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本土化(王春燕).
浅议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本土化(王春燕)
作者:王春燕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企业文化具有系统性,首先它是人的观念有机整体;其次它是企业形态的有机整体。构成企业文化的,有物质形态、制度形态、意识形态等不同的层次和内容,虽然它们各有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又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改革开放后,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跨国公司自身企业文化具有的独特特征,也日益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首先,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冲突性。表现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企业员工,主要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文化冲突。其实,跨国公司本身就注定了以上文化冲突的存在。因其具有“跨国性”,在跨国公司内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甚至是不同社会形态的企业或人员,存在语言差异、宗教信仰差异、价值观念的差异等,要形成一种各方都能接受的企业文化,其难度不言而喻,而冲突的存在也在所难免。
其次,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优秀企业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它决不排斥先进管理思想及有效经营模式的影响冲击。企业文化的开放性,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因其跨国性,企业文化的开放性也就体现得尤为突出。跨国公司经营涉及世界各国,各国的文化就会无形中融入到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其开放性就比一般企业体现得更为充分。
最后,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侵略性”。这里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大多来自英美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往往会利用其优势地位,将某些经济理念甚至是政治主张强加到发展中国家,甚至凌驾于东道国法律之上。如有的跨国公司,以所谓“人权”“民主”等为借口,利用其经济优势地位,干预东道国政治,在东道国挑起事端等。
曾有不少学者将跨国公司形象地比喻为“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一方面,跨国公司对其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跨国公司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性,如“侵略性”又使得发展中国家对其防范有加。而对跨国公司而言,如何消除东道国的敌意,消除与东道国文化的差异,更好地融入东道国经济发展,是众多跨国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跨国公司要将企业文化本土化纳入其企业本土化的进程,而且要加以足够重视。
跨国公司企业文化本土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第一、跨国公司应建立跨文化管理机制。跨文化管理即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东道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跨文化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解决文化冲突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出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具体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应该说,跨文化管理既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跨国公司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文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遍部世界各地,在一个员工众多、民族不同、价值观不同的复杂环境中,跨国公司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自身企业文化的核心,即建立跨国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只有在有了核心的企业文化作为内在动力后,跨国公司才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文化管理战略,对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行协调、整合和创新。
第二、跨国公司应加强人力资源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是指在跨国公司中由本地人员替代外方人员的过程。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归根结底是人的差异和冲突。将人的因素本土化,一方面可以满足东道国对保证就业,保护当地劳工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地员工熟悉本地风土人情,了解本国法律政策,可以更娴熟地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跨国公司的优势一面,避免因对当地文化不甚了解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三,跨国公司应树立对东道国的社会责任观念。长久以来,很多人把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解为纯粹的经济责任,其实不然。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赚取利润,而且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跨国公司单纯地只追求利润,已不太可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只有树立起社会责任观念,树立起公民意识,消除歧视性经营观念,像在母国一样诚信经营,真正把自己作为东道国的企业,融入到东道国国情中,跨国公司才有可能塑造出适应东道国“水土”要求的企业文化,否则,真有可能“水土不服”了。
可口可乐是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但其进入中国之初,就提出了“Think Local,Act Local”的理念,并在产品经营中,将这一理念得以贯彻。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民族情感的寄托,可口可乐公司理解这一传统,并在产品上将中国人喜爱的身穿红色小肚兜,头上一小撮头发的小阿福形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在可口可乐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将该文化融入到中国的文化背景里的时候,可口可乐的产品深入人心,占有大片中国市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篇: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
