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9: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1〕119号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

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国资委制订的《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意见

省国资委

为贯彻落实《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5号),进一步加强对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保障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全省市、县(市、区)国有企业规模实力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质量不断改善。截至2010年底,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国有资产总额达23000亿元,归属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达8200亿元。2010年,全省市、县(市、区)国有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900亿元,实现利润380亿元,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是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市级国资监管机构组建后,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有力促进了市属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时,全省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市国有资产监管的工作方式还不适应新体制要求,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的原则还需进一步落实;部分市国资委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县(市、区)还没有明确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企业国有资产基础性管

理工作还需加强。

二、进一步明确指导监督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办法》,着力推进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的完善,着力提高全省市、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着力促进全省市、县(市、区)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国家所有原则。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上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下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坚持分级代表原则。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分别根据本级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上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尊重和维护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出资人权利,不代替或干预下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

3.坚持政企分开、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原则。完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监管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市、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4.坚持依法合规原则。加强分类指导,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中央和省关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政策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5.坚持逐级指导监督原则。省国资委负责加强对市级国资委的具体业务指导监

督,市级国资委负责加强对县(市、区)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监督。县(市、区)级人民政府尚未单独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市级国资委应当加强与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承担国有资产监管职能部门、机构的联系,做好具体业务的指导监督。

三、准确把握指导监督的工作重点

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坚持党的十六大以来确定的“三统一、三结合”以及“三分开”等重大原则,坚持国资委作为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职责定位,重点推进市级国资委出资人职责的落实,保证“管资产、管人、管事”三项职责的完整性。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明确承担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职能部门,做好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从有利于提高企业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出发,依法合理界定国资委的监管范围,逐步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

进一步提高市级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加强对市级国资委依法履行职责的指导,督促市级国资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既积极维护出资人权利,又切实尊重监管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国资委履行职责的法定程序,将制定或参与制定公司章程作为维护出资人权利的重要途径;加强国有股东代表管理,确保股东代表准确反映出资人意志。加强对董事会建设的指导,确保董事会向股东会负责,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加强对国资监管工作具体业务的指导。指导市、县(市、区)积极探索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和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指导市、县(市、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规范公

司治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市、县(市、区)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赢利水平。指导市级国资委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资本收益和预算、监事会监督、参与重大决策、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重要子企业监管等工作制度。指导市、县(市、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群工、宣传以及反腐倡廉、信访维稳等工作。

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基础性管理。指导市、县(市、区)扎实做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变动、股份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及清产核资、资产统计、业绩考核、经济运行监测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四、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对市、县(市、区)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国资委要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及时研究重大问题,布置重点工作。市级国资委也要成立对县(市、区)级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领导机构,明确负责具体工作的办事机构,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加强指导监督的规划引导。上级国资委在年初梳理指导监督工作重点,制订下发年度指导监督工作计划,推动指导监督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市国资委对县(市、区)级国资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的工作计划,要及时报省国资委备案。

建立国有资产监管重大事项和规范性文件的报告备案制度。市级国资委和县(市、区)级负责国资监管工作的机构,要定期向上级国资委报告本地区国资监管机构设置、职责定位、监管范围等变动情况和本地区国有资产总量、结构、收益等变动情况及本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上级国资委备案,凡与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 5 —

规章等有关规定相抵触的,上级国资委应当及时提出意见,督促按程序予以修正。

探索指导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政策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日常指导与专项指导相结合,在通过政策法规性文件进行指导的同时,积极采取工作交流、学习考察、专业培训、专题会议等形式,进一步把指导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下级国资监管工作开展的情况,特别是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专项指导。加强对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国有资产 监管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1年8月12日印发

第二篇: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

用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沪国资委综合[2011]191号)

各有关企业集团: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市工商业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要求,市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市国资委系统按照《关于规范本市劳务派遣用工的指导意见》精神,维护劳务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好国有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现就规范市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务派遣员工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产力、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支稳定忠诚、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核心员工队伍,对于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摒弃“换人增效”的错误理念,致力于通过创新和转型,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劳务派遣用工问题纳入人力资源战略统筹规划,用科学的用工制度,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二、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三性”岗位

