人,说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纳能力。(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占整个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比例方面,2003 年为 23.7%,2008 年为 28.4%,上升了近5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求职人数从近70 万人上升到近140 万人,说明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有了 较大幅度的增加,与劳动力市场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同步增长。(3)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求职情况比较。2003 年,劳动力市场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人数与进入劳动 力市场的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人数之比为 0.65,本科生则为 0.71,研究生为 1.19; 2008 年三者分别为 0.77、0.77 和 0.96,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专科、本科毕业生的容纳能力在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主要是专科)就业形势稍好。对研究生而言,虽然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上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可以看出,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在整体上是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规模相适应的。但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区域化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对高 校毕业生的质量、层次、能力要求也越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对高校毕
业生的数量需求越大。2000—2004 年,我国东、中、西部区域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别累计为 366.81 万人、234.81 万人和 159.32 万人,同期东、中、西部区 域就业人口规模增加值分别为 1814 万人、500 万人和 816 万人。社会各部门及企业因职工退休而带来的大学生就业规 模没有统计。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劳动力市场容纳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最强,西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较弱。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1.高校毕业生层次 2003—2007 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规模从 92.96 万人增长到 199.59 万人,专科毕业生规模(主要是高职院 校毕业生)从 94.79 万人增长到 248.2 万人。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统计,同期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对本科层 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 34.55 万人增长到 116.55 万人,对专科层次人才的需求规模从 112.86 万人增长到 258.08 万人。通 过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科毕业生规模偏大。劳动力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反映了产业经济的技术发展水平和要求。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在劳动力市场对专科层次人才需求的带动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增长。2.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程度 根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2007 年 11 个一级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率分别 为:哲学 82.27%;经济学 84.71%;法学 79.45%;教育学 80.28%;文学 84.58%;历史学 84.18%;理学 87.30%;工学 90.57%;农学 89.78%;医学 77.28%;管理学 85.19%。近年来,受第二产业就业增长的拉动,特别是制造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对工学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使工学 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所有 11 个一级学科中最高。2004—2007 年,工学类专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规模分别为 81.21 万 人、109.1 万人、134.17 万人、159.41 万人,相应的就业率分别达到 91.55%、90%、92.39%、90.57%。根据对接受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最多的 10 个省市统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 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法学、会计学、英语、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 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体,他们主要在本省范围内就业,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是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础。2007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央其他部委所属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到东部 11 个省市
第四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收稿日期:2002 05 29.作者简介:孔秀琴(1967),女,甘肃灵台人,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教学与研究.文章编号:1007 9912(2002)04 0069 05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孔秀琴,谢刚,张琼(甘肃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 要:本文就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规模、甘肃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从专业建设和教学培养环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关键词:专业;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对策中图分类号:O439文献标识码:A甘肃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是1999年才开始招生的新设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83人.在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了解毕业生就业环境、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培育专业特色,是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将来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1 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在未来5年到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国家将给于优惠倾斜,但相关的环保专业人才队伍必须依靠自身加速壮大,否则,将大大阻碍开发的进程.西部大开发刚刚起步,WTO又紧随其后进入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时代,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已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靠高消耗、大污染、粗放经营所生产的产品将难一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更无从谈起.面对这样的人才需求趋势,许多高校依靠各自优势相继建立了环境工程专业.