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时间:2019-05-14 19:2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第一篇: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某某市某某县某某镇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

中共某某县某某镇委员会 某某县某某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月

落实优先发展 再创教育辉煌

——某某镇镇申报复评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镇在2012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以后,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不动摇,把巩固教育强镇成果,提升教育发展水平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修订)标准要求,现将自评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东江上游,某某中西部,距离县城32公里。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89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8105人,外来人口较少。某某镇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小镇,南通某某县城,东接黎嘴镇,西临和平县东水镇,北靠车田镇。全镇公路总里程达80多公里,主干道有黎黄线(黎咀至某某)和四黄线(四都至某某),全部行政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交通便利。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投资环境。某某是“油茶之乡”。油茶种植面积达三万多亩,是某某市油茶专业镇,茶油产品远销国内外,是我镇农民主要农业经济来源。201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452元,同比增长9.4%,镇级经济和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某某镇自古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秉承了客家人诗书传家,崇文重教优良传统。清朝年间,我镇有四位学子考取进士。目前,我镇有少将1名,大校1名,副处以上干部19名,拥有高级技术职级人员15名。镇内有古时烽火台、担盐古道等遗迹,全镇九个村被定为革命老区村,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自从教育强镇督导验收以来,我镇围绕教育强镇评估督导组提出的发展建议,正视不足,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合力整改。经过整改与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某某市绿色学校”、“某某市平安校园”“某某县文明单位”、“某某县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某某县德育达标学校”等称号,教育事业又跃上了新的台阶。我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1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营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被认定为标准化学校,某某镇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被评为规范化公办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镇现有在职教师125人(其中中学 51人,小学64人,幼儿教师10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兼职教师11人);全镇在校生706人(其中中学232人,小学474人);在园幼儿273人。

二、整改落实情况和成效

在2012年4月某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总结会上,省督导验收组领导专家客观地提出了两条后续发展意见: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断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二是继续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加大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镇高度重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提出的建议,积极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全力抓好整改。

(一)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我镇地处偏僻山区,没有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镇、村两级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低,处于保稳定、保运作的状态。面对困难,我镇迎难而上,积极履行政府职责,优先安排落实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五年来,我镇不但全面化解了2012年“创强”期间遗留下的200多万元债务,还在保证正常教育经费的同时,又投入180多万元逐步提升完善了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及其他功能教室、图书资料、校园网、教师教学专用计算机和学生学习终端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95万元对某某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投入240万元对中小学运动场、食堂、学生宿舍、厕所、围墙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230多万元兴建了1700多平方米的某某中学教师宿舍楼;大力开展“校园变公园”活动,投入50多万元全面绿化、美化了中小学校园,某某中学荣获某某市绿色学校殊荣。五年的不懈投入,使我镇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教育的硬件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在,全镇中小学已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幼儿园也已通过了规范化验收。全镇中小学教学点都接通互联网,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配备多媒体教室19个;比初评增加8个,达到标准要求;中小学 每位教师均配备一台个人专用计算机(或者手持终端),较初评大幅增加;中小学生图书册比初评时增加近5000册;中小学生计算机拥有量为139台,比初评时增加45台,生机比5:1,达到标准要求。

(二)进一步加大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撑起教育强镇的中心支点。五年来,我镇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优化调整。针对全镇中小学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我镇通过调配、培训等途径,增加美术、音乐、体育等教师4名,并调整了2名专业对口的教师专职任教美术、音乐等科目,有效改善了教师学科结构,促进学科的平衡发展。二是抓学历进修。近年来,我镇针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学历不达标情况,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脱产、函授、自考、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据统计,近五年全镇共有57名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参加本科以上学历进修的51人,参加大专学历进修6人。目前,有9名教师已完成了本科以上学习,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初评时有了大幅提高。三是抓能力培训。近年来,我镇还积极推进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校长、优秀教师到市、县先进的学校学习深造,鼓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同时,我镇还以岗位练兵为契机,积极开展“新课改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多媒体教学培训”等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我镇还不断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全镇45周岁以下的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网络使用和多媒体教学技能。近两年我镇共有8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某某中学、中心小学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目前,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抓好后续发展意见整改落实的同时,我们立足长远,科学谋划教育事业新发展,巩固提高全镇的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再创教育新辉煌。

(一)党政高度重视,合力推进教育发展。

一是党政重视,教育优先。经过2012年的“创强”,镇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更加深刻认识到提高人才素质是振兴经济的关键,树立了“某某要发展,教育当先行”的观念,将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健全了教育领导机制。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职能部门和村(居)委会一起抓”的工作机制。五年来,镇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调研,并多次召开镇、村、校三方联席会议,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创强”工作成果。

二是广泛动员,成立教育基金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强”以来,某某教育事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与兄弟乡镇相比仍有距离,特别是在“奖教、奖学、助学”方面还未能形成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某某镇教育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镇党委、镇政府于2015年8月倡导筹备成立了“广东省某某教育发展基金会”。筹 备成立以来,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亲自率领镇班子成员,利用节假日时间不辞劳苦,奔赴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某某等地,拜访某某籍外出乡贤、领导、校友,共商某某教育发展大计。镇委、镇政府的决心与虔心,得到了众多某某籍领导及乡贤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如:某某知名乡贤,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原某某市教育局局长谢锦坤听到这一消息后,为了某某教育基金会早日成立更是亲自参与筹划工作。镇内外纷纷为某某镇教育基金会募集资金。目前,募集资金已超过200万元,每年都拿出较大比例的资金对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考上重点高中和重点本科的某某籍优秀学生进行隆重表彰奖励,“某某要发展、教育当先行”已成全镇人民共识,尊师重教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二)狠抓教学质量建设,实现新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是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思考和探索,我镇基本构建起了符合本镇实情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一是加强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测等教学常规管理,实行不预约听课、互邀听课、上示范课、实验课等活动,加强对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把常规抓好、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实现过程管理精细化。二是打造高效课堂。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教学一线,研究课堂教学规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三是通过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学习,促使教师重视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四是加强与片区、县城学校的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在全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各校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平连年攀升,教学氛围日益深厚。近五年,县教育局对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抽查评估,我镇均位列全县较好学校行列;2015年某某中学中考取得优异成绩,位列某某市各学校第六名,某某县第三名,考入重点高中人数创历史之最,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二是建立评价体系,实施教师激励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师德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对被评为先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每年教师节前夕,镇党委、政府都会拿出一定资金,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三)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育好人。因此,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针对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家庭状况,研究和制定了德育工作计划,采取环境感染、舆论引导、活动熏陶、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实效。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了树立教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正气,弘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情操,2013年,我镇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大查摆、大整改、大提高”活动的基础上,2014年全力实施了师德师风“12345工程”,初步建立健全了我镇中小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同时,我镇还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全镇教育系统中形成“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依法从教、终身学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风尚。经过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我镇广大教职工以校为家、爱岗敬业,默默地在教坛上耕耘,并涌现了一批先进。2013年以来,我镇教师有33人次荣获县级以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18人次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大赛中获某某县二等奖,某某中学骆茵老师获得某某市教学大赛二等奖。

二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我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理念,采取多项举措,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开展多种形式德育活动。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早操会、主题班会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积极开展节水、节粮、节电教育,倡导开展“光盘行动”、“水滴行动”、“绿色行动”,培养学生节约意识。此外,各校还积极创新德育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某某中学举办“成长心连心”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某某中学在校园开设“无人自助售卖店”,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在 饭堂实行了“自助餐”,培养学生节俭意识。二是挖掘本地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寻找德育工作新途径,我镇深入开展“三善三好”活动,不断发掘某某本地“孝善文化”德育资源,把“孝善”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传统美德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帮扶、慰问孤寡老人、为五保户送温暖等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社会参与和责任意识。近年我镇谢浩亿、谢思榕骆丽燕同学先后获某某县十佳“孝亲敬老之星”光荣称号。三是开展创“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的活动。邀请县检察院、法制副校长、“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到校为学生讲授法制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近五年,我镇中小学校每年都被某某县教育局评为“犯罪率为零”、“德育达标学校”。

