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周娜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积极的品德、力量以及情感体验等积极方面的科学,是以积极待人、积极思考、创造积极的精神与态度,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使它的服务对象在感受积极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积极、给予积极并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的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积极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于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如何开发学生潜力、帮助学生积极的成长和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如何积极的体验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将分别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学现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中积极心理学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部分,主要从审美体验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创造性发展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升和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运用论证法、比较法、文献研究法和举例说明等方法的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良好的个人特质和创造性发展等问题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小学生审美体验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创造性发展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问题、社会交往能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提升问题和如何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够逐渐认识并体验到乐观的积极情绪体验的形成、良好的个人特质的培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师与学生积极的双边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等方面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使学校和教师能够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将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求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所帮助。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教学不再单
一、刻板,而是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喜欢学习知识的乐园,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真正做到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从而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小学英语有效课堂建设
一. 积极心理学
1.1 产生与发展
1.2 基本内容
1.3 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1.4 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二.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展动态
2.1小学英语课堂发展现状
2.2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与观察)
2.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展趋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英语课堂
3.1培养积极情绪
3.2融洽师生关系
3.3和谐教学环境
3.4教师的素养与水平的提高
3.5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情景,活动,任务等)
四.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4.1 培养创造性发展能力
4.2提升社交能力
4.3调整教育评价系统
第三篇: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新体系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体系理念改革的标准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需要逐渐整改和深化。每周的音乐课程教学是小学生素质教育里面相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情操和审美品位具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跟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深化,小学音乐课堂里的教学该怎样打破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的束缚也成为了教育界值得关注的话题。所以,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开始,对怎样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成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从中促进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事业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进程里缺少明确的音乐教学目标。作为音乐教学设计的重要根据,如果想加强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学目标必须要明确。部分小学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而教学,不确定音乐教学目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学科,意在提高我国小学生的个人情操和审美品位,因此,教师应该把培养小学生个人情操和审美品位设定为教学目标,而不是单纯的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在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教育中,部分小学教师并没有按照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培养目标以为教学大纲开展音乐课堂目标的拟定,从而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低或过高,大大影响着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
