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提高消防装备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有效提高消防装备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消防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而消防装备配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着消防队伍的战斗水平,加强对消防装备的有效管理,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消防装备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消防装备管理效果。
关键词:消防装备;管理问题;思路与对策
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消防事业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区消防部门的装备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明显提高了我国的消防质量。然而,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消防装备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消防部门的战斗力发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一、消防装备概述
进行火灾扑救时,消防部队借助各种消防车辆、消防器具等,对火灾加以处理,从而达到灭火救灾的效果。在火灾扑救过程中,消防队员所使用的各类灭火装置都属于消防装备范畴,具体而言,既包含消防器材、器具,消防车辆、船艇,同时也包含消防人员使用的消防手套、战斗服、头盔等。消防部门在进行消防作战或者训练时,都离不开对消防装备的运用,如果消防装备的管理不到位,甚至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将直接降低消防部队的实际战斗力。
二、消防装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防装备通用性较差
由于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消防装备生产厂家往往会制造技术壁垒,导致不同厂家间的消防装备无法通用,致使出现问题后装备配备困难。加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消防装备的门类和种类都有所增多,导致零配件较多,如果通用性较差将增大管理难度[1]。
(二)应急装备老化严重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消防装备老化问题较为严重。首先,消防部门的装备管理经费不足,单位重视程度不够,致使不能及时对装备进行更新和保养。其次,装备管理人员的养护意识薄弱,导致装备超期使用带来老化问题。
(三)消防装备维修保养困难
火灾救援离不开消防装备的使用,能否对装备进行很好的维修养护,对于消防工作而言作用重大。然而,大部分消防部门从事装备管理的人员,具有的维修养护专业知识较少,加之装备不断推陈出现、更新换代,使消防装备的维修难度有所增大,当消防装备出现问题后,一般要将装备送往出厂厂家,或者等待厂家上门维修。消防装备维修养护难度大,严重影响消防装备的使用。
三、提高消防装备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消防装备的配备标准
由于消防装备的配备标准不统一,致使消防装备之间难以实现通用,不仅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将影响消防水平的有效发挥。完善消防装备的配备标准,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在装备采购时,应该给予生产厂家一定的建议,尽可能的从根源上解决消防装备的配备问题。其次,进行消防装备管理时,应对市场上现有的消防装备加以总结和归纳,及时掌握消防装备的创新情况,从长远的角度制定配备标准,为以后技术更新提供一定的便利。最后,消防装备之间进行配备往往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的,不需要对所有装备进行配备,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对配备标准的制定。由于各地消防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消防部门应结合自身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装备之间的配备[2]。
(二)及时对消防装备进行更新换代
消防装备建设应该立足长远,加强对装备综合成本的研究与分析,对严重老化的装备及时更新,根据现代消防技术需求,对必要消防装备加以购置。进行消防装备管理其实与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很多相似性,可以借鉴某些成功企业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消防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管理,使管理效能发挥出最优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消防装备,无论是在结构、质量,还是技术上都能发挥其优势水平,提高消防战斗力。
(三)加强对消防装备的维修保养
加强对消防装备的维修养护,可以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节省消防装备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一方面,在进行消防装备购置时,应将装备的维修养护问题具体细化,建立可靠的装备维系养护体系,并将其作为装备购置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结合消防地域特点,构建消防装备的维修网点体系,当消防装备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的由附近网点派人进行维修。
(四)提高消防员的业务技能
购进先进的消防装备固然重要,但是一旦消防队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将难以实现对装备的配备与应用,提高消防队员的业务技能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加强对消防队员的积极引导,尽可能促进消防队员的自主学习,积极掌握先进装备的使用技巧和功能发挥。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岗位,采取不同的技能培训,聘请具有高技能的装备运用专家,对消防队员的岗位培训加以指导。
(五)加强消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管理的规范性。首先,加强消防装备的档案管理,对消防装备的购置、维修、移交等各种情况进行登记。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网上管理,便于装备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登记,提高管理效率[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消防装备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装备通用性差、应急准备出现老化、装备维修养护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完善消防装备的配备标准,及时对消防装备进行更新换代,加强对消防装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消防员的业务技能,加强消防装备的信息化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汪炀.浅谈消防灭火救援装备管理[J].水上消防,2013,01:14-16.[2]王震.加强消防装备运行保障能力的思考与对策[J].才智,2013,20:310-311.[3]卢锦忠,陈炜.福建省消防装备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海峡科学,2012,11:69-70+75.