(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特色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镇以“快乐”教学为抓手,在抓好学生德育、智育的同时,大力开展文体等活动,不断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着力打造具有某某特色、某某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一是强基础。某某虽然财政困难,但在教育投入方向上,我镇对学校体艺器材的添置予以重点倾斜,目前全镇中小学的体艺器材配齐率全部达到省教育强镇标准。二是通过培训、调配等,彻底解决部分学校“无人能教”的现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三是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书画、体育、文艺等,定期组织书画比赛、文艺演出。近五年,我镇学生积极参加各学科和体育、艺术方面的各 类竞赛、竞技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艺术类获县级以上奖项10多次;体育类获县级以上奖项20多次,奖牌数位于乡镇学校前列。如:2013年我镇某某中学学生张雷鸣参加某某县中小学运动会获初中组男子跳高第一;骆树英参加2015年某某县中小学田径获得初中女子跳高第一名,2015年某某中学足球队代表某某县参加某某市中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喜获第三名,创造了我校足球运动的历史。某某中学舞蹈队参加2015年全县中小学生元旦文娱汇演,《如火的青春》获中学组三等奖;在2015年举行的某某县第五届中小学文艺展演中,《学生会招聘》获中学组二等奖。镇中心小学舞蹈“喜洋洋”和赖梅琳同学“我的中国梦”朗诵节目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最近两年,中小学生参加某某县田径运动会,1名中学生获得初中组女子跳高冠军,1名小学生获得小学组跳高第3名,中小学生参加某某县分赛区校园足球赛先后获中学组第一名和第二名,小学组第三名,某某中学先后被评为广东省足球推广学校和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中心小学举办的元旦文艺晚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点赞。

(五)着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党委镇府着眼长远,紧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道,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使我镇教育能够早日迈开现代化的步伐。目前,我镇中小学校均已构建出各自的特色文化和办学思想体系,某某中学特色文化为足球文化,中心小学特色文化为东江文化,并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认真落实,学校管理水平正得到质的提升。

(六)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某某镇党委、政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和良好的周边治安环境。

一是强化安全教育。三年来,我镇始终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安全工作的首位,狠抓意识培养,让安全知识“零盲点”,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重安全、懂安全。主要做法是着力做到“六个一”、“五个有”、“两个二”、“两个进”,全力维护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六个一”即在各中小学校校门口竖一个永久性安全教育警示牌,牌上书写“四不乘坐一不玩水”警示语;校园内有一个固定的安全教育专栏;每周班会必讲安全教育;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讲一堂安全教育课;每学期至少发一封《安全工作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每次放假前发短信提醒家长要监护子女的安全。“两个二”,即校园内要有2条以上的安全横幅标语,每天放学前最后一节课下课前2分钟由科任教师作安全警示教育。“两个进”即,晚上值日教师住进学生宿舍,学生用餐时值日教师要进饭堂与学生用餐。

二是强化管理,全力整治。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监管,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如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综合治理的各项制度,包括门卫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重点部门 “四防”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校园消防制度、食品安全制度等等,不断增强校长等责任人对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做到警钟经常鸣,安全常态化。此外,我镇还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如坚决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网吧、桌球室、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清理赌、毒现象;强力开展集中整治三轮车、农用车非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多形式的安全教育、齐抓共管、全力整治,多年来,我镇各中小学校均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着眼未来,积极构建全民教育体系。在2012年创建教育强镇之初,我镇就树立了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念,不断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让小孩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我镇广大人民对教育的要求。近年来,我镇把幼儿教育事业纳入基础教育发展与管理的重要范畴,根据上级关于规范办园的有关规定,投入95万元对我镇公办幼儿园—某某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我镇也大力发展民营幼儿园。目前,镇内1所公办幼儿园和1所民办幼儿园均已达到规范化标准,我镇学前三年入园率均达93%以上。

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成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环节和奠基工程,我镇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一是落实防流控辍措施。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管理机制三结合教育工作机制,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二是严格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同时积极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抓好“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助学金的发放,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

三是加强成人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学校,为更好地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实现“科技兴农”的战略目标。我镇立足某某是农业镇,某某市油茶专业的实际,与当前我镇开展新一轮对口帮扶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利用多种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三年来,共举办计算机、专业技术、种养技术等培训班20期,年培训面达40%以上。同时,我镇还通过建设农家书屋和农村信息服务点(站)等,为农民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镇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活跃社区文化。近年来, 我镇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弘扬崇文重教风尚。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成立街道舞蹈队、开展一年一度的某某镇篮球友谊赛、各村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村际篮球赛等,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努力活跃社区文化。同时,我镇还在深圳龙华新区民治办事处及 广州海关的帮扶下,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为各村建起篮球场、文娱活动室、村农家书屋,为群众健身、学习和举办各种文艺、体育活动提供了有力条件,社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四、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独木不成舟,众志能成城”。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我镇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个别学校的功能场室建设仍存在不足的问题;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特别是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今后,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五、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修订)》的各项指标要求,我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结果是:政府责任68.3分,教育管理与素质教31分,合计得分99.3分,各项必达指标全部达到要求。据此,我们认为我镇仍符 15 合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请予以督导验收。

第二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 评 报 告

**市**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创建教育强镇,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先导工程,是落实“科教兴镇”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全镇人民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镇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镇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我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7年初,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在经济迅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1年普及初等教育,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1995年普及高中教育。目前,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7所,在校中小学生11646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

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已批准筹办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成人教育网点4个,全镇已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 实现了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05年我镇正式提出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2006年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今年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列入全镇十大民心工程之首,全力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回顾创建工作的历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全面落实了“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多项措施优先发展教育。

1、加强领导,提供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经济上倾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2006年,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任组长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

案》。2006年3月28日,召开了“**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动员全镇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上来,作出了“六个优先”的部署,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两年来,为加快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建立了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和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教育工作,坚持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或教师座谈会,对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周密部署,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协调,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着力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有力,衔接紧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在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财政、国土、建设、规划、供电、供水、电信等单位和部门优先安排创强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各种便利;工商、公安、卫生、交通、宣传、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教育、物价、财政、纪检等部门重视做好教育收费的检查、监督;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每年做好低保户家庭在读子女的助学金申请发放工作,解决读书难问题;文化广电部门及时宣传报道

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单位、部门的上下联动,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障,是政府重视教育的直接体现。三年来,尽管镇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至2006年,全镇的教育投入分别是5127万元、5906.9万元和10206.36万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为3673元,2005年为4420元,2006年为500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14%、20.34%、13.21%;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为771元,2005年为923元,2006年为1058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35%、19.71%、14.63%。教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也逐年提高,2004至2006年分别为45400元、51800元和63800元。全镇投入创建教育强镇的专项资金达2.2亿元,此外,从今年起,镇政府每年还拨出约11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拨出900万元的专项经费(分三年每年300万),用于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拨出7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高强度的投入,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我们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全

民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普及基础教育。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加强了基础教育学籍管理,建立了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学生辍学领导责任制,三年来,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一直都控制在0.2%以内。着力解决学生读书难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2006年,我镇向710名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发放助学金108.67万元,为148名寄宿生减免生活费、寄宿费24.68万元,为179名学生争取了8万多元的社会资助。2006至2007学,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00%。三年来,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5.13%、96.10%、98.01%。

2、发展职业教育。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在抓好普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职业高级中学。一方面,职业中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想方设法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抓好专业技能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近年来,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高考,三年来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类考试被普通高校录取的人数有116人。随着大批学生进入职业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在为我镇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多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加强了成校基地的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民办培训网点和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形成了辐射各村(社区)、各单位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该网络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坚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拓宽成人教育的培训局面,先后与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了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班,在读人数557人。三年来,该网络培训了49000多人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素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指引下,我镇把民办教育作为我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做好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和引导。目前,全镇有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人;已批准筹建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入学入园的问题。