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将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企业跨国经营必然要面对和处理交叉文化问题。如何面对交叉文化和处理文化冲突是影响跨国企业治理效果和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治理人员的本土化,即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的经营治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治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等主要由所在国当地人员担任。近一二十年间,虽然各国在跨国经营的人事战略上各有特点,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跨国公司可供选择的诸如人才母国化、人才国际化等人事战略中,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学者的调查表明,44家美国跨国公司中有43家都雇用了当地人员作为高级治理者。
中国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协议使用外资高达4700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700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超过28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从业人数达1700万。世界名列前茅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①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人才本土化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受聘治理生产经营业务,他们深谙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能很好的与下属沟通和合作,进行有效的治理;同时,这些中方人员往往受过较多的西方教育,对西方的行为方式、治理方法等有深刻的了解,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外方上司的治理思想。因此,治理人员本土化对于化解文化冲突、促进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家中美合资企业的总经理指出,“外资企业中,治理人员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它越来越被证实是有效的,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当然,本土化经营也有明显的弱点。在治理沟通方面,怎样理解总部的策略并能在本地实施,刚开始时从国外派来的经理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能理解总部的意图。这也是最初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起用外国经理的原因。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治理文化上确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无论什么事先问事情对不对,然后才论及人。事情不对,无论你是什么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中国人则相反,面对问题时潜意识上会先看这件事是谁干的,假如是某些特定的人干的,即使事情有问题,也会因情面在前,而影响了对事情的处理。中国人就人论事的方法无法适应跨国公司的制度化治理。制度化的治理非常重视文件化、数据化。在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凡要做某事,就要做得非常严谨,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项目的说明用文件清楚地描述下来,凡事讲凭据,依靠文件和数据,这和中国的企业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物化资本数量不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性因素,人才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可见外商到中国投资办企业,治理人才本土化是成功的大前提。同时,由于中国文化有其非凡的渊源和人文背景,如何尽快的适应中国文化,也是摆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和总经理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外国跨国公司的人事政策的实证材料也反映出这一鲜明特色。
三洋电机有限公司是日本三洋集团在中国最早创办的独资生产性企业,产品全部外销。现有中国本地员工约4500人,其中中高层经营治理干部约104人,基层督导301人。这些治理干部大都是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而北京四通松下电工有限公司每年都定期选派中国员工参加出国培训,经过培训后的中方员工很多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和治理干部。②
治理着全世界3000多家肯德基、必胜客、塔科贝尔的全球百胜餐饮集团的亚太区副总裁苏敬轼先生,在给中国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将加速治理人才的本土化进程,在未来的五年内致力于在中国寻求合适的人才加入本公司„”③
摩托罗拉公司在中国的每一项投资都遵循的指导原则中有一条就是“治理的本土化”原则。治理本土化的重要一环是员工本土化。员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一种跨国环境中培养本地员工,使他们拥有某一职位的能力和知识,并能与世界其他地区同等职位具有相同竞争力。公司给员工很大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对未来布满希望。为公司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治理者,这是最有利于公司自身发展的。
毋庸置疑,许许多多在华的闻名公司,在致力于使用中国的当地人才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努力,为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才并不是天生的,要实现治理本土化,需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敢于让他们去开发、制造和推销产品。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认为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极为重要。通过培训大步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并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努力造就符合本公司要求的高级职员,造就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摩托罗拉公司在北京、天津成立摩托罗拉学校,大规模地先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还选派优秀员工到美国本部去参加长期或短期培训。
外企的培训政策对中国职员有很大的吸引力,它让人们看到,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无疑将有利于他们的职业生涯,给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许多人对外企的培训赞不绝口,都希望能有这样的培训机会。
