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

时间:2019-05-14 19:2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

第一篇: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

附件

2018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南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聚焦本市“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高端化、嵌入式、共享型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按照《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资金支持指南。

二、支持方向

(一)总集成总承包

支持制造业的服务化延伸,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实施“交钥匙”工程和一体化总承包服务,支持企业在制造过程中嵌入交互式、智能化服务,改变传统的制造方式与制造流程,促进制造过程更为集成化,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支持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优势企业依托技术和资源提供社会化专业服务和行业性综合服务。

1、支持集成、优化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生产制造能力和服务环节,围绕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研发设计、勘测咨询、制造采购、运输安装、运营维护等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2、支持通过增加与制造过程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以更多交互式服务的应用改变制造方式与流程,促进传统制造向基于用户服务需求的制造转变,推动制造业向更高端形态发展;

3、支持参与外省市和国际市场竞争,开展跨地区工程服务,创新融资、运营等方式,促进形成行业规范与标准,形成技术、模式示范,树立上海服务品牌。

(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之间的联动互动,提升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水平。

1、平台建设应用类

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各功能区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围绕入驻企业需求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综合运营管理、信息化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金融服务、节能环保、供应链管理、商务咨询、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展示交易、统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功能区管理和服务能力。

2、服务体系建设类

(1)提升功能区服务功能。支持功能区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及内容,通过组建功能区众筹服务平台、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购买服务产品,不断提高和满足园区企业的需求;

(2)推动功能区联动发展。支持专业化服务机构组织各功能区围绕对接产业链、品牌建设、区域及国际交流等开展联动互动,促进各功能区及入驻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三)电子商务“双推”平台

聚焦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工程(简称“双推”工程),支持电子商务“双推”工程服务平台(简称“双推”平台)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互联网化应用服务,通过与传统企业的有效对接,加速业务协作流程创新和价值模式创造,实现融合、共赢发展,为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支持重点:

1、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主导的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面向行业共性需求向第三方平台服务转型,实现资源、能力的开放共享,带动行业及上下游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2、支持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领域转型升级的集成创新服务平台发展,整合社会化制造、服务资源与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与提升,以及社会有效供给的增加;

3、支持围绕企业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供各类功能性、创新型生产性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发展,如咨询设计、协同制造、供应链管理、检测认证、维保回收、品牌营销、信息技术、融资服务等专业生产性服务领域。

第二篇:上海重点发展8领域生产性服务业

上海重点发展8领域生产性服务业

在上海服务业连续多年占据GDP半壁江山后,目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也已占到服务业一半,2010年比重可望增至六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根据上海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点,本市正在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适应“先进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制造业服务,将原本依托于生产过程的部分服务环节,从制造业中分离培育,形成研发设计、物流、融资、租赁、商务服务、技术支持等相关服务行业。专家认为,世界上一些著名跨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渐从依靠“卖产品”转向价值链高端的“卖服务”,如IBM公司近年转型后,IT服务收入已占总收入55%以上;通用电气公司金融服务等非传统收入的比例甚至超过70%,制造业服务化趋向明显。在当今发达国家,服务业所占GDP比重达七成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也达七成。据悉,本市相关部门正抓紧制订“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实施方案”,大力发展8个重点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研发与创意服务、咨询服务、专业售后服务。上海现有100多家大型制造业集团公司,其中一半已具有服务业,并正加快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如上海电气集团,在销售制造业产品同时,加大工程总包、金融贸易等增值服务力度,预计到2010年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将从2006年的20%提高到50%。其他大企业集团,如宝钢集团拥有业内权威的钢材电子交易平台—“东方钢铁网”,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租赁”也已成为国内汽车租赁服务行业的龙头。海生产性服务业在行业布局的同时,正在进行空间布局。一方面,上海鼓励企业在全国范围配置生产制造资源,将制造业总部、研发设计部门、管理中心本地化,全市企业每年到市外投资约200亿元;另一方面,上海着力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各行业领军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入驻,目前全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美特斯邦威、全国床上用品销量第一的罗莱家纺等都将总部迁至上海。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落户沪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已达550家,上海成为内地吸引外资总部经济最多地区之一。服务业占GDP逾9成的香港与上海互补合作空间广阔,目前香港在沪企业已从去年8000家左右增至近万家。昨天,香港贸易发展局与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市经济团体联合会签署了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备忘录。