第二篇: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绪论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具有许多大企业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中小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与文化生活的最基础组织单元、最具活力的组织要素。中小企业在国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Penrose认为,“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而其中的“资源”最基本的是人、财、物三种资源。在郑州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孙学敏教授的《中小企业成长与战略研究》著作中提出“企业总是存在未利用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更难以分割,因此人们经常会看到企业中无论何时总存在着一些人的专业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形。”同时孙教授还指出:成长经济十分强调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非物资资源。Penrose还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既是企业扩张的引致性因素,又是扩张速度的限制型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对于自己的前景必须认真考虑,慎重处理企业问题。人作为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对于人的管理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重要工作,管理者必须让他的雇员满意,让那些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企业一样工作的雇员感到满意。加里·德斯勒在其《人力资源管理》著作中认为:人力资源技术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人力资源管理在设计和完成企业战略规划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竞争最后归结为人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对人的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今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列入企业重点工作范围,选聘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是非公经济体制的中小企业在最需要人才的竞争时代在人才的争夺战中虽然有了一定优势但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这些问题对于吸引企业所需人才、如何使人才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还有一定的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和家族式管理两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中小企业(指非公经济性质的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中国信息报》引自国家发改委的资料,到2009年6 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9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9%,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700 多万户,个体经营户4200 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和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将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归纳为: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等等。
中小企业对交通、配套的生活设施等区位条件不象大型企业要求的那样严,它们可分散在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和边远乡村,因此,可带动落后和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有利于经济布局平衡发展。
(二)、社会需求成就了中小企业
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经历失业的再就业人员的心态使得以非公有经济为主的企业有了较好的选择余地,而在待遇等方面也基本由企业主决定。农村务工人员的初次务工经历和知识结构、技能欠缺以及一种自卑心理的存在也给这些企业一个使用低成本劳动力的机会。而商品短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认识还未深入、市场秩序没有规范化、法制化、进入壁垒低以及社会多种需求的存在也给了这些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市场环境。
民营、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温州在发展初期,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以假冒名牌产品的现象较为严重。如皮鞋、领带、服装等等,而由于当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大部分消费者还无力承担名牌产品的价位,而且社会也需要价位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些“名牌”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这样就给了温州为代表的这种企业发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展的空间。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自身财富积累以及各种能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需求层次变化,尤其是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力度的加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也使得这种企业有能力和愿望也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温州在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后经过艰苦的努力形成了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在农村发展非公有制的非农产业,“温州模式”的非农产业的发动者和创业者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农民办企业,经营企业,承担风险,其基本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最初的产品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为主,销售以内销为主。而如今继承和发展温州模式又成为企业和政府的新课题。
三、临沂盛能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析和问题
(一)、公司现状介绍
临沂盛能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2001年,总投资3.76亿元,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创新,逐步形成了集牧草种植、高产优质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乳品产业链,现已发展为山东省乳品加工行业领军公司之一,公司所拥有的商标“益膳房”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在山东及周边省市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益膳房”系列乳制品依其优质的奶源、稳定的产品质量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在激烈的乳品竞争中产值及社会贡献连年攀升,成为引领临沂地区及周边奶牛养殖和相关产业的龙头公司。
盛能乳业现有在籍员工570人,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在籍员工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员工总人数25%,研发、品控等重要技术岗位均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公司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利润1358万元,利税704万元;2009年已完成销售收入2余亿元,并连续保持4个月零库存运行。
公司目前成功开发了“益膳房”牌鲜牛奶、酸牛奶、酸奶饮料、冰淇淋四大系列近100个品种,“益膳房”乳制品高端品项产品陆续投放市场,有效提升了“益膳房”的品牌拉力。并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公司研发队伍与国内多个研究院所合作,立足高端,正在开发多个新品项。“益膳房”牌乳制品依其稳定的产品质量及不断地推陈出新牢牢地站稳了市场。
公司产品销售以临沂为中心,辐射济南、青岛、潍坊、德州、淄博、济宁、泰安、日照、威海、烟台、枣庄、菏泽、聊城、莱芜等地市,还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开发了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外市场,产品所到之处,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但近年来随公司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在管理上出现了种种问。如人力资源问题,家族式管理问题日益严重,公司领导层处于困顿之中。
