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农民增收致富工作方案(20101122改后)
合心镇农民增收致富工作指导方案
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合心镇2010年—2013年农民增收致富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的和目标
实施三年增收计划,达到“四有”目的、实现“一富”目标。达到“四有”的目的,即:达到发展有目标、农户有本领、致富有项目、增收有措施。
发展有目标,是指制定详细的规划,分门别类,既有各行业的计划,又有各时段节点的计划;既有全镇的,又有各村的,还有每户的;达到目标具体、详实、可操作。
农户有本领,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创业等培训,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发挥产业协会、党员中心户、致富典型等带动作用,达到户户有技术,人人有本领。
致富有项目,是指按照发展规划,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项目建设平台,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户而异,为农户提供或引导农户发展致富项目,达到一村一特色、一屯一品种、一户一项目。
增收有措施,是指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成立组织,实行包保,强化监督,加大投入,保证增收致富目标的实现。
实现“一富”目标,即:实现增收致富。通过增收致富计划的开展,两年实现增收,三年实现致富。到2013年,实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1、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的6100元的基础上每年
以18%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达到10000元,净增3900元。其中:甜瓜产业人均纯收入达18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18%;蔬菜产业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24%;葡萄产业人均纯收入达16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16%;生猪产业人均纯收入达13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13%;劳务经济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20%;农村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达4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4%;种植业人均纯收入达500元,增收贡献率达到5%。
2、到2013年,全镇各类收入超5万元大户达到600户;劳动务工人员达到4800人,其中,就地转移人数4200人,组织输出人数600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2亿元。
二、主要途径
1、解放思想,破除小农意识,让农民从主观上去创富
解放思想,破除小农意识,转变群众观念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有些农民稍富即安,不富也安,满足于吃饱饭、娶媳妇、盖房子。缺乏闯市场的意识,遍地都是机会,就是不去找,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更不愿撇家舍业出去打工,既怕受骗,又怕吃苦,既不抓信息,也不找市场,眼睛只盯在有限的土地上,老守田园,富不了,也饿不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通过开展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加强素质教育、培树典型等各种方式,真正的解放农民小农思想意识,转变老守田园观念,使农民从懒、靠、等、要中走出来,从家庭中走出来,从田园中走出来,由小富即安向创业致富转变,由眼前利益向长远发展转变,由土地刨食向土地生金转变,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民生。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从农业内部增收
农业收入在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由2005年的58%下降到2010年的45%,但农业的战略地位不可动摇,其基础功能、增收功能、生态功能愈来愈重要。结合合心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增收的份额。一是在结构调整上,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产和总产水平,提升质量,蔬菜要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甜瓜、葡萄等经济作物;要充分挖掘畜牧业潜力,在生猪养殖上提升效益,在鹌鹑、肉鸡养殖上大做文章。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超大、玉成、福源公司为龙头,精心培育蔬菜、甜瓜、肉猪等支柱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快畜牧、蔬菜、瓜果等产业化进程。
3、加快生态卫星城镇建设,壮大工业园区,让农民从非农产业中增收 非农收入所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在逐年递增,依托毗邻长春客车轨道园区的区位优势,发展以客车配套为主的工业,建设生态卫星城镇壮大第三产业,构筑农民增收的新平台。一是大力发展以客车配套为主的工业。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明确发展方向,找准发展定位,转变思想观念,立足于轨道客车配套生产,调整优化工业园区企业结构,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工业园区实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二是加快生态卫星城镇建设。立足于服务长客,全力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服务区,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配套体系,建设生活、居住、休闲、商贸等城市综合体,满足长客社会需求。三是劳务输出。强化技能培训,有序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4、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名优品牌,让农民从质量效益中增收 完善科技应用和推广体系,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重点推广一批优
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态农业生产,打创合心宝、净珠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利用多种方式增加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努力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的增收本领。
5、落实支农措施,让农民从政策扶持中增收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强化政策支农保障,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一是协调资金,加大投入。积极筹措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培育,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沼气池、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坚决杜绝农村不合理收费。三是推行社会保障。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面,初步构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扶贫济困等体系。
三、建设内容
在三年之内,计划建设五大增收基地、实施十项致富工程,努力推进增收致富的有效实施。
(一)建设五大增收基地
1、建设甜瓜增收基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甜瓜品质,整合资源,集中打造名优品牌。加大投入,建设温室、大棚、拱棚群,大力推广“一秧两季”先进技术,实现错时上市,四季产瓜。到2013年,甜瓜基地由2010年的60公顷发展到240公顷;拱棚甜瓜由2010年的1000栋发展到5000栋,温室甜瓜发展到50栋;带动农户900户,产值达到4000万元,户均纯收入增加20000元。
2、建设葡萄增收基地。加快新老葡萄更新改造力度,扩大葡萄基地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重点发展藤稔、巨峰等优良品种,打造主导产品,建设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葡萄产业增收基地。到2013年,葡萄基地由2010年的180公顷发展到300公顷;温室葡萄发展到50栋;带动农户700户,产值达到4000万元,户均纯收入增加23000元。
