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

时间:2019-05-14 19: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

第一篇:《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

《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为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强化内部监控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分级负责制度

(一)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必须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成员根据职责范围和行政分工,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二)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无偿划转、资产减值准备核销、呆坏账核销、资产报废等,按照经营性、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类别分类管理。

(三)处置评估备案或核准资产总值在1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国有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50万元—500万元的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资产、账面值100万元以上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总额30万元以上核销,应提交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由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

(四)处置评估核准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国有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资产,以及其他事关公众利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敏感性国有资产处置,应提交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

(五)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以及事关公众利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敏感性资产处置,由我委研究形成书面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处置。

二、集体决策制度

(一)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其他委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可列席会议。会议由组长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①讨论督办前一段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②对重大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进行决策,研究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资产处置事项时,相关职能科室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2、资产处置的原因及背景;

3、资产评估委托函复印件;

4、资产评估报告及评估备案表或核准函;

5、资产占有使用单位的请示和集体研究记录(复印件);

6、调查核实情况及建议。

(三)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事项时,相关职能科室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上报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请示;

2、企业上报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相关资料;

3、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明材料或中介机构经济鉴证证明;

4、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明材料;

5、调查核实情况及综合建议

(四)会议表决。领导小组会议必须组长、副组长全部到齐方可举行,特殊情况下应现场电话征求请假缺席人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会议表决时,必须按照领导小组成员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决定。表决实行计名式表决,赞成票未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时,表决结果无效。

领导小组成员对表决事项存在严重分歧时,应慎重决策,待进一步调查,弄清情况后再开会表决,或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

领导小组成员须大胆发表意见。当决策出现失误,造成重大后果或不良影响时,当初决策时发表正确意见的同志不承担责任。

三、公文审批制度

(一)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遵循“谁签批,谁负责”的制度。限额以上国有资产处置,经过领导小组或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的项目,由组长或委主任签批,签批领导负总责,参会人员集体负责;限额以下项目未经集体讨论或碰头会研究的,由签批领导个人负责。

(二)各单位报送的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报告(请示、函)由委办公室统一收文,一般由办公室主任根据领导的责职分工签署意见后,呈送组长或副组长阅批,承办科室承办。组长、副组长、业务科室不直接受理外单位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文件。

(三)办公室收文拟办主要根据待处置(核销)资产的属性结合领导分工签署意见,分管领导根据资产处置审批权限主导文件流向。限额以下项目由业务科室调查核实后起草批文,送办公室核稿后呈分管领导签发;限额以上项目则应由业务科室调查核实后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形成决议后再由业务科室起草批复、办公室核稿,呈送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最后由组长签发。

(四)重大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项目,根据文件规定需向市人民政府请示的,经集体讨论形成明确意见后,由业务科室起草文件,报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呈委主要领导签发。

(五)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涉及资产处置的,办公室收文后首先呈委主要领导阅批。需要提交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的,则仍由分管领导在业务科室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向会议提出。

四、执行反馈制度

(一)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批复立项后,委相关职能科室要做好全方位监督工作,督促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单位严格按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荆门市国有资产损失核销工作规则》、《荆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核销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国家和其他各方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核销)项目,委相关职能科室要亲自参与,与审计、监察、土地、房产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执行制度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严防泄密、串标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重大国有资产处置项目,在市产权交易所成立之前,一律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在市产权交易所成立之后,一律纳入市产权交易所交易。

(三)产权转让(核销)结束后,资产处置单位应将产权转让协议、资产处置(核销)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书面反馈给委相关职能科室。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听取职能科室资产处置(核销)情况汇报。

市国资委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直国有参控股企业及其他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2号)和鄂政办发[2004]9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市国资委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本着民主集中,务实高效的原则,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 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实行核准备案制和分级负责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采用核准方式;经市国资委批准及其他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资产评估项目,采用备案方式。评估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净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评估项目,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意见分歧较大或核准备案领导小组集体讨论认为有必要时,提交主任办公会决策。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由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按规定办理。

第三条 公开、公正、公平选择评估机构。国有资产评估实行评估机构准入制度,凡具有法定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均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评估机构选定由相关职能科室分工分类负责,改革过程中的资产评估由改革科牵头,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公益性、资源性资产由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管理科牵头,组成有监察、监事会工作科负责人参加的评估资格评审小组,通过无计名投票的方式从报名中介机构中选定评估机构。凡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有违规行为的,一经核实,三年内不得参与我市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企业委托此类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不予认可。

第四条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产权管理科,由其负责核准备案及资产评估项目委托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受理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和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委托,报核准备案领导小组批准后办理委托手续;评估报告核准备案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并办理相关手续;对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记录,整理并形成文字材料归档。

第六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4个月内向市国资委提出核准申请;

(二)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企业报送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提交核准备案领导小组。

(三)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组长召集领导小组成员或有关专家再次进行审核,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企业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须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共同进行评审。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会同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质询,讨论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规定决定是否出具核准文件。

第七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5个月内向市国资委提出备案申请。

(二)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备案材料进行初审,对材料齐全的,提交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在20个工作日办理备案手续。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认为有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第八条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并建立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统计报告制度,于每年度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本市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情况汇总后上报省国资委。

市国资委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稳步进行,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3号)精神,现就企业改革工作制订如下规则:

一、主要职责

(一)保证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文件在国资委系统贯彻执行;

(二)负责所出资企业、归口管理企业以及市直其它企业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职工安置和遗留问题的处理;

(三)参加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四)参与市企改办对企业改革方案的预审和会审,并签署意见;

(五)调查、处理涉及企业改革的重大信访突出问题;

(六)监督检查所出资企业、归口管理企业的改革工作;

