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音乐教育》的心得
读《中国音乐教育》的心得
这个暑假,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省培,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深刻的体会。而我今天要讲的读书心得,就是在培训上专家推荐的一本书 ——《中国音乐教育》。
这本书包含了音乐教学的宏观构想、道德情操教育、唱歌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器乐教学、音乐创作教学及课外音乐活动等九个内容。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指点迷津。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让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思考。
学习音乐重要的是对音乐感兴趣,成功的音乐教学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种子”。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的示范固然重要,而启发、诱导学生的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本书的第四部分“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之关键”讲解的非常细致。不仅讲解了兴趣的分类及它的重要性还讲解了如何创造好的音乐环境及教学中务必注意的问题,还列举了四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书中说了一句话,“中国音乐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先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用心施教。在音乐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音乐教师都被当前的一个音乐教育现象所震撼:为什么能够带给人们无限美好与快乐的音乐,在中小学里,学生们却不感兴趣,通过这本
书让我们深刻反思并重新认识基础音乐教育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影响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而音乐素质的形成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然而,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想法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较少。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音乐,他们对音乐有哪些心理需求,他们能否运用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而对这些问题认识上和研究上的薄弱正是影响我们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因素之一。这本书中介绍了很多案例和分析,我也会在新学期尝试着用书中的方法,希望能在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书中还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很多音乐课中的小游戏,这些游戏都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的,对我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但是书中提出的观点建议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老师而言,我们应该探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在自己的教学中多反思。我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关于欣赏课的教学”通过阅读本书也获得了不少经验。第六部分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四个内容展开,包括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欣赏的基础、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及欣赏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些丰富的内容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非常有利。
总之,读了这本书后,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和我们音乐教师都非常有意义的书,对我来说是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好助手。阅读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中国音乐教育》,一本音乐教师不可不读的书,值得拥有!
第二篇:《中国音乐教育》读书心得
一、《中国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音乐审美教育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体现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学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教学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为音乐教师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和引领的作用。对于我们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等提供了通畅的渠道。是音乐教师的良师益友。
二、资源丰富、内容广泛,是音乐教师教学的资源库。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信息量大,交流面广,教师不用走遍千山万水便可知各地区的教育教学动态,帮助教师作好教学交流,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地区的音乐教育成果,为音乐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三、教学研讨气氛浓厚,为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音乐课教学的确比以前鲜活了许多,可是在深入一线听课的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如果音乐教改抓的只是表面的轰轰烈烈,忽视了音乐的本原——音乐性,那将是可怕又可悲的事。音乐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的想象力、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意志力、音乐的表现力等。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关注音乐”,就是要仅仅围绕音乐的特点实施教学。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007初,《中国音乐教育》在北京昌平区举办了“名师大讲堂”这是课改以来一项重要的音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新意,老中青音乐名师同时登台献艺,显示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音乐教学风貌使人们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从容面对异地学生、灵活驾御各种课型和善于处理课堂应变的深厚功底。在感慨教学活动优质的同时应该感谢本刊物给出的信息。
《中国音乐教育》专刊与音乐教师、教学、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读她使我们很受益。
第三篇:音乐教育心得
音乐教学心得
作者:黄葡萄班 韩春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91更新时间:2011-12-7文章录入:wj
在我做幼儿教师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教孩子们唱唱跳跳,由于自己也特别喜欢音乐,所以会更喜欢带孩子们唱唱跳跳。在从事音乐教学十几年里,我教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唱歌,也很喜欢跳舞,每天都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自己的天空中跳啊、唱啊,很开心。说到教孩子们音乐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让幼儿爱上音乐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说儿歌:像比较有节奏的《小白兔》等,还会唱一些简单的歌谣:小星星、小燕子啊、两只老虎等等。这个时候孩子还是比较喜欢一些小动物的儿歌,所以我会选些《哈巴狗》《数鸭子》《小兔子乖乖》等。因为这些儿歌我们能形象地扮动物,正好抓住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爱模仿的天性,所以孩子会特别容易喜欢唱歌,爱上唱歌。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会选一些运用身体部位唱出的歌谣如《小手爬》《拍手点头》等,孩子们都很喜欢都特别感兴趣。与此同时孩子们更喜欢边唱歌边表演一些有情节性的歌曲如《小娃娃摔倒了》、《小老鼠上灯台》等。每天孩子们都唱着表演着自己喜欢的歌曲,他们能不爱音乐吗?
