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有未来的教育之我见
做有未来的教育之我见
一、理论探索情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现阶段,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当前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受教育者自身的全面个性发展应该依赖于、服从于、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我们不能只就教育谈教育,我们还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急剧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为未来培养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者要树立为未来而教的观念,我们要“做有未来的教育”!在教育的未来话语里,社会方方面面的迅速变化将会对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对教学环境、教学形态、教学内容、教学评价、队伍建设以及教育管理等有着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未来的教育应该是创新的教育,应该是教师角色转变后的教育,应该是走向全球的教育。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我们的关注点都在于它是否能够满足未来教育的需要,特别是能否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而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获知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
二、实践行动情况(一)学校办学理念
传承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有效实施扬长教育,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开发适应不同特质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通过学生的不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多元发展。(二)学校发展优势
1、基础雄厚: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协作,勤奋务实、教职员工师德优良,业务精湛,日益彰显的办学效益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连续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学校再发展基础扎实。
2.特色鲜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办特色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是未来教育是重要内容。“感恩教育、体育艺术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三大支柱架构起了我校“扬 长教育,特色办学”的发展模式,办学成效显著。
学校被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确认为“儒学文化基地单位”,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确认为“啦啦操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被中国舞蹈家协会确认为“国家级中国舞传统项目学校”,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健美操培训基地”<体育艺术教育>;被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授予“AFS国际文化交流金牌学校”,这些荣誉的获得为学校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学校行动研究 1.德育工程
围绕“德方正 才博雅 志高远”这一基本培养目标,将品行修养浸润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积极开拓德育工作新路子,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不断探索适合现代学生心理需要和成长特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教育。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2.课程与教学
未来的教育重在适合,适合个体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校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实施,并构建基于学校文化传统、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学生个性特长的校本课程体系:重点开发《特长生校本课程》,化解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训练矛盾;重点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未来的教育要面向全球,国际理解交流我们走在前列。根据国情、校情创编系列课程,教育学生了解异国文化,拓宽视野,学习跨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做未来的合格公民。
开展“学科微课程研究”,通过基于“生本”的学科“微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实施“翻转课堂”,构建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教育教学微课资源;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建立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3.队伍建设
未来学校教育的比拼在于学校教师的比拼。我们紧紧围绕“陶塑人生”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扬长教育,特色发展”指导思想,切实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高行政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教师专业能力提 升为核心,使教师勇于做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探索者,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发展的推动者,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4.教育科研
围绕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工作融为一体;依托学校核心课题,逐步推广课题成果;学校逐步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教科研队伍,锻炼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者型”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型”教师,塑造“特色发展”名师,适应未来的发展。5.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个性发展水平和长远发展水平,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有效实施评价并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评价促进教学过程的改进,教学改进的成果通过评价来体现,形成“综合评价--问题认定--原因分析--学校决策--行动落实” 的良性管理机制,提升学校领导力。
三、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随着办学特色的日益彰显,特长生数量日益增加,涉及特长专业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和文化课学习如何协调共进,仍处在探索的过程中。
2、社会的快速变革和进步让教师眼花缭乱,社会的多种诱惑让学生无所适从。部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下降让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新科技和新教学手段让老教师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建议
1.教师的终身学习
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起只有好好学习才能生存下去的信念。在态度上,要谦虚、诚恳、认真、开放;在方式上,要由被动变主动,要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在内容上,要全方位地学习。既要学习勤奋和坚韧,也要学习严谨和机智,既要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要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未来的教师首先要当一个好学生。2.教师的创新意识 学习不是目的,学习只是创新的准备,学习的目的在于超越!未来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新,不创新永远是落后者,落后者总是要吃亏受穷的。未来的教师最终要成为一个创新者,未来教育的主题应该是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最具创造力的民族。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创新将成为未来教育的灵魂所在。做有未来的教育,是我们的一种教育思考、一种教育主张、一种发展理念。做有未来的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回应社会发展,回归教育本真、求真务实有所作为,正是我们“做有未来教育”的精神特质,做有未来的教育,我们在探索,无惧艰险!