(七)负责市国资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组织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属领导小组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小组成员在集体讨论时,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研究、决定的企业改革中的有关问题,能公开的,要尽量向企业、职工公开,接受监督、检查。

(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原则,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政策范围内不打丝毫折扣;政策范围外,不随便开口子。

(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原则。把好资产评估的核准、备案关,国有产权转让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依法依规处置。

三、工作程序

(一)拟改制企业产权持有单位上报改制申请及具体改制方案。

(二)企业改革科收集、整理资料,提出拟办意见,提请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三)确定会议时间、地点、议题。

(四)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形成一致意见。重大问题提交主任办公会或党委会决定。

(五)拟定审批文件或转报市人民政府。

(六)向改制申请单位反馈,并做好有关衔接工作。

四、议事规则

(一)领导小组会议的会务准备工作由企业改革科负责,会议议题应集中、明确。

(二)领导小组会应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能举行,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主持,企业改革科负责记录,其中涉及会议议题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必须到会。

(三)议题涉及的相关科室应介绍有关情况,并提出科室意见或建议,供领导小组会决策参考。

(四)领导小组会讨论问题,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表决时,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

(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组长、副组长可以临机处置或指派相关科室处理。

(六)会议形成的书面材料,需下发或上报的,应及时印发或上报。

(七)与会人员应遵守保密规则,会议明确不对外宣传的,不得泄露。

市国资委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加强对出资企业重大投资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荆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及《荆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一、主要职责

市国资委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出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备案;采取稽查、审计等方式实施监督管理。必要时,在投资项目完成后,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

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发展科,负责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及重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等日常工作

二、工作原则

1、依法依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

2、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集体决策,归口办理的原则。

3、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的原则,4、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集体决策制度

1、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由组长主持召开,根据工作需要,其他委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可列席会议。主要任务:审核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备案审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2、会议表决:会议表决须领导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齐才能进行,因特殊情况缺席,应会后征求缺席人员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会议表决按照领导小组成员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集体决策,表决实行计名方式,对表决后果自行负责。赞成票未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时,表决结果无效。

当领导小组成员对表决事项存在严重分岐时,应进一步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后再次表决,必要时,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

四、工作程序

(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

依据《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出资企业编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报国资委审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按要求向市国资委提交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文本及编制说明;

2、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核;

3、征求所在企业外派监事会或监事意见;

4、出资企业将修改后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及编制说明和修改说明、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为经理办公会)审议意见等有关资料报送市国资委。

5、领导小组对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审议核准,通过集体决策形成审核意见,并将审核结果通知企业。

(二)重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

依据《荆门市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科技项目总投资在200万元以上,原则上列入重大投资项目。出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应申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限额以下的投资项目报国资委备案,不提交领导小组讨论)。企业需提交的材料:

1、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专家论证意见;

3、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决议

重大投资项目核准程序

凡出资企业投资项目依据《荆门市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需实行核准的,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项目申请核准报告及相关材料。

2、领导小组如认为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应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要求企业补充相关材料,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3、企业项目申报资料齐全后,领导小组应正式受理,由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或有关专家进行审核。

领导小组在进行项目核准审查时,如涉及其它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核准由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的决定。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的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

重大投资项目备案程序

凡出资企业的投资项目符合重大投资项目标准的,应申报市国资委备案,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项目申请备案报告及相关材料。

2、领导小组如认为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应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要求企业补充相关材料,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3、对于项目申报资料齐全的,领导小组应正式受理,评审通过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如有必要,领导小组可组织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市国资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维护企业稳定,为我市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设立市国资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本规则。

一、信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国资委系统信访工作的综合协调,接办、交办、督办有关信访事项,重大信访案件牵头主办。

二、信访工作原则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信访事项的办理按照信访接待室、相关科室、分管领导、委主要领导、委主任办公会等几个层次分级负责,按信访事项涉及的职能科室归口办理。

———谁主管、谁包保、谁负责原则。严格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具体工作人员承担直接责任的原则,认真落实包保责任制。

———依法依规原则。严格依照《信访条例》规定办理信访事项。

———落实政策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原则。在办信过程中,坚持落实政策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的原则;有明确政策依据的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没有政策依据的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及时性原则。依据《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办理信访事项。

三、工作程序

1、接待

(1)接待信访人,并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归口到相关科室和责任人。

(2)根据所接受信访件的内容及时签转到相关责任人。

(3)接访人必须认真填写信访工作登记本。

2、交办及办理

(1)相关责任人实行首问负责制,严格按《信访条例》规定处理来信来访。

(2)明文规定的问题及时答复,或及时拟定回函后交办公室对上对下、对同级机关答复,自办的信访件有必要向信访人直接答复。

(3)对无法直接回复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决定答复或提交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处理。

(4)对上级领导批转的信访事项必须由分管领导签批后办理,并按时限答复。

3、催办

(1)对委领导批转至相关单位的信访事项,由经办人负责催办,并将办理结果汇报给签批领导。

(2)对上级领导批转的信访件,应及时上报委主要负责同志阅批,并按信访工作的有关规则和领导要求的时限上报处理结果。答复意见和办理结果同时报委主要负责同志。

4、文件归档

1、根据文件管理规定,由委办公室决定是否需要归档。

2、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经办人将需要归档的文件及时归档。

四、接待场所

1、第一接待室:委信访接待室(5人以下)

2、第二接待室:二楼会议室(5人以上)