二让孩子敲出音乐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如何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呢?我觉得首先让孩子熟练地念一些有节奏的儿歌(边拍手边拍),然后过度到歌谣。根据歌曲的节奏摇头、拍手、肩、腿、跺脚等,在平时和孩子们说话的时候也可以有些节奏。在小班的时候可以教教孩子认识节奏符号,简单的学习二四拍的节奏,再慢慢过渡到三四拍的节奏。在训练幼儿节奏的时候,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手里拿着乐器,兴趣就及其浓厚,他们会非常乐意打击乐器的。所以在小班只要有打击乐课我是必须要上的,而且要上很多遍。让孩子打出节奏,孩子才会感受节奏,孩子的节奏感也会越强。
三让孩子多听音乐
有人说“音乐是有声的图画,图画是无声的音乐”这无疑是指出了人类体验美的两个途径——听和看。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美的,那我们该怎样将这种美
传递给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多听音乐。在幼儿园从孩子的入园到离园,一天中我会放很多的音乐给他们听,古典的、流行的、儿童歌谣等。在孩子们听的时候我还会带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记得在小班的时候孩子们欣赏《青花瓷》这首歌,都自觉地跟着优美的音乐,轻柔的舞起来,我让孩子们把芭蕾舞手位加进去,孩子们跳的跟好了,就连小男孩都可以全神贯注的去体会这首优美的曲子,而且他们的动作也是相当的柔美。多听音乐绝对是让孩子感受美和体会美的最佳途径。
四让孩子唱出音乐
唱歌是每个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从牙牙学语到会说话时,他们就会断断续续的唱歌,直到长大些能连贯地唱歌。这个过程就说明了孩子特别喜爱唱歌。在幼儿园,我每教一首歌曲我就让孩子轮流表演,告诉他们唱歌时要体会歌曲的美,就好像看见一副很美的画一样。孩子们唱歌的时候我必须要给伴奏,直到唱的很熟了,我会让他们清唱,然后大家一起闭着眼睛感受他的歌声,然后再一起评价!让孩子唱出很美的歌来,他也会觉得自己更美!
五让孩子玩出音乐
单纯的歌唱不能满足孩子,好玩的音乐游戏非常吸引幼儿。音乐游戏一般都是有情节的游戏。所以孩子们也别喜欢,他们只要在唱一唱、动一动、听一听、玩一玩的时候就掌握了音乐,继而也能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所以多玩音乐游戏,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最有力的一种方法。
总之我爱音乐、孩子们就更爱音乐,让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这就是我最想要的。
第四篇:浅谈中国音乐教育
浅谈中国音乐教育情况
我想我很幸运选到冯老师所教的音乐欣赏课,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我都在认真地听,可以说这是我15年读书生涯里让我觉得很享受的课。课堂上,老师不仅教给我们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还道出他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担忧,同时还呼吁我们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点事情。我想说他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然而像他这样的老师不多,所以我们身上的担子还很重,我们应该为国家也为自己的后代做一些事情。有鉴于此,我从网上以及一些报刊杂志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来谈谈我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一点粗浅认识。
首先要谈到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历程,但城乡发展却极为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其状况让人十分担忧。那么让我们看看农村的音乐教育情况吧。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小学六年没上过一次音乐课,唯一见过的的音乐器材还是摆在杂物室里的一台破烂不堪的风琴,初中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老师却是隔壁班上的语文老师,上课就是让文艺委员叫教大家唱流行歌曲,高中依然如此。有人曾对一个县的音乐教育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串统计数据:全县中小学共247所,在校学生56524人,大专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0人,半路出家的音乐教师120人。而且在这120个准音乐教师中,能用简谱教唱新歌的只有14人,能用五线谱教唱新歌的0人,其他的则只能先唱熟歌词然后套唱简谱。共有教学设施:钢琴一台(县一中),风琴45台,二胡320把,打击乐器(主要为锣钹)15套,录音机110部。统计中,笔者还发现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订了音乐课本、列出了音乐课表,但没有人认真严肃地上过几堂音乐课。笔者还访问了几位学校负责人,问及音乐教师情况,答曰:一无教师,二无设施,三无支持。
该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美育教育情况是如此,全国的情况又如何?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现有中学93000所,而音乐教师仅有28000人,按每校1名计,尚缺65000人;现有小学822309所,学生1.337亿人,教师才6.9万名,其比例为1940:1。若每所中小学配备一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音乐学院、高师、综合大学科系、艺术学院的师资培养能力,尚需进行70年的努力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多么让人寒心的数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种现象?原因很多。一师资紧缺。上面的数据已经说明一切。
