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3 01:2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

第一篇: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

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

青理东

发展县域经济,工业是主力,实现工业化是加快南江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区位劣势明显,经济基础薄弱,不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南江工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在此提几点建议。一要将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

按照企业进园区、工业走廊化的模式,以交通干环线为轴线,突出工业走廊、工业城镇建设,形成结构合理、联系密切、发挥优势的点状式工业布局。制规划、强设施、建园区,将优势产业向园区、基地集中,以产业聚集,形成强大的产业势能,带动经济发展。

(一)制规划,明确目标。规划编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要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南江县新型工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一是做好企业发展规划。分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具体落实新产品开发和技改投入计划,加快企业规模扩张。二是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对工业支柱产业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重点投资区域的产业布局、可用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就建材、矿业、食品、能源等工业分行业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做好园区中长期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

(二)强设施,夯实基础。继续构建大交通,完善城乡大电网,保护生态大屏障,进一步优化园区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以及园区绿化等基础设施。以通企道路建设为重点,抓好公路整治,保障公路畅通,提高通行能力。抓好电网改造,形成结构合理、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的电能供应系统。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抓好环境污染治理,努力实现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城镇和园区功能,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和产业承载能力。

(三)建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抓好以坪河、柳湾、沙坝为基础的矿产工业园,以东榆、乐坝为轴心的建材加工小企业园建设,县城至乐坝工业经济走廊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加快企业向工业走廊、园区集中,发挥园区在构造平台、项目落地、资源消耗、改善环境、企业效益、落实政策、集中管理、集约发展等方面的优势,走产业聚集发展道路。二要将优势企业向“集团”集中

树立“堆罗汉、做乘法”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强弱互补、强强联合、集团经营、规模发展,搞创新、促转变、施龙策,着力打造一批主业做强、多元发展的工业企业旗舰。

(一)搞创新,做响南江新型工业品牌。“借名兴县”,做响品牌。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动冶金、建材、煤炭、加工等传统工业立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基地化、专业化生产的特色经济。重点发展粮油制品、干果制品、茶制品、中药材制品、菌类加工、薯类加工、旅游工艺品、水泥、冶金、煤炭、石材等11个特色产业及相关立县产品。进一步把南江黄羊、长赤翡翠米、云顶大叶茶、米仓山牌核桃、金银花饮料、南江石材等品牌培育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五年内争取再培育5—6个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切实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促转变,做大南江新型工业集团。必须围绕“三个转变”(“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充分整合县内、县外两种资源,加快规模集约发展。发挥煤炭、冶金、水泥、石才、果、茶、药、牧等重点产业资源优势,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联合等方式,组建四川秦巴煤炭集团、四川米仓林业集团、四川翡翠粮油集团、四川北牧黄羊集团等加工、建材、能源大公司、大集团,把一个个小企业联合起来闯市场,向集约化、规模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

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比上年增长25﹪、20﹪、20﹪。

(三)施龙策,做强南江新型工业旗舰。坚持“扶强龙、治病龙、引外龙、兴小龙、育新龙、成龙群”,立“支柱”、栽“大树”、造“旗舰”。一是全力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在继续扶持原有矿业、种养等产业 “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再确定一些企业为我县的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分级扶持和联动扶持。二是推进老“龙头”改革,治好“病龙”。支持铁山公司、煤电公司等一批老企业加快技改扩能建设,用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激活企业生机。三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兴小龙”、“育新龙”。着力抓好东榆、乐坝等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形成结构合理、联系密切、区域优势明显的工业企业“龙群”。

三要将优势资金向“重点”集中

切实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的工业发展。对符合工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在同行业中优势明显、代表性强,产业链长、技术先进,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吸收劳动就业能力强的特色工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不断探索融资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争项目,引外资,积累资金,盘活资本,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

(一)集民资,主动发展。“政府资金搭台,民间资金唱戏”。一是鼓励调动各方的投资积极性,鼓励入股经营,吸收社会投资,实现合资办企业。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开放型的投资格局。二是构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衔接,积极偿还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采取剥离、核呆等手段,化解企业债务,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充分发挥企业融资担保作用,规范企业融资担保中心运作方式。用好用活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贷款,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经济投入,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