五、人员分工

1、接待:郑俊山、陈庆华

2、企业职工改制遗留问题:程雄、黄琳

3、中省企业主辅分离问题,荆襄化工集团公司、宏图飞机制造厂教师问题:黄琳、王幼琳

4、企业县级干部问题:孙本荣

5、困难职工上访问题:侯忠明

6、涉军问题、市直企业教师问题、法轮功问题:陈庆华

7、上级批转件交办、催办:郑俊山

8、其它问题:郑俊山

六、注意事项

1、接待、接访时必须热情、耐心、态度和蔼。接访过程中,部门(或责任人)衔接或协调时,不得对信访人推诿拖延。

2、及时安排并引导信访人到指定场所交谈,避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

3、处理群体性信访事件,所有信访工作人员必须迅速到现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

4、按政策法规处理信访事件,不违反原则、不许愿。

第二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2015年,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圣地车都”建设,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推进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努力探索国有资本运营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依法监管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真抓实干,2015年国资监管亮点纷呈

按照“创新突破、积极进取,有为才有位”的总要求,我们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可圈可点。

(一)国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全市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市34家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预计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8%;市属出资和参股企业预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缴库首次突破2730万元。从市属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看,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趋好。无论是净资产收益率还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均超过10%,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企业融资渠道增多。除国家商业银行融资近5亿元外,新发债达13亿元,还有15亿元正在审批中,政府ppp投融资模式实现零的突破;三是国有平台功能作用更加显现。市城投等平台公司在市政建设、市属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中继续发挥引带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在借鉴XX市行政事业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授权市城投公司对市直行政单位约15亿元的房产和土地资产实行统一集中归属管理和运营,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中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增添了新引擎。四大平台公司下属的参控股分子公司竞争作用逐渐显现,功能逐渐放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新进展。以央(省)企合作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6家,超额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5家目标,总数达到27家,资产总额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0%。我市的“混”探索经验得到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的充分肯定。全国诸多的新闻媒体聚焦我市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专题报道,先后共刊发专题稿件18篇,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头版登载我市作法。我委撰写的《随州发展混合所有制工业经济的探索与思考》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省《改革简报》及省政府刊物上转载,社会反响良好。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部门的支持配合,以及我委干部职工的勤苦工作。

(三)央(省)企合作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我市与40家央企、6家省企建立了常态化对话沟通机制。新落户随州的央(省)企5家,总数达到39家,资产总额370亿元,其中独资的央(省)企15家,总资产近150亿元。今年与3家央企新签约合作协议,总投资近115亿元,4家正在积极对接之中。已落户在随央(省)企全年新增投资达28.7亿元。全年接待来随考察的央(省)企领导共12批50余人次。组织市领导赴京拜访2次,随省国资委3次集中参加与央企对接洽谈。我们还密切关注央企发展战略动态,把“一路一带”作为与央企合作的重要机遇,谋划项目,精准对接,2次编制《随州与央企项目》宣传册,收集各类项目36个,有的已经得到央企的认可,有的正在商议之中。

今年,委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较大突破。由我委主导并参与谈判的正大集团投资24亿元重组我市同星农业,中科复兴集团投资6000万元重组我市腾誉专汽两项目已成功签约,全年1亿元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

(四)国有金融服务平台健康发展。一是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在全省率先设立。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设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起草并报市政府下发《XX市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份正式运营以来,资金池规模达1.3亿元,合作银行9家,截止12月底,已为全市90家企业“过桥”126次,周转金额累计达11.6亿元,为企业减少直接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缓解我市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受到企业家们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市属运营平台公司初具规模。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集中持有市城投公司等4家市属平台类公司股本。通过资本运作,市属国有出资企业总资产达到170亿元,总资产三年年均增长10%以上,资产效益和作用发挥正在逐步放大。三是大地担保公司稳步发展。政府投资2700万元成立的国有控股担保公司运行一年来,风险可控,业务从零起步,已为94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04亿元,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瓶颈,体现了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责任担当。四是国有产权交易走在全省市州同行之首。交易项目由单一的国有产权产易拓展至涉讼资产拍卖、行政事业性资产处置、房屋中介等五类。完成年交易35笔,交易额3188万元,实现国有产权交易净收入50万元。辅导随州田丰农业等3家企业成功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与5家企业签订推荐挂牌辅导协议。

(五)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以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为总揽,推动我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不断纵深发展。一是在全省最先建立市属平台类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基础上,对竞争类企业领导人员也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国企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健全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和任期目标管理体系,将市属国企和领导班子完成综合目标任务情况,首次纳入年终与市直部门一并进行考核。三是构建市属企业“4+n”的组织构架,初步形成4大主营平台公司和若干分子公司的网状立体结构,母与子公司经营各具特色,运营各有侧重。四是平台类国有出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全部与公务员身份脱钩,由行政级别领导人换身企业经营者。将1家原事业单位转变为ⅰ类平台公司,市属国有企业全部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五是企业内部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企业党组织,形成了“五会”有效运转、各负其责,相互监督和制约的运行机制。完善市属出资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委派制,13家市属出资企业有8家落实监事由国资委委派,2家财务总监委任到位。六是科学谋划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考核管理办法,从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和任期目标业绩考核入手,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考核细则,合理确定考核权重,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和三年任期目标实际完成情况挂钩,企业员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提高。此项工作即将从明年元月起正式实施。

针对市属国企的现状,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要求,加快推进公安系统所属3家企业的脱钩改制,目前已有2家脱钩移交,1家已停业关闭。参与市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指导市交通局所属九星运业公司完成整体改制的后续工作,该企业长达10年未解决的职工安置及资产处置等问题,将划上句号。扎实推进湖北专汽的破产清算,企业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均在改制专班的管控范围,目前职工稳定,矛盾正在逐一化解,企业破产清算正在有序推进。