5、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我镇大力加强镇、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全镇群众、新莞人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镇、村(社区)先后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

广场、公园、文化馆、体育场、图书馆等一大批文体设施。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城市暖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教育,建立了镇、村(社区)教育网络,满足了包括新莞人在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坚持教育格局科学统筹,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前,我镇共有小学15所,其中9所小学在读学生数不足500人。这些村办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等级学校比例少等,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镇委、镇政府从办优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办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起点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校布局和设置意见的通知》,遵循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生能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广泛开展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规划、教育、城建等部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制定了《**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规划从2006年起,用2年时间,把全镇15所公办小学合并为7所,5所中学合并为3所。合并后,按照市一级学校标准新建小学2所,扩建小学2所、中学1所,保留小学3所、中学2所(**中学和**职中这2所中学已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于2007和2008年在我镇选址新建),新建和扩建的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在2007年年底前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高起点的规划为实现高标准建设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石。

2、高标准建设。按照市一级学校的建设标准,全镇共投入2.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入5300多万元新建占地53亩的中心小学,合并原中心小学、麻一小学、麻二小学、麻四小学4所学校;投入3100万元新建占地40亩的**一小,合并新基小学、东太小学2所学校;投入1800万元扩建占地45亩的**二小,合并鸥涌小学、黎滘小学、螺村小学、川槎小学4所学校;投入1300万元扩建占地40亩的**三小,合并南洲小学、华阳小学2所学校;投入400多万元改造大步小学和大盛小学的校园环境,完善设施设备;投入1亿元扩建占地200亩的**一中,合并**一中、川槎中学、漳澎中学3所学校;投入260万元建设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楼及完善设施设备。至此,我镇联合办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优化了教育资源,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我镇有市一级学校7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6所,等级学校的间数占学校总数的70%;有市一级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巩固和提高普及教育的基础上,我镇积极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创建等级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办好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等,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有效调动了家长关爱子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通过拓宽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进一步增强了我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三年来,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分别为89.58%、90.49%、91.72%,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9.24%、91.27%、93.18%;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为82.65%、83.49%、85.77%;后进生转化率分别为86.75%、89.45%、90.53%;全镇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镇中

小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积极推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课改经验。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育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年来,小学毕业考核合格率,语文分别为95.18%、94.21%、94.91%,数学分别为90.00%、90.91%、92.17%,英语分别为90.56%、93.09%、94.68%;初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3.15%、95.01%、95.16%;高中毕业考核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7.96%、98.80%、94.26%。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市的要求。三年来,我镇每万户籍人口升大学比例分别为97.19、118.39、93.93,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七、第一,先后有三名本镇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

3、发展体艺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直以来,我镇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艺工作,将其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执行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有关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齐专职教师,为教学教研提供所需条件。镇或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篮球比赛、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艺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特长,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了学

生的身体素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我镇中小学生参加美术、音乐、科技等竞赛获奖共有286项,其中获国家级56项、省级2项、市级54项、镇级174项;全镇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分别为95.55%、96.12%、96.64%,优秀率分别为30.34%、33.81%、32.21%;初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7.99%、97.80%、97.90%,优秀率分别为25.80%、25.56%、26.01%;高中生体育达标率分别为94.11%、94.77%、93.85%,优秀率分别为25.17%、25.01%、25.73%;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以上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此外,我镇传统体育项目优势逐步显现,漳澎小学是广东省体育传统游泳项目学校、**市基层游泳训练点,该校输送的运动员曾获得世界级奖项3项,亚运会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42项,市级奖项36项,为我镇争得了荣誉。

4、开展特色教学研究,努力打造教育品牌。近年来,我镇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开展特色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三大教育特色。

一是拓宽思想教育途径,突出德育特色。我镇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拓宽途径,整合资源,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和活动的全过程,坚持抓好“六个结合”:即道德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与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安全、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并遵循“小、近、实、活、新”的原则,突出道德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体验性,持续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高品位、立意新、宽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氛围,对学生思想道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收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市直属学校普遍评价我镇学生:学习刻苦勤奋,思想端正,基础扎实,成绩优秀。

二是营造绿色校园,突出环境教育特色。我镇以“创建绿色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内涵”为切入点,在全镇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各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在绿色理念下,全镇师生树立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观念,绿色环保行为在全镇师生中蔚然成风,各中小学校园全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目前,全镇有省绿色学校1所,市绿色学校5所,园林式单位3所,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教育特色。

三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突出信息教育特色。我镇以联合办学和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信息教育特色优势逐步显现。目前,全镇中小学都建成了计算机室,7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全镇小学现有计算机1156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102台;初中有计算机508台,每千名

学生拥有电脑数为83台;职中有计算机149台,每千名学生拥有电脑数为202台;全镇小学、初中教师按1:1的标准配备了高性能办公电脑。自2002年起,各小学从四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三年来,能使用计算机作数据处理及收发电子邮件的初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70%以上,高中毕业生占总人数的99.83%以上。为帮助广大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操作技术,提高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镇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多媒体应用技术的通识培训。目前,我镇45岁以下教师都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能基本操作使用;91.34%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学科占76.92%,课时覆盖率达39.39%。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坚持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我镇以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加强学校行政队伍建设。我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学校行政队伍。把好选拔关,优化队伍结构。按照干部“四化”标准,把一批学历高、能力强,有开拓精神,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学校行政领导岗位,优化了我镇中小学行政队伍。把好培训关,提高队伍素质。我们每年都组织各校行政参加学习和培训,引导他们由“经验型”、“职务型”领导向“研究型”、“服务型”领导转变。目前

10名中小学校长中已有3名参加了“市名校长”培训班。把好考核关,择优聘任。通过推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校长任职期满的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的依据,进一步调动校长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师德建设。我镇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坚持不懈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全国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建立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引导全镇中小学教职工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要求,逐步在社会上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3、严把教师招聘关。为优化师资队伍,推进学校人事改革,坚持实行公开招聘,招收了一批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应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了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4、搭建多形式培训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镇采取了多种措施,立足于抓好教师的岗位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开展全员岗位培训,采取专家讲座、辅导报告、研讨交流、分期培训等形式,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市、镇举办的中小学新教材通识培训、“四五普法”、计算机、普通话、班主任等全员培训,每位教师受教育时间每学年不少于50学时,使教师通过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和增长的才干内化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实施“名师”工程,严格按照“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标准,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一线教师作为镇级教学骨干培养对象,并从中选拔了一批教师参加了省、市两级的名师培训班。加强境外培训,2006年以来,全镇共选派13名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进行培训,进一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带动了全镇英语教研活动的开展。目前,我镇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716人,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100%、98%、100%、92.5%,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为83.28%,初中教师本科学历以上为67.2%,高中教师本科学历为100%,职中教师本科学历为85%。全镇在读研究生4人。

5、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我镇牢固树立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加强了教育科研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在全镇中小学教师中公开招聘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四个学科的教研员,组建镇各学科教研中心组,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课例研讨、观摩交流等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在全镇掀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并取得了喜人的教育科研成果。三年来,有17项教研课题在市立项,各级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34篇、市级2篇;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77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0篇、市级60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然我镇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相对于先进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现代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联合办学后教育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镇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确保教育工作的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校长和教师队伍,努力打造水乡教育高地的教育品牌,提升我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我镇全面提高办学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谱写出我镇绚丽的教育新篇章!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试行)》,我镇自评结果如下:领导与管理80分、教育经费54分、办学条件75分、队伍建设80分、普及程度70分、质量效益135分,奖励加分21分,自评总分为515分,占总分值的104.25%,全部必达标条件均达标。

据此,我们认为,我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以评估验收。

第三篇:陶河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海丰县陶河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举全镇之力,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概况