第三篇: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的“利器” 2013-09-06 05: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夏杰长

“微笑曲线”形象地展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对打造制造业竞争优势的贡献:左端是上游的材料、零部件、研发、创新等,基本上属于高科技产业,其附加值较高,右端是下游的品牌、渠道、促销、物流、金融等,多属于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中间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加工、组装工序,其附加值较低。

缘起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制造业升级、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又叫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与生活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相对的服务业,为其他产业如农业和制造业提供服务。从服务内容来看,它贯穿于农业及工业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涵盖金融保险、咨询与调查、租赁、会计、法律、研发、教育培训、物流、广告、信息通讯等众多领域,只有经过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参与,农业和制造业产品才能形成较高的价值并最终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本版今日刊发的两篇文章,就从不同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如何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做出了探讨。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是应对全球经济困局、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实力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级较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较低环节等现实问题,仍然将长期困扰着我们。走出这一困局,不仅要求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要致力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完成这“两个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既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生产性服务业是打造中国产业升级版的重要“利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发展坚实的现代农业尤为重要。现代农业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实现农业现代化,不能仅在“种植业”上下功夫,还要特别关注农业产前、产后问题,这基本上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这些年农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服务于农业的服务业,建立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建立起强大、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就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涉农物流、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机租赁等为农服务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既有的农业服务方式存在着服务成本高、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传统农业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农户交易成本高、交易风险大;龙头企业由于综合服务体系不足,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自身发展面临瓶颈,无法有效带动农户;而城市专业化服务提供商面对分散的农业服务需求,缺乏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些地方政府运用“政府推动、市场牵动、龙头带动”的手段,探索“城市延伸、农村靠拢、专业组织衔接”的农

业与城市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效果。

政府推动,就是以政策措施形成“双向推力”——积极推动城市服务提供商向农村提供金融、物流、营销、信息、技术推广等专业服务;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经营程度。市场牵动,是指用收入的提高引导农民放弃目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走向组织化、规模化;用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高来吸引专业化组织购买城市专业化服务,形成城市服务商和专业化组织的主动对接。龙头带动,是指政府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化合作组织),使龙头企业成为连接城市专业化服务和农户的纽带。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升级的助推器

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对这个阶段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的选择,学术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些学者主张,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推动,因为它不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支撑,也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是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最重要途径。而有些学者则认为,制造业升级的方向依然要以重化工业为主,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重化工业和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升级仍然是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工业化进程的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能化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比如说,可以化解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增长非一致的矛盾:服务业就业弹性明显高于制造业,服务业单位投资所创造的劳动就业岗位数约是重化工业的2.5倍。此外,服务业对能源的消耗也远低于制造业,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如,每创造1万元的GDP,服务业的能耗只是制造业的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产值上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活动和消费市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多是大而不强,主要是依赖于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以量取胜,大多处在产业链低端,转型与升级已势在必行,而生产性服务业将以其强大的支撑和渗透功能成为制造业增长的牵引力和推进器,是制造业起飞的依托。

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要路径

一是深化分工和合作,走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的道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基本是走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的道路。这意味着我们既不能沿用传统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老路子,也不能脱离工业孤立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而是要在分工与互动中选择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特别要围绕制造业这个“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把高端服务元素坚实地嵌入制造业之中,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竞争力提升。

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规模,随着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存在着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分离的要求。制定相应政策,创造有利环境,使制造业企业有动力、有能力将生产性服务业分离,是构建服务经济的关键。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细化专业化分工,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推进业务外包。即,制造企

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生产性服务外包给专业供应商。这种专业化分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与要素的最优配置,并培育了对方的市场需求和激发了各自的效率,无论对于制造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其市场潜力都得以扩充,生产效率都得以提升。