(二)争项目,助推发展。围绕“工业四百万”工程目标,重点实施“四个一批”(深度储备一批、争取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建成投产一批),扎实推进“1668”工程,切实抓好工业项目的建设、招引、储备和推介工作,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一是“争取大项目”。在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加强财源建设,集中力量论证、争取和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积极争取政策。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级争取工业技改补助、特色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和促进其快速发展。三是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在全力以赴争取大额类项目资金的同时不放松对零星专项资金的争取,努力增加全县发展资金运筹总量。

(三)引外资,强势发展。树立“借资兴县”、“借力兴县”、“你发财、我发展,你获利、我得税”的意识。以旅游、矿产、绿色食品等优势资源为“资本”,以优惠政策和良好投资环境为“卖点”,围绕“主攻川陕、突破西部、拓展全国、比选客商”的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档次、高起点地“引外龙”。设立专业化的招商引资机构,组建专业化的招商队伍,积极融入西南区域合作的宣传推介,做好工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适度打扮,使靓女更靓。如:青石、花岗石、大理石开发空间和潜力大,必须重点包装,引进一批石材龙头企业,增强石材城辐射带动能力。采取常驻招商、网上招商、组会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全方位争取外资进入南江投资置业。

四要将优势科技向“企业”集中

树立“人才兴县”的观念,高度重视工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把各层次、各梯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工人向企业集中,提高科技含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提高工业人才素质。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的企业家、营销人员、科技人才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市场“赛马”,选拔、培

养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培养壮大乡土人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法人代表、管理团队、技术人才。

(二)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搞好技术创新,加强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借智兴县”。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塑料编制袋生产线建设以及竹坝铁矿二期扩能中段掘进、李家河铁矿扩能、秀水河铁矿改扩建、煤电公司技改扩能、铁山公司和秦巴煤炭集团、红潭河煤矿等企业技改扩能建设。二是依托南江火炬节能技术研究所,进行新型工业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研发。鼓励和支持南江矿业集团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挥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应用,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使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与国际、国内大市场实现快速接轨。

(三)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制止“三乱”,为南江工业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政府从小事抓起,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从“扫地”抓起,用“扫地不力就扫人”的办法有效地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部门切实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方式,主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敢为人先。不能守着优势“等、靠、要”,要有“后来居上”的创业精神。

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书记

第二篇:发展新型工业加快转型跨越(2011.4.12)

发展新型工业加快转型跨越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完成GDP163亿元,增长37.71%;财政总收入11.07亿元,增长37.86%;完成工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58亿元,增长28%。今年一季度,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12.86亿元,同比增长26.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49%。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培育产业促转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奋进年”和“产业项目建设大会战”活动,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工业。一是精心谋划项目。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谋划储备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抓好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策划准备了黄沙坪矿多金属利用、宝山矿业30万吨阴极铜、银星公司10万吨富氧炼铅以及年处理生猪30万头肉制品加工等投资上亿元项目30余个。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策划包装了36万吨石头造纸、3.2万千瓦的荷叶风力发电等一批低碳产业项目。二是加紧启动项目。对各个重点准备项目,安排专门班子和人员做前期工作,并通过上争外引,及时嫁接上马,推动重大准备项目陆续从计划层面转入实施阶段。2010年全县共启动实施重点工业

项目35个,投资概算130多亿元;今年拟实施重点工业项目48个,总投资概算212.9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0个,投资127.77亿元;续建项目12个,投资70.21亿元;招商启动项目16个,投资15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税收30亿元以上。三是强力推进项目。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机制、推进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切实加强跟踪调度,实行挂图施工、倒逼推进,促推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2010年以来,我们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新型工业化奋进年”和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帮助企业融资近10亿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130余个,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2010年启动的35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企业22家,投产率达68.9%。

二、坚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集聚产业促转型。坚持“园区兴工、特色兴园”战略,将园区作为第一平台来打造,推动了园区跨越发展,桂阳工业园今年被评为“全省最受公众关注的产业园区”。一是进一步优化园区布局。规划确立了以县工业园为中心,以长富、共和、宝山、芙蓉、燕山、春陵六个项目区为支撑的“一园六区”29平方公里大工业园区建设框架,明确界定了各项目区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矿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建材、电子信息、轻工制造和食品药品加工五大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同时,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引导建设了家具产业园、百万吨石墨加工城和桂阳贯耳(温州)工业园三个“园中园”。二是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按照“两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成效”的思路,先后投入3亿余元建设了15条共36公里园区连接道路、30万平方米标

