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好像处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我认为: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自主预习习惯。
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提前预习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的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的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预习时要逐词逐句阅读相关学习内容,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深刻理解本节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画出哪些地方不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上课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础。同时,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当作任务来完成,而要将它看作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因此,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学习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篇: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对习惯形成的解释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建立、巩固并臻于熟练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学校每个老师都担负着几十个孩子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儿童刚入学即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应该从低年级起,老师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一、教学生明白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使人终身受益。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对刚入学的小学生,孩子年龄小,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自己学习的习惯,由幼儿园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入学就要立规矩,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离不开学习,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其生命才能放出异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只有学生明白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后,学生才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
二、一般学习习惯的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作业、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整理和使用习惯等。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习惯训练。如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声音洪亮。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课前准备儿歌:“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悄悄准备好,等着老师把课上。”文具摆放儿歌:“书包左边放,文具盒在右上,本堂课用书本、摆在面前好取放。”最后,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形成的技能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多以鼓励加奖励的正面强化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及时的提醒、督促、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人人养成好习惯,班级面貌自然得到发展。
三、特殊学习习惯的培养
各个学科有各自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不同,我们把它称为特殊学习习惯。像语文学科的书写习惯,是低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一项特殊而又重要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指导学生握笔运笔,而且要指导他们按笔顺规则书写,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语文课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表达,课堂上师生才能够收放自如。高效率利用课堂40分钟。班主任和班上其他任课老师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从点滴入手,循序渐进,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施策略
科学安排,由易到难,逐步积累,注重差异
我们不能因为习惯的重要,而一下子对学生提出一大堆养成习惯的要求。起先让孩子服从2---3项容易达到的要求。如果用大量的规则去要求孩子,那你就是迫使他去违反它们中间的这一个或那一个规则,因而你想使他养成的习惯也不可能在他身上扎下根来。在一个时期内(如一个学期),只能重点培养一两个习惯。例如,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入学初,应该从“明日学具,准备齐全”(每天晚上按第二天课表准备齐学具),“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一尺一拳一寸和执笔姿势)等动作性习惯入手培养;“读书看报,查找资料”“学有目标,学有计划”,则应在中高段重点培养。
培养习惯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各自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达到要求的能力有差异,老师可以分层次对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要求。让学生在进步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采用多种激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每当学生出现良好行为的时候,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肯定或奖励,那么他发生这种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强,这就是“正强化”。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代币制。如培养学生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哪天做到了,就奖励一颗星,没做到就不奖,积累了五颗星换一个月亮,积累了五个月亮换一个太阳,积累了一个太阳就兑现事先约定的奖励。所定的行为要具体、可行,最终的“强化物”要对学生有吸引力,这个方法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2].行为契约。由父母与孩子签订(亲子契约),也可由老师和学生签订(师生契约),双方都要承诺做到的行为,做到了有奖励办法,做不到有惩罚办法,要规定契约的有效时期,并张贴在室内显著位置。这个办法要注意成人与儿童要保持平等地位,承诺的行为要具体、可观察到,惩罚办法要有针对性,讲究适度、巧妙。
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
儿童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养成的。儿童的习惯如何,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生学校。”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与儿童的特殊关系,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长对儿童的各种习惯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办家教报,组织家长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增强教育效果,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氛围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分析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情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收获桃李芬芳。
第三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平时多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就能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特别对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利用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知识为依托进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办法来。这样的个案研究,既是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也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89.6%的同学认为自己作业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28.05%在做作业时没看清题目要求就开始解答了。还有3.2%的同学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五、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根据中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你很善于倾听”、“ 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学生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该如何养成呢?我觉得要从态度和方法两方面着手:
