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2:5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第一篇: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县是农湖业大县,生态环境优良,渔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充分利用我县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优化广南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举措来抓,充分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12年底,全县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养殖发展到26万亩;肉鸭年养殖量已达到3300万只,xxxx麻鸭保种量已达到3000只;水生经济植物发展到16.1万亩,大蒜、瓜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8.3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2.1万亩;全县林地面积7.8万亩,其中经济林3.8万亩;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70家;肉鸭宰杀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日宰杀能力达到10万只;农产品“三品”认证达到67个,完成xxxx麻鸭地理标志产品商标注册,xxxx湖乌鳢、xxxx湖大闸蟹、xxxx湖四鼻鲤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楼乡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

随着全县特色农业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产业效益逐步增加,出现了一批特色农业发展雏形。但是,由于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基础条件薄弱,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规模虽然发展壮大,但资源利用还没有实现最大化,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产业效益依然较低。二是缺乏高层次加工的龙头企业,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仍然不畅,专业市场缺乏,农村营销队伍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五是投入严重不足。在示范点建设上数量增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措施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及省市加快建设鲁西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以“资源—龙头—市场”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制度为保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合理布局,鼓励创新,激活机制,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强化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发展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等区域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基地、园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县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主要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通过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建设一批名优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设施蔬菜、经济林果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到2015年,建成1家省级、3-5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对策措施

1、抓产业,建基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1)淡水渔业产业。以实施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把我县建成北方最大的淡水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淡水水产品加工中心、淡水水产品交易中心、淡水渔业文化中心、淡水渔业科研中心为目标,整合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品牌渔业、标准化渔业、生态渔业,带动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湖区和谐发展。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园区,以园区建设促进转型”,通过严控养殖面积、核发养殖证、实施养殖水面流转等措施,集中整合养殖水域,积极争取省市对我县的项目安排和资金扶持,引进业内知名企业投资建设经营园区,力争3--5年时间建成集优质高效商品鱼规模化养殖、精细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二是规划改造县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采取分步实施的方法,将该场逐步建成集名优新水产品养殖示范、苗种繁殖培育、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现代渔业示范、渔业休闲、水生动植物博览、湖产品展示等为一体的xxxx湖现代渔业园。三是实施好鲁桥镇1000亩乌鳢、高楼乡1000亩河蟹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和鲁桥镇7000亩乌鳢养殖区基础设施的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项目,搞好xxxx湖乌

第二篇: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以国家级贫困县水城县为例

张周虎

〔内容摘要〕 本文结合水城县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立足县情实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农业产业化 发展

〔作者简介〕 中共水城县委组织部

农业产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深化,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水城县农业产业化基本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水城县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农业领域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业科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业产业化已进一步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以“三农”工作为重点,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政策优化等方面,全方面、全方位地打牢农业产业化基础,深入推进以“种植、养殖、采掘、加工、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产业”,优化布局以“水黄路沿线、两水线沿线、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及市中心城区城效”为重点的“五个产业带”。“十二五”启动实施一年以来,在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量的基础上,切实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全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进一步优化调整思路,认真落实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着力整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扎实抓好草地生态养牛、养羊以及马铃薯、烤烟、生姜、蔬菜、猕猴桃、核桃、茶叶、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升级。

(三)农业产业化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认真研究出台了《关于实施党的惠民工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见》,《关于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水城县乡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奖励办法》,进一步增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和拉动力。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全县已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个,高级龙头企业9个,未评定等级的一般农业企业20余个,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100余个,农村经纪人队伍500余人;百车河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并与云南华丰集团达成了投资协议,总投资100亿元,即将开工建设,园区一号路已基本建成;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增长36.75%,预计全年可完成20.19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前三季度预计完成3148元,同比增长25%,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得到了有序推进,并呈现出强劲势头。