(二)、人力资源问题
1.人力资源的特点
人力资源与其他物质、技术、资本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人的思维分析能力以及人的主观需求两个方面,这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比其他任何职能管理都更复杂、更困难;二是人力资源具有复杂性。人力资源的复杂性是由人力资源的差异性造成的。这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素质、能力、态度、绩效各方面的千差万别,这更加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三是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此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小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就要了解人力资源的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制度,做到有的放矢。
2.人员选用缺少系统性
中小企业缺乏岗位职责的明确界定,也就无法明确到底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员;此外由于缺少人力资源规划,所以招聘总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程序。其次是招聘程序不严格不科学,导致招聘中容易出现失误,如有时候人事部门直接决定录用,或者总经理直接决定,用人部门不参与招聘过程等现象经常发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聘用缺乏明确确的计划,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加上人员的引进与升迁皆缺乏制度,常凭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决定一切,使无人情关系的优秀人才无法久留。
3.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中小企业的激励措施或行为,随意性较大常根据老板的心情或感觉来做。往往使下属无所适从,员工更加茫然,激励行为达不到预期目的。另外企业内部工资结构不能体现出岗位的价值。表现在工资收入与业绩衔接不合理,经常有大锅饭的现象存在,所以员工感觉不公平,激励措施执行后,大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适得其反。常常表现为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积极性不高,人员稳定性差。
(三)、家族式管理影响企业发展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1.家族式管理遇到的难题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编写的首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中国的民企九成以上是家族企业,全国每年新生的民企有15万家,但同时每年死亡的民企也达10万多家,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的在10年内消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年零9个月。虽然在这些企业中,既有单一业主制的企业,也有合伙制的企业、共有制的企业,甚至还出现了家族成员保持临界控制权的企业集团,但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实行典型的家族式管理。客观上来说,由于法制还不甚健全、信用体系也有待形成、加上职业经理人阶层也仅仅处于萌芽状态等种种现实因素,家族式管理无疑是成本最低的企业模式。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存在太多不规范的地方,在经历一段创业的辉煌后,中国的家族制企业必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持持续性发展,如何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方式,依然是困扰家族企业的严峻课题。家族式管理对延长企业寿命,实现持续经营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2.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是相对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但是,家族式企业具有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无法继续支持企业发展。这种模式可选拔的人才仅限于家族内部,范围狭窄,而又对进入企业管理层的外来经理人采取排斥的态度。因此,它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中,老板倾向于施行人治管理,对于企业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这样一来,不利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优秀的人才纷纷离去,造成企业在更为规范的游戏规则下面临更大的风险。
3.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经营者应区分“人治”和“法治”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在“人治”阶段后应尽快转入“法治”过程。
四、中小企业主要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匮乏原因分析
1.经营者素质较低
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文化素质较低,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缺乏管理技巧和方法。
2.人才观念落后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企业经营者缺乏动态的科学人才观和正确的用之道。
3.企业稳定性低导致人才稳定性差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或国有企业来说,他们的产品单
一、市场狭小,在资产规模、市场影响力、产品占有率、资金充足率方面都处于劣势。企业由于投资决策、资金短缺等原因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市场风险比大企业高,企业经营者自身对企业前景比较模糊,没有自己的战略和规划或比较盲目,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稳定性预期差。在风险性较大的中小企业工作要面临比在大企业发展相对更大的风险。因而,企业员工往往要求提供比大企业更加丰厚的现期物质补偿,而中小企业由于处在创业期或是规模高速扩张的资金饥渴阶段,又很难提供比大企业更有吸收力的薪酬和完善的福利体系来对这种风险予以补偿。
4.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相同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
此外,中小型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司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在缺乏良好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之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往往不会专心工作,更不会对企业“一心一意,白头到老”了。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都存在,并且也逐渐认识到了,也在积极引进一些科学的考核机制或考核软件,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考评方法。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5.核心员工流失严重
就我国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来看,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没有为核心人才提供相应的个人发展空间
(2)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3)企业文化建设差强人意(4)成长机制缺失
(5)企业文化吸引力不足
(二)家族式管理方式落后
1.家族观念影响引进人才
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引入优秀人才比较困难。而企业又要发展壮大,急需人才加盟,此时只有从家族内部挖掘,结果家族中一些资质平平、能力一般的人进入企业管理层。尽管这些人不比其它员工的贡献大,甚至还要小,他也会因自己的特殊关系而争权夺利、不干实事,颐指气使,自封“元老”,养尊处优并要获得超额利益,这对执行企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打击很大,会严重影响到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存在五大管理问题
(1)位居企业中高层的家族成员将矛盾与情绪带入工作中,增加管理难度。
(2)政令多出,当事员工无所适从,多头领导的现象降低了工作效率。(3)家族成员私心作怪,损公肥私等问题更难处理。
(4)不论是否占据重要部门及核心岗位职位,都容易在事实上形成内闭的家族圈子,难以形成开放状态与真诚兼容、接受企业其他员工。(5)在企业的家族成员中,任人唯贤难以客观,倘若“自己人”能力难以服众,将会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心态,能力和潜质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