二老师素质低。为解决音乐师资紧缺问题,很多音乐老师都是半路出家,有的甚至是只是从别的学科老师暂时抽调过来的,这无疑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 教学设备简陋,政府的漠视,经费投入极少。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教学设备奇缺,离中小学教育的标准相差甚远。显然学校没有投入相当的经费,但我认为更多的责任在于国家在于政府。这里有一项调查:
当前财政收入的支出结构主要是三项:一是经济建设支出,一是社会文教支出,一是政府的行政经费支出。从1993年的数字看,经济建设的支出占30%多。尽管这些年来数字逐年在降,但是经济建设占财政支出如此大的比例,恐怕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经济进程中,政府主导的色彩还非常浓。而社会文教支出从1995年到2003年八年间,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什么?人人都想得到,那就是行政经费,增长了21.4%,这八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管近年教育
经费有不小幅度的增长,但是主要增长在高等院校,而非基础教育,“我们的基础教育变成了叫花子教育”。现在的基础教育,中央财政拿的占2%,地方省市拿的占11%,其他全部是县乡两级支出,而县乡两级的财政百分之六七十的地方是赤字,所以义务教育实际上还是由老百姓自己承担,政府并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也就是说,这些个当官的把我们的教育经费吃了,然而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政府只会想到他们的自己的吃喝却不管老百姓的教育。
对比于农村,城市的条件就好多了。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学校不仅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比较齐全的教材设备,还有专业的音乐教室,有条件的还有自己的合唱团。这些学校还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音乐比赛。看过徐本禹故事的人都会知道,对于连教室都没有的狗吊岩小学来说,城市简直比天堂还好。
说到城市中的音乐教育就会涉及到家庭音乐教育。现在很多家长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各种艺术,很多孩子选择学弹钢琴、拉小提琴等等音乐方面的艺术。我们不否认这些教育能提高孩子的素养,但有些孩子确实是被强迫学这些东西,结果是让孩子对音乐产生深深的厌恶,这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进步快。但对于不懂音乐的家长来说,他们如何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呢?在很大程度上,不懂音乐的家长是通过看孩子会弹几首乐曲,参加音乐考级考过了几级来判断和评价的。孩子会弹的乐曲多,考级的级别高,则表示孩子学得好,进步快,老师教得好;反之,则表示孩子学得不好,老师教得也不行。对孩子的真实水平家长其实并不清楚。
而有的音乐教师,正是抓住了大多数家长不懂音乐和音乐考级规定了曲目这两种实际情况,便拔高学生程度,让学生死练某一级别的几首考试乐曲,然后去参加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考级。这样,学生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考过很高的级,获得高级别的考级证书,懵过了学生家长。而学生实际水平则没有提高,即便有所提高,也提高得很有限。这样就改变了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初衷,也改变了中国音乐家协会设置音乐考级的初衷,使音乐教育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
一谈到中国音乐教育,我们都无法避免想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那么现在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情况怎样呢?实际形势却不容乐观。这里有一些数据:北京中学生抽样调查数据统计, 98%的中学生喜爱音乐,但明确提出喜爱民族音乐的只占总人数的2%;另据一则对北京7所大学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53.19%的大学生喜欢西方交响乐或声乐作品,而喜欢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者仅占26.86%,再一则对全国66所师范院校音乐院系的抽样调查,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们希望能“在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这些统计数据虽然还仅仅是局部的,但所显现的学生民族音乐观念淡漠,不喜欢自己传统音乐的总体现象却是一致。
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然而我们却在慢慢的远离她。有句话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上的。我们不要等到要向外国人学我们的民族音乐时才去后悔去反省自己的错误。
最后当然要说到如何改变的问题。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多,然而中国的音乐教育却仍然让人担忧。面对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该何去何从呢。我提出以下几点个人之见。
一 国家政府要重视起音乐教育,这是根本之举。当年就是李岚清的主张,才使得今天的高校有了艺术教育中心。没有的政府的重视,一切都是空谈。没有的国家的经费投入,就没有良好的师资和良好的教学条件;没有国家的相关文件,学校就不会拿音乐教育当回事。归根结底,教育要依靠政府(至少在当前政府几乎主导一切的情况下),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
二 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重视起音乐教育。我想每个有识之士都有责任将这种观念传播给其他人。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孩子。当然老师的责任更大,因为他们能影响更多人。
