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时间:2019-05-14 02: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一篇: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决策,也是贵州省遵义市农业产业化“八大农业产业”工程中的畜牧业大产业。从2007年省政府在全省选择部分贫困地区大规模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以来,我市先后在务川自治县、道真自治县、习水县、遵义县、正安县、绥阳县、仁怀市和桐梓县8个县(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产业。几年来,在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各项目县(市)广大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全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实施情况与扶贫效果

七年来,全市共完成投资9.33亿元, 通过种草养羊项目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全市养羊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市8个项目县(市)养羊农户已达64512户,其中:扶持养羊项目户达20537户(扶持的贫困户达9939户),示范带动养羊农户43975户,规模养殖小区达150个,其中:养羊规模达500只以上的有49户,200-499只的有469户,100-199只的有1160户,50-99只的有6463户,50只以下的有56371户,年末羊存栏量达129.998万只,年末羊出栏数达96.5万只,销售收入达11.58亿元(按1200元/只计),项目县(市)农民人均养羊收入2369.9元。预计到2014年底,项目区山羊存栏可达3万只以上,可出栏1.8万只,实现产值1800万元。户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2400元。全县基础能繁母羊可达到11万只以上,全县山羊出栏达16万只,产值达1.6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9.6%、17.95%和18.52%。取得了明显的扶贫效果。

二、做法与体会

(一)加强领导,健立健全机构,是该产业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

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立省”、“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进一步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意见和国家扶贫办“关于做好种草养畜科技扶贫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区调研项目建设情况,提出要把种草养羊项目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项目来抓,作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重要手段来组织实施。市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目县(市)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专门组建了“县级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实现了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各县项目镇(乡)也组建专门机构,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专抓此项工作,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机制,狠抓工作职责,是落实该项目实施到位的关健

市委、市政府把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了职责,并纳入全市农业工作年终综合考评。各项目县分别出台了相关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养羊项目考核方案,对扶贫办、草地中心、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单独考核,强化落实项目乡(镇)长和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种草养羊工作责任状,把项目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村组、人头。同时实行干部包村、包户,并明确工作完成时限,对在时限内完不成任务的,实行工作调度诫免谈话制度,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实行黄牌警告,对在时限内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或部门进行奖励,落实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制。同时,各级加强种草养羊项目的宣传力度,采取了由农户申请,县、乡组织干部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项目实施地点和农户,与农户立项目完成规模和时限的方式,采取从建圈、种草、上羊等各个阶段进行验收,最后兑现补助资金的办法,有效调动养羊农户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措施有效地落实到各项目农户。

(三)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是提高养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各项目县(市)分别在财政扶贫补助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动员广大农户自筹资金物资投入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整合各类资金4.798亿元,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同时,各项目县(市)每年专门安排县(市)级财政资金用于该项目的实施。如:据2013年不完全统计,各项目县(市)投入县级财政资金676万元。一是解决工作经费、工资待遇和项目户疫苗购买资金问题;二是强化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在项目区的乡(镇)、村积极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项目实施重要意义,发展前景以及优惠政策,让农民增强了项目实施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了广大农户种草养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技术服务工作上,通过各项目县与西南大学、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为技术依托和支撑,安排技术干部到这些院校学习深造和请专家到项目县讲课传授技术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养羊农户和技术干部科学养羊的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工资待遇,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在科学养殖、畜禽良种、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繁殖配种等关键技术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传授,使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养羊技术。

(四)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是提高该产业实施效益的有效途径

各项目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项目实施的效益。一是探索项目申报工作模式。通过采取村组农户申请,县、乡实地考察,依据养殖条件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确定项目区。变“要他干”为“他要干”的发展态势,采取竞争立项的办法,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探索集中建圈、联户饲养管理模式。根据养羊农户文化素质、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等,采取集中建圈、统一管理、联户饲养的管理模式,确保饲养技术到位,提高了圈舍建设质量高,强化农户间的协作,节省养殖成本。三是探索粮草套作模式,提高空闲田土和秸秆的利用率,有效解决饲草饲料不足。在项目区利用好田好土,采取六尺开厢,实行粮草间(套)作方式,秋季种植黑麦菜、春季种植玉米或甜高粱等。同时,配套青贮池建设,搞好秸秆的青贮和微贮,增加了饲草生产量。四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为了确保技术服务到位,各地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的管理方式,实行统一采购种羊、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销售,专业合作社适当收取养殖户养殖农户费用,有效解决了疫病防治和养殖技术到位难问题。