3、建设蔬菜增收基地。依托超大集团,建立集种植、包装、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协调资金,加大投入,建设智能温室以及标准化温室,进一步扩大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种植规模,打造观光、展示、采摘等教育培训基地。到2013年,蔬菜基地由2010年的1500公顷发展到2400公顷;温室、大棚由2010年的298栋发展到1200栋;建设智能温室2座;带动农户2600户,转移剩余劳动力1200人,产值达到9000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6500元。
4、建设牧业增收基地。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以福源、天惠牧业为龙头,加大科技培训,提供优良技术,强化防疫服务,建设牧业小区。到2013年,牧业小区由2010年的3个发展到10个;生猪由2010年的8万头发展15万头;鹌鹑由2010年的800万只发展到2000万只;肉鸡由2010年的20万只发展到100万只;带动农户600户,产值达到1.2亿元,户均纯收入增加25000元。
5、建设就业增收基地。壮大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卫星城镇,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生态卫星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地产、商贸、餐饮、旅游、物流、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拓展增加农民收入新
途径。到2013年,非农产业就业增收基地可新安置农民就业3000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0元。
(二)实施十项致富工程
1、主导产业培育工程
以蔬菜、甜瓜、葡萄、生猪、鹌鹑等五大产业为重点支撑项目,推进全镇优势主导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集群发展。以创新促发展,挖掘和打造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合心宝”牌甜瓜、“净珠”牌葡萄、“超大”牌无公害蔬菜三个品牌,提高知名度,创名优产品。积极培育、打造哈达西瓜、东安净菜包装和生态养殖肉猪以及于家鹌鹑等四个新品牌。到2013年,主导产业农户要达到70%。
2、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以7个村社区和42个屯民生活动站为阵地,把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素质培训和普法知识培训等结合起来,按各村实际,由镇农业站、畜牧站、经贸办、劳动保障所等站所组织实施,结合阳光工程,每年计划系统培训2000人以上,用3年的时间,把全镇不能进入正规专业技术学校学习的16—45岁的青壮年农民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强化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设立“农业110”专家热线,推广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机制,使全镇农村每户都有1—2个科技明白人,每个劳动力都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3、农合组织建设工程
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出去、闯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体,按照“合作社(专业协会)+基地+经纪人+农户”的发展思路,组建长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公司,积极培育蔬菜、甜瓜、葡萄、生猪等系列产品 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流通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加快产品营销流通,增加农户收入。到2013年,计划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0个,发展农产品经济人300人。
4、基础设施夯实工程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三间水库二次清淤工程、三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新修坝顶路面1100米,对护坡进行加高培厚;修建水库涵洞6个,建前石虎拦河闸一座,新建桥梁12座。计划投资2000万元,完成四间排干、老河、十二米河、八米河、三间沟清淤工程,修缮边界壕1200延米。完成除三间村外其余6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加快村屯道路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修建村屯道路30公里,全部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
5、清洁能源开发工程
坚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环保技术运用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到2013年,建设沼气池2200座,占全镇农户的50%以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镇村主要街路全部亮化;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4000座,修建生态卫生公共厕所30座,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6、镇容村貌整治工程
全面推行农村环境卫生网络化管理,提升镇容村貌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管理制度,实行门前三包,形成以保洁队员清扫为主、全民参与为辅的齐抓共管格局。加大投入,计划投资300万元,完善卫生清洁设施,壮大保洁队伍,确保农村卫生
清洁实效,彻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抓好镇村公路两侧的环境卫生治理和绿化,计划投资1500万元,打造精品街路11条,修建硬质化路边沟3.2万延长米,绿化花草树木2.5万平方米,营造“路净、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环境,提升合心发展新形象,激发农民创业致富的斗志,营造农村良好的投资环境。
7、务工就业促进工程
做好与企业的协调,企业用工必须首先保证本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同时,也要按适当比例增加务工农民的工资,并按时足额发放,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全镇通报,不再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加强劳动执法监管,扩大务工农民的劳动保障面,保障务工农民社会保险。到2013年,务工就业农民达到4800人,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8、扶贫济困救助工程
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的稳定增收问题,坚持开发式扶贫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每年解决好100名贫困人口,帮助脱贫致富;每年改造泥草房50户,争取到2013年彻底消灭泥草房;抓好农村低保工作,做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达到100%;加强社会救济和救助,建立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营造全镇人民共同和谐发展的氛围。
9、保稳促增创建工程
稳定是增收致富的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群众的增收致富,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将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和处理好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强化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证人民安居乐业。抓好护林防火、防洪渡汛、重大疫情防控等工作,健全突发性灾害应急处理体系。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0、致富先锋带富工程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树立村、屯、户致富典型,以点带面,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每年确定1个致富典型村、3个致富典型屯,进行宣传表彰。同时,选择50户有一定致富基础条件的农村党员户和发展较快较好的50户农户,作为“农村致富先锋”行动计划培养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和培养,力争通过一年的扶持和培养,使培养对象的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家庭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基本达到本村农户上等水平。到2013年,全镇力争培养300户“农村致富先锋”,使其成为我镇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0月
