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巧家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写写帮整理)
对巧家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巧家县发展和改革局 吴天青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臵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臵,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县域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 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巧家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巧家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农业经济占据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建国以来,我县的经济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五十年代的农业调整恢复阶段,二是六七十年代农业支持工业发展阶段,三是八十年代农业全面改革发展阶段,四是九十年代工业与农业共同发展阶段,五是目前以工业发展为主带动农业、第三产业发展阶段。纵观上述各个阶段,巧家经济发展紧随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整个脉络。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执政为民,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确定了“开放活县、交通水利立县、产业富县、科教兴县、绿色经济强县”五大发展战略,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思想,制定了发展非公经济和招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突出财源建设、深化改革、结构调整三个重点的思路,围绕促进“三化”进程,致力于创新思想观念、深化各项改革、促进工业发展、搞活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城建设,全县人民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有了一个良好的局面。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97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4亿元,全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实现4.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390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2147元,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8%,适龄少年初中毛入学率为95.01%,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5.3︰26.4︰28.3。
二、巧家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农业经济特征很明显。二是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工业仍然是以消耗资源为主,能耗高、污染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仍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依托自身投入发展的大型企业不多;经济的外向度低,出口创汇能力很弱。三是农业产业效益不高。特色产业基地偏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带动能力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特别是中高级人才较少。五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机制还不完备。政府调控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六是用地审批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三、巧家县域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
当前,巧家县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好的机遇。一是环境机遇。装机容量1400万KW的白鹤滩巨型电站已进入筹建阶段的实质性工作,作为连接昆明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以及连接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个大型水电站的巧家县,处于轴心地带,必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结构 调整的受益者。二是政策机遇。县域经济是充满活力和蕴涵潜力的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进行梯度转移,党的十七大也再一次明确强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是贫困地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三是自身优势。从我县情况看,县委、县政府有一个明确的经济发展思路,全县干部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发展的意识更强了,建设的环境更优了,工作的信心更足了。另外,随着牛栏江梯级水电站建成投产,县城的扩容提质,工业经济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必将带来全县经济的大发展。
四、巧家县域经济发展展望
一是经济实力将不断壮大。经过十二年左右的努力,我县的生产总值将年均递增两位数以上,赶上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经济总量有大的跨越。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到2015年左右,我县中小水电全部开发投产后,装机就可达46万kw,如按每个电站年发电5000个小时算,预计可发电25亿kw〃h左右,上网电价每度电0.2元算,产值5亿元左右,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按1:7测算,将达到35亿元。按上网电价6%的税率计算,可产生税收0.3亿元。电网产生 的税收按5亿元的17%税率计算,可产生税收0.85亿元。全县每年可产生税收1.15亿元。再加上装机容量1400万KW的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以及矿冶业的进一步开发,二产业必将远远超过一、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投资和消费日趋合理。
二是基础设施将大为改善。全县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逐步启动,洗羊塘、小海子水库等骨干工程以及配套沟渠逐步实施,农业水利化程度将大大提高,沿江高等级公路、昭巧高等级公路、通乡油路等逐步修建,将大大改善我县公路交通条件。同时,随着攀枝花至昭通的铁路建设项目启动,攀枝花至西昌至雅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将使我县更紧密地融入到攀西经济圈和昆明经济圈。
三是“三化”进程将明显加快。随着年产100万吨水泥项目、20000绪缫丝项目等一批支柱型工业企业、30个中小水电站和有色金属矿冶等企业的建成投产,我县将逐步迈入县域经济工业化的门槛。随着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到2020年左右县城面积逐步扩大,常住人口将达10万人左右,白鹤滩电站大坝蓄水后,县城将变为湖滨城市,成为金沙江畔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中心集镇发展壮大,全县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0%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能 力增强,产业基地得到巩固,巧家将成为物流、信息流中心。
四是生活质量将显著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就业岗位增多,失业率减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扶贫开发继续推进,农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国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扶持,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将大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需求必将提档升级。