企业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岗位特点,通过集体协商方式,合理确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范围,明确要求管理岗位和关键技术岗位应以使用劳动合同制员工为主,逐步减少非“三性”岗位使用劳务派遣比例,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施行规范统一的薪酬分配体系

企业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薪酬分配制度,将劳务派遣员工与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合称企业员工)纳入同一薪酬管理与业绩考核体系,破除工资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按照企业的特点,综合考虑岗位、资历、学历、技能和绩效等因素,建立企业员工正常工资调整机制,并纳入集体协商的范围。

企业要重视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有条件的要将其纳入集体协商的内容。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水平。在劳动保护方面,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为企业员工提供同等的、充分的保障。

企业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时足额支付劳务费用,督促劳务派遣公司依法缴纳劳务派遣员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做到应保尽保。

四、建立劳务派遣员工身份转换机制

企业要制定吸纳劳务派遣员工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的制度,明确标准,畅通渠道,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优秀高技能劳务派遣员工,有计划地转为劳动合同制员工,并予以正常的晋职、晋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用工单位的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集团应将有关制度与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

五、加强党工团组织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建立健全党工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共同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培养与吸收,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企业要积极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对已加入劳务派遣公司工会的劳务派遣员工,企业工会应积极协助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做好会籍管理、工会活动和权益维护工作。

企业要认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在加强劳务派遣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吸纳劳务派遣员工参加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办法。企业未吸纳劳务派遣员工为职工代表的,职工代表大会应当有劳务派遣员工列席参加。要积极帮助劳务派遣员工解决“三最”利益问题,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素质

企业要将劳务派遣员工的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岗同训。要结合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规章、企业文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操作技能、职业病防范等岗位培训,提高劳务派遣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通过高师带教、技能竞赛和新技术学习交流,使劳务派遣员工不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技能等级。要鼓励和支持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政府部门考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对有专业技能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要确保通过考核取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并按规定进行资质复审。

七、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劳务派遣公司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通过市场竞标,选择资质过硬、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签订派遣协议,规范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要建立定期考核评审制度,对不认真履行协议、管理不规范的劳务派遣公司,要依法终止派遣协议,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减少劳务派遣公司数量,提高劳务派遣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企业要督促劳务派遣公司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在生活健康、遵纪守法、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必要的经济与物质条件,增强责任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履行义务能力。

企业要与劳务派遣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协调机制,经常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情况,对管理中发现、发生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协调解决,督促劳务派遣公司认真履行相关义务。

八、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提高指导与服务水平

企业要认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接受政府部门监管与检查,接受行业规范与指导,加强自律,不断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对劳务派遣用工情况的动态监管。

企业集团要经常对系统内劳务派遣用工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加强对劳务派遣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指导、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三篇: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沪国资委综合[2012]43号

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委管单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2012年市国资委将按照“绷紧弦、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厂房场所出租整治,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为实现上海城市安全运行,推动国资深化改革、国企加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现就进一步做好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学习贯彻《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条例》为做好2012年及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各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各单位要将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全年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宣传,准确把握《条例》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认真领悟《条例》的具体内涵,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学习贯彻《条例》的计划,深入开展专题宣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力争从企业主要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到现场作业人员等全面掌握《条例》,确保《条例》贯彻执行到位,进一步夯实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二、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落实“一岗双责制”