二、水城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凉都福地的区位优势。水城县县城位于“凉都·六盘水”的市区东部,素有“凉都福地”之称,继钟山大道、凉都大道建成后,在建设中的乌蒙大道和明硐水库、红山轻工业集中区、老鹰山重工业区以及“五校区”和十余个住宅小区等的开工建设,使双水新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学校、医院、交通、供水、电力、通讯、市场、煤气、电视网络等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双水县城逐步成为“凉都·六盘水”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水城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

(二)立体型农业气候优势。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大部分地区年日照为1300-1500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属典型的立体型气候,这对水城县农业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国家贫困县的政策优势。水城县是国家级一类贫困县,中央和省、市均有较多的政策倾斜,特别是在“三农”、扶贫开必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不断加大。这为我们争取上级各类项目和扶贫资金等方面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是深入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优势。

(四)农业大县的基础优势。一直以来,水城县都是贵州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生产领域的农田、水利、交通、科技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优势。

三、影响和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资金投入一直严重不足。由于历史等因素,水城县工业、企业、旅游开发、餐饮服务等第二、三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目前全县生产总值仅为72.49亿元,财政总收入仅为13.4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6.16亿元,经济总量较小,是国家级贫困县,加之融资平台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农为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人才资源难以形成优势。自2002年以来,水城县虽然全面启动了“人才强县”战略,认真研究制定了引才、引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对县内乡土人才资源的盘活力度不够,扶持乡土人才创业的渠道不畅,目前未被聘任的乡土人才达168名,而农村经纪人队伍仅为500人,经过审核认定的乡土人才仅为400人,难以真正形成人才合力,农业产业化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

(三)群众素质仍跟不上步伐。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虽然不断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取得“质”的突破,加之水城县大多数乡镇处于边远落后的山村,培训难以实现全覆盖,大多数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仍然偏低,跟不上改革发展的步伐,对农为产业化方面政策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利用政策致富的能力不强,产业调整积极性不高。

(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筹而就。但由于各级各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未能立足长远,难以抓住工作中的重点,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顾此失彼,或急功近利。如在扶贫开发中,各扶贫单位仅仅停留简单的节日慰问,发放一些慰问品、慰问金之类的,不能立足开发式扶贫和扶贫先扶智的长远规划上,治标不治本,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五)机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水城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制体制建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如当前各地尚未真正探索出一条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所谓的城市支持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仍只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也还处于空白状态,所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仍然靠政策投资和上级部门的扶持,还未正真的实现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市场运作。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实现指导扶持常态化。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主要职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的一系列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做到目标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到人。完善考核奖惩措施,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注重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工作中考察干部的政绩,积极提拔重用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大力调整和处理那些在农业产业化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下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指导和扶持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共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着力创新制度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科学化。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发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的产业导向功能,防止农业产业无序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过度竞争等现象。建立健全规范的市场规则和制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以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实现农村经济新跨越。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工业反哺农业机制、上下联动机制、部门协调机制,切实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

(三)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要推广“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的“X+1”模式,紧紧围绕“龙头”做文章,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精品名牌,使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在不断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着力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主导产业,解决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原料的问题,让农民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实现农民和企业共担风险的经济实体,以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着力培养合作组织,引导农业发展市场化。注重把分散的农民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减少经营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试点示范引路,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并采取边发展、边规范的办法,降低登记、注册标准,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等经济组织,推动农业发展迈上市场化轨道。

(五)着力培育人才队伍,推进农业发展集团化。切实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加大对以农村乡土人才、农民经纪人、农业科研人才等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开发力度,引导和扶持农民经纪人改变发展初期的“单打”模式,鼓励其由个体营销逐步走上联合之路,靠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开展经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引导农民经纪人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关系,改变单纯从事农副产品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输等一体化经营方式转变,把服务内容拓宽到技术支持、生产指导、产后处理、项目咨询等方面,使农民经纪人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

(六)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立足水城县的具体实际,着力拉长草地生态养牛、养羊以及马铃薯、烤烟、生姜、蔬菜、猕猴桃、核桃、茶叶、中药材等“十大农业产业”的产业链,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篇:高效农业及其与发展思路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中国农学通报》2010第7期

