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江西县域工业思考
发展江西县域工业思考
摘 要:县域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地位,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着县域经济的发达程度。进贤县作为南昌市的一个远郊县,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如何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02502
县域兴则国家兴,县域强则国家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是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以项目战略为依托,以循环经济为导向,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近年来,进贤县紧紧围绕“一年强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七大指挥部项目推进机制,拼搏奉献,敢于担当,着力项目建设,强攻工业园区,努力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4年工业运行情况
1.1 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934%;实现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1.8%。
其中:医疗器械、服装加工、钢构网架、五金机电、烟花鞭炮等五大重点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县平均增幅。
主要经济指标按不同行业分类的完成情况如表2:
1.2 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总体实力稳步增长。2014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9.34%;规模工业增加值70.41亿元,同比增长11.5%;企业资产总额108.4亿元,同比增长0.9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445人,同比增长1.04%。
(2)支柱产业作用凸显。医疗器械、钢构网架、纺织服装、烟花鞭炮、五金机电等五支柱产业共完成增加值44.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3.4%。其中: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28.4%;钢构网架行业实现增加值11.7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16.6%;纺织服装行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比2.1%;烟花鞭炮行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占比8.4%;五金机电行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占比7.8%。全县医疗器械、纺织服装、烟花鞭炮、钢构网架、五金机电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占规模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3)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614.26,比同期提高38.1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3.52%,提高0.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7.66%,提高6.6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42%,全员劳动生产率22391元/人。
(4)节能减排取得进展。2014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13.1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8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35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04%;工业用电量366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7%,规模工业用电2027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57%;单位GDP电耗306.9千瓦时,同比增长5.8%。能源综合利用效益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存在的问题
(1)工业增速放缓,全市占比下降。201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70.4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13.0%)下降0.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1%,比上年占比(5.47%)下降0.37个百分点。
(2)产品附加值低,研发投入不足。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少,产品档次普遍不高,附加值偏低。2014年,全部规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3.42%,低于工业经济指标平均水平(3.71%)0.2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企业R?}D资源投入1730万元,同比-9.2%,技术研发经费增长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更新换代慢。
(3)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利润下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101426.4万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445人,人均工资32255元,工人工资占据企业流动资金较大份额。主营业务成本257.4亿元,其中企业三费13.2亿元(销售费用5.5亿元、管理费用6.5亿元、财务费用1.2亿元)占用企业流动资金较大份额。实现利润9.2亿元,同比-3.03%,企业利润下降。
(4)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库存增加。工业企业产销率96.7%,产品库存加大,市场需求疲软。企业产品以低档为主,比如医疗器械大部分是三类产品(即接触血管、皮肤的一次性器械),钢构产业大部分是轻钢产品(如门式结构为主导),市场扩张能力不足,占有率不高。企业库存增加,产品积压,销售形势走低。
(5)企业税负较重,产品竞争力弱。受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应交税收28亿元、利润总额9.2亿元,分别占利税总额24%、76%。税负较重,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6)发展环境偏紧,投资意愿不足。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外需持续萎缩、内需增势放缓,新兴企业培育不足、传统企业发展不足,企业面临发展升级难、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部分企业的赢利能力下降,投资扩张动力减弱,抗风险能力不足。几点建议
工业是县域经济根基所在,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主动适应新常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打造县域工业升级版。
3.1 推进生产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消失的趋势,企业面临“招工难”和技术工人短缺双重困境,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阻碍。针对县域工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应引导鼓励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减少用工量,节约人工成本。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成果,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3.2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积极改变工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等现状,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努力生产中高端产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积极消化吸引再创新,逐渐淘汰低端产品,生产中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3.3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市场占有率
发展县域工业,应从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驱动的技术密集型中高端制造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实现工业发展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应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加大对企业扶助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加强新产品研发,快速更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3.4 突出项目带动,优化工业结构
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培育骨干企业的目标,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搞好跟踪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对接,落实帮扶措施,重点培植拉动力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县域工业的龙头、财源建设的根本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抓好项目谋划、推进和建设,既要引进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和新项目,又要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抓实际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实际产出率等,使项目尽快达产增效。通过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以投资增量促产业壮大、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3.5 搞好企业帮扶,优化发展环境
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抓好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营造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切实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资金扶助力度。注重资金使用绩效,切实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研究落实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的对策措施,抓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等问题,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加强民营企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洽谈对接等各项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慧霞.加快济南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1,(9).[2]孙矫.加快县域经济工业主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2011,(10).[3]马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民和县工业经济的思考[J].青海经济研究,2001,(6).[4]进贤县统计局.《进贤县经济社会统计年鉴――2014年度》统计资料[Z].