三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重中之重,决不能放松。我国音乐 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四 不能让音乐教育变成了竞技性训练。这当然就涉及到当前的音乐考级制度以及老师的师德问题。在前文也提到不能将音乐教育带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更不能纵容某些无德老师误导我们的孩子。
五 要开创自己的音乐的教育体系。当前几乎所有学校都是采用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当然我们不是贬斥这种体系,是好的我们就采用。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族音乐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这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及早建立起自己的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结语。
在第一节课上,冯老师说过苏联为什么会在二战后为什么能成为能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原因就是苏联的艺术教育搞得好。那一刻,我就在想是不是中国的艺术教育搞好了,中国就会超过美国,是有可能的。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无可估量的。音乐不仅能开发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任何忽视音乐的人都是愚蠢的。之所以要写一篇音乐教育的文章,我想音乐教育真的很重要,虽然文中的话都是别人说的,但我会尽所能为音乐教育做一点事情。就像我们学院的一个老师说的我有责任为你们争取到选举权,套用他的话,我想说我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五篇: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作者
林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可以让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快乐歌唱。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
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明星秀”、“舞台秀”、“乐器秀”、“画家秀”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
二 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尊重”,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前,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兴趣的培养。常听到有老师批评孩子: “听你唱的什么?歌词都唱错了!“瞧,你又唱又跳的,乱七八糟!”也许,这些“唱错了”、“乱七八糟”就是孩子的一种创造。但老师粗暴的批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于是,这些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孩子天生是爱音乐的,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心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许幼儿的歌声不太优美,但这正需要我们去引导;又唱又跳乱七八糟,这正是他们艺术创造的萌芽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幼儿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歌唱活动中,我注意用语言、眼神和手势鼓励每一个幼儿放声歌唱,大胆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大张旗鼓地赞扬:“××你真棒!”“唱得好极了,大家欢迎!”我还注意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进行直接地交流。在一次韵律活动《欢乐颂》欣赏音乐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怎么没有歌词呀,让我们来编吧!”我立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每一个幼儿都热情投入,编出的歌词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韵律感,效果好极了!
三、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三只老虎》中,我轮流让幼儿扮演小老虎和妈妈,在《秋天》歌曲结束后,玩扫落叶 烧枯叶的游戏;《堆雪人》结束后玩冰雪融化的游戏……通过声音的轻、重、缓、快和表情动作变化,自然而然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他们体验到了音乐游戏表演的无穷乐趣。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来园接待时放一些节奏明快的童谣和乐曲;早操前放雄健有力的进行曲;活动间隙放优美舒适的圆舞曲;进餐、饭后散步放缓慢流畅的舞曲;午睡时放柔和安静的摇篮曲;起床时放体贴温柔地乐曲;离园时放活泼快乐的儿歌等等,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想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深挖教材,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手段,积极主动的运用到日常活动中。让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愉悦孩子身心,丰富孩子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启迪孩子智慧,净化孩子心灵,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让孩子在音乐的浪潮中,学习音乐,参与音乐,为走向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