第一作者简介:王建法,男,1965年出生,农艺师,建湖县建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获“江苏省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市政府双百工程先进个人”、“全市农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先进个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安徽农学通报》、《上海农业科技》、《大麦与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3篇。

通讯作者:李庆生,江苏扬州人。40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培训、示范、推广工作。1990年获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年“先进个人”称号,1992年建湖县委、县政府授予 “十佳科技顾问”称号,1995被盐城市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2006年,通过教授资格评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聘请为无公害农产品论证评审委员会委员。2004、2007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

收稿日期:2009-04-28,修回日期:2009-05-28。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

王建法1,陈晓东2,吕本国1,张桂萍3,李庆生

2(1江苏建湖建阳镇农业推广中心,江苏建湖 224751;2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生物工程分院,江苏盐城 224051;

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南京 211100)

摘要:针对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高效农业误区,作者提出: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关键词: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S11+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2009-09

31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and Its Ideas for Development

Wang Jianfa1, Chen Xiaodong2, Lu benguo1,Zhang Guiping3, Li Qingsheng

2(1Jianyang Agriculatural Service Center in Jianhu County, Jianhu Jiangsu 224751;2 Yancheng Biology Engineering School, Yanchegn

Jiangsu 224051;3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211100)

Abstract: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is market-oriented one with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all productive factors and sicentific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griculral technologies, which aims to achieve best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l resourses and hence improve the land output, increas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productivity of labour, and to produce high-yield,high-quality and safe agriculturalproducts of.multi-series,and multi-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Agroecology, th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are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ics scientifically aided by facilities farming and local-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motivated by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develop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guided b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in terms of the local resourses and condition.Key words: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acilities farming, local-characterized agriculture

提高农业效益是关系人类生存的永恒的不断发展的主题,高效农业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相对概念。高效农业是关系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不实现高效农业,农民不可能小康,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效农业”最先出现于政府文件、媒体报道……。在发展高效农业的示范工程

中,绝大多数是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面对社会现实,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作者从农业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研究什么是高效农业?如何实现高效农业?

1高效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1.1概念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1.2效益的内涵

高效农业绝不仅仅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效益的内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效农业是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

经济效益是指人类在取得经济效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种耗费与成果的对比,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不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扩大再生产,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经济效果反映投入、产出关系,要求生产同量的有用效果,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耗费;或者用同量的劳动耗费能生产尽可能多的有用效果。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经济效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生产经营者往往能自觉地注意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或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对社会方面的影响和效果;一般把社会效益集中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上,即一切经营活动满足于社会需要的程度越大,其社会效益也越大。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前提。一般情况,没有社会效益就不可能有经济效益。就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而言,较多的农产品输出,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安定;不断提高质量、产量,才可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生产项目的增多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生态效益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及环境条件所产生的有益的或有利的结果。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目的是使现有环境变得更加有利于农业生物和人类本身的生存和生活。生态效益的目标和根本标志,就是调节和控制经济生态系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生态效益可以反映在现在,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于长远的未来;因而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必须运用经济生态理论,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使人类生存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不断发展。高效农业与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高效农业的综合表现就是,单位面积上农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更优、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2高效农业的两个误区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四个问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谈的提高农业效益问题。而且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对于目前部分地区推进“三农”工作,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些做法和实际效果,感到不少人对高效农业的认识有误区。

2.1设施农业与高效农业

设施农业是指在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环境因子调控设施的半封闭式空间里进行农业生产的方法。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培养两大类。设施农业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设施提高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对生物能的转化率来提高生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生产条件现代化的表现。设施农业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先导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设施农业的科学运用和科学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益;但是利用不当,则会造成亏损,甚至设施的投资成本也收不回。设施农业不一定高效;设施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一种方法,不能等同于高效农业。

