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19:4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第一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

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府〔2009〕180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9〕45号),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府〔2008〕200号)的有关规定,制订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及发展重点

(一)大力扶持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重点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二)重点发展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生物产业领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市政府设立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工作及重大事项的审议。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交通运输委、卫生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农业局、住房建设局、市场监管局、药品监管局、金融办等部门以及各区政府、市光明新区管委会、坪山新区管委会。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四)自2009年起,连续7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生物产业发展。

(五)建立深圳生物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协调工作、生物企业认定、享受优惠政策条件审定及专项资金管理。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等3个部门组成,根据议题可邀请其他部门参加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六)组织实施深圳市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专项资金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予以支持。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生物产业领域国家、省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七)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支持。

(八)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对自主创新生物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

(九)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生物产业专利池建设、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

(十)加强产业标准工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推动生物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相同步机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五、发展壮大生物企业

(十一)经认定的生物企业,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研发资助。

(十二)实施重点突破专项。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产品技术升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项目、培养和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对外宣传、组织和参加专业会展等方面,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力求在若干重点领域实现“一年一突破”。

(十三)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企业。支持生物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鼓励生物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跨国经营等活动。推动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重组,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十四)支持生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生物企业申请美国FDA认证、欧盟cGMP和CE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开展生物产品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或申请国外注册,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资助。

(十五)生物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经认定的生物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首3年予以50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生物产业重大项目

(十六)经联席会议审定,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生物产业项目,优先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十七)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满足生物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十八)经联席会议审定的生物产业重点项目,应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开展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科工贸信、规划 5 国土、人居环境、住房建设、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予以项目“绿色通道”待遇。

七、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

(十九)在坪山新区规划建设集总部、研发、生产、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鼓励生物企业、人才、资金等向核心区集聚,促进核心区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二十)在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生物医药GMP中试中心、生物医疗设备试验制作中心等产业化平台;建设集研发、中试、检测验证、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二十一)支持市高新区深圳湾园区以研发为重点、南山区以生物医疗为重点、盐田区以基因组为重点、龙岗区以海洋生物为重点、光明新区以产业化为重点建设产业集聚区。

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十二)鼓励生物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二十三)在本市经认定的生物企业连续从事研发工作1年以上的创新人才,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的资助。

(二十四)支持生物企业、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对正常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或流动站予以一次性50万元资助、创新基地予以一次性20万元资助,对在站期间经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发放每人每年5万元、总额不超过10万元的生活补助。

(二十五)鼓励生物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市科技研发资金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生物产业项目或者创办生物创业企业,并可优先入驻创新型产业用房。

(二十六)逐步建立生物产业创新人才支撑体系。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科研机构、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人才,建立生物产业专业人才库和专家库。

九、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二十七)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物产业。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生物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 业投资基金投资生物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生物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生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十八)支持生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生物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在境内上市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并取得《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在境外上市企业与券商签订有关上市协议、且其有关上市申请已被境外证券交易所受理的,市民营及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优先予以资助。

(二十九)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深圳高新区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进行股份报价转让,市产业发展资金予以最高180万元资助。

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三十)深圳生物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应当列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市属区属医疗机构、政府投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国家和本市企业生产、经认定的自主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自主创新生物产品。

(三十一)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深圳生物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深圳生物产业国际知名度,促进生物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向深圳聚集。

依托中国工程院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生物产业论坛,邀请生物领域国际一流专家到深圳讲学、开展学术研讨,搭建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资助在深圳举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生物产业展会,深圳生物企业参加全国药品交易会、德国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MEDICA)等境内外生物产业专业展会。积极争取举办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三十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资助等方式,鼓励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三十三)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第二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努力壮大产业规模,特制定本政策。

一、政策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支撑领域新材料,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功能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的产业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积极培育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新型环保节能材料、新型工程塑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兴领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三)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

(四)深圳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实施工作方案、编制专项资金扶持计划、落实项目优惠政策等工作。

三、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五)自2011年起,连续5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

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拓展海外市场专项资金、会展资金和知识产权、标准战略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材料产业倾斜,共同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新材料企业或项目符合其他专项资金支持规定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享受支持。

四、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并在深圳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加强新材料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对开放式、专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七)鼓励开展技术创新。对新材料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和863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及项目,在深圳建设实施的,专项资金予以最高800万元配套资助。