(五)招商引资,强化良种繁育,是做大做强扶贫养羊产业的根本

习水县、遵义县和务川自治县从2009年开始探索通过引进扶贫龙头企业参与草地生态科技扶贫项目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采取企业或个人出资,投入基础设施的形式建设良种繁育场,政府在建设用地、良种投入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政府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承包经营等方式,有效解决良种繁育资金不足和良繁育场经营责任制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全市通过招商引资,结合项目良繁场建设计划,现已投入民间资金2亿多元,建设良种繁育场69个,大大加快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如:务川自治县2009年成功与四川正东农牧集团合作,正东集团投资1000万元发展良种繁育和种羊生产;2011年又引进四川丰泽特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承包经营2个乡(镇)二级繁育场的基础上;2013年引进浙江江一生态畜牧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2.7亿元,以建设羊原种繁育、饲料加工、生物肥料加工和商品羊加工“四大园区”为主的方式,已投入资金1.1亿元。习水县利用民间资金,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截至目前,已注入民间资金1500多万元,修建羊繁育场8间。目前已开始供应基础母羊,预计2014年可年供应基础母羊5000只以上。

遵义市实施种草养羊项目以来,通过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但在目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在下步的工作中,要在强化项目责任管理和检查督促上狠下功夫;在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在进一步完善项目竞争机制,实行干部工作责任制上狠下功夫;在项目实施高标准和高质量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种草养羊标准化、草畜品种优良化、饲草饲料搭配科学化、疫病防控程序化、技术服务优质化,促进全市种草养羊大发展、大提升。

第二篇:畜牧业成为吴起农民脱贫致富

畜牧业成为吴起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撑”

时间:[2013-06-03]浏览数:[400]

近年来,吴起县把草食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方向、以秸杆利用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金融支持为动力”的发展路子,突出联户养殖推广、补贴政策、和技术服务保障,不断推动草食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步伐...近年来,吴起县把草食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坚持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联户养殖为方向、以秸杆利用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金融支持为动力”的发展路子,突出联户养殖推广、补贴政策、和技术服务保障,不断推动草食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步伐,增加养殖效益,促进农牧民增收,调动了广大农民畜禽养殖的积极性,也使畜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支撑”。

加快联户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联户养殖模式,有效解决养殖规模难以扩大、人畜混居不卫生和技术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助推草食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据悉,今年将累计建成生猪饲养量12万头、存栏6万头,羊子饲养量22万只、存栏15万只,家禽饲养量42万羽、存栏20万羽;新种牧草10万亩的规模。实施高额补贴政策。在发展现代养殖业中,吴起县出台畜禽业补贴政策,促进了全县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新建90平方米以上、存栏25头以上的半封闭猪舍,每个圈舍补助15000元;对新建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每个补助50万元;对新建存栏10000只以上养鸡场(户),每只奖补5元,存栏5000只以上养鸡场(户),每只奖补3元;对新建存栏50只以上适繁母羊的场(户),每只奖补100元。奖补资金实行分期补助、奖罚结合、畜(禽)圈(舍)挂钩的政策,畜禽圈舍建成经畜牧部门验收合格后,兑现50%的奖补资金,养殖规模达到规定标准的,补助剩余的50%;对圈舍建成弃用或改变用途的场(户),收回前期奖补资金。

切实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成立“畜牧养殖服务队”,走村入户宣传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和畜牧兽医新技术,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定点负责、挂牌服务制度,对联户养殖小区从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品种改良、秸杆加工等方面常年提供技术服务,指导群众科学养殖。同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对散养户提供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加强疾病防控工作,确保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护青山 奔小康,生态护林员脱贫致富

护青山

奔小康,生态护林员脱贫致富

进入秋季,空气干燥,日渐转凉,是火灾事故的高发季节,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火灾,为做好火患排查,石牛寨镇积谷村的生态护林员胡同安去管护林区巡查的次数越来越多。

胡同安骑着摩托车在自己的责任林巡护,遇上摩托车到不了的老林,一把柴刀、一个铁皮水壶就成了他的最佳拍档。累了吃些干粮,渴了喝点山泉水,他看着自己熟悉的一草一木,仔细排查着。

在平江,有1269名像胡同安一样的贫困人口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带动全县50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向小康。

家门口就业脱贫

胡同安一家有8口人,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维持生计,此前他一直在外打工,眼看自己年近花甲,家人担心他再在外奔波恐怕身体吃不消。

人多田薄,胡同安犯了愁。怎样过好营生?