(六)国资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巩固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牢牢把握职能定位,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市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以规范监管为主线,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实现“三个转移”。即由过去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移;由过去微观细节具体管理向宏观把控转移;由过去单一靠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向国资和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转移。以制度规定为依据,把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在制度约束层面上,防止“老板”个人说了算;把企业的经营纳入市审计局(或离任)审计范畴,防止出现审计盲区;把企业年终决算作为国资委完成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的依据,防止企业效益流失。通过监管、审计、制度约束,加大市属出资企业的监督与指导,防止“三重一大”出现执行偏差,促进企业经营在监管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七)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按照市委政府对维稳的总要求,我们把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维稳列入企业改制的头等大事,把处理遗留问题的进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好坏的标准,用“四个注重”打牢维稳基础。即注重在关键时期、重大节假日、各级“两会”时期,改制企业干部职工的稳定,确保在此期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注重改制企业员工的正常诉求,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想千方设百计寻求相关部门支持给予尽早解决;注重与改制企业所在社区搞好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前哨窗口作用,深入了解社区员工疾苦,尽可能把问题和不稳定因素控制在社区内;注重对七类群体问题矛盾的化解,先易后难,力求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出现问题反弹。积极参与市神钟装饰、洪磷化工、汽车拆解等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与协调。耐心接待各类上访20余次近400人次。改制企业维稳工作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有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八)“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编制委“十三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起草到定稿贯穿“创新”二字,前后易稿十余次,最终确定“构建一大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并重,做好四篇文章”的发展思路,提出实现“四个翻番、四个确保、四个达到和四类人才”的发展目标,《规划》既高瞻远瞩,又具可操作性。市委书记刘晓鸣在专题听取我委《规划》编制情况后,对《规划》草案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党建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作风转变为突破口,将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委党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分别与委领导干部、直属企业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责任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自觉遵守上级各项规定。委党组坚持严明纪律与日常监督并重,做到抓常、抓早、抓细、抓牢。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努力,全年委机关和直属企业没有一起违法违纪(规)事件发生,实现了零违纪、零投诉、零查处、零通报,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9月初,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新制定委党组12章近550余条制度。在党组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按照“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办事程序,委领导干部都能模范做到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三是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践行“三严三实”,争做“两为”干部为主题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想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将找准查实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紧盯“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活动中,要求委领导干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集中的国有改制企业去解决信访维稳等问题,到在随央(省)企去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到国资营运平台去把脉问诊,挖潜增效。通过专题教育,使领导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不断给力于本职工作。

(十)国资监管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适应管资本的总要求,注重对国资监管队伍的学习与培训。组织机关科室及直属企业干部职工,既学习总书记及省市主要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又吃透国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科学监管、改革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切实转变作风,规范个人行为,提高办事效率,杜绝“庸懒散”,防止“四风”反弹,以实际行动争做“两为”好干部。通过努力,我们克服人少事多的现状,无论在服务企业、精准扶贫还是万名干部驻万企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年来,我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续贷周转金、国有产权交易、辅导中小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央(省)企合作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六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市州同行的前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委组建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国有企业资产总量不大等因素,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表现在:

(一)国资监管的方式和方法还需创新,政企、政资一时难以分开,市属出资企业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企业经营法人主体。

(二)市属国有出资企业经营单一,依赖性强,企业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现金流量小,创新渠道窄,利润总额低。

(三)政策环境优势不明显,央(省)合作难度加大,存在签约多、落地少、缺乏大项目投入。

(四)国有改制和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不断发生,企业维稳压力加大。

(五)市鸿运公司运营机制尚未启动,导致该公司资产闲置,国有运营平台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

(六)对县市区国资局国资监管工作指导不到位,联系不紧密。以上问题,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务实创新,2016年国资监管任重道远

201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推进之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更是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国资监管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内生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创新三个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再上新台阶

1、创新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推进国资监管全履盖,特别是竞争类企业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均应纳入监管范围。推进监管履职理念的“四个转变”,即履职思维从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履职模式从单项突破向单位顶层设计转变;履职重点从偏重平台作用发挥向资本运作、实体带动“双转驱动”转变;履职目的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以管资本转变。

2、创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机制。在未能实现我市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之前,探索“三个监管方式”:即控制性监管,对竞争类企业或国资承担控股股东角色的企业,对企业实行管人、管资产;参与型监管,国资委与企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国资委管资本,企业主管部门管人、管事;指导型监管,对下级国资监管部门在政策和业务上进行指导,走活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

3、创新防止国资流失的运行机制。围绕国有资本的功能属性,多点谋划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举措。要强化对出资人实施监督的制度规范,注重填补企业运行重要环节的监督制度空白,解决规章制度层面管理制度多、执行制度少的问题;推行企业监事和财务总监直接监督制度,完善企业监督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强化制度落实,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二)厘清三个思路,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入

1、厘清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筑牢依法治企、依法监管、精细管理的基础,推进国企进一步提高管控水平。加强规范的企业“五会”制度建设(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监事会、党组织工作会),规范经营决策层的权力运作,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加大发现及纠正问题的整改力度。提高企业会计监管资产的参与度,完善公司制财务核算体制,健全企业债务管理预警机制,把企业容易出现的资金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对企业投资和项目的后续审计,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使每个投资项目均能获得合理回报。

2、厘清加强国企领导人薪酬管理与考核的必要性。启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企业领导人薪酬与企业、任期经营目标的效益和资产保值率挂钩,将企业员工收入与企业当年利润实现相结合,通过业绩考核,增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和企业领导人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的责任感。实施对国企领导人薪酬预算,签定目标责任书,用激励约束和目标考核打破平均分配格局。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提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