第二篇: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2007-02-10 16:48:08
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发展乡镇工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思考乡镇工业发展路径亦成当务之急。
一、推进环境创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政策环境。思想解放是发展乡镇工业的前提,对工业化的不懈追求是区域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早期的乡镇工业主要滞碍于交通掣肘、市场竞争、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工业,僵化
地固守和盲目地模仿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要更加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和承诺的兑现,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除部门利益思想,牢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兴乡”提供可能和条件。
二是要标本兼治,创新服务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措施,同时对执法部门严格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现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进入“门槛”,乡镇应该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降到最简。通过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责任、有力的教育,全面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
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服务、超前的服务、周到的服务为乡镇工业搭桥铺路。
三是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要坚持把招商引作为乡镇工业的突破口。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掌握及时,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突出强调本地所具有的优势,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正确查找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项目来源的切入点,遴选出有潜在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外。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攀高枝、靠大树,寻求联姻与嫁接。
二、搞好制度安排,有效建立发展机制
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分展。乡镇工业的优势和潜
力是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发展靠民力。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干部,转岗创业,离岗兴业,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镇企业,从事乡镇工业。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乡镇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乡镇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银行要经常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信贷投放的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在互通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成
立担保业行业协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尽快构筑乡镇企业的融资中介平台。
要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安排上予以倾斜,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对在乡镇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安排。如地价适当让利,或整体出让后向企业收取土地补偿费和财政一定税收返还回收模式,或采取村镇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共同入股,并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等多种开发模式,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规费收取、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要更加灵活,催生工业企业并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工程,建立乡镇工业人才成长机制。“推”即是鼓励支
持农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促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工业发展准备物质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还巢”工程,把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凤还巢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劳务人员集中城市设立驻外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老乡联谊活动,广泛调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揽”即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创业,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依靠上级向乡镇工业选派优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实现高位嫁接。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利用驻外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对高级人才要给予户籍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各种
优惠待遇。总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使用各环节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倾斜优惠政策,通过各部门加强对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创建人才培训中心,把工业经营者的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条件,为乡镇工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安心乡镇企业、扎根乡镇企业、有志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镇工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真正培养出一批企业家队伍和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寻求聚集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乡镇工业要把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加工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发展资源依托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依托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地制宜建设
一片基地,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山区乡镇不能离开农业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设农业特色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形成资源加工能力。
二是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一个乡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也可以发展多个企业,但从区域经济的本质要求看,只能突出一两项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如果什么都搞,势必使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于产业发展也无益。核心企业就是核心竞争力。要加速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优结构,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走质量推进之路,最终形成集群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三是着力推进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条件。要对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实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形成