2准厂房及办公、娱乐等配套设施,大大增强了园区承载能力。三是进一步增强园区实力。坚持新上产业项目向园区布局、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大引企入园,打造实力园区。2010年完成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同比增长139.8%;完成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23亿元,同比增长54%。

三、坚持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提升产业促转型。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着力推动“桂阳矿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两型”化、高端化、品牌化。一是主动靠大联强,做强优势产业。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顿整合,先后引进湖南有色、中国五矿等战略投资者,重点启动实施了百万吨多金属利用、百万吨干法水泥、30万吨电解铜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强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按照“两头拉长、中间拉大”的思路,拉长产业链条,主攻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引进成熟技术和工艺,顺利完成了银星、联合锰业等一批铅锌冶炼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支持兴达环保、锐驰矿业、申湘尾矿回收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电铅、精秘、白银、氧化锑、金属锌等9大品牌,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三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按照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顶着减少工业产值20亿元、减少税收近亿元的巨大压力,关闭淘汰小型铅冶炼、水泥厂等落后产能企业30余家,加快了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步伐。

四、坚持以招商引资为动力,承接产业促转型。积极抢抓我县 3

被列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的契机,大胆先行先试,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实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突破。一是打造承接“洼地”。先后出台了《鼓励投资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对转移企业给予最大优惠和扶持,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国家、省、市收取的部分及有偿性技术服务费外一律免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县行政审批提速50%,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营商成本。同时,对引进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真正使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二是构筑承接平台。用足用活“先行先试”34条政策,积极创新方式,多方筹资,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在2009年建成1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并实现当年全部招租的基础上,2010年全县园区完成标准厂房建设30.7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亿元。今年又安排建设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竣工标准厂房利用率100%,呈现出“项目等厂房、厂房促项目”的喜人局面。三是加大承接力度。着力加大招商考核,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实效。先后引进了顺发制衣、台达电子、亚泰鞋业等一批沿海产业转移企业及东莞方中集团、中建南方公司、广州贯耳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2010年全县新批外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5343万美元,增长7%;实际利用内资18.27亿元,增长32.4%。

桂阳县经信局

2011年4月11日

第三篇:关于加快南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南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南江位于四川东北边缘,地处川、陕、渝金三角中心,毗邻陕西汉中市,属省际边界县。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3383平方公里,有耕地42.35万亩,总人口70.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72万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507米,最低海拔370米,地形复杂,溪沟纵横,山水相依,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南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时代先锋王瑛同志生前工作县。

南江属于革命老区。这里是第二大苏区的中心之一,徐向前、李先念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了两年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县有2.2万名南江儿女参加红军,1.6万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现存红军遗物800余件、遗址310处,保存完好的巴山游击队旧居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经典景区。

南江生态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62.6%,活立木蓄积量达1100余万立方米;绿化率98%,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境内有野生动物195种,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巴山水青冈、红豆杉等珍稀植物20种,被誉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拥有830平方公里原生态旅游景区、41万亩原始森林、3万亩冰川时期“活化石”巴山水青冈和2462亩皇柏林,有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字品牌风景区,是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中国红叶之乡。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50余种,潜在价值3000亿元以上。南江农业独具特色。南江黄羊、富硒茶、金银花、山核桃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有“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茶叶和金银花、山核桃、翡翠米等9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委、政府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南江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等发展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17亿元,比2005年增加16.55亿元,年均增长11.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7.7:22:30.3 改变为42.5:29: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20

05年增加4.64亿元,年均增长2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增加3391万元,年均增长19.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1005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加3640元,年均增长13.7%。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南江发展基础薄弱。2008年,全县人均GDP仅6827元、财政收入116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51元、10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3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588元、1028元;现有绝对贫困人口7.35万人,低收入人口10.78万人,分别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2.3%、18.1%。

(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是42.5:29.0:28.5,与全国、全省水平相比,一产业比重分别高于31.2个、23.6个百分点,二产业分别低19.6个、17.3个百分点,三产业分别低11.6个、6.3个百分点。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工业方面,劳动密集型产品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农业方面,仍然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尚未形成。服务业方面:传统商业仍然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三)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普及率不高,单位产出率低,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产业化链条不健全,影响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一般性产品多,专用产品少。

(四)农民增收困难较多。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农产品品牌,没有形成“拳头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民收益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增收渠道不宽。