二是加强产业融合,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与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产业融合。当今世界,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在融合与互动中发展。在现代产业体系之中,物质生产需要有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其发展壮大亦将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先导,通过运用及研发、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协调互动、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成品最重要的投入之一。同样地,服务方式的实现、服务行为的完成也离不开制造业、制成品这个物质载体。服务与产品互为依赖,共同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服务业与制造业是共生共荣、互为融合的关系。我国正致力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升级,最重要的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发展,这是我们产业政策的一个新的着力点。

三是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或功能园区,以服务业集聚策动制造业升级。集聚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特点和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我国各级政府现在也十分强调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正在打造各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这种把大量服务业企业及相关机构集中于某个特定区域的模式,反映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所在城市的产业辐射力和竞争力。纵观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经验,凡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集群程度高的地区,其制造业也相对发达,竞争力比较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并无资源上的优势,但其制造业发达程度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就在于它有比较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产性集聚区和功能区。正是这种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规模化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要素的嵌入,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

但是,集聚发展切忌陷入“为集聚而集聚”的道路上去,集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走集聚发展的道路,要避免盲目从空间上将一系列看似关联却没有产生协同效应的的企业集中到一起。真正的集聚发展,是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相关研发机构和相关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走集聚发展道路,一定要避免“形聚而神不聚”的形式主义。首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政府意志不能代替市场行为;其次,要发挥政府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引导,重视集聚区或功能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重大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集聚区标准与考核评价体系等。将生产性服务产业功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功能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审视美国的再工业化 2013-09-06 05:4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作者:扬州大学商学院 谭洪波

摘编:回顾美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30年来,美国的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美国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是26.2%,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

年,该比重降低为19.05%,平均每年下降0.37个百分点。

2012年中国与美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比较 左图:中国 右图:美国 第一产业:黑色 第二产业:白色第三产业:灰色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重拾实体经济,为服务经济的发展注入可服务的对象近30年来,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国家牢牢占据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先优势并将许多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比如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因此,美国的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比和增加值占比在过去几十年间显著持续下降。然而,发生在2008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了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了“购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促进就业和经济复苏的再工业化举措。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这次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了四年多时间,其结果是,有些制造业企业的部分生产线回迁到美国本土,还有一些企业在美国本土进行了新的制造业投资,这的确为美国提供了一些制造业就业岗位,那么,美国的再工业化是否会对其服务业产生挤出效应呢?是否会改变美国的产业结构演化趋势呢?

回顾美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近30年来,美国的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美国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是26.2%,到了金融危机发生的2008年,该比重降低为19.05%,平均每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四年时间里,美国的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到2012年时该比重降为17.27%,平均每年下降0.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的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即使是在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之后,其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仍然呈上升趋势。比如,在再工业化前的2008年,其服务业劳动力比重是79.45%,而到了2012年,该比重上升至81.2%,短短四年时间提高了将近两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美国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美国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从2009年的18.4%上升至2012年的19.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09年的80.7%下降至2012年的79.7%。

劳动力比重依然延续以往几十年的走势,而增加值比重则一改往年的走势,两个反映产业结构的指标的走势正好相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美国的这次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复苏和回归,而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这种现代制造业的特征之一就是更少地使用劳动力,更多地投入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渐在上升,但是如果美国的再工业化仅仅是将加工厂从中国或者其他亚洲国家平移到美国的话,其制造业产品价格依然会高出很多,因此美国的再工业化必须尽可能少地使用劳动力,发展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为主的现代制造业。所以美国的再工业化确实创造了一些制造业工作岗位,但是这些新创造的制造业工作岗位数量并没有想象的多,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有所增加,这使得美国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快于其制造业岗位创造速度。

第二,美国的再工业化对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增长会产生一个乘数拉动效应。当今世界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形成了融合发展的态势,它们之间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不可分割和难以分割的状态,再工业化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会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为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动力基础,因为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最主要的需求方,如果缺乏制造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无本之木。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都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性市场产生巨大的需求,并促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深度融合,为生产者服务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为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注入动力。美国的再工业化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的需求,会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增加得更快,而生产性服务业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高技能、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即比制造业更加需要密集的使用劳动力,因此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再工业化虽然会为美国创造出较多的制造业岗位,但这也将对生产性服务业岗位的创造产生一个乘数拉动作用。这就解释了美国自2009年以来的再工业化为什么没能阻止其服务业劳动力比重的进一步上升和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进一步下降,并且两种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呈现相反走势的现象。