胡同安有着“为人正直、责任心强”的好名声。2018年,经村里推荐,60岁的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积谷村的166.66公顷山林是他的管护区。管护这片山林每年能给他带来1万多元收入。

加上其他扶贫项目收入,2018年,胡同安在家门口顺利脱贫。

平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湖南省重点林业县,有山林面积28.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3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大山中。近年来,该县按照“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思路,先后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用生态护林员。

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被聘为护林员后,经过培训,坚持按时上山巡查,掌握辖区林区内的森林资源动态,认真查看有无乱砍滥伐、乱挖滥采、病虫害疫情、违规用火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如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并第一时间报告。

凭借一支支履职敬业的生态护林员队伍,近几年平江没有发生一例森林火灾。同时,聘用生态护林员巩固了脱贫成果,有效带动全县5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共建绿色银行

仲夏时节,天气晴朗,在平江县石牛寨镇实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油茶基地里,黄日兴正带领10余名生态护林员在劳作。

黄日兴今年37岁,是石牛寨镇的建档立卡户。当上生态护林员后他发现,和他共事的村民几乎都是中青年劳动力,大家不仅身体好,还特别勤快。能不能把这一群人团结起来,平时共护林,闲时忙生产,大家一起抱团发展呢?

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立即得到了其他护林员的响应。2019年10月,黄日兴和14名护林员一起,每人以最低2000元的资金入股和社员出工的次数为基础,成立了实寨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向政府申请了10万元的贴息贷款,加上油茶种植的项目补贴,11.33公顷的荒山上,很快种满了一株株孕育着希望的油茶苗。

在种植油茶的同时,黄日兴他们还积极与心鸿农民水果种植合作社合作,发展多种产业,加快致富步伐。

黄日兴说,按照惯例,今年栽下去的油茶苗,3年之后就能挂果获得收益,到时候这里就是一个“绿色银行”。

因儿子患病致贫的胡启贤,拥有生态护林员和合作社社员的双重身份,还承包了0.13公顷的山塘养鱼。

胡启贤估摸着算了一下,生态护林员工资、鱼塘收入、再加上自己平时给人做点零工,他每年的综合收入基本在2万元以上,3年之后,油茶挂果后还能分红,他过好日子的信心是越来越足了。

平江县目前成立了各类涉林农民专业合作社187家,先后约有3万多户贫困户优先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增收3200元以上。

林下经济促增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江县林业局局长胡胜春说,一个贫困家庭,如果光靠生态护林员一年1万元的劳务补贴,离实现小康生活还有一段距离,只有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才是长久之计。平江县积极引导生态护林员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实现“在山上就业、在家门口增收”。

49岁的陈靠生是童市镇永响村村民,因妻子癌症治病致贫。当上生态护林员后,陈靠生靠着自家后山丰富的山林资源,养殖了7000多只山地鸡,还喂养了10多头生猪。现在,身后的这片山林,俨然成了他的“聚宝盆”。“养鸡、养猪、加上自己做砖匠收入,一年收入能有8万元左右”。

瓮江镇华阳村生态护林员吴家生每年护林工资1万元,加入合作社每年分红收入2000余元。另外,他还在自家6.66公顷山林中,采取林下种植的方式,以短养长,种植黄精、生姜、花生、白术等中药材和农作物。这几项收入加起来,他一家3口每年收入3.6万元,甩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小康路。

