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商务局2014年工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工作目标
1、利用外资:计划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7700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10%,其中现汇进资2440万美元,增长8%;
2、利用内资:计划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资金18.7亿元,比2013年增长1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以上;
3、外贸出口:计划实现外贸出口2500万美元,比2013年增长10%;
二、工作举措
1、加大苏区振兴宣传造势,全面提升招商工作水平一是加大对苏区振兴兴国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若干意见》和瑞兴于试验区利好政策的宣传推介,通过新闻媒体、招商推介会、请进来,走出去,与客商面对面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宣传造势,从而达到进一步宣传兴国、推介兴国、提升兴国的作用;二是加强对《若干意见》及各部委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相关文件和试验区政策的研判,充分挖掘政策潜力,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吸引更多客商来兴国投资兴业;三是主动出击,跑部进厅,积极对接,加大争资争项力度,争取更多好的项目和规模资金落户我县。
2、筑牢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一是根据我县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机械电子、氟化工和矿产
品深加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大产业开展招商活动,着重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性龙头企业和知名大企业。二是扎实开展央企对接,依托我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重点抓好与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建材、中化集团、中烟、中航工业集团等央企和国内500强企业的对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财团落户我县。三是瞄准重点区域展开工业招商,继续对珠三角开展多批次、高密度招商活动,吸纳珠三角、港台等资本密集区的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组织小分队赴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活动,依托当地商会、协会等开展以商招商,做到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的磁场效应;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重点跟踪联系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以及台湾等地的企业或客商,吸引他们到兴办工业。
3、做实2013年重大项目跟踪推进,全力抓好项目落户开工投产
2014年在引进新项目的同时,要着重抓好2013年在谈、已签约和已开工项目的跟踪推进,积极主动解决项目洽谈落户、开工、投产中的一切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是竣工投产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园、世创电子、宇辉电子、友鸿数控机械、硕宇数控机械、兴国华坚鞋业、易进纺织等项目已开工建设,2014年要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于201
4年上半年竣工投产。二是要开工建设一批,宗申电动车生产项目、宝华山钨钼新材料项目、高岭土开发加工项目、电子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在2013年签定了正式合同,2014年要解决好供地等问题,确保2014年开工建设。三是要签约落户一批,硬质合金新材料项目、氟聚合物生产项目、神华集团系列项目2014年要千方百计确保签约正式合同,并开工。
4、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力求招商队伍建设突破。一是加强和充实现有6支招商小分队力量,根据2013年的工作业绩和表现,对现有专业招商小分队进行调整、充实,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熟悉经济、掌握政策、精通业务的优秀干部选配到招商小分队中来;二是建立异地委托招商网络,充分利用当地商会、行业协会的优势,引荐和推介更多的客商到兴国考察、投资、兴业;三是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制。每一个重大项目成立一个推进工作组,由一名县级领导任组长、一个责任单位跟进服务、一名专职干部驻点专抓、一份专项工作经费,国土、城建、环保、安监、商务指定一名专人负责本单位责任事项,实行责任包干,负责到底,做到从项目洽谈、、签约、安评、环评、建设许可、项目选地、开工、投产全程跟踪推进。
5、创优招商引资投资环境,破解妨碍项目建设瓶颈。一是破解用地制约因素。着力破解项目供地“瓶颈”,保证
项目供地需求,要继续加强与省市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省、市支持为我县项目用地解决更多指标。二是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努力协调好与金融部门的关系,积极破解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促进外商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强软硬环境建设。紧紧围绕国务院《若干意见》,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兴赣高速建设,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打造一流的招商硬环境。全面推行外商投资项目代理制、重大引资项目联席协调机制、外来客商投诉处理机制、全民安商机制,为客商提供更多更加优质的服务,使投资者安心、舒心、放心地发展。四是加大对“三乱”行为的整治。凡是工业发展需要,不管涉及任何部门,都必须无条件服务于大局,坚决刹住人为制造困难、设置障碍的现象,坚决打击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的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主攻工业、发展经济招商氛围还不够浓,担当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2、大项目进展缓慢,能落地开工的项目不多。2013年,我县洽谈了近37个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到目前,大部分项目停留在做前期工作阶段。
3、招商责任仍不够强。一是少数单位不够重视,被动应对招商工作;二是个别产业招商组的成员单位,主动招商
不够,有的至今没有谈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合同项目;三是有些招商引资责任单位和带队县领导招商工作联系不够,汇报少,造成项目信息知晓度产生盲区,影响项目的洽谈、跟进。
4、用地瓶颈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开发区虽然在大规模的推山扩园,但现时可用土地仍然较少,许多项目因拿不到地,无法落户。
(二)建议要求
1、进一步造浓招商气氛,增强对工业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铁心硬手抓好发展环境,增强担当意识,真正为项目引进和建设提供最良好的保障。
3、抓紧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二篇: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打造园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全县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十二五”的新要求相比,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老秘网县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是摆在我老秘网县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55.34%,比2005年增长了6.9倍;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46.46%,比2005年增长了5.1倍;实现销售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62.2%,比2005年增长了5.27倍;完成工业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1.9%,比2005年增长5.4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比2005年增长2.39倍;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个,比2005年增长7.3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7%,比2005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的重要支撑。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品体系逐渐成熟。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其中,能源企业24户(其中,煤炭企业23户),化工企业6户,食品企业7户,轻纺企业7户,建材企业10户,机械制造企业3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电石、甲醇、化肥、造纸为主体的化工工业,以白酒、茶叶、粉丝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以茧、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及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制造工业。