上述论证也进一步说明,美国再工业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它的工业和增加工业就业岗位,而是重拾实体经济,为服务经济注入可服务的对象,这样一来,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最终有助于美国失业率的下降。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之一,是提升制造业水平,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偏于粗放式、外需持续低迷、环境保护等困难,而美国的再工业化措施、目的及其对美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可以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如下一些启示和思路:

第一,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创造外部环境和条件促使制造业中的制造环节和生产者服务环节分离。由于生产者服务业很大一部分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这种服务业的创造一般会有较高的初始投入,但是一旦形成之后其再生产的边际成本又很低,因此生产者服务业大部分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为了发挥生产者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其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不仅仅服务于原来的制造业企业和行业,还可以服务于更多的企业和行业,形成有效精细分工,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当前掣肘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分离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体制机制因素,李克强总理在第二届京交会暨全球服务论坛北京峰会上强调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是体制机制障碍,出路在于改革开放。这些改革应包括简化行政审批,对民营企业开放服务领域,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第二个因素是我国服务业较高的交易成本,由于我国服务业市场还不完善和成熟,并且服务业具有无形性、难以量化和只有在接受服务之后才能衡量其质量等特性,这些特性使得服务业在不够完善和成熟的服务业市场中形成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许多制造业企业为了避免由生产者服务业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较高的贸易成本而自己提供生产者服务,从而抑制了生产者服务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力,所以,未来应该通过完善服务业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执法等措施,降低生产者服务业交易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二,努力培育我国的高端制造业。由于高端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高,并且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所以高端制造业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最主要的需求方,只有大力发

展和培育高端制造业,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对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美国这次再工业化的目的表面上看是增加就业,深层次原因是通过发展本国的高端制造业来强化本国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先优势,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未来我国也应当利用广阔的国内市场优势,努力培育和发展本国的高端制造业,为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与此同时,高端制造业以及由此拉动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由于是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少,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宏观经济的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程度,特别是要加强本土制造业与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中国制造业企业所购买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外或者位于国内的外资公司,这就使得本土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的制造业关联程度较低,抑制了制造业对本土生产者服务业的带动发展作用,因此,未来应加强制造业与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制造业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就越能为生产者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反过来,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制造业所面临的由生产性服务业所带来的投入成本就会越低,并且其附加值就会越高,所以,我国应加强两种产业的前后向关联程度,进一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

第四,推动中国企业积极承接生产者服务业离岸外包,并鼓励中国各类企业“走出去”开展生产者服务业的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先进制造业相对落后,因此它们作为生产者服务业的需求就会相对不足,为扩展和发展中国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应推动中国的各类企业积极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发出的离岸外包,同时鼓励中国生产者服务企业积极地进行海外投资,并在承接服务外包和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努力获取国外先进企业的溢出效应。

原标题:[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审视美国的再工业化

第四篇: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引-上海经济和信息化

附件

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南

一、支持方向

(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和质量服务、创业服务、人才和培训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8类业务的项目。重点支持参与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机构。

(二)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在国内、国际细分市场占有率处于前三名的“隐形冠军”。

(三)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

支持本市中小企业以境内资本市场上市为目的进行改制重组的项目。

(四)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

支持本市中小企业发行集合信托计划,开展融资模式创新。

(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支持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项目。

二、支持标准和方式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方式和额度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取奖励的方式,根据2017中小企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结果和服务类别,综合评价其参与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中小企业数量、收费标准、业务规模、服务特色、用户满意度等因素,分级奖励。

A级:奖励50万元; B级:奖励30万元; C级:奖励20万元; D级:奖励10万元。

(二)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

产业升级配套项目支持标准和方式具体如下:

1、贷款贴息。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投资的,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贴息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贴息额度最多不超过300万元。

2、无偿资助。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每个项目的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三)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

