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新闻稿
第三届孔雀奖启动打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盛会
日前,记者获悉,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即将隆重开锣,这将是一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促进和交流的声乐盛宴,更是一次总结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与艺术实践经验、展示教学成果的赛事。据了解,孔雀奖已成功举办两届,由中国声乐家协会、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韶关学院音乐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都大学艺术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南洋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淮学院艺术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等一百多所院校联合举办。
第一届、第二届的成功举办,对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得到了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师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办方也一直力求把“孔雀奖”办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成为全国高等院校师生共享的声乐盛会。为此组委会将邀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十多位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担任评委,阵容强大,大大增加了本届大赛的专业性和含金量。
据了解,参赛者必须为高等院校在籍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在职教师。比赛采用院校选送和个人报名两种方式,院校选送的选手需学校出具推荐意见,个人可直接向组委会报名参加资格赛,比赛报名截止于6月15日,大赛章程、报名表和观摩回执可从官方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
大赛设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民间组,教师和研究生分别设民族、美声组,大学生分别设民族、美声、流行(含组合和乐队)。大赛分资格赛、半决赛、总决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四个阶段进行,半决赛和总决赛将现场打分、现场公布分数。并对获得金、银、铜奖的选手将颁发特制的孔雀奖杯、获奖证书,比赛还设立了优秀歌手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钢琴伴奏奖、优秀新作品奖和优秀组织奖。进入总决赛的教师和研究生组选手及大学生组金、银、铜奖获奖选手即具备加入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资格。
据悉,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定于7月12日至7月20日在广州盛大举行。
第二篇: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大赛章程
附件一
第三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
声乐大赛章程
一、宗旨
为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增进学术交流,更快地提高全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和演唱水平,为使在声乐理论上更系统化、学术上更多元化、风格上更多样化、技术上更科学化,更快、更好、更多地发现、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声乐家协会、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联办院系:(排名不分先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二系、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声乐系、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音乐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州大学
—1—
音乐舞蹈学院、海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都大学艺术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师范大艺术学院、广西教育学院艺术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南洋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淮学院艺术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等一百多所院校(系)。
组委会成员:由主办、联办院校(系)领导组成。
三、参赛条件与组别
1、各高等艺术院校在籍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在职教师。
2、各普通高等院校(含独立学院)中音乐学院(系)、艺术学院(系)在籍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在职教师。
3、设 “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民间组”,教师和研究生分别设民族、美声组,大学生组设民族、美声、流行(含组合和乐队)。
4、已获以上院校录取通知书的2012级研究生和2012届应届专
—2—
科、本科、研究生毕业生。
四、院系组队及个人报名
1、院系选拔组队:各院系自行选拔推荐、推荐名额由各院系决定,须于6月15日前将推荐参加半决赛选手汇总表(加盖院系公章)。
2、个人报名参赛:未组织选拔和组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报名参赛,须寄两首录音CD或DVD光盘到组委会参加视听资格赛,资格赛入围后才有资格参加半决赛。
3、报名材料:
①从官方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报名表并填写; ②半决赛参赛选手汇总表(院系选送需提交);
③录制好的两首歌曲录音CD或DVD光盘一份;
④选手身份证、学生证,在职教师还须提交教师资格证、近期高清晰的艺术照或演出照两张、大二寸彩色近照、艺术简历(200字内)、参赛宣言(40-80字)以快递寄达孔雀奖组委会;同时将以上电子版发至kongquejiang@163.com邮箱(宣传印刷用)。
⑤演唱2008年7月以后创作的新作品,需附上须出示词曲作者版权使用证明及联系方式并加盖院系公章;
如经组委会发现并查证有不符合参赛条件者,将取消参赛资格。
4、联络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333号自编14号 孔雀奖组委会 邮政编码:510095 咨询电话:020-83488559 图文传真:020-61166659
—3—
联 系 人:郭老师、温老师 报名邮箱:kongquejiang@163.com 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
五、时间地点(拟)
分资格赛、半决赛、总决赛、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四个阶段进行。
1、比赛地点:广州;
2、资格赛:2012年3月10日-6月15日各院系自行组织选拔,未组织选拔院系的教师、学生可直接向组委会报名参加视听资格赛;
3、报送材料:2012年6月15日前各院系分别将参加半决赛选手汇总表及相关材料寄达组委会;
4、半决赛:2012年7月13日—7月16日;
5、总决赛: 2012年7月17日—7月18日;
6、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音乐会:2012年7月20日;
六、演唱作品要求
1、中、外歌剧中的独唱曲、重唱曲、咏叹调、歌剧片段,中外艺术歌曲,中外民歌、地方戏曲选段、民歌、民族(民间)风格声乐作品或根据民歌改编的民族声乐作品、流行作品。鼓励和提倡演唱近年来创作的新作品,尤其是最近两年的新作品(新作品加分0.1-0.3分)。