第二篇: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汇报
郑州市第三中学
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汇报
2016年,郑州市教育局在“做有灵魂的教育”总结提升基础上提出“做有未来的教育”。做有未来的教育,是一种教育思考、一种教育主张、一种发展理念。而回应社会发展关切、回归教育本真、求真务实有所作为,正是“做有未来的教育”的精神特质。我们成立了学习和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工作小组,制定本郑州三中学习和践行的“做有未来的教育”发展规划并积极在创新中落实。现将我校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情况总结如下:
一、更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目标及学生定位
1、确立“让每位教师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进步成功”的办学理念。
2、明确“面向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的办学目标。
3、强化“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做人、会合作、会审美、会健体,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初中毕业生。”的学生培养定位。
二、师生携手同行,共促和谐发展
践行“做有未来的教育”就是师生同行的一个过程,学校确立“让每位教师都成长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进步成功”的办学理念。促进“做有未来的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一)打造有未来的学生
一是德育为先作为“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前提
学校大力推进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以“感恩,惜时,自信,养成”教育为主线,不断改进创新德育形式,促进养成教育的常规化与课程化,以“五项活动”为抓手,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1、开展主题班会录像课评比活动。录像课由学生设计,老师指导,全员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自我。各年级涌现出一批较成功的班会课例,如:《新学期,新起点》、《放飞理想》、《感恩·拼搏》、《微笑面对生活》、《伟大的长征》等。
2、开展德育进课堂活动。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思想。把德育工作贯穿和渗透到各项工作和相关学科教学中。牢牢抓住课堂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积极推进学科德育渗透。要求教师通过备课不断深入挖掘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
3、开展“十四岁集体生日”活动。采取不同形式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邀请家长讲述养育子女的艰辛,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来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要满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真诚的关爱。
4、开展习惯养成系列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习惯养成活动方案,开设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课;提倡“三周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三省”;通过更加规范升旗仪式进行礼仪规范,不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快乐每一天、加油每一天、精彩每一天”的大课间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利于身心发展的好习惯。
5、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素质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校内外开展各项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和管城区人民法院合作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赴教育实践基地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深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组织“学生课外阅读课”活动等,使学生责任意识、公德公益意识和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二是坚持课程育人
以创客教育为抓手,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积极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培养初中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探索”事物的精神,生成求知的兴趣和欲望。科学设计社团课程体系,让校本课程和社团成为三中内涵发展的有形体现。学生在创客老师、社团老师帮助下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准备,积极参加青少年航空港模型锦标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公开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创客大赛、世界脑力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
三是多元评价促发展
建立完善评价保障体系,落实国家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5个方面共20个指标。力图做到评价目标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时空开放,形成了多元评价操作模式。让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总结,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博取众长,教师评价激励学生持续进步,家长评价滋润学生心灵。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目标个性化。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进步放在核心位置,尊重学生的多种需要和多元选择,充分实现学生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要求走向需求。
(二)打造有未来的教师
一是牢固树立“人民满意”的师表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讲座、师德演讲比赛、经验交流及宣传师德典型等系列活动,教育全体教师要具备“大爱之心、敬业之志、笃学之风、创新之勇、为师之范”,争做“真的追求者、善的传播者和美的创造者”,努力成为社会文明的典范,学生效仿的榜样,家长依赖的朋友和参谋。
二是积极构建“生命为本”的道德课堂。教育引导教师努力减少直至杜绝课堂上教育过程中的不道德现象和无爱心行为,以尊重、关爱、信任自己的学生为基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教育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尊重、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以和谐的教师关系,来促进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的有效生成。
三是深入推进“基于校本”的教学改革。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最新课程标准解读》两本书,利用假期发挥集体力量进一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备课组教师共同进行校本教研,开发适合校情、教情和学情的《课程纲要》。规范调节教学案的制作流程,准确定位学习目标,优化教学设计,选择适宜的目标样题和检测样题,提高调节教学案质量。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四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在七、八年级语、数、外及九年级物
理学科中,各有一名骨干教师上一节“四步导学教学模式”推进课,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是大力拓展“互助共赢”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学校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为引领,积极开展“首席教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采用“1+1”式的评课模式(每个听课教师都要发言,且至少说一条优点和一条建议),深入开展课堂观察,在研课、说课、磨课、上课、观课、评课的过程中,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课题带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交流工作,精选教师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发表在校刊《师馨》上,为教师提供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的共同发展拓宽了渠道。第三方面积极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导和激励我校各层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职业意识,保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性、立体性以及教师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打造有未来的校园
学校坚持全员育人,以理想教育为德育核心,以“感恩、自信、惜时、养成”为德育主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教育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智慧校园。
本学期以打造最美环境活动月为抓手,强化校园卫生、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最美环境活动月班级和个人,激励先进,不断提升学校品位。适应新时期现代化教学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实际积极配备满足新课堂的教学设施,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打造现代化数字校园。