陶河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东南部,处于海丰县内最大的潮汐河——黄江的下游,西北以黄江为界与附城镇隔江相望;东北以东溪为界与城东镇、可塘镇分江而治;西南与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接壤;东南与赤坑镇和汕尾市城区东冲镇相邻。地势呈南高北低,平原面积超过全镇面积的一半,故有海丰县“平原乡镇”之称。全镇行政区域面积64.13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3.3万人,常住人口1.4万人。另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2万多人。海(丰)汕(尾)公路过境。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陶塘居委,距海丰县城16公里,离汕尾市区22公里,为全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陶河镇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桐埔村发现的石器显示,在新石器时代,陶河就有人类活动。古时的“惠州府金锡都”就以陶河金锡村命名。陶塘墟昔称“都塘墟”,明末清初已成繁华墟埠,如今的“三街二巷”的市井格局依稀可辨。祠堂、碑刻、古墓葬等文化古迹印证

着陶河历史的沧桑。

陶河镇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大革命时期,陶河人民在彭湃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农会骨干追求真理,敢于参战,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慷慨激昂,视死如归,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斗争时期,全镇共51人壮烈牺牲,血染粤东苏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陶河许多有志青年勇跃投奔革命队伍,为国家的存亡、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的幸福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其中8人为国捐躯,大屿村黄克诉烈士就在交通员岗位上。

陶河镇虽然地偏一隅,但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为本镇历史增色不少。清代,金锡都出现“十里三进士”之奇观,他们分别是:青坑吴佥、寮下村彭礼和大坑村颜廷。新中国成立后,在陶河这片大地走出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如陶河中学学子颜楚荣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山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医学界享有较高声誉,曾获国家和省市科研成果奖多项,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在陶河土生土长的我国著名的泌尿系统专家——魏鸿蔼先生,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80年代首创指探法在PCNL中的应用,联合PCNL与ESWL微创技术治疗肾鹿角型结石。还有在不同领域获取不同声誉的陶河好儿女,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陶河镇港澳同胞众多,他们热爱家乡,支持家乡的建设事业,特

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香港海陆丰商会会长颜维智、刘焕诗先生的带动下,众多香港同胞慷慨解囊,满腔热情,他们在学校、公路、卫生院等建设项目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充分利用优越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目前,全镇已形成了以陶北为中心万亩优质粮、以雅卿为中心5000亩茄子、以陶赤公路沿线1.6万亩优质果、以霞西为中心3000亩辣椒、以杨南为中心1500头良种猪的“五大生产基地”,全镇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我镇积极实施工业兴镇战略,树立“让外商发财,让陶河发展”的发展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大年珍珠、新都毛织、仲辉灯具、合成玩具、天成宝石等10多家龙头工业企业,年加工产值达到2.1亿,规模以上工业有3家。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主动融入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强镇,科教兴镇”之路,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镇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亿元,镇可支配财政收入为()万元,年均增长()%。

目前,我镇有1所初级中学,4所完小,9个分教点,在职教师244人(其中小学教师168人,中学教师 76人),在校中小学生1474人(其中小学生975人,中学生499人),1所幼儿园已招大中小三个教学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前

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广泛扶教助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创新“大办教育,办大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和打造“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优先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力创建教育强镇。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我镇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规划。尤其在用地规划上,优先保障教育教学用地,将最好的地块用于办学。针对陶河各小学规模小,交通不便的状况,2010年我镇党委、政府果断征地()平方米,通过引资扩大陶河中学和陶东完小的办学规模;2012年,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考察选址,在陶东小学后面又征地()平方米,新建了1所陶河中心幼儿园。

2、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我镇在财政仍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做到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确保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2010年至2012年,生均教育经费分别是()元、()元、()元,同比增长()%、()%。我镇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了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人

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2011年深圳热心教育人士魏文昌先生和魏保同先生等捐资220多万元新建陶河中学的校门和改造学校操场; 2011年刘侑春先生和朱展锋先生牵头集资40万元重新装修了桐埔小学和添置教学设备;2012年深圳胡学东先生捐资70多万元在陶河中学前面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教育广场,胡学东先生还联合钟小建先生捐资20多万元新建陶东小学的围墙和厕所;2012年我镇党委和政府多方集资27万元,新建陶南完小围墙400多米及操场的填方。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积极实施引资办学,使我镇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3、优先解决教育问题。镇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教育领域无小事”,凡是教育问题就必须研究解决对策,哪怕困难再大,也要设法解决。积极落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措施,动员各方力量开展扶困助学解决读书难的问题,全力保障本地户籍儿童从幼儿园到中学都不因贫辍学,确保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入学(园)率。目前,幼儿毛入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4、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我镇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确保广大教师安心乐教:一是县财政确保教师工资每月足额发放;二是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镇党委、政府每逢重大节日对全镇病、退休和贫困教师进行慰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三是每年的教师节,镇均拨出

专款用于慰问在职、退休教师,并隆重表彰、奖励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班主任)。

由于镇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真心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使我镇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镇党委、政府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逐年提高。

(二)优化教育结构,提升办学效益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实现规模化办学。调整学校布局、实现规模化办学,是我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创建教育强镇,落实由县、镇、村三级办学体制向县镇二级办学体制转变的重大举措。早在2006年,镇党委、政府从办优质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出发,制订了《陶河镇中小学校实施布局调整规划》,将全镇13所村办小学优化组合,形成了以中心小学、陶东小学、杨埔小学和陶南小学为中心的学片集中办学、分片管理的规模化办学格局;其他9所村级小学先后设为分教点。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了学校办学档次,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效益也逐年提升。

2、努力创建规范化学校,不断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近几年来,我镇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抓紧抓好,乘创教育强镇的东风,在推进规模化办学的同时,花大力气创建规范化学校。镇党委、政府对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硬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都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现

有汕尾市规范化学校5所,海丰县优质幼儿园1所,全镇教育的综合实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全面启动“新装备”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我镇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教育“新装备”工作的重要性,把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一是抓好常规性装备建设,我镇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加强常规教学仪器和场室等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二是抓好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在县教育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抢占教育阵地的制高点”以及“以信息化带动海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镇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具有教学控制平台的多媒体教室,配齐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信息化建设在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整体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目前,5所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配套了29间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拥有量小学()台/千人,初中()台/千人,按市教育局要求,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技术,45岁以上教师基本会操作使用,100%的学科和100%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

(三)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加强创建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们从素质教育入手,努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镇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讨德育工作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健全了共青团委、少先队、家长学校等组织,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制订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我们充分挖掘我镇特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了“陶河敬老院”、“港口黄江排灌站”、“杨南蔬菜基地”等多个德育、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从小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素养教育;三是强化安全责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我镇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严格抓好校园安全管理。一方面,镇、校均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镇、村(居)委会、学校等相关单位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工作措施,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经常性教育和制度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是净化育人环境,强化道德教育。我镇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成立了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公安、司法、工商、宣传、文化、综治等部门联合执法,不断加大社区整治力度,对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书店、音像店进行重点清查,重拳打击黑网吧。对无证摊贩、乱停乱放车辆进行治理整顿,严禁高压线过境校区,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校上法制课;镇派出所每学期都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加强了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五是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中小学都能结合生活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认真落实好卫生防疫工作和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安全疏散及自救自护的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2010至2013学年,中小学德育考核优良率均达()%,全镇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0,没有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

2、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根本,也最能体现我们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成果。近年来,我镇中小学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课改工作,积极推广课改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工作,改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工作。2010至2013学年,全镇小学的自查成绩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县的要求,小学后进生平均转化率()%,2009年中心小学被评为海丰县教育系统“先进单位”;2009教育工会被评为县“先进单位”;2011年陶东小学少先大队被汕尾市评为“少先

大队红旗大队”;2011年4月中心小学获海丰“校训通”杯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二等奖;今年小学在全县综合评估中名列二类地区第三名。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亦不断提高,今年中考升学率在全县农村乡镇中学名列前茅;