2、美声
(一)资格赛(曲目共两首,总长度不超过12分钟)
两首曲目中至少一首艺术歌曲(中外皆可)。
—4—
(二)半决赛(一首曲目,总长度不超过6分钟)
从中国歌曲,外国艺术歌曲,中外歌剧选曲、歌剧片段中任选一首作品或是选一首2003年以后创作的中国作品。
(三)总决赛(一首曲目,总长度不超过6分钟)
从中国歌曲,外国艺术歌曲,中外歌剧选曲、歌剧片段中任选一首作品或选一首2003年以后创作的中国作品。
3、民族
(一)资格赛(曲目共两首,总长度不超过10分钟)
①、一首中国传统民歌或改编民歌。②、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或中国歌剧唱段。
(二)半决赛(一首曲目,总长度不超过5分钟)
从中华民族风格歌曲中任选一首或选一首2009年以后创作的中国作品。
(三)总决赛(一首曲目,总长度不超过5分钟)
从一首中国艺术歌曲或中国歌剧选段或选一首2009年以后创作的中国作品。
4、流行、民间(一首曲目,总长度不超过5分钟)
资格赛两首、半决赛、总决赛作品任选,风格不限。
5、资格赛、半决赛、总决赛选手需根据不同曲目要求,须用原文、原调并背谱演唱。
6、资格赛、半决赛、总决赛演唱曲目一律不得重复,半决赛、总决赛曲目在比赛期间不得更改。
—5—
7、资格赛不限伴奏形式,半决赛、总决赛一律使用现场钢琴伴奏,不采用扩音设备(流行采用CD伴奏、用话筒)、民间组可使用特色乐器伴奏。
七、奖项设置
1、表演奖(教师、研究生、大学生、民间组)
金奖各组1名;各颁发奖杯、获奖证书。
银奖各组2名;各颁发奖杯、获奖证书。
铜奖各组3名;各颁发奖杯、获奖证书。
其余参加总决赛选手获得优秀奖,颁发获奖证书。
2、优秀指导教(导)师奖、优秀钢琴伴奏奖、优秀新作品奖。
3、优秀组织奖:对比赛组织工作积极参与、认真负责、操作管理规范的院校,将颁发优秀组织奖牌。
4、进入总决赛的教师和研究生组选手及大学生组金、银、铜获奖选手即具备申请加入中国声乐家协会会员资格。
本届大赛各个奖项可空缺,可并列。
八、有关费用
1、主要经费由政府资助、向社会各界筹集办法解决;
2、各单位选拔赛所需经费由各院系自行解决;
3、资格赛不收任何费用、参加半决赛的选手每人需交纳组织费1680人民币/人(含会务组织、宣传、资料、办公、工作人员劳务、评委往返交通、劳务、接待以及奖杯、证书、奖牌费用等)。
4、选送院校(系)及参赛选手请于6月15日前按以下方式将组织费转帐至组委会帐户,户名:广东省孔雀声乐艺术中心、账号:
—6—
***9968、开户行:工商银行广州麓湖路支行(须将转帐凭证传真至020-61166659确认。需要发票交11%税)。
5、整个比赛期间,选手的食宿、差旅、往返交通费用一律自理。需要在参赛地住宿的选手,组委会可协助统一联系宾馆、酒店,但必须于6月15日前与组委会联系确认。
九、专家评审委员会
1、大赛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委成员由国内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等组成。
2、资格赛评委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委派。
3、资格赛评委5人;半决赛评委7-9人;总决赛评委9-11人。
4、评委会对赛事各轮的评定为本大赛不可改变的最终决定。
十、评分内容与依据
评分按百分制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分数,评委对参赛选手进行综合评审。
评审办法:
1、音质音色
2、风格韵味
3、作品表现
4、技术程度
5、形象台风
6、艺术潜质
十一、其他事项
1、与多家媒体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平面媒体方便快捷、电
—7—
视媒体受众面宽、影响力大的特点加强宣传力度。
2、组委会全权负责组织比赛期间的录音、演出、录像、电视转播、网络传播、获奖选手音乐会以及其他相关活动,所有因大赛而产生的音像制品等衍生产品的版权属于组委会所有,参加上述活动组委会不再向选手另付酬劳。
组委会对本届大赛拥有活动内容的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中国声乐家协会
武汉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2年3月31日
8——
第三篇: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新闻稿
电力学院首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宁夏赛区本科组一等奖
“瑞萨杯”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于8月9日上午8点在宁夏大学举行,本次大赛共有66支参赛队伍,其中我校派出两个队,经过四天激烈角逐,我校学子顶住压力击败其他本科高校最终获得两个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也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获得此殊荣。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辛勤付出,对于从未参加过全国性比赛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本次大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为大赛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张东升、张志刚、王晓明、陆淑勤四位老师利用假期时间全程陪伴指导,队员们近2个月的刻苦学习终结硕果。
本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我区本专科在校大学生的科技活动,目的在于促进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及课程的建设,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线路设计、电子装置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激发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进一步落实我校实践育人的教学方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实践深化理论的培育目标。
这次大赛的成绩说明我校学子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有效验证了我校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充分展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同时也希望我校学子们能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第四篇:第三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第三届民族情全国书画艺术大赛
获奖、入选作者作品名称
浙江
吴艳尔
水粉《往事依旧》
浙江
王铜青
草书《水龙吟
纪念西藏民改革50周年》 浙江
方跃东
山水《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浙江
梅则勇
山水《迎客松》 浙江
张汉民
行书《修身养性》
浙江
庄南钗 浙江
陈昌足 浙江
戚翱翔 浙江
王顺余 浙江
楼锡华 浙江
周乃威 浙江
王伟东 浙江
王焕根 浙江
姚文静 浙江
黄志翔 浙江
朱元更 安徽
张厚润 安徽
陈树良 安徽
高建康 安徽
李国境 安徽
徐中和 安徽
张树杨 安徽
葛有田 安徽
张启霖 安徽
文士兵 江苏
陈业余 江苏
查文荣 江苏
戚战国 江苏
季长山 江苏
王应有 江苏
赵
军 江苏
於连生 江苏
吴国明 江苏
贺东望 江苏
胡岁年 江苏
沈继银 江苏
殷洪林 江苏
花有华 江苏
孟祥瑞 江苏
李杏弟 草书《张孝祥
六州歌头》 隶书《观沧海诗一首》 篆书《千首歌齐唱祖国好》 隶书《每临
不信》对联 山水《雨后山静》
硬笔书法《张继
枫桥夜泊》 草书《毛泽东
长征诗》 草书《龙腾神州》
装饰画《托着瓷碗的女人》 草书《毛体咏梅词三首》 草书《蝉脱山阴》 花鸟《国色天香》 行草《祖国在我心中》 隶书《曹操
龟虽寿》 山水《幽谷松泉图》 国画《英雄颂》
草书《敬录辛弃疾南乡子一首》 隶书《鸟归》对联 草书《录菜根谭语句》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隶书《白居易诗一首》 山水《鹤渚渔歌》 行书《春砌落花》
行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自作诗一首》 人物《无量寿佛》 篆书《沁园春
国庆》
楷书《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水《秋水无声》
行书《松风
竹雨》对联 隶书《昆明大观楼长联》 楷书《华夏腾飞》 草书《王维诗一首》 隶书《桃李
江湖》对联 国画《春江泛酒图》
江苏
张胜冬
草书《自作诗
