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

时间:2019-05-14 19:0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

第一篇: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杨振宁、富兰克林、爱迪生等科学家的相关知识;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解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

2.了解课文解说的事理,并能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作深入地思考;学习科学家在阐述问题时深入浅出的说理方式

3.深刻认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教学难点:

1.中美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这个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2.联系自身的学习实践深入思考。

教学方法 :

通过学生默读、讨论,在文中圈点批注完成本文的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词: 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几乎(jī)光纤(xiān)

趋势(qū)

芯片(xīn)挠头(náo)聘用(pìn)着眼点(zhuó)弥补(mí)胆怯(qiè)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与日俱增(俱:都、全,不要写成“具”).聘用(右上部为“由”).辩证(不要写成“辨”).按部就班(不要写成“步”).竞争(注意和“竟”字形的区别).3.词语积累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归根到底(也可作归根结蒂、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与日俱增:都、全。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辩证:辨析考证;合乎辩证法的。文中取第二个意思。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二、背景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90年代,越来越多的世界组织和国家关注创新,关注“国家创新体系”。1994年,世界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了“国家创新系统项目”,对多个国家的创新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1998年10月4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公布了题为《知识促进发展的98~99年度报告》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尤其是知识创新能力的差距,大大超过了财富的差距,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发展中国家需要知识更甚于需要资本。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着重指出:“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99年12月杨振宁博士紧密联系中国的国情,就科技创新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三、走近作者及文章中所提到的几位科学家。1.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六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与李政道教授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促成了此后几十年物理学界对对称性的关注。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以及巴西科学院、委内瑞拉科学院和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1971年以来杨振宁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分别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工学院、山西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重要建议。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著有《基本粒子发现简史》等。2.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富兰克林排行第八。由于家境贫困,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两年书。但他酷爱阅读,而且阅读范围极广,既有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也有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通过自身的努力,富兰克林在不到三十岁时,就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为了避免雷电对人类的伤害,他制成了第一根避雷针。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制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3.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6年春天,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取得了对电灯研究的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了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别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1889年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秘诀”在于他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而且具有超乎常人的从事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

四、分析题目,整体把握全文,划分段落及概括段落大意

1.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文章标题有什么特点?全班深入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表看法。点拨:文题本身就非常大气。从短语类型来说,“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偏正短语,中心词是科学随想。而科学随想本身也是偏正短语,随想又是中心词,所以,整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写作者的随想。科学随想,是作者对文章限定的范围。“世纪之交”标明了作者的立足点在整个20世纪结束和21世纪的开始,表明文章既要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更要展望21世纪科学的发展。

可以确定的是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对过去20世纪科学的回顾,对未来21世纪科学的展望。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

2.结合文本,整体感知并理清文章结构 回顾过去:

第一部分(1~9)回顾近两百年来出现了哪些新事物,并分析出现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一层(1~2)近两百年来新发明屡屡出现,新事物层出不穷。第二层(3~9)分析出现新发明、新事物的原因。展望未来:

第二部分(10~17)循因推测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科技发展及教育哲学上的差异,鼓励人们创新,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第一层(10~13)说明“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14~17)分析说明中国和美国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差异。3.文章主旨:

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五、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创新能力。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解读第二部分,解析作者的随想之一:科与技之间的关系(10段~13段)。(1)作者如何展开随想?

其实这个部分作者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结构,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第10段,先联系第9段对未来结论性的推断,提出问题对于每个人、每所学校、每个国家来说,都应考虑多用“科”还是多用“技”的问题,再次强调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科:科学指理论研究 技:技术指应用研究

第11~12段举了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例子分析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爱因斯坦的观点:理论研究 爱迪生的观点:运用研究

结论: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名人的例子,更能进一步论证由于着眼点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对于科与技的选择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更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第13段得出结论:“科”和“技”哪个重要没有简单的回答。应该因人、因校、因国

情制宜。

(2)作者为什么要分析“多用科还是多用技?”,从前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并重点分析。

首先从第10段中划出重要的句子:在这种情形之下。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从上文找答案,特别是文章的第9、6自然段,由学生归纳总结。

第9自然段:作者通过对前面的说明得出的结论是新事物还会继续层出不穷

地出现,连续五个“将会”说明这些结论是作者对未来的一种 的展望、推断。而且作者“很自信”地推断,是建立在对科学 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第6自然段:说明了科学、工业、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循环、互为依存。

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生物学家推测2050年人类的寿命增加到150岁的例子,补充说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联系全文说明科技对自己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第7自然段: 说明基本原理转变为工业的速度大大加快。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科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而这几个段落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新事物不断产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生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非常重要,科与技哪一个比较重要?