按照市国资委与各单位签订的2012年《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要求,各单位要逐层分解目标,明确责任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落地,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要按照“一岗双责制”要求,健全和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对所有党政领导班子、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领导干部增加和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内容,落实考核要求,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警示和约谈制度,对工作不力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人员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确保挂牌督办项目按时完成 各单位要切实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建档、监控、资金保障、效果评价、奖惩等相关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形成闭环管理。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深入开展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管线设施、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日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将检查重心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产一线。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难点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隐患彻底清除;安全生产检查要做到全年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隐患排查记录到位、整改到位。要增加暗访和飞行检查的比例,逐步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相关单位要坚决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市安委会挂牌督办的整治项目。其中申能集团要完成地下煤气管线重大隐患整治,临港集团和工业开发区公司要完成北方商城消防安全重大隐患整治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厂房场所出租整治,不断巩固整治成果

各单位要以更严格的措施和更有力的手段,深入推进厂房场所出租整治,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难点问题,严防“三合一”、层层转租、违章搭建等现象回潮;要加快厂房场所出租低端业态的调整退出,主动加强与相关区县沟通,积极探索条块联动、企业与政府部门联动,充分利用区县区域功能定位调整优化的机遇,推动出租业态从低端向高端的转换。要探索、总结、推广和完善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和先进经验,抓出新的亮点,树立新的典型,不断巩固厂房场所出租整治的成果。

五、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是2012年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对照国家安监总局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标、2015年规模以下企业全部达标的要求,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全面启动达标创建工作。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原则,制定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各单位要设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落实专门人员及专项资金,加强达标创建工作动态监督、目标考核和示范引导,做到成熟一批、申请一批、评审一批、合格一批、引导推动一批,确保整个达标创建工作组织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有序有效、扎实滚动推进。

2012年4月15日前,各集团向市国资委上报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具体实施方案;6月30日以前,要开展基础知识、相关法规和标准、操作细则、达标基本要素、职工岗位和专业达标要求、达标申报和评审程序的宣传、培训工作;年底以前,要完成一批规模以上企业达标申报工作。

六、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管控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要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相关单位要以落实市政府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方案为主线,继续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管控,特别要加强关停企业空置厂房的监管,严禁违法违规出租。华谊集团要按照市安委办要求,在2012年底前完成非工业区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布局调整工作。

要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建筑施工的相关单位要加大力度整顿规范建筑市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要加大专项投入,加快推行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装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对工程项目定期进行安全隐患和风险排查分析,及时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相关单位要切实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客运车辆、渣土车、集装箱卡车等重点车辆的管控,加强公交车的安全防范,加强对码头、长途客运站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员从业资格的安全监管。

要加大管线设施保护力度,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申能集团要加大管线设施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对各类管线重大安全隐患的专项整治,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加强燃气运输、储存、充装、经营、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规范燃气企业的安全管理。

要加强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烟花爆竹管控力度。相关单位要加强购物中心、大卖场、车站码头空港、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地下空间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检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逃生演练;要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管控责任和措施,自觉加强烟花爆竹储存、运输过程各环节隐患的自查自纠,严禁非法违法储存、运输和经营烟花爆竹,确保烟花爆竹始终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要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各单位要加大安全生产高科技手段和先进装备的投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形成“制度+科技”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要以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提升岗位技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尤其是要严格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岗位和作业人员、农民工的培训考核,确保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条件许可的单位要针对行业安全生产特点,聘请事业心强、懂专业、讲原则的同志,组建专家检查队伍。

七、加强安全生产和重大突发情况信息报送 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情况沟通和信息报送,全面掌握面上企业安全生产各方面的动态情况,尤其要切实做好有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做好具体应急处置工作。凡发生人员伤亡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事故的,各单位必须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原则以及《条例》的规定,在向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报告的同时上报市国资委。凡迟报、漏报、瞒报事故的单位,市国资委将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

市国资委将加强对各单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将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或监管不力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市国资委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责任。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

《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五项制度.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为加强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强化内部监控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一、分级负责制度

(一)市国资委国有资产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必须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成员根据职责范围和行政分工,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

(二)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无偿划转、资产减值准备核销、呆坏账核销、资产报废等,按照经营性、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类别分类管理。

(三)处置评估备案或核准资产总值在1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国有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50万元—500万元的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资产、账面值100万元以上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总额30万元以上核销,应提交领导小组集体研究。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由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严格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办理。