重游梅花山感怀》 江苏
孙敬中
行草《苏轼
西江月词》 江苏
刘强民
山水《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苏
张传才
草书《爱我中华》 江苏
朱中国
油画《女大学生》
江苏
王树福
楷书《欧阳修
醉翁亭记》 江苏
周柏荣
草书《古诗一首》
江苏
吴 新 草书《张志和 渔歌子》
上海
王波涛
篆书《拟石鼓文北宋旧拓新撰》 山东
赵言斋
国画《秋韵》
山东
高树茂
篆书《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山东
潘明灿
行草《沧海横流
大浪淘沙》 山东
李
辉
草书《苏轼诗词》
山东
韩春秋
国画《富贵祥和
普天同乐》 山东
宋思恩
国画《一呜唱响和谐曲》 山东
李道政
行书《杜甫诗一首》 山东
周春迎
行草《天街小雨》 山东
张福民
山水《云山清韵》 山东
郑
军
行书《春游》
山东
李
江
山水《溪山独钓图》
山东
沈华东
草书《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山东
李炳臣
隶书《元宵佳节》
山东
刘金宣
楷书《范仲淹
岳阳楼记》 山东
隋夕忠
草书《赵师秀
有约》 山东
杜新政
隶书《梁启超集联句》 山东
王永昌
章草《范仲淹
岳阳楼记》 山东
韩宝惠
国画《傲霜图》
山东
路晓峰
楷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山东
杜光华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山东
孙玉川
草书《毛泽东
菩萨蛮
黄鹤楼》 山东
刘国进
楷书《游黄山诗一首》 山东
刘洪春
国画《富贵花将墨写神》 山东
沈
汉
国画《鸢尾石边》
山东
申明道
硬笔书法《张骏诗一首》 山东
牟际询
国画《松鹰图》
山东
任永和
隶书《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东
李福昌
草书《杜甫诗句》 山东
尹金发
山水《林茂山更幽》 山东
宋兆宪
篆书《似兰
如松》 山东
孟宪章
行书《物华
人杰》 山东
马泉慧琦 行书《唐诗二首》 山东
王文德
国画《共奔美好前程》 山东
平
静
国画《幽远图》 山东
宋青林
国画《空山问道图》 山东
刁伟栋
草书《韦应物诗一首》 山东
宋香伟
国画《荷花》
山东
印笙楼
篆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山东
郭昊明
篆刻《夜登重庆枇杷山》
山东
王培震
楷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山东
苏兆良
隶书《常行
勤上》对联
山东
孙培成 隶书《楚庄王立志》 山东
隋永华
行书《政通
人和》对联
河北
唐国明
草书《毛泽东
浪淘沙
北戴河》 河北
朱力航 河北
陈明坤 河北
王高宣 河北
王书广 河北
杨新社 河北
李贵堂 河北
李忠武 河北
张
镁 河北
赵军湛 河北
吴呜岐 河北
陈庆敏 河北
张建忠 河北
马鸿章 河北
张占福 河北
高清敏 河北
王天生 天津
李云生 天津
娄树凡 天津
冯德忠 天津
王永智 天津
张家玮 天津
伊永才 天津
杜文瀚 北京
谷纪富 北京
吴海涛 北京
宫显效 北京
杨春利 北京
刘振通 北京
刘宣保 北京
喻世兴 北京
韩兆旻 北京
莫星光 北京
靳景图 北京
祝秀成 河南
贺廷栋 行书《徐元杰诗湖上一首》 草书《毛泽东词一首》 篆刻《满江红》 篆书《福喜瓦当》 国画《悠悠池中》
行书《虎踞
天翻》对联 国画《荷》
草书《录经典民歌词》 行书《咫尺海峡路如隔》 国画花鸟《紫珠飘香》 草书《崔颢诗一首》 山水《水乡》
草书《李白
早发白帝城》 草书《龙》 山水《祖国颂》 楷书《子曰
学而》 国画《和谐天地竞风流》 草书《自咏诗》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隶书《滚滚长江》四屏 山水《北国风情》
隶书《隶书
高才》对联 草书《乔羽词句》 草书《空山新雨后》 草书《山河壮丽》
草书《录江泽民同志诗二首》 隶书《与有
从无》对联 国画《花木正春风》 篆刻《民族情》 草书《墨海腾欢》 隶书《心齐
幸福》 山水《别有天地非人间》 草书《毛泽东诗句》 草书《朱熹诗》 行书《滕王阁序》
河南
邱守才
国画《梅月图》
河南
黄
斌
楷书《仁义
方园》对联 河南
张贯丁
人物《中华始祖轩辕黄帝》 河南
李奎生
花鸟《峥梅》 河南
姚来义
国画《庭院深深》
河南
谢其后
隶书《黄庭坚
水调歌头》 河南
丁家礼
国画《繁花似锦满神州》
河南
孟照群
篆书《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河南
刘付军
行书《山外
窗前》联语 河南
张振华 河南
王保秀 河南
李瑞林 河南
龙云兴 河南
刘崇民 河南
董玉喜 河南
卢培河 河南
蒋平强 河南
崔中远 河南
任
民 河南
王
海 河南
谢登仁 河南
梁照新 河南
谭经才 河南
程合庄 河南
舒效忠 陕西
吕玉林 陕西
王宝健 陕西
张伍郎 陕西
刘世文 陕西
马
丁 陕西
吴
珏 甘肃
单兴德 甘肃
谈道平甘肃
侯景耀 甘肃
马克明 甘肃
野国璧 甘肃
尉付映 甘肃
朱秉原 甘肃
张
旭 甘肃
陶立存 甘肃
陶立春 甘肃
刘
福 甘肃
宁幼珍 甘肃
刘江涛 国画《鸿运当头
马到成功》 草书《故人西辞黄鹤楼》
隶书《自作诗
念奴娇
祖国华诞》 草书《毛泽东蝶恋花词》 花鸟《喜呜盛世图》 山水《恒古太行关山峰》 草书《天高雪淡》
草书《自作诗 七绝
母亲颂》 山水《太行情水醉心扉》 国画《高瞻远瞩》
隶书《唐诗钱起送征雁》 草书《毛泽东诗词九首》 草书《莫到》 草书《古诗一首》 隶书《德义》
行书《科学致富
和谐呈祥》 隶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山水《春晓图》 行书《云鹤游天》
篆书《构建和谐社会
振奋民族精神》 草书《神州
华夏》对联 篆书《日新月异》 行书《范仲淹诗》
隶书《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国画《妙法》
阿文书法《民族和谐》
隶书《毛泽东
沁园春
雪》 甲骨文《福乐无疆》 行书《凤声
龙图》对联 篆书《水中》对联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草书《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 草书《毛泽东
七律
长征》 花鸟《荷塘新曲》 隶书《天不言》
甘肃
汪新纪
楷书《王勃
滕王阁序节录》 甘肃
陈廷彦
草书《敬录毛主席词一首》 甘肃
李书楷
草书《李白
望庐山瀑布》 甘肃
张
岩
国画《花开富贵》 甘肃
段楚雄
楷书《杜牧诗一首》
甘肃
王旭国
草书《清
郑板桥题画诗》 甘肃
许彦君
国画《国色天香无双艳》 宁夏
何守成 行草《三国演义首篇词》 宁夏
艾克峰
草书《飞流直下三千尺》 宁夏
崔建国 山西
赵千民 山西
卫恒杰 山西
李双才 山西
王秉义 山西
孙克正 山西
王丁戍 山西
师
速 山西
张郅谷 山西
孙凤阳 山西
卫效卿 山西
荆克俭 山西
司
冰 山西
张福生 内蒙古 宋明虎 内蒙古 张明恩 内蒙古 李光席 内蒙古 刘忠明 内蒙古 拓振晓 内蒙古 白敬山 黑龙江 尹国正 黑龙江 刘景湖 黑龙江 蔡
明 黑龙江 赵
欣 黑龙江 庞忠良 黑龙江 卢秉新 黑龙江 艾贵艺 吉林
王树山 吉林
崔海山 吉林
赵文武 吉林
佟启珍 吉林
王爱军 吉林
王
东 吉林
路燕斌 吉林
白星皛 行书《录新菜根谭句》 行书《罗隐题画牡丹一首》 行书《迎国庆
颂改革》 草书《龙舞虎啸》 国画《乾坤清气》 行草《天行健》
隶书《赞美
沁洲
北方水城》 硬笔《唐代李商隐无题》 行书《金龙戏瑞》 楷书《一呼》 草书《饮水思源》
草书《清平乐
神州巨变》 隶书《花灯
美酒》对联 草书《唐张怀瓘论书》
楷书《古人朱放孟浩然诗各一首》草书《江汉》对联
草书《颂建国六十周年》 草书《渡远荆门外》
草书《唐诗一首随宫李商隐》 行书《中华魂
民族情》 草书《冰城
金陵》对联
硬笔书法《毛泽东
沁园春
雪》楷书《军马
黄河》联语 山水《过山农家》
草书《和谐中华
江山如画》 国画《中华虎威》
隶书《邓散木先生诗句》 草书《杜甫诗》 国画《翠花殷香》 草书《好雨知时节》 草书《徐府诗》 隶书《宁静致远》 楷书《韩翃诗一首》 山水《田园系列之二》 国画《冬之韵》
吉林
李明德
国画《春日图》 吉林
孙建军
版画《东北庄稼院》 辽宁
夏志艺
草书《五台山有感》 辽宁
王
刚
隶书《质沿古意》 辽宁
王永芳
水彩《三块石之秋》 辽宁
徐河东
山水《三峡水库》 辽宁
温
华
楷书《温家宝格言》 湖南
胡有德
草书《录古诗二首》 湖南
资
熹
隶书《胸怀
翰墨》联语 湖南
黄生平湖南
周道 湖南
燕
杰 湖南
朱长清 湖北
陈秋明 湖北
李时敏 湖北
张
勤 湖北
张克慧 湖北
王宝海 湖北
况成国 湖北
高德强 湖北
金海晏 湖北
周景瑜 湖北
张
平湖北
王安龙 重庆
王邦华 重庆
周明亮 重庆
范
功 重庆
张建国 重庆
许
伟 重庆
陈德恩 重庆
陈
林 四川
周超 四川
邓代昆 四川
邓学明 四川
金绍富 四川
李秋喜 四川
黄忠明 四川
胡
骜 广东
顾耀琛 广东
陈
介 广东
韦孟君 广东
许学正 广东
林汉奎 广东
梁星华 隶书《廉政建设有感》
行书《毛主席
贺新郎
读史》 水彩《秋风起》
草书《热烈庆祝新中国建国60周年》 山水《盈虚有象天心无为》
隶书《庆祝伟大祖国华诞60周年》 楚简《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油画《夕阳》