五、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人力资源管理解决途径
1.企业经营者要提高素质
企业经营者应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更高层次需求不断提升的高速发展阶段。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2.避免制度“随意化”和“情绪化”
制度的随意化在中小企业中尤其突出。尽管“随意化”和“情绪化”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有助于事情的解决,但更多时候却起着负面作用。中小企业更容易忽视制度而设立临时性的“口头制度”和条款,使雇员往往不知如何工作而且时时担心触犯老板的“最新制度”。随意化和情绪化是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中的一大障碍,它只是解决了发现的问题而不能认清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进而去分析研究。规范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提高、知识的增加以及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企业的“人治”行为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符合企业的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处乱不惊,从容面对和处理事务。
3.创造团队型企业
良好的团队凝聚力能帮助员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更顺利地完成任务。良好的团队凝聚力通过资源信息共享、相互协助可以更好的完成工作。优秀高效的团队是由优势互补、多种高效人员通过一定方式的组合,团队的队员应该各有特点和自己的优势,同时队员会换位思考,容忍队员的失误和错误,能主动与队员交流和沟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蚂蚁是团队力量表现突出的代表,当蚂蚁数目增加时其工作更加起劲,群体因素增加了工作效率。这种“群体增量”的现象表明:竞争增加操作的动机,旁人的活动刺激助长了个人感知动作的反应。中小企业在人资源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下,更应该重视团队力量的作用,管理好自己力的团队,通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一个高效、高凝聚力的团队。
4.制定合适的薪酬制度
公司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分成“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如住房津贴、俱乐部成员卡、公司配车等等。
“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顺手的工具(如高配置的电脑、高档通讯工具等),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授权其为某大型项目的负责人等),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及家庭的表彰、谢意等等。
5.企业对待人才应重视的七个方面
企业在“选”、“用”、“育”、“留”、“放”、“辞”、“挖”七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过高的流动率不可避免地还带来招聘成本的提高,员工流动导致对新员工的成本支出将大大增加。在招聘员工时不要过度重视学历、经验、专业经历,社会需要干才、将才、帅才、通才,而企业应拥有先知先觉型、后知后觉型、不知不觉型的人才结构即决策层、执行层和作业层。
(1)“选”,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选用标准,可以企业自己招聘,也可以借助高级管理人员代理招募机构进行选人或者通过某些就业服务机构联系获取更多的人员信息以此寻找合适人选。有些时候相关工作经验的欠缺也许能成为人才努力的一个动力,企业不一定都要招聘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年龄限制目前很多企业对年龄的限制较为常见,中小企业希望应聘者年龄要小,经验要多,知识要全面。其实在选人时应更加重视应聘者的再学习和接受能力;年龄的限制不要局限于小,各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年轻的有激情、活力、旺盛的精力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以及足够的稳定性;较大年龄的人员的激情、活力、精力和勇气要比年轻的有所欠缺,但他们理性的思考、更加开阔的思路、知识的积累、办事稳重,而且这类人员心理较为成熟,家庭的建立也使他们重视珍惜自己的工作。
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所从事行业来开拓选人思路。企业还应遵循节约原则:不缺乏相应人才,也不能人才浪费造成人力成本过高。
(2)“用”,企业用人要诚信,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根据人才的能力和职责给予相应的有压力的工作和权利,合理有激励的薪酬体系会让他觉得劳有所得,明确的权力范围可以对其有效的监管和对其工作的控制。合理有效的授权能使人感觉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依赖,从而使其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和重大责任而尽力工作,人的报恩心理的存在能使企业收到较好的回报。企业和人才之间相互了解,容易形成一种信任关系,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阻力和管理成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本。
公司内部在一定尺度上应允许人才选择岗位,挑选自己感兴趣、有激情、自己认为适合能发挥自己能力水平的岗位并允许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组建团队,并适时调整。
(3)“育”,就要给予其适当的工作和任务,使其感到一定的压力并适时给予指导和相关学习培训机会,为其创造成长和发展的知识环境。人对于自己的成长十分关注,当自己的成长目标为企业重视后会产生一种荣誉感。企业给予员工的学习培训机会不仅仅是技能、业务水平的提高,还应该使雇员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目标,也就是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并通过企业创造的学习培训机会使人才增值,这样人才会因为自身增值而表现出对企业的忠诚。
(4)“留”,让员工觉得他们是公司的重要一分子。以往,员工个人对公司来说无所谓,可以随时换。这种管理策略也许在一定程度上管用或者对某些岗位的员工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对于企业管理能有一定的帮助,但绝对是短视、消极的。今天的员工不再那么容易被“炒鱿鱼”吓倒。他们知道照样可以找到别的工作,而当他们感觉自己是企业重要的一员时产生的责任感会使他们不会轻易跳槽。教育和挑战你的员工。每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都想成长,都想接受挑战。能不断获得新体验、攀登新高峰、探索新领域,这样的工作最能留住员工。对员工不要做过高承诺,如果你对能给予员工的奖赏和提升不确定,那么仅提这种可能性,不要预先允诺。不要使雇员对企业产生不信任。
(5)“放”,针对一些决心跳槽者或准备跳槽者,首先是真心挽留,了解其辞职的原因,如果是核心雇员提出辞职请求,应考虑其要求和条件的合理性和企业实际,如果条件允许不妨答应其条件和要求;若其执意离开,则不妨好聚好散,不要人走茶凉,人情味十足的分手也许会给企业在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资源和声誉。
(6)“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炒鱿鱼”,公司避免频繁的“炒”员工的“鱿鱼”,而且在决定“炒”时要有相当的依据。对于公司而言无论何种原因在辞退员工时首先要做好公司工作安排,确定接任者符合公司需要,而对于将要辞退的员工要做好几件事:其一,做好离职谈话沟通,表达出公司的决定,实事求是对其进行评价。其二,对于被辞退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人员的陈述要耐心倾听,不要试图去反驳或过多的争辩,避免刺激和激怒被辞人员;表现出企业的艰难选择。其三,尽量安慰被辞员工,但不要进行“过度”的沟通。
(7)“挖”,当今人才市场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自有而充分的市场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结构重组和价值优化,而工作经验、经历、企业所需资源的掌握等正成为人才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解决家族式管理的建议
1.职权分明
做到职权分明,在什么职位就负责什么事情,不要越权处理问题。制定相应制度对家族成员进行必要的权力约束。同时家族成员内部应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使成员理解并执行制度,以减少因此造成的雇员困境以及成员间的误解。
2.良好的沟通
在任何一次的变革中,如果和关联利益人的有效沟通不够,都可能不为成员理解、难以接受、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甚至引起家庭内部出现团结稳定问题。实际上,在你寻求管理难题解决途径的全过程中,不论是否召开家庭民主会,还是进行单独交谈,只要把话摊开,摆事实讲道理,望过去谈趋势,举例子言得失,对于家庭成员来说一般都能理解和接受。
3.使自己成为更有权威的企业家长
在企业中,应该成为必须具有足够权威的企业家长。但这并不是要具有家长作风,而是讲的是有关一切以企业发展及利益为重的,不为亲情所扰的决策和督导执行的能力。只有作到这点了,才能更好的约束、规范和激励企业中家族成员的言行,尽量规避家族企业管理难题的出现。
要做到这点,公正客观的处理事情的方式,言出必践,“依法”办事甚至是在企业中绝对控股等等,都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4.在内部弱化家族企业特征,在外部强化家族企业特征