(四)处置评估核准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国有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行政事业等非经营性资产,以及其他事关公众利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敏感性国有资产处置,应提交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

(五)重大国有资产处置,以及事关公众利益、引起广泛关注的敏感性资产处置,由我委研究形成书面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处置。

二、集体决策制度

(一)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其他委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可列席会议。会议由组长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①讨论督办前一段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②对重大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进行决策,研究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资产处置事项时,相关职能科室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基本情况简介;

2、资产处置的原因及背景;

3、资产评估委托函复印件;

4、资产评估报告及评估备案表或核准函;

5、资产占有使用单位的请示和集体研究记录(复印件);

6、调查核实情况及建议。

(三)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事项时,相关职能科室应提交以下材料:

1、企业上报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请示;

2、企业上报的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相关资料;

3、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明材料或中介机构经济鉴证证明;

4、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明材料;

5、调查核实情况及综合建议

(四)会议表决。领导小组会议必须组长、副组长全部到齐方可举行,特殊情况下应现场电话征求请假缺席人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会议表决时,必须按照领导小组成员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决定。表决实行计名式表决,赞成票未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时,表决结果无效。

领导小组成员对表决事项存在严重分歧时,应慎重决策,待进一步调查,弄清情况后再开会表决,或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

领导小组成员须大胆发表意见。当决策出现失误,造成重大后果或不良影响时,当初决策时发表正确意见的同志不承担责任。

三、公文审批制度

(一)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遵循“谁签批,谁负责”的制度。限额以上国有资产处置,经过领导小组或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的项目,由组长或委主任签批,签批领导负总责,参会人员集体负责;限额以下项目未经集体讨论或碰头会研究的,由签批领导个人负责。

(二)各单位报送的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报告(请示、函)由委办公室统一收文,一般由办公室主任根据领导的责职分工签署意见后,呈送组长或副组长阅批,承办科室承办。组长、副组长、业务科室不直接受理外单位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文件。

(三)办公室收文拟办主要根据待处置(核销)资产的属性结合领导分工签署意见,分管领导根据资产处置审批权限主导文件流向。限额以下项目由业务科室调查核实后起草批文,送办公室核稿后呈分管领导签发;限额以上项目则应由业务科室调查核实后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形成决议后再由业务科室起草批复、办公室核稿,呈送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最后由组长签发。

(四)重大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项目,根据文件规定需向市人民政府请示的,经集体讨论形成明确意见后,由业务科室起草文件,报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呈委主要领导签发。

(五)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件,涉及资产处置的,办公室收文后首先呈委主要领导阅批。需要提交领导小组集体研究的,则仍由分管领导在业务科室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向会议提出。

四、执行反馈制度

(一)国有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资产减值准备核销批复立项后,委相关职能科室要做好全方位监督工作,督促资产处置、呆坏账核销单位严格按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荆门市国有资产损失核销工作规则》、《荆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核销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国家和其他各方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二)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核销)项目,委相关职能科室要亲自参与,与审计、监察、土地、房产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执行制度的全过程进行监管,严防泄密、串标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重大国有资产处置项目,在市产权交易所成立之前,一律在省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在市产权交易所成立之后,一律纳入市产权交易所交易。

(三)产权转让(核销)结束后,资产处置单位应将产权转让协议、资产处置(核销)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书面反馈给委相关职能科室。领导小组会议定期听取职能科室资产处置(核销)情况汇报。

市国资委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市直国有参控股企业及其他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2号)和鄂政办发[2004]9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市国资委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本着民主集中,务实高效的原则,制定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 国有资产评估报告实行核准备案制和分级负责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采用核准方式;经市国资委批准及其他经济行为的事项涉及资产评估项目,采用备案方式。评估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净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评估项目,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意见分歧较大或核准备案领导小组集体讨论认为有必要时,提交主任办公会决策。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由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按规定办理。