2、音乐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固有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小学生们也只能被动地接收着教师传授的知识,使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氛围比较沉闷。部分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喜欢教授小学生们不能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略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性。这种固有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束缚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造成了音乐课堂教学过分沉闷。沉闷的音乐课堂教学,很可能导致小学生缺少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国内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只有较少的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或本科的相关文凭。因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的原因,会直接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小学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引进专业能力强、高素质的教师,提升师资团队。从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育质量和有效性。
3、课堂教学模式的固话
在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设计是主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目前,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模式化。教师只按照讲课之前的备课稿来开展讲授,促使小学生的学习模式太过于机械化,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学生从课堂中获得音乐的体验和审美感受,客观原因是音乐教学的内容。从而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据。应试音乐内容是完成音乐教学以审美为主题的基础与前提。
情境优美、曲调优美、伴奏优美、音韵优美、立意优美等,以上是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审美音素。一首悦耳的歌曲源于生活,其中包含着美妙的寓意,也许是在表达学生的心声,也许是在抒发一种温馨的情境,也可能是展现出来一种热烈的情怀。这种情境和立意展现出的美对小学生们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小学生们萌发出美丽的种子。经过几节课程后,就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审美功效。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是激励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进程中可以通过教师自己范唱的方法来引导小学生的学习音乐。如果教师唱的比较动听,就可以给小学生们留下深切的影响,教师自己范唱这种方法也可以很好的感染学生们,今儿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另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紧要方法,现代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开拓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充裕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现代技术可以讲原本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得小学生们乐意接受。
3、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让教师可以正确严肃的看待教学事业,也能够看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另外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的自我提高,充实专业知识水平,多多的参与教育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培养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进程当中,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将音乐课设计改变成一场有趣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们在游戏的进程中逐渐发掘学习音乐知识。经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学生们不单单能在游戏中获得充足的乐趣,把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还可以使学生们学习到更多基本的乐理知识,为小学生们未来学习好音乐做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新体系理念对音乐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来的新理念,更进一步的表现学生们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们在审美品位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们了解音乐和乐理知识,树立一个很好的音乐审美观,每一节高水平、优秀的音乐课程是学生们的梦想,同时更是每一位音乐教师急欲希望达到的理想课程。
【参考文献】
[1]刘福友.音乐新课程理念[J].音乐教育教学,94.[2]周雁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4,9:169.[3]李秀明.钻研教材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6:60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中反思性教学的研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的综合化,不仅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他们从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高度提出了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即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如:德国小学把音乐、美术两科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教学;韩国小学低年级把音乐、美术、体育三科综合,作为“快乐生活”课程。所有这些,给我们的共同的启示就是,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不能简单化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思想。
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当前的音乐教学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过去那些一听到底、一唱到底的老式教学法被遗弃,有特色的音乐课教学实例层出不穷,这反映了音乐教师对综合理念的积极实践。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使人疑惑、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显露出来的对“综合”理念的认识进入了“只注重形式,不追求实质”的时髦误区,下面就两个案例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误区一:平分秋色,音乐课误成“拼盘课”。
例:在我听的一节示范课中,一位教师在教授二年级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借助多媒体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间歌舞,点放台湾的校园歌曲,表演音乐剧。当教师刚引导学生唱了两遍歌曲后,下课铃声便响了。由于安排不当,使音乐课成了地理、政治、历史、美术、舞蹈等的“拼盘课”。
误区二:雾里看花,音乐课反而丢了音乐。
例:欣赏课《小拜年》,授课教师先以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场的画面导入,使学生沉浸在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中,而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表现手段创设春节的气氛,有的小组表演小品,有的小组表演舞蹈,有的小组贴窗花、放鞭炮„„真是好不热闹。从表面看,学生又表演、又舞蹈、又写、又画,什么都有了,惟独没有音乐。