外资企业在培训上不惜重金。美国闻名的通用电器公司的中国培训计划部,仅在1996年就投入9亿美元的培训经费。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要性熟悉不够,许多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不重视培训的投入,不重视培训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目标是要达到全球经营利润最大化,而它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优于其他人事策略的优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增强子公司所在国的信任感。
假如大量的所在国人员进入跨国公司的当地子公司担任治理工作,他们一般会带着本民族的感情,必将使跨国公司执行任何损害所在国利益的行为受到遏制。同时,跨国公司摈弃民族偏见的做法,也将会取信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公司经营的高度透明化,也将树立起自己的国际化形象。
第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经营治理上的损失。
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招致的结果。”有人认为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失败的比例为25%-40%。而人才的本土化战略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另外,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能降低经营成本,使跨国公司明显获利。在通常情况下,派往国外的治理人员,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经费,进行较长时间的全面深入的有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这些外派人员还要享受高额的津贴和补贴、母国与驻在国之间的往返差旅费用等。直接聘用子公司所在国人员,一方面免除了上述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国低工资的优点,以远远低于母国公司工资标准却明显高于所在国水准的工资,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再者,由于采用人才本土化战略,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文化上的隔阂,增强了公司与所在国政府打交道的能力。
第三、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治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母国人员进入异国工作,由于文化差异、家属不适应等而造成的思想上的不稳定,有时会造成治理人员在所在国履行治理职责半途而废;母国治理人员也经常会碰到跨国提升的机会,这些都会影响治理人员的稳定。在东道国当地招聘当地治理人员则会减少这种负面影响。
人才当地化战略对跨国公司来说,带来的利益显然不止以上诸点。但是人才本土化战略同其他战略一样是利弊互见,长短并存的。从理论上来说,在跨国公司的人事战略中,人才的国际化战略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因为它不考虑治理人员的国籍,而只从能力的角度出发,在全球范围内合理调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更符合日益发展起来的全球战略需要。但在实践上,由于许多子公司的所在国要求雇用当地人员担任治理人员,并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要求,这样就使实行人才本土化战略带有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弱点。
一是要使治理人员国际化,跨国企业必须在很大的地理范围内分散招聘人员,必须对雇员进行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培训,并对治理人员及其家属在不同国家间作调动,这样就可能使实行这一战略的费用较高。二是这种战略要求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治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控制,从而限制了各地区经理在用人方面的自主权。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我国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它们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高素质人才,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储备了经营治理人才。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地雇用的治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理经验,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这些新型企业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国内的流动,必将带动国际先进治理经验和技术在国内的传播,从而加速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使得一些跨国公司的中方高级治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与一般工人在酬上的差距很大。中方人员的部门经理工资达到工人工资四至七倍相当普遍。有些合资企业中方代表的工资是相似国有企业厂长工资的十倍以上。与此同时,这些跨国企业还对高职人员实行住房优惠。跨国公司采取这种酬政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国家耗费大量资源培养的大专院校的高材生被跨国公司优先录用,并给相同职级的国有企业干部带来心理不平衡,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些中方高级雇员甚至完全站到了外商利益的一边,乃至纵容外商损害国家利益,甚至为外商牟取暴利出谋划策④。
注释:
1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人才市场》。1998年3月9日
2人才治理本土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8期
3中国MBA大有可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年第12期
4关于外国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劳资关系的若干情况。《当代思潮》1998年2月29日
第三篇:跨国公司企业文化
由谷歌的亚洲表现引发的思考
一、谷歌在亚洲的具体表现
根据ComScore在08年调查的数据(数据虽然旧了点但与现在的相比,波动不是很大,大体上反映了谷歌在各国的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知道谷歌全球基本上是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但是在亚洲则不然。在亚洲又分三种情况,韩国为5%,台湾为18%,大陆为19%,香港为26%(谷歌服务器搬到香港后约为40%),日本为40%;马来西亚为51%,新加坡为57%;新西兰为72%,澳大利亚为77%,印度为80%。这一现象是很有意思,谷歌在以中国的几个周边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都低于50%,而在新加坡等国家占了约50%的市场份额,而在新西兰等国家则占有了绝对的优势,远远超过了50%。
二、成绩参差不齐的原因