五、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区域经济理论来分析,我县域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要通过统筹区域(包括县域内、县域外)资源,打破空间阻隔、地方壁垒,有序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一是要集聚产业群,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二是要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三是要加强统一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四是要加强区际联合,推进环境保护一体化;五是要统筹管理,推进社会信息一体化;六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一)优先进行区域空间开发,加大区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区域空间开发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着力建设区域网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转变为均衡发展状态。
我县的区域经济要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大区域空间开发力度,在发展中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的“黄金机遇期”,抢抓政策机遇,搞好项目建设,以投资拉动发展。一是要争取进一步改善对外交通条件,使我县经济更紧密地融入到滇中经济圈和攀西经济圈。二是要抓住白鹤滩电站建设带来的机遇,主动推动金沙江下游经济带建设。三是要建立项目储备策划机制。从优势资源开发现有产业链延伸、区域合作对接、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方面入手,策划包装更多的带动型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优先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现有的增长极处于高度发达状态,在此基础上,强化空间开发力度,使各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完善区域网络建设,提高区域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区域经济走上均衡发展之路。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强县的理念,把加速工业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首先要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巧家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平台。其次要着力培育电力、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加强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扶持发展,逐步形成以农特产品加工、中小水电和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为重要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第三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摸清家底,合理布局,引导产业结构 调整和各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矿电结合,资源开发和产业链延伸。第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是要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优化投资结构,使投资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能增强发展后劲。搞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业绩,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是1998年底调临西镇工作的,先后分管乡镇企业、招商兴市和财税工作。下面将自己对临西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向领导做一汇报,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坐标”
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使我们在更大的坐标中找准位置,在更清醒的思考中
谋划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临西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项目建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强化了对项目建设的考核力度,新上了一批好的项目,经济工作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临西镇地处县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基础,理应成为临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其所处的优势远不相匹配,经济总量较低,发展后劲不足,投入增速缓慢,缺乏立镇兴镇的龙头项目,特色产业项目少,生产性项目少,结构调整不快,外向型经济规模小,财政运转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与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中国加入WTO经济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形成下步发展的阻力和障碍。[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00三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十六大各项目标任务的第一年,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给我们提出“交一份优异答卷”要求的第一年,也是村委换届的一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很多。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因此,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认清形势,找准位置,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吃透上情,摸准下情,面对实际,因症施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采取超常举措谋划发展,切实把执政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到实处。
二、必须牢牢住住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项目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措施,是实现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平面扩张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突破口。在技术水平和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总量和增长速度,而投资的主要形式便是进行项目建设。扩大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优化经济结构、顺利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利保证。因此必须明确“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后劲、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在项目建设的谋划时,必须以吃透镇情、立足镇情为基点,因地制宜,扬长抑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在宏观导向上准确定位,切实做到抓住“一个重点”、围绕“四个方向”:“一个重点”即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四个方向”即必须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县城上项目、围绕农业上项目、围绕税收上项目。以项目促投入、带就业、促税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临西镇走出低谷、走出困境。