这里所说的“在内部弱化家族企业特征”,是指在人员总数上,在管理职位及核心岗位上尽量减少家族人员的使用份额;在决策及执行中,尽量减少来自家族成员的干扰等家族企业管理弊端。也就是说其“内部”指的是企业,指的是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
“在外部强化家族企业特征”,指的是充分发挥企业中家族成员利于团结共进的好处,让非企业员工的关联家族成员,在企业外加强参与进对企业中家族成员的督促与监管。此处“外部”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好非企业员工之关联家族成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员的力.里。
5.有意识强化“自己人”与“外人”的意识
有意识强化“自己人”与“外人”的协作能力与在职位、薪金上的竞争性,不吝音对“外人”的升职加薪与其它激励
这有利于淡化家族企业的管理弊端,增强企业的合力与活力,使家族企业形成开放、兼容并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六、结论
民营、私营经济体制下的中小企业在寻找生存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使得其在应对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经常感到艰难。除了政策、社会认可度和偏见等因素外,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如何选留用合适人才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家族式管理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其内在的一些弊端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而社会的关注和理解支持、政府部门的帮扶鼓励、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企业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一政府应积极创造一个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公正公平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在政策制定、实施中把握好尺度,给本身就艰难而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和作用的企业一个能给予企业信心的政策环境;二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应加强学习迅速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管理和经营企业,在财富追求与企业成长和自身成长中寻求较好的结合点,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改进家族式管理,使家族式管理成为家族式企业具有优势的管理体制。
中小企业尽管其有自身的局限,但其在国民经济增长、维持社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加里·德斯勒著,《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刘听、吴雯芳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蔡而迅著,《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核心》,《经济师》,2009年第2
期。
河北经贸大学毕业论文
[4]李燕杰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9大方略》,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5]迈克尔 E.哈特斯利林达·麦克詹妮特,《管理沟通》,李布、赵宇平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7]郑晓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8]刘智勇著,《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
年第5期。
[9]刘光友,任虹著,《民营企业成长应注重企业文化的转变》,《企业文化》,2001
年第6期。
[10]弓月,《给核心员工画像》,《财会月刊》2005年第7期。
[11]鸿雁,《“留人”比“挖人”更重要》,《财会月刊》2005年第7期。
[12]姚贤涛,王连娟.《中国家族式现状、问题对策》[Ml: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2.[13]张锐,《民营企业九大“短视”》:《总裁》2005年第8期。
[14]李欲晓.《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4):30^31.[15]孙学敏主编,《中小企业成长与战略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
[16]林泉著,《民营企业的成长上限及克服》,《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17]德鲁克(1994)《现代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17] Berger, A.N., Duel, GE, 1995: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ournal of Business 68, 351-382.[19] Porter, 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acmillan, London
1990.[20] Lawrence miller,(American spirit)),台湾,19860
第三篇: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目前,街道残疾人事业正从单纯的助残救济型向社会化的平等参与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唤醒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
知,使全社会了解、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俗话说“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不仅适合健全人,对于有着自身缺陷的残疾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劳动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物质财富,更能为社会带来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因而,劳动就业才是残疾人奔小康的最佳途径。
1、残疾人就业形式
凤鸣街道残疾人就业实行的是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这是依据国家现阶段就业政策,针对本街道残疾人劳动就业现状形成的。所谓集中就业就是指由国家和社会开办的福利性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集中招用、聘用适龄的残疾人就业。所谓分散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私营股份制企业按比例就业招收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个体开业或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劳动。国家对残疾人劳动就业采取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实现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自身权利和价值的关键环节。帮助残疾人发挥潜能,参加劳动,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又能改善残疾人生活,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2、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对策思路
(1)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领导
加强领导是关键,首先要对私营企业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使国家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能够在私营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其次,要对私营企业进行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指导,如安置残疾人。根据劳动方式制度的要求必须签订由劳动局签证的劳动合同、办理养老保险、为残疾人安排适当工作岗位等,对不能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则缴纳政府规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再次,对残疾人比较集中的福利企业,应成立残疾人协会,提高在岗残疾人自我管理、依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要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社会各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社会义务。对社会各单位的一些疑问,如企业用人自主权与按比例就业的关系,录用残疾人的原则和保障金的使用等,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宣传。
(3)切实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