3、抓好体卫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镇在抓好学生德、智的同时,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教育。大力开展校园文体活动,每年都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并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学生锻炼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大胆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适应环境、团结合作、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近几年,我镇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以上,优秀率达()%,全镇中小学近视眼年新发病率在0.6%以下。各中小学校认真抓好“两课两操”活动,并相继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在县组织的体育比赛中也取得了好成绩。

4、科研促教,促进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镇中小学不断加强对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管理,树立科研兴教观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改革试验,逐步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新局面。近几年,我镇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申报县级教研课题()个:省级以上发表论文()篇;市级获奖论文()篇;荣获县级奖励的论

文()篇、优秀课例()篇。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有力保障。我镇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它作为创建教育强镇的重中之重来抓。

1、提高教师师德修养。为进一步调动全镇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我们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一系列广泛、深入、细致的师德师风教育和纪律教育月活动。广大教师重点学习海丰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为了鼓励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镇利用评先、创优等激励手段,大力宣传、表彰、奖励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每年教师节都召开表彰会或座谈会,表彰先进教师,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使全镇教师受到鼓励和鞭策,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镇为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任人唯贤,把一些精于教学、长于管理、富有领导才能和开拓精神的教师提拨到领导岗位,使学校的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教师培训和校长提高班学习,一批教有特色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目前,我镇小

学专任教师中师学历()人,大专学历()人,本科学历()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22人,本科学历5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五)着眼未来,积极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强镇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镇积极统筹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工作,努力构建现代和谐的、科学的全民教育体系。

1、科学发展幼儿教育。2006年以前,我镇幼儿教育十分薄弱,办园不规范,安全隐患多,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限期整改。对此,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为各幼儿园排忧解难,完善幼儿园设备设施,改善办园条件。2012年,镇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考察选址,在陶东小学后面征地()多平方米,投资()万新建陶河中心幼儿园。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相关管理制度,从教材征订、教育教学管理、卫生保健、安全接送等各环节依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我镇幼教事业逐步走向了有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2、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抓好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一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落实家访制度,切实抓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工作,严禁开除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严抓好“防流控辍”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免除学杂费制度

和困难学生“一免一补”工作,每年都有()名学生受益,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三是积极开展助学活动,如“南粤会亲贫困生助学金”等,重点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费用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四是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确保外来适龄儿童入学。由于措施得当,效果十分明显,小学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初中入学率100%,初三辍学率下降到1.4%以下。

3、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我镇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多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培训平台,坚持以岗位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为重点,举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班。近年来,受训人员达()人次,培训面达()%,培养了一大批种养业能手,输出了一大批技术型务工农民。

4、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我镇结合实际,以社区为依托,以提高村(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教育。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活动。我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卫生村、文明村的创建活动,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近年来,()村相继被评为()卫生村。二是完善镇、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如“村村通广播”工程、“农家书屋”,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是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以民间传统节日为载体,加强情感交流,共享奔康喜悦,不断丰富广

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仍不够协调平衡,学校的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优化,高素质教师还不多,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实施布局调整、规模化办学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待继续加强,新形势下办大教育、办强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四是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和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科学育人,全力推动教育工作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履行政府责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我镇教育经费虽然实现“三个增长”,但校园校舍建设、现代教学设备、教师福利待遇等,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师福利待遇,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的人才观、育人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做到科学育人。同时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特别是要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立足本镇的实际,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注重抓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

育,做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这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实施“名师 工程”,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我镇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跟其他先进乡镇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坚持以教研促教,以教研兴校,向科研要效益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镇整体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自评得分485分(其中政府责任得分148分,支持教育得分127分,发展水平得分210分,),自评分占总分值的97%,各项必达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

据此,我们认为,我镇已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专家组予以督导验收。同时,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使我镇教育工作思路更清晰,成效更明显。

中共海丰县陶河镇委员会 海丰县陶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普宁市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普宁市梅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 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概况„„„„„„„„„„ 2 二 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3

(一)社会发展,教育优先„„„„„„„„„„„„ 3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4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6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8

(五)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11

(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11 三 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13 四 自评结果„„„„„„„„„„„„„„„„„„„14

强势推进教育创强,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普宁市梅塘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创建教育强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难逢的良好契机。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促进我镇教育上规模、上档次,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战略部署,把打造教育强镇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础,积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健康发展。

一、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概况

梅塘镇位于普宁市区西北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47.3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00多人,有23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

梅塘镇的历史悠久,是历代文明的积淀之地。梅塘的地理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企业有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尤为突出的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农、林、牧、副渔百花齐放;大东山蛋鸡场、杨梅、青榄等青果颇具盛名。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013年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我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全镇属下有公办中小学28所,其中公办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完全小学19所,公办非完全小学2所及分教点7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3554人,其中初中生5292人,小学生8262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910人,其中初中教职工370人,小学教职工540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下设幼儿班3个,幼儿105人,教职工13人,专任教师7人;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

所。辖区内还有市直属完中――普宁市梅峰中学。镇历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近几年来镇辖属学校校舍建设成绩斐然,校园美观、布局合理。有梅峰初级中学、远光小学、安仁小学、安仁中学、涂洋小学、石鸟小学等6所学校被评为“文明学校”; 梅峰初级中学、远光小学、安仁小学、涂洋小学、长美小学等5所学校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社会发展,教育优先。

镇党委、镇政府以建设与商贸名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目标,把教育作为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着力把创强提炼为一种境界,并以此作为一个平台,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管理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是强化领导。梅塘镇历届党政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为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紧围绕普宁市人民政府“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部署,梅塘镇党委、镇政府领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周密部署,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韦昭存同志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武义同志为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领导方伟平同志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梅塘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镇、村(居委)和学校三级联动的工作责任制,明确镇、村各级领导抓教育、管教育的职责。镇党委、镇政府还把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镇领导干部、村(居委)书记、主任和学校校长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使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

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韦昭存书记、黄武义镇长和主管教育的方伟平同志、教育组陈建文组长不仅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创强工作,而且多次亲临各中小学校指导调研,听取学校校长汇报,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各学校在发展和教育创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与实际困难。三年来先后20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及专题会,研究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创建“平安校园”、创建教育强镇等工作,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和创建省级教育强镇工作,有力地推动创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完善制度。镇先后制定下发《十二五发展规划》、《梅塘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和《转发省、市关于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立镇党政领导班子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把教育创强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和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当中,建立了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及综合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了责任,有力保障和推动了基础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梅塘镇为建设规范化学校,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一是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近年来,梅塘镇党委、镇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用于加强学校基础建设、购置教学设备等。二是社会的捐资助教争相辉映。梅塘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道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镇、各村及社会各届共筹得资金2800多万元,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二)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品位。

我镇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规划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提升教育发展的综合水平。坚持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学校设施设备、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切入点,不断提升教育基础设施的档次和水平。

1、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的精神,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出发,梅塘镇制定了全镇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对规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差的学校采取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措施进行调整。调整后为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19所和非完全小学2所及分教点7个。这样,中小学校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同时,全镇以学校布局调整和创建规范化学校为契机,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使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扩增、合理分布,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梅塘镇按照省有关义务教育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狠抓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积极完善办学条件。一是实现校舍楼房、活动场地标准化。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和各村政加大教育投入,对泗坑小学、泗坑中学和安仁中学等学校的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先后投入2800多万元,共改造了28所中小学的校舍及场室;在创建教育强镇过程中,新增一批篮球场、排球场、、环形跑道、并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二是初步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梅塘镇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重点完善了各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的功能场室的设施设备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的建设,且实现了“校校通”,共享网络资源。全镇设有电子白板教室(VCM教学平台)165间,计算机室28间、计算机1189台,多功能教室22间,其他功能场室46间、实验室共6间。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本

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各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本校特色,挖掘潜在的校园文化。如梅峰初级中学充分利用学校艺术教师的特长,开展书画兴趣活动,近年来有一批师生的书画作品在省市的比赛中获奖。各中小学还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宣传专栏,张贴了具有教育意义的励志书画、名言警句,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加强。四是学校环境建设规范化。全镇各中小学校一直在走规范化的校园建设之路,各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特色化等“五化”工程建设。目前,镇28所中小学校均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达标率100%。