临西镇不同于其他乡镇,东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工作的谋划和部署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分对待,搞好分类指导。临西县城是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县城,到处是商机,处处有经济增长点,因此县城周围的村,要围绕身处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在西部几个村要重点抓好养羊、大棚蔬菜、特色种植、良种繁育等农调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抓好西马面粉厂、周楼养羊场等项目,促其扩大规模,形成龙头,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扬,拉动农业资源的开发。切实建好基地、抓好典型,树好样板,搞好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围绕中国轴承大世界地处我镇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轴承特色产业,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组合,力争年内能建成几个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前堤口村工业小区建设已初具雏形,要加强保护和培植,促其扩大规模形成亮点,其在办厂形式、用地方式等许多做法可供借鉴,要在全镇推广他们建设的经验。
三、必须选好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要想高速跑,还得车头性能好。村级班子是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支针,经济的发展和乡镇许多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村级班子。因此村级班子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村支书、主任的选拔更是“重中之重”,选准一个人,就能稳定一个村、搞活一个村、致富一个村。如前堤口村年轻支部书记刘泮福同志上任后,巧妙化解了各种矛盾,团结一班人真抓实干,两年来不仅全面完成了县镇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域经济也实现了超常发展,村内街巷全部硬化,修了水塔通了自来水,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特色生产项目四个,并没有给镇里
添一点麻烦。但是由于多年累积的原因,我镇像前堤口村班子这样的并不多,他们有的不能维护该村的稳定,有的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有的村还闹不团结、你争我夺,有的软弱涣散、处于瘫痪,形势不容乐观,总之车头带故障运行就不可能有强大动力,就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有所作为。
改革的时代,需要既具有坚定信念,又能够前瞻社会发展方向,通
达社请民意,具有高超政治手腕,思想解放,具有开拓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的好干部。好的思路、好的资源、好的项目只有掌握在这样的人手中才会有好的效果。建议党委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大对村级班子的考核和整顿力度,真正把能驾驭复杂局面、能干事、能干成事、有魄力、有魅力的人安排到村支书、主任的位置,让能人占位,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让”的良好用人氛围。特别是要把握好这次村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正确把握形势,在不违背法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进入村级班子。
四、必须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心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体制性弊端、机制性障碍和思想的滞后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影响和阻碍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凝聚人心靠发展,克服障碍靠改革,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镇域经济的发展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统一思想和行动。树正气才能振奋精神,讲团结才能凝聚人心,求发展才能顺应民心,这是省委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也很符合我们临西镇的实际,因此我们要唱响正气歌、高扬团结旗、坚定发展路,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开创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自己的思想惰性中解放出来,从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中解放出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发展之路。
三是必须建立一个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目标、奖惩、职务晋升、竞争上岗等手段进行激励,把全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人浮于事,机构囊肿,权责不清,这种机制会使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士气不高,对待工作疲与应付,没有激情,不敢负责任,争功诿过,造成工作的被动。工作要上台阶,经济要大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僵局,建立一个赏罚严明的、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做到“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多吃草”,形成人心思进、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
四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在服务中定位。推行“项目代理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完善和便利的服务。如果有人要办企业、上项目,镇里就明确专人作为该项目的代理,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免费提供代理服务,以节约农民和业主的时间和精力。镇政府要努力做到“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
五、必须突出抓好一个“城”字
临西镇地处县城,建设县城、美化县城责无旁贷,也只有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围城造势、扩大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借鉴浙江嘉兴“土地换保障”的征地新机制。把城区内已经进行户籍改革的6个村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集中征用过来,使特色产业、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互动并进,把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市民,或纳入社保范畴、或安排就业,大力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既解决了企业和城建征地难的问题,又使政府和农民实现双赢。
二是以大商贸、大流通带动县城发展。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差、流动人口少、城建规模小,给商贸流通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发挥政策酵母作用、优化县城发展环境,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议县政府出面规范专业市场,按门类划出轴承、农资、服装、五金、日杂、建材、食品、家具等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城市建设充满内容,不盲目追风,不唱空城计,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县内外、省内外的客商请进来,采取多种的合作形式,尽快启动综合商贸城、农民进城一条街等市场,搞活现代物贸流通,以商兴市,以市带建。
三是围绕县城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全力提升县城品位。服务业处处是商机,处处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气魄和胆识,要创造优势、做大优势,特别是对新兴服务业要大胆决策、大胆扶持,争取一个相当快的速度发展上来。如大名府的馒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县城及周边几个村约五分之一的市场,山东陵县办的市内公交、温州的蛋糕、德州的童子鸡、哈尔滨的高档美发等也纷纷在此抢滩登陆。