(三)工业园区发展强劲,聚集效应逐步显现。自2005年以来,我老秘网县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福溪工业集中区共入驻福溪电厂、普什铸造、天顺水泥、金叶茶业等19户企业,2010年福溪工业集中区产值实现10.63亿元,占全县工业生产总值17.05%,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宜宾市唯一一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0年,园区农业产值4.59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0.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7.17亿元,增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95.07%,园区已成为高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涉农工业集中发展区。
(四)财政贡献不断加大,支撑能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2.3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36.25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78.9%。全县工业从业人员2.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6.6%,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5%,工业通过税费由财政直发工资补贴和企业直接向员工发放工资全年达5亿元,工业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仅统筹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而且缓解了社会矛盾,更新了思想观念,鼓舞了全县上下的昂扬锐气,有效激发了全县人民的创业激情,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支撑作用。
二、高县工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相对滞后。2010年,高县三次产业的产出结构为23.6 :58.2 :18.2,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对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81.7%,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总量均小。我老秘网县三产结构与全国三产结构10.1:46.9:43.0相比,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全国低25个百分点,说明我老秘网县还没有完全摆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经济的影响,特别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商贸比重较大,而城市公用事业、教育卫生、金融、社会中介等服务行业投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县一、二产业的发展。
(二)工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工业亟待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不优。全县工业行业门类少,主导产业仍然是以资源开发为依赖的食品、能源、建材等传统行业,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同构化倾向,同类生产企业分布零散,上下游衔接配套较为缺乏,行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制约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二是企业结构不优。尽管近几年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增长较大,但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全县5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无大型企业,中型企业6户,占10.71%;小型企业50户,占89.29%,对工业经济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根据抽样数据调查,我老秘网县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个数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0%、26.7%和3.3%,这既表明我老秘网县的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整体素质偏低,也说明了我老秘网县技术密集型产业已初具规模,可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产品结构层次低,缺乏知名品牌。目前,我老秘网县多数工业产品都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以初级制成品的形式直接面向市场销售,产品大都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较高的“两低一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除了高洲酒业、早白尖、川红等企业产品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其它企业产品多为优而不名,大而不强,这些企业不仅缺乏创建品牌勇气,更缺乏全国名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战略,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高县工业发展对策
(一)在提升传统产业中调整结构,力促工业发展层次由“低”到“高”。一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转型支撑力。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加速能源化工、酒类食品、轻纺的下游产业链培养,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将投资“触角”伸向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依托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福溪电厂、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等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关联度配套高、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二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产业转型发展力。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有关考核办法,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倾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积极引导企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今年,我老秘网县先后成功引进了四川宜宾中电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石灰石制粉项目、四川嘉阳集团公司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重庆长江造型材料公司铸造废砂再生资源化项目,既充分利用了福溪电厂、普什铸造的废弃物,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导企业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华盛纸业正在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三是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增强产业转型竞争力。县财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我老秘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为主攻点,在抓好技术创新中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重点引导高洲酒业、川红集团、早白尖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巩固高洲酒业、早白尖茶业2个省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再创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狠抓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密切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大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合作,推进校所的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与全县企业资本优化组合。