(四)财政运转十分艰难。南江基础差,底子薄,支柱财源少。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8144万元,而支出高达17.6亿元,主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来保工资、保运转,自我投入更显不足,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五)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南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集山区、老山、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农业县,历年来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尤其是扶贫开发问题、农业灾害问题、国企改革和国有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等,都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农民人均纯收入收入水平低,2008年底,全县仍有绝对贫困人口7.35万人,低收入人口10.78万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县乡两级

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二是生产要素大量外流。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由于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专以上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由于农民增收缺乏有效载体,大多数农民被迫举家外出,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达20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滞后。南江县地处内陆山区,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一方面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政府仍然首先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影响了县域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四是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受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和重复建设的影响,南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在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形势、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增添发展措施,拼抢机遇,奋发进取,促进南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项目攻重建,着力构建城乡建设新南江

按照“交通网络大突破、城镇框架大拓展、农业基础大改善”的要求,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构建城乡建设新南江。

1、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按照“融入大环线、完善内循环”的要求,紧紧抓住全市“六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支持配合广(元)巴(中)高速、乐(坝)巴(中)铁路、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公路连接通道,使南江尽快融入国、省大交通网络。加快推进S101线县城绕城公路建设,切实抓好县内干线公路改造,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强力推进农村公路、车站码头和断头路建设,全面提升交通形象。

2、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城市。按照“公山几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的特点,科学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充分依托城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坚持把红塔新区作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样板工程,着力打造灾后重建新区、文化产业园区、山水园林社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3、切实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捆绑项目、夯实基础”的思路,以新农村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农村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着力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提高农村电网配送能力,完善农村信息通讯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和以电代柴项目,保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着力打造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人居环境。

(二)抓园区建产业,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南江

按照“新型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富民、生态旅游扬名”的思路,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南江。

1、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园区促进财政增收。按照“招商引资增总量、整合资源壮骨干、积极融资育龙头”的思路,加快东榆中小企业园区、乐坝商贸物流园区、坪河非金属建材园区建设。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南江矿业集团、南威水泥公司、南江煤电公司、铁山冶金矿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做大主业、多元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1户、超2亿元企业4户、超1亿元企业5户、超5000万元企业2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型工业和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2、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按照“一园一业、一园一特、规模发展”的思路,着力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正直农产品加工园区、元顶子富硒茶园区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南江黄羊、金银花、山核桃、富硒茶、优质粮油等骨干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北牧南江黄羊集团、米仓林业集团、翡翠粮油集团等龙头企业,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3、加快建设生态旅游园区促进市场活跃。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载体,着力打造精品景点,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接待能力,加快光雾山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三位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隆重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打造全国知名旅游节庆,提升南江旅游知名度,让光雾山成为西部生态旅游新亮点。

(三)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南江

按照“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的要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平安和谐新南江。

1、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四难”。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有效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扎实抓好就业援助,帮助“零就业”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实现再就业。继续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移民搬迁工作,不断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和谐。大力实施科技富民行动,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水平,切实化解“上学难”。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计生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和孝道文化,积极争当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

3、维护安全稳定保障和谐。逗硬落实安全生产辖区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分级负责、属地负责、部门负责”的原则,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妥善解决老难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力争年内创建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作者系南江县发改委综合股长、信息中心主任)

第四篇:加快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期,我对加快新田工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索和思考。

一、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新田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吹响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拉开了架势,搭建了平台,取得了成效。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33.9%;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9.8%。2010年底,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09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0家。基本形成了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齐全、管理比较规范的“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即龙泉工业区、循环经济工业城、方达工业区、石羊工业区,规划面积共23平方公里。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总量小。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0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仅占全市的3%,是祁阳县的20%;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2.6亿元,居全市倒数第二,是全市的2.4%,是冷水滩区的10%;全县工业用电量1598万千瓦时,居全市倒数第一,是零陵区的3.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仅30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3%;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仅1家,占全市的1.9%;年产值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只有3家。

2、发展慢。XX-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4.8%、20.6%、19.8 %,XX年年比XX年回落4.2个百分点;2010年,江华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我县高4.9个百分点。2010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排名全市倒数第三,比零陵区低14.1个百分点。XX年年我县没有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2010年,我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家,是全市新增数的2.7%,是东安县新增数的20%。

3、贡献少。一是对gdp的贡献少。201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占全县gdp的17.7%,比全市低7.7个百分点。二是对财政的贡献少。2010年,工业税收1098万元,占全县总税收的11.5%,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8.1%。