(八)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前景良好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1500万元配套资助。

(九)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并经市政府研究确定的重大自主创新的新材料项目,专项资金可加大支持力度。

(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资助新材料产业专利池建设、专利申报、基础性专利研究与分析、专利预警报告发布等,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申报新材料领域的国内外发明专利。

(十一)实施产业标准化战略。市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标准化活动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建立研发与标准化同步机制,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等。

五、发展壮大新材料企业

(十二)经认定的新材料企业,根据其贡献程度,专项资金予以一定的研发资助。

(十三)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品牌培育项目资助计划,对自主品牌企业的品牌宣传、推广,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十四)对新材料企业申请美国UL、欧盟EN13432、日本生物质材料等国际认证,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十五)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

支持跨国企业、央企、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新材料领域的综合型、职能型和成长型总部,市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予以资助。

支持新材料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市民营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予以资助。

鼓励新材料企业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研发和生产绿色低碳新材料。

(十六)新材料产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经认定的新材料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予以500平方米以内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资助期最长可为3年。

六、积极培育和引进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

(十七)投资额超过2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项目,优先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享受“绿色通道”待遇。对属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且为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予以最高500万元资助。

(十八)新材料产业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土地利用计划。

七、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十九)着力建设超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支持建设新材料产业研发核心区,鼓励社会各界兴建新材料产业特色工业园。

(二十)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专业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产业化平台,建设研发、检验检测、专利、标准和科技文献信息等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八、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二十一)鼓励新材料产业人才申报我市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学术研修津贴等优惠政策。

(二十二)经认定的连续从事研发工作1年以上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人才,根据其贡献程度,予以一定的资助。

(二十三)支持新材料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或创新基地,对开展博士后工作的工作站或流动站,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资助。

(二十四)鼓励新材料产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深圳创业,参加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创业大赛。专项资金每年安排600万元支持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新材料产业项目或者创办新材料企业,并优先提供创新型产业用房。

九、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二十五)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保费补贴、风险代偿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材料产业。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材料项目,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新材料企业发展,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新材料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二十六)支持新材料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新材料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十、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二十七)扶持培育应用市场。深圳新材料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应当列入政府优先采购清单。同等条件下,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优先采购国家和本市企业生产、经认定的自主创新新材料产品。

(二十八)充分发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大对深圳新材料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深圳新材料产业国际知名度,促进新材料企业、项目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深圳聚集。

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用于资助深圳企业参加国际新材料展览会、世界材料峰会等专业展会和论坛,支持在深圳举办高水平、国际性的新材料产业论坛。

支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强化深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合作。

(二十九)鼓励新材料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三十)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

第三篇: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意见 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意见的通知

(2004年7月20日)深府„2004‟66号

《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已经市政府三届一一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会展经济的繁荣,优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现就发展我市会展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握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我市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关联度高,直接为商业、旅游、交通、邮电、物流、广告、装饰等行业创造需求,为工农业、科技等行业的批发、采购、洽谈提供交易市场。会展活动能汇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带来大量商讯商机,传播新的科技文化,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大力发展会展业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功能的战略选择。

深圳具备诸多发展会展业的有利条件: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方便会展人员和货物的往来;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均可办展办会;本地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发达,对外贸易在中国占有重要份额,公司及其人员以外来为主,商业和旅游业繁荣,其产业基础、市场容量和人文环境都有利于会展业的发展。特别是自1999年我市举办高交会以来,展会数量、规模迅速扩大,档次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内外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我市会展业在整体规划、发展政策、组织管理、国际合作以及会展规模和品牌会展数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发展会展业的有利条件,优化整体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新优势,加快我市会展业的发展。

二、遵循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指导方针,创建中国知名会展城市

我市发展会展业的指导方针: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

我市会展业的发展要服务于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要引进国际知名展馆经营公司管理深圳会展中心;支持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的合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提升展览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培育本地品牌会展向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性会展来我市举办,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圳会展经济。

我市会展业的发展遵循“市场化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原则。即政府投资建设大型会展场馆设施,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企业化;政府创建优良的会展发展环境,会展项目经营商业化;政府只对关系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会展给予必要的扶持,一般性商业会展按市场原则运作。充分发挥会展对本地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依托本地及周边产业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有产业和市场基础的会展,形成优良的展销和采购环境。