针对该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第六次会议对该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新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正是在这个阶段(1999年)获得批准并开始招生的,其现行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符合新的教学计划总体框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薄专业”的高校改革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基础课程、人文课程、特色课程及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可以说起步之初就站在了新的教学改革的前列.但是新生的毕竟是脆弱的,最迫切的问题是目前本专业第一届本科生还未走出校门,而现今毕业生就业率是评价一个学校乃至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定程度反映着专业办学质量的好坏,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程度.同时毕业生就业率还直接决定办学规模、扩招限度,也即决定着该专业未来的生存前途.为了提前应对市场的挑战,做到未雨绸缪,有必要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并提早准备好应变的对策.第16卷第4期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6No.4 2002年10月JournalofGansuEducationCollege(NaturalSciences)Oct.200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甘肃省内高校中,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院校共有3所,目前已有毕业生的院校只有1所,下面是近三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由表1可看出,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就业率较低,各校均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表1 甘肃省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年份毕业人数考研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19992431353%20002541456%20012561870%环保产业规模是影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客观外部主因.分析就业市场,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国内环保产业部门.根据国家环保局“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资料,就甘肃省内情况而言,我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年产值约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3%.全省从事环保相关产业活动的企事业单位249个,职工人数仅17420人,其中企业单位160个,从业人数15210人;事业单位89个,从业人数2210人.而在企业单位中,不符合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的非国有企业占60%以上.由以上数据可知,省内的环保产业正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数量少,并非国民经济的主流因素,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吸纳消化能力有限.在全国范围来看,据统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企事业单位总数为18144个,从业人数仅317.6万人,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且其中非国有企业占60%以上.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收入总额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全国市场对该专业的吸纳消化能力仍然有限.而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现在已接
近150所,由以上分析可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目前供大于需.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
入WTO,该专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因而生源十分充足,但目前较多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将
成为储备型人才,他们或是考研深造,或是从事其他领域的相关工作.如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
业毕业生中,直接参与毕业分配的仅占20%,其余30%出国深造,50%攻读硕士学位.3 我校环
境工程专业的特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成立时间短,其优势在于办学起点较高.具体表现在培养
计划和各项基础建设(如实验室)体现着该专业的先进水平.但其弱势也是明显的,亦即缺乏成熟的办学经验,理论和实践教学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紧密,专业特色还未形成,社会知名
度低.以上因素又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内部主因,其中以专业特色尤为主要.特色即个性,对于学校来说,特色即指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科研实践方面“情有独钟”,并且与其他院
校相互区别.教育多样化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必然趋势,谁能够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谁就能在多样化的将来“鹤立鸡群”,处于不败之地.相对专业而言,特色的具体表现即专
业方向,专业方向是各校依靠自身原有的优势及毕业生需求情况,在大致相同的传统基础平台
上,开设专业方向性课程,以体现特色.有的甚至可设2个以上专业方向,如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他们从第六学期开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志愿按三个方向培养,重点依靠毕业环节强化
各方向和培养特色.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国内几所代表院校专业方向比较如表2.07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6卷
表2 专业方向比较表校名环境工程专业方向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课程门数学分比例清华
大学给水排水5门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保护3门6%兰州铁道学院环保设备
2门 2.6%给水排水4门 4.7%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环境工程4门 6%环境监测
3门 5.3%环境规划管理4门 5.7%甘肃工业大学环保设备2门 2.5%由表2可
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仅环保设备一个.据调查,甘肃省环保设备产品以空气污染治理设
备和水污染治理设备为主,其中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主要是供热锅炉配用的除尘器占环保产品
生产产值的75.94%,其生产供给能力已过剩于市场需求.生产能力过剩必然导致人才过剩,这
样仅靠一项环保设备特色,将来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面的扩大.因此在专业特色方面进行思考
和创新是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4 扩大就业面的根本措施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最首要的内涵工作是进行专业特色创新和学科
结构调整,其有效思路一是强化基础,二是找准方向.下面分别予以叙述.4.1 强化基础以上分
析得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较多地成为贮备型人才,将进入其他相关领域就业,强化基础即
指基础知识面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进一步加强.从200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80%
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教育部[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目前的教学方式进行较大的改革,可考虑作如下尝试.(1)试验学时灵活
制.把一部分理论学时转化为试验学时,使本科实验室尽可能多地开设全套试验课程,而学生
可根据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愿选修试验内容,取得较高的实验学分.(2)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教
学应以自学为主、课堂集中辅导答疑为辅.笔者根据自己一线专业课教学体会,课堂接受“灌
输”的学生达到70%已是相当不错了,其余30%是苦熬时间的“板凳族”,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缺乏跟学生的互动沟通.那么何不把教师和学生都从课堂中解脱出来呢?教师向学生提
供学习指导,学生自学,每周安排一次集中答疑,大家共同探讨学问即学与问,复旦大学的校训
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习惯了学与问,才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创造性思维才会得以
