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

时间:2019-05-14 19:1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

第一篇: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

提高基层执政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6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下同)315个村(居、社区,下同)中的297个党组织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统计分析等方式,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些亮点,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深入创建“一线工作机制”、“党员干部驻村”等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201位被问卷调查者中,有51.9%的人了解“一线工作机制”这一工作载体,有86.4%的人认为县乡机关干部驻站(村)开展得“好,工作更加深入”。有78%的人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荣”,21.5%感到“比较光荣”。有49.2%的人认为能够行使党员权利,55.1%认为尽到了党员义务,46.6%认为现在岗位能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74.7%的人认为与群众关系“很好”,“一般”的占 24.7%,“不好”的只占0.6%;55.4%的人认为农村党支部“作用明显”,41.2%的人认为“有作用”;认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好”的占85.4%,“一般”的占15.6%。

调查中,我们也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县农村存在的最为普遍、最为突出和最为棘手的问题。接受调查297个村中,有134个村空壳,占45.1%,而且大多数村负债;有收入但不足5万元的138个村,占46.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至今还有101个村还借房或者租房办公,部分村连正常办公经费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承办公益事业。

2、贫困党员仍占一定比例。在所调查的14个乡镇(街道)共有因病、因灾、因残、孤老等贫困弱势党员1929名,占总数10359名的18.6%;60岁以上老党员2768名(其中1949年以前入党的14名),占总数29%。这些老党员中,家庭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有1039人,0.5-1万元的482人,分别占37.5%和17.4%。调查中,过半数人认为党组织能够关心贫困党员、老村干和困难群众,但同时也有22.3%的人认为那是“季节性的关心”,11.2%认为是“形式上的关心”,缺少经常性关怀机制。

3、大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没办法为村干部进行补贴。在被调查的297个村500多名村支书、主任中,村补贴100-300元的村干只有126人,不到五分之一。卸任后的村主干待遇不佳,乡村无法为卸任村主干安排就业和提供福利,部分80-90年代乡镇安排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卸任村主干,因体制变化和企业关并破产而失业,部分村干部曾经为计划生育、征粮催款而得罪乡邻,至今倍受冷落。这些情况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

4、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被调查的除三沙、下浒以外的12个乡镇(街道)农村党组织中,有外出流动党员1682名,占该12个乡镇农村党员数8732名的19.3%,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有50.9%的人认为党组织不够重视党的组织生活,还有48.5%的人对党组织生活不够满意。在297个村中,2005年召开党员会议不足3次的村有63个,占了21.2%。有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市场和实用技术信息方面的教育、培训”。

5、部分干部素质能力较低。所调查的297个村中共有党员10359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854名,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1841人,分别占17.9%和17.8%,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偏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认为支部书记“只能按步就班工作”和“只能作一般性事务工作”的,分别占27.6%和14.1%;认为支部书记“注意学习,但较单一”和“不爱学习,知识明显缺乏”的,分别占27.6%和8%;认为支部书记 “8小时以内闲时较多”的,占4.1%。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农村党组织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调研组认为应立足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农村党组织存在的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人管事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1、推动基层组织职能转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近年推行的“一线工作机制”是我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今后,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推进服务型、法制型基层组织建设。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臵,精简乡镇一般事务性机构,完善服务职能。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基层组织工作与外部市场、农民收益、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基层组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基层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推行乡镇干部联系产业、联系项目、联系技术、联系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并按照干部工作实绩予 以表彰奖励。推行“首问首接”、“民情日记”、“连心卡”、“代办代理”等制度,引导乡镇、村干部更好地以农民利益为工作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乡镇、村干部培训制度,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基层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建立评价乡镇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完善干部民主推荐、考察评价、决策任用、管理监督、竞争激励等制度和办法,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宗旨观念,扎根基层,真抓实干,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外出党员,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乡党员,推 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特点分类设臵农业科技示范、民情民意收集、财务收支监督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采取组织结对联系、种养殖大户结对帮带、基层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通过助资、扶技、促销等形式,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立弱势党员群体经常性关爱制度,对发生病灾和特殊困难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经常地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探望慰问;对去世党员,党组织要组织追悼仪式,对死者家属进行慰问,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