“三化”互动的发展格局。即把工业企业集中于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小区集聚,将工业小区建设集中于小城镇,形成“三化”互动的载体和平台,使企业上下游之间高度关联,近而形成了八峰独有的经济现象。
第三篇:07对铜仁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对铜仁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
黎列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跨过工业化阶段,更不能继续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实施“项目兴区”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区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铜仁地区;工业;发展思路;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 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inking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ongren Prefecture
Li Lie
(Tong-ren Prefectur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Abstract: Impoverished and backward area can not cross industrialized phase to realize economy leapfrog development and repeat traditional industrialized way.Therefore, carry ing out “ the project starts a division ” strategy energetically and advancing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Key words: Tongren Prefecture;industrial;development ideas;leapfrog development
1工业化是铜仁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外部的发展经验为走工业强区之路提供了有力借鉴。浙江、江苏以及省内、周边一些先进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够率先崛起,跨越发展,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他们能够敢为人先,能够持续不断、一以贯之地抓工业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具有一定的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但是,由于原有的基础差以及
1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工业发展与全省其他地、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突出表现为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科技发展落后,工业经济效益不高等等。这些都要求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逐步加以解决。
从我区的工业结构看,推进新型工业化才有出路。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60亿元,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25亿元,增长22.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2.35亿元,增长19.0%。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8.52亿元,增长2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0.98亿元。最大的弊端在于至今仍然是以出卖原材料、半成品为主的格局,高附加值的后续加工工业严重不足,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为粗加工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严重缺损,严重影响了整个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我区的城乡结构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我区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47元,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2.2%。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而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182元,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3%。新型工业化特别强调城乡一体化,城乡协调发展;强调人力资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处理好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克服传统工业化排斥、挤压农业的弱点和弊端;强调有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步融合。所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对于我区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意义极为重大。
从国内和国际环境看,我区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有利条件,一是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范围内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转移和升级步伐日益加快,为我区最大限度参与国际、省际、区际间资源分配带来了新机遇;二是资本国际间、省际间、区际间流量加大,流速明显加快,使我区扩大利用外来资金有更大的空间;三是跨国、跨省公司的影响力迅速增强,资本、技术和管理的融合能力进一步加大,使我区工业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获得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四是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环境。
因此,要坚决摒弃一切妨碍工业发展的迂腐观念,充分认识工业在加快铜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无工不富”的观念,进一步明确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使各级干部和群众增强对工业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2坚持项目兴区,加快开放开发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经济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资金、科技、管理、人才资源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加快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依靠大量引进外部资源来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同时我区又具有大力发展工业的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迅速改善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我们要始终把项目作为培育壮大产业、扩大投资规模和拉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继续强力推进“项目兴区”战略。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施能够大幅提升铜仁经济实力的重大项目,推进一批惠及更多百姓的民生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充分挖掘现有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存量资产,积极融入“铜玉循环工业经济带和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铜仁城市经济圈和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用超前的眼光,超常的策略,在我区各种资源的深度开发、工业集群的长远谋划、重大项目的论证储备、招大引强等这些重点领域有不断突破,推进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坚持以新区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标准打造工业园区;三是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对一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坚持一企一策,敢于突破常规,最大限度把政策放到位,在招大招强上下功夫;四是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做到对进区项目实行代理制、一站式、“保姆”式、“贴心”式服务,要处处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项目申报、证照办理、人力资源、技术升级等发展难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实行领导包抓重点项目责任制。保证抓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进一步完善项目工作考核机制。把抓项目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把全社会力量都凝聚和集中到发展抓项目上来,推进“六个新跨越”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区历史性跨越。