按照会展业发展规律,发展专业化的会展项目和服务体系,重点培育著名品牌会展,提高深圳会展业的档次和专业服务水平。

深圳发展会展业的近期目标是在5年(2004—2008年)内培育、引进10个以上在国内位居前列、在国际有较高知名度并得到国际展览联盟认可的品牌展,每年承接50个以上的大中型会议,建立良好的会展经济运行体系,创建与深圳经济地位相称的、中国知名的会展城市。力争用10年时间将深圳发展成为国际会展名城之一。

三、整合会展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会展管理运行体制

(一)建立统一的会展业管理体制。

会展业和会展活动,涉及众多行政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有效整合我市会展资源,对我市会展业实行统一管理。

1.成立“深圳市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由主管经贸的副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审核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政府投资建设的会展场馆的管理和经营方案;协调大型会展活动。

2.市经贸部门为会展业的主管部门,作为“深圳市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管理在本市举办的以商业交易(包括商品交易、技术交易以及投资洽谈、商务推销等)为目的的各类商业性会展;研究制订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推广我市会展环境和品牌会展;对深圳会展中心的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牵头整合、管理全市政府现有的会展机构和资源。

3.市工商部门按照工商管理法规对本市各类商业性会展实行工商登记和日常工商管理。

4.各类非商业性会展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责进行管理。市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会展业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支持会展业的发展。

(二)发展商业化、多元化的会展机构。

政府参与举办会展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政府参与举办商业性会展,应限于事关城市声誉、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或支柱性产业发展的重要会展,只对该类会展的举办初期给予必要的支持,要促使该类会展逐步商业化并在条件成熟时退出。

事业和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联系面广,熟悉行业情况,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是举办会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事业和社团组织举办会展的作用,支持我市社团办展办会,大力吸引全国性和国际性社团组织来深举办会展。

公司是会展承办机构和会展商业化运作的主体,发展公司尤其是专业会展公司办会展是发展会展业的方向。允许各类经济成分的公司主办和承办会展,积极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会展公司来深设立会展机构和开展会展业务。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会展行业协会为会展行业社团组织,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反映行业意见并与政府部门沟通和合作,研究会展业发展规划,统计和发布会展信息;推介深圳的重要会展;对评定深圳品牌会展、整顿会展市场秩序、规范会展业各类服务标准和收费提出意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制定会展行业经营规范,协调会展活动涉及的各个管理、服务环节,以及开展和推动会展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会展业发展

(一)加强会展场馆的规划和建设。

以深圳会展中心为龙头,在市中心区形成深圳会展中心、工业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各专业场馆功能互补的场馆群。在深圳会展中心业务饱和前,全市严格控制会展场馆的建设,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会展场馆。

(二)对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给予支持和保护。

重要会展是指:以国务院各部委、全国性社团组织、广东省政府名义在深圳举办的大型商业性会展;以深圳市政府名义举办或经市政府批准、以市政府部门名义举办的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商业性会展。

品牌会展是指位列深圳会展规模前10名和在国内举办的同类会展位列前2名的商业性会展。

1.对重要会展首届启动及培育期,或因扩大规模(标准展位比上一届增加30%以上)不能达到收支平衡的,适当给予财政资助。

对品牌会展因受到外部激烈竞争或因不可抗力因素而发生临时性困难,适当给予临时性财政资助。

具体资助办法由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2.对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实行保护。凡与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在内容、名称、举办日期等方面相冲突的其它会展,政府投资的会展场馆不予安排场地。具体规则由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

(三)将每年会展场馆的经营收入政府分成部分,作为场馆折旧和对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的补贴以及会展推广宣传资金。

(四)简化行政管理程序,降低会展经营成本。

1.本地会展根据相关规定接受市工商部门的监督管理。

按规定应履行工商登记手续和办理商品展销会登记证的会展,可由会展项目主办或承办机构委托展馆或展览行业协会代办。

除商品零售类的展览外,其它类型的展览免收工商市场管理费。

2.会展需在展馆红线范围内或超过展馆红线范围等进行广告宣传、更改交通设施的,应遵守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市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制定针对会展广告宣传、交通设施临时更改等事项的专门规定,凡符合规定范围的事项,不再另行报批;超出规定范围的事项,允许会展主办或承办方委托展馆统一办理报批手续。