4、后劲弱。一是企业融资难。银行对中小企业持慎贷态度,调查的14家规模企业中,近三年从银行拿到贷款的仅7家,总共不到3000万元,平均每家企业三年中只拿到400万元的贷款,其中有一家企业XX年的贷款现在还未到位。90%以上的企业认为银行的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融资难。二是自主创新差。90%以上的企业主学历较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企业中科技人才缺乏,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不足20人,平均每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到1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很弱。三是土地制约大。土地审批越来越严格,土地征用越来越难,直接制约工业园区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如万家鹅业公司在工业园购地40亩新建屠宰厂和熟食加工厂,直到开工时仍有十余亩土地未征收,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四是产业层次低。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很小,全县被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仅一家。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份额不大。

二、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新田工业发展问题

上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理性面对,科学分析,认真对待。

从客观上来讲:一是资源不充足。新田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水资源缺乏,也没有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还是永州市唯一没有220kv电网网络的供电区域;仅有的两回110kv网络电源都是从宁远县220kv桐山变电站供出,达不到n-1要求,供电可靠性大打折扣。据龙泉工业区的一些企业主反映仅2010年停电就达12次以上。仅有的两座110kv变电站都集中在城区周边,南部供电区域电压质量不足,石羊工业园因为没有稳定的电力保障,已签约的几家企业也无法按期入园。二是交通不方便。境内无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经过,没有航运,只有两条省道过境,柏新坦二级公路宁远县路段还未贯通。由于境内的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大型货柜车不能通畅运行。到广州需要8个小时车程,到长沙需要6个小时车程,物流成本较高。三是基础不牢实。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资金严重不足,民营工业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国有工业企业破产、改制,烟厂政策性关闭,目前全县除自来水公司外没有一家国有工业企业。

从主观上来讲:一是认识还不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但有的县直部门及乡镇对发展工业的认识还是不高,认为新田发展工业没有优势,缺乏信心,安于现状,甘于落后,全县上下还没有形成大张旗鼓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抓好工业的浓厚氛围。二是措施还不硬。比如,近年来,我县制订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真正落实起来,还不够到位。又如虽然对发展工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制订了奖惩办法,但是没有严格执行,没有坚决兑现,齐心协力、争先恐后发展工业的工作格局难以形成。三是服务还不优。在引进企业时,主动为企业服务不够。如电力部门因故停电时只在电视上发布公告,没有通知到企业,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安排,特别是对冶炼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有一家冶炼企业正在生产时因突然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余万元。企业引进后,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导致企业主不敢增加投资,甚至撤资。

三、用战略的眼光谋划新田工业发展举措

新田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新田工业发展,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1、要有分有合。分,一是功能要分区。“一园四区”每个区的产业布局要有所侧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龙泉工业区侧重发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纺织服装等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城侧重发展洗染化工、电镀、建材等产业,方达工业区侧重发展电子、制鞋等产业,石羊工业区侧重发展冶炼产业,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产业布局。二是干部要分工。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以及整个新型工业化的调度、服务、考核均分别确定县级领导主抓。三是产业要分类。全县工业产业适当分类,明确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外向型(电子)加工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要围绕现有的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建材、轻纺、冶炼等相对优势的产业招商引资,扩大聚集,形成链条,尽快培植成有新田特色的产业集群。四是任务要分解。把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分解到“一园四区”、相关职能部门,并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小结,年终结总账。

合,就是形成发展工业的合力。工业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上上下下,必须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调度,统一的考核。全县工业经济由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总负责、总调度、总服务、总督查、总考核。“一园四区”分头抓实,工作相对独立,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

2、要有攻有守。攻,一是主攻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不断丰富招商手段,采取领导招商、专业队伍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新渠道,做到第一时间了解信息,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包装,切实建好招商项目库,并及时更新,将项目的开发和储备情况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既要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做大工业总量,又要引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做强工业支柱。二是主攻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要在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上有新的突破,让引进的项目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引资开发、垫资开发和贷款开发等方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不断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模式,使园区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中去。三是主攻产业集群。认真实施既定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培植壮大支柱产业,确保主导产业真正发挥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延伸上项目、搞技改,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水平。