3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工业园区建设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工业园区建
设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和小城镇的区域经济建设,迅速有效地扩大了就业,增加了城市人口,进而能迅速带动城市和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可以为招商引资提供有效载体。招引大项目、大资金、大产业,必须有项目载体,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相对优势,在建的工业园区就是充分利用我们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势,为招商引资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平台。
一是要坚持园区规划先行,按照地委、行署对“铜玉循环工业经济带”的规划,玉屏、大龙、万山、铜仁是铜仁地区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67%。沿该路进一步布局工业,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努力建成由大兴、万山、大龙及铜玉二级路沿线构成的“三点一线”工业产业增长极。首先是要完善园区水、电、路等专项规划,着重加强对土地的储备及规划用地安排;二是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园区路网、电网、供水排水进行建设和改造,使园区尽早达到“三通”;三是要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相关产业链企业,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高级人才,树立现代发展理念,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型。使得园区企业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要把矿产资源作为工业发展的关键和支柱,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旅游特色纪念品开发等工作,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努力把铜仁地区建成新型材料、精细化工、能源及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产业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产业关联度,加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效益。
使之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早日实现全区新型工业化建设目标。
收稿日期:2011-06-18
作者简介:黎列,男,本科,贵州铜仁人,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黄廷安
第四篇:关于xx镇工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关于三塘铺镇工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三塘铺镇人大主席团
三塘铺镇作为我县工业重镇,不仅拥有全省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双峰海螺水泥公司,还曾以“三铸之乡”享誉大江南北,现该镇工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镇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镇上下创业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新型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一、工业发展现状
三塘铺镇位于双峰西部,与邵东相邻,镇域面5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辖50个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境内不仅拥有丰富优质的石灰石资源,而且拥有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上瑞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呈“二”字形横跨全境,320国道擦肩而过。便利的交通,丰富的资源,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截至2009年12月止,三塘铺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20亿元,上交税收1.61亿元,形成了水泥建材、矿山机械、民用铁锅、煤炭开采、农机配件等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现有水泥厂2家、矿山机械厂30家、制锅厂10家、翻砂铸铁厂55家、煤矿4家、机砖厂8家、胶合板厂2家、混凝土外加剂厂1家等,常年从 1 业人员达1.5万元。除年产300万吨熟料的双峰海螺水泥公司作为工业航母之外,其他传统和新兴产业也交辉相映,颇具地方特色。
(一)、双峰海螺公司快速扩张,规模和集聚效应突显 双峰海螺有限公司作为全县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自2003年落户生根三塘铺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三塘铺镇以“一切为了海螺,一切服务海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只要哪里有问题,哪里就会出现镇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优良的服务换来了累累硕果,双峰海螺不断发展壮大。自2004年8月投产以来至2009年底,该公司已生产熟料1198万吨,水泥923万吨,余热发电19032万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6.3亿元,上交税收4.5亿元,公司各项利润、税收等指标在安微海螺集团各下属子公司中排名第一。现双峰海螺第三期工程即将新上一条年产220万吨水泥粉磨站,将实现双峰海螺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双峰海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集聚和带动效应,现两峰水泥有限公司依托双峰海螺丰富和优质的水泥资源,与人合股投资5500万元,兴办了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的湘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有力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愈加突显。与此同时,全镇围绕海螺从事运输服务的运 2 输车辆已达520辆,进一步带动了该镇物流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三塘铺镇“三铸”(铸钢、铸铁、铸铝)传统产业,曾经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在九十年初,该镇三铸产业达到鼎盛时期,查阅1994年统计资料表明,当时全镇拥有铸钢厂41家,制锅厂35家,铸管厂30家,炉具厂40家,铸铝厂120家。每年上交国家税收800万元,后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三铸”产业一度跌入低谷,不少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关闭,现铸管和铸铝业已被淘汰出局。经过市场的洗礼,铸钢、制锅、翻砂铸铁不但站稳了脚根,还通过加大技改和创新,使传统的铸造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全镇共有矿山机械配件厂30家、民用铁锅厂10家、翻砂铸铁厂55家。至2009年底止,全镇铸钢产能达到4.8万吨,制锅产量达到1800万口,铸铁产量达到1万吨,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税收1200万元。
近年来,三塘铺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专家指导的模式,各生产厂家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企业自身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少数矿山机械配件生产厂家(破碎机齿板、衬板、轧臼壁、破碎壁、轧辊等)先后引进了消失模技 3 术和大中型中频炉设备,使产品的单件吨位增加,耐磨性能更强,附加值更高。如五星特钢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可达1.5万吨,最大产品单件达8吨;恒盛制锅公司积极改变传统的气压锅生产工艺,大力引进砂模和钢模工艺,转型生产精制铁锅、电磁炉专配锅;原朝阳水泥厂被淘汰关闭后利用原有的场地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混凝土外加剂等。九十年代中期纷纷外出的原从事“三铸”产业的企业老板也在广东佛山打造了不锈钢生产加工的新天地,现生产厂家发展到120余家,年创产值100亿元,牢牢占据了全国不锈钢市场的一席之位。为扶持该产业的长远发展,以三塘铺镇为主牵头,2008年9月我县率先在广东佛山成立广东佛山(湖南)商会,改变了在该镇外投资企业无组织、无管理的状态,规避了各企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互挖墙角的现象,实现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有序的发展目标。