难道这就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吗?这就是音乐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吗?这种现象,不禁令人疑惑,更令人担忧,因为这种偏离音乐艺术属性与音乐文化内涵的教学,有可能局部的,甚至是全局性地改变音乐课的学科性质。
资源丰富了,手段多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怎么才能从眼花缭乱的各种教学资源中选择出最简洁、最有效、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内容?怎么建立起各门学科之间的合理联系,并运用恰当可行的课程形态与课程内容来促成学生的发展?怎么才能把多种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这些问题有待及时解决。音乐新课标对“学科综合”新理念的提出,是音乐教育的理性回归,是课堂教育以人为本的强烈呼唤。因此,实施音乐课程标准,必须走出形式综合的误区,让音乐课回归本原。
一、音乐课堂综合性资源的基石——音乐为本。
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句很重要的话,即:“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这就是说,无论音乐课怎样与其他学科综合,音乐课自身的特点必须凸显,音乐课堂自身的任务必须完成。否则,只能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及与其相关的文化为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和主要过程。而不是把他们拼接在一起取代音乐的主体地位。这种综合绝不是形式上的综合,应该把握适当的“度”。这个“度”就是以音乐为本。教师应该在感受、体验、表演、创造、评价音乐本身上下功夫,而不应该花大精力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
一次听到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爱劳动》一课时,将它上成了一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小孩子们聆听着《劳动最光荣》的歌曲,欢快地进入了教室。在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的谈话开始了:歌中唱了哪些小动物啊?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你能模仿小动物们的活动吗?孩子们心随乐舞,“小蜜蜂”开始采蜜,“小喜鹊”开始搭房子,“小公鸡”改掉缺点开始打鸣„„孩子们的劳动意识一被激发,紧接着玩起了“我来模仿你来猜”的音乐游戏。老师将课本中的三个主要节奏“X—”、“XX XX”、“X O”分别创编成扫地(唰 —)、擦黑板(擦擦 擦擦)、搓衣服(搓 0)的律动,让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猜,信心十足地学,团结和谐地配音三声部合奏。在学会了歌曲《洗手绢》后,我让孩子们当一回小小词作家,把里面的一句“妈妈??我也来”进行歌词创编。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但它却凝聚着孩子们对妈妈的爱,“妈妈洗衣我也来”、“妈妈扫地我也来”„„课堂成了劳动的场所,这里灵性涌动、亲情交融。孩子们快乐地劳动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爱父母”的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上面的课例,教师所选择的综合性材料都带有音乐元素,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教师将聆听、游戏、表演等与音乐和谐综合,带给人心灵深处的感动。各种教学活动,始终都围绕音乐展开,孩子们的创造、审美能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被培养。这样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实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综合观。其价值宗旨是:通过综合,更深入地加强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综合,更全面地建立起音乐自身与生活、实践及相关学科的联系。
二、优化综合性资源的舞台——服务为主。选择了综合性资源,是否能够把学科综合简单地理解成学科相加呢?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有一些老师把综合性资源拼接到音乐课堂中,盲目的认为综合性素材越多越好,于是在课堂上施展了十八般武艺。例如:
教学一年级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位老师让学生欣赏蒙古风光片,详细介绍了蒙古的风土人情、地理特征,又学习了蒙古语言,还学跳了蒙古族挤奶舞、骑马舞,学习了喝马奶酒的礼仪等等。课堂表面上是热热闹闹,但是最后,学生连最基本的演唱都没有掌握。
这就好比是厨师把各种各样的菜一锅煮了,不但难以烹调出美味佳肴,反而丧失了每个菜的原汁原味,而且吃起来往往会消化不良。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选择一部分综合性资源后,还应该进行重组、优化,在决定用某个综合性资源前,进行再次深入思考,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择的材料是否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2)选择的材料是否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3)选择的材料是否具有可教性;
(4)选择的材料在教学中是否能用与音乐相结合的手段来表现。
把握好以上几点,如果觉得确实能用的,那就可以大胆尝试;如果不可用,那就必须去掉一些综合性的材料,还音乐本位。运用综合性资源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既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又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以音乐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我们还来探讨刚才那位教师的课,如果你创设一个“走进大草原” 的情境,那该多美啊?课前,孩子们在《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音乐中,做起骑马的律动进教室,创设轻松的氛围,我们的孩子就是小马驹,我们的教室就是辽阔的大草原。孩子们可以在草原上无拘无束地舞蹈,让孩子们加上音高学着牛儿叫一叫,加上节奏学着马儿跑一跑,基本解决歌曲的难点。此时,老师也可以按教学要求,把挤奶舞的基本动作教给孩子,合上《挤奶舞》的旋律,一起来开心地挤奶,快乐地劳动。待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后,在舞蹈创编上,刚才学的蒙族动作就可以派上作用了。最后,我们可以再作小结,将民族间的团结意识加以渗透,让孩子们骑上小红马把这份汉蒙两族间的友谊带出教室。这样,只选择了一种舞蹈,选择了简单的游戏、律动,既增强趣味,又达成高效,且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何乐而不为?
正如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说:“从来没有孤立的音乐,而只有与动作、舞蹈、语言同时存在的音乐。”奥尔夫教育体系在音乐教育史上影响重大,它就是综合了语言、舞蹈、律动、戏剧、民族民间器乐等多种形式,构成的全新的教育体系。音乐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原本就客观存在,综合就是把那些内在的、隐藏着的、学生不易察觉到的相关内容揭示出来,从而加深与拓宽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综合性资源必须进行优化,为课堂服务,为孩子服务。
三、演绎综合性资源的境界——自然流淌。
在执教二年级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待歌曲教完后,本来设计着让孩子们编入不同的花名进行歌词创编的游戏。突然,一个孩子凑到了我的耳边,悄悄和我商量:“老师,我编了‘五月五,爱跳舞’,我们继续往下编好么?”我一听,心头一亮,!就这么定了,顺便考考他们也不错。想不到二年级的孩子编起来的内容是既美,又压韵,我仅挑一部分,与大家共享:
打花巴掌的,五月五,我们从小爱武术。打花巴掌的,六月六,我们从小爱研究。打花巴掌的,七月七,我们从小爱唱戏。打花巴掌的,八月八,我们从小爱爸妈。打花巴掌的,九月九,我们从小爱踢球。打花巴掌的,十月十,我们从小爱老师。
虽然,孩子们编的只有一个词,一个短句,但是里面折射出的是他们对长辈的敬爱,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挚爱!瞧,孩子们现在一有空,就会快乐地玩起这个“打花巴掌”的游戏。我想,创造这个精彩的“火种”是:老师抓住了星星灯火,把音乐、语文、游戏有效整合,才得以燎课堂、生命之原!