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都是设施农业;而且,几乎绝大多数都是由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且不谈示范区的效益如何,示范推广设施农业的必要性也值得探讨。

部分农业生产项目或生产某个阶段发展设施农业可显著提高效益,但不是任何项目任何阶段都能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必要全面推广设施农业;

国家经济力量也不可能支持全国实施设施农业;

广大农村、广大农民至少在目前仍没有经济条件全面实施设施农业;

国家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投资建设设施农业,能让少部分农民富裕起来,对广大农民和农村示范意义不大,而且也不公平,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效益和示范意义的政绩工程;

全面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条件不成熟,而且没有必要;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决不能靠设施农业;解决绝大多数农民的致富方法,也不能完全靠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经费应投向能带动最广大农民致富,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项目上。

2.2“一乡一品”与高效农业

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实质是通过产业化使农民经济收入提高的一种形式。“一乡一品”是广大农民在新的形式下组织起来共同富裕的起点,能使农民经济收入显著提高。这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起步,农民致富的起步。这种形式也受资源和市场因素的制约,有些村通过发展某一产品,实现供、产、销“一体化”,打开了市场,一个村的农民富了;其他村的农民跟着学,后搞的农民就不一定能致富。因此,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从眼前看,也不一定是高效农业,一定不是最高效农业;如果从长远观点看,一定不是高效农业。

特色农业、“一乡一品”,一定要根据“食物链”、“加工链”原理,向前或向后发展其他配套产业;如果不与其他相关副产品生产或相关产业相配套,就会造成部分资源闲置、资源浪费、甚至资源和环境破坏。例如:养牛村的牛粪就污染了环境,成为难题;后来又发展了牛粪培养食用菌,不但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效益也翻了一番。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中,必须把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作为辅助措施。为了提高示范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采用必要的农业设施,合理生产特色产品,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产量,提高龙头企业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

发展高效农业,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3.1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宜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前提。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条件都有各地的特点,各种资源的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资源组合。发展高效农业必须从当地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对资源及其开发条件、利用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采取合理的科学措施,使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适度和最适点,充分、合理、永续利用,避免因利用不当而造成资源衰退和环境破坏。

3.2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

高效农业必须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农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卖不出去,就失去了生产的意义,就不可能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必须遵循国际化原则。实现高效农业,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业门类、产品种类、产品的数量和产品质量标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只有做到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都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才能实现农业高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

生态农业是在经济生态学的原理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的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土地,科学集成各种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提高植物产品产量,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的效率。把植物主、副产品及其废弃物尽可能转化为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数量更丰富的人类

能直接利用的质量安全产品。改变对秸杆、树叶、杂草等直接燃烧,为作饲料,植菇,生产动物、微生物产品,最后作肥料还田;通过对生物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求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使自然资源能够长期地、永久地利用。例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就可推行种植和养殖结合,诱虫灯诱集害虫控制虫害和喂养动物结合的生产模式。在种植业大田内放养鱼、蟹、鳖、蛙、鸡、鸭等小型动物;以一盏灯诱虫的范围的农田为一个生产单元,中心部位设水产养殖塘或小型养殖场,塘(场)内设诱虫灯;灯光诱虫减轻作物虫害,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减少了种植业成本和用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昆虫诱集到养殖塘(场)内,又成为动物高蛋白饲料,变害为宝,一举两得,提高了效益。在此集成技术下生产的植物、动物系列产品,均可成为名符其实的质量安全农产品。在人均不足0.13 hm2耕地上,生态农业能为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开拓致富的新途径。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子孙万代受益;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3.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农业管理技术。以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第一产业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关键,生产和销售生物主、副产品、及其各层次加工产品;按照供产销、种养加、农工贸、经科教一体化的要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经济实体,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村商品生产,帮助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农业内部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农业产业化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为核心,延长农业产业链,着重发展养殖、培养和生物产品深加工部门,并延伸到储藏、运销、服务等领域,这样可增加农村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向乡、村加工业、城镇服务业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3.5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

