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历史八下6、7单元材料题专练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取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后,他率领三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主要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材料二
“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探险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他首次远航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说说你的理由。(4分)
(3)谈谈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4分)
答案:(1)哥伦布。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或追求黄金财富)。(2)对黄金贪婪的欲望。
(3)没有。哥伦布既没有找到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也没能圆自己的黄金梦。他所到达的只是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4)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
材料二
贝多芬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部“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材料三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没有人比我更能意识到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1)材料一中的“1789年瘟疫”与哪一事件有关?(2分)
(2)材料二中,贝多芬为什么涂掉拿破仑的名字?(2分)
(3)综合材料三、四,谈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6分)
(4)综合以上材料,对拿破仑进行全面评价。(6分)
(1)法国大革命。
(2)因为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人民的解放。
(4)拿破仑执掌国家大权后,对内采取的改革财政、制定法典等一系列措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是,由于对被占领国进行掠夺和奴役,侵犯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权,也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本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6分)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4分)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8)
【答案】(1)哈格里夫斯。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答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和其他生产部门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开端。
(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图二所示机器(蒸汽机)给图三所示机器(火车或火车机车)提供动力。
(4)①工业革命开始主要在英国进行。(或答“机器的发明者大都是英国人”)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或机械师(技师)。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机器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或答“技术与生产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年满2l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无记名秘密投票;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议员应领取薪金;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三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一场运动中工人的要求。该文献体现了工人的哪些要求?这场运动最终失败了,主要原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材料中的“统治阶级”指的是哪一阶级?(4分)
(3)材料三这首歌是为了纪念什么运动创作的?歌中体现了该运动的一种怎样的精神?(4分)
(4)说一说纲领和文件在无产阶级革命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答案(1)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主要原因: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2)《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
(3)巴黎公社;主要歌颂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首创精神。
(4)为运动提供指导思想。
5、(38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我还要使 更严厉的言语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但丁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但丁批判的是什么?另一则材料是谁的作品?他们共同体现了什么思想?(6分)
(2)以材料一中的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哪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3)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请举出三例受此观点影响的欧美革命。(6分)
(4)比较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三人思想的异同。(12分)
(5)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什么启示?(8分)
答案(1)天主教会;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或以人为本的思想)
(2)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成果,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3)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
(4)相同点: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主张确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点:伏尔泰极力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主张建 立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针对专制王权的弊端,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卢梭坚决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5)解放了思想;促进了社会进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
第二篇: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
班级: 姓名: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学术融合是政治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战国前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势如冰炭,两不相容。儒家政治着眼于管理“人”,主张通过“仁义”诱导的途径,塑造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从而实现自家的政治理想。法家政治着眼于完善“物”,即富国强兵,主张通过“刑法”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从而达到自家的政治目的。然而,诸子百家在长期辩难争鸣中,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到战国后期出现学术融合的趋势。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
材料二:第一个肩负起学术融合使命的是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儒家巨子荀况。学术界公认荀子的学说兼采了诸子的精华。郭沫若先生称荀子开创了儒学为“百家总汇”的先河。特别要指出的是,荀子纳“法”入“儒”,以“儒”统“法”,提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为建设新兴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
请回答:
(1)材料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请说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后世统治者如何纳“法”入“儒”,以“儒”统“法”的?(2分)
(4)根据材料说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1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 1 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材料三:1771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万树园内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是指谁?他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2)根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出当时民族融合的方式。(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清朝哪一历史史实,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1分)