拱棚甜瓜发展到100公顷;葡萄基地发展到220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800公顷,肉猪发展到10万头,鹌鹑发展到1000万头,修建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4000座,建设沼气池600座,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同比增长18%。
第二阶段:从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
拱棚甜瓜发展到160公顷;葡萄基地发展到260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100公顷,肉猪发展到12万头,鹌鹑发展到1500万头,建设沼气池800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修建村屯道路20公里。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同比增长18.1%。
第三阶段: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
拱棚甜瓜发展到240公顷;葡萄基地发展到300公顷;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400公顷,肉猪发展到15万头,鹌鹑发展到2000万头。建设沼气池800座,安装太阳能路灯500盏,修建村屯道路10公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同比增长17.6%。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和要求,更是农村民生工作中的民生。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工作首要任务,成立以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书记、驻镇单位、客车轨道、皓月、超大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积极配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
2、落实包保责任,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以及驻镇单位的作用,与镇机关干部一起对农户实行增收致富包保承诺,落实包保责任,确保户户有人包,事事有人管。包保人员要积极为农户联系项目、确定项目、落实项目、服务项目。建立考核工作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兑现,把农民增收目标列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与奖金挂钩,完成好的多得,完成不好的少得,没有完成的不得。对于完不成增收目标任务的干部,不得评为先进和模范。完成好的在职级晋升上可以优先考虑。同
时,加强督察、检查力度,强化调度,确保农民增收致富目标全面完成。
3、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级报刊、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和信息简报,大力宣传典型事例,推广先进经验,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充分认识增收致富工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心动,促进农民行动,使他们真正成立实施增收计划的主体。
4、整合各类资金,加大经费投入。镇财政每年将从超支分成中拿出50%用于增收计划,同时,将积极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建设农村水利、乡村道路、沼气池、卫生厕所,发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提高信用程度,扩大支农贷款、小额信贷业务范围。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更快更好的建设新农村。
5、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活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入股、租赁等形式有序流转。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民主决策,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强化“村帐镇管,组帐村管”的双代管工作,保证集体资产的安全,维护广大村民的利益,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
第二篇:农民增收致富计划
某村农民增收致富计划
一、现状
某村289户1383口人970亩耕地。经优化调整我村农
业已初步改变了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始形成了农产品、中药材共同发展的农业种植新格局,农民收入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增收致富计划
1、大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某村北地约100亩地,去年新增种植中药材20亩,效益可观,今年收秋后预计大部分种上中药材,亩均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多收入300元。
2、加快畜牧养殖业发展,某村现有养猪场一家,庭院养猪两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在技术,信息等发面提供支持。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
4、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到外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1)与周围企业联系,提供就业信息,介绍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到企业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重要渠道;
(2)推进服务业发展。如:整治村东鱼塘垂钓餐饮服务,可增加村民就业。在挖掘当地资源潜力上多下功夫,如:“农 家乐”,农民就能增加收入。
5、认真抓好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 素质,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 者素声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
二是大力实施农民培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种或多种实用技术,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序转移。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小冀镇某村村委会
2011年8月
第三篇:农民增收致富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增强农村经济整体实力,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现就“十一五”期间的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五”以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加强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的到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也应当清醒认识到,我市农村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农业人口众多,农村产业单一,农民就业渠道不宽,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建立起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就要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在促进第一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不断拓宽农民的致富途径和增收渠道。
(二)提升优化一产,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