“小”到“大”。一是抢抓机遇,分门别类承接转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于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立足我老秘网县资源、区位、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从三个层次抓好产业转移工作。第一层次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械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促进“两化”互动;第二层次抢抓宜宾城区食品、化工、造纸、制造等产业向郊县扩散或转移的机遇,借助福溪工业集中区距城区仅10公里的优越位置条件,吸纳市内企业退城入园;第三层次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煤电化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兴业。二是打造园区,夯实平台承接转移。抓科学规划,在完成福溪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配套规划,同时,结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以规划主导产业和园区布局有重点、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抓基础建设,启动福溪工业集中区石桥片区骨干道路和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加速集中区110KV变电站和骨干电力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企业和项目入驻条件。抓优质服务,继续对园区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制,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程协助帮办项目审批等工作,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汇报制、督查考核制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入驻企业来一个、办好一个、发展一个。三是保障要素,提升基础承接转移。破解用地难题,一手抓增量供给,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储备好工业用地指标,为承接转移提供基础;另一手抓存量盘活,对那些圈而不用的土地,明确时间限期开发,过期严格依法收回,同时,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等指标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继续加大金融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高县,支持各类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全力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贷款老秘网
(三)在强化人才支撑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工业人才资源由“少”到“多”。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行柔性人才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对能源化工、酒类食品等重点领域所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等“体制壁垒”,设立岗位,开辟通道。同时,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帮助企业加快职业经理人的选聘步伐,建立有效的广纳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依托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订单式”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企业急需适用人才。依托企业技术岗位,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技术工人伍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每两年一次的高县工业管理杰出人才、工业技术能手评选奖励制度,对评选出的杰出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给予一定特殊津贴。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类人才在全县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中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科学技术类奖和国家专利授权的,给予重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真正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
第三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第四篇: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
乡镇工业发展路径思考2007-02-10 16:48:08
乡镇工业是乡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新形势下,发展乡镇工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思考乡镇工业发展路径亦成当务之急。
一、推进环境创新,不断扩大招商引资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政策环境。思想解放是发展乡镇工业的前提,对工业化的不懈追求是区域经济永续发展的动力。早期的乡镇工业主要滞碍于交通掣肘、市场竞争、路径依赖等诸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乡镇工业,僵化
地固守和盲目地模仿都是行不通的,必须联系实际,锐意创新,迎难而上,扬长避短,围绕市场找题目,围绕政策做文章。要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本地能确定的政策要更加灵活宽松,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和承诺的兑现,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除部门利益思想,牢守“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原则,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思想层面上为“工业兴乡”提供可能和条件。
二是要标本兼治,创新服务环境。落实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各项措施,同时对执法部门严格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和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现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进入“门槛”,乡镇应该建立更加宽松的审批制度,推行“零干预”,把办事程序和环节降到最简。通过严格的制度、明确的责任、有力的教育,全面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
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以主动的服务、超前的服务、周到的服务为乡镇工业搭桥铺路。
三是科学定位,创新招商环境。要坚持把招商引作为乡镇工业的突破口。全面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市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市场潜在需求大的产品,真正做到对市场变化的趋势判断准确,对经济发展的先机掌握及时,为招商引资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突出强调本地所具有的优势,根据资本市场投资趋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正确查找和分析自身的比较优势,找准项目来源的切入点,遴选出有潜在市场需求、有本地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做到以优引外。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攀高枝、靠大树,寻求联姻与嫁接。
二、搞好制度安排,有效建立发展机制
以民营经济为生力军,推动乡镇工业持续快速分展。乡镇工业的优势和潜