3、厘清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的迫切性。充分发挥市鸿运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争取将该公司纳入市属出资企业ⅰ类平台管理。一是将市属4家平台类公司的注册总资产全部归属于该公司,放大效应,寻求企业证券化融资;二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投资2亿元作政府引导资金,吸纳社会资本,放大至3—5倍,使基金总额达到10亿元,支持创业的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综合运用鸿运公司资本,打造我市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和“蓄水池”,培育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橇动和孵化作用,培育一批新兴产业。

(三)强化三个意识,激发国企强大内生活力

1、强化对企业重大事项的约束意识。健全完善市属出资企业重大事项披露制度,对市属出资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重大财务等“三重一大”事项实施动态监督。规范企业在投资、证券上市、大额担保贷款等事项的审核审批程序,对企业在经营决策上不干预。要积极培植企业创收、创利和现金流来源,为市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提供保障。要正确确立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按市场化运作,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健康发展。

2、强化与央(省)企合作的“混合”意识。强力推动我市草根经济、骨干企业参与新一轮央(省)企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转型升级,切实把我市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优质资产推荐到央(省)企、知名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让“靓女先嫁”。力争全年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5家,新签约2家央(省)企,落户的在随央(省)企新增投入全年不少于20亿元。强化对已在随的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服务,切实与他们交朋友、心连心,听取他们的呼声,帮他们排忧解难,真正使国资委成为在随央(省)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娘家”和“保姆”。

3、强化对市属平台公司功能定位的创新意识。通过近几年的运转,我市平台公司已基本形成“4+n”企业架构,为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平台公司也应转型升级。要根据各自定位,把未来的发展放在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和参与上,解决业务单

一、现金流缺乏和经营无后路的问题。要引导企业一手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手瞄准我市优质且有发展潜能的新型产业,有选择性进行投资。要引导企业积极寻求多种融资渠道,在ppp模式、融资租赁、证券上市、借壳上市和与大集团资产重组上进行合作,跳出单一“建筑”业务,搞活企业经营。要引导企业如何把债务化解、土地资产处置变现当作盘活资产存量的重要途径,变存量资产为活资金,从而激活企业内生活力。要整合市属国企资源,聚焦优势资产,提高企业运营实效,提升竞争实力,助推市属企业走出一条更加宽阔的多元化经营新路子。

(四)突出三大举措,致力提升金融服务平台功能

1、突出放大续贷周转金运营效应。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在提高现有资金运行质量和速度的前提下,争取政府再增加5000万元专项资金,使出资总额达到2亿元,运营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解决全市近300家企业急需的过桥资金,减少融资成本8000万元,使政府这座连接企业的“方便桥”、“连心桥”越走越宽阔。

2、突出做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使我市唯一由政府出资控股的担保公司真正为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争取政府增加实收资本金,使之达到1亿元。寻求更多的商业银行支持,放大担保信用6—8倍。积极争取省再担保集团的支持,加盟该集团。规范操作,吸取其他公司的经验教训,严格控制担保风险,把代偿降到最低。通过努力,全年力争实现担保余额3亿元。

3、突出做实国有产权交易业务。一是强化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抓住九星运业公司产权交易和公车改革契机,做大交易规模。二是继续扩大产权交易范围,把现有的五类交易做实做大,增加科技产品成果交易种类,使产权交易公司成为包罗万象的交易场所,全年业务总量突破1亿元。三是要积极寻求交易项目进场,细心解释交易规则,阳光操作每笔交易。四是探索股权托管新路径,重点做好2—3家企业的股权托管,积极配合专业的中介机构,让2—3家企业在武汉挂牌“新四板”,为1家企业上市“新三板”做好前期辅导。

(五)围绕三项工作,不断树立国资监管队伍新形象

1、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好“两个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认识。要严肃纪律,筑牢反腐倡廉防线。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引导干部树新风、多谋事、多干事、干实事,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2、围绕履职清单确保监管不缺位不越位。一是制定以管资本为主的履职清单。清理国资监管审批事项,简化工作流程,制订履职清单,从而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二是确定“1+n”制度体系。“1”就是《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n”就是针对机关和市属出资企业管理而制定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用“1+n”制度体系,规范干部和企业经营行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密切做好与县、市、区国资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使每名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大显身手。

3、围绕稳定维护企业改制成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切实履行对已改制和正在改制企业的稳定职责,将维稳纳入改制企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守护好属于我委管控的维稳范围,确保全年无群体上访、无赴省进京缠访事件发生。要配合市交通局等部门,做好九星运业公司后续改制和其他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处理,科学制定维稳预案,提高可能发生群体上访的警惕性,力争使企业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并圆满完成。

总之,新的一年,新的要求。国资监管也赋予了我委工作新的内涵,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五大理念”的统领下,在全体国资干部的齐心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一系列国企国资改革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不断开拓、全力以赴地推进委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

息化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沪国资委信息化﹝2011﹞101号

市国资委管理企业:

为加快本市国有企业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战略,按照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资国企发展活力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环节

推进国企信息化和国资监管信息化,提高对国资的动态监控能力,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对国有资本的科学调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管理理念的落实和发展。可以为优化国资布局、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路线;可以为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制和手段,从而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夯实基础。有助于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开的,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规划、主营业务、产业经济领域的带动和保障作用,是促进企业落实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推动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有利于树立以国有集团和骨干企业为典型示范的信息化标杆,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三)信息化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施国资国企信息化可以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整合各种资源,为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动力和源泉,是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国有骨干企业在企业管控、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电子商务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围绕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立足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着眼国资改革发展全局,落实国资监管“制度加科技”的工作要求,以推动产品智能化、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网络化为着力点,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融入国资国企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集约和效能”,全面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效能。统一就是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约就是要体现“集聚资源、集成应用、集中门户”;效能就是要立足“共享、高效、低耗、环保”。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建立组织健全、制度配套、业务协同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企业广泛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国有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全程、实时、智能和网络化管控,使国有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分类推进系统应用