四是积极配合,参与经营,搞好城市建设。树立“经营成事”的理念,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南环路建设步伐,搞好运河西路的商住楼开发建设,适时地铺开宏毅街二期工程、东环路延接工程、东大门迎宾路改造工程等。同时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县城的物业管理,以公司制或股份制形式健全服务网络。
五是腾笼换业,盘活资产,解决财政困难。城区内隶属于镇政府和镇村共有的企业都处于县城的黄金地段,有着较为丰厚的开发价值,但这些企业老化,没有存在的价值。镇政府的机关建设与经济发展、县城的发展也不协调,需搬迁新建。对这些资产进行清理,该破产的破产,该转让的转让,置换出的土地要进行综合开发,这不仅盘活了资产,而且能解决镇财政的困难。
《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三篇: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对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仁风镇镇长毕义忠
镇域经济是以集镇为中心、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区域性经济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加快镇域经济的振兴,对于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仁风镇地处济阳县东北部的四县交界地,地理位置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镇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近年来,我镇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抓特色,夯实基础促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但认真分析我镇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镇域经济总量偏小、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发展步伐较为缓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壮大镇域经济、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结合仁风镇目前的发展情况,就如何进一步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狠抓招商引资,在推进工业立镇上下功夫。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是乡镇迅速崛起的关键。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加快项目引进,发展自主税源,是乡镇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全力抓好项目引进,力争引进过亿元的项目5个以上,实现在税收上的自主性。要狠抓招商引资,一是要把最精干的人员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中来。二是为了招商引资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财物到位。三是坚持“兼收并蓄”,积极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储备投资项目和税收信息。四是要调整招商技巧,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方式,确保项目谈得快,引得来,落得下。五是要抓住项目不放松,努力做到时间上紧盯,步伐上紧跟,手续上紧办,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有效项目和客户。
二、突出特色调整,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下功夫。围绕壮大西瓜、奶牛、林果三大农业特色经济,全力抓好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一是做强西瓜产业。继续扩大精品西瓜种植面积,加快品牌基地建设,在江家、西街、大里等村继续新建富硒西瓜精品基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西瓜推介为全国的知名农产品。二是做大奶牛养殖业。加快奶牛小区建设,为奶农提供更加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大客户来我镇搞养殖,进一步提高奶牛小区存栏量,完善新建的东街奶牛小区配套设施,五年内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小区,全镇奶牛存量超过1万头。三是做优蔬菜林果业。继续新建蔬菜大棚片区,着重在二二○线以北发展北部蔬菜大棚,力争再新建3处以上蔬菜棚区,逐步建立一处蔬菜批发市场。加快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上推广应用富硒技术,逐步推行全镇所有农产品的统一富硒,提高产品品质,打造推向全市乃至全国的精品农产品。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
三、注意扶持引导,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既坚持“放水养鱼”,又注重加强税收征管,逐步变规模优势为财税优势,力争把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培育成为我镇重要的自主税源,提高民营经济对镇财力的贡献率,力争明年民营经济为镇财政贡献的税收额度达到500万元以上。一是拉伸棉花产业链条。全力抓好民营企业和规模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继续鼓励棉花加工企业合并、重组、技改,形成棉花加工的大集团,逐步引进棉纺、印染等行业的进入,拉伸产业链条。建立仁风镇棉花加工协会,及时掌握全国及世界的棉花加工信息,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二是提高林木加工业产品附加值。在对木材加工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力争吸引外地大型板材加工及家具生产等企业来仁风投资建厂,对板材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依托资源优势,在开发乡村旅游上下功夫。以观赏、品尝、休闲、度假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努力挖掘本地乡村农业旅游资源,逐步开发特色产业资源。结合仁风镇农家生态园的开发利用,把西瓜采摘、西瓜文化节、农产品推介、鼓子秧歌表演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西瓜、苹果、山楂、薄皮核桃、包金梨、葡萄、大棚蔬菜等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一体化。二是优化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加强与省、市旅游公司的联合,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借农业旅游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各地客商来投资,兴办旅游产业。三是实施政策扶持,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成立专门的乡村旅游办公室,负责管理、协调、宣传等,力争把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做好。
五、搭建发展平台,在加快城镇建设上下功夫。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一是继续完善镇驻地的配套设施,对主要街道进行高标准整修,配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进一步进行美化、绿化、亮化,为群众提供好的便利。二是加快迎风大街以北的商贸经济区建设,以金山街、银山街为中心,建立商业贸易服务区,进一步繁荣集市贸易,引进较大客户到商业区投资兴业。三是加快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吸纳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试点的两个社区基本完成,让群众切实看到效果,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和社区建设,为企业的落户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四篇:XX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XX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工业园区作为XX进入9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事物,它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上,大胆实践,成绩显著,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为XX经济腾飞构成了支撑平台。可以这么说,XX经济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园区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XX工业园区经济在发展过程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和不足对我县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借这次在XX木业城管委会学习之机,笔者对XX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XX园区经济发展的历程