第四篇:乡镇2008年草地生态畜牧业工作总结

潘家庄镇2008年草地生态畜牧业工作

总 结

潘家庄镇2008年草地生态畜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想县人大监督、关心下,在草地中心的指导下,以及全镇干部和全镇各村、组干部的密切配合下,我镇2008年草地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 各项建设任务完成得较好,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确保此次项目顺利完成根据县里面的要求,我镇2008年被列为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乡镇,我镇在年初成立以黄松镇长为组长,杨睿副书记、黄一峰副镇长为副组长,各股室站所负责人及畜牧兽医站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发放到各村及项目办人员手中,即潘府发[2008]27号,由于制定了实施方案,在2008年的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进展顺利,工作开展有序。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发动

在2008年初,我镇被列为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乡镇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召开全镇职工和个村、组动员大会。会上有贵州大学的何胜江教授为大家讲了有关种草养羊的基本情况及重要意义。会后,我镇职工分扑各村、组召开群众会。宣传种草养羊的相关政策及优惠政策。通过全镇干部职工的大力宣传,最后决定把潘家庄村和扯尼姑村作为种草养羊项目村,以带动周边村寨,并在扯尼姑村建立一个办公室,并有专人值班,负责扯尼姑村及全镇的种草养羊工作。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成立项村、种草养羊协会

在2008年2月28日,成立了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办公室规章制度,搞好宣传发动、土地协调等工作,在3月又成立了项目村种草养羊协会,制定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实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羊舍建设等区域内的农户、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指导农户土地翻耕,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议,着手项目区技术服务点建设,落实种草养羊农户名单。

(三)种草情况

由于大家的宣传发动,大部分村寨的农户都报名,4月底,总的种草:4610亩,主要分布在潘家庄村、扯尼姑村以及下溪村、鸡场坪村、坪寨村、弥勒屯村、粑铺村等部分村组。其中潘家庄村2500亩,扯尼姑村800亩,其它村寨1310亩,种草之后,项目负责人随时督促农户,管理好种的草,要掌握随时除杂草,到2008年中,我镇总的草场长势较好。

(四)羊舍修建和养殖培训

根据县草地中心的安排,在进羊子前,必须搞好羊舍的修建和农户对羊子疾病的培训。在6—7月,我镇项目办工作人员分扑项目村农户及其它村、组农户指导羊舍的修建,到7月底,羊舍的修建基本结束,并在9月,我镇分管领导黄一峰副镇长组织相关人员对羊舍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羊舍总的有5638平方米发放补助金218000元,在8月份,我镇又组织全镇的养羊户在姑屯中学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培训人员300人次主要培训羊只饲养管理和羊只常见病的防治,以及草场的合理利用情况,之后又到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总的培训人员约为1200余人次左右。

(五)引进种羊和预防接种工作

根据县草地中心的安排,在8月中旬,由于羊舍修建已基本结束,以及农户对羊只常见病基本了解后,就开始发放羊只。到10月中旬,我镇总的引进种羊2903只,其中种公羊210只,同时对羊只进行五号病、胸膜性肺炎、羊痘等疾病的预防接种,到2008年12月底,总的死亡230只,死亡率为8%,居全县其他项目乡镇最低。

(六)越冬饲草饲料的准备

由于冬季大部分的草都会干死和草长势差等问题,在草地中心的指导下,在9—10月份,我镇技术干部指导农户储备了大量的青干草并组织农户播种了一年生黑麦种。种的播种面积为1000亩,由于饲草饲料储备充分,我镇在2008年年底和09年初没有发现羊只被饿死现象。

三、基础设施建设

草地建设计划:4000亩,实际完成4610亩,占计划数的115%,羊舍修建计划4000平方米,实际修建5638平方米,占计划数的141%。

水池任务是50口,但由于资金的缺口,最后才完成32口,占任务 60%,草场公路任务3.9公里,由于土地一直协调不通,再加上上拨资金又不够,故到现在为止,还未修建。

四、工作中的不足

(一)由于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是首次在我镇推行,有些农户不理解,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由于羊子是从其他省市和地区引到我县,对环境生存很不适用,导致少部分的羊只死亡。

(三)大部分农户养殖水平低下。还是传统的饲养模式,离科学饲养还有一定的差距。

以上不足,我们将在09年中加以改进。

潘家庄镇人民政府 2009年7月14日

第五篇: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我县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纪实

我县是高寒干旱,水资源匮乏,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的地区,农业

生产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工作重点扶贫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的战略决策,有效缓解和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农牧业资源有限的突出矛盾,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为全市实施农村人口收缩转移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开拓一条新途径。