迸发.(3)创业教育:早在1984年,美国在推行广博教育的有关报告中就指出:“谁也不能确切地
知道,新技术将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劳动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因此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和
开拓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雅虎公司就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
创业的气氛17第4期孔秀琴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
学对策初探
中诞生的.环境保护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联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非常适宜开展创
业教育活动,如果能够组织风险投资家来校考察学生的创业尝试,则其功能和影响力将是非常
深远的.4.2 找准方向专业方向的确定应以适应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准则.但由于
人才市场变化很快,而教育本身是一种预期受益的投资行为,所以在确定专业方向时除了考虑
适应性外,还要注重超前性.在这方面,笔者认为苏州城建环保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即在前五
学期扎实宽泛的基础知识平台上,从第六学期开始依靠毕业环节按照不同方向培养,在基础学习阶段突出“超前性”,而在方向培养阶段突出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对于我校环境工程
专业来说,这些方向可以是本地区环保方面的热点问题,如沙尘暴大气污染治理,脱硫除尘设
备开发等,在实施方式上,这类专业方向可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到真正的科研
实践中去;专业方向也可以向本专业所在系部优势学科倾斜,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所在石油化
工学院在化工机械、化工工艺等方面具有较成熟的办学经验和科研优势,可考虑设化工环保
专业方向,以充分利用优势;现有的环保设备方向,应有针对性地向适用型、新型高科技领域拓
展,力争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综上所述,沙尘暴大气污染治理,脱硫除尘技术,化工环保,环保设备
均可考虑成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仅具有专业方向在就业市场上并不一定
就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专业方向并不等于专业特色.方向要形成特色,需要长期艰苦培育,是师
资力量、基础设施、科研实力的统一体现,需要踏踏实实,逐步做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整个
社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很大,相对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外部环境即是环
保产业规模及现行就业机制,对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与这些环保产业的“紧密接触”,充分准确地提供就业信息,尽可能地进行就业资助,与整个社会一起共同促进就业机制的改善.与此同时,内涵发展,在基础素质教学和特色创新方面大胆改革,努力开拓,早日使新生的环境
工程专业成熟起来,强大起来,像一面旗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照亮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之
路.参考文献:[1]杨波.德、法两国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比较分析[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3):85
88.[2]冯清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分析及对策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1(9):73 75.[3]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AnalyzingtheSit
uationofObtainingEmploymentandIntroduci
ngtheStudyofTeachingCounterMeasureabout
theGraduatesMajoringinEnvironmentalEngi
neeringKONGxiu qing,XIEgang,ZHANGqiong(Col
legeofPetrochemicalEngineering,Gansuuniv
ersityoftechnology,LanzhouGansu730050)Abstr
act:Consideringthesocialandeconomicalsit
uationinourcountry,thearticleanalysesthe
pre 27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6卷
sentemploymentstateofthegraduateswhomaj
orinenvironmentalengineering,theindustri
alscaleassociatedwithenvironmentalprote
ction.Andthisarticleespeciallyanalysesth
especiality’scharacter isticofenvironmen
talengineeringofGansuUniversityoftechno
logy.Basethat,wehavediscussedhowtoenhancethegraduates’superiorityinobtainingemploymentfromtwosides:specialitybuildingandeducationalimproving.Keywords:speciality;environmentalengineering;employmentofgraduates;measures37第4期孔秀琴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第五篇:理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定稿]
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是一个令人充满向往和理想的地方,进入大学时,我们都伴着意气风发的朝气,对未来的渴望指引我们来到这个理想的殿堂。或许当时我们不曾想过大学毕业时的状况,那么为了我们充满阳光的未来,就让大家一起随我来了解一下,我们即将面临的处境吧。
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不断的增加,近年来作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愈发的严峻。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清楚的认识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把握正确的就业观念,成为理工科毕业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理工科学生占据大学毕业生一半以上的数量。由于高校扩招,而带来的大学生就业人数急剧增长,而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问题也越加凸显。虽然高校扩招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但是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出现,并将在一段时期内长久的存在。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未来的就业形势,它是严峻的,不可忽视的,而且并非十分乐观的存在。虽然我们还未步入社会,但是直面这种现状的时候马上就要到来了。对于我们大多数理工科学生来说,没有人可以逃避。从现在开始,了解社会现状,认清所处专业的就业情况,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定位,是十分急切的。
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是699万(2013年被称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季),2012年是680万,2011年是660万,2010年631万,2009年611万,2008年559万。明显发现2014年的毕业生数量比2013年多了近30万,而实时数据显示理工科学生占了大学生总数的70%左右。而这个数据可能会比调查显示的更高。这对于作为理工科学生的我们的确是个不太好的消息,看来2014年将会是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了,即“更难就业季”。分析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理工科学生就业愈加困难的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 最近几年高校招生人数持续增加。由于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国家政策鼓励高校扩招。正是这种对人才的需求,使得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长,从而导致高校的毕业生也持续增加。加上近年来海归人数的增加,更加剧了就业压力。可是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过快增长也带来一些相应的负面问题。高校毕业生总数的增加自然表明理工科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相应的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高校毕业人数的持续增加是导致就业压力的最直接原因!