行书《两岸大三通兴怀》 行书《录张文胜
夏日》
油画《山摇地动震不碎我们渴望知识的心》篆书《苏轼
前赤臂赋节录》 行书《杜甫
登高》 隶书《大爱》 山水《清溪》
山水《江南春色数不尽》 草书《自作诗
伟大的祖国》 草书《古人题画诗二首》 山水《三峡秋韵》 行草《卅年改革开放》 行书《白居易
暮江吟》 隶书《每临》
草书《云开
日照》
草书《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水《拉萨河畔》
国画《落尽残红
牡丹》 草书《盛世中华》 草书《马思边草》
行书《共产党让农奴翻身得解放》 行书《曹操诗句》
山水《云幽山水色映人》 隶书《石壁
桐荫》对联 草书《岳飞
满江红》
行书《共和国60周年献词》 篆书《与时俱进》
广东
顔裕昌
草书《远山近水皆有情》 广东
王育溪
行草《贺建国60周年》 广东
司徒永林 行书《歌颂祖国二首》 广东
叶立炳
草书《王安石
梅花诗》
广东
梁伟仪
行书《激发爱国热情
弘扬民族精神》对联 广东
林嘉荣
楷书《朱熹
春日诗》
福建
谢光星
草书《苏轼
湖上初晴后雨》 福建
张银法
隶书《三更灯火》
福建
薛龙水
草书《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江西
沈立新
草书《自作诗》
江西
贺树生
行书《伟大中华
英雄民族》联语 江西
王鸾声
草书《杜甫
春夜喜雨》 江西
许伟生
草书《张继
枫桥夜泊》 江西
梁
顺
烙画《印象渼陂》
江西
宋道福
草书《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江西
江龙生
行草《范仲淹
苏幕遮词一首》 江西
刘智元
国画《洁清透香》
江西
余安安
草书《刘禹锡
竹枝词》 江西
王学农
楷书《事能
人到》对联 江西
黄兆荣
草书《颂民族情》
江西
肖为炳
篆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 海南
高荣瑞
草书《毛泽东
菩萨蛮
黄鹤楼》 海南
吴永雄
草书《孟浩然诗一首》
广西
陈咸振
硬笔书法《范仲淹
岳阳楼记》 广西
范二德
隶书《居身
立志》 广西
陈
涛
草书《岐王宅里》
广西
李永才
草书《唐
张继
枫桥夜泊》 广西
王延绥
人物速写《摘韮菜》局部 云南
唐
玲
行书《徐祯卿
秋夜试茶》 云南
毛家荣
行书《胡锦涛
八荣八耻》 云南
陈
平
隶书《杜甫诗》 贵州
李扬熙
山水《瀑》
贵州
冯修涛
隶书《杜牧
山行》 新疆
钟
英
花鸟《鸟语花香》
新疆
王贵江
草书《韦应物
滁州西涧》 新疆
孙
彬
油画《希望》
新疆
艾尼娃·艾山 维吾尔文书法《种田的打场》 青海
王玉卿
榜书行书《荷风》 青海
靳顺平
草书《白日依山尽》
青海
刘
琪
草书《唐
赵瑕江楼感应》 日本
中田兰石
草书《弘扬传统文化》 河北
王书广
行书《雨声》
河北
弓铁民
草书《炎黄子孙和谐舞》 河北
贾宏智
草书《为重修黄鹤楼有感》 河北
王继良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河北
刘
英
草书《政通人和
造福子孙》对联 河北
陈占军
隶书《长夏江村》 河北
贾宏智
草书《屈原颂
七绝》 河北
张守平
草书《唐
王维诗一首》 河北
田继刚
行书《性朴》
河北
李智民
草书《海为
天是》联语 山西
傅国玺
草书《毛泽东诗句》 山西
任瑞平
草书《杨慎
临江仙》 山西
任国柱 山西
刘和则 北京
王永源 北京
马兆良 北京
康友石 北京
张明康 安徽
郭学报 安徽
鲍劲夫 安徽
蔡传陆 安徽
戴
华 安徽
侯玉连 安徽
崔正凯 山东
董永高 山东
李
勇 山东
孙玉川 山东
韩北海 山东
夏占林 山东
李德孝 山东
刘春棠 山东
宋志臣 江苏
赵伦彩 江苏
王呈兴 江苏
成功 江苏
魏先知 江苏
茅忠孝 江苏
潘启君 上海
史志河 上海
邵荫成 上海
宋仁章 浙江
李秉璋 浙江
费彰荣 浙江
杨晓东 浙江
何金标 浙江
王建亮 浙江
陈
辉 草书《峰》
行书《诗书
道德》 行书《发扬
传递》对联
草书《苏东坡
水调歌头
中秋》 国画《石上秋声
竹》 隶书《学海
前程》对联 隶书《李白诗句》 行书《和谐共荣》 草书《秋月》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草书《张旭诗一首》 草书《墨香》
行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真水无香》
草书《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行书《路漫漫其修远兮》 行书《毛泽东诗一首》 草书《王维
山居秋暝》
篆书《游黄山诗一首
巍峨秀丽》行草《杜甫五言诗望岳一首》 草书《刘邦大风歌》 硬笔《临兰亭序》 草书《李之仪句》
篆书《三国演义首篇词》 篆书《陶渊明诗一首》
楷书《李煜
虞美人
感旧》 硬笔行书《李清照词六首》 行书《官清民正》 草书《范仲淹诗》 楷书《破晓寻芳》 草书《右录刘禹锡诗》 草书《霧迷塔影烟迷寺》 隶书《日出稽山》 行书《赤地》 篆刻《科教兴国》
浙江
唐玉林
反左书草书《毛主席
娄山关》 浙江
潘惠平
行书《东坡词
赤壁怀古》 河南
万福泉
草书《杜牧
江南春》 河南
王建国
隶书《古国
今朝》联语 河南
余德河
楷书《王勃
滕王阁序》 河南
詹晓虹
行书《古诗一首》 河南
韩金掌
草书《远看山有色》 河南
姚
哲
国画《大吉图》 河南
赵福堂
行书《李白诗》 河南
高玉亭 河南
李合书 河南
师培贤 广东
蔡子健 广东
郑灼坤 广东
关耀平广东
钟崇贞 广东
陆芫雱 广东
彭红卫 广东
张裕群 广东
罗镜波 广东
李烈雄 广东
华本初 广东
卢远阳 湖北
盛周文 福建
余立人 福建
梁华明 福建
许平武 江西
张光南 江西
赵集富 湖南
欧光海 湖南
张其然 湖南
梁裕源 湖南
张乐秋 湖南
聂润梅 陕西
李光忠 陕西
王金玉 陕西
胥虎明 陕西
陈建辉 陕西
龚文野 陕西
陈
昉 陕西
李宝成 陕西
王应民 陕西
周开真 甘肃
刘国柱 行书《居高声自远》 隶书《鲁迅先生诗一首》 草书《李白诗》
行书《临三希堂法帖之五》 行书《兰梅》联语
草书《龙腾
福海》联语 草书《民族魂》 行书《剑气书香》
篆书《汉贾谊新书摘句》 草书《世界
共创》对联 草书《七言绝句
春晴》 行书《唐伯虎题扇诗》 草书《顔真卿诗一首》 草书《精气神》 草书《杜牧诗一首》 行书《毛主席诗词一首》 行草《王昌龄诗句》 左笔反字草书《情》 花鸟《风华正茂》 隶书《自作诗
巨变》 行书《和谐
小康》联语 行书《杜牧诗一首》 篆书《骏马
杏花》联语 草书《张继诗一首》 人物《炉前取样》 行书《三思而行》 草书《陆游诗词一首》 楷书《李商隐
早梅》 行草《周总理诗一首》 行书《万树》 行书《民族情》
草书《苏轼
新城道中》 草书《改革开放》 草书《金陵津渡》
楷书《文天祥
正气歌》
甘肃
宋珍瑞
篆书《海为龙世界》对联 甘肃
张明卿
楷书《民族情深》
甘肃
孙世贤
篆书《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 宁夏
马德成 行书《改革开放颂》
四川
周学富
楷书《庆祝建国60周年纪念》 四川
邓时勇
草书《苏轼词一首》 四川
陈明逊
行书《临岳飞前出师表》 四川
蒲俊章
隶书《抱琴》
四川
余新凯
草书《杜甫
旅夜书怀》 四川
山
嵩 四川
宋礼高 四川
南胜林 辽宁
刘德源 辽宁
蒋鸿峰 辽宁
蒋智勇 吉林
赵慧林 吉林
金世祥 吉林
闫志华 新疆
张德模 新疆
刘
进 新疆
李
明 云南
徐树云 广西
贾匡宇 广西
华
飞 广西
罗东才 内蒙古 郝贵申 内蒙古 李雪玉 黑龙江 葛显义 黑龙江 李异斌 海南
王长林 贵州
黄德义 江苏
陈国才
江苏
张来安
江苏
徐
奇
江苏
张福如
江苏
陈
凡
江苏
王正林
江苏
孙
超
江苏
周飞
江苏
徐有斌
江苏
朱明才
江苏
刘德清
江苏
秦光华
江苏
徐锡帮
国画《春韵》
草书《少年易老学难成》
草书《庆祝新中国60华诞》
反左书《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草书《清人诗一首》
硬笔《柳永
八声甘州》
草书《上善若水》
隶书《松鹤延年》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隶书《发奋图强》
草书《祖国富强》
行草《梦归楼兰》
行书《天道酬勤》
行书《道法自然》
草书《北族民歌一首》
草书《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草书《寒夜》
草书《王维
送别》
草书《录江泽民总书记诗一首》
硬笔书法《古诗三首》
草书《珍惜时光》
草书《自撰联
学书》 行草《张旭诗》 行书《民族同庆》 隶书《毛泽东词一首》 篆书《江河》 隶书《古诗一首》 楷书《杨万里诗一首》 硬笔《唐诗二首》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楷书《王宠诗六首》 山水《黄山之春》 隶书《杜甫·阁夜》
行书《毛泽东词二首》局部 花鸟《富贵牡丹》
江苏
陈林帮
山水《李白诗意图》 江苏
陈士如
硬笔《文天祥
正气歌》 江苏
张琳芝
草书《唐·元结诗一首》
江苏
朱富美
草书《毛主席·卜算子·咏梅》 江苏
陈来安
行草《王昌龄诗一首》
江苏
徐
奎
行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山东
周光熠
行书《宋人诗录》
山东
吴光华
行草《岳飞·满江红》局部
山东
杨
林
楷书《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山东