确实,“自然流淌”是音乐综合的最高境界,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综合。如果,笔者当时坚持按自己课前的预案来演绎,那课堂必然是僵硬的,孩子必然是失去了生命活力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综合,一定要讲究自然、贴切、必要。除了考虑形式上的科学性,更要考虑内容上的科学性。
真正的艺术是和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融在一体的,而不是剥离的、外在的、生硬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音乐教育必须专注于音乐艺术本身,专注于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去追求音乐艺术的情感表现。还有什么是比专注于音乐本身所传达的快乐更纯粹,更迷人,更令人陶醉的呢?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为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力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有能力通过音乐的手段来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总之,音乐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的审美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综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同时,所选择的综合性资源必须以音乐为本,做到为课堂服务,为孩子服务,在演绎的过程中,要追求自然流淌、和谐融洽的课堂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孩子的审美视野,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实现价值综合,使人格向完整化和谐发展。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朱媚 集龙学校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教学,更是对艺术的欣赏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目的变成了追求音乐的本色,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寻求新的突破。作者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音乐新课程理念和音乐教学目标,并对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做出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
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正伴随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和使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音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 学生是活动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有效、自由的参与教学,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 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初次深入学习,对学生将来的音乐素养甚至是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爱好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接触音乐的动力,是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分辨几种乐器,更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音乐,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接触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激起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但是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一方面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在欢乐中提升,另一方面多种感官的结合使得学生能够 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深入。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进行交融,实现与音乐的时时互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升华。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快乐学习
音乐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开教学思路,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兴趣高涨,教师要想尽办法打造快乐课堂,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音乐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二是每一个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本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要求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其中的技能、技巧;音乐作为一种本能,那就是不需要经过刻苦学习就能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情绪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含义上说,音乐就不一定是具有高超的演唱或演奏的技巧,主要是只要学生具有这种表现的欲望,并且愿意、乐意展现出来。因而,在音乐教学中,要十分强调自然的教学风格。每一堂音乐课下来,如果学生能自然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不管学生采用哪种方式均可,无论是唱歌、跳舞、话剧表演、绘画展示、朗诵会等形式,只要是学生愿意的就可以教学生放手去做。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从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提高,实现在快乐中成长,也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快乐起来,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歌曲《春天在哪里》时,歌曲学会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演唱,有的跳舞,还有个别学生写诗朗诵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成了学生自主进取的殿堂,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学生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真正主体。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欣赏音乐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以及教会学生分辨几种乐器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学方式自然也就是简单地教学生一遍一遍地看谱学习。学生所学到的也仅仅是简单地将歌曲唱出来,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音乐的韵律,也没有将音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真正地理解。教师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去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主动了解节奏中蕴含的道理,只有让学生有了思考音乐的思维能
力,才能说实现了有效的音乐教学目标。
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都偏爱流行音乐,对于各种古典音乐等等蕴含更加深刻的情感的音乐反而不能很好地欣赏,这与在启蒙阶段没能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有很大的关系。音乐的欣赏能力只能在对一首首音乐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老师在教会学生一首歌曲,或者让学生听一首歌曲之后,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音乐中包含的情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音乐可以通过反复的播放情感表现最激烈的部分,以介绍音乐的背景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则可以加入对节奏相似但是情感却有差别的音乐的辨析,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对音乐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有着欣赏艺术的水平,能够对音乐有不一样的见解。
四、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音乐是表演艺术, 富有充分的表现力, 它不仅仅能激励、鼓舞孩子们向上, 又能陶冶、锻炼孩子们的情操。因此音乐教师要时时抓住机会, 让孩子们大胆展示。创作乐句的展示:当一名小作曲家是多么了不起啊!孩子根据提示, 有吹、有唱, 把自己小创作公布于众。教师可把小作品串起来, 成为一个乐段表演一下,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为学提供更多参与交流讨论的机会, 满足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示范时的展示:一首新曲子, 不一定是听录音, 教师范唱, 让孩子们试一试范唱肯定也别有兴趣, 不少孩子音乐视谱能力很强应给他们展示特长的机会。也可分组示范, 一组唱前半段, 另一组唱后半段, 因为这个过程中每一组会集中注意力, 担心自己表现不好, 而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听前一组唱的是不是有错误, 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 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 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 使自己演唱更完善。师生共同展示:二声部歌曲师生配合完成, 或一奏一唱完成表演, 都能起到很好展示效果。师生共同展示:面对学生自我创作的角色, 他们敢于表现, 大胆尝试新奇的设想, 在开放式 的课堂上常有体现,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孩子们体验到成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跃跃著。实用音乐教学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课堂入教学行动策略[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黄晓。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3。[4]康颖。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