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采取奖励的方式,奖励额度为25万元。

(四)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

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项目采取奖励方式,奖励额度不超过担保费的50%,每个项目奖励额度最多不超过300万元。

(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采取奖励的方式,每个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1、担保业务补贴

(1)微型企业担保业务补贴

对担保机构2017年微型企业担保业务(年担保费率不超过3%),按照不超过年化担保额2%的比例给予补贴。

(2)小型企业担保业务补贴

对担保机构2017年小型企业担保业务(年担保费率不超过3%),按照不超过年化担保额0.2%的比例给予补贴。

2、再担保业务补贴

对再担保机构开展的一般责任保证业务,按照不超过年化担保额的0.1%给予补助;对再担保机构开展的小型、微型企业比例风险分担业务,分别按照不超过年化担保额的0.075%和0.75%给予补助。

年化担保额根据担保业务合同期限按年折算。

三、申报条件

申报专项资金项目的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必须分别符合《管理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中小企业标准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执行。

(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申报单位需参加过2017中小企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工作且评估结果为“优秀”的服务机构。

2、申报的公益性服务内容为以下8类:

信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商务和服务供需等信息的采集分析结果,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人才、市场、物流、管理等信息。技术创新和质量服务:熟悉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知识产权、品牌等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解决方案、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品牌建设、信息化应用等服务。

创业服务:熟悉创业扶持政策、企业注册、财税等法律法规;为创业者和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业培训、财税培训、项目策划、政务代理、创业场地、投资融资、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等服务。

人才和培训服务:熟悉人才人事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供求信息发布、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事代理、人才派遣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等培训服务。

投融资服务:了解各类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组织开展投融资推介和对接、信用征集与评价等。

市场开拓服务:熟悉国内国际贸易政策,掌握国内外市场动态信息;推动企业更多、更有效地参与政府采购以及各类产品展示交流及技术交流展会等,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管理咨询服务:熟悉中小企业管理的工具、方法;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诊断服务,指导企业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

法律服务:熟悉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类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

3、综合服务机构可以选择多类公益性服务内容进行申报,专业服务机构只能选择一类公益性服务进行申报。

4、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选择申报的公益性服务所发生的业务支出不得少于10万元。

(二)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

1、申报单位应在本市注册登记,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会计信息准确完整,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2、申报项目总投资规模不超过2000万元,设备投资不少于300万元。

3、申报项目须在建设期内,2018年12月及以后完工,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

4、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项目立项、资金、规划、土地、环保等方面手续已经落实。

5、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企业予以优先支持。

(三)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

1、公司已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于2015年1月1日后报上海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

2、已在所属区经委备案,并纳入改制上市培育企业资源库。

(四)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

1、截至申报日,已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实现融资。

2、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募集资金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融资服务企业数量不低于5家。

3、企业发行信托计划过程中生产经营正常,未出现利息和本金逾期偿还状况,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

(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申请担保业务: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17年1月1日前设立,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且在有效期内。

2、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当年新增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额占新增担保业务总额的60%以上。

3、当年新增担保业务额达平均净资产[即:(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下同]的1.5倍以上。

4、担保代偿率不超过5%。

5、平均年担保费率不超过3%。

6、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符合《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7、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并及时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业务信息。

申请再担保业务: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017年1月1日前设立。

2、再担保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当年新增小微企业再担保业务额占新增再担保业务总额的60%以上。

3、当年新增再担保业务额达平均净资产[即:(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下同]的3倍以上。

4、再担保代偿率不超过5%。

5、平均年再担保费率不超过3%。

6、保证金的管理和使用符合《关于规范融资性担保机构客户担保保证金管理的通知》的规定。

7、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按规定提取准备金,并及时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报送业务信息。

四、申报材料

(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打印); 2、2017中小企业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估报告;

3、法人执照(证书)复印件(律师事务所提供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4、2017会计报表;

5、服务情况总结(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内容包括:机构概况、服务模式、参与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特色服务内容描述、服务资源集聚、服务绩效、服务规划。另外,综合服务机构重点描述政策宣传、诉求处理和服务对接情况;专业服务机构重点描述服务流程及收费管理、服务方式创新、专业领域研究成果;