守,就是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条是环保底线。不管利益诱惑有多大,环保底线必须死死守住,这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创新环保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另一条是用地底线。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现在中央和省里对土地管理越来越严,控得越来越死,每批一亩地都不容易,必须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守住底线。对达不到每亩土地30万元投资强度的,只给予所投金额相应的土地,剩余土地要予以收回;对一年内不动工建设的,依法收取闲置费;对两年内不动工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3、要有破有立。破,就是要破解制约工业发展的难题。一是破解交通难题。以打通出县通道为重点,加快二广高速两个互通的连接线、京珠高速复线新田连接线建设,争取柏新坦二级公路嘉禾县和宁远县路段、省道s323改扩建工程早日完成,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破解电力难题。抓紧实施循环经济工业城和石羊冶炼工业区的用电设施配套建设,加快220kv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石羊110kv变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升级,为工业用电提供保障。三是破解供水难题。抓住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对口扶贫的机遇,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快两江口水库的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认真落实省政府有关扶持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企业贴息资金等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规模。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参股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积极组织银企座谈

第五篇:对长阳新型工业发展理念的思考

对长阳新型工业发展理念的思考

马俊山

一、近几年来我县工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一)工业经济发展迅猛。2000年,我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仅1.72亿元。近几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并按照“打造水电龙头、构建矿业支柱、培育轻工后劲”的思路,坚持实施项目兴工战略,突出水电、矿业、建材和轻工等产业重点,努力促进产业集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到2005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46亿元,增长275%,年均递增30.26%。2006年,全县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8亿元。2007年,全县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2008年,我县年销售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96家,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35家。其中,1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3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工业经济作为我县中小企业经营的主要产业领域,取得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招商引进企业贡献大。近几年,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招商引进企业的投产。锰系列4家企业2007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7亿元,2008年达到6.21亿元;湖北三源水泥有限公司2007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7亿元,2008年达到1.13亿元;长阳清江化工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0.82亿元,2008年达到0.98亿元;长阳宏发纸业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0.51亿元,2008年达到0.63亿元。这些招商引进企业的工业产值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招商引进企业同时带动了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三)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产业优势。围绕“打造水电龙头,构建矿业支柱,培育轻工后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我县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取得了长足发展。水电行业37家,2007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际入库税金2450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9亿元,入库税金3760万元;锰系列企业4家,2007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实际入库税金6020万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

6.21亿元,入库税金7450万元;建材水泥企业3家,2007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28亿元,实际入库税金845万元,2008年2家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入库税金718万元;煤炭行业36家,2007年实现产品产量6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1.4亿元,实际入库税金2000万元,2008年实现产量70万吨,销售收入2亿元,入库税金2250万元。由于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其对社会的贡献逐年增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成为税源主体,县级财政收入2005年1.84亿元,2007年

2.68亿元,2008年3.53亿元。

二、对我县新型工业发展理念的思考

要使我县新型工业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全县上下在思想上统一工业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一)工业强县战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只有工业发展壮大,才能使县级可用财力有效增长,才能为县域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工业强县战略不能因为党委政府的换届而有所改变,不能因为领导人的喜好与否而有所改变,相反,需要持续强化工业强县战略思想。

(二)自我加压。尽管我县属于全国民族自治县和全省山区县之一,但所处的区位仍极具发展优势。我县已被纳入宜昌市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邻近的宜都市已发展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如果进行横向对比,我县工业与先进县市的差距很大。同时,县域经济

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随着“三大通道”相继建成竣工,以及县城出口大通道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我县的区位优势,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工农对接。新型工业在农村的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工业对所属区域内的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二是以工业的理念和手段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对于缺乏除农业资源以外资源的地区来讲,工农对接尤其重要。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之一的枝江市围绕龙头企业生产需求,建好企业“第一车间”,建成优质粮、棉、油、水产、水果等五大产业基地近100万亩,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70家,年加工农产品120万吨,走出了一条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跨越的发展道路。农村新型工业的内涵本身就包括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打造水电龙头、构建矿业支柱、培育轻工后劲”的思路,摸清全县水电资源状况,对于投资额较大的水电开发,通过大力招商引进县外投资客;将煤炭生产企业通过“三改六”、“三改九”压缩在30家以内,以此提高企业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向下游深加工延伸,提升资源利用附加值。同时,相关部门要依法行政,严厉打击无证开采和乱挖乱采矿产资源行为;通过颁发生产许可证、年检和行业管理,对小规模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的企业,要予以限制和禁止。