从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各个国家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谷歌在一国市场份额的情况是与该国的文化有关系的。谷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圈子的市场份额都不是很好。谷歌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主张自由,民主,平等,我们儒家文化则是提倡“仁、义、礼、智、信”,谷歌文化由于不能够跟我们儒家文化进行融合,从而交出了比较差的成绩单。
谷歌在这些国家的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因为日本等国家支持国有,担心信息的泄露,从而放弃使用谷歌。在日本表现最好的是美国雅虎,占有绝对优势,而本土搜索引擎中第一goo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08年时为5.5%,现在估计也是不到10%。在韩国,不仅仅是谷歌,绝大数外国网站都是不成功的。与谷歌相比,韩国人更多地点击Naver。这是因为韩国人的Naver所提供的“韩国本地经验”远远超出了美国人的谷歌。Naver经营层很清楚韩国人在网络上的需求,并相应地提供网站服务。泛泛地为全球网友提供服务的跨国网站自然不是对手。所以说谷歌在这些国家的失败还是因为谷歌没有能够实现很好的文化融合,了解当地用户的习惯,实现真正地本土化。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既有东方特色又有西方特点的国家,两个国家都是多种族、多语言、多人种组成的复杂性国家,所以不管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是有一定的相通性的。谷歌由于在这两个国家的文化有比较好的融合,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东方,但是他们的人种大多是西方人种。从经济上他们是应该使应该属于西方国家的,他们的国家文化也跟西方文化更为接近。印度虽然是四大文明古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但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是很亲密的。罗马以前,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征服了印度。印度也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就现代而言,西方国家似乎还在扶持印度以此来抗衡中国,因此在西方文化在印度的体现还是很突出的。所以谷歌能够在这些“生在东方,心在西方”的国家取得非常好的业绩。
综上所述,谷歌在亚洲成绩的好坏取决于文化融合的程度。
三、实现高市场占有率的途径--文化融合世界上最难得两件事一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句话对于跨国公司的经营也是很合适的。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要想盈利,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只有正确地制定公司战略,有效地采取各种生产策略,经营策略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或是服务销售出去,获得利润。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必须使得东道国的文化能够与母国文化相融合。有两种办法,一是使东道国能够认同并接受母国文化或是母公司的企业文化;或者是跨国公司改变自己,使自己接受当地文化,真正实现本土化经营。无论是哪种,都是相当于将一个人的思想装入另一个人的脑袋,都是有些困难的。而我认为,文化融合的这种困难比盈利困难还更基本,更重要。文化上认同了,思想上肯定了,人们才可能产生购买行为,这时候的经营策略等也才会起作用。如果在文化上不认同,公司的产品再好,价格再优,渠道再广,促销再棒,也不会产生营业收入。所以我认为,跨国公司的经营首先要解决文化的融合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东道国的市场上占得重要的一席。
1.文化融合的分类
跨国公司的文化融合具体来讲,既包括子公司的员工与母公司文化的融合,也包括跨国公司文化与整个东道国文化的融合。简而言之,就是既包括子公司的公司内部文化的融合也包括与外部文化的融合。
2内部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对于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她必须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没了企业文化,整个公司就相当于失去灵魂。但是不是就直接复制母国的企业文化呢?答案是要是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定。对于处于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完全是可以的。就拿谷歌来举例,她所招聘的人才都是顶尖人才,思想比较开放,对于西方的很多本来也就很向往,所以对于公司的文化他们很多人都是乐于接受的。因此,像这种世界500强的高科技公司完全可以复制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可以通过招聘来筛选符合公司文化的人才,通过培训来强化公司的企业文化,再通过考核制度对员工的企业文化执行和贯彻程度加以考评,应对其进行相应地奖惩。当然,绝不可能哪个子公司的文化是完完全全与母公司一样的,子公司可以在不违背母公司企业文化的大背景下保留自己的特色。对于那些规模不是很大,商业模式还比较低级的跨国企业就没必要强调母子企业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了。因为我发现我们地方政府吸引的好多外资都是不上档次的,他们之所以来中国仅仅是看上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一些优惠政策,它们也只算得上是三流企业。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不多的,只要管好员工好好做好生产,不闹事就行了。另外,员工的素质也相对比较低,他们的想法也不是很多,只要企业不过分克扣他们工资,该给的给他们,他们也就没什么多余的想法了,在企业内部也不存在什么文化冲突。
总而言之,内部文化的融合不是什么大问题。
3外部文化的融合外部文化的融合跟内部文化的融合相比难度大多了。因为跨**公司的文化不仅仅代表的是一个公司的文化,也代表了她的母国文化。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文化都是根深蒂固的,不是几年几十年就能改变的。像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的东西早已是升入骨髓,中国人在,中国文化就在。
但这也并不是说文化的融合就不可能了。我前面也讲过,外部文化的融合可以是使东道国文化去迎合母国文化也可以使母国文化适应东道国文化,实现本土化。就前面一种情况,我们以早期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为例。肯德基是西式快餐,代表着美国的快节奏文化,这是与中国的健康饮食文化相冲突的,但是她却凭着她独特的口味,征服了很多中国人(主要是些孩子和年轻人),改变了他们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使得我们的中国文化和这种快餐文化融合了。后面一种情况我们还是以肯德基为例。肯德基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逐渐地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改变和创新产品来适应中国人的口味要求。从2002年就开始陆续推出一些营养早餐,具有本土特色的饭啊,粥啊,等等,今年还推出了翘首马坡鸡肉饭。看得出来,肯德基是想将自己完全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中。