第三条 公开、公正、公平选择评估机构。国有资产评估实行评估机构准入制度,凡具有法定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均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评估机构选定由相关职能科室分工分类负责,改革过程中的资产评估由改革科牵头,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公益性、资源性资产由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管理科牵头,组成有监察、监事会工作科负责人参加的评估资格评审小组,通过无计名投票的方式从报名中介机构中选定评估机构。凡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有违规行为的,一经核实,三年内不得参与我市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企业委托此类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不予认可。

第四条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产权管理科,由其负责核准备案及资产评估项目委托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受理企业改制资产评估和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委托,报核准备案领导小组批准后办理委托手续;评估报告核准备案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报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并办理相关手续;对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记录,整理并形成文字材料归档。

第六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核准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4个月内向市国资委提出核准申请;

(二)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企业报送的文件材料是否齐全,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提交核准备案领导小组。

(三)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组长召集领导小组成员或有关专家再次进行审核,对符合核准要求的,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评估报告的核准;对不符合核准要求的,予以退回。

企业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须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共同进行评审。核准备案领导小组会同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企业和中介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质询,讨论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核准备案领导小组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规定决定是否出具核准文件。

第七条 资产评估项目的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收到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初审,经初审同意后,自评估基准日起5个月内向市国资委提出备案申请。

(二)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备案材料进行初审,对材料齐全的,提交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在20个工作日办理备案手续。

核准备案领导小组认为有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第八条核准备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并建立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统计报告制度,于每终了30个工作日内将本市资产评估核准备案项目情况汇总后上报省国资委。

市国资委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康、有序、稳步进行,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3号)精神,现就企业改革工作制订如下规则:

一、主要职责

(一)保证企业改革的政策、法规、文件在国资委系统贯彻执行;

(二)负责所出资企业、归口管理企业以及市直其它企业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职工安置和遗留问题的处理;

(三)参加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提出意见或建议;

(四)参与市企改办对企业改革方案的预审和会审,并签署意见;

(五)调查、处理涉及企业改革的重大信访突出问题;

(六)监督检查所出资企业、归口管理企业的改革工作;

(七)负责市国资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组织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属领导小组职责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小组成员在集体讨论时,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意见。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研究、决定的企业改革中的有关问题,能公开的,要尽量向企业、职工公开,接受监督、检查。

(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原则,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政策范围内不打丝毫折扣;政策范围外,不随便开口子。

(四)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原则。把好资产评估的核准、备案关,国有产权转让进入产权交易市场,依法依规处置。

三、工作程序

(一)拟改制企业产权持有单位上报改制申请及具体改制方案。

(二)企业改革科收集、整理资料,提出拟办意见,提请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三)确定会议时间、地点、议题。

(四)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形成一致意见。重大问题提交主任办公会或党委会决定。

(五)拟定审批文件或转报市人民政府。

(六)向改制申请单位反馈,并做好有关衔接工作。

四、议事规则

(一)领导小组会议的会务准备工作由企业改革科负责,会议议题应集中、明确。

(二)领导小组会应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能举行,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主持,企业改革科负责记录,其中涉及会议议题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必须到会。

(三)议题涉及的相关科室应介绍有关情况,并提出科室意见或建议,供领导小组会决策参考。

(四)领导小组会讨论问题,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表决时,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

(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的,组长、副组长可以临机处置或指派相关科室处理。

(六)会议形成的书面材料,需下发或上报的,应及时印发或上报。

(七)与会人员应遵守保密规则,会议明确不对外宣传的,不得泄露。

市国资委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加强对出资企业重大投资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荆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及《荆门市国资委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一、主要职责

市国资委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出资企业的重大投融资规划、发展战略和规划,依照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履行出资人职责;对出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备案;采取稽查、审计等方式实施监督管理。必要时,在投资项目完成后,开展项目后评估工作。

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发展科,负责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及重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等日常工作

二、工作原则

1、依法依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原则;