② 理工科专业岗位需求正在向“日趋饱和”的方向发展。现在正处在大力发展国家建设的时期,理工科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大,建设型人才的需求催生了理工科院校的大规模招生。但是随着理工科毕业生数量急剧持续的增加,而有限的理工专业岗位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对于未来几年的理工科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岗位都已注入新鲜的血液,而年长的理工专业人士也处在黄金发展阶段,那么新毕业的理工科学生进入各自领域,发挥专长的机会就不断的减少,虽然也有一部分的理工工作者进入退休阶段,但是这种空缺根本填补不了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空缺。岗位数量有限,限制了就业,增加了就业困难,岗位有限是最现实的客观原因!
③ 大多数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成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自以为上了大学,就跟别人不一样,就一心想要一个他们心中的理想工作,结果就是:你想去的用人单位看不上你,想要你的用人单位你看不上!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上大学就是为了能够找一个好的工作。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以求日后的发展。主观因素在就业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④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社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体制机制的相对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工科学生的就业。我国的教育体制处于转型的阶段,因此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环境制约,造成部分专业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尤其是在高校扩招的现象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社会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利用,毕业大学生分布区域不均,一些需要大学生的的地方,大学生比较少。而一些地方的待就业大学生,则为了少量较优越的工作环境扎堆在一起,例如北京,上海。而国家没有十分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政策的鼓励。不难看出,解决体制问题是避免人才拥挤和优秀资源浪费,从而较大程度的解决理工科学生就业,一个比较有效的突破口。
⑤ 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就业机构相对较少,就业政策还不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市场自动调节能力不足。整体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相脱节,人才数量的激增正在考验落后的就业政策。
⑥ 企业用工制度的不合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身体歧视。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女生们。相比较而言,往往理工科学女大学生并不享有同理工科男大学生一样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许多用人单位不能对男生和女生一视同仁,甚至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直接打出“限招男生”的字样,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理由拒招女生。当然地域歧视,学历歧视也是司空见惯。企业不以考量所需人才的能力为招聘指标,而是带着有色眼镜来招收学生,那么这种行为便会导致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业便面临了相当高的门槛。面对种种对我们不利的情况,难道我们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变通么。也许政策上可能会有一些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那么如何改变,如何应对这些令人棘手的问题呢。那么就让我们来着手分析一下:
1.加强自我认识,对自我的性格和能力有个清醒全面的认识,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扎实课本理论,学好课本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间,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2.加强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心理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在进行学习,生活和社会锻炼的时候,多与人交往。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个对自己与人的沟通交流,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让自己的就业机遇增加不少。
4.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能让自己由内到外散发出一种能力的东西,就在于素质与修养。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关注时事,这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眼界,对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作用。而好的修养也会帮助你在未来的求职路上比别人更有优势,那么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你就会占据了先机,那么对于别人来说的难题,也许在你求职的过程中就不会算是一个问题。
5.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对于有经济优势的家庭,可以选择创业,因为国家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引导和经济扶持。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参军,到城乡基层就业等国家鼓励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信自己能力,对于我们理工科学生来说,就业优势还是相对于文科生来说较好的。作为一个合格的理工科毕业生,把握住加强自身完善,提高个人素质。理性的定位就职类型,不盲目从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避盲目追逐城市就业。正确把握工资福利,注重长远的利益。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面临着严重就业压力的女大学毕业生,更应该放低位置,踏实谦逊的寻求工作岗位。着实培养工作能力,注重长远发展,而不应该在求职中过于看重初始工资等物质利益。只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们便会收到相应的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
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