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与所属单位互联互通,强化集团本部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开发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办公系统,覆盖企业管理、主业运营的各项业务,实现资金、资产、工程项目、采购、电子商务、科研开发、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所属企业战略实施进程全面、科学和集中管控。

推广应用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根据企业实际,建设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为中小企业应用提供服务。

(二)建设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在市国资委系统内全面部署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国资业务划分为子系统或者模块,分步开发,逐步集成至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以完善决策支持、信息查询、数据采集功能、集成应用为重点,持续提升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效能,实现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分析,使国资监管方式向动态监管、智能监管、网络监管转变。市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连通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共享有关数据,实现业务协同。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运行维护,同步落实相关工作。

着眼于制度建设需要,从资金、土地房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流程再造,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制度的执行刚性;优化国资委层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数据收集、储存、查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重要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化分析、专业化判断,以及时提示风险,提供决策参考。其中,资金量较大的单位,应着力建立统一财务平台,与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联网,融入内控程序,实现资金进出的实时监控和审核管理。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保障信息安全

按照国资监管、企业管理、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要求,科学统筹建设国有企业集团网络体系。以所属部门和所属单位为节点形成局域网,实现办公、业务管理、信息处理等应用,并根据对外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业务需要,接入互联网;逐步建立与市公务网、政务外网的连接,实现联网;专设涉密终端或涉密网和接入公务网的网络、终端等,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深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提高协同办公水平。建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和内容保障机制,加强对外信息交流工作。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机制。根据信息安全管理有关规章,对企业关键信息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完善信息防护、修复备份、数字认证等安全措施,加强重要数据的异地备份和热备份。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要编制信息安全风险防范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处置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编制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数据编码,整合数据库。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管理,防止重要信息遗失及信息化资产流失。

(四)跟踪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推进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应用。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编制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有序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进企业开展信息化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在已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探索建立企业管理专用云,并为下属企业及其相同产业的其它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节约投资,节能降耗。

工业企业应深化智能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在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五)逐步启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正版化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逐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管理。国有企业集团应明确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逐步开展信用情况自查和创建活动,提升自身的资信等级。要在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项目建设、企业经营等方面建立信用档案库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探索在重大经营活动中,引入资信评估审核机制,以降低信用风险。

根据全市关于推进企业使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部署,自上而下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软件采购、使用的版权管理,杜绝非正版软件,支持国产正版软件。2011年底前,市国资委管理单位本部实现软件正版化,2013年内所有三级以上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有企业集团应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要加强工作部门建设,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大型产业集团应设立专司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保障的工作机构,规模较小的单位应明确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要明确各级、各类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有条件的单位,应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可先从骨干企业试点,逐步推开。

(二)实行信息化规划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集团应围绕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科学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并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应明确信息化工作目标任务、建设项目和经费预算。要根据信息化专项规划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统一组织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专项规划和计划的预算要纳入预算管理,可采取与单位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等挂钩的方法,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保证信息化投入均衡持续,切实提高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力。信息化规划应经董事会或行政班子审批,印发所属单位,抄送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国资委;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

(三)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

国有企业集团应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对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建设应用、维护服务等各环节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纳入企业评价体系和经营者考核。市国资委将每年对系统单位组织实施信息化水平测评,测评结果予以公布,并以测评结果为依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

(四)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加强对信息化投入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要积极面向专业机构实行业务外包,开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与运行维护,以节省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产权链,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化沟通与交流,切实提升信息化绩效。

(五)提供信息化建设政策支持

对于国有企业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的信息化项目,可视同研发投入,享受研发投入相关的政策。市国资委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优先支持符合“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具有重大提升、推动作用的国有企业集团信息化示范项目。

(六)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信息化人才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人才之一,纳入人才发展计划。建立信息化人才选拔、激励和发展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建立信息化建设奖惩机制,促进信息化人才成长。要制订企业信息化培训计划,开展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信息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七)凝聚信息化工作推进合力

在市级层面建立由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组成的国企信息化推进机制,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全市国企信息化工作,探索信息化创新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加强信息化投入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国资委主要负责指导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系统内信息化评价考核,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互助共建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主要负责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全市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国企信息化工作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的有机联动。各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国资国企信息化各项工作。发挥信息服务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科研院校等作用,形成全社会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合力。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第四篇: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市国资委工作总结暨工作打算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2015年,市国资委切实按照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认真贯彻市委“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根主线,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增强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一、2015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1、坚定不移地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实现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我委对市属国有企业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开展了全面清查。2015年,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资产不同类型,向市政府提出了相应管理措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完善市本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运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成立了3个资产核查小组,主动对接,上门服务,深入市直100多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资产核查,确保资产移交不遗漏,实现监管“全覆盖”。截止目前,国有资产移交统一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市非工口改制企业52宗应移交资产产权已统一划转至市国资公司。其中:市商务局原外贸系统、市物资集团、市水务局、市林业局8宗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按要求统一划转和移交至市国资公司直接管理;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建设局等44宗改制企业资产已由市国资委与原企业主管部门全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明确了资产监管责任主体,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营范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74宗经营性国有资产正在逐步移交,已完成产权移交的26宗、正在办理的17宗、因各种情况暂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的31宗。7家市直部门共持有8家企业的国有股权,投资金额合计103109.4万元。其中XX市燃气有限公司、萍乡水务有限公司的国有股权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其他部门持有的国有股权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22家市直部门所属59户国有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节点移交,其中市公安局所属的市蓝盾公司、市保安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资产划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移交,其他部门所属的国有企业,将分期分批在2016年底前完成移交。