2、项目建设实行分级负责,集体决策,归口办理的原则。

3、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及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的原则,4、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集体决策制度

1、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由组长主持召开,根据工作需要,其他委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可列席会议。主要任务:审核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备案审查;研究投资项目中的重大问题。

2、会议表决:会议表决须领导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齐才能进行,因特殊情况缺席,应会后征求缺席人员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会议表决按照领导小组成员一人一票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集体决策,表决实行计名方式,对表决后果自行负责。赞成票未超过应到会人数的半数时,表决结果无效。

当领导小组成员对表决事项存在严重分岐时,应进一步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后再次表决,必要时,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

四、工作程序

(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

依据《市国资委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出资企业编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报国资委审核,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按要求向市国资委提交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文本及编制说明;

2、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家或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审核;

3、征求所在企业外派监事会或监事意见;

4、出资企业将修改后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及编制说明和修改说明、企业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为经理办公会)审议意见等有关资料报送市国资委。

5、领导小组对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审议核准,通过集体决策形成审核意见,并将审核结果通知企业。

(二)重大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

依据《荆门市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基本建设和技改项目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科技项目总投资在200万元以上,原则上列入重大投资项目。出资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应申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限额以下的投资项目报国资委备案,不提交领导小组讨论)。企业需提交的材料:

1、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专家论证意见;

3、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的决议

重大投资项目核准程序

凡出资企业投资项目依据《荆门市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需实行核准的,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项目申请核准报告及相关材料。

2、领导小组如认为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应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要求企业补充相关材料,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3、企业项目申报资料齐全后,领导小组应正式受理,由企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小组成员或有关专家进行审核。

领导小组在进行项目核准审查时,如涉及其它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核准由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在受理项目申请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做出对项目申请报告是否核准的的决定。对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对不同意核准的项目,应向项目申报单位出具不予核准的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

重大投资项目备案程序

凡出资企业的投资项目符合重大投资项目标准的,应申报市国资委备案,按下列程序进行:

1、出资企业向市国资委报送项目申请备案报告及相关材料。

2、领导小组如认为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应在收到项目申请报告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企业,要求企业补充相关材料,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3、对于项目申报资料齐全的,领导小组应正式受理,评审通过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在20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手续。如有必要,领导小组可组织专家参与备案评审。

市国资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为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维护企业稳定,为我市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设立市国资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本规则。

一、信访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国资委系统信访工作的综合协调,接办、交办、督办有关信访事项,重大信访案件牵头主办。

二、信访工作原则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信访事项的办理按照信访接待室、相关科室、分管领导、委主要领导、委主任办公会等几个层次分级负责,按信访事项涉及的职能科室归口办理。

———谁主管、谁包保、谁负责原则。严格按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具体工作人员承担直接责任的原则,认真落实包保责任制。

———依法依规原则。严格依照《信访条例》规定办理信访事项。

———落实政策与思想疏导相结合原则。在办信过程中,坚持落实政策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的原则;有明确政策依据的严格按照政策落实,没有政策依据的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及时性原则。依据《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办理信访事项。

三、工作程序

1、接待

(1)接待信访人,并根据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归口到相关科室和责任人。

(2)根据所接受信访件的内容及时签转到相关责任人。

(3)接访人必须认真填写信访工作登记本。

2、交办及办理

(1)相关责任人实行首问负责制,严格按《信访条例》规定处理来信来访。

(2)明文规定的问题及时答复,或及时拟定回函后交办公室对上对下、对同级机关答复,自办的信访件有必要向信访人直接答复。

(3)对无法直接回复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由分管领导决定答复或提交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处理。

(4)对上级领导批转的信访事项必须由分管领导签批后办理,并按时限答复。

3、催办

(1)对委领导批转至相关单位的信访事项,由经办人负责催办,并将办理结果汇报给签批领导。

(2)对上级领导批转的信访件,应及时上报委主要负责同志阅批,并按信访工作的有关规则和领导要求的时限上报处理结果。答复意见和办理结果同时报委主要负责同志。

4、文件归档

1、根据文件管理规定,由委办公室决定是否需要归档。

2、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经办人将需要归档的文件及时归档。

四、接待场所

1、第一接待室:委信访接待室(5人以下)