(五)产业转移的承接。随着国家的产业宏观战略调整,以及从世界和全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看,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不断地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欠发达地区必须顺应发展潮流,适时承接。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靠自身能力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产业转移的承接,无疑是一个地方实现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

有专家把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1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92—2001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制度基础。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的投资。我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变为以资本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为主,承接方式日趋多样化。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高速增长阶段,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双转移,即大规模的外国资本向中国沿海、内地转移的同时,大规模的日益成熟的沿海国内资本也向中西部转移。近几年来,枝江、宜都等县市不少企业的落户,就是这种产业转移承接的结果。产业转移的承接,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三、几点政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机制。突出工业发展在全县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工业经济组织体制和目标责任制。县乡领导每人至少要联系一家企业,一定任期内至少要招商引进一个工业项目(或企业)。对重点项目要有领导联系,有专班负责,并一抓到底,直至抓出成效。要明确县直相关部门支持工企业发展的职责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应做的工作。乡镇要有专门班子抓工业。要加大考核力度,建立并实施县乡成长工程目标考核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工作制度。县乡至少一个季度要召开一次工企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建立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奖励机制。县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奖励资金,对完成目标任务且综合考评处于前列的乡镇、部门进行通报表彰和奖励。根据企业的社会贡献、发展规模和行业

带动作用等情况,每年评选5至10户先进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对工企业发展扶持资金进行统筹和切块管理,加大扶持力度:计划、财政、扶贫、民族宗教、科技、农业、工业、商贸等部门的项目申报要进行整合,避免企业多头申报。三是增加工企业发展工作经费,确保主管部门对乡镇考核和日常工作正常运转之所需。

(三)加大招商引进工作力度,持续增强工企业发展后劲。实践证明,招商引资办企业是使我县工业增量和财政增收的捷径之一。不断加大招商引进工作力度,是持续增强工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措施。县乡两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在每一和一定任期内要有招商引进的目标任务,并通过严格考核,作为任用提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对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组织机构进行整合,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体制,增强招商、引进、落实力度。

(四)加快长阳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工业大产业,扩大优势骨干企业规模。加大开发区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征地难、供地慢、审批烦等瓶颈制约,解决要素供给不足问题,扩大发展空间。努力使开发区高起点、一次性做大,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针对我县土地资源较为稀缺的现状,通过规划并实施“一区多园”,扩充发展空间。通过对园区的功能定位,实现我县工业的区域布局。

(五)建立亩均税收和社会贡献奖惩机制。建立亩均税收和社会贡献奖惩机制,是新形势下破解土地资源制约,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总体思路是围绕建立考评、准入、制约、激励“四大机制”,发挥政策激励导向和制约作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考评机制,对乡镇、开发区、企业实行亩均税收和社会贡献的定期排名通报制,并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建立准入机制,强化选商选资,以亩均产出、亩均税收为主要指标,建立项目评价体系;三是建立制约机制,开展企业亩均税收等指标统计分析和排序;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如开展科学示范企业评选活动、设立最佳效益奖等。

(六)加大投入,尽快处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作为主管工业的职能部门,县经济商务局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九个委办局合并而成,属下破产关闭企业多,改革改制任务艰巨,其主要精力是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很难集中精力谋划发展。因此,需要在机构编制和工作经费方面予以倾斜。同时,应逐年加大投入,尽快处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

作者单位: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经济商务局

下载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南江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的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扭住城乡统筹的龙头—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县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既是山区农业大县、国家扶贫重点县,又是蕴藏50余个品种、潜在价值400亿元以上的矿产资......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2007-12-12 16:00:5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点思考对贫困山区县加快工业......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合集]

    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业强县”战略,为更快更好地把我县建设成为闽粤赣边际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思路......

    抓住机遇加快来宾工业发展

    抓住机遇加快我市工业发展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视察来宾时的重要讲话体会 作者:覃彦儒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6月5-6日视察来宾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工业......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新型工业发展---5(精)

    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新型工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

    关于推进南江产业发展的思考(五篇模版)

    关于推进南江产业发展的思考罗鸿宾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作为全国地震重灾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新型城镇化是巨大引擎,必将给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推动区域综合发展。 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社会以......

    加快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武圣宫镇)(合集5篇)

    加快工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 武圣宫镇龚玉龙 ***武圣宫镇工业小区,位于武圣宫镇集镇北部,始规划建设于2006年4月,总面积约200亩,园区工业年总产值3500万元,年上缴税金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