(三)、新型产业接踵而至,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三塘铺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实现“多条腿走路”战略,通过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模式,先后引进了一批新型工业企业,如投资5500万元,年产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的湘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年产4万吨混凝土外加剂的湖南锑都混凝土外加剂有限公司;投资550万元,4 年加工优质大米5万吨的湖南民天经贸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5万吨优质复合肥的湖南新科复合肥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产2万吨超耐磨高铬钢生产线;投资200万元的从义中频电炉厂;投资300万元的永达塑料制品厂;投资300万元的佳兴胶合板;投资200万元,年产2万吨桥梁锚具的和集精密铸件厂;投资100万元的北京帮奥伟业湖南分公司节能灯具生产线。通过引进一大批新型工业企业,彻底改变了该镇只生产“笨、重、黑、粗”产品的历史,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现前来该镇洽谈的外地客商和新项目络驿不绝。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滞后。不少企业主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只求衣食无忧,不求做大做强。大多数业主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没有长远打算和战略眼光,多数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家族式”管理,经营策划、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现场管理比较混乱,缺乏现代企业发展理念。
(二)发展环境不优。在硬环境方面,该镇地处双峰县西部,属内陆丘陵地区,即不靠海,又不临江,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谈不上有区位优势,但由于靠近320国道,潭邵高速公路在我镇没有互通,与其他地方相比交通上还算具有 5 比较优势。但由于娄邵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启动以来,三塘铺火车站的客运货运业务也相继终止,对“两头在外”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无疑加大了经营成本,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软环境方面,工农矛盾也比较突出,“强装强卸、强揽工程、强行阻工”等行为仍然存在。少数职能部门不顾县委、政府的三令五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以部门利益为重,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现象时有发生。
(三)融资难度较大。银信部门过于惜贷,贷款门槛太高,企业主可望不可及。2009年4月双峰县金融工作暨银企洽谈三塘铺镇现场会召开后至今,仍然有大部分企业的意向贷款没有落到实处。同时,不少企业主嫌银信部门贷款手续繁锁,不愿意到银信部门申请贷款,习惯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或通过亲友短期拆借来实现资金流通周转,但这样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强。该镇大部分企业起步较早,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技术落后、装备较差。将该镇铸钢业与同时起步的广西梧州、浙江金华等铸钢基地相比,该镇铸钢业近年来的发展过于缓慢,梧州、金华的不少铸钢企业产值已经超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而该镇还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该镇铸造产品基本上停留在毛坯件、半成品阶段。因机 6 加工设备落后,更谈不上精密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检测设备欠缺也是一个短腿,除长江耐磨铸件厂外,其他厂家的检测设备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四)发展后劲不足。该镇除双峰海螺水泥公司之外,其他产业都缺乏龙头企业的拉动和带动,全镇仅五星重工有限公司年产能突破了1万吨,最大单件达到8吨,尚没有一个能生产和加工单件20吨以上的大厂家。因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均是两头在外,产业链不完整,缺乏能够整合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整机装备或生产性配套企业。还缺乏扶持各类产业发展的鼓励和配套性地方政策,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自我发展,自生自灭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一)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产业升级。要以战略眼光切实加强企业家队伍以及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脱产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通过技术入股、提高工资福利等方式,积极引进模具设计、生产艺、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尽力争取国家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加快铸造产业工艺改造和技术提升力度,推动节能降耗,有效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要以广东(佛山)湖南商会为平台,推进招商、服务、营销一条龙建 7 设,利用老乡亲情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导返乡创业,争取每年引进1-2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投资者。
(二)重拳出击,全力优化发展环境。要以壮士断腕的豪情和气慨,严肃查出一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通报一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切切实实将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的十条意见》、《双峰县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双峰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承诺》等文件精神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深入广大企业调查研究,严肃处理拒不执行政策的人和事,敢于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形成扶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要尽快与铁路部门取得联系,恢复三塘铺火车站货运业务,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由此带来的不便。
(三)加强诚信宣传,拓宽融资渠道。三塘铺镇九十年代中期,大批中小企业相继破产之后,给银信部门留下了大量的坏帐和呆帐。也有不少的企业主缺乏诚信,只管借钱不管还钱,极少数企业即使已经做大做强,也不积极还贷,由此在部分银信机构产生诚信危机。因此,要加大诚信宣传和教育力度,重塑诚信为本的良好形象,实现企业与银行之间共同发展,共创双赢局面。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向讲诚信、有效益的企业流动和集聚,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常年聘请专家指导技术研究、生产管理和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新技术、新专利,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出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和争创知名品牌,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几家年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之间运用资产重组、整合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加强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大型企业的协调衔接,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五)引导集群发展,打造“创业基地”。要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内移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强化水、电、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三塘铺工业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创业基地,甘做长株潭重工产业的“后花园”,形成竞争和协作并存的产业集群带。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组建各类行业协会,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调管理”,努力规避市场风险和内部恶性竞争,推动全镇工业企业走上集群化发展之路,吸引外地客商前来投资创业。