3、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和工作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已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从经济上给予村干部报酬保障。积极推行绩效报酬制度,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的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等因素,视实际情况分开档次提出拿固定报酬村干部人数和报酬额度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引导通过创业承诺、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等途径,将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报酬直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使村干部敬业实干,为民谋利。村干部报酬可由基础报酬、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三部分组成,基础报酬根据村规模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考勤补贴视平时在位出勤情况确定,绩效奖励根据全年工作实绩评定。建立现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 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现职村主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有条件的村,可以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村集体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现职村主干的养老保险费。关心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引导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对建国以来担任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时间满20年现已离任的对象,县、乡镇两级财政按月予以80-120元的生活补助。

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尊重村干部的劳动和创造,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委、政府决策重大事项中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主干,要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要采取定期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连续任职达到15年以上的现职村主干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的职业自豪感。

4、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每年排出几个后进村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村建档立卡,对症下药进行扶持。对薄弱村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联、一个经济强村带、一个好单位帮,找准问题、分类施治;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村办企业,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 途径,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如报刊征订要坚持合理、节俭、实用原则,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禁止各种硬性摊派;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减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配套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本地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理清发展思路,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大力开拓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销售、货物中转、中介组织等服务创收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如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开办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收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山地开发,均实行集体开发建设或集体、农户联合开发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

第二篇: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孤寡老人

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孤寡老人

湛江市社会福利院成立於1957年,迄今已有45年的历史。1983年又成立了儿童福利院。座落在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湛江寸金桥边。全院占地面积7740m2,建筑面积12699 m2。现有床位350张,有工作人员130多人。主要收养孤儿、弃婴(儿)及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现院内有功能齐全的老人康复楼、儿童综合大楼。我们怀着关心关怀来到湛江市福利院进行慰问。

孤寡老人作为特殊的群体,一直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他们是社会无依无靠需要别人帮主的人。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发挥社会的力量回报老人的贡献。那么什么事弱势群体呢?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

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对于支持弱势群体而言,从需求的简单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从需求的性质看,有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之分。根据我们的研究,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

对于做好弱势群体工作,其基本原则是:关心、支持、自助、增权。

所谓关心,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弱势群体。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地走向更加公正。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在这种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自身。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如果这样的话,是难以真正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的。所谓支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一个社会要保证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社会政策,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更有理由和义务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保障。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我们保障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不能有效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公民的很多社会权利还没有得到普遍有效的保障,支撑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比如社区及其他民间组织)还很薄弱,一些弱势群体还缺乏制度性的社会支持。因此,弱势群体支持的制度化急需加快、加强和落实。

所谓自助,就是使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必要的社会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最终摆脱弱势地位还是要靠弱者自身的努力,外部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弱者改变其弱势地位的能力。俗语云,“惟自助者天助之”,完全依赖外部支持,是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作为一门学问的社会工作,其核心观念就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试图运用各种技巧激发救助对象的自助潜能。我们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应当遵循这个出发点,侧重培育、动员和增强弱者的自助能力。

所谓增权,实际上可以看作弱势群体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呼吁,应当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特别是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尤其是保障其参与与其有关的各项决策的权利,使其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弱势群体被排斥在社会进程之外,不能参与相关决策的进程,他们的声音就无法表达,更谈不上有效维护其权益。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弱势群体对于有关立法的参与权,而且要增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增进对于法律的了解,而且还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弱者也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

第三篇: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新活力

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新活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沙湾县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从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入手,新疆沙湾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开展了“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搭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舞台,激励引导基层党组织、党员创业致富,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个个争先锋的局面。目前,全县260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五星级”的89个,占35.4%;全县9692名农村党员,达到“五星级”的名,占43%。去冬今春以来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先争优新活力。