3.参展运输车辆通过城市道路应遵守市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对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会展,其参展运输车辆需要通过限行规定的城市道路,由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专门规则,允许展馆代办车辆通行许可。

4.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会展,需要取得消防安全许可的,允许会展主办或承办方委托展馆统一办理报批手续。

5.为会展供餐的食品卫生应由供餐企业报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查批准。符合供餐卫生条件,经常为会展供餐并且信誉良好的企业,可由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免检办法,简化日常验查批准手续。

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会展卫生防疫、医疗急救指引,展览场馆应为办展机构提供卫生防疫、医疗急救联系服务。

6.超过1万观众的会展应制定安全保卫方案,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对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会展,其日常安全保卫方案可由展馆制定,统一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大型会展需要提供特殊安全保卫的,由会展主办机构、展馆或会展行业主管部门提请市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7.参展人员进入特区管理线凭会展邀请函和本人身份证放行。会展主办或承办机构应将邀请函件格式和需要通行的检查关口等资料报送深圳特区检查部门备案。

以上事项涉及的部门应按要求制定简化行政管理手续的办法,报市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审定实施。

(五)加强对深圳会展的宣传。

市各有关部门应在城市对外经济合作和城市宣传资料中推介深圳重要会展活动。

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应在政府网站设立深圳会展专栏,推介深圳的会展。

由市会展业主管部门牵头在本市重要路段设立政府管理的广告牌,对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进行宣传。

第四篇: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深圳质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根据《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特制定本政策。一 产业定义及发展重点

(一)产业定义。本政策所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

(二)发展重点。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二 加强组织保障

(三)领导机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统计局等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新增成员单位参加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四)协调机制。建立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具体负责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调工作,组织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沟通和协调,提出计划等。联席会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文体旅游局等部门参加,根据议题可邀请其他部门参加联席会议。三 加大财政投入

(五)增加市级财政投入。2011-2015年,每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安排0.8亿元、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2亿元,共安排3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集中5亿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获得国家、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专项资金资助的,专项资金给予配套支持。

相同内容的项目已经获得市政府投资或我市其他市级财政性专项资金资助或奖励的,本专项资金不再资助或奖励。

(六)鼓励设立区级专项资金。鼓励各区及新区按照《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各区域的产业布局,设立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市级专项资金形成配套。获得市级专项资金资助的,各区和新区可按比例给予相应的配套资助。四 发展内容产业

(七)扶持原创动漫产品。我市原创影视动画片在中央台主要频道、省级上星频道、省级少儿动画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获得国际知名动漫节展、国际A类电影节主要奖项、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一产品在多个电视台播出或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八)鼓励原创影视产品。我市原创影视产品在中央台主要频道、省级上星频道黄金时段首轮播出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主要奖项、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同一产品在多个电视台播出或获得多个奖项的,按从高不重复原则给予奖励。

(九)培育原创舞台演出剧。我市原创舞台演出剧进行符合规定条件的商业演出的,演出场次超过50场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进行境外商业演出的,按20000元/场的标准给予奖励。

(十)鼓励原创出版精品。对我市数字出版、图书报刊出版、音像出版等企业出版的产品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专项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十一)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支持全国各地国家级、省级和我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深圳进行产业化合理开发,按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评审条件,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研发资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落户我市进行传承活动的,按照我市相关标准给予资助。五 促进自主创新

(十二)支持原创文化创意项目研发。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领域内具有发展前景和导向意义、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文化创意项目,经认定的,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配套资助等方式,按项目创新程度、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评审条件,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研发资助。

(十三)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建立符合规定条件的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

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承担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任务的,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配套资助。

(十四)落实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在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按相关文件执行。

(十五)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业态。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新兴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经领导小组审定,每年发布10家优秀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企业,专项资金给予每家最高不超过50万元创新奖励。

(十六)鼓励分离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引导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将创意设计环节分离,设立独立的创意设计企业,为全行业和全社会提供服务。经认定为分离设立的创意设计企业,按其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

(十七)设立深圳创意设计奖。围绕“设计之都”建设,提升我市创意设计业的影响力,设立深圳创意设计奖,每年举办一届,安排专项资金奖励为我市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及设计作品。