2.解读随想之二:中美教育哲学的差异 阅读第15自然段

(1)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共同点:都能鼓励创新 不同点:

① 适应对象和效果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中国教育对排在后面的30%—40%的学生有益处。他们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他可以学会很多东西。美国教育对排在前面的30%—40%。他们可以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的知识点不可避免地会有多漏洞,但如果他够聪明的话,他可以自己弥补。

② 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扎扎实实;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2)为什么作者能够对中美教育哲学这么熟悉?

课文第14段介绍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西合璧,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3)作者为什么会谈到中美教育哲学问题?

前面部分谈完科技部分之后,大家自然而然会提到创新。只有创新,科技才会进步,科技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要创新该谈到什么呢?作者这次的演讲的对象是在校的中国大学生,跟大学生谈创新问题,理所当然谈教育。引起读者的思考—中国的教育哲学。

(4)进行中美教育进行对比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文本分析并联系全文的背景。

“发展”与“学会”是中美教育哲学的最本质差别。为了论证作者的观点,作者还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中国的学生能取得高分的成绩,但缺少发展的精神。课文分析到这一步,整篇文章的重难点全部解决,作者的写作目的一目了然,作者给现在的大学生提出希冀。

(5)作者在文末提出的结论是什么?现代的中国大学生应该勇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6)拓展延伸:①列举古今中外能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及事理。②联系自身,我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注重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二、探讨写作特点:

(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年、五十年来,世界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推动着前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不能。因为“近”和“接近”都是表示约数的词,使所列的数字更具准确性。2.不能。“关联”是指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三个环节是科学、工业和经济。

(二)指出下面的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明确:

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三)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选段以_ 的修辞手法提出了说明的重点____ 2.为了阐释清楚说明重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3.文中加粗的“只”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不仅„„还”提示最后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关系的复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明确:

1.设问 两百年来产生这么多新事物的原因在于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分析见结构分析“第4段”。

3.“只”,强调了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之低,并和下文他们粮食产量之高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4.递进,强调美国粮食产量之高,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 力”。)

(四)总结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2.以问的形式提示观点,引起下文。3.语言平和、亲切,准确、严密。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三、总结反思

1.这篇科学随想,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的异同。

通过课文说明的事理,我们明白一点,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我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将肩负着“发展科技事业,振兴祖国经济”的伟大而艰巨的使命。同学们,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努力学习吧。2.探讨这篇文章的文体。

经过分析,第一,前半部分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说明为议论服务;第二,这篇文章是一篇演讲稿,主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三,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分析,文章的重点内容是“随想”。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篇文章属于非典型的事理说明文。

四、拓展延伸

阅读附文及“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加深对课文及作者的认识,认清中国的教育现状。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附:板书

(一)回顾过去:1.新事物的产生 说明 2.新事物产生的原因

(二)展望未来:1.随想一:科与技的关系 议论 2.随想二:中美教育哲学的差异

(三)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非典型的事理说明文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二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6 浙教版

§ 2.1 大气层

【 教学目标 】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方式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 导入 〗 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 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

[讨论] 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补充] 大气的成分 [板书] 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结合课件)。

大气的作用(重要性)[板书] :(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二、大气的温度

[读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规律(特点):

☆(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趋势(想一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强)。(3)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思考] 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的金属外壳可以反射热的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

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你说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 小组讨论,4人一组,每组1个代表发言。

2、教师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2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特点 [板书](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1)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2)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补充]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用心

爱心

专心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三篇: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6 浙教版[范文]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学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气温的观测

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

教、学 预 设 调 控 对 策 一. 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读图】2-

6、2-7感受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讨论题】

1、判别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词语

2、说说当天的天气状况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 【复习】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