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条件差,农村发展经济滞后,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缓慢,是化德的基本县情。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一直是摆在历届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县委,政府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广泛调研。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县情,总结经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于2006年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战略,将占农村常住人口三分之

一、有一定文化的 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从事羊绒絮片服装加工、重化工、建筑等非农产业,由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结合“空心村”“老龄村”的整合撤并,将占农村常住人口三分之

一、有劳动技能和种养积极性高的人口,通过收缩转移,集中到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从事高效种养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将其余三分之一没有劳动能力的孤 寡 老 弱 伤 残等弱势群体,逐

步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中,集中供养起来。

几年来,在无土移民,致富农民和村级养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场前所未有的人口转移收缩战役已在化德悄然打响。

在解决农民“移”的问题上,县委政府实行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是壮大服装产业,增加用工数量,切实解决移民“做”的问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进城就业,脱贫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为使移民顺利的实现由农民向服装产业工人的转变,县委政府提出了“扩张总量,占领市场,打造品牌,组建集团”的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全县投资3600万元 建成了集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装园区,组建了行业协会。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用工数量猛增,城镇缝纫机工 供不应求。切实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二是科学规划,严把质量关,切实解决移民“住”的问题。为解决移民进城后居住问题,全县把“无土移民”工程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在县政府所在地 长顺镇规划建设了惠泽移民示范小区,使无土移民实现有土安家。为让移民买得起,住得起,惠泽小区住宅采用了50平米的小户型设计,每套住房造价不超过5.5万元。农民只需自筹2万元左右即可入住,其余由政府补贴。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消除移民后顾之忧,切实解决移民留的问题。为让移民真正“移”出来,并在城镇稳定下来,县委政府还专门出台鼓励优惠政策,解决移民“有业可就”“有事可做”,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优惠政策包括:对进城移民进行 以服装加工

为主的劳动技能培训,移民进城后继续享受“两免一补”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队员承包耕地、林草地经营权和受益权不变。父母随子女进城后,原享受的农村低保不变,移民户 愿意农转非的 只需交纳10元户口变更工本费 便可办理。

与此同时,我县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步伐,并积极探索村级养老的模式。重点开发和扶持条件较好区域,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推广覆膜、膜下滴灌、温室大棚栽培等高效技术,培育壮大乳、肉(羊)、薯、菜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中心村的就近收缩转移,全面加快中心村规划建设 就提到了重要 议事日程。按照 撤并空壳村,改造弱小村,发展中心村,建设新农村的思路,经过科学规划,采取“集中居住,分户经营;集中养老,分户生活”的方式,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分期分批对现有生产条件较差,居住户数30户以下的自然村进行整合撤并。

同时围绕中心村建设,县委政府又在积极探索村级养老的模式。逐步 整合撤并部分“空心村”“老龄村”,集中力量打造“中心村”。撤并后空心村内的老龄人口,就近搬迁到 已通电,通水等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 集中居住养老。考虑到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实施分户生活,统一由村委会管理,县民政部门每年为这些集中居住的孤寡老人每户提供过冬燃煤2吨,统一发放农村低保,保障他们的生活。

实施农村人口“三三制”分流 是我县县委政府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长远规划,也是破解三农难题,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一项有益探索和实践。“三三制”战略的实施为构建平安和谐文明新化德 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下载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遵义市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 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东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12年第10期 2012年8月13~15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党组理论中心组读书会暨全省畜牧兽医局长研......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畜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生态畜牧业 张锦林〔内容摘要〕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生猪、牛羊和奶牛、禽蛋等特色养殖,加快生态畜牧......

    我省强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

    我省强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牧业兴则农业兴、牧业强则农民富、牧业安则农村稳。省委、省政府在精心绘就的我省“十一五”时期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要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

    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 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为努力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和“力争五年内全省羊养殖规模达到l000万只羊”的总体目标,按......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武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基础产业,是农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立足实际,以种草养畜为突破口,以科学改良为手段,以有效的免......

    促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生态循环畜牧业就是从持续农业的角度和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

    遵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遵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政策建议 -----以贵州娄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 一、娄山合作社简单情况 贵州娄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China-Loushan Eco-agriculture Co-o......

    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行动实施方案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做强产业,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