继续发展甜柚、脐橙、蔬菜、生猪、花卉,药材等农业优势产业,优化生产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主导产业地位。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发展一批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启动奥运蔬菜和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启动唐江、赣丰线生态观光农业带建设。要加快旧果园的品种改良,扩大优质果品的种植面积,发展休闲果品采摘园;积极培育区域品牌,努力打造友家食品、德福斋、甜柚等特色产品,逐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三)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非农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鼓励社会www.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一)努力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1.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先进技术,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扩大延庆地区品牌效应。
2.积极发展区域性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性、高附加值特色种养业,努力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鼓励发展脐橙种植,继续扩大甜柚和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为促进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3.鼓励发展观光采摘业。扶持农民建设集休闲、观光、教育、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采摘园。指导农民根据果园功能需要,改善饮水、供电、道路、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鼓励观光采摘园与民俗旅游村户、旅游景区景点互联互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扶持开展农产品初级加工。鼓励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加工配送企业和宾馆、饭店、超市等流通服务企业加强合作与对接,为其提供农产品初级加工和分类包装,有条件的可以发展精细加工、分级包装和标识上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5.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利用原料产地和附近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吸纳农民就近就业,直接增收。鼓励通过招商引资,积极盘活农村各类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6.鼓励发展家庭手工业。结合妇联“双学双比”、“五好家庭”等各类“妇”字号活动的开展,鼓励农村妇女以家庭为加工单位,积极发展农副土特产品和编艺、布艺、刺绣等手工艺特色旅游纪念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拓宽家庭手工制品销售渠道,扩大市场影响。
7.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鼓励发展乡村旅游,要在道路、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予以指导和支持。与自驾车接待露营基地等时尚旅游项目相结合,扩大我市乡村旅游的规模。加强对已有乡村旅游村户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民俗旅游的文化品位、服务水平和整体效益。
8.鼓励发展便民服务业。鼓励农民在乡镇所在地和行政村发展小型连锁超市、连锁便利店、大众公共浴池等涉及群众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农村商业服务业。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组织,为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9.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保护农民的利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10.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充分利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契机,为农民创造公益性就业机会。保洁保绿、安全巡查、公共设施维护等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本村劳动力就业,市乡两级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就业岗位都要优先安排本市劳动力。
(三)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11.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建立覆盖市、乡(镇)、村的三级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搭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平台、开放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劳务输出平台、劳动力就业平台和就业保障平台,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
12.鼓励农民进城经商。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提供信息服务,采取信贷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有愿望、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进城经商。
三、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促进机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节水、节药、节能等设施,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积极落实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广泛采用生物和物理防虫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提高农田质量。二是推广滴灌、喷灌、管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面积。鼓励保护性耕作,支持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养殖小区等设施农业。三是加快小型先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的机械装备水平。
第四篇:留庄镇2012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
留庄镇2012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微山县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留庄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强科技、转方式、增投入、夯基础、优结构、铸品牌、壮产业、促提升”为主线,通过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湖区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强镇,科学发展名镇,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总体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1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7元,同比增长13%。
(二)主要产业发展指标快速增长。粮食生产以提高单产为重点,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达到2.1万吨,同比增长3%;大力发展以浅水藕为重点的经济作物种植;林业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为重点;畜牧业以发展养猪和禽蛋生产为重点;渔业生产以适应南水北调水质要求,严格执行南四湖养殖区域规划和养殖总量控制规划,大力发展清洁型现代渔业。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神武莲花为龙头企业带动湖产品深加工业发展。
(四)大力促进以产业化项目为支撑的土地规模流转。进一步健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不少于1000亩,搞好桥上村、徐营村农业示范园区的初建规模。
(五)完成农民培训600人次以上,实现向非农行业就业转移400人。
三、实施重点及进度安排
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实施。
(一)毫不放松发展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总