(4)中国古代民族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汉书》裁:“张骞始开西域之迹。”以后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材料二:松赞干布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材料三: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开始军事行动,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1)为什么说“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是“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2分)
(2)松赞干布迎娶的大唐公主是谁?有何影响?(2分)
(3)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历史结论?(2分)4.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文化观》 请回答:
(1)材料二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2)材料三中,宋代“重自由表达”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1分)
5.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古今中外的地图:
请回答:
(1)请仔细观察图一,地方上的这一制度历史上叫什么?它是哪一个时期的地方制度?(2分)
(2)请仔细观察图
二、图三说说秦和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的制度叫什么?(2分)
(3)请仔细观察图四的美国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地方上又推行的是什么制度?(1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不同时期的中外统治者分别实行不同的地方制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分)
6.阅读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
(2)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
(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1分)此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1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1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校园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思想在自由流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并依据材料指出他“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所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所示图片涉及到我国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2分)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教育在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
1.(1)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2分)(2)孔子(1分)
(3)汉武帝时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但在政治制度上仍沿用秦朝的制度(法家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意思相近即可(2分)
(4)儒家:礼、仁,和谐社会;法家: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改革创新;墨家:兼爱非攻,爱好和平(意思相近即可)(1分)
2.(1)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2分)(2)杂居、通婚、战争、贸易(2分)(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分)
(4)围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回答即可(1分)
3.(1)张骞最早出使西域 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2)文成公主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加量汉藏友好关系
(3)设立新疆行省。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
4.(1)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主要表现:活字印刷术发展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2)宋词
(3)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
5.(1)分封制 西周(2)郡县制 行省制度(3)联邦制(4)巩固统治
6.(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或者“战争”与“和平”各1分)(2)①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l分)②昭君出塞(1分)(3)澶渊之盟(各1分)(4)“和”的关系(民族团结,友好相处意思相近即可,1分)
7.(1)由落后贫穷到先进富饶;(1分)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2)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分)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分)
(3)南宋。(1分)市舶司。(1分)
(4)闭关锁国。(1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封建经济稳定)。(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5)政治稳定;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人才的引用;坚持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8.(1)孔子;打破了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
(2)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3)推动了两国的近代化
(4)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篇:政法干警文综历史材料题专练
政法干警文综历史材料题专练
1.阅读下列三段评价商鞅的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虽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回答:
① 三则材料中哪一则材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
② 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并说明理由。
③ 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什么地方?
④ 材料三中“务本”指的是什么?
⑤ 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商鞅变法导致的这一历史事实持何态度?(4分)
解析:
1.① 材料一完全支持商鞅变法。② “民以殷盛”。因为变法后百姓的负担仍较重 ③ 认为商鞅为人“刻薄”(2分),其变法“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④ 重视农业生产。⑤事实:取消分封制,奖励军功,废除旧贵族的特权。作者持否定态度。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梁武帝时,尚书令沈约上言曰:“凡粗有衣食者,莫不互相困依,竟行奸货,落除卑注,更书新籍(改族谱),通官荣爵,随意高下,以新换故,不过用一万许钱。昨日卑微,今日仕伍……臣又以为巧伪既多,并称人士,百役不及,高卧私门,致令公私缺乏,是事不举,宜选史传学士谙究流品者为左人郎、左人尚书,专供校勘……若谱注通,籍有卑杂,则条其巧谬,下在所科罚。”
--《通典》卷三
材料二 自宋氏失御,礼教凋衰,衣冠之族日失其序,姻娅沦杂,罔计厩庶,贩鬻组曾,以为贾道,明日腆颜,曾无愧悔……风闻东海王源(士族)嫁女与富阳满氏……而托姻结,唯利是求(王源收聘礼)。玷辱流辈,莫此为甚……窃寻璋(富阳满氏)之姓族,士庶莫辨。--《文选》卷四十
材料三 至宋齐梁陈诸君……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腹。
--赵翼《廿二史札记》
回答:① 材料一谈的是当时一种什么现象?沈约对此态度如何?对策是什么?
② 材料二中,士族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 材料三所述,庶族地位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
2.① 庶族地主通过贿赂手段更改族谱进入士族行列。沈约反对。主张重新校订族谱,对更改族谱者依法治罪。
②士族地位下降,开始从事经商。有的士族为求钱财,与庶族通婚。
③士族自身腐朽,不思进取;士族无能,失去皇帝信任,庶族地主“力勤”,深得皇帝“宠用”。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 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宗元鼎《炀帝冢》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回答:试概括四首诗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4.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许多建树。结合史实说明隋唐对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各有何作用?