2、第二接待室:二楼会议室(5人以上)

五、人员分工

1、接待:郑俊山、陈庆华

2、企业职工改制遗留问题:程雄、黄琳

3、中省企业主辅分离问题,荆襄化工集团公司、宏图飞机制造厂教师问题:黄琳、王幼琳

4、企业县级干部问题:孙本荣

5、困难职工上访问题:侯忠明

6、涉军问题、市直企业教师问题、法轮功问题:陈庆华

7、上级批转件交办、催办:郑俊山

8、其它问题:郑俊山

六、注意事项

1、接待、接访时必须热情、耐心、态度和蔼。接访过程中,部门(或责任人)衔接或协调时,不得对信访人推诿拖延。

2、及时安排并引导信访人到指定场所交谈,避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

3、处理群体性信访事件,所有信访工作人员必须迅速到现场,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激化。

4、按政策法规处理信访事件,不违反原则、不许愿。

第五篇: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

息化工作的意见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市国资委等关于加强上海市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沪国资委信息化﹝2011﹞101号

市国资委管理企业:

为加快本市国有企业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战略,按照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和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提升国资监管能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国资国企发展活力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基础环节

推进国企信息化和国资监管信息化,提高对国资的动态监控能力,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对国有资本的科学调配,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管理理念的落实和发展。可以为优化国资布局、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路线;可以为转变国有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制和手段,从而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夯实基础。有助于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

企业信息化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而展开的,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规划、主营业务、产业经济领域的带动和保障作用,是促进企业落实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推动国资国企信息化工作,有利于树立以国有集团和骨干企业为典型示范的信息化标杆,有利于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三)信息化是推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施国资国企信息化可以强化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整合各种资源,为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动力和源泉,是推进企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化已取得显著成效,国有骨干企业在企业管控、研发设计、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在信息化战略规划实施、综合业务系统建设、电子商务推广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围绕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立足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着眼国资改革发展全局,落实国资监管“制度加科技”的工作要求,以推动产品智能化、研发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网络化为着力点,将信息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融入国资国企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集约和效能”,全面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效能。统一就是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约就是要体现“集聚资源、集成应用、集中门户”;效能就是要立足“共享、高效、低耗、环保”。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有企业集团层面统一、高效、集约、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建立组织健全、制度配套、业务协同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企业广泛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普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初步实现国有企业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全程、实时、智能和网络化管控,使国有企业信息化管控能力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分类推进系统应用

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与所属单位互联互通,强化集团本部的信息化管控能力。在国有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开发基于一体化平台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办公系统,覆盖企业管理、主业运营的各项业务,实现资金、资产、工程项目、采购、电子商务、科研开发、物流、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对所属企业战略实施进程全面、科学和集中管控。

推广应用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主营业务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根据企业实际,建设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为中小企业应用提供服务。

(二)建设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在市国资委系统内全面部署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国资业务划分为子系统或者模块,分步开发,逐步集成至国资监管信息系统;以完善决策支持、信息查询、数据采集功能、集成应用为重点,持续提升国资监管信息系统效能,实现数据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分析,使国资监管方式向动态监管、智能监管、网络监管转变。市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将连通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共享有关数据,实现业务协同。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国资监管信息系统的部署和运行维护,同步落实相关工作。

着眼于制度建设需要,从资金、土地房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流程再造,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制度的执行刚性;优化国资委层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在国有企业集团层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体系。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数据收集、储存、查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重要数据的实时采集、智能化分析、专业化判断,以及时提示风险,提供决策参考。其中,资金量较大的单位,应着力建立统一财务平台,与有业务往来的银行联网,融入内控程序,实现资金进出的实时监控和审核管理。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保障信息安全