产”的要求,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镇耕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切实抓好日常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根据农时季节,及时制定印发农作物管理技术意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帮扶、技术培训等活动;开展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好小麦、水稻高产示范工程;强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期,组织开展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严格落实粮食发展扶持政策,执行好种粮各项补贴政策和政策性保险,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推广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防虫网育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等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抓住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机遇,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大力促进特色种植业规模发展。以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提高设施栽培面积比重、立体间套作比重、优势农产品比重为重点,立足现有优势特色种植业,以大力发展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为重点,继续推进特色种植带建设,膨胀种植规模,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特色种植业现状和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制定特色种植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依据。综合研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组织促动、政策支撑拉动的具体措施,把特色种植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围绕雨润食品畜禽屠宰生产计划,主动搞好对接,发展订单养殖,规划建设板块式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积极扩大以生猪、肉鸭(鸡)和蛋鸭(鸡)等为重点的生态养殖规模,突出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扩大蒋坑汇海养猪场和土山金山养猪场的养殖规模。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地方水禽良种微山麻鸭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年内完成南羊庄、北羊庄、胡西头养鸭基地建设,启动微山麻鸭保种工程项目,达到存栏3000只的保种规模,全年畜禽养殖总量增长15%。
(四)积极发展清洁渔业。以建设“生态、优质、高效、品牌”现代渔业为发展目标,认真实施《南四湖渔业功能区划和养殖控制规划》,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升级和效益提高。2012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控制在7000亩以内。积极推广鱼类养殖与菱、芡种植轮作或间作。实施好3月15日至6月25日的禁渔期制度,做为湖区日常管理工作。
(五)加快发展高效林业。年内新增造林1万亩,新建留庄管区、满口管区农田
林网1000亩,新建下河头村苗木花卉(含水生花卉)基地1处,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规范林业生产机日常林业管理工作。
(六)实施农渔湖业品牌化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渔湖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和商标注册工作。创建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重点的一批带动发展现代农渔湖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年内完成鲜活水产品及衍生产品“微山湖” 商标专用权的转让运作和管理,为渔业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提供公共品牌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南羊庄、北羊庄、胡西头、李庄、曹楼、歇马亭养鸭基地,提升 “中国麻鸭之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农渔湖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渔湖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以县外市场为重点,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品牌推介会、博览会、网络营销和开展公益性促销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品牌农渔湖产品,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微山湖品牌农渔湖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名牌农渔湖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创名牌农渔湖产品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研究和开发建设。从我县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出发,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建设名牌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予以重点扶持。四是做好品牌农渔湖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注册农渔湖产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建立维权打假机制,加强对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的保护和监督,严厉打击假冒品牌渔湖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渔湖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定期对品牌农渔湖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渔湖产品称号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七)推进农渔湖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养殖“退村进区”,控制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3月和9月,分别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和农产品质量专项检测行动。完成农民培训项目。5月上旬,完成桥上村、徐营村两村1000亩的有机水稻育秧工作。
(八)推进农渔湖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规模养殖、畜产品、湖产品加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优势项目,发展一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优势农产品的规模扩张,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模、增效益,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实施农渔湖产品“进城入市、农超对接”工程。组织羊庄养鸭基地、神武莲花湖产品加工企业等农渔湖产品营销组织和企业、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对接,提高农渔湖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流通效率;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农家店、超市、配送中心等农村现代物流业。抓好规模农渔湖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支撑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继续规范北羊庄村稻蟹混养项目建设工作,力争使混养面积超过1000亩。