一、开展背景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建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村党支部班子工作目标不明确、干事创业热情不高。部分党支部班子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只满足于平推平庸,工作激情难调动,发展思路不清晰,争创目标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到位,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热情不高。二是党员干部创业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化,组织观念淡薄,重权利、轻义务,对党务村务不闻不问,面对重大决策随波逐流,政治热情不高、社会责任不强,缺乏进取意识和创业精神,存在想富不会富、致富不带头、“双带”能力弱等问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发挥。三是农村党支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局限于单项工作考核奖惩,随机性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发挥,制约了干事创业、争当先锋的热情。

二、具体做法

党员联户:划分党员联系群众“责任田”。村党支部中的每一名党员,根据居住相近,便于服务的基本原则,认领自己的“责任田”,即: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群众及1户困难户,并担任十户长、信息员和维稳责任区片长,定期了解所联系户的生产、生活及思想等动态,以及对责任区内宗教事务的领导,做到“全员覆盖、不留空白”。目前,全县250个村队党员认领“责任田”2372块,联系群众142186人,实现了维稳责任的全覆盖。

设岗亮相: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大舞台”。根据农村工作实际,结合无职党员自身特长,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如村务财务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勤劳致富示范岗、环境卫生整治岗、公共事务管理岗等。由身体健康的无职党员认领一个岗位,将每一位党员的岗位职责在自家院门口和村办公室公示栏进行公示,内容包括党员的服务范围、职责任务和联系方式,并印制“党员联系卡”发放到群众手中,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和党员开展服务。目前已有2372名农村党员在责任田内公示,制作并发放“党员联系卡”47440张,逐步实现农村党员从无责无为到有岗有为转变,架设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

星级创建:激发党员创先争优“新动力”。一是目标承诺建星。根据“五个好、五带头”要求,科学制定了《农村党支部星级考核评价评分标准》、《农村党员星级考核评价评分标准》,“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分为五个档次,综合考评得分60—69分为“一星级”、70—79分为“二星级”、80—89分为“三星级”、90—95分“四星级”、96分以上为“五星级”。全县农村各党支部、党员按照标准,围绕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紧扣党员设岗职责做出承诺,承诺完成情况作为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综合考核评星。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分别按照“党支部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督评、一年一评议;党员一月一自查,一季一汇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测评”的要求,开展党员互评、群众帮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等,对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评议,年底由各乡镇(场)党委进行汇总并确定星级。对确定为四星级以上的支部,在乡镇(场)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委组织部批复。党员考核评价由农村各党支部进行汇总确定星级,并在村内进行公示,结果报乡镇(场)党委批复。三是结果运用促星。为奖勤罚懒,促进创先,建立农村党组织“星级”与党组织书记绩效补贴挂钩、党员“星级”与评先树优挂钩“双挂钩”制度。凡被评为二星级的支部扣除党支部书记当年绩效补贴的20%,一星级的扣除40%,并作为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对评定为二星级及一星级的党员要加强教育,督促整改。由县委组织部批复的“四星级”党支部可授予“五好党支部”,“五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可授予“五好示范党支部”,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制作并授予“五好党支部”、“五好示范党支部”、“五星级党员户”牌匾。农村党组织或党员评定为“四星级”以上的,有资格参加乡镇级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选;评定为“五星级”的,有资格参加县级以上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选,“五星级”党支部在各方面补贴上予以倾斜,“五星级”党员由乡镇场党委、村队各予以500元的奖励。

三、主要成效

通过在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关系,激发了农村无职党员干事的热情,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1、密切了党群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通过党员经常性的走访、联系、帮扶“责任田”内的群众,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了及时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及时被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上访事件较往年有了大幅降低,社会治安事件明显减少,乌兰乌苏镇结合“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开展“佩戴党徽,我最光荣”主题教育,各村党员自觉佩戴党徽并带领所联户群众开展春耕春播义务治安巡逻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村党员在巩固和加强农村群防群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强化了党员宗旨意识,激发了无职党员履职动力。党员联户明确了无职党员的工作责任;设岗亮相搭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星级创建明确了考核体系,使每位党员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激发了广大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大泉乡三道沟村70岁老党员陈玉生在设岗亮相中,认领村卫生监督岗位以后,每天早晚坚持在村头巷尾巡视,有乱搭乱堆乱放的情况,他都及时跟住户沟通并督促整改,村里的环境卫生明显改观,陈玉生家居住的巷道已成为了村里的一个卫生样板巷道。