黄国卫 山东
杨卫文 山东
郭凤仪 山东
田东华 山东
吴洪恩 山东
徐
臣 山东
吴邦富 山东
张
林 山东
杜西民 山东
方楚南 山东
吴恒顺 山东
李
华 山东
郭元富 山东
徐元杰 山东
林汉文 山东
蔡国华 山东
陈
庆 山东
姜文德 山东
孙
成 山东
王成国 山东
吉乃成 山东
吉新茂 山东
隋玉涛 山西
卞云松 山西
朱中成 山西
赵如林 山西
左玉林 山西
秦
东 河北
王汉权 河北
陈民強 河北
王
超 河北
张
鹏 河北
方志荣 河北
林元浩 河北
李
鸿 国画《松鹰图》 硬笔《七律二首》 草书《毛泽东·长征》 草书《学而时习之》 行草《孤云》 国画《仕女》 行书《国富民强》 草书《中华龙腾》
隶书《祖国昌盛·社会和谐》 行书《文天祥诗一首》 篆刻《盛世和谐》
篆书《赏菊秋高·行歌泽畔》 草书《和谐颂》 草书《王仑·送春》 榜书草书《寿》
草书《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隶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草书《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行书《读书》 花鸟《牡丹图》 隶书《孟子语》
行草《三国演义开篇词》 行草《民族颂歌》
行书《云南大观楼长联》 行草《杜甫·秋兴八首选一》 楷书《韩愈·晚春》 草书《汪国真·山西》 硬笔《李商隐·无题》 人物《昭君出寨》 隶书《情》
楷书《曹孟德诗一首》 硬笔《杜甫诗二首》 山水《秋》
篆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花鸟《凝香》
河北
徐元杰
花鸟《荷莲》 河北
窦志坚
草书《韦应物诗》
河北
姜
夫
行草《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一首》 河北
王
春
行草《中国印》
河北
王明生
甲骨文《东风吹来绿丝柳》 河北
李
忠
草书《李白诗一首》 河北
李明才
篆刻《莫随残叶坠寒塘》 河北
任文信
章草《李白诗一首》 天津
周兴林
行草《神池灵沼》
天津
吴明春 河南
李
琳 河南
周华 河南
张正民 河南
徐
斌 河南
李继亭 河南
王汉仁 河南
王国军 河南
林经才 河南
杜仁林 河南
郭世安 河南
李明才 河南
汪明才 河南
王文伟 河南
王
荣 河南
李
君 河南
王正前 河南
马文英 河南
吴仁华 河南
张连山 浙江
黄
晖 浙江
李志贤 浙江
韩文全 浙江
周林文 浙江
徐正通 浙江
方
国 浙江
张
平浙江
胡振华 浙江
徐青林 浙江
徐
敏 浙江
韩中林 浙江
马国庆 浙江
吴国才 浙江
王
庆 浙江
陈建成 楷书《书田·心地》对联 草书《孟浩然·春晓》 隶书《录易经语》 行书《精神之气》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行书《王安石诗一首》
硬笔《毛泽东·沁园春·雪》 草书《苏轼词一首》 楷草《陈毅诗句》 花鸟《春韵》 花鸟《牡丹》
行草《欧阳修·浪淘沙》 隶书《礼之用·和为贵》 花鸟《春之声》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草书《王维·田园乐》 草书《春江潮水连海平》 隶书《李白诗一首》 行书《常建诗一首》 山水《英魂照千秋》 行草《华夏情深》
草书《毛泽东沁园春·雪》 山水《春江泛舟》
篆书《年年岁岁话和谐》 花鸟《雄风》
草书《藏古今学术》 隶书《杜牧·长安秋望》 山水《楠溪江旁山峰险》 《苏轼词一首》
行草《杜甫·江村诗》 硬笔《录诗数首》 草书《王昌龄诗一首》 草书《王昌龄·从军行》 国画《天目山》 剪纸《华夏文明》
浙江
朱建文
草书《毛主席诗》 浙江
张
明
赵子昂《露下碧梧》 北京
徐明才
行草《李白诗一首》 北京
蒋
峰
隶书《建和协社会》 北京
徐兴东
花鸟《花好月圆》
北京
王
荣
行书《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京
王广明
行书《王维诗三首》 北京
林经文
花鸟《富贵牡丹》 北京
马明波
行草《兄弟》
北京
吴进春
行书《王安石·初夏即事》 陕西
林永昌
行书《唐·王维诗》 陕西
唐昌明
行书《盛世和谐》
陕西
王
成 行草《庆建国60周年》 陕西
林晓东
草书《毛泽东诗》 陕西
张红霞
草书《挥毫泼墨》 陕西
吴兴雷
国画《群山图》
甘肃
马明祥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 甘肃
高士达
草书《唐人丘为诗一首》 甘肃
朱明才
草书《唐诗一首》
甘肃
李达才
楷书《毛泽东诗词十一首》 甘肃
谢贵才
草书《张继·枫桥夜泊》 甘肃
陈
成 草书《山蜂·野鹤》对联 甘肃
李维明
硬笔《毛泽东诗二首》 甘肃
张永宁
草书《毛泽东·东方欲晓》 甘肃
徐
高
隶书《宝剑锋从磨砺出》 甘肃
张汉文
隶书《毛泽东诗一首》 甘肃
吴耀文
魏体《岁事·山光》联语
甘肃
林云峰
篆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甘肃
张志荣
楷书《李白·将进酒》
甘肃
马
崚
楷书《和温总理报告喜填水调歌头》 甘肃
林存成 山水《江山揽胜图》 甘肃
明
辉
行书《贤者虚怀若谷》 甘肃
张成祥
篆书《春雨细如丝》 甘肃
林等浩
隶书《神婴》
甘肃
徐
真
草书《李白·峨嵋山月歌》 甘肃
高一清
行草《李白诗一首》 甘肃
徐尧文
行草《毛泽东词》 甘肃
王明德
草书《毛泽东·咏梅》 甘肃
张
杰
楷书《老子道德经语》 甘肃
王
明
行草《陆游·咏梅》 甘肃
丁元辉
行草《东坡·新城道中》 甘肃
李
祥
篆刻《清水出芙蓉》 宁夏
张兴怀
楷书《谒黄帝陵感言》 宁夏
李
勇
篆书《燃灯·闭户》联 重庆
黄国安
行草《自撰诗七律·述怀》 四川
吴国章
行书《得山水清气》 四川
张清山
山水《汶川风光》 四川
徐
蓉
行书《辛弃疾诗》 四川
王晶勤
行书《欧阳修诗》 四川
徐
声
山水《晨曦》
四川
林
骥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四川
陈自秋
篆书《大江东去》 四川
李秋华
花鸟《硕果丰盈》 四川
徐
杰 四川
李克明 四川
李明钧 辽宁
赵
军 辽宁
王仁金 辽宁
李爱国 辽宁
邹爱涛 辽宁
陈延文 辽宁
张广海 辽宁
吴兴东 辽宁
张明华 辽宁
秦世强 辽宁
徐文才 吉林
张国志 吉林
林宝德 吉林
陈
良 吉林
周永孝 黑龙江
黎兴宏 黑龙江
徐洪兴 黑龙江
夏
强 黑龙江
林德福 黑龙江
孙文龙 黑龙江
秦宏才 湖南
夏吉林 湖南
秦爱东 湖南
高年富 湖南
张志刚 湖南
黄宇腾 湖南
陈克中 湖南
楼高明 湖南
蒋才先 湖北
徐
健 湖北
郭国庆 湖北
叶秀欣 湖北
王汉清 水彩《秋色》
篆刻《建设和谐社会》 人物《落日故人情》 隶书《政通人和》 草书《中华龙》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 篆书《太平盛世颂》
草书《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篆书《王昌龄·出塞》 花鸟《听涛》 国画《墨竹图》
楷书《法取·书随》对联 草书《翰墨传承华夏情》 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 花鸟《富贵图》 楷书《静坐·闲谈》 草书《祖国颂
民族情》 隶书《崔颢·黄鹤楼诗》 草书《天命吟》 篆刻《和谐社会》
隶书《雷雨·烟霞》联语 楷书《毛泽东诗一首》 隶书《朝读·夜临》
草书《陶渊明诗》 行草《唐诗一首》
草书《祖国颂·浪淘沙》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隶书《毛泽东词句》 行书《清明》
草书《山气日夕佳》 行书《华夏龙情主题歌》 山水《太行洪谷图》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北
周伟新
隶书《范仲淹·岳阳楼记》节录 湖北
张凤来
草书《自作诗·庆华诞》 湖北
陈文刚
行草《古诗六首》
广东
张阳秋
山水《四围山色里·终日泉石中》 广东
熊正通
行书《满船明月》 广东
明
海
行书《朱熹诗一首》 广东
林生明
山水《烟云生起山更幽》 广东
秦剑如
草书《李盛仙·采茶》 广东
陈光华
行草《白居易·忆江南》 广东
林
达 广东
刘方才 广东
周光 广东
吴宇通 广东
陈文明 广东
徐衡民 广东
吴
东 广东
秦国才 广东
王正才 广东
陈
奇 广东
吴贤军 福建
徐文程 福建
谢光星 福建
张雪华 福建
陈
庄 福建
张永华 福建
陈
芳 福建
徐良光 福建
陈正才 福建
秦高新 福建
唐
文 广西
郭天汉 广西
吴楚章 广西
陈广荣 广西
陈
虬 贵州
张兴良 贵州
黎
良 上海
张福根 上海
陈宝珍 上海
郝正华 上海
赵
青 上海
徐忠诚 云南
张兴同 云南
徐复兴 安徽
徐文美 行草《梅花诗》
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花鸟《和谐前进》 行草《山远·潮平》联 隶书《黄遵宪诗》 隶书《张旭诗一首》 行书《大漠》
篆刻《昨夜雨疏风骤》 行草《陈毅诗一首》 剪纸《四季花开》 行草《清晨入古寺》 隶书《盛世》
草书《李白诗一首》 篆书《心与中华同奋进》 草书《欧阳修诗一首》
行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榜书草书《无极》 行书《自作诗一首》 国画《白双鹰图》 篆刻《民族情》