切实做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积极扶持盲人个体就业。按比例就业工作能否真正落实,要看我们能否提供合格的劳动者。搞好就业服务,要在培训上下功夫,充分开发残疾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4)要用活小额信贷款,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
要用活小额信贷款,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并结合当地实际,为残疾人发展生产创造条件。
总之,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是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好残疾人工作,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新局面。2008年12月10日
第四篇:创新管理思路 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范文)
创新管理思路 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双方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自身的价値,学生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形成浓厚的重教爱学的氛围;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制定相关政策,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教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同行交流,活跃教研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互动,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督导效果,引导教师认真从教。【关键词】创新管理 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学双方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自身的价値,学生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筑成自己的知识殿堂。实践证明,一个人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得的。同样,一个教师的良好声誉也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取得的。
一般说来,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学目的明确,对讲授的材料处理得当,知识传授科学,双边交流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先进有效。教师知识渊博,又能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又能点石成金;语音标准,又能声情并茂。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关键的是要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热情地投入教学,努力钻研教学。这既需要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也需要相关的制度措施。结合我校的情况和做法,我们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形成浓厚的重教爱学的氛围,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从事教学工作的神圣和光荣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如何搞好教学工作来进行部署和安排,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实施都以促进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思想中牢固树立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教学工作是学校其他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他工作都是教学工作的派生和延伸,自觉养成想为教学工作之所想、急为教学工作之所急的工作作风。学校要通过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在分配、福利、评优、进修等方面向教师倾斜,使教师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特别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予以充分的尊重。一旦教师感到他们在学校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觉得当教师光荣,尤其是作为一名教学优秀的教师更是无上荣光,这种荣誉感、尊严感就可能会转化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2.学校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通过制 定相关的政策,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教学
学校的基本职责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的讲授,所以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搞好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唐代文豪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正是从培养人才这个角度而言的。教师不认真教学,那是不务正业,教学水平不高,就是工作不称职。现在由于对学的各种评价、排名都以量化了的硬性指标为依据,这其中许多就是科研上的数据,因为教学工作很难量化,教学上的成绩往往反映不出来,无形中使教学工作的优劣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导致学校领导和许多相关人员有意无意地重科研、重教学,使得一些教学优秀而科研一般的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教师中流行着课教得好不如写两篇文章好。有些教师甚至将教学当副业,一心为尽快评上职称而全力以赴搞科研。上课准备不充分,常常是信口开河,完成任务了事,试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一般说来,科研可以促进教学,但也并不绝对,科研好而教学效果差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这是因为科研完全是个人行为,除了要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它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好的笔头表达能力。教学除了上述能力之外,特别需要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说科研是一种能力,教学则是一种艺术,科研主要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而教学则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光有学术水平,而不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需要学校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教学,借助相关的制度,促使教师回归教学本位。如设立教学首席教授,给教学优秀教师增加岗位津贴,每年定期评选教学优秀教师,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我校学生会去年组织进行的“感动学生十大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在校园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颁奖晚会上,场面十分感人,许多获奖教师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都把这个荣誉看成是自己所获荣誉中分量最重的。此举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自尊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最为关注的职称评审中,我校规定,凡是被评为教学优秀的教师,优先通过。反之,学生评分偏低的教师,则一律不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举措,在教师中震动很大,重教之风正在逐步形成。
3.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相对从教时间较长的中老年教师来说,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难度更大一些。随着高校的扩招,大量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这些青年教师许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较高,但缺少教学工作经验,对基本的教学规范了解不多,教学技巧更是欠缺。为使这些新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集中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明确基本职责,强化师德意识,学习有关知识,遵守职业规范。同时规定各二级学院必须为每个刚入校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较好的中老年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他们备课,审阅他们的教案或撰写的讲义,解答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求新教师必须听同行教师的讲课,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这样使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一开始就置身于一种严肃认真、规范高质的教学范围中,让他们养成一种认真从教、严谨工作的好作风。