6、项目专项审计报告。报告正文应包括: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服务机构提供的公益性服务(指免费或收费低于成本的服务)支出金额;按申报的公益性服务业务类别,列明服务业务收入金额、费用支出金额。报告附表应包括:申报的公益性服务业务收入凭证明细表(包括序号、收入名称、凭证号码、凭证日期、金额);支出凭证明细表(包括序号、费用名称、凭证号码、凭证日期、金额、原始凭证出具单位名称);

7、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8*、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

(二)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

1、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打印);

2、企业法人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及章程(复印件); 3、2017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以及2018年2月份会计报表;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设备投资清单);

5、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

6*、项目涉及规划、土地方面的批复文件等;

7、项目资金到位证明材料(申请无偿资助的单位需提供最近3个月以内的银行存款证明等,申请贷款贴息的单位需提供项目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贷款凭证复印件);

8、环保评价意见;

9、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10*、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

(三)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

1、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打印);

2、改制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与辅导券商签署的《辅导协议》(辅导协议应注明签署日期);

4、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支付的中介费用情况一览表,包括支付时间、付款对象、费用内容,并附相关的财务顾问、法律咨询、审计、资产评估合同,以及相应的付款凭证和发票复印件;

5、企业改制上市情况说明,包括上市计划、当前进程等(300字左右);

6、所在区经委出具的纳入改制上市培育企业资源库的证明;

7、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8*、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

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由信托计划组织单位统一申报,待项目资金批复后,按实际资助情况拨付相关企业,企业不再单独申报。具体提交材料包括:

1、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打印);

2、《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贷款情况一览表》(空表下载填报);

3、营业执照(或法人执照)复印件;

4、信托公司出具的信托产品介绍和证明;

5、借款企业的信托借款合同复印件;

6、借款企业的担保合同和支付凭证复印件;

7、收到资助后相关资金及时拨付企业的承诺;

8、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9*、其他需提交的材料。

(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申报书(网上填报打印);

2、营业执照;

3、组织机构代码证;

4、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申请担保业务);

5、经合作银行或机构盖章的2017担保业务明细表(应注明合同起始日期);

6、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2017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担保余额变动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

7、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内容包括:2017年新增担保(再担保)业务额,新增担保(再担保)业务较平均净资产的放大倍数,新增中、小、微型企业担保额及其占比,平均贷款担保(再担保)费率,代偿率,风险准备金提取情况,完税(免税)情况等;

8、全年税单;

9、按期报送业务信息的证明;

10、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的承诺书; 11*、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注“*”为可选项

五、申请受理

(一)项目受理

1、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项目、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项目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项目单位申报为2018年1月4日9时—2018年1月31日17时(以系统显示时间为准。临近截止时间系统拥堵,建议尽早提交);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截至2018年2月7日17时。过时均不予受理。

(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将行文和项目书面材料于2018年2月7日9时—2月12日17时统一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2、其他项目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项目单位申报为2018年3月20日9时—4月20日17时(以系统显示时间为准。临近截止时间系统拥堵,建议尽早提交);区经委审核截至2018年4月28日17时。过时均不予受理。

(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应将行文和项目书面材料于2018年4月28日9时—5月7日17时统一报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各区申报的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不超过6个,浦东新区不超过10个。

(二)书面材料受理

1、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受理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411室

受理人:陈利伟

2、中小企业产业升级配套项目

受理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411室

受理人:徐明江

3、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集合信托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受理地址:浦东新区世博村路300号5号楼411室

受理人:王琳

第五篇: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其范围主要包括仓储、物流、中介、广告和市场研究、信息咨询、法律、会展、税务、审计、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劳动力培训、工程和产品维修及售后服务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区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产业升级,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作为市辖区,我区交通和区位条件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区金融担保业、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正式营业,潍坊银行完成选址,2013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交纳税金***亿元,同比增长****%,占全区同期税收****%。从行业纳税 1

情况看,纳税数额仅低于石油加工业,列所有行业第2位,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现。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君邦担保等社会融资机构规范发展,英大财险、浙商保险等新引进保险公司业务拓展良好。