在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模式下,在生物生产的某些环节上,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现代化设施,可以达到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或提高生物能转化率的目的,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效益。

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一乡一品”起步,但决不可停留在一个特色品种上;然后,必需向前或向后延长食物链或加工链,开发系列农产品、食品,充分提高当地资源利用率、生物能利用率、废弃物利用率,走上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道路。

总之,十三亿中国人吃饭和最广大农民致富,只能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高效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大幅度增加资源产出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生产系列质量安全农产品;防止污染、保护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逐步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和产品优质化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系列更多、品种更多、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符合标准的质量安全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

第四篇:公益性农业发展思路

公益性农业发展思路

1.农、工、商、政全民皆可参与,使工商业反哺农业成为可行性。

2.农业生产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农民种地“零成本”,彻底减轻农民生产负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打通农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3.农业的发展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串联和并联”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将农民从赖以生存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而且这两条腿一定要步调一致,相辅相成,方能克服农业发展的局限性,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多样性选择。

4.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单一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靠传统的“生存”农业和现代的“生活”农业两条主线协同作战,“生存”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根本,而“生活”农业是我们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外的农业增值效益,两者都是人类发展的最大基础。

5.充分利用银行金融思维,实施农业“预支付”战略方案,从公益性角度将农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无缝对接,尽量减少现金的流动,利用银行中介杠杆作用,达到产需之间的平衡,彻底解决生产中现金流问题。避免各种公司、合作社的非法集资现象,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性。

6.综合所有公益性农业发展模式,自然形成“土地银行”、“粮食银行”的初级形态,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从而达到农业生产到消费的零距离,农产品的可追溯性的效果,形成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体系。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四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产业中介组织处于萌芽状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农民与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服务体系。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产业防灾抗灾体系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五是产业化建设资金不足。虽然我镇在产业发展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这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而农民的资金积累不足、再生产能力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农村信贷门槛高、农民还贷意识差、信誉度低等方面的原因,农民贷款难度大,加之农民自筹资金十分有限,而社会上的民营企业认为农业投入大、效益低、收回限期长,一般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上来,造成农业产业投入明显不足。

六是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在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以贷款扶持、财政补贴和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使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此,一部分农民产生了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倾向,只要出现问题就看政府怎么办,等政府来解决,把自己的事情当成是政府的事情。没有形成农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意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我镇既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一是政策环境优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5年出台了5个中央1号文件,确保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明确了目标任务,指明了工作方向,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这为我们基层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吃了一颗定心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自然资源优势。我镇总土地面积325.4平方公里,耕地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9.6℃,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无霜期174天,适宜农林牧综合开发,为农业产业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资源条件。特别是大量的缓坡地、背风向阳的湾塌地,最适合山地苹果、山地大棚的发展。

三是经济基础优势。我镇是经济强镇、石油大镇,经济总量位居全县前列。完全有能力、有基础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绿色产业开发,扶持农民发展致富产业,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是群众基础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市场经济观念、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对发展农业产业的认识非常明确,积极性非常高,这为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农民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是直接的受益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只有农民接受和认可的产业,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开发才具有强大的内动力。

二是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哪些地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那些地方的农业产业化就能顺利发展,哪些地方违背了或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即使花再大的力气,财政投入再多的资金,那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都会走弯路。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土地条件、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这样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之做大做强,否则将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四是要坚持科技进步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要素。农民最讲实惠。要想提升农业产业开发的质量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就必须依*科技进步,在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实现产量、结构、效益的统一。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理清思路,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布局。根据我镇的气候条件,认真审视镇情、村情,按照“品种调新、布局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短抓棚栽业、长抓林果业、配套抓草畜业”的思路,稳步扩大棚栽业规模,加快发展林果产业,配套发展草畜产业。棚栽业要按照“区域布局、订单生产、加工包装”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努力,棚栽业在巩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林果业要抓住延安市苹果产业开发重心北移的机遇,树立“优势在山坡、致富*苹果”的理念,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争创名优”的发展思路,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规模化进程,真正建成2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基地;草畜业要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坚持一棚菜一头猪、一亩果园一头猪的配套标准,走“菜、果、畜、沼”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积极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推行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走小群体、大规模的专业化发展路子。