六 培育产业主体

(十八)提高国有文化集团竞争力。支持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打造现代大型文化传媒集团。

(十九)鼓励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建立“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发布制度,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领军企业的示范、表率和带动作用。对上一工业增加值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0%以上的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专项资金按企业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十)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在深圳设立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总部,按照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二十一)降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运营成本。经认定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政府投资建设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首3年给予50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

鼓励各区和新区对入驻经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给予房租补贴,专项资金可给予相应配套。

(二十二)鼓励创办文化创意企业。进一步降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强化服务,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法律和政策许可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二十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鼓励各区、新区和企业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的,优先纳入到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和计划。

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类园区(基地)的,专项资金给予奖励。七 鼓励拓展市场

(二十四)培育骨干文化出口企业。建立“深圳市文化出口企业10强”发布制度,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规模大、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符合文化出口导向的骨干文化出口企业。

(二十五)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服务。发挥我市境外经贸代表机构的作用,积极举办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贸易推介活动,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了解境外市场信息、投资贸易环境及有关政策法规,推动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国际间合作。

(二十六)组织参加境内外专业展会。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和支持我市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展会,支持我市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境外艺术节、动漫展、影视展、演艺展、游艺游戏设备展览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二十七)加强区域文化创意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出版、影视传媒等产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总部、知名设计机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入驻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二十八)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加快发展书报刊、电子音像、演艺娱乐、动漫游戏、电影、广播电视节目、艺术培训等市场,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建立新型文化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剧院院线等现代流通体系。八 构建服务平台

(二十九)大力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开放式、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三十)支持文博会发展。将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打造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每年安排专项扶持经费给予资助。

(三十一)支持深圳文交所发展。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成为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评估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至2014年,专项资金每年给予专项扶持经费和办公场地房租补贴。(三十二)支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按照《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对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落户深圳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九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三十三)引导风险投资资金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和机构。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可安排一定引导资金,用于吸引其他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和起步期的文化创意企业。

(三十四)支持商业银行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服务。支持我市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以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组合贷款、信用贷款以及其他非抵押类创新模式贷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以上述方式获得银行贷款的文化创意企业,经认定后,给予贷款贴息资助,每年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十五)引导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支持我市担保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担保支持力度,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纳入到本市再担保体系给予重点支持,给予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最高和再担保费率最低的政策倾斜。

(三十六)支持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保险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开展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和各种保险业务,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在文化部和保监会认定的试点保险公司投保试点险种并已支付保险费的文化创意企业,经认定的,给予保险费资助,每年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三十七)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开展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在境内上市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并取得《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在境外上市企业与券商签订有关上市协议、且其有关上市申请已被境外证券交易所受理的,市民营及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优先给予资助。十 优化发展环境

(三十八)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市土地使用计划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

新建或通过城市更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按照市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优惠地价。(三十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人才纳入到我市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四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登记著作权,对属于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作品的著作权登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

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用于支持数字著作权保护和交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版权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知识产权预警报告发布。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法律援助和版权纠纷行业调解机制。

(四十一)支持举办文化创意活动。鼓励行业协会和有关组织举办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经领导小组审定,专项资金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引进经市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的国内外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演出,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票房补贴。

(四十二)完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资助等方式,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组织,组建中介机构联合服务平台,开展产业发展研究、政府决策咨询、人才培养与交流等产业服务工作。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市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各区及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配套扶持政策。

第五篇: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解读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解读

问:《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是怎么出台的?

答:2010年7月,省委召开建设“文化强省”工作会议期间,王荣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争当文化产业龙头大市,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新的战略目标。根据许勤市长批示要求,由市文体旅游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等部门分别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政策起草组,开展《政策》起草工作。

许勤市长对《政策》的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先后10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对起草《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自去年10月份以来,许勤市长又先后6次用了整整半天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特别要求政策起草组要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的最新战略部署,亲自谋划了政策的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土地优惠等主要内容,提出了发布百强企业等具体措施,并且和各位市领导认真审阅了政策的每一个条款。王京生、吴以环等市领导也多次参加专题会议,对政策起草提出了很多方向性和具体的指导意见。