行书《明·沈周·有竹居小横幅》 草书《五七言词各一首》
草书《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草书《周恩来诗一首》 草书《客路青山外》 山水《溪居云中雨》
隶书《武则天·唐明堂乐章诗》 行书《苏轼·题西林壁》 楷书《七绝三首》 楷书《杜甫·赠花卿》 国画《金鱼》
篆书《王维诗一首》
隶书《自作诗·民族复兴》 行草《高山流水》 水彩《湖畔》
安徽
林永标
硬笔篆书《李绅·古风二首》
安徽
王仕举
隶书《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安徽
陈道仁
行书《艺无止境》 安徽
朱世方
行草《山泉》
安徽
朱亮先
行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徽
王兴来
行草《东风夜放花千树》 安徽
朱兴成草书《诗二首》 安徽
王虎城
素描《陶行知》
江西
张维来
篆书《清·郑燮六十自寿联》 江西
徐
虎 江西
言文荣 江西
方
榆 江西
袁松岗 江西
袁国隆 江西
刘
平江西
吴建义 江西
黄安根 江西
朱小华 新疆
王得松 新疆
郭德松 内蒙古
陈
龙 海南
陈明清 河北
刘世龙 河北
蔡仁东 河北
武世宇 河北
张青林 河北
王安祥 山东
张民生 山东
叶有良 山东
毛文瑞 山东
朱才良 山东
杨春山 山东
田文明 江苏
陈
峻 江苏
吴林兴 江苏
徐
彬 江苏
张兴刚 江苏
林鸿才 江苏
林惠南 江苏
李
明 江苏
陈明春 江苏
郭才选 江苏
张
文 江苏
范锦才 剪纸《山村秋歌》 行草《祖国日月新》 国画《清朝芭蕉美人》
草书《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 行书《张继诗一首》
行书《庆香港回归十周年》 行草《杜牧诗一首》 行书《振兴中华》 山水《云拥青山》
楷书《六一居士·花时久雨》 草书《李白诗一首》 行书《杜甫·客至》扇面 隶书《毛主席诗一首》
草书《毛泽东
沁园春·雪》 行书《望月怀远》 草书《莫是龙·绝句》 花鸟《妙香》 楷书《民族颂歌》
行草《祖国统一顺民意》 行书《读千遍书》 行草《无限风光》
草书《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草书《狂·醉》 行书《菜根谭语》 篆书《炎黄颂》 行草《干戈沉寂》
行草《李白·早发白帝城》 行草《林间酒暧》 楷书《王维诗一首》 行书《曹操诗一首》 篆书《求道于微》
篆书《李白
望庐山瀑布》 行书《陆游诗一首》 硬笔篆书《李白诗一首》
草书《毛主席·菩萨蛮·黄鹤楼》
江苏
朱丽丽
花鸟《相知》
江苏
吴广华
隶书《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河南
朱方进
行书《浩然正气》 河南
邢西金
隶书《三国演义序词》 河南
陈昌来
国画《金鱼图》 河南
王国清
行书《物华天宝》 河南
李
娟
隶书《厚德载物》 河南
王永照
篆书《岳飞·满江红》 河南
马世雄
草书《辛弃疾词一首》 河南
朱新强 辽宁
王安峰 辽宁
张
峰 陕西
李
岳 陕西
吴楚才 陕西
徐乐天 陕西
吴天国 陕西
王维庆 陕西
周国成 陕西
陶
军 内蒙
林云之 内蒙
李方方 山西
王建荣 湖北
秦剑原 湖北
陈世聪 湖北
安如山 湖北
陈明才 湖南
徐长清 湖南
吴绍文 安徽
陈可军 安徽
雷
雨 安徽
李
峰 安徽
周进 安徽
李志廷 安徽
张宏桥 江西
李泽峰 江西
张文达 江西
张锡文 江西
王春志 江西
张志明 北京
林文才 北京
吴海富 北京
吴培城 北京
徐
杰 北京
苗伟进 行书《朝临·暮咏》 篆书《论语语》 草书《杜牧·山行》 行书《听雨·吟诗》对联 草书《李白·将进酒》
草书《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 草书《祝福祖国》
草书《毛泽东·七绝·五云山》 篆书《华夏情》 草书《张继诗一首》
行书《自作诗·呼伦贝尔风情》 行书《王铎诗》
行草《王安石诗一首》 草书《李白诗一首》 隶书《书画缘》 草书《黄山》
行草《韩愈·杂说》 行书《王昌龄诗一首》 楷书《毛泽东选集摘要》 行草《神童诗一首》 行草《张继·枫桥夜泊》
草书《庆祝建党86周年自作诗》 隶书《秦少游词一首》 草书《白居易诗一首》 隶书《马致远·枯藤老树》 隶书《李白诗一首》 油画《祈祷》
行书《毛主席诗词三首》 草书《毛主席诗句》
隶书《杜甫·观公孙大娘舞剑器》 草书《王昌龄诗》
行草《白居易·琵琶行》 花鸟《虾》
行书《艺海情深歌华夏》 山水《平沙落雁图》
北京
岳兴才
草书《千峰云起》 北京
徐发杰
隶书《杜少陵诗》 北京
徐天成 草书《王安石诗》 北京
王
啸
隶书《毛泽东词》 甘肃
马文和
行书《明人雪山诗》 甘肃
张
强
行书《忆昔》
甘肃
吴晓光
行书《风劲角弓呜》 甘肃
王明香
楚简《杜甫·春夜喜雨》 甘肃
王
强
行草《张继·枫桥夜泊》 甘肃
林思明 甘肃
张
卿 贵州
武时宇 贵州
秦
天 广东
朱
奎 广东
陈汉昌 广东
徐可夫 广东
陈建明 广东
郭正华 广东
张金华 广东
王虎成 广东
徐其华 广东
林高敏 广东
汤国春 广东
林
秀 广东
唐
楷 广东
方志乔 云南
武
林 云南
李坤元 上海
张文军 上海
陈文清 广西
刘
华 广西
黄进贤 浙江
徐
辉 浙江
黄永高 浙江
李正林 浙江
陈
琳 浙江
李国祥 浙江
伍清华 天津
林文明 宁夏
金光辉 新疆
李
明 新疆
郭东才 新疆
安格尔 四川
林元章 隶书《王维一首》 楷书《诗二首》 行书《宋词一首》 行草《杜甫诗一首》 行书《毛泽东·七律》 行书《人人奉献爱心》 行书《文采风流》
草书《李白·早发白帝城》 草书《人言落日是天涯》 草书《正气歌》
行草《明·杨升庵·临江仙词》行草《民族情》
草书《三国演义开篇词》 隶书《毛泽东联语》 草书《王维诗一首》 行书《祖国颂歌词节选》 行草《晏殊·蝶恋花》 草书《刘禹锡诗一首》 隶书《作赋·守诚》联语 行书《祖国是大家》 楷书《曹丕·典论》 硬笔《唐宋诗词》 硬笔《民族情》
行书《岳飞·满江红》 行书《毛泽东·莫干诗》 行书《毛泽东·长征》 草书《中华腾飞》 行书《邓小平语》
草书《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行书《心》
行草《温庭筠·苏武庙》 行书《华夏龙腾》 硬笔《东坡词一首》 行草《王之涣·出塞》 行草《李白诗一首》
四川
杜平南
篆书《子曰》
四川
陈文高
硬笔行书《中华儿女》 海南
方
兵
草书《寒雪梅中尽》 黑龙江
王安强
行草《有书 无事》联语 黑龙江
田国明
篆书《毛主席·七律》 黑龙江
武维良
草书《两岸携手是一家》 吉林
林一清
草书《和谐中国》
第五篇:全国高等医学临床技能大赛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2011年5月14日、15日,由教育部、卫生部主办,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功能厅举行。
来自全国113家高等医学院校的452名选手经过六个赛区的初赛,最终有32支队伍的128名选手闯入决赛。他们在5月14-15日是的两天时间里经过9站半决赛、6站复活赛、10站总决赛(共25站)激烈角逐,最终3支队伍获特等奖、5支队伍获一等奖、8支队伍获二等奖、16支队伍获三等奖
本次比赛完成了包括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法律法规等所有既定赛事。临床技能竞赛全部用实景操作,通过30个考核项目的设置,考察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基本临床操作、外科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根据临床急救事迹场景,设置了震荡情况下静脉穿刺、表面出血点止血、双人心肺复苏等实景模拟题。尤其在外科录像挑错、综合抢答题和决赛最后一站模拟心梗后车祸骨折大出血患者的综合抢救,更是考察了选手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附:入选32支队伍有(排名不分先后):河北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昆明医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海南医学院、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楼主说的这个比赛我们学校也在搞,选拔了一批同学留在附属医院集训,当时辅导员也想让我参加,但为了考研,我还是放弃了。我个人觉得能参加这种比赛对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提升是有比较大的帮助,而且能去参加这样的比赛也是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当然楼主说的情况也存在,老师往往把精力放在这些同学身上,毕竟关系到学校的荣誉,我觉得既然参加了比赛是就得竭尽全力,老师、同学都得付出很多心血。
我是觉得并不矛盾的,能参加比赛并不是代表就是精英,没去参加比赛我们一样也能在临床实习中提高自己,关键还在于自己。而这样的大赛提供是个机会,一个历练的地方,也是个目标,督促各个医学院校去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临床技能。
其实不光是医学有这样的比赛,英语大赛、机器人大赛、生命科学大赛、甚至挑战杯等等,教育是大众化与精英化相结合!