1、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是探求新知识的前奏,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的预习,往往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预习的方式有:(1)借助教材自身的编写特点,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3)借助已有知识,在预习中印证加深。
2、朗读课文的习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而语感的获得,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读”来完成。在朗读过程中,要把形象和情感融合在一起,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够更好得体味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气势、韵味和语言的美。
3、勤于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
4、勤读书、勤作文的习惯。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平时抓起,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练笔。养成写日记、做摘记、写小评、随笔、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
5、写好字、说好话的习惯。写一手工整规范的汉字,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写字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书写认真,不写错别字;说话要力求做到简洁、流畅、得体、有条理。
6、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的过程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信息、再造信息的过程,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
7、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的习惯。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语文这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更是如此。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书本,更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第五篇: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倾听习惯之我见
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倾听习惯之我见
北城小学杨家茗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魏书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命运,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的成效,而且人的习惯养成的最佳点是少年时代。因此,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小学教育是决定学生命运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很多,培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书中共涉及到38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习惯的,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在介绍每一各良好习惯培养中,既讲述了该种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又列举了具体的事例,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培养该种习惯的具体办法。我读后颇有启发,对照我校学生实际,我觉得我校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认真倾听习惯方面比较缺乏。
自主学习习惯也叫自觉学习习惯,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等多个方面。我校有一些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尤其是非语、数作业,更不会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家里的学习环境不利于他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家庭监护人没有切实担负监护职责;其二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对此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时间做作业。学校让学生在监护班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包括非语数作业。在作业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说话,能象日常测试一样。教师不能讲课,但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待作业时间结束后,如果大部分同学作业仍未完成,说明老师当天作业量布置过多,班主任老师与其他老师协调,对当天的作业进行调整;如果作业时间结束后,只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教师要求这些学生把作业做好后再回家。一般地说,一二年级完成作业时间为20分钟,三、四年级为30分钟,五六年级为一小时。
在学生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后,教师不要再布置练习性的书面回家作业,但可以布置口头作业,包括预习性作业。预习性作业除教师布置的必须完成的外,还应鼓励学生完成自主性的预习作业,即自定内容的预习作业。回家作业要求学生记录在回家作业本上,完成回家作业后,学生可以写几句话,可以写
自己完成作业情况,也可以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想法等。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学生家长要随时检查子女完成作业情况,并签字。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回家作业必须每天批阅,并写上评语。每周在班内评比回家作业优秀生和进步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学生作业时能做到专心致志,提高作业效率,杜绝拖拉作业现象;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就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智慧和精力,让教师真实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作业负担轻重。通过布置回家口头作业和自主性的预习作业,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习惯呢?
1、让学生明白倾听要求: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教师或发言同学;要听清楚教师或发言同学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在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中间不能插嘴。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让学生记住:
上课了,坐端正,学会倾听记在心。、眼睛注视发言人,耳朵听清其话意。别人发言不插嘴,耐心静听要完整。不分神,勤动脑,自己发言有条例。长期坚持不松懈,倾听习惯自然成。
2、每周进行一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各班每周四利用午间谈话时间举行听说或听写活动。事先可以让一、二个学生准备要讲的内容,可以是情节简单、篇幅不长的故事,让全班学生听过一两遍后能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持续一段时间后,再让学生完整地基本正确地复述出故事内容。此外,要多听写。教师可以从课外读物上摘录一些适合学生地谚语、格言及精彩的段落给学生听,开始一小句一小句地听,慢慢地就听写一整句、一小段,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听”的能力就会提高。
3、任课教师上课时,发现个别经常开小差的同学,可以点名让他说说别人讲话的内容,别人讲了几点意见,组内学生相互监督。如果有机会让他们上台演讲,体验下面学生不听他讲话的感受。
4、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各班利用每周课堂学习常规评比时机,开展倾听习惯评优活动。学校每学期在期中和期末以年级段为单位举行听说或听写竞赛活动,力求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校风。
我校学生除上述两个习惯需要着力培养外,还有很多习惯须要改正,如作业马虎习惯,回答问题不完整、不规范习惯等都需要改正。只要我们每位教师能够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海山的教学质量就会跃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