3、扎实推进教育均衡。梅塘镇为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仅扩建新建了学校的校舍,还为学校增添了大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农村学校的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社会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效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经济困难家庭的“两免一补”政策及低保家庭的补助政策。镇党委、镇政府下大力度做好“防流控辍”工作,积极主动协调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2013-2014学,镇“普九”各项指标均达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7%,小学生的毕业率达100%,升学率达100%;初中生的毕业率达100%,升学率为95%。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切实抓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全面素质非常重要。近年来,镇注重从情

感上尊重教师,从生活上关心教师,从素质上提升教师,使全体教师安教乐教、爱岗敬业、创新创强,教师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关爱教师。关心爱护教师,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我们镇的一贯做法。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全镇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对教师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业务上培养提高,工作上放手使用。我们平时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教师注重师德修养,不断自我进取,自我完善,自尊、自重、自强,为人师表。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及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每一年的教师节,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在镇政府会议厅与教师们一同参加庆祝活动,并大力表彰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职工;重大的节日,各村政都采用不同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慰问。

2、激励教师。镇严格把好学校领导班子选拔关,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岗聘任机制,大胆选拔有才能有魄力的年轻教师担任学校领导。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各中小学校均制订奖教奖学方案,奖励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以激励来调动学校及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工作热情高涨了,工作主动性增强了,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近三年来,我镇中小学校教师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的有1人,获“潮汕辉勇怀师表奖”1人,获“揭阳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有3人,获“普宁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有30多人。

3、培养教师。我镇十分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习班,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多年来镇教师培训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载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把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把班主任队伍培养和加强德育强化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重点选派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断提高应用水平。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镇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镇中小学校的办学水平。

1、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素质教育是涉及到提高全民素质的大事,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配齐德育工作队伍,努力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校内校外并重原则,强化青少年校外阵地教育活动的功效。镇各中小学校首先从德育抓起,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法制、安全、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为主渠道,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活动过程中,确立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一切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精心策划和设计德育活动载体,使德育工作活动化,体现“主动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清明节期间,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缅怀革命烈士扫墓活动,通过瞻仰烈士墓,听英雄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加深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了;“雷锋活动月”“五一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各校纷纷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敬老院、五保户家庭进行慰问活动,弘扬了我国敬老尊老、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成立“关工委”,各中小学校也成立领导机构,借助社会各界的力

量,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几年来,聘请市关工委的老同志到我镇学校举行专题讲座近10场次;各校认真落实“英才成长计划”,让学校、社会和家庭联成一体,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近三年,镇中、小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90%以上,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分别达90%以上;师生均无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学风校风良好。仅2012-2013学,镇就有6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揭阳市优秀学生干部”或“揭阳市三好学生”,有12位同学分别被评为“普宁市优秀学生干部”或“普宁市三好学生”; 普宁市梅峰初级中学团总支部多次被共青团普宁市委评为“普宁市先进基层团组织”,2011年至2013年,陈泽虎等24位同学被评为“普宁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普宁市优秀共青团员”。

2、深化教改,科研兴教。我镇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的管理理念,出台教研制度,开展校本教研,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教的办学道路。各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几年来,镇不断努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各校以学习新课程,优化新课堂,尝试新教法为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树立“以生为主,育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时时处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学与生活、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

二是规范教学管理。坚持以课堂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制定《教

师工作职责》、《新课程教师素质要求》、《教师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等,从实际出发,以“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狠抓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质量分析六个环节。切实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减负”的有关规定,做到制度健全,层级落实。

三是优化教学模式。结合镇实际需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充满关爱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重教转变到重学,从重知识点转变到重知识结构,从重知识传授转变到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学手段单一转变到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优化。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提倡、探索和发展特色教学。

3、重视体艺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严格执行省教厅的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课时,上好体艺教育课,做好学生成绩考核。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每年的重要节日,如“六 一”“国庆” “元旦” 和“体育节”等,各学校都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针对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特别薄弱的现状,我们把艺术教育的实施纳入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校园充满了浓郁的

艺术氛围。宣传栏、班报栏、书画栏等习作作品琳琅满目,课余时间,歌声、器乐声、欢笑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艺术教育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校带来了生机,整个校园出现了欣欣向容的景象。通过体艺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连续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95%以上。为增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镇教育组成立了“梅韵书法研习社”组织全镇教职工书法爱好者进行培训学习,定时聘请市内外书法名家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教师艺术水平。

三年来,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连续三年来镇教育组在教育系统基层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成绩均列全市前茅;梅峰初级中学2012-2013年中考成绩居全市公办学校的前列。

(五)坚持依法治教,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健全依法治教领导机构,重视普法宣传活动。设立依法治教领导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全面指导镇教育法规宣传落实工作;镇各中小学、幼儿园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将教育法规纳入镇普法规划之中,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教育法规,多次联合司法部门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法律讲座、法制报告、调查答卷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宣传,将学校普法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制定《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建立了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各村筹措资金为学校安装了视频安全监控系统,配齐了学校安保人员;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提高了师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维护了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全面实施校方责任保险,提高是事故风险处置能力。三年来,镇教育系统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已有4所学

校被评为“普宁市平安校园”,其它学校也在积极创建申报中。

(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我镇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注意加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使各类教育获得突破性发展,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学前教育迅速发展。我镇认真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目前,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镇在园幼儿105多人。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远光、泗坑、涂洋、安仁、溪南5个村均有1所以上的独立幼儿园,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近年来,我镇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2013-2014学,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2.5%。

二是义务教育稳健发展。全镇义务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目前,各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随迁人员子女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等各率均为10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

三是成人教育全面发展。镇坚持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主阵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各村、各单位形成培训网络,围绕培训课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科学技术、劳动技能、科普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在职人员岗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成人培训工作,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近三年来,共组织各类培训达18期,参加学习达13639人次。

四是社区教育蓬勃发展。镇党政领导大力支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力求办出特色。近年来,镇各村千方百计加强社区文化场地建设,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和初具规模的灯光球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镇内各企业也纷纷设立文化活动场室,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教育活动。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引导海内外乡亲支持社区活动,篮球赛、书画比赛、灯谜等传统项目成为梅塘特色文化,镇的文化建设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统筹协调,镇基本形成了幼儿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

并存的共同发展格局,社区教育活跃,终身教育体系正逐步构建,进一步提升了镇教育综合水平。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镇教育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梅塘镇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活动,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个别村政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2、义务教育学校未全面均衡发展,如个别学校规模偏小偏弱的趋势,有待进一步调整;

3、教师队伍中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偏少,需进一步培养等。今后,我镇将做到“聚精会神谋发展,与时俱进谱新篇”,力争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4、溪南中学在校学生数831人,现有教室仅22间,没有任何地方可设置场室,且教室均系七八十年代建的混合结构楼房,村计划原地新建,手续仍在按程序办理中,计划于2014年八月份建成一幢,秋季交付使用。

5、涂洋中学原校舍系七十年代建的石楼,村准备易址新建,已完成征地和相关工作,近期动工,力争2014年秋季交付使用。

6、社山中学和社山小学系同一校区,中学的学生数因计划生育原因逐年减少,现在校初中生数241人,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特申请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7、双湖初级中学因计生和区域关系,在校学生数已减少为171人,设5个班(其中七年级15人),按照创强和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要求,申请2014年撤办双湖初级中学。

今后,我镇将全员投入,埋头苦干,强势推进,力争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一)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将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建设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紧密结合,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教育项目持续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继续切实抓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加强内部培训和择优引进的形式,培养更多的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继续坚持科研兴校,着力打造教育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找准教研切入点,不断开发新课题和完善已建立的课题,逐步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让镇学校的办学形成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打造梅塘镇的教育品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道(乡、镇)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进行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7.6分,教育管理19分,办学水平11.6分,合计得分98.2分,占总分值98.2%,且必达条件全部达标。我们认为梅塘镇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道的指标要求,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报,敬请省教育强镇(乡、镇)督导验收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