但综合跨国公司的经验看来,还是后一种比较靠谱,成功的概率比较大。肯德基,她如果还是像刚开始进来那样希望我们中国文化配合她,要跟上她的步调,估计她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她的这种快餐文化的接受的也只是一部分人,可以讲还有大部分中国人并没有接受她。如果她像麦当劳一样不太注重开发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产品,只固守着她的一亩二分地,那她在中国的市场就很有限,盈利空间自然也不容乐观。这个反面教材我们还可以拿谷歌来举例,谷歌所代表的美国文化是比较强调自由,强调开放的,而我们中国的儒家文化则是比较内敛、低调、不张扬,并且很要面子。谷歌不愿意接受中国的网络审查制度,就是在挑战我们的中国文化。色情,虚假,反动是我们的文化所不能容忍的,谷歌她不尊重我们的文化就只有离开我们的文化圈。所以,跨国公司要想在另一个国家长期生存下去,必然要充分融合东道国的文化,把握风土人情,把握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市场。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文化的融合对于任一个跨国公司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要生存首先必须要解决吃饭问题,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这个吃饭问题就是文化融合问题。只有温饱解决了,才能够谈发展;只有文化融合好了,才有资格讲立足,讲开拓。
第四篇: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战略分析
张哲
11级工商管理 M0111416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竞争环境的逐步变化,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正在大力推行本土化战略。行之有效的海外本土化经营,能够使跨国企业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以便于自己的迅速发展,并且降低跨国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在海外的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海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巨头们实施其全球战略而采取的必要的、核心战略之一,成为当前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跨国经营;本土化;国际化经营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已成为最活跃、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组织形式。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营准则是:“思维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跨国公司本土化是跨国公司针对东道国市场的某些独特的方面所做出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这种调整可以使企业保持或提高竞争优势,更好地融入东道国,从而取得跨国经营的成功。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直接决定扩张的速度和资本收益,进入中国经营的著名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不是从“本土化”入手逐步占领中国市场的。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销售网络、人才培养、宣传推广,乃至原料采购、管理方式,这些公司都依据中国国情和消费需求进行了改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技术研发本土化
技术研发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并利用当地的优秀人才,开发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设立研发分支机构,争抢国内优秀人才和技术,这比单一的资本投入更具战略眼光。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基地。比尔·盖茨在写给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寄语中一语道破了天机:“选择在中国设立我们亚洲的第一个研究院,是因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外籍研究院的功能已不仅限于研究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还包括研究中国社会和变化,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1.2原料采购本土化
物资采购本土化或国产化的好处,在于节约了运输成本,省掉了进出海关的手续,而且由于在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中进行贸易,不存在汇率的风险,在服务的提供上,尤其是在采购原材料的交付方式上,供应商能与各子公司密切地合作。同时,本地供应商较之海外供应商能更好地参与到子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中去,从而使各子公司自身的供应链运作更为完善,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1.3人力资源本土化
本土化管理是当前全球跨国公司的趋势,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管理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本土化,既可以增强对当地的亲和力以及加强对当地文化、市场的了解,又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还可以利用本地人为本地的消费者服务。这些说当地的语言,理解当地传统和行为规则的优秀人才,能够与消费者、政府的管理官员,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互动交流。目前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人
力资源本土化的身体力行者。因为只有本地的人才,才能真正了解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在全国共聘用了15 000名本地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9.5%,从可口可乐中国区总裁到普通员工几乎都是中国人。而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不仅仅是对本地人才的使用,还包括对本地人才的培养。
1.4管理本土化
在跨国公司发展初期,跨国公司一般采用以母公司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跨国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很难合理组织全球市场。跨国公司需要根据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将各管理中心迁入资源相对丰富的子公司所在地,使管理组织中心的设置亦趋本土化。
1.5营销本土化
销本土化就是指企业在全球营销过程中,考虑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差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注重将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与当地的实际营销环境特点相结合,以满足特定市场目标的要求,如,用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能够接受的价格、方便快捷的渠道、便利的沟通和促销满足顾客。营销本土化企业的特点:一是以满足当地客户为中心;二是更加注重对产品、服务满足的多样性和及时性;三是营销活动中更加突出文化的作用,尤其是各国不同的文化特点。营销本土化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品牌的本土化和营销渠道的本土化。2影响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程度因素的合理确定