2、紧紧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动市国资公司、市城投公司由投融资平台向资本运营公司转型,实行多元化经营,面向市场,做强做优。2015年,积极推动市城投公司开展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一是聘请专业机构对公司部门重新设置,职能重新定位,人员实行优化组合,打破终身制,实行聘任制。二是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城投公司实际,确立了公司2015年经营目标,并签订了《市城投公司经营目标责任状》,对公司高管开展绩效评价和年薪考核,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城投公司已初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企业运行机制,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发展、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监管企业开展资本投资和多元化经营。经多方考察认证,市城投公司拟投资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开展金融服务及资本投资业务,拓展经营领域。市国资公司成立了XX市国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国丰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XX市通运建设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对注入的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全方位开展资产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多种经营业务。

3、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围绕增强监管企业活力和提高效率,聚焦监管内容,以“放权、放开、放活和管少、管精、管好”为原则,以管资本为主优化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该放的全部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梳理我委权力事项42项,责任事项32项,精简8项,删除2项,将监管企业子公司审批权限下放给母公司,县区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全部下放县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监管企业战略规划的引领,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加强国有资本运营质量的监测和绩效考核,加强公司章程的管理,明确了企业重大事项必须报出资人批准。二是落实企业外派监事会监督和法律顾问制度。对2户企业都外派了监事和监事会主席,出台了《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推动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2户监管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办法》,委托中介机构对市供水公司改制以来的资产增值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组成检查组对市商务系统5年来资产处置收入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四是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今年联合财政部门对市属国有及国有参股共9户企业开展了经营情况专项审计,组织召开了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培训工作会议,指导市城投公司、市国资公司两户出资监管企业开展国有资本收益的申报。五是加强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XX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实施意见》,从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培训等方面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履职待遇,从业务招待、国内差旅、因公出国(境)、通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务支出。

(二)全力盘活国有资产,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1、千方百计盘活资产。一是妥善解决了非工口改制企业遗留问题。我委牵头相关部门全面梳理了非工口改制遗留问题,对处理改制遗留问题费用进行了联审,所需资金774.71万元已拨付到位,改制企业资产已全部注入市国资公司。二是圆满解决了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中的特殊债务问题。筹措资金602万元用于解决全市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的“特殊债务”,涉及债权人400余人;筹措资金3.8万元解决了原麻山钢铁厂所欠周边农民工工程款。国有工业改制企业破产工作的顺利推进,为盘活资产扫清了障碍。三是加快已注入市国资公司资产的确权、办证、调规、变性工作。市国资公司已接收25户国有改制企业资产48宗,已过户办证房产面积16832平米,已办证土地面积453212平米。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将77.28亩市织布厂、元件一厂、车辆厂、化肥厂(部分)四宗工业土地进行调规变性,出资17000万元以公开摘牌的形式取得商业土地开发权。四是一企一策开展资产盘活。市国资公司根据资产不同类型和性质制定资产盘活计划,取得资产处置变现收入8660.28万元。

2、倾力打造丹江工业平台。根据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要求,我委牵头和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XX区人民政府、丹江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全力推进整合原市化工厂及周边土地打造市本级工业平台的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平台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内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已完成土地报批费用审核和土地报批工作,目前已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市国资委、市国资公司完成了厂区内租赁企业搬迁、补偿工作,对相关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并组织将该项目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了项目资金扶持申报;XX区丹江街道办事处正在进行厂区外土地房屋征收及安置等工作以及迁坟工作;市轻化纺行办已完成三化工厂原租赁企业红帆造型厂涉及拆迁资产的评估工作;市财政局完成了市化工厂租赁企业搬迁包干资金和丹江街征地包干资金的拨付工作,我委初步制定了《XX市丹江工业平台入园条件及优惠政策》。

3、确保代建项目的按时完工。市城投公司大力推进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市委新党校、市老年大学等代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其中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已于2015年9月28日正式交付市纪委试运行,教育楼一层廉政展馆工程12月可正式开馆,完成总产值约5700万元;市委新党校于2015年底前可全面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约9500万元;市老年大学已竣工验收,并于201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完成总产值4900万元。

4、全力保障南正街棚户区征拆资金的投入。根据市政府关于对南正街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了市城投公司作为项目投资主体。市城投公司把南正街征拆资金联审及支付作为目前的重点工作,并成立了资金筹措组、联审工作组、资金支付工作组。截止目前,按照XX区对单户拆迁户的征拆资金分三次支付的要求,已完成第一次支付的拆迁户1232户,投入7.04亿元。拆迁户的第二次支付工作正在进行,并已完成了438户,投入4900万元。截止目前已投入7.56亿元,后续征拆资金将按照拆迁工作进度及时支付。

(三)加强央企对接合作,大力推进“央企入赣”工程

1、积极联系对接,推荐产业引进项目。2015年,我市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组建小分队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接活动,先后走访了中节能集团、中材高新、华能集团等央企。截止目前,我市本已成功引进新的央企项目2个,在谈央企合作项目3个。新引进的项目为中节能集团下属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和萍乡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其中中节能集团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装机容量50兆瓦,占地面积1539亩,建设周期6个月,使用寿命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800万度,年创税收600万元。

2、提升服务水平,促项目落地见效。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定期地带队深入央企项目企业和项目落户地县区走访,帮助企业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将部分央企建设项目纳入了市政府的重点项目予以推进。通过努力,央企落地成效明显。其中:中材科技风电叶片项目一期厂房已建成试产,第一支56.8米长的风电叶片已于2015年元月25日正式下线,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3000万元以上。新引进的中节能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全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于2015年7月并网发电。6月27日,我国第一台二次再热发电机组——华能安源电厂新建工程1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成为我国首台正式投产发电的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按年设备利用小时5500小时计算,年发电将达73亿千瓦时,可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收约4亿元。