当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施教者主观上的认真努力之外,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反思每堂课的得失,`并不断加以总结。所以学校要求刚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先上选修课,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之后,再去上专业基础课。因为选修课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开设的,是对专业课的一种补充。它学习的内容常常较专、较深,比较多地接触到学术研究的前沿,让学生开阔视野,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的讲述可以相对自由,还可以较多地展示自己的学术专长。这方面又恰好是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的所长。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常常是本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绝大多数都已是学术界的共识。教师虽也要注意学术前沿,介绍一些学术论争,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但更多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本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科学准确地传达给学生,以便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平台。因而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讲授追求的是规范、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内容必须胸有成竹,对教材具有较强的把握处理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教学。显然,这并非初为人师的人所能完全做到。所以缺乏教学经验的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在担任一段时间的选修课教学之后,再主讲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4.发挥教学系(教研室)作用,加强同行交流,活跃教研气氛
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更需要同行之间的切磋交流。《礼记·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虽是就读书求学而言的,也完全适用于教学。总是闭门造车,局限于个人的习惯经验,自得于个人的理解阐释,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更难以常教常新。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能博采他人之长,以补己之所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自是大有裨益。更何况有些问题本来就非个人所能知,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方能求得正解。因而充分发挥教学系(教研室)的作用,尤其显得非常重要。教学系(教研室)为同一学科的教师所组成,学术背景大体相同,授课对象相同,所用教材相同,所遇到的问题也大致相同,就教学问题进行商讨,就某一公开课进行评议,容易形成共识。但自从各小学普遍成立二级学院之后,诸如进人初试初荐权、教师评价权、开课初审权都收归了二级学院,有些甚至连任课分配权也为学院所代行。教学系(相当于原教研室)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最基层的教学组织的作用被严重弱化,尤其是教学研究的职能被忽视了。针对此种现象,我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学系的职责和权利,如规定每个教学系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不得少于6次,每次活动都须有详细的纪录。其中公开课不得少于两次,课后必须组织评议。同行之间互相听课每学期不得少于3次。目的就是通过发挥教学系这个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把本学科的教师团结起来,在教学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以学生评教为主,加强师生互动 要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还需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使当事者了解情况,不断努力改进。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觉得自己不错。我们认为:评价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最有发言权的是他的同行和他的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同行的评价有些常常不能实事求是,有宿怨者,尽情贬低;无矛盾者,随便给分;关系亲密者,无原则拔高。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对教师的评价改为以学生为主、同行和领导为辅,即学生占70%,同行和领导各占15%。因为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否满意应该成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主导意见,这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成立,实践中也是完全可行的。小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判断力,其评价的结果还是比较客观可信的。以学生评教为主,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又大大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感,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我们要求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分数全部公开,更是使广大教师感到了压力,得分高者要设法继续保持,得分低者要尽快改变局面,一些教师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课堂教学水平迅速提高。6.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督导效果,严肃教学纪律,引导教师认真从教
人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从各个环节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以促使其时刻认真治教,是完全必要的。为此,我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见》《督导室工作条例》《关于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意见》等文件,建立起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其中校级监控的主体力量是教务处领导下的督导室和学生信息员。督导室的工作职责就是督和导,即监督检查和指导导引。督导室的老师有教学经验,又大多已经退休,没有在职时的诸多顾虑,所以他们既能言,又敢言,而且具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充分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每学期学校都召开督导室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学期的督导工作。他们通过听课,检查教师教案,审读学生毕业论文,查阅试卷批改,巡查考场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二级学院和教务处,予以督查纠正。他们还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和专项检查,如怎样教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研究,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等。结束后,以书面总结的形式报告教务处和校领导,既使学校和职能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又为学校教学工作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另一个举措是组建学生信息员队伍,每班设立一名学生信息员,由学生自己推荐产生,其任务是收集全班同学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纪律、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个方面,以便二级学院和教务处对每个教师的工作情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任课教师既感觉到自己时刻在接受学生的监督而不敢马虎了事,同时又为他们直接听取学生意见、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便利,这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能认真热情地投入课堂教学,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愿望就能成为现实。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oid:97bed6d2-11e5-1000-9f48-32c915c06eee 97bed6d2-11e5-1000-9f49-32c915c06eee