5.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成功之处。
解析:
3.观点:材料一认为是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材料二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享乐,腐化造成了帝业的败亡;材料三认为大运河开通虽便利了交通,但主要是为剥削东南地区提供了便利;材料四肯定了大运河在沟通南北方面的积极作用。
看法: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南北经济的发展是其开通的重要条件,而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是其开凿的根本原因。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统治和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但过度的征用民力,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运河开通后享乐腐化,加速了统治的灭亡。
4.① 隋文帝综合汉魏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和皇权,为历朝沿用。②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前期统治者继承和完善了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度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深远。
③ 隋文帝沿袭府兵制,但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给田地,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军府数量,加强关中防守力量;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兵制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军队,也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④ 隋朝沿袭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制度。在此基础上,唐朝进一步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庸不再有年龄限制;实行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
2的赋税制度,税费改革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5.① 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缓和民族矛盾。
② 军事上反击少数民族的骚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
③ 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注重边疆地区的开发。
④ 实行“和亲”等多种政策。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熙宁五年三月丙五)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铺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炯。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挡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遂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熙宁五年,魏继宗上言)宜假钱别置,……不置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关的意思)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回答:①据材料一,指出文中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② 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文中的出发点?
③ 指出上述措施的实质。并就此谈谈你对以上措施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元典》载;”开元十三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集贤殿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
材料二 宋元之士,自有国学及府县之学,而此外又有书院者,盖学校多近于科举,不足于餍学者之望,师弟子不能自由讲学,故必于学校之外,另辟一种讲学机关,其官立者,虽有按年积分之制,而私家所设,或地方官吏自以其意延师讲授者,初无此等拘束,故淡于荣利,志在讲求修身治人之法者,多乐趋于书院。此实当时学校于书院之大区别也。
材料三 宋时州县学校,皆有田产,以赡学者。然以属于官吏,亦可为强权所夺。若书院创自私人者,其田产当然属于书院,不致为政府没收。故当时定令,各地虽皆有学校,而士大夫仍于学校之外增设书院,不以并行为病,是亦书院与学校异趣者也。
材料四 元虽以蒙古人入主中原,而教授之权,仍操之吾族儒者之手。而送入讲学之风,虽易代不衰,亦可见矣。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文化史》
回答:① 据材料一说明书院之起源。并指出其职能与宋元时期书院之不同。② 据材料二、三说明宋元时期官办学校与书院之异同。
③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宋元时期书院兴盛之原因。
3.“西夏其设官之制,多于宋同,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元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上述材料反映出宋元时期少数民族什么共同特征?其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解析:
1.① 北宋中期大商人操纵市场,囤积居奇,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政府设置机构平抑物价。
② 一是抑制富商,平抑物价,以稳定社会秩序。
二是通过政府控制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
③ 实质:上述措施是在商品经济获得发展,市场秩序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采取的,其实质是封建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并分取大商人利润。认识:上述措施一方面增加了政府
3收入,有利于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① “书院”名来源于唐玄宗时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
唐朝书院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古籍中治国的大政方针,以备皇帝;而宋元时期的书院则是私人兴办和讲学之处,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② 同:都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都以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学生。
异:官学为科举服务,而书院淡于荣利;官学田产“可为强权所夺”,而书院是为私产经济为主;官学生员不能自由讲学,书院弟子可自讲心得,学风比较活跃。
③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宋代重用文臣做知州,不少地方官员延师兴办私人书院,这些都推动了教育,尤其是书院的发展。宋朝统治腐朽,一些人淡于荣利,或私人讲学,或进学学习,私人讲学书院兴起。元朝时蒙古贵族以汉族统治制度、儒学统治天下,蒙古族子弟为学中原文化也到书院学习。
3.(1)共同特征:少数民族政权进入中原后,都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2)背景:①少数民族发展较落后,中原地区有较发达的封建经济和较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②社会动荡,各族人民迁徙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加强;③少数民族统治者顺应潮流,主动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3)积极意义:①加强了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成祖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与海外诸藩国,导义礼仪,变其蛮习。”……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要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摘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贾。”……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六百万两银子。
材料三(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整合。……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
---------摘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回答:
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不同的原因。
② 如何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解析:
4.① 原因:西方航海是由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黄金、货币追求及商业危机影响而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郑和航海主要是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扩大明朝影响,宣扬国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②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官方贸易主要是为宫廷享用服务,对民间经济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小,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使国库空虚;出于政治目的的航海缺乏持久的经济支撑;后来封建政府逐渐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中国航海活动难以继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西方的殖民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