3、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在活动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进行星级评定,并且把评定结果与党组织书记工资报酬、党员个人的荣誉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金沟河镇北头道河子村党员李华林,主动与其 “责任田”内的4户移民联系,为移民提供免费生产工具,担保农业贷款及联系生产资料,解决了移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金沟河镇南干渠村老党员马文远利用自身养牛技术优势,带领所联户群众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养奶牛达300头,仅此一项年收入户均增收在2万元,极大的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增强工会组织活力

增强工会组织活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以“强后勤、促和谐”为活动主题,旨在发挥我企业工会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促进职工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让职工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根据市总工会的文件精神及上级工会的具体工作部署,安徽中汽集团公司工会在集团及各实体公司广泛开展了以“强后勤、促和谐”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深入推进,更大程度上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工作信心。根据文件精神,我公司工会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重点开展了这项活动。

(一)突出人性化服务,办好职工就餐食堂

职工就餐食堂是企业后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安徽中汽集团食堂自建成以来,就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职工群众提供干净卫生、鲜美可口饭菜,且对就餐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食堂工作区、用餐区要分开、桌椅排放要井然有序、碗筷等厨具也要分类存放,步入食堂就餐的人无不有一种整洁有序、轻松明快的感觉。

公司每日为员工提供六菜一汤(其中一荤),不仅价格低廉(基本上保证员工就餐价格在伍元以内,且是两素一荤一汤),而且强调营养搭配,如在入冬季节,当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促使体内阳气升发,这时候食堂就会为职工做些合符时宜的菜肴;春天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食堂师傅会在一些蔬菜里放一些大蒜等佐料,以防各种病毒的传播;夏天天热,为了给员工消暑降温,公司会安排食堂工作人员专门为职工熬制绿豆汤来消暑。

在工会的组织下,每月都会对就餐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食堂饭菜的质量及服务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同时,工会还不定时组织工会专职人员对食堂进行现场巡视,查找安全隐患,并对食堂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分析评估,与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等,进而不断提高食堂的服务水平和职工就餐满意度。

(二)营造家的氛围,建好职工集体宿舍

源于公司多数是外地务工人员,公司考虑到他们经济能力有限和在外住宿安全问题,并根据《集体合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中有关生活福利、权益保障条款等方面的内容,专门为外地职工配置了员工集体宿舍,解决外地职工和经济能力有限的职工住宿问题。集体宿舍室内环境卫生整洁,并配有空调等防寒降温及卫生洗浴设施,从生活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关心和体恤。与此同时,在对公司宿舍的管理上,公司按照专门的职工集体宿舍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为职工营造出家的氛围的同时,又从制度、管理上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工会还常牵头组织对职工集体宿舍进行周检查、月评比,对能较好保持卫生的宿舍予以公示表彰,对宿舍卫生情况较差的进行批评,并会不定时的对较差的宿舍进行抽查。直至能保持室内卫生干净、整洁为止。

(三)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劳动安全意识

工会自成立以来,特别重视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及生产的防患工作,工会积极动员各实体公司的负责人,倡议并制定了《消防安全守则》、《车间工人操作守则》等多个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公司制度,同时,工会还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教育,目的是让

职工自觉遵守劳动安全生产、卫生等规章制度,这就进一步将公司相关的安全卫生、生产制度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针对维修公司工人师傅们的工作特点,工会会组织对他们进行各种操作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宣传劳动安全和卫生知识。培训结束后,工会还会以考试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知识考核;对食堂工人及从事餐饮服务的工作人员,工会将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除此之外,工会还特别注意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不断地走访、深入基层一线职工中去,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对有生活困难的的职工,工会会牵头对其进行帮助。