3、深入开展宣传推介,营造舆论氛围。为大力宣传我市“央企入赣”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我市“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的新形象,我委制作了“转型发展·借力央企助腾飞”为主题的XX市“央企入赣”专题宣传片。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我市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成绩和成果。5月份,在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江西卫视相继采访了华能集团、中材集团和中节能集团在我市投资的项目企业。萍乡日报、今日头条新闻网、中国江西网相继发表了我市引进央企项目、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应,营造了积极对接央企、服务央企的舆论氛围。

(四)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

1、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基础。完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分别建立了党总支和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了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工作机制,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圆满完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对照“四风”对28条问题进行了全面落实整改,建立了群众路线活动长效机制。通过活动的开展,国资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党员在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均有稳步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3、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开展了7次专题学习,重点学习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认真查找领导班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加以整改,推动领导干部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努力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

4、深入开展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国资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全年开展各种专题学习20余次,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0余次。结合国资监管工作,下发了《2015年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修订完善了《市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办法》,与出资监管企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委领导班子带领监管企业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30余人赴看守所、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并组织观看了《反腐警示录》,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筑牢思想防线。

二、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全委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的活力、控制力好、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为促进萍乡城市转型增添动力。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市国资委职能定位,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再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加强国资监管队伍建设,做好国资委的自我改革。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更多运用法制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事项。

(二)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努力打造市本级四大资本运营公司。按照不同功能定位,通过改组或新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形成以城建融资平台、项目管理板块、公用事业板块、资产资源经营板块为主业的XX市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公司;以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为主业的XX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武功山旅游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的XX市旅游投资运营公司;以文化、传媒、资讯为主业的XX市文化投资运营公司等四大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到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产规模达到500亿元,争取一至二家企业上市。

(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依托市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积累、应用和保护,不断增强出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深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实现人才强企目标。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国资监管机构在市政府授权范围内重点管理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企业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全面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对董事会市场化选聘经理层工作的指导,明确选人用人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完善配套措施。完善企业领导人员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企业家队伍。

第五篇:国资委:通信企业班组建设做好五项工作

国资委:通信企业班组建设做好五项工作

一般企业看高层,优秀企业看中层,卓越企业看基层。作为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单元,班组的运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还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命运。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举措。近日,中国移动在京隆重召开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既是其贯彻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一项具体举措,更是中国移动在客户数达到5亿庞大规模后,企业管理寻求新突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交流会上,来自北京、广东、吉林、江苏、陕西、河南、湖南、新疆等移动公司的班组代表进行了经验介绍,创新的实践探索、精辟的理论总结、深入的问题解读、丰富的建设活动,使会场成为一个有关班组、有关发展的思想碰撞会和智慧共享会。《班组视点》将陆续刊登其中一些精辟见解和典型经验,希望对通信企业班组建设能起到积极作用,欢迎广大读者来稿参与讨论。本期首先刊发国务院国资委群众工作局局长李学东、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有关班组建设的精彩观点。

“要引进借鉴国际一流企业的先进班组建设和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创新适应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的班组管理模式,认真研究新时期现代通信企业班组建设的发展趋势,把握行业班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班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应对通信企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提出的班组建设的新要求。”

在中国移动加强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国资委群工局局长李学东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主力军,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加强班组建设,是中央企业强化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班组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班组搞不好,企业必然也搞不好,更谈不上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李学东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广泛运用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着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了企业内部的组织变革,通过接入扁平化、运行人性化等方式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组织形态的变革趋势为班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移动等通信企业要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变革,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理念,引进借鉴国际一流企业的先进班组建设和管理经验,不断探索创新适应企业发展阶段的科学的班组管理模式,认真研究新时期现代通信企业班组建设的发展趋势,把握行业班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班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应对通信企业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提出的班组建设的新要求。

李学东指出,新形势下通信企业进行班组建设需要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切实明确定位,完善班组建设工作机制。班组是企业管理下沉和技术创新的承载基地,要立足于企业战略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班组建设要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扎实推进。要明确班组建设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地位,从企业领导体制、工作制度、建设流程等方面规范班组建设,完善工作标准,实施成绩评价考核制度。要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管理制度,为提高班组建设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整合优化班组资源,加强班组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职工工作、学习和休息条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是着力提升素质,构建班组职工发展平台。加强班组建设,必须不断营造职工工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活力,要把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起点放在基层班组上,以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目标,搭建班组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开展读书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科技创新等活动激发职工学习热情,充实职工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职工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不断创新载体,加强班组建设的实际效果。要结合企业实际,把握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特点,紧密联系新一代通信技术发展和企业发展目标,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班组创新活力着手,尊重班组职工的首创精神,激励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觉、自愿、自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提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加强班组的目标管理、自主管理和服务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服务竞赛、合理化建议活动等,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推动“五型”班组创建。

四是高度重视培训,着力提高班组长的水平。加强班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班组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班组长的能力水平。要保证班组长每年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培训,确保培训所需费用的投入。要积极为班组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对优秀班组长要重点培养。要建立完善对班组长的考核、奖励、晋升的机制,设立班组长的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使班组长获得与其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要根据组织变革带来的管理链条缩短的新形势,进一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赋予班组长应有的指挥、分配、定岗等权力。在给班组长提要求、下任务、压担子的同时,要注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避免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努力做到有计划地组织优秀的班组长出国培训,学习国外知名企业班组长建设的经验和现代管理方法,寻找差距,制定目标,不断改进。

五是坚持典型引路,全面提升班组建设水平。要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通过面上部署、点上推动、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基层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宣传班组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营造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班组建设的整体水平。

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中国移动及研究院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下载《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