第四篇:高三历史 选择专练
历史专练选择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2、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3、古代雅典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把多数人确认为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这种做法所体现的精神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一原则最为相似()
A.执政为民
B.以人为本 C.民主集中
D.权力制衡
4、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5、2009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被恶搞的“小丑像”充斥洛杉矶。其像满脸被涂成白色,仍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种族主义信息。在美国历史上体现种族主义倾向的是()
A.独立宣言
B.邦联的成立 C.1787年宪法
D.“驴象之争”
6、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7、中国近代史上建立民主政治的一次重大机遇是()
A.1937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 B.1945年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D.1949年北平谈判
8、下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9、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0、阅读下列图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搞“台独”没有历史依据,不得人心②陈水扁下台后“台独”势力已消除③“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
C.① D.③
11、下图中的ERP全名是“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请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由美国人提出 B.是“冷战”的产物
C.是单纯的经济计划 D.对European是把双刃剑 12、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下列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有
()
①重视科技与教育 ②美国的扶持 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晋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的著述不断问世。据说晋商家 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说明晋商发展的突出特点()
A.贾而好儒 B.海纳百川的度量 C.行道多多、全民经营 D.学而优则贾
1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霸权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5、“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去,众始散去。”材料反映了()
A.复辟帝制逆流开始抬头 B.官绅小吏对于剪辫存在观望态度
C.政府严格推行剪辫的措施 D.下层劳动人民对剪辫非常支持 16、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17、从漫画《福利制度没用好》中获取到的信息不包括()
A.滋养“懒汉” B.苦了财政 C.降低工作积极性 D.实现共同富裕
18、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
19、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 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过渡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欧盟反倾销委员会2009年7月28日经投票表决,支持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正式反倾销税„„。种种迹象表明,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中国遭受了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贸易“围堵”。你认为我们应采取的有效应对之策包括()
①国家应该从国际合作层面在世贸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督促有关国家采取实际行动履行承诺 ②企业作为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体,应尽快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③敦促亚太经合组织国家联合起来抵制欧盟对华征收反倾销税 ④努力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降低对外需和外资的过度依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2009年7月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论坛,重点讨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会上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引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强调 “教育公平是两岸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孔子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观点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22、2009年8月11日,日本《读卖新闻》网报道中国新疆库尔县不法分子在政府机关、超市、宾馆制造了12次爆炸事件,造成几十人死伤,日本恶意攻击中国警方的制暴行为严重侵犯人权,违背人文精神。你告诉日本人真正的人文精神应该是() ①以人为本②人与人应相互尊重 ③尊重所有人的生存权 ④尊重他人、尊重差别、和谐共处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23、2009年8月19日,汤一介教授撰文指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的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思想的宣传时期
C.民主革命思想宣传时期 D.民主科学思想宣传时期 24、2009年8月23日比尔·盖茨谈到“人才重要性”时说:“我们花费400亿美元收购雅虎,并非看上了他们的产品,而是雅虎的工程师们”。这说明()
A.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 B.微软的人才很少 C.微软发展面临困境 D.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5、到2010年,距邓小平以下题词已过去了27年,这一题词的实质()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要独立自主 D.教育的发展要有超前性
第五篇:周练6和7答案
周练6 15课
3. 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东郭先生。请模仿东郭先生的口气,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农。.....东郭先生急忙上前告诉老农:“有一条狼因为猎人的追赶向我求救,我犹豫后答应救它。我把狼捆好,塞进口袋,又装上书,扎紧袋口。我还帮它找借口引开了猎人。可是它现在却要吃我。”
16课
2.根据带点字的意思,把句子写具体。
1)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让人感到就像在世....外桃源一样。2)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有单拱桥,有九曲桥,还有是十....七孔桥„„ 3.读句子,抓关键词提问题,并试着解答。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提问: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为什么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回答:因为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是不可能不留一点痕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游船、画舫航行的速度慢和昆明湖的静,所以才说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周练7 17课
4读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中的数字写出了兵马俑的(气势恢宏)的特点,课文中(2)除了运用例举数字的方法,还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6“走进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根据加点的字..提问想一想这句句子说明了什么?
提问:为什么似乎能够听到轻细的呼吸声,不加似乎可以吗? 回答:加了“似乎”为了突出兵马俑制作工艺高超,雕刻得栩栩如生。说明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8课
昨天指的是改革开放前,昨天的深圳是一座贫穷、落后的村庄。今天指的是改革开放后,今天的深圳已变成了一座经济发达、繁华的特区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