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结
------致学弟学妹们
各位同学:
你们好!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已经落幕,这次我有幸代表潍坊医学院参加了这次比赛,这篇日志与我在6月5日大会上的发言内容基本一致,希望能给需要的同学们一些帮助,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同学,你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次机会,把握未来!我主要从比赛过程这个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自2010年1月31日接到竞赛通知以来,我们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比赛:分别是2月19、20日的校内选拔赛,4月15、16日的华东分区赛和5月14、15日的全国总决赛,另外还有我们自己举行的7次淘汰赛。我主要说一下这三次比较大的比赛:
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年欢乐的鞭炮声中的时候,我校已经于正月十七、十八两天举行了潍坊医学院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大赛,这次比赛给予的准备时间相当短,培训时间不到十天,培训内容相对较多,有40
项,主要考察实习以来同学们对临床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同时兼顾考察同学们的灵活变通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赛项目主要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和护理部分。在短时间掌握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包括在课堂上学到的各种切开、缝合、打结方法,刷手、穿手术衣、带手套,体格检查,心电图和生化诊断,见习、实习过程中可以遇到的四大穿刺、拆线换药、静脉穿刺、导尿术、骨盆测量、产程图等。虽然此次比赛内容难度不高,但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些内容的我们还是有些困难。而对于之前接触过或者已经掌握的部分内容,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的积累,因为我也是受益于这方面。临床技能比赛比的不仅仅是操作,还涉及到很多理论。我从大三开始,就单独准备了一个本子,专用于见习和实习记录,积累了很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和技巧,这些知识在三次的大赛中派上了很大用场。大家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实验课和见习机会,尤其是动手机会,因为有很多东西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见习的同学还请注意:在医院里不要只学临床知识,还应该多学学老师们是怎样与病号交流的,我们比赛是尽最大可能模拟真实情况,有人文关怀分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怎样与患者交流也是一门艺术。
选拔赛之后的训练过程中,又掺入了多次淘汰赛。我在两个月的集训中进步挺快,我觉得其一要受益于我的双手,从小受到了父母的培养,自己也练过吉他和葫芦丝,总体上比较灵巧;其二,我感谢几位培训老师及时发现了我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并多次提醒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座的各位学弟学妹平时一定要努力,不然后面要多吃很多苦头。对于我来说,比较后悔的是在大三时没有好好学习生化诊断部分,考研复习过程中对诊断学也重视不足,导致了我在初期的培训和选拔赛中表现得比较被动。我对这多次淘汰赛的最大感受是:越往后,我越有信心。也许大家会这样考虑:越往后同学们水平越高,竞争就越激烈,压力也越大。遇到这种问题时,我觉得大家不妨这样想:刚开始培训时有60多人,每淘汰一批,我的对手就少一批,虽然越往后同学们的水平也越高,但我们自己的水平也有了提高,在行动上时刻提醒自己及时弥补自己的短处。我在集训过程中一直用这种方法给自己减压,这使我很有优势:我的操作一直较好,再加上对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我最终被选为正式参赛队员。
上海的比赛,共57个竞赛范围,涵盖面较广,包括内、外、妇、儿、护理、麻醉、诊断等相关内容,基本囊括了医学常见的临床操作。比赛形式是站点式,限定每项操作的时间,时间到后停止本项操作,评审专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准备后再进行下一项操作,至于哪位选手操作则由裁判选择。比赛分四轮,一轮初赛,两轮复赛和一轮决赛。尽管我们准备得很充分,实际比赛还是与我们平时的训练有很多不同,也遇了到不少困难。虽然比赛在时间安排上比我们平时练习的规定时间要宽裕些,但操作器材让很多比赛选手犯难。上海采用了很多一次性用品,如镊子、弯盘、消毒碗、导尿包等,这与我们平时练习用到的金属器械相比,手感上差很多,尤其是镊子:塑料镊子很软,夹棉球时非常容易掉,这考验选手的沉着能力,在紧张的情况下手抖的选手在镊子上吃了很多亏。由于我们举办了很多次选拔赛,并多次找来医院各科专家和同学们来围观,甚至还有摄像机对着我们,所以我们的队员练就了很强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基本克服了手抖的问题。还有,我们在后期的培训中加入了部分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所以在碰到后没有太过不适。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在大学五年的生活里,我们会碰到很多锻炼心理素质的机会,当学生干部也好,参加比赛也罢,甚至出去打工,这都可以增加我们的生活阅历,增强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练就一个好的心理素质,这对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建议低年级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多参加一些活动,大学是人生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你们在这段时间里有很强的可塑性,大家一定要在这宝贵的五年里好好把握自己,全面发展自己,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在上海,器材的差异主要考验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因为医学操作不是修理机器,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消毒、器械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顺序,一旦违反原则,整个操作将告失败。上海比赛中准备的器材比我们平时训练中用的要少,所以操作过程中要十分小心,比如,一把钳子一旦碰到了污染区,就不能再进无菌区。我们的经验是:在无菌的大原则下,需要将一些操作的顺序加以调整。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平时对知识的掌握一定要注意深度,多
问个为什么,知道了根源,才能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学会变通。你们将来大多数人会进入临床工作,临床实践与课本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课本知识,并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上海的比赛比较倾向于单人操作,我在比赛中作为主操做者的项目有男性导尿术、产妇的四步触诊与胎儿胎心监护、切开+缝合+拆线、体表肿物切除术、插胃管、妇科的后穹窿穿刺术,还有一个三人合作项目脊柱损伤的急救转运。这几个项目中,印象比较深的是男性导尿术。首先说明一下,比赛现场给准备的器材很多,但很多与操作无关,只是在迷惑选手,有的材料甚至不在外面,需要选手们自己找,每站都有题卡,要根据题卡进行相应操作和答题。刚一上场感觉有点蒙,站点是用大单盖着的,根本看不到里面是什么,只有比赛开始后才允许拿下大单。导尿所需的最重要的东西----导尿包----当时就藏在的病人的被子里(这个设计也许不是很合理),大赛给准备的一次性导尿包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那种,已经拆开了,里面的东西也被动过,故意给选手们制造难题。我们之前的训练几乎没有用一次性导尿包,所以操作比较慢。这个项目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我在操作时很注重细节,每一步做的都很到位,无菌原则也把握得比较好,从裁判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个项目我的得分还是很高的。比赛中让我们都很郁闷的一个问题是手套。上海采用的是无粉手套,里面没有滑石粉,而我们平时训练用的是里面有滑石粉润滑的有粉手套。上海的天气比较潮湿,再加上比赛时难免有些紧张,手心出汗,没有滑石粉的润滑,合适号码的手套很难带上,我们在第一轮结束后迅速商讨对策,包括在口袋里装滑石粉,换用大一号的手套等。
比赛是残酷的,每一轮结束后,在演播厅内等待裁判长宣读晋级队伍时,我们四个人总是将手紧握在一起,现场的领导和老师们甚至比我们还要紧张,紧张了三次后,我们和另外五支顺利晋级决赛,由抢答决出最后排名。与去年相比,抢答题比较难,包括病例分析、X片、心电图等,我们虽然回答得不多,但没有出错,最终以第三名和两个单项冠军的成绩夺得团体一等奖。
全国六大赛区实力最强的华东区共34支队伍参加,是参赛队伍最多的分区,四轮共比了17个项目,我们拿到两个冠军,这个成绩让我们兴奋不已,也为以后的训练鼓足了勇气。同时,我们整个山东省的成绩也给那些说我们山东人是高分低能的人泼了一瓢冷水。