力是民营经济,希望在民间、发展靠民力。鼓励有专长的党政干部,转岗创业,离岗兴业,承办、领办、介入、租赁乡镇企业,从事乡镇工业。要降低创业门槛,降低市场准入,大力发展“能人经济”。鼓励现有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不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乡镇工业发展活力,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致力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工业态势。
建立健全信用制度,解决资金“瓶颈”。乡镇要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银行要经常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信贷投放的重点和信贷资金运行情况,在互通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导向,银企选择”的原则,围绕企业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银企之间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工业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强担保机构建设,成
立担保业行业协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投入,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尽快构筑乡镇企业的融资中介平台。
要在土地等生产要素安排上予以倾斜,激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乡镇工业。对在乡镇落户的工业企业,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制度安排。如地价适当让利,或整体出让后向企业收取土地补偿费和财政一定税收返还回收模式,或采取村镇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共同入股,并以地产抵押向银行贷款等多种开发模式,对重点企业税收采取先征后返的扶持政策等。总之,对工业企业发展的用地、规费收取、金融、税收等各方面的制度安排要更加灵活,催生工业企业并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壮大。
三、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占领科技高地
实施人才“一推一揽”工程,建立乡镇工业人才成长机制。“推”即是鼓励支
持农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促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工业发展准备物质和思想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凤还巢”工程,把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凤还巢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劳务人员集中城市设立驻外劳务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引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老乡联谊活动,广泛调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积极性。“揽”即是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引进工业企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工业类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创业,聘请发达地区工业企业退休技术人才和科研人员担任乡镇企业的技术顾问和技术骨干,依靠上级向乡镇工业选派优秀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实现高位嫁接。加强人才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搜寻人才信息,建立各类人才库。利用驻外办事机构为引进人才牵线搭桥、提供信息。对高级人才要给予户籍调动、子女入学、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各种
优惠待遇。总之,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人才引进、使用各环节打破常规,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倾斜优惠政策,通过各部门加强对工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创建人才培训中心,把工业经营者的再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和条件,为乡镇工业发展培养一大批安心乡镇企业、扎根乡镇企业、有志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镇工业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真正培养出一批企业家队伍和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
四、寻求聚集效应,推进工业集约增长
一是要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相对集中。乡镇工业要把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加工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发展资源依托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依托水能、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因地制宜建设
一片基地,因势利导发展一批企业。山区乡镇不能离开农业谈工业,要把农业产业化放在重要位置,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建设农业特色基地板块,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最终形成资源加工能力。
二是着力培植核心竞争力。一个乡镇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也可以发展多个企业,但从区域经济的本质要求看,只能突出一两项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如果什么都搞,势必使有限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于产业发展也无益。核心企业就是核心竞争力。要加速核心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核心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调优结构,打造品牌,做大做强,走质量推进之路,最终形成集群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三是着力推进工业布局上相对集中。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条件。要对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实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形成
“三化”互动的发展格局。即把工业企业集中于工业小区,引导企业向小区集聚,将工业小区建设集中于小城镇,形成“三化”互动的载体和平台,使企业上下游之间高度关联,近而形成了八峰独有的经济现象。
第五篇:思考与建议
思考与建议
建议一:成立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
理由:安全监察的职责是对生产和工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和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安全监察执行力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模式上的垂直管理。表现在安全监察人员与被监督部门不应存在安全在下的隶属关系,安全人员身在其中,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就是时时刻刻发现不足、提出建议,并对生产和施工中的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安全在下这种监督形式只能定义为思想宣传,根本谈不上执行力,没有执行力的监督只是一种过场。
另一方面,安全监察人员的职与责应具有等量性。责大职小的现状将会使安全监察没有任何执行力,亦无法对安全监察人员进行可靠的保护。建议二:让安全监察成为闭环管理的最终环节,为公司把好安全关。理由:“安全一票否决制”没有被纳入到奖励、评先、人员录用及工程验收的程序之中,因此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建议三:将生产部分成独立的检修部和运行部,管理所亦按检修和运行职能进行调整,人员固定。
理由:检修和运行便于职责的界定和相互的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使设备的安全风险值降至最低。
建议四:管理所设置专职安全员(运行检修为一人),人员关系落在安监机构,常驻管理所。职责上对安监机构负责,在行使安全监察职责的同时,协助管理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求:敬业、业务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