(二)突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规模决定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就没有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形成批量生产,打造规模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应做到“五动”:一是宣传发动。推进农业产业化受益的是农民,实施的主体也是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产业开发中,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引导群众转变观念,统一认识,为做大产业规模奠定思想基础。要组织广大群众学习外地及当地的先进经验和示范典型,解放思想换脑筋,激发他们的生产热情。二是典型带动。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感召力。要坚持抓典型、带全局的工作方法,注重高标准、高质量示范村和专业大户的培养,依*典型带动群众、引导群众。三是效益驱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要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在技术、品种、生产方式、市场开拓等方面求突破,让一部分农户在产业开发中先富起来,让其他农户看了眼红,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机制促动。在产业的初级阶段,机制推动是加快产业建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形式和措施。要在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促进项目引进、企业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形成涉及产、供、销等方面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依法流转、项目与产业配套实施、多渠道投入的机制,促进产业快速发展。五是组织推动。发展一项产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信心。认准的产业,就要在领导力量上加强、政策措施上倾斜,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农业是一个产业链,传统的农业生产仅仅是农业产业化中的起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必须要形成产业龙头,没有龙头企业就谈不上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龙头下连基地、农户,上连市场。针对当前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处于空白的实际,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以产业促企业壮大、以企业带产业发展、以企业引导农民闯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要围绕产业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环节增值,提升产业开发效益。建立和培育“基地带动型”龙头企业。要按照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引进先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利益供享、风险共担的发展机制,带动农户发展专业,促进我镇产业向集约化、科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四)依*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化,科学技术是关键。一是大力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要坚持抓好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增产增效建立在依*科技、提高品种质量的基础上。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育、引进、推广名优新品种、新技术。镇上每年要组织产业开发技术人员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及时引进最优的品种和最新的技术,选择适合本地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迅速在全镇推广,抢占市场先机。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当前,农产

品的质量和内在品质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提高产品的质量、优化品质,就必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积极探索推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生产放心食品、安全食品、保健食品。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检测力度,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以镇为主体、村为基础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取课堂培训、现场观摩、实地演示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争取用1—2年时间使80%以上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着力提高农民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带动产业开发上档次、上水平。

(五)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加强镇、村两级技术队伍建设,根据全镇产业发展需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分层次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力争使广大村组干部都能成为行家里手。二是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协会的建设,建立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大力宣传和推广合作社、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的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参与市场竞争。三是加强防灾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防雹增雨体系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防雹设施布局,推广苹果防雹网建设,加强大棚防风、防冻工作,加快水利灌溉设施建设,保证产业用水需求,提高产业的抗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六)加强市场培育,推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没有顺畅的商品流通。要把市场开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来抓。一是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以集镇为农村市场的依托,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主要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继续做大产地市场,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大中城市农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形成村有经纪人,镇有产地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要加快建立内连农户、外连市场的信息网络平台,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依*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使生产的农产品适销对路,产销衔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三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就是效益。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我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优质品牌。要注册商标,统一标识,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品牌带动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下载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势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贫困村扶贫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贫困村扶贫发展对策(措施) 1、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子、吃透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 一、 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镇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对策 (提纲) 一、建设情况: (一)建设规模较快。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三)区域分布广、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二)资金......

    宜昌市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近年来,宜昌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扎实推进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226.......

    台湾优势农业的发展

    台湾优势农业的发展科技经济组顾问 吴同权关键词: 台湾农业一、前言早期台湾的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农业的成长,不但充分供应国内所需粮食,稳定工资与物价,亦......

    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杨 一 中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辰溪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县,要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传统农业向......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摘要: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立足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筑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