三、人文高效的管理服务为“做有未来的教育”提供保障
一是提高干部队伍思想认识。要求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做到“三要、三不、一创”,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不各行其是;处理问题要讲原则、不徇私情;工作要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不以权谋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工作作风,新的办学目标全面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自己的分管工作创一流成效。
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包班责任制。实行干部包年级、包班级、包特殊学生的工作方法,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与教研组,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导;求得更多的沟通和理解;汲取工作的智慧、力量和信心。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学校坚持“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的管理原则,以严格规范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备课、上课、作5业、辅导、测试五环节;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以凋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评教评学;不定期检查二次备课,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检查评比结果及时公布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在行政工作中实行行政人员首问负责制,对师生的需求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或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理;定期组织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对各处室和对各处室工作人员进行评价考核,评选“服务标兵”等。严格的制度、规范的落实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提升。
四是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人员。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干部竞争,努力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单位活力,进一步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
质和工作效益,有效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三中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干部教师队伍。
五是实行民主管理促进和谐统一。学校管理过程,不仅要有教职工的参与,而且还要受到教职工的监督。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需要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起来,使学校管理机制运行得更为顺畅有序。努力营造平等、团结、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唤醒,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内在动力得以充分发挥。
第三篇:“未来教师”之我见
“未来教师”之我见
今天是最后一个模块的开放日,我既感到轻松,心中又有隐隐的不舍,这次的网络学习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自身工作的反思者”,这句话从理论角度对未来教师做了全面概括,我个人认为能集教育者、学习者和反思者于一身的教师堪称“教育家”。那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1、爱岗敬业
俗话说:教学是良心活。一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怀有满腔热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担负起这份责任。
2、为人师表
孩子出生后,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而上学后,他们知识的获得,个性的形成以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与教师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举止言谈应符合这个职业标准,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3、学识魅力
课堂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舞台,在这一舞台上,教师丰富的学识,课堂的驾驭能力,以及教学艺术充分显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教师学识的丰富带给自己的快乐。
4、不断反思
以前,课堂教学重视教师的教,夸大教师的作用,忽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师遇到问题,很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与失误。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观念的改变,逐渐意识到反思不仅促进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使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进步,教学思想更成熟。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此类推,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句话将激励我们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心理品质不断成熟,做一名称职的未来教师。
第四篇:教育之我见
教育之我见
聊城二中徐文莹
我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光教会了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教的学生有多少考上名牌大学。而是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人的基础教育。诚实、善良、懂得珍惜、不忘根本,这都是一个人起码应该具备的美德。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我们得回到幼儿园》讲的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回答“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我感触很深,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将是使我们终身受益的根本和基础。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或许我们教不出名牌的学生,但只要我们的学生学好、诚实、善良、高尚。不论他以后是否成功成名,但只要他成为一个于国、于家的好人,我就觉得我的教育是成功的。
第五篇:学校未来发展之我见
省实验未来发展之我见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现学校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吴龙军
最近这几个月里,除了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外,我静下心来,认真钻研了大量的教育理论,深入研究了教育哲学、经济学、文化学、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同时分析了全国各重点中学发展的状况。在缓解自己的职业倦怠的同时,我也在深入思考我们省实验的未来发展。我校和许多重点中学一样,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逐步扩张。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催生教育的市场化,在基础教育领域中,有的学校做到了与市场经济共成长,有的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从1992年开始,到今年刚好20年,在这期间,我校在办学规模、硬件设施建设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教育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方面等短板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必须破解阻碍学校发展的难题,必须研究省实验的校情、教情、学情。
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长春市教育市场逐渐分化,可以说无序到空前残酷的状态,有的学校在招生方式上采取非正当竞争手段笼络学生,使教育市场出现一派“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局面,即落后学校趁势挤入,而我校是遵循国家教育政策,正当竞争,作为一所名牌品牌学校,就像企业一样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不行了,今天必须走出去依靠强有力的宣传广告品牌效应扭转目前的格局,使我校能与师大附中并驾齐驱。近期我非常认真研究了东北师大附中及国内品牌学校的发展路径,那就是特色化、品牌化、现代化、国际化。
怎样克服劣势发挥优势,把学校办成特色,是学校未来发展趋势。我校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品牌”效应。
学校地处长春市南湖之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内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应该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环境,从风水学角度看,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圣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学校依然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二)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强劲提升,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三)具有省内一流的硬件环境。