(九)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工作。按照稳定输转规模、提高劳务素质、强化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就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为抓手,完成农民培训600人次以上,并实现向非农行业就业转移400人。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县乡劳动力资料数据库和劳务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传递、就业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会战,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协调解决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包保责任制,把项目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二)加大扶持力度。在抓住各级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中央和省、市、县下达的计划项目,充分利用好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项目资金。
(三)加强督导考核。镇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督导考核组将加大对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建设的考核力度,实行“周督导、旬调度、月考核、季观摩、年总评”的督导考核制度,做到定期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总成绩,并作为评先树优、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欢迎转载,请注明原创首发:
第五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总结
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引导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致富增收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发改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通过采取谋项目、争资金、送政策等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明确思路,制定帮扶方案
2013年以来我局把实施“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作为局重点工作,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案,确定了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农村产业转变为中心,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以政策深入为辅助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一改变,一翻新,一深入,一明显”,即“农村面貌改变,农业产业格局翻新,三农政策深入,农民致富增收明显”。活动方案进一步确定了包抓领导,包抓人员,工作任务和工作日程,层层深入,层层细化,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为帮扶致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调查摸底,找准切入点
我局分包乡村地处陕沪高速沿线的西湾村和王家楼村(王家楼为美丽乡村包扶),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运输、外出务工等为主,其中以种植、养殖居多。在调查了两村基本情况之后,领导班子因地制宜确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一)基础设施。在充分走访查看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交通、饮水、住房、防灾减灾等基础难题,积极协调农业、交通、水利解决乡村道路、饮水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难题。
(二)种植业。在原有种植作物的基础上,根据农民意愿,引导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产业,通过对土壤土质的了解,帮助找到适合种植的特色产品,并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等项目为契机,积极帮助申报项目,争取国家扶持。
(三)养殖业。与当地地质水文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生猪养殖,蛋鸡肉鸡养殖,布尔山羊养殖及特种养殖等,组织养殖大户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促使所包养殖户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的养殖道路。并以生猪标准化养殖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为指导,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扶持,不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产业。
(四)劳务输出方面。鼓励部分帮带群众把目光放在劳动力市场上,学习相关技能,提高素质,为其提供相关的劳务信息和招工信息,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五)个体经营方面。根据经营类别,发挥党员自身优势,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
三、措施得力,千方百计促增收
一是联包结对,共谋发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及庆七一等活动,局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及各股室股长深入包扶村,听取镇村两委汇报,实际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难题。组织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党员干部及群众共同探讨发展之路,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为包扶村经济发展出点子、想对策、某项目,并将村民的意见汇总总结,及时确定工作人员,安排工作日程,确定解决时限,确保帮扶工作做到实处,做出实效。同时部分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致富对子,深入困难群众家里,实际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为困难群众如何脱贫致富谋划出路,积极协调,解决群众当下的吃住问题。结合我局以工代赈工作,2013年争取国家投资661万元,修建基本农田200亩,新修河堤1.5公里。新修及改造乡村道路20.5公里,恢复道路2公里,桥梁5座176.6延米,建设独立桥梁1座148延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支持道路硬化、景观建设等项目。
二是宣讲政策,输入技能。为了进一步使基层群众了解政策,掌握致富技能,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三农”实际,认真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农村政策方面的
变化,宣传国家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并组织编写了惠农项目问答手册,使群众了解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和惠农项目申报程序;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上门,技术到家服务工作,结合当地群众种植、养殖项目,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市农业局、畜牧中心专家开展能民技能讲座,让发展种植养殖的群众和有心发展种养殖的群众掌握技能,尽快脱贫致富。
三是引导培植,壮大产业。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养殖种植项目,利用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政策、标准化养殖政策等,积极协调,谋求扶持。2013年为我县大鲵养殖、食用菌种植和油茶种植等项目争取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国家扶持资金220万元,争取标准化养殖项目国家资金50万元。引导白浪同富合作社群众发展蛋鸡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123.82万元,吸引就业群众40多人。通过培植引导,不断壮大农村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惠民、利民、为民”的重大举措,更是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与包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群众得到有效帮扶,从而推进包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