观察各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进程发展阶段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包括内、外2个方面(跨国公司对管理本土化的需求、管理本土化实现的环境制约)关键因素。下面通过分析,阐述为什么在不同本土化需求和环境制约下,能帮助我们确定跨国企业如何确定管理的本土化程度。
2.1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需求。
(1)跨国公司本土化是全球化经营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土化战略要与全球战略相适应。本土化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在于以各海外子公司为支撑点进行全球发展战略调整,重新融合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本土化使得跨国公司更加自如地运用东道国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跨国公司凭借内部化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各种资源,并且利用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分工体系,将设计和销售活动设在市场中心区,将研究和开发及大型工程放在智力密集区,将生产放在劳动力廉价区。
(2)降低经营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高额利润是资本的天然属性,当在国外投资比在国内投资更有利可图时,资本必然流向国外。在资源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源成本会比其他地区低。同时能源和运输成本也和企业所在地与市场距离的远近有关。此外,资金利息率和税收也影响企业成本,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而且,与外派人员相比,直接聘用本土人员,费用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的各种成本差异,并根据自己对资源的需求,在成本最低的国家或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投资利润最大化。
(3)寻找新的市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决定企业在本国处于衰退阶段的成熟产品,在某些国家中是正在发展的新市场。按照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处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在发达国家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处于引入期或成长期。而且各国的消费者在兴趣与偏好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跨国公司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
(4)建立有效的营销渠道。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在国际市场上,由于资金有限和其他原因,跨国公司首先会考虑使用东道国现在的营销系统,委托当地中间商销售商品,这样就可以利用中间商的业务关系、经验和专业优势,消除语言和社会习俗的隔阂,迅速理解和开拓市场,且相对于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来说,既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风险,又能赢得市场时效。
(5)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跨国公司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发展,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很大原因在于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知名度。而跨国公司是否在当地实行人员、企业文化、物料、营销等当地化,是当地政府、企业和民众判断跨国公司是否对当地有利的一个标准。因此,跨国公司积极实行经营当地化、在当地投资项目、利用当地人力资源,以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形象。
2.2跨国公司管理本土化的环境制约。
(1)适应东道国的环境。跨国本司本土化是为了增强对经营环境的适应性。东道国经营环境对跨国公司当地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制度约束和资源约束以及文化差异。从制度因素方面来看,许多东道国对外资有种种限制政策,多数国家完全限制跨国公司介入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部门,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拥有多数股权。种种的制度性约束使得跨国公司必须采取本土化战略。种种的制度性约束使得跨国公司必须采取本土化战略。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除企业专有资源(核心资源)外,企业的普通资源(甚至一定程度的专有资源)也往往很容易地从东道国获取,并且相对于从母国的资源获取而言,还常常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此外,东道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跨国公司寻求本土化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也是东道国环境约束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风俗习惯等给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造成重大影响,关系着跨国公司的成败。
(2)转移环境风险。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和政治风险(如政治动荡风险、国有化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当企业封闭在狭小的区域内,由于经营规模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各种政治和经济的波动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建立子公司,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投资分散于不同的国有企业,那么,跨国公司的企业经营活动不受某一国家和地区经济萧条、政治变动、资源短缺的影响,风险被转移到不同的地区。
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降低在东道国的政治风险。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东道国政府有时会对境内的外国公司实行一些歧视性的待遇,有时甚至会没收外国企业,或对其实施国有化,给跨国公司的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政治风险的防御也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此时,实施本土化策略,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就有利于跨国公司化解这一问题,降低经营中的政治风险。
3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及借鉴
当众多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学习本土企业,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步伐时,本土企业也在纷纷学习外资品牌,积极走向世界。我们又学到了什么呢?