学校硬件设施完备,有标准化校园网络系统,千兆光纤接入,完全无纸化办公。教学管理实现系统化、数据化,学生素质评价实现电算化。拥有先进的监控系统,拥有全套学科教学与学习资源体系,新建教师备课系统。实现高标准体育场馆资源共享。
(五)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办学特色更加明晰。随着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学校积累了特色办学的初步经验,逐步形成了“内涵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我国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破冰式地创新,取得了较大成就,多家媒体先后作过长篇报道,全面介绍了我校发展特色,社会反响良好。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涵发展理念尚需深化。
我校虽然办学水平较高,办学质量突出的实验中学,但在办学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方法、服务水平等方面与教育理想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在保持 1 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实施发展性教育思想,进一步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理论和模式,形成明确的办学理想和办学追求。
(二)名牌品牌大牌教师匮乏。
学校未来发展既需要大楼,更需要大师。虽然我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但同时也面临资深名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成长较慢、教育理论储备不够和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挑战,职业倦怠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同时,由于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原因,使得学校师资的团体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何培养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问题。
(三)教育教学管理还需加强。
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与此相比,我们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重点表现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需要创新,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系上需要完善,管理者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方法需要改革。
(四)学校整体建设需要完善。
我校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已属一流,但生均拥有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校园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学习资源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阅读和学习需要,学科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设施、卫生设施还需要提高质量。
(五)生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教育市场的无序竞争尽管空前残酷,但是学校的吸引力最终要靠学校文化;即校风、教风、学风等学校精神的力量;
(六)教育科研弱化,这一隐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科研文化氛围的淡薄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因此,学校必须创建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科研文化,树立教育科研先行意识、全员意识、实践意识和特色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背后是教育科研的效益。
(七)教师之间过于攀比房子和车辆以及背景,而不是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比学赶帮,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不能让人信服,太世故,作风习气社会化,开会时都很难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生活中自由主义蔓延;有的教师利用上班时间玩麻将、玩游戏等,不精心研究教学精微,致使教学上升不到到艺术、连教学技术都谈不到,在吃老本。
三、改革措施:
(一)全面改组学校内设机构。设立教学管理处、学生发展处、科研处、课程处、教师发展处、招生处、国际部、媒体部、网络部、软件开发部、后勤服务部等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机构,就像国家机构的大部制改革一样,要与时俱进;
(二)所有教研组改为教研室,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集教学与研究为一体的部门,成立学术报告厅,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加强学科组特色建设,创建国内省内知名的教研室。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重点课题。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继续实施科研课程招标制,引入教育测量与统计,加强科研课题运行的科学性,加强国家、省市和校本课题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认定制。
(三)我校教师大部分还是事务型教师,要变革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和自信,跨越教师发展高原期;以新课程改革为引领,组建青年教师研究院,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四)打破同质化的千人一面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加强教师个人教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全面推进优效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研究优效教学过程、优效教学方法、优效教学材料、优效教学手段、优效的教学评价和管理。
(五)遵循教育产业化思想经营学校,打破常规,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研究学校的运营与管理,即经营学校,实现以学校发展为核心的社会资源的重组;学校与时俱进,2 大胆借鉴中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创造性地践行 “教育是服务”的教育思想;
(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构多元化办学格局,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工业化社会的批量化教学模式;
(七)走进理想学校教育之道,要实现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历史跨越,建立尊重人性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实施精神引领,建立共同愿景,培育积极的主流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术个性,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同时,学校倡导尊重的教育、欣赏的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探索扁平化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后勤管理的社会化;
(八)建立动态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建构教育科研管理的组织模式,实现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创办学校《实验园教育科研》杂志,杂志设有“校长论坛”、“教学管理”、“班主任兵法”、“教学争鸣”等栏目,为教师提供教学研讨和教学争鸣的阵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群体带动,机制激励,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教师人人能科研,个个有课题。学校要把科研能力和成果作为教师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九)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体现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
(十)适应21世纪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建立省实验网校,架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渠道的立体化信息网络;要成立吉林省教育学会省实验分会和吉林省实验中学研究学会;开辟教育科研的新阵地,实现教师学历与“学力”的统一。
(十一)加强省实验校史研究,挖掘传统教育资源,树立品牌优势;新教师必须进行入职培训,增强对省实验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十二)加强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生“麦克风”的宣传作用;成立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团、计算机协会、书画协会等,这些组织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力源和平台;
(十三)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力;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的教育竞争和国际的教育竞争将日趋激烈;因此要有全球化的教育视野;
(十四)确定学校发展战略,寻找学校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制定学校未来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学校近期发展思路和发展指标,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和名校建设的核心内容,提出进一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规划要特别针对目前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办学规模扩大、办学体制变化、教师队伍补充、学科建设目标、科研平台建设、优质人才培养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举措。