梅塘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二月八日

第五篇:下帅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发挥民族优势 创建教育强乡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申报广东省教育强乡自评报告

创建省教育强镇(乡),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下帅壮族瑶族乡党委、政府以创建省教育强乡为主要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乡”战略,努力改善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发挥民族优势,创建教育强乡,不断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全乡教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

下帅壮族瑶族乡位于肇庆市怀集县西北部,毗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县,是广东省七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总面积77.11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总人口1.0876万人,其中壮、瑶族占全乡总人口的67.9%。

下帅民族乡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1996年12月,下帅乡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9年10月,下帅乡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 “春牛舞”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帅乡山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一是地理位臵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红霞湾休闲度假区冷热山泉有益健康,漂流运动、丛林探险,强健体魄、磨炼意志;黄龙居古村寨历史悠久;扬达顶古兵营蕴藏秦汉古道、神秘古兵营遗址等文物古迹。二是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下帅民族乡境内山峦叠嶂,高山流水一泻千丈,落差大,溪流湍急,适合大力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建设,先后建起石梯、石排、山洪、黄翰等9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500千瓦。

下帅乡壮、瑶、汉三族人民勤劳俭朴,平等和睦,团结友好,为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而辛勤耕耘,不断谱写下帅繁荣昌盛的新篇章。自1988年以来,下帅乡先后两次被广东省委省政府评为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并获国家民委和省政府共同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2010年1月,顺利通过省卫生镇考核验收,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成功创建省卫生镇的少数民族乡。

近年来,下帅乡党委、政府认真实施了“经济强乡,科教兴乡”的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9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10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总收入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7元。

在抓好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下帅民族乡十分重视教育,力促区域各类教育协调、持续发展。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目前,全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下设小学教学点2个,乡中心幼儿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1817人(其中初

中学生757人,小学生1060人),在园幼儿326人;中小学教职员工98人,幼儿园教职工30人,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兼职教师7人。

二、基本做法及主要工作成效

(一)党政重视,优先发展教育

1、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我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深深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坚持实施“科教兴乡”的战略,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全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巩固“两基”、“两全”工作成果。同时,抓住创建教育强乡的大好时机,统一思想,按照“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民族教育事业优质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全县率先提出创建教育强乡的工作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把建设教育强乡,作为基础建设的民心工程强力推进。

2、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强”工作扎实推进,我乡成立了“创建教育强乡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植成江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黄锋庆担任常务副组长,副乡长曾小玲担任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村支书、主任和校长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决策、指挥、协调创建教育强乡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督促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在工

作中,党委书记植成江、乡长黄锋庆和主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对学校教育改革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在资金、土地、人员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解决。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将教育工作实绩及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作为乡、村和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加强考核督查,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我们还制定了《下帅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乡的决定》和《下帅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乡实施方案》;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制定了《下帅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乡工作行事历》,并严格按方案要求执行,使各项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3、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创建教育强乡,办人民满意教育,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在创建教育强乡过程中,为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全乡“创强”动员大会,发放“致全乡家长一封信”,在乡的主要街道、交通路口等显眼位臵设立大型宣传广告,悬挂横幅标语,办宣传栏、出宣传简报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报道我乡创建教育强乡的规划和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家长座谈会、教师家访、黑板报、宣传栏、学校广播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报道我乡创建教育强乡工作,形成了“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全民拥护,共同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并掀起了捐资“创强” 的热潮。近年来,涌现出许多热心办学的单位和个人,共收到捐资25.8万元。

(二)倾力支持,加大教育投入

1、克服困难,保障教育经费。

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思想,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在乡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教育法》的要求,宁愿放慢其他项目的发展,而保证教育优先投入,在省、市、县各级财政大力支持下,优先确保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并逐年增长。2007—2009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319万元、355万元、400万元;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315元、1521元、1934元;生均公用教育费分别为328元、375元、424元,义务教育经费、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等均实现“三个增长”。

2、拓宽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完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我乡创建教育强乡预算总投资659万元,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小乡镇,一年内要解决这笔巨额资金,困难相当大。困难面前,乡党委政府坚定信心,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年内争得省、市、县支持我乡“创强”资金 581万元;二是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争取各界捐款60多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根据“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要求,认真参照《广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及配套设

施建设配备标准》,严格执行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把我乡学校实验室建设好。目前,我乡中小学建有实验楼2幢,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和探究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等18间(乡民族学校的实验室和功能室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每间96㎡或以上的标准),配备仪器室、准备室20间,配备教学仪器电教设备133.3万元(其中,2010年新增教学仪器电教设备81.3万元,新增多媒体电教平台15套)。2010年,我乡被评为怀集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也为我县成为广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作出了贡献。四是充分利用“千校扶千校”的契机,争取顺德区街道教育组对口帮扶,现已落实资金18万元,为我乡民族学校配臵了3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和13台电脑等教学仪器设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010年,全乡共投入659万元用于创建教育强镇,其中:投入259万元新建了综合楼、实验楼各1幢;投入80万元改造了校舍,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投入156万元扩建了运动场,新增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藏书、开通了校园网等;投入20多万元打造校园文化和美化、绿化建设;投入140万元,使中心幼儿园成为市一级幼儿园,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市示范化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在全乡各学校及幼儿园各类功能场室齐全,设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且民族学校已顺利通过了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成为布局合理、富有民族特色的教书育人的好场所。

(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由于下帅乡山地广阔,人口比较分散,为了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今年,我乡共投入495多万元用于各学校基建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校园环境建设工程,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实施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2005年前,我乡有9所小学,1所初中,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功能场室欠缺,设备比较落后,成为制约我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乡积极采取措施,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臵、协调发展”的原则,对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至2010年9月,通过布局调整,我乡由原来的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和6个小学教学点,撤并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2个小学教学点,全乡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整合与优化。

2、加大教育投入,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我乡党委政府以创建教育强乡为契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是投入259万元,在民族学校新建教学综合楼、实验楼各1幢,新增校舍面积2700㎡;二是投入80万元改造了校舍4500㎡,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投入43万元新建厕所94㎡,扩建了运动场2000㎡;四是投入113万元,新增了教学仪器、体育器材、藏书和千兆骨架校园网等。

使全乡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形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规范化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我乡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我乡创建教育强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统筹兼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乡在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有效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乡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筹得资金85多万元,对乡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改造翻新,添臵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使中心幼儿园达到市级标准;我乡在大力发展中心幼儿园的同时,还积极办好村幼儿班,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小学闲臵校舍,发展村级幼儿班与开展送教入村活动,有效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近几年,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3%。

2、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乡认真贯彻《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积极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我乡“普九”成果。一是落实层级责任制,狠抓适龄少年儿童的入学、防流控辍及后进学生帮教工作。二是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三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确保学生依法享受义务教育权

利。四是设立专项资金,落实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民族班生活费补助政策,减轻少数民族贫困生家庭经济负担。近三年来,共得到省专项补助资金30多万元用于寄宿制民族班学生生活补助。五是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立健全助困机制,在认真落实农村困难家庭子女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扶贫助学活动。近年来,肇庆市民宗局、县民宗局和县团委多次为下帅民族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其中香港热心人士吴少强先生为民族乡奖教奖学基金捐款5万元,香港华友堂为民族乡学校捐赠了1500套(件)价值3.5万多元的学习用品。下帅籍离休老干部赵洪波,用自己微薄的退休金设立“赵洪波奖学基金”,每年从退休金中拿出2000元用于奖励下帅民族学校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优秀学子。近几年来,全乡共筹集资金20多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全乡适龄少年儿童没有出现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现象,全乡“普九”成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09-2010学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辍学率为零,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5%,小学生毕业率100%;初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98.3%,年辍学率1.7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4 %,初中毕业率100%;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1995年,我乡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在2000、2008年,两次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得