第五篇:当前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部队管理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也就是武器装备管理。所以说,武器装备管理是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队全面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与认识,对当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第一个问题:领导干部对装备管理知识缺乏,对装备条例条令等法规知识学习不够,造成部分单位领导对装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检查情况看,有的单位领导,把武器装备管理简单地看作为枪弹的管理,或者是对车辆的管理。把武器装备的管理内涵缩小,认为本单位没有什么武器装备管理好抓,造成了部分单位领导对抓装备管理工作不重视。
对此,作为分管装备管理工作的参谋与助理,首先要认真掌握有关装备管理的基础知识与有关条令条例,经常向领导提建议与抓好装备管理工作的对策,当好参谋与助手。
武器装备:是部队用于实施和保障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等的统称。主要指武装力量编制内的武器、弹药、车辆、机械、器材(包括维修器材)、装具等。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装备和专用装备两大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武器亦称兵器。能直接杀伤敌有生力量和破坏敌设施的器械与装备的统称。如匕首、枪械、坦克、导弹、作战飞机、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
第二部分:武器系统。是由相互配合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组成并具有一定作战功能的有机整体。海军武器装备系统通常由武器、探测设备、发射装置、射击控制系统等构成。
第三部分:军事技术器材。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保障战斗装备使用的技术器材。如军用电子计算机、炮兵指挥计算器、气象观测器材等。
另外还包括武器装备维修器材,指的是武器装备在维护、修理过程中所需的一切器材和材料,包括:备件备品、工具、仪表、油液、材料等。
从上可知,武器装备的范围极其广泛,几乎包括部队官兵在日常工作中所使用的一切装备。
(二)武器装备管理
武器装备管理:为使武器装备得到适时补充、合理使用 2 并保持良好状态而进行的管理。通常是指武器装备从军队接收到退役、报废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申请、补充、调整、运用、封存、保管、维修、转级、退役、报废和技术革新等。“装备管理”这一概念在使用中有大、中、小三种理解。
大概念的“装备管理”,指的是对整个装备工作的管理,如新的装备管理体制确立后,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就是大概念的装备管理,其工作范围包括装备的科研、采购、使用、退役的全过程。
中概念的“装备管理”,是指武器装备从军队接收到退役、报废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过程。其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武器装备的调配、动用、封存、保管、技术保障、退役、报废和安全管理等。部队平时讲的装备管理也大都指的是这个意义上的装备管理。
小概念的“装备管理”,仅指的是装备的日常管理。《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条例》使用了“装备日常管理”的概念,规定其内容包括:装备的动用、使用、保养、保管、封存、启封、定级、登记、统计、点验、配套设施建设、爱装管装教育、安全管理、检查、评比与总结等。
新的装备管理体制下,“装备管理”按大概念来理解更为科学合理。中、小概念的装备管理使用时,需要在前面加上必要的限制词予以规范。比如,中概念的装备管理,可以使用“部队装备管理”;小概念的装备管理,则用“装备日常管理”等。
第二个问题:各类文书登统记填写不够及时,不够规范,有错填、漏填、补填等现象,为应付检查而填普遍存在。从检查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武器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教育、检查等实施的时间与内容,机关的与基层的,战士的笔记本与连队的登记本都对不上等等;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填写《海军部队武器装备管理日常登记簿》。〈海军部队武器装备日常管理登记簿〉是反映该单位的装备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一定要认真及时规范地填写,等一会舰队黄高工进行讲解,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标准,我在这里不再说了。
第三个问题:装备管理组织领导有不够有力,具体表现在:个别单位的党委(支部)议装制度坚持不够,议装内容过于简单,比较空洞,有议无决,缺乏具体措施。没有及时成立与调整武器装备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形势分析不及 4 时。
各级党委(支部)要把装备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专人分工负责,师、旅、团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单位每半年,营、连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单位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武器装备管理工作。部队党委(支部)会议议装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和及时调整武器装备管理领导小组,做到组织健全,领导有力。二是及时组织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加强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的各项指示精神,做到思想统一。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落实《条例》、三总部《概则》、《规定》和海军《概则》的措施。三是在年初,根据战备、训练和其它工作计划,研究制定组织部队学习《条例》等有关规定,开展“爱装、管装、用装”思想教育,落实执行重大任务期间武器装备管理工作的具体安排。四是在平时,及时听取武器装备管理领导小组的汇报,分析、研究、解决装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五是在年终,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表彰奖励和惩处等事项。
师团单位应及时调整建立武器装备管理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工作,发挥组织协调及指导作用,并建立活动登记簿,对开展的工作及时做好记录。
第四个问题:爱装管装教育没有纳入政治教育计划,内容不合理。具体表现在:有的单位爱装管装教育缺乏统一安排,无统一的教案。简单地将学习条令条例作为教育内容,这是不正确的。
爱装管装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部队应当坚持经常性的爱装管装教育,提高官兵爱护装备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应当将爱装管装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并根据本单位的任务、人员和武器装备管理情况,坚持经常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正常情况下,师、旅、团每年,营、连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应当制定爱装管装教案,建立教育笔记本,确保参加爱装管装教育的人员、内容和效果的三落实要求。
第五个问题:装备管理的训练与战备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单位训练内容不符合本单位实际,制订的相关预案方案可操作性较差。
1、武器装备的训练工作:一要根据训练计划,结合实际拟制装备训练、检查、考核计划,并及时组织实施。训练工作主要包括好武器装备基本知识的教育和使用技能 6 的训练;二要组织好训练考核验收和总结,探索和改进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训练质量,促进武器装备管理工作。
2、武器装备的战备工作:一要根据本单位可能担负的任务,拟制武器装备战备保障方案,要有预见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二要建立健全武器装备管理储备管理制度,搞好平时战备管理,落实“三分”(携行、运行、后留)、“四定”(定人、定物、定车、定位),加强维护保养,保持武器装备的良好状态;三要定期组织战备演练,提高部队快速行动的保障能力和应变能力。
3.如何落实装备管理的监督检查与考核评比工作 装备管理的监督检查,主要是指在装备日常管理工作中,上级对下级或单位与单位之间实行检查督促,目的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管理管理落到实处。监督检查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一般情况下,定期检查连每半月、营每月、团每季度、师(旅)每半年、军每年对装备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不定期检查是指上级对下级不定时间的抽查。为此,各单位应建立检查登记本,并把检查内容、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