(四)营造和谐气氛,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公司工会在文体工作方面,以职工职业安全健康为目标,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为提高职工健康水平服务,公司还专门设立职工活动室、运动场地等群众性文体娱乐场所。为了在企业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工会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以“工会抓重点”的工作方针,深入基层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生活。以实际行动,认真做好帮扶解困工作。逢重大节日,工会牵头抓好困补慰问,把企业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中去。同时在广泛开展职工文体娱乐活动方面,利用职工活动室,坚持举办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文艺演出及各项体育活动赛事(如职工拔河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同时还会在春秋季节组织职工外出旅游等活动,同时每逢春节、三八节、五

一、建党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重大节日,集团公司领导就会给各实体公司发放活动经费,从物质上保障了工会举办各项活动的开展。这些文艺活动的广泛开展,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工会给他们关怀。

总之,工会在企业做好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更要从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陶冶情操、消除疲劳,保持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精神状态,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企业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为促进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安徽中汽旅游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会 2010年11月2日

第五篇: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在我国农民占据着绝大的人口基数,然而,从各方面综合来看农民也占据了弱势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为此,响应学校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促进社会实践、社会观察,在寒假期间就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做了初步的调查。通过调查,基本了解了农村低收入户的构成、经济来源、贫困原因等情况,1农民弱势群体基本特征

首先,低收入是构成农民弱势群体的主要原因,低收入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普遍存在于任何地方和任何时期。无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如何,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状态,农村部分农民便成了这部分弱势群体。

家庭人口少、户型规模小、劳动力少,年龄结构老化,特困家庭比重较大。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年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倾向,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低收入家庭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比较弱,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由于没有传统农业以外的收入而陷入极度贫困,经常处于入不敷出之中。

农民弱势群体多为鳏寡孤独者,这一部分人虽然得到国家的救助,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一个家庭中就业人数少,就业质量总体不高。这些从业人员中含60岁以上的人员较多,而且大都从事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兼打零工比重大,而且年龄相对较高,外出打工也有相当一部分且年龄偏低。在家乡附近工厂的固定农村人员年龄均匀但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知识的贫乏导致观念落后,学习意愿差,缺少谋生的技术,在社会上就业难,收入低。

家底薄、资源拥有量少。在调查中发现,低收入户拥有的固定资产中,只有住房价值最高,生产性固定资产几乎很少。劳动力就业门路窄。只能从事简单的种植业,农闲兼打零工。农村低收入户家庭致贫原因

农村低收入家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家庭客观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制约,也有来自于自身主观行为、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按致贫主次因素表现为:

一是自然条件差,家庭收入来源单一致贫。从大范围来看,低收入家庭较多的地区属于可利用田少且离镇较远的村落,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村办工业和民营企业较少,村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虽然近几年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国家也下发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虽然减轻了一部分生活负担,但总的状况还不容乐观。

二是生产要素缺乏。尤其是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而言,生产要素的缺乏是导致其长期难以脱贫致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而生产要素中又以劳动力最为缺少。调查中发现农村低收入户中,无劳力、因病、因残者占低收入家庭户数的一半,由于缺乏适龄劳动力,低收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加入了就业队伍,这部分人数占到低收入家庭就业总数的两成左右。同时,低收入家庭还普遍缺乏扩大生产、发展非农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我发展能力比较薄弱。

三是因病因残致贫。调查中发现,有病无钱医治,等、挨、靠的贫困户在村子中也比较常见。虽然农民医保政策也已经实施多年且遍及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但治标不治本,遇到大病疾病还得由自己来负担。常年看病就医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病情稍微重一点,一般的农民家庭都负担不起,很多家庭都因此而拖垮。贫困户更是承受不起。有的得了大病,只能听天由命。此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也需要就医治疗,有的虽不再花钱救治,却也失去了劳动能力(有的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有的甚至瘫痪在床,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诸如报销制度、比例等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是因子女上学致贫。低收入农户中因子女就学致贫的也占一定的比例。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家庭越贫困,因子女上学致贫返贫的概率就越高,这种现象不容忽视。现在,随着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低收入农户子女在中小学读书的费用尚能承受,但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费用却居高不下,一个高中生一学年的学杂费大约两千多元,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少则五六千,多则一两万,加上孩子的生活费,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难以承受,为此许多家庭为了子女学业而举债借款。