3、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设问】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为什么? 【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 时间

温度(百叶箱内)

上午 中午

下午

晚上

用心

爱心

专心

温度(百叶箱外)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

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举例】

1、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2、人类的生活方面:空调、暖气;避暑疗养;

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蛇的冬眠、蛙的产卵等。出示图或实物,略作讲解构造与原理、用途等

引导学生在课外用连续观测的方法得出结论,而且晴天的观测效果比阴天好。

课后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6(Word版)

28《干将莫邪》

同学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你们都很熟悉,荆轲作为侠义英雄一直为人们赞颂,就此,你们以为古人崇尚的侠客精神是什么呢?(智勇双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承诺,轻生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干将莫邪》记述的就是侠义英雄复仇的故事。

1.在读懂文章、理解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所反映的古代劳动人民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精神以及老百姓在民间传说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河南省汝南县西南部有一座古墓,人们称之为“三王墓”。其实这“三王墓”中埋葬的三个人,其中只有一个是君王,而且是三个本来各不相识的人。同学们,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干将莫邪》吧!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莫邪(yé)重身(chóng)自刎(wěn)汤镬(huò)....踔出(chuō)踬目(zh ì)..2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

于是 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古义:即,就;将,带着 今义:将要)王如其言(古义:按照,依照。今义:如果,假如。)

客以剑拟王(古义:比 画,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今义:设计;打算;模仿;相比等。)王即购之千金(古义:重赏捉拿 今义:买)当于汤镬煮之(古义:热水,开水。今义: 煮食物的汁水)(2)一词多义

即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就)

王怒,即杀之(立即,马上)乃 三年乃成(才)

此乃勇士头也(是)乃分其汤肉葬之(于是,就)当 其妻重身当产(将)

当于汤镬煮之(应当)子 汝若生子是男(孩子,名词)

子年少(你,代词)之 欲杀之(指铸剑者,代词)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的,助词)哭之甚悲(得,助词)是若生子是男(判断句)是必烂也(这样,代词)

(3)词类活用

入山行歌(“歌”,名词用作动词,唱。)

日夜思欲报楚王(日夜:名词做状语;在白天黑夜。)大,告之(形容词,作动词,长大)于中子出户南望(名词作状语,向南)(4)文言句式

省略句:日夜思欲报楚王(“日”前省略主语“子”)判断句:吾干将,莫邪子 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幸甚!(状语后置句,应为“甚幸”)3作者名片

干宝(?-336),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人。《搜神记》是其代表作。4背景追溯《搜神记》系志怪小说集,二十卷。书中记录的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一些富于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

第二部分:(2、3),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宝剑为父报仇,却遭楚王追杀,幸遇侠客相托报仇,并以头与剑献之。

第三部分:(4),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终于杀死楚王,自己也以身殉义。

四、板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复习课文思路,导入新课。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走进人物

1这篇课文涉及了哪几个人物?

【点拨明确】楚王,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侠客。

2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干将却反遭杀身之祸。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请你结合文中语句谈一谈。【点拨明确】从第一段楚王的“四次发怒”——作剑三年乃成,王怒;王怒,往必杀我;将雌剑,王大怒;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可以看出:楚王因干将、莫邪铸剑时间太长,心中不能容忍;而剑铸好后只把雌剑呈给楚王,更加剧了楚王的疑心;但最可怕的是楚王为了使干将、莫邪不再为别人炼剑而杀了他。当时是暴君横行的时代,故楚王的残暴也在情理之中。

3通读全文,你认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

【点拨明确】楚王是一个脾气暴躁,凶残野蛮,多疑的君王。

4干将、莫邪的儿子赤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他们的行为该如何看待?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点拨明确】赤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父报仇的行为,现在看来有点迂。但自古提倡孝义为先,讲究“百行孝为先”,因此赤的行为在当时是孝的典范。但现在我们应当辨证的对待“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由于当时暴君横行,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因此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英雄层出不穷,更何况这么一个欲为父报仇的孝子,“客”当然义不容辞,担当了如此重任。“客”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重然诺、轻生死,智勇双全,有着侠义心肠的英雄。

(二)走进主旨

1如何理解“客”的形象?