XX的园区发展,是以经济开发为领衔,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引进、发展,形成了开发区为龙头,台商信息产业园、中国木业城为重点,以各镇工业区为配套,以企业工业园为补充的工业园区体系。至今全县已有工业园区17个,规划总面积52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6平方公里。进区企业达980家,投资总额58亿元,园区吸纳职工达6.5万人,去年实现工业产值11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量的50%,上交税收超过2亿元。通过十年的推进和发展。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举步维艰的初创时期(1992年-1994年),1992年XX提出了加快发展外向型发展战略,1993年确定在县城的东北部规划4.69平方公里,作为经济开发区第一、二期,并借助浦东金桥开发区的品牌效应,成立了XX、浦尔金桥开发区,1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由于财力不足、开发能力不足、开发经验不足的影响,开发区初期表现为“三个不”,即“道路不通、农户不迁、企业不多”。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的成长期(1995-1997年),表现为四大特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经济开发区一期1.69平方公里投入近1亿元,基本完成“七通一平”。二是招商引资势头好,尤其是1997年晋亿公司落户XX,首期投资9600万美元,并在晋亿公司龙头的带领下,引来10多个台商,初步探索出“以外引外”、“以台引台”的招商办法。与此同时,各镇工业园区也纷纷启动,特别是干窑、三仙工业园区招商态势较好。三是园区管理体制有创新。1997年经济开展区实行半封闭运行的机制,实际“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两个一”服务模式。按照公开办事内容、程序、标准的要求,建立起项目审批工作责任制和工作日承诺制,明确责任人及服务制度。
第三阶段为集聚明显的高涨期(1998-至今)。表现出三大优势:一是外商集聚的优势更趋明显。1999年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台商投资区”,集聚台商优势更加明显现。2001年全县引进72个外资项目,其中落户经济开发区27个,80%以上是台资企业,木业城引进外资项目2家,魏塘工业园、干窑工业园、惠民工业园三个园区引进外资均超过2000万美元,尤其姚庄镇工业园后来居上,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开发有章法、有形象,吸引客商的集聚力更强,去年引进占地3600亩的宝群工业园后,由台资负责开发,目前区内主干道已建成。二是企业间组织化程度有新的推进。特别是以木业、电子为产业特色的园区,引进个龙头,跟进一批配套企业,企业发展的关联逐渐增强。三是“区中园”,“区中城”等专业化园区分工初显生机。目前全县已形成了4个特色工业园(木业械、西塘钮扣工业园、惠民电子工业园、魏塘木业工业园),4个区内专业园(台湾螺丝城、托普台商信息产业园、宝群科技工业园、台升家具城),一个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园区,另外全县已开辟企业工业园区5个(拓展电子、兴惠电子、宝狮电子、凌龙纺织、科士达制造)。
二、园区经济对XX经济发展的作有和贡献
(一)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使园区成为外商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可以说,没有工业园区的开发,就不可能呈现外商尤其是台商集聚的优势。自1987年第一家台商落户XX后,到1993年,XX外资企业寥寥数家。通过开辟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业园区作为招商载体,“筑巢引凤”,经过近10年的奋斗。该县已累计引进外资217家(不包括撤销153家),其中开发区接纳外资企业达62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总投资1.06亿美元的台湾晋亿公司,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紧锢件生产厂家之一。台湾丽正电子、台湾加胜运动器材、台湾承出汽配公司、日本信越公司、派尔斯时装公司等一批上规模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入开发区,使开发区逐渐形成了五金机械、电子、精细化工、轻纺服装等四大行业的生产基地。各镇工业园区引入外资企业100余家,合同利用外资4413万美元,外资企业进区率达80%以上。下窑镇工业区抓住台湾木业企业集聚优势,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金泉木业,至今已有7个台商木业企业落户该区。惠民镇工业区已成为电子工业的生产基地,集聚电子企业23家总投资达3亿多人民币,其中外商投资电子企业7家,合同利用外资达3600万美元。西塘镇钮扣特色工业园集聚了298家钮扣生产企业。魏塘工业园凭借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集聚外资企业达39家。镇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木业、五金汽配、电子、钮扣等一产基地。
(二)培育主导产业,对XX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起着重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
在产业结构上,发挥主导产业集聚优势,突出了产业招商,把利用内资、外资引导到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上来。通过规划建立“XX木业城”,意在集聚一批木业加工科技型、质量型、名牌型企业,实现木业加工深度化、产品多样化、装备科技化企业现代化。今年引进第一期投资1.05亿美元的台升家俱企业,这将进一步有效延伸木业产业链,有望真正实现XX木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出口型的转变。通过引进台湾晋亿公司,成为XX五金机械的龙头,去年又开辟占地640亩建设台湾螺丝城,又为该产业的壮大奠定扎实基础。通过激活民资、吸引外资有效推动产业的集聚提升,至2002年底,17个乡镇工业园区集聚有一定规模的木业企业137家,电子企业100多家,轻纺企业100家,五金机械30多家,钮扣288家,使木业、电子、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四大产业成为XX工业的脊梁,占全县工业总量比重达60%以上。
在技术结构上通过了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加速了科技进步,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层次和素质。例如开发区通过引进台湾上市公司丽正电子公司,加快电子产业的升级。去年国内民营企业托普集团的进入,使IT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得以在XX崛起。
在所有制结构上,通过招商引资,使经济成份更趋合理,特别是混合经济成份充满活力。该县本地一批民营企业在聚集规模优势的潮流中捕捉商机,抢占国外市场,发挥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扩大规模,创造了企业工业园。通过整合生产要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多项高新技术产品,使得电子、纺织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集聚了人气,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功能的完善。开发区不仅已经成为XX经济的增长点,也是城市集聚要素的重要场所。目前经济开发区已吸纳从业人员1.6万人,魏塘工业园区已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开发区和木业城以及魏塘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XX县城的重要组团,作为城市的功能区块,大大加快了城市规划的建设步伐。一批大项目的引进落户,相随而来的是吸引一大批前来就业的人口,目前该县外来人口已达8万人左右,扩大了消费群体,加快了三产发展,有力地推进XX城市化进程。
(四)探索了一套管理运作和服务的模式,改善了XX投资环境