在《政策》起草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给予政策起草组大力支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出谋划策。在6次专题会议中,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科工贸信委、财政委、规划国土委、统计局等部门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均参加了会议,从各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市领导的带领下经过多次讨论成熟完善。各相关部门还抽调业务骨干一起参与到起草和修改过程中,使《政策》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此外,其他相关部门在3次书面征求意见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政策起草组都尽可能地吸纳到相关条款中。

在市领导的带领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政策起草组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文件为依据,广泛参考了全国各大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政策,借鉴了国内外和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为使政策更符合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政策起草组先后组织了7场近100家企业代表和基层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座谈会,走访调研了近40家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多次听取了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国内权威文化产业专家学者的建议,认真总结我市在发展文化产业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和创新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整体思考。

去年9月初,《政策》形成初稿,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历经30多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反复推敲,充实完善,逐渐酝酿成熟。9月15日,市政府五届三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规划》及配套政策,10月12日,市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规划》及配套政策。

问:《政策》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政策》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内容相衔接,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制建设、核心要素、市场环境、保障条件等各个关键环节。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政策》增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讲话以及大运会期间来深考察时的最新要求为指导原则,以贯彻落实长春、云山同志第七届文博会期间在深召开的文化改革发展座谈会、文化产

业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策主线,以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文件作为主要依据,切实将中央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和贯彻到政策条文中去,体现深圳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敢于先行先试、勇于率先发展的特区精神。

二是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政策起草组经过大量的调研,在深入分析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在《政策》中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原创内容产业薄弱、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和投融资瓶颈突出等问题,集中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破解问题,力争在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三是注重与现有政策衔接。《政策》加强与现有政策的统筹协调,所有政策措施均有上级政策或我市相关政策作为制订依据,财政支持力度均有参考对象且满足产业需要,不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WTO规则。条文表述均经过多次推敲,力求表述准确、导向正确,尽量不引起歧义和被钻政策空子。撰写体例参照我市已经出台的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和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

问:《政策》有什么特点?

答:《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措施具体,导向明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了使《政策》的举措和指向更加直观和便于操作,贯彻起来好落实,执行起来好操作,具体条文尽量表述充分。如明确了奖励条款的对象、范围等和企业资助条款的评审条件、标准要素等。大部分条款可以在《政策》颁布以后直接操作,个别条款操作标准和程序较为复杂的,也形成了一个原则意见,为下一步出台操作细则提供依据。

二是重点突出,手段丰富,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政策》加强统筹、集中资源、形成合力,重点支持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内容生产和自主创新等关键环节,在主体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找准切入点给予支持,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同时,注重不过多依赖财政资助手段,综合采用更多的评选发布、营造环境、组织活动等政府服务手段,对产业发展的不同形态、不同环节、不同需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非财政措施。

三是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具有较强的创新型。《政策》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密切联系实际,借鉴了国内外产业发展政策的先进理念,提出了很多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做法。如奖励内容产品创作生产、分离发展创意设计服务、鼓励优秀业态企业和百强企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入、保障土地供给等措施,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中都是创新性措施,相比较其他城市力度更大,更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问:《政策》主要扶持哪些领域?

答:《政策》中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在发展的重点领域上,提出十大重点产业,是政策措施的主要着力点。包括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动漫、影视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等领域,新兴产业的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以及属于文化产业相关层的高端印刷和高端工艺美术业。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软件、文化信息服务等领域明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我市的一大创新,在国内尚属首次。

问:《政策》如何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保障?

答:按照我市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织领导机制,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到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为发挥市委宣传部和文体旅游局作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的作用,以及统计局在监测产业发展数据的作用,新增市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统计局作为成员单位参加领导小组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议题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仍由市发改委统一承担。为加强具体工作事务的沟通协调,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产业推进工作。

问:《政策》在财政投入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安排了3个亿的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有力地支持了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市文化产业产出规模逐渐扩大,市场主体快速增加,产业形态更加丰富,我市需要给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更大的财政支持力度。《政策》提出,从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安排1亿元、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安排0.8亿元、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2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集中5亿元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为发挥区级财政的作用,鼓励设立区级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市级专项资金形成配套,强化市区联动。