3.1顾客导向的市场调研
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先导。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必须建立在对东道国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注重对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他们营销战略不断推陈出新的背后是强大的市场信息和需求调查,从中辨别和发现市场机会。
3.2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不同的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因素。文化差异导致了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跨越国界的商务活动必然导致跨文化的管理问题,跨国公司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从而实现了与东道国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3.3全球视角的资源配置
本土化意味着企业高度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对东道国的资金、技术、原材料、人力资源等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这样跨国公司就可以凭借其内部化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以实现物尽其用,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跨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地方的本土化战略都是其全球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着眼全球,立足当地”是进行全球资源有效配置的两个基点,优化资源配置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结语
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全面提升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是他们梦寐以
求的目标。通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高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将是我国企业新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的海尔、海信、奇瑞等知名集团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海外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竞争力日渐提升。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起步较晚,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薄弱,再加上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从而阻碍了他们的国际化发展。因此,从国外其他优秀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本土化过程中,找出规律,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春妮.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本土化战略探析[J].理论界.2006(05)
[2] 王芳.浅谈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1999(03)
[3] 陈江,吴能全.跨国公司员工本土化初探[J].现代管理科学.2006(11)
[4] 许漓萨.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7(03)
[5] 赵素洁.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J].企业活力.2005(02)
[6] 周军.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化营销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11)
[7] 黄蕙萍,王营.论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竞争战略[J].计划与市场.2001(08)
[8] 肖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长远战略——本土化[J].中国外资.2002(05)
[9] 王红茹.跨国经营中的“本土化”战略及其实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室副主任张金杰[J].企业文化与管理.2005(07)
[10] 唐振鹏,叶建木,田文江.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11] 王永谦.人力资源本土化对公司国际化经营影响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4(12)
[12] 施瑞龙.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本土企业的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04(11)
[13] 黄卫平.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再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1)
[14] 王淑敏.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企业导报.2003(10)
[15] 陶向南,赵曙明.子公司角色、绩效表现对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3(08)
[16] 雷登攀.跨国公司的“全球本土化”战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7)
[17] 卜布.德国企业的在华投资及其促进机制[J].上海经济研究.2001(01)
第五篇:跨国公司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跨国公司如何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
保持良好文化的秘诀
要保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2.营造信任氛围。在跨国公司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公司的一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展开手脚,发挥潜能。
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个性化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
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4.帮助员工规划他的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
5.团队精神。在外企,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一、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管理工具由中国人力资源网会员提供,中国人力资源网对会员提供的管理工具进行筛选和编辑,但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该管理工具属于提供者所有,有关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提供者联系。
二、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三、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五、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六、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七、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八、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其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
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而且每一位员工又能将其内化为其个人的工作信条,来自觉地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企业又通过给员工描述出一幅生动的令人向往的未来前景目标,成功地完成了这两步已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聚集众人的凝聚力,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感觉像移民一样,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
如何建立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企业在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寻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
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二、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目标的方式。
三、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cul鄄
ture)。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他们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免责声明:本管理工具由中国人力资源网会员提供,中国人力资源网对会员提供的管理工具进行筛选和编辑,但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该管理工具属于提供者所有,有关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提供者联系。
次作业、每位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人每一次都会做到最低成本。
四、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每个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文化也必须由员工来维持和传播。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关心人、尊敬人、发展人。
免责声明:本管理工具由中国人力资源网会员提供,中国人力资源网对会员提供的管理工具进行筛选和编辑,但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该管理工具属于提供者所有,有关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提供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