利用外部资源,自身的吸引是关键。1997年,XX经济开发区建设实行半封闭运作的管理办法,开展了“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作模式,实行规范、高效、透明、公正的服务办事原则。形成了为外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服务优势。开发区管委会还提出了“你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对外商不能说不,只能说怎么办”的服务口号,要求所有管理部门不仅要提高招商成效,更要注重企业筹建、生产中的全过程服务,时时刻刻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在抓好工业园区设施建设,做到道路通到那里,绿化延到那里,外商开发到那里的硬环境建设。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实行亮证收费等。各镇也都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外商实行全程服务和跟踪服务。因此,在该县上下逐步形成“项目就是命令、效率就是竞争力”为内涵的XX服务模式。
三、XX园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XX园区建设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在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迈开了第一步,成为该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先锋,取得了较大成绩,也为发展县域经济探索了基本经验。
经验之一,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定位,是确保县域经济集聚发展的根本途径。
经验之二,高品位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是吸引高品位、上规模项目入区的根本前提。
经验之三,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园区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经验之四,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以发展本土企业的“百姓致富工程”是确保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验之五,大批专业化人才的培育和大胆使用,是园区经济“裂变型”发展的基础。
经验之六,全力推进软环境建设是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是,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
一是规划起点不高。表现为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跟不上,投资环境不配套,开发区发展空间不够,承接大项目难度大。
二是开发层次不高。以注重形态开发为主,依赖政策优惠,靠简单的土地出让对外招商,争项目,抢外资,无序竞争,粗放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是推进城镇化不快。开发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存在着“人气不足”的现象,缺乏人气、商势的投资环境。各镇工业园区内企业职工离土不离村,游离于城乡之间,园区建设不能有效推进城镇化。
四、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县的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同XX等发达县(市)的工业园区相比,无论是规划、规模、环境,还是管理理念、运作办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县县委、县政府把芦林工业区作为全县经济发展重心的决策出台,加快我县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XX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得失,为我县工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
(一)制定超前的园区总体规划
1、要把握园区建设的规划定位。经验表明,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的主要突破口还是在大规模、高档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因此,在今后的几年中,要按照“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进行超前规划,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把芦林工业园区建设成省级工业园区,工业贡献份额超过80%。
2、要把握园区建设的规模定位。围绕能满足10年以上的发展需要,县城工业集聚区规模应达到60平方公里;同时要按照工业园区的形象、上品位的要求,对园区的发展定位、功能区设置、基础设施布局、产业结构重点和实施目标等作出科学合理设计,并组织论证,确保其可行性。
3、要把握园区建设的产业定位。要以现代化、科技化、专业化为产业发展导向,将工业升级和科技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以产业的高级化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优化,达到提高开发区整体竞争力。同时,应着手搭建现代服务的平台,依托区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集交通、商贸、服务为一体的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实现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互动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要控索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在基础设施衔接、支柱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梯度开发模式与分工协作体系。
(二)构建一流的园区创业环境
环境是“资本”,环境是“生产力”,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要充分发挥芦林工业园区现有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环境,着力在创建“综合经济园区”、“生态园区”、“信用园区”上下功夫。
1、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基础设施是支撑项目进入的必要条件,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园区道路、绿化、亮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按“规划先行、设施快上”的要求,做到水、电气、通信、排污与道路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跟进。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做好硬环境设施建设,突出以争创“生态园区”为目标,制订园区环保规划,抓紧实施工业园区配套的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有效降低工业污水处理成本。严格按照产业区域分布,恪守环保定律,在企业中推进“清洁生产”。同时,要积极落实“银企结对”的措施,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加大园区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容纳力。
2、要注重园区管理创新。
一是要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习按照国际经济惯例办事。要安排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出去学习园区管理经验。使园区的管理做到“对外接轨、对内接口”,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创建园区行业协会和培育社会中介机构,带动企业同国际接轨,促进产业和技术扩散,帮助企业迅速成长具有国际经营能力的企业。二是要建立园区开发建设良性运作合机制。以经营园区的理念,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来经营,可以建立工业园区开发投资公司,作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项目业主,全面筹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投资公司以财政投入为基础,引导金融界、企业界、个人及其它社会资本参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机制。
3、要抓好园区服务体系建设。
在构建全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园区的信用服务体系,围绕争创“信用园区”,政府首先对企业作出的政策承诺,要不折不扣兑现。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企业信用意识,通过工业园区管委会建立企业信用卡、采取奖惩措施,对信用企业实行工商免检办法,积极引导企业守信、诚实依法生产经营。同时,积极建立园区企业人才培养、企业家培训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检测中心和科研服务中心,鼓励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三)凝聚更强的招商比较优势