2、物流业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城市外环线物流加速布局,银河物流、宇航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运行良好,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陆港物流园区积极招商洽谈,加快规划散货、煤炭、石化产品的货场、仓储及配套设施。以企业门户、网上店铺、移动营销为主要形态的电子商务逐渐兴起,成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的内生动力。鲁滨黄金、滨农科技等20余家企业依托自建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国内外贸易;淘滨州、0543团购网、乐马购物等生活服务网站进入成长期。与之联动的城市快递业迅速兴起,顺丰、圆通、申通等全国十强快递企业均实现本地落户。据统计,目前滨州市在册快递企业46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快件业务量年均增长达30%,成为新兴服务业重要力量。

二、我区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1、行业间发展不平衡。金融、担保和物流业发展迅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科技研发、等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规模偏小、比重偏低。

2、金融业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我区作为市辖区,是大多数银行、保险机构市级总部所在地,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一定的短板,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当前我区的农信联社尚没有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严重影响了农信社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我区中小企业及三农的信贷需求。主要体在以下差距指标:一是资本充足率现仅3.59%,与不低于10.5%的准入条件差距达6.91%;二是不良贷款占比为7.90%,与低于5%的准入条件差距为2.90%(2013年7月底数据)。除农信社外,我区在村镇银行的设立、企业上市工作的破题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仍存在很大差距。

3、物流业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一、科学规划,直至现在我区没有一个物流专业园区,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资源,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4、二、三产业剥离困难。多数工业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上自成体系,“大而全”、“小而全”,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消化完成,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的有效拓展,致使制造业成本很高,效益降低。如很多的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队伍,有自己的原材物料储备仓库等。同时在建的物流园区也以企业自有物流为主,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现代物流。

5、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缓慢。顺畅、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特点,大的物流企业和档次较高的物流站场(园区)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或信息中心,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物流信息门户网站、平台很多,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互相兼容,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成本,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三、我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1、推动地方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建议稳步推进滨城区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制定政策,支持消化历史包袱,尽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新设1-2家小额贷款公司,努力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有序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切实增强融资增信提级功能。借鉴邹平、博兴等地经验,尽快筹建村镇银行。

2、加强现代物流业统筹规划。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机遇,以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通车为契机,建议尽快成立现代物流业发展综合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协调、管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事宜,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引导物流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

3、引导二三产业剥离。鼓励先进制造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将研发、设计、实验室等核心业务改造升级,剥离外包非核心业务,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从初级的服务外包开始,逐渐过渡到高级的供应链外包,改变制造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激活地方财力。

4、培育大型现代物流园区及龙头企业。根据全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滨城区规划、产业布局建设的情况,科学选址,规划建设滨城区东城铁路枢纽物流园区、秦皇台物流园等,依据各物流园区地域优势及周边产业发展状况,对园区进行功能定位;以滨州货运量发展预测数据为基础,确定各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引导和鼓励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批发代理企业整合物流资源,延伸服务功能,逐步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加快向第三方现代物流转型,可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依托现有场地、人才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组建联合经营集团或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尽快形成多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规范的龙头物流企业。

5、积极发展科技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开发的科技信息创新体系,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引导和支持科技信息与三次产业转型升级集聚融合发展。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支持网络增值服务,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速发展中介服务业,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律师、仲裁、咨询、评估、代理、担保等。

下载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指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目录[隐藏]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现代服务业的分类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编辑本段]现代服务业的概念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

    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编者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服务业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三个政......

    关于上海、苏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考察报告(推荐5篇)

    关于上海、苏州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考察报告 鹿春江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

    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案

    区政府: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行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理论综述[5篇模版]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本章主要是从“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提出与深化”、“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理论”三个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展开......

    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北京市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全]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温岭经济发展2008-01-09 08:55:46|分类: 政治经济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区区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实际上一直在走以工业化为主导,优先发展现代工业,......

    上海:退出低端制造业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推荐五篇)

    此举表明,上海开始放弃对低端制造业的争夺,改而向高端生产、服务业融合领域进军,并为长三角世界级制造基地提供服务支撑。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生产上下游活动的延伸,包括专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