五是天灾人祸,家庭意外致贫。低收入户中也有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家庭成员遭遇各种灾祸而致贫。原因是这些家庭成员中主要劳动力发生重病、交通事故、工作事故、意外事故等造成死亡、重伤、以致残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

六是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贫。目前,低收入户虽已基本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但多数家庭成员因参保缴费困难而未能参加任何养老保险。同时,现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个人缴费高但享受额度低的问题,导致农村因病返贫,因天灾人祸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议

一、农村低收入户群体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而是一项持久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改革的开放的不断发展,“三农”问题的提出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多管齐下,逐步解决。

低收入农户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

1)项目帮扶。充分利用当地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工商企业,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强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企业得到稳定收入。这样既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创业积累经验。2)加强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培训。目前工作重点要帮扶有体能的低收入农户输出劳务,解决一人就业,带动一户脱贫。目前我区正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的形势对加强低收入群体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民增收的重点亦成为低收入户的增收问题。

3)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其自身增收能力。非农就业率低是低收入家庭普遍特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低收入户的非农就业工作,增强其自身增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农村非农就业工作中,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要优先照顾,加强其就业指导和培训,并在给予补贴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龙头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吸纳农村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从而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另外,可通过“公益岗位”进行安置,对低收入户中哪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又

要照顾家庭的劳动力,让他们从事当地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公益性”工作。

二、“需输血型”低收入农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这类低收入农户多为“五保户”和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低收入农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

1)建立完善长效救助机制。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动态管理, 及时将低收入生活困难家庭和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家庭纳入低收入农户范围,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因病致贫、因灾致贫是造成低收入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劳动力少,缺乏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缺乏生产资料以及部分家庭思想观念落后,惰性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原因。因而政府和社会在加大低收入户群体的增收过程中,应根据增加低收入户的难点和重点,区分对待,重点解决家庭身有残疾或患有重病家庭等特困家庭的增收问题,再针对其他不同特点,通过加强就业宣传和培训等方式方法,增加其他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提高促进低收入家庭增收的效率。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进一步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等制度是保障农民,特别是低收入户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应进一步扩大全区农村低收入保障范围,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推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提高农村低收入农民的参保率,逐步调整报销范围和补偿标准,真正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受益程度,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3)继续加大教育扶助力度。在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免费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农户子女学前教育和上高中、大学后的学杂费、住宿费、生活费的补助。同时在完成学业后,各联村单位要积极给予职业介绍推荐帮扶,帮助解决就业,使低收入农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4)加大社会帮困扶贫力度。各级政府要增加对重点贫困地区的道路、水电、卫生、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和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对难以自我摆脱困境的农村低收入家庭,要通过建立基金、项目扶持直接捐助等多种形式的结对帮困,来逐渐减少这些低收入人口。目前,我区结对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应总结经验,持之以恒,扩大成果,防止反复。

下载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玉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推荐)

    李玉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 [字号:大 中 小] 2009-10-2710月22日下午,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座谈会在临清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

    关于如何增强农村团支部的活力的调研

    发挥村团组织自身优势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的探索作者:上海金山工业区运河村团支部内容摘要: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基层团组织工作在新形势下有重大突破是当前和今......

    增强电力国有经济活力

    增强电力国有经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很多当前改革与今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其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目标......

    七秩阳光—关心弱势群体、尊老爱幼

    七秩阳光之关爱弱势群体、尊老爱幼 为了弘扬我南铁院志愿者精神,传播服务理念,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我们七秩阳光志愿团队一行20名学生于2012年12月1日对南......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落实,中国走过了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逐渐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市场。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经济转轨......

    构建三个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构建三个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依兰县以落实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为突破口,构建三个保障机制,为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提供......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优化工程大力提高农村党组织能力

    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优化工程大力提高农村党组织能力 李吉中 刘训忠 近几年来,郴州市北湖区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在全区农村......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精选五篇)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是新阶段、新形势下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是农村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形式的重大突破,是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