环境建设是园区的外部形象。引进企业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元素。在引进企业工作中,园区招商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下一步吸引外资工作必须把工业园区及区内企业作为主要的招商主体。
1、明确方向,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工业的功能特色,有重点、有选择地实施主题招商,形成自己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体制结构的特色优势。以引进外商投资工业为主,注重培育新兴工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注意引进县内资金,通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2、放远视野,拓宽招商新领域。根据我国承诺的开放时间表,逐步扩大在商业、外资、金融、保险、证券、电信、旅游、运输、咨询、法律、会计等服务领域的利用外资规模,把服务领域利用外资作为新的突破口,通过强化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着力拓宽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促进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同时进一步拓宽引资渠道,引进引资方式,探索购并、创业投资等多种引资方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
总之,要坚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多功能和高技术导向,用一流的投资环境创一流的投资效益,使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对内开放的窗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和重要基地,以带动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策源地。
第五篇:对六盘水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对六盘水物业管理的调查和思考
陈雁桦
〔内容摘要〕 随着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物业管理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同时一些问题和难点也在所难免。在实现市场化的进程中,应加强物业管理宣传,理顺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关 键 词〕 物业发展 情况问题 建议
〔作者介绍〕 市政府研究室
最近,笔者对我市物业管理行业进行了调查,旨在结合六盘水的实际,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之路。
一、发展历程及现状
物业管理作为房产投入使用的后续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从1981年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在深圳诞生,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并且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发展很不均衡,沿海发达城市起步较早,物业管理相较内地较为完善规范。我市首家物业管理公司于2001年成立,到目前已发展到23家。尽管我市物业管理起步较晚,但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物业管理行业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
(一)服务内容逐步丰富,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房地产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发育完善,物业管理由最初保安、环境保洁的单一模式发展到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护、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众多服务领域,成为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行业逐步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短短的6年中,我市物管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发展中不断规范管理、提高水平、改善服务,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脱颖而出。如服务于荷城花园·时代佳园住宅小区的小白熊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于荷城花园·丰荷广场·河滨宛住宅小区的润丰物管企业、服务于双水新区“水之宛”小区的四联物业管理公司、服务于六盘水供电局黄土坡住宅小区的康兴物业管理公司,都为广大居民所认可接受,对带动物管企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难点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配套“软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而迅速增加,政府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物管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引入时间短,业主对物管行业认识的不到位,以及物管企业的服务水平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业主与物管企业之间仍不能达成共识,尤其是近两年,由物业管理造成的投诉不断增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物管企业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多数物管行为不专业,员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服务水平低,这些问题最终引发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影响了物管行业的整体形象,未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对专业物业管理的需求。同时,我市物管企业目前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抗风险能力弱,遇到意外问题,容易受挫。
(二)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不规范。业主委员作为居民代表,集中了小区居民意见和需求,代表业主行使职权,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各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不尽规范,或者没有业主委员会,或者成立业主委员会时随意性大,居民不服从其约束。水城水泥公司“水泥新苑”由馨园物管公司进行管理,收取0.3元/平方米的管理费用,但后来业主嫌价格高而提出按0.25元/平方米收取管理费用,协商物管公司未果,导致该小区脱管,一度变得混乱,绿化、设施受损,业主意见很大。后又将物管费又涨至0.3元/平方米,由社区提供物管服务,但要完整修复补换受损的设施、绿化,由谁来承担没有定论,所以,加强
业主委员会组织建设,规范业主委员会行为,对于维持小区有序管理、稳定物管市场非常重要。长期以来,我市没有相应的系统管理办法,使得物业管理工作缺乏依据,业主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三)物管企业的服务与业主需求不对等。一是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观念不对等。一方面,物管企业强调管理,服务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业主强调服务,对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特别是不少业主存在着“买火车票想乘飞机”的消费心理;还有一部分业主习惯了过去由单位包干、传统福利性管理的“大锅饭”体制,对有偿服务的物业管理不能接受,致使物管费的收取成为一大难题;此外,对物管区域内的空置房是否收费、收费比例与空置时间怎么结合等问题,业主与物管企业之间存在争议,也无法可依。二是法律地位不对等,《物业管理条例》中规定了许多企业的禁止行为和相应罚则,而对业主的违规违约行为,却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拒交物管费的行为,物管企业一般是通过业主委员会进行协调,如果业主委员会不能承担其责任,物管部门则只能上门劝导。