【点拨明确】文中“客”的形象,是我国古代十分推崇的侠客形象。文中的陌生人与赤仅仅是一面之交,他与楚王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他同情孀妻弱子。他清楚地知道刺杀楚王的难度和后果,却还提出“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最后不负重托,多方设计,杀掉了楚王,自己也为此献身。表现了为除暴安良,不惜自我牺牲的侠义精神。

2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造剑,而干将反遭杀身之祸。结合课文,谈谈楚王为什么这样残忍? 【点拨明确】铸剑“三年乃成”只是楚王杀干将的借口,楚王的真正目的是维护其“唯我独尊”的地位,满足其虚荣心,害怕干将以后再铸成更锋利的剑。这充分暴露了其贪婪残忍的本性。

3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点拨明确】课文写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反而被杀,其子赤长大以后替父报仇的悲壮故事,揭露了统制者的残暴罪行,表现了人民对暴君的憎恨和对侠义英雄的赞颂。尤其是赤为了复仇,毫不迟疑的献出自己头颅的悲壮举动和山中客拔刀相助的豪侠气概,具有感人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干将、莫邪的儿子不惜生命为父报仇,“客”也不负诺言,以身殉义。对他们的行为你怎么看? 【点拨明确】此题意在让同学们理解赤不惜生命替父报仇的历史局限,并理解在今天每个人都要有法律意识,都要依法办事,不能采取像赤那样的行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言必信,行必果”的侠义之举的可取性和局限性。

第五篇: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七律·长征》教案 (6)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七律·长征》

一、朗读你的诗歌。

1、读准字音。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快乐指数★)

逶(yí)磅(bó)mín 山、读出节奏。请用“”正确划分下列诗句句读。(快乐指数★★)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⑵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读出感情。朗读诗歌,你觉得诗歌洋溢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快乐指数★★★

二、感悟你的诗歌。

4、抓纲目。(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这两句诗写得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 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从中我们可看出全诗的诗眼是:

5、绘图画。(快乐指数★★★)

《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

6、想诗境。(快乐 指数★★★)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文的总纲,从这两句诗里你觉得全诗的基调是。

②,两句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这是全诗的高潮。

三、赏析你的诗歌。

7、赏结构。(快乐指数★★★)

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8、赏意象。(快乐指数★★★)

“水”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有着独特的意境,常常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七律·长征》中是怎样写水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9、赏语言。(快乐指数★★★)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有人认为,“寒”字烘托泸定桥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有人认为,“寒”字既写出泸定桥 险恶的形势,也生动地反映了英勇的红军,令敌人胆寒的情景。也有人认为,“寒”字反衬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了对死难烈士的哀思。你同意哪一种看法?或者 有你自己的见解?

10、赏特色。(快乐指数★★★)

你觉得《七律·长征》在写作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

四、挑战你的思维。(快乐指数★★★★)11、1935年10月,当时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作者却在诗中把它说成是“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样说是不是不 尊重历史事实?作者有何用意?

五、发挥你的想象。(快乐指数★★★★)

12、、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 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六、展示你的才能。(快乐指数★★★★)

13、、我们说,改革开放是一个新长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一定有很多想法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你觉的在学习中我们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说说你 的理由。

七、开阔你的视野。(快乐指数★★★★)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题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1)风雨:指战争形势。

(2)仓黄:变化翻覆。

(3)今胜昔:如今胜过以往。

(4)情:指情感用事而沽名钓誉。

(5)老:朽。

(6)沧桑:引申为革命。

拓展练习

14、诗歌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

15、诗歌中有几处运用了典故,请就感兴趣的一则查阅相关资料,把相关历史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听,并试着探究其作用。

16、阅读《七律 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阅读体会。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下载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案 (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你一定会听见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

    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

    20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3、从文体上抓住......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八年级语文教案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

    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6枣核》教案 (共5篇)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枣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中心――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3.体会本文的语文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体......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篇课文的文......

    八年级语文《雪》教案6(5篇)

    雪(2) 重庆市江北中学 何青松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信客》精品教案(五篇)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信客》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客风雨漂泊的一生,能够概括信客的高贵品质。2使学生能够比较这篇文章与《台阶》,《背影》塑造人物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