2010年8月1日
第五篇:西安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西安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西安市市委办公厅刘建
在世界经济热点逐步分散、东南亚新兴加工业基地涌现、中国以沿海加工业为代表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挑战、产业规模化转移频现的情势下,我国中西部这一有着相对丰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储备的后发地区,如何树立新工业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超越制造环节的中国工业新聚集地,发挥我国中西部“地大物博”的优势,加强中国工业的战略纵深,是我市制订工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正视的前提。
西安市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逐步形成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在高中压输变电成套设备、飞机及航空发动机、重型载重货车、工业缝纫机及大型工业风机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具有雄厚的实力,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强势企业,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从我市目前的工业结构和发展规划看,尚存在一些值得慎重思考的问题:
1.工业在产业链中的分工格局有待完善,发展思路有待开阔。我市工业发展产业大多属于“加工制造”行业,形成了产业链价值低端强势的形态。而在整个产业链前端的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后端的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工业增长主要依赖投资的拉动而不是效率的提高。这样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简单地把“发展工业”与“提高产能”等同起来,常局限于着眼加工制造环节考虑问题:一是有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追求发展我市较为薄弱的制造业(如服装、家电等)的冲动;二是在做长强势工业产业链发展规划方面也是以追求上下游产品加工能力的引进和扩大为主。如此下去难以抵御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正常化带来的冲击,从而陷入持续的“引进—转移”怪圈,形成新的不良资产。不符合我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紧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的资源状况,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2.对如何促进工业发展的认识还略显肤浅,相应的政策、制度导向未能全面优化。对浅层的比较优势认识较为清晰,对其利用和相应的激励制度也比较完备;对深层次问题缺乏分析,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去引导解决,难以全面提升比较优势。如推进信息化在工业中的应用,主要还是着眼于信息化对制造加工手段的改造提升,而在信息化对产业链全程的改善、整体效率的提高方面则少有举措。面对承接东部工业转移,首先考虑到作为西部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而对内陆省份造成的商业信息和市场渠道不畅、技术和更新滞后等问题则少有分析和改善举措。欲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但缺乏施之有效和可操作性强的引导激励措
施,从而导致软环境、相关服务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
3.对综合利用我市优势、提升经济总量、各行业协调发展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的引导。我市是国家重要的教育产业、科研院所集聚地,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培育机构众多,高素质人口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高端劳动力输出地、是人口红利理论值相对较高的区域。然而,我市相应的高端劳动力就业岗位稀缺,导致大量优秀人才难以在本市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扩大高端劳动力就业岗位,通过吸引高端劳动力在我市就业,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前后端产业;同时促进我市教育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总量,超越工业、教育、科研甚至城建规划、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从整体发展角度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加以引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对城市定位不够清晰,对新形势下资本的运作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有待完善。如何利用西部东大门的区位优势,通过资本运作使“西安”从单纯的地方概念上升为区域概念、从地理概念升华为经济概念,树立坚定的“只求所有、不求所在”的区域经济新理念:追求经济贡献为我市所有,但不追求全部为我市所独有;不追求产业链整体全部在我市实施,但追求发挥区域经济中心作用,追求产业链核心在我市实施、产业链掌控在我市实现,通过资本运作手段形成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在产业链规划布局方面,进一步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拓展疆界,以“大西北、大西安”观念为立足点,将“大西北”作为背景、作为基础,以“大西安”为龙头、为入手点,跳出西安看西安,争做大区域经济的发动机,通过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求,得自身永续发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上问题存在的症结,既有对产业链价值分布认识程度不足的原因,也有畏难情绪的影响,更不乏急功近利的追求使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发展战略上去创新,以抓住本世纪的新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促使我市工业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不断开创工业发展的新局面,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尤为重大。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争取和承接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西安增强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重点。
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对我们的思考极具启发意义,微笑曲线理论指出产业价值链犹如微笑时的口形,为两端上翘的弧形,两端附加值高、中间附加值低,而且随时间推移此曲线翘曲度增大,其中间低端是加工即传统的制造业,前端是研发、原材料采购、设计,后端是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包括各种各样的服务。“微笑曲线”对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做了形象、清晰的描述。
美国经济界首先提出的新工业(New Industry)理论,则从产业概念的扩张角度,为微笑曲线理论的实施做了最好的诠释,是应对制造业转移后经济发展道路的优化选择。新工业指以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核心,以高科技产品及服务体现创新价值,集设备先进、节能环保、管理高效、信息畅通为特征的企业。新工业的发展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以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新工业追求个性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强调零库存,新工业注重人的创造力、以保护资源和永续利用为己任。
新工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是知识创新,是区别于传统工业和大农业的新产业,它不以制造业为基本要素,其产品也许只是“图纸”“数据库”“物流设计”“市场方案”,等等。
新工业理论的核心就是升华“产品”概念:从实物型产品,提升出“满足一定需求的事物”这一产品的本质属性,将满足“为实物型产品实现奠定基础”这一需求的非实物形态的思想性成果纳入“产品”范畴,从而对工业整体产业链中思维型产品的创造、生产予以强化,甚至独立出来,加以研究,扩展了传统工业的范畴,为工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以我市工业整体在产业链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入手,清理改善有关管理、激励政策制度,加大对“微笑曲线”前后端的投入,如设立必要的机构,促成前后端的集聚整合,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全局的方针指导下,引导我市工业成为具有众多两端业务的先进制造业,最终确立我市西部经济发动机的龙头地位,成为我国新工业发展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