按照国资监管、企业管理、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要求,科学统筹建设国有企业集团网络体系。以所属部门和所属单位为节点形成局域网,实现办公、业务管理、信息处理等应用,并根据对外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业务需要,接入互联网;逐步建立与市公务网、政务外网的连接,实现联网;专设涉密终端或涉密网和接入公务网的网络、终端等,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深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提高协同办公水平。建立统一的内部门户系统和外部门户网站,健全网站管理制度和内容保障机制,加强对外信息交流工作。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防范与保障机制。根据信息安全管理有关规章,对企业关键信息系统实施等级保护,完善信息防护、修复备份、数字认证等安全措施,加强重要数据的异地备份和热备份。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要编制信息安全风险防范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处置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编制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数据编码,整合数据库。在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管理,防止重要信息遗失及信息化资产流失。

(四)跟踪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推进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国有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应用。引导企业对标国内外同行业信息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编制信息化技术路线图,有序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推进企业开展信息化自主创新,促进企业在已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针对自身业务特点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探索建立企业管理专用云,并为下属企业及其相同产业的其它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节约投资,节能降耗。

工业企业应深化智能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在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产品更新换代。

(五)逐步启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正版化

在国有企业集团中逐步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管理。国有企业集团应明确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逐步开展信用情况自查和创建活动,提升自身的资信等级。要在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项目建设、企业经营等方面建立信用档案库和信用报告制度。积极探索在重大经营活动中,引入资信评估审核机制,以降低信用风险。

根据全市关于推进企业使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部署,自上而下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软件采购、使用的版权管理,杜绝非正版软件,支持国产正版软件。2011年底前,市国资委管理单位本部实现软件正版化,2013年内所有三级以上企业实现软件正版化。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有企业集团应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重大项目的协调推进;要加强工作部门建设,明确信息化建设管理职能,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大型产业集团应设立专司信息化管理、建设、运行保障的工作机构,规模较小的单位应明确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人员。要明确各级、各类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有条件的单位,应探索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可先从骨干企业试点,逐步推开。

(二)实行信息化规划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集团应围绕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科学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并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应明确信息化工作目标任务、建设项目和经费预算。要根据信息化专项规划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统一组织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专项规划和计划的预算要纳入预算管理,可采取与单位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等挂钩的方法,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保证信息化投入均衡持续,切实提高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的执行力。信息化规划应经董事会或行政班子审批,印发所属单位,抄送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国资委;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

(三)开展信息化评价考核

国有企业集团应研究制订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对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建设应用、维护服务等各环节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纳入企业评价体系和经营者考核。市国资委将每年对系统单位组织实施信息化水平测评,测评结果予以公布,并以测评结果为依据,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

(四)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信息化项目管理,加强对信息化投入的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估。要积极面向专业机构实行业务外包,开展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与运行维护,以节省投资和缩短建设周期。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产权链,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化沟通与交流,切实提升信息化绩效。

(五)提供信息化建设政策支持

对于国有企业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的信息化项目,可视同研发投入,享受研发投入相关的政策。市国资委与市经济信息化委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优先支持符合“前瞻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具有重大提升、推动作用的国有企业集团信息化示范项目。

(六)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把信息化人才作为国有企业的核心人才之一,纳入人才发展计划。建立信息化人才选拔、激励和发展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建立信息化建设奖惩机制,促进信息化人才成长。要制订企业信息化培训计划,开展针对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信息化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七)凝聚信息化工作推进合力

在市级层面建立由市国资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组成的国企信息化推进机制,指导、协调、统筹推进全市国企信息化工作,探索信息化创新机制,引导国有企业加强信息化投入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市国资委主要负责指导国资监管信息化工作,协调推进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系统内信息化评价考核,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建立互助共建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主要负责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全市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国企信息化工作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的有机联动。各区县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国资国企信息化各项工作。发挥信息服务企业、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科研院校等作用,形成全社会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化合力。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下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市、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