5月14、15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多功能厅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六大赛区114所高等医学院校中选拔出的32所优秀院校,它们大多都是“211工程”、“985工程”院校,派来的是七年、八年制的顶尖高手。面对强大的对手,我们开始了最后的鏖战。回想当初选拔赛时,在视频里看到的多功能厅,主持人,裁判,倒计时大屏幕,熟悉的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一股难以形容的感动涌上心头,这次,我们一定要赛出自己的风采。
北京的比赛与上海大不相同:首先,北京采取赛道制,几个项目摆在赛道上,规定一个总时间,选手在完成本项操作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操作,一旦进入下一项操作就不能返回上一项操作,相比之下更加强调速度。其次,北京的比赛更具实战性,所出题目更加贴近临床,难度也加大了。很多题目并没有说让你做什么操作,只是给了一个病例,然后让你根据病情进行相关操作。另外,北京的比赛观赏性和趣味性更浓。最后,北京的总决赛共规定了94个范围,在上海华东赛的基础上增加了耳鼻喉、眼科、皮肤性病等内容,这几乎涵盖了医学中的所有临床技能。
第一轮半决赛要求两位选手同时进入赛道,一名选手操作,另一名选手答题,剩下的一名选手在赛道外等候,两名选手都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项操作。我们在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第一轮的协调不是很好,但第二轮我们就总结了经验,及时调整了战略。第二天的复赛我们表现得相当精彩,找到了平时训练的节奏,连在场的裁判也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观摩厅转播了很多我们的操作。顺利进入最后的总决赛后,我们很多人都激动地哭了。在第二天下午的总决赛入场前,有很多不认识的其他院校的老师来给我们加油,说我们为省属院校争脸了。我们很感动,虽然我们没能走到最后,但我们知道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因为这是整个华东区所有参赛院校的最好成绩。
这场比赛,有很多内容值得回忆:第二轮半决赛中遇到的第一站是拆线换药,病人前额和前胸有两处伤口需要处理,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其中前额伤口可以拆线,而前胸是感染伤口,需要清创并做引流处理,我们在这一站上花了不少时间,落后于其他队伍很大一截。我们没有慌,从第二站开始我们就加快了速度,最后追了上来。复赛第一轮我们遇到了一个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号”,出血速度十分惊人,嘴里和口里的鲜血似泉涌一般,需要立刻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这个项目要求选手十分熟练地使用三腔二囊管,裁判不但要看选手的操作是否规范,血止住后,还要计算出血量,以出血少者得分更高。在赛后与其他选手交流时发现,有的三腔二囊管是故意做的漏气的,这给操作增加了难度。复赛第二轮遇到了脓肿切开引流术,题目上描述的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背上有不适,并描述了具体症状,要求选手对病人进行相关处理,而模拟病人背上有两处肿物。我们首先要根据题目描述诊断出病人背上长的是脓肿,然后再通过触诊来辨别哪个是脓肿。有的同学可能知道,现在临床上做脓肿切开引流时要用到凡士林纱布,而赛场上并没有,我们经过考虑后决定用手套代替,北京比赛陷阱很多,之前的站点用的是无粉手套,而此站提供的是有粉手套,滑石粉接触组织会引起连粘,我们发现了这一点,在放入组织前冲干净了手套。决赛中遇到的小肠侧-侧吻合术,裁判在选手操作完后将肠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看看是否漏水。腹腔穿刺术给的是一名昏迷病人,旨在考察选手穿刺前给病人导尿,不然有可能误伤膀胱,这一项我没有注意,到现在我记忆犹深。总决赛的最后一轮的综合抢救十分有趣,我们没有进入那一轮,在观摩厅里观看了最后的角逐。情景是一名服毒自杀的病人,入院后在抢救过程中发生了心跳呼吸骤停,当选手在紧张地抢救病人时,该病人的一位家属情绪激动,多次干扰抢救过程,选手们需要在不耽误抢救的情况下给家属做工作,这给比赛增加了难度,同时更加贴近实战。
分析北京的总决赛,我们学到了更多:
第一,团队协作非常重要。这里再次强调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是要大家明白,我们的生活圈是个团体,整个社会又是很多小团体形成的大团体。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绩,团队精神起到了关键作用。同学们不要简单认为我说的团队仅仅只我们四个人,更多的是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校领导和老师。无论是上海还是北京的比赛,我们的团队一直保持着团结协作的精神,每项操作结束后,其他人都会对操作者说做的相当棒,不给战友施加压力,老师们总是对我们伸大拇指。从训练到比赛,团队精神始终贯穿其中。第二,对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医学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科学,知识相对零碎,更新也相当快,国际化很强。北京的比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题目也相当细致,有很多英语题目,有的要求用英文作答。我们五年制学生跟七、八年制的比起来差的最多的是英语,所以大家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学好英语。我在大学里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学好英语,我考研报的是上海交大,因为英语分数不够失去了复试机会,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因为英语而给自己留遗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化零为整”,各科要做到横向、纵向联系,这点在考研复习中十分重要。
第三,临床技能操作要熟练再熟练。大家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学习临床操作时一定不要眼高手低,有的操作也许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其实相当困难。操作不要只做到“会做”这个层面上就行了,还要认真推敲这项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适应症是什么,禁忌症是什么,如果合并其它症状时应该怎样做,如果没有这种器械应该怎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问题......等等等等。
第四,越是遇到困难、越要沉着冷静,越要调整自己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在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我们要学会灵活变通。做大事要有个明确的目标,确定了这个目标后,在完成这个目标的前的其它问题都要给它让路,否则很难成功。半决赛第一轮时,所涉及的操作题目较简单,但理论题却又
多又难,而操作题目占的分数较多,所以需要选手舍弃部分理论题而完成操作题。人生有时就是这样,要懂得舍弃。
最后,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今后无论你们有没有机会参加这个比赛,都不要轻视对临床技能的锻炼,这是当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基础,也是你今后发展的垫脚石。希望大家珍惜现在的美好光阴,努力学习。同时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我们的学校充满信心,我们不比那些211工程院校的的学生差哪去,我们的临床技能水平可以与他们抗衡,我们不是那种只会背书的书呆子,我们更厉害的是临床技能水平。学弟学妹们,我们的老师值得尊重,我们的母校值得爱护,有一天当你走出校门时,要为自己是一名潍医学子而自豪。学弟学妹们,我真诚地祝愿你们今后在医学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李亚红)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14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比赛最大的特点是模拟临床急救现场,甚至要求参赛队员在震荡情况下进行静脉穿刺、表面出血点止血等紧急救治。
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由教育部、卫生部主办,共有113所医学院校参与,覆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的87%,其中32个医学院校的选手通过初赛进入总决赛。
据悉,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不仅考验选手切口消毒、静脉穿刺、心电图判读等基本临床技能,还考验选手开腹、膀胱破口缝合、血管分离切断结扎等外科临床操作技能。竞赛用的模具70%左右都是根据临床实践需要进行设计的,并将人文关怀、爱伤观念等医学生必备素质融入比赛。“您好,请问您妊娠几周了?”选手为孕妇检查时,还会跟道具“病人”沟通。
总决赛开幕式上,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说,医疗改革最大的难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需要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充实到临床医生队伍中。医学生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这次临床技能竞赛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医学院校探索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为医疗机构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