问:《政策》中提出发展内容产业是基于什么考虑?有哪些举措?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中央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内容为王,要把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着力点,加强内容建设,保证文化产品质量,加强创作生产的引导。二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传播的是“精神食粮”,文化生产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生产,正确处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结合起来,使文化产品反映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三是符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近年来我市创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但内容产品的生产和创作仍比较落后,影视、出版、演艺等核心内容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较差距明显。在国内外各地文化产业科技水平日益接近的发展趋势下,文化创意“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如不加大发展力度,将会严重影响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为发展内容产业,逐步形成一批以提供动漫影视、出版创作、演艺、文化数字信息、文化资讯等内容为主、实力雄厚的内容提供商,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政策》第四部分分别从动漫、影视、演艺、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等核心内容产业提出5条发展措施,主要采取奖励优秀产品和资助生产研发的方式,打造和吸引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奖励的方式和范围经过仔细的研究,力求规范严谨、导向正确,避免出现实施效果偏差,力度参考了国家奖励政策和国内其他城市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具体的奖励和资助方式还将制定出台实施细则。

问:《政策》如何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力度?

答:为发挥深圳产业基础优势,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利用文化创意促进制造业等其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政策》第五部分提出了6条措施:一是继续实施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行之有效的原创研发项目资助措施,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原创研发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

整合了国家和我市支持自主创新研发的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三是落实国家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自主创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宣传、鼓励文化创意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四是鼓励“文化+科技”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每年给予10家优秀业态企业创新奖励;五是借鉴苏州、宁波等地鼓励二三产分离发展的做法,引导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分离设立独立的创意设计企业,超常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中与其他产业关系最密切的创意设计业,对经认定的分离企业给予资助;六是整合我市已出台支持创意设计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设立“创意设计奖”,每年举办一届,奖励为我市做出突出贡献的设计企业、设计师及设计作品。

问:《政策》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政策》着眼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发展主体,支持国有文化集团、领军企业、中小企业、总部企业、初办企业、产业集聚区等产业主体的快速发展,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在第六部分提出了6条措施:一是按照中央和我市对国有文化集团的定位,提高国有文化集团竞争力,发挥国有文化集团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二是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百强企业并对增速高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领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按照我市总部经济有关政策引进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四是对入驻创新型用房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实行房租优惠,鼓励各区继续实施现行行之有效的房租补贴政策,切实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五是降低市场准入和注册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创办文化创意企业;六是鼓励通过城市更新建设产业集聚区,并对国家级园区给予奖励,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问:《政策》在鼓励拓展市场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政策》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打开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支持文化走出去,拓展国内市场,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在该部分提出了5条措施:一是组织发布文化出口10强,重点扶持一批骨干文化出口企业,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二是发挥我市境外经贸代表机构作用,为文化创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提供服务;三是采取组织和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参展的方式,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四是加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支持前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文化消费。该部分特别注意了避免与WTO规则相冲突。

问:《政策》在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方面有什么举措?

为发挥我市各个产业服务平台对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的文博会、文交所、投资基金三大平台,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政策》整合了现有我市对文博会等产业平台的支持措施,在第八部分提出了4条发展措施:一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资助文博会继续发展;三是支持文交所加快发展;四是支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发展。

问:投融资瓶颈问题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政策》在这方面有什么解决方法?

答:为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落实国家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投融资瓶颈问题,《政策》第九部分在风险投资、银行信贷、担保、保险、上市等环节提出了5条措施:一是鼓励设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将安排引导资金设立子基金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更符合文化创意企业“轻资产”特征的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给予企业贷款贴息支持;三是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到我市再担保体系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发挥担保机构的作用;四是鼓励保险机构发展能有效分散文化创意企业风险的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国家试点险种,给予保险费资助;五是支持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

问:《政策》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有什么举措?

答:为保障土地、人才、知识产权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核心要素投入,健全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策》第十部分提出了5条措施:一是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土地供给,市土地使用计划优先安排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给予优惠地价支持;二是按照我市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三是为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登记、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提供资助,加大力度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四是资助举办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意活动和给予高雅艺术票房补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五是鼓励开展产业研究、决策咨询、人才交流与培养等产业服务工作。

问:《政策》出台后将如何组织实施?

答:《政策》出台后,为明确相关政策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还需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联席会议制度、十多个专项工作方案等配套实施细则。为加快推动《政策》相关措施的实施,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将在一个月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发布专项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政策》。同时,各区及新区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配套扶持政策。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