(十五)建立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坚持“素质教育的示范性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验性学校、教育科学的研究型学校”的功能定位,切实发挥全国知名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的领引作用,充分开放和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为吉林省的基础教育服务。
(十六)构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和谐,应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而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场所,教师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为课堂而付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如何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构建新的课堂文化,是我们所应该执着追求的。
(十七)加大初、高三及各级各类竞赛建设力度,创建品牌上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都必须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处理好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高考升学评价的关系,努力塑造“理想远大、知行合一、善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创新型人才。初高三教学一直是学校品牌的生命线。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有益的管理经验,做精做细,规范模拟考试、命题,加强高考 3 中考方向的研究。尝试有益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努力促进中高考成绩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八)建立重点大学的生源基地校,加强与重点大学的联系,做好升入大学学生生源的信息调研和统计工作,互通有无,为进一步提升高三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
(十九)学校教育工作目标是深入探索以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自主管理为核心的主体性德育模式和个性化教育模式,努力塑造理想远大、知行合一、善于创造、全面发展、个性优长的创新型人才。深入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实行个性化评价;促进个性化发展。深入探索主体性德育模式。创新学生自主教育的形式;增加学生自主管理的深度;完善主体性德育的内容;发挥课堂教学在德育中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推广主体性德育成果。深入开展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设施。
(二十)加快开放式办学步伐,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上水平。创办国际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将本着稳健理性的发展策略,适时择地创办国际教育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创办国际教育学校,进一步推进办学的国际化。打开国际性学生发展通道。在未来五年中,力争和部分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加强和改革外语教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TOEFL(托福)和IES(雅思)等高级英语学习和高水平专业考试,以促进学生出口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开拓国际生源市场。依托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加大对海外招生的宣传力度,做好对外招生工作。未来五年,留学生在全校学生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推进国际英语语言项目的开发。提高国际交流班的质量,打造国际交流班品牌。
(二十一)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巩固友谊校关系,积极推进教师交流互访,邀请国外名校来访,承办高质量的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积极推进学生学习交流,有计划地组织国际间的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
(二十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以“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活,高尚健康的精神生活,丰富高雅的文化生活,理解尊重的情感生活,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文化、个性化的班级文化、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建设,营建良好校风,形成独特校园精神。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教学文化建设。建构具有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新氛围,具有倾听、合作、交流的课堂新规范,具有开放、有序、活跃的课堂新秩序的理想课堂文化。把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建构信息多元、结构延伸、课内与课外相衔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的课堂文化。
——制度文化建设。创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制度,施行学生主体性综合评价制度,创建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力求使学校制度简约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具激励功能,最终能够促进员工的自主发展。
(二十三)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上水平
——深入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保持和弘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思想境界,以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规划目标努力奋斗。
——加大党内监督,推进党内民主。切实坚持依法治校。学校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学校领导要依法治校,教师要依法执教。
——切实坚持民主决策。切实发挥教师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认真履行校工会和教代会的职能,保证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学校要注意 4 发挥学校各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坚持专家治教。积极发挥专家委员会在教育决策、教师提高、教师评价、职称聘任等工作中重要作用,做到专家治教。聘请上级部门领导及知名专家,共同组成学校发展顾问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发挥咨询顾问作用。
在全校师生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学校正努力建设一个人心舒畅、人气旺盛、人力凝聚、人才汇集、社会认同、人民满意的和谐实验园;努力建设一个配置精良、管理精细、文化精深、教学精湛、育人精心的精品学校;努力建设一个品牌有功效、投入有收效、管理有绩效、教育有成效、发展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效益学校;全力探索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办学各方面具有超前理念、先进做法、系统经验,能够发挥示范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学校整体发展范式。通过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热情奉献,大胆创造,最终使学校发展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国际性、现代化、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知名中学”。
目前学校管理力度在加强,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熵理论能很好解释学校管理的效应。熵是热力学中描述大量粒子组成的 系统演化行为的量,是对系统由于其内部个体因子随机运动所造成的无序性及其程度的量度。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自发的过程是使系统熵值增加,而不是减少的过程,即损失能量增大的过程;系统达到平衡时是熵值最大,能量最低、最无序的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熵定律。这说明系统的变化过程是有方向性的,是不可逆的。学校教育中的熵增是指教育组织、制度、措施等在教育系统中产生的有效能量不断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过程。有效克服教育系统的熵增,确保系统的有序化开展,需要教育者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组织管理,解决教育组织管理过程中由于组织方式、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教育环境等因素与实际发展的不适应。学校应运用组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文化学等研究组织的优化,因为未来中国的单位人必然要走向社会人,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思维经营学校。
世界性的教育危机是学生思想的极端性、另类性,发达国家的校园枪击案,发展中国家的心理危机等,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匮乏,学校教育的艰难。
以上想法算作我的一点个人拙见,如果能够给学校带来些许的改观,是我的最大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