到了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怀集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3、重视抓好成人教育。我乡于1984年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我乡还积极发动适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自2009年以来,我乡适龄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6.1%。一直以来,我乡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我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市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多年来,我乡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以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辐射各村、各单位,形成成人教育的培训网络。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以本乡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及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与科普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培训面。三年来共开设各种培训班121期,其中长班9期、短班112期,年培训学员达2150人,年培训面达35.2%。通过培训,提高了本乡劳动力素质,增强了劳动就业能力,为我乡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广泛开展社区活动,社区文化多姿多彩。我乡坚持实行全民教育,营造全民教育氛围,不断推进我乡文化的普及和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来,乡政府努力发挥乡文化站的龙头作用,以乡文化站大楼为活动中心,大力开展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培训民俗文化艺术骨干,发扬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如定期举行民间传统节日“贺新春”、“闹元宵”、“牛旺诞”及由群众自发组织表演“春牛舞”、“唱山歌”、“舞壮狮”等节目,大大丰富了社区的文化活动。另外,全乡在5个村委设立了文化室(图书室),投入50多万元购臵图书、订阅杂志及农科技报刊,创办了5间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平台。现在,村委文化室已成为乡村居民活动中心,全乡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及其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此,在创建教育强乡过程中,我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培训学习。我乡制订有培训计划,坚持分期分批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参加学历培训和各类培训学习。目前,我乡校长、园长参加了校长(园长)培训班或提高班的培训,全部取得上岗资格证。二是加强考核。全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校长任期目标制,实施校长任期考察制度;乡政府每年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优。三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采用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的方式,把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优秀教师提拔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目前,学校

领导班子已被建设成为一支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勇于进取的学校干部队伍。

2、积极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二是深入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并以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学习我县蓝治球、莫纯通老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精神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安教、乐教、勤教为荣的高尚师德,铸造高尚师魂,涌现出一大批为人师表、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近三年,我乡中小学教师中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1人,县级名教师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县以上优秀班主任2人,还有多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县德育先进工作者、县优秀教师。

3、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工作。我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等院校函授、自学考试或电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乡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学考试、业余函授等途径的学习已提高学历层次的有56人。现在全乡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有19人,专科学历有80人。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学历达83%;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大专学历达64.7%;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达36.2%;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师的学历达

标率达100%。另外,随着科学发展,现代化技术手段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我乡与时俱进,加强了教师现代技术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45岁以下教师均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教学技能,确保了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80%和78%以上学科能运用多媒体平台教学。我乡还抓住“千校扶千校”机遇,与结对帮扶单位---顺德区勒流街道教育组广泛开展各项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选派教师到结对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帮扶学校也经常并派员,帮助下帅乡民族学校教师开展电教培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兴趣小组,建立民族学校网站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乡开展创建教育强乡工作。另外,我乡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教学竞技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举行的各学科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撰写论文、案例,制作课件等,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研教改中获省市优秀课例奖2人次,获县级优秀课例奖16人次。

4、建立评价体系,实施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目标管理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师德实施细则》、《教师考核评价方案》、《教学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每学期依据方案对各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对被评为先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每年教师节,乡党委、政府拿出近13

两万元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励教师为山区教育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乡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位,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落实教育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文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发展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设重点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规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加强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①加强领导,健全德育网络。乡党委、政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乡主管教育领导、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和各机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办好家长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拓展教育渠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近几年来,我乡幼儿园、中小学家长学校培训率达85%以上,为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打下了基础。另外,学校还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教子经验交流会”、“上法制课”等活动,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②挖掘内涵,营造育人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载体。我乡积极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为出发点,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以“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建设为抓手,突出“三性”(即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特色,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紧密与相关部门合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周围无网吧,无不良社会人员干扰,确保校园一方净土。

③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一是抓好德育常规教育。各学校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每天对各班进行各项日常行为规范的评比,并通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和每学期开展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的余热,组织“关工委”小组成员深入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前途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理想观、人生观。三是加强爱国主义、爱家乡、爱民族教育。以举行民间传统节日,群众自发组织民间歌舞表演为载体,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民族之情。四是加强法制教育。全乡学校坚持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教育学生;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和公安、司法部门干警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学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等,采用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法制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自觉养成

“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④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我乡学校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以建设“平安校园”为宗旨,严格抓好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全乡学校均成立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实行校长安全工作负责制。同时制定落实学校管理层人员、教师安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并结合实际,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地震等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学校积极配合上级教育部门进行安全监督和检查工作,坚持做到每周一排查,每月一通报,并及时整改存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多年来,我乡学校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确保了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确保了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几年来,通过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我乡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近三年小学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为91%、92%、96%,中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分别达为83%、88%、84%;近三年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率分别为88.2%、84.2%、86.7%;中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率分别达90.9%、100%、90%。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乡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科研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①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落实管理环节,对教学常规工作坚持实行月检、月报制度,形成“检查、评估、整改、提高”的管理模式,保证教师备好课,上好课,辅导好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②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下帅民族学校充分利用顺德勒流梁季彝小学帮扶的契机,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互派教师、听报告讲座、上公开课等形式,认真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互动”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③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以研促教。近年来,我乡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综合学习小组或个人形式分别申报乡级以上课题10项。(中学部4项、小学部6项),其中下帅民族学校小学部的科研专题《加强生活数学的探究,促进学生“双力”的发展》获县优秀课题奖。通过参与科研与教研活动,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小学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奖励及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共121篇(其中省级31篇、市级90篇); 在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中,初中组共获得市以上奖励的有8人,小学组获各级各类奖的有12人,我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乡镇中小学中排名前列。今年,下帅乡民族学校被评为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近三年,全乡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90%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90%以上。

④重视体卫艺教育,创建特色品牌学校。我乡学校结合乡土的实际,努力创办特色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素养的培养,学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民族学校,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全面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培养体育优秀人才,努力创建特色品牌学校,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下帅民族学校组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代表肇庆市)曾多次参加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共计有40多人次获奖,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市、县两级举行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小学、中学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优秀率均分别达95%、93%、25%以上;小学、中学学生近视眼学年新发病率在3%以下,学生常见病的指标达到卫生部、教育部的要求。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乡上下

一心,努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育综合实力得到较快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教育强乡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新的形势,我乡的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发展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要加大,教育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将以创建教育强乡为契机,以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为新起点,继续坚持“科教兴乡”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依法办学,科学育人,创新发展。

(一)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充实现代化教育装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继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精湛的教师队伍。加强培训,造就更多更好的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三)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教学科研,完善科研机制,提高科研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自评结果

我们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乡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评分,各类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已

达到了省教育强乡的要求。各项必达条件已全部达标,自评得分496分,占总分值99.2%。我乡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的条件,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乡。请予督导验收。

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人民政府2010年9月

下载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某镇镇教育强镇自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报广东教育强镇复评自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自 评 报 告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办事处 2018年1月 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办事处 一、基本情况我街道成立于1989年4......

    创建教育强镇

    创建教育强镇 促进教育跨越发展 ——四会市罗源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申报单位:四会市罗源镇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 基本情况……………………………......

    在创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会上的致辞

    在创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会上的致辞2008年6月26日尊敬的谢组长、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广东省教育强镇专家组的督导验收,这是xxx教育发展史上......

    某某镇统计工作自评报告

    某某镇统计工作自评报告 为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充分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某某统计站积极开展了自评与自查工作,并......

    马家镇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自查自评报告

    马家镇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教育强镇工作的自查自评报告 淳化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07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教育奠基、科教兴马”的战略目标,按照县政府安排,积极创建......

    市教育局领导在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会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领导在**县**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会上的讲话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在此我谨代表**市教育局,对莅临我市**县**镇评估验收“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各位专家......

    建设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建设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我们镇素有“垦区重镇”之称,教育一直是我们新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我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去年镇党委、政府提出......

    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

    镇江一中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总结 创建教育强镇是巩固发展“两基”成果,落实“科教兴镇”战略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教育强镇目标,真抓实干,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形成了“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