(四)物业管理基础薄弱,住宅小区规模小、品味低。从地域看,我市地处高寒地区,属发展中城市,大量旧宅小区物业管理费用支出有限;从需求上讲,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人均收入低,规范的物业管理还没有达到生活必需,广大业主对物业需求的认识有待提高;从体制上讲,由于物业维修资金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机制。
(五)物业管理与相关行业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物业管理行业由于起步晚,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于房地产业的发展,造成物管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之间存在许多矛盾。一是建管交接没有有效的制约机制,建管也没有从根本上分开,大量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与物业管理服务交织在一起,甚至房开商占用公共设施、将一些责任转嫁给物管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物业管理、业主与水、电、热、有线电视等公共事业单位责任区分不明确,物管公司承担了很多份外责任。
三、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是改革传统房产管理方式的必然产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房产市场紧密相连,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未来发展趋势总体看好。
(一)行业发展空间上看:物业管理作为新兴产业,与城市发展速度和水平息息相关。当前各大城市对发展物业管理不断重视,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以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并且目前各个城市倡导建设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已逐步为广大居民所接受,其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都是良好和巨大的。
(二)从发展潜力上看:近年来,我市城镇房地产开发增长迅速,以每年递增近百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目前只有物业管理企业23家,接管物业面积仅130.62万平方米,全市目前实施物业管理的房屋(含企业自治、业主自治)仅达近千万平方米,尚有80%的房屋特别是工业区、学校、医院、车站、机场、商场、办公楼宇还没有纳入物业管理。随着文明卫生城市的创建,城市建设步代的加大,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将逐渐加大,标准化高水平的物业管理消费群体将越来越多。
尽管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问题,物管企业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物管水平普遍不高,这与物业管理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不相适应。物业管理公司就其性质而言,应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其经营方式是自负盈亏。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机构,它的管理职能应该社会化,将来势必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从而代替仅管收费而不管服务的“房管所”管理模式,所以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将是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物管工作应做到与社区管理相结合,与城市创卫相结合、与平安创建活动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就业和失地农民安置相结合。
四、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市物管行业存在的问题,结合物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顺物业管理与相关行业之间的关系。一是建立有效的建管交接制约机制,明确开发建设单位的责任和物管企业的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建管分开;二是明确区分物业管理与水、电、热、有线电视、垃圾清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这些单位应当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相关费用。物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费用的,可以向委托单位收取手续费,不得向业主收取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二)加强对物管行业的宣传和指导。在物业管理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市民、单位对物业管理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只能达到贵阳市三四年前的认知程度,不少业主对物管企业的服务权限不了解,对物管工作不理解,导致业主与物管企业间纠纷频发。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加大对物管行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物管示范小区的作用,提高市民、单位对物管的认知度、接受度、配合度。
(三)依法规范物管工作。一是尽早出台《六盘水市物业管理暂行规范》,尤其是在明确物管企业承担范围、规定物管企业的禁止行为和相应罚则的同时,应对如何制约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违规违约行为作出规定,并明确物管区域内空置房的收费标准,使得物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有关部门要规范前期物业管理,重视和做好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倡导公平竟争、合理定价,建立健全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价格机制,引导和监督各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三是成立物管行业协会,协调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与物管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组织开展有关活动,指导物业管理企业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引导业主委员会规范建设。
(四)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在政策、收费等方面扶持物管企业走市场化道路,逐步培育健康状有序的物管市场。由于我市物业管理基础薄弱,特别是广大业主对物业需求和物管收费的认识不到位,与物业管理成本高、支出大形成明显反差。就是小白熊、润丰等优秀物管企业都只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只要有5%至10%的业主拒交物管费,就要亏本。目前,收支不平衡成为物管业走向市场化的最大畔脚石。建议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在政策、收费等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促进物管企业走向市场化道路;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加大对违规经营、收费不规范的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培育健康状有序的物管市场;建立物业维修资金制,推进旧住宅区的房改房物业管理。
(五)物业公司应将其管理权限、服务范围及收费等情况向广大业主公开,得到业主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再接管住宅小区,提高公司的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物业公司的服务性质,对业主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业主与其他单位发生的有关矛盾要积极参与协调。
(六)物业管理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目前我市物管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物管企业应从内强素质入手,配备专业物管人员、维修人员、园林绿化人员等,积极引进外地的先进做法和先进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用优质服务来赢得广大业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