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02:4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

第一篇: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

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例如:不违农时,“顺时宣气”,自觉地把农业置于自然再生产的基础之上; 把土壤视为有生命的活的机体,指出实现“地力常新壮”的目标和道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和农业系统内部生物体之间的互生共养关系,使之“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变恶为美”、“余气相培”,把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质资源化;“生之有道,用之有 节”,控制物欲,使消费不超过自然界和老百姓的负荷能力。我翻成:

There are many ideas and theories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practice.For instance, not missing the farming season, “grow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limates and seasons ” and developing the agriculture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eproduction;regarding the earth as lived(living)organism and pointing out the way to “make the land fertile and rich”;making full use of weath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he mutually supportive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kinds of living beings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and letting them “being supplementary and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 turning waste into wealth” and “recycling faeces to fertilize the land” and utilizing the wast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ducing it in a proper way and using it conservatively”, and controlling consumption from going beyond the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nature and affordability of civilians.There are many ideas and theories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practice.For instance,not missing the farming season, “grow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climates and seasons ” and developing the agriculture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eproduction;regarding the earth as lived(living)organism and pointing out the way to “make the land fertile and rich”;making full use of weath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he mutually supportive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kinds of living beings 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and letting them “being supplementary and interactive with each other”;“ turning waste into wealth” and “recycling faeces to fertilize the land” and utilizing the waste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ducing it in a proper way and using it conservatively”, and controlling consumption from going beyond the reproductive capacity of nature and affordability of civilians.There are many ideas and philosophies concer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lec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gricultural practice.For instance, the idea of “catching up the farming season”, “following up right farming time and adjusting cultivating to then climate condition” has automatically set farming work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reproduction;the viewpoint of treating soil as living organism has led target and path of maintaining the land in constant fertile state;The approach of making wise use of mutual producing and fee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among the factors ofclimate, landscape and all living beings within agricultural system through “recycling use”, “turning waste to wealth” and “residual reformation” has provided access to make resources out of wastes disposed from farming activities.The philosophy of “diligent working and thrift consumption” has put a rein on 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made it sure that the consumption did not go beyond the tolerable capacity of both the nature and the farmers.

第二篇: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 解释 1 农业 生产结 构 : 广义: 农业结构是指 农业生 产系统 内农(种 植业)、林、牧(养殖)、副及渔 五业的 比例关 系。狭 义: 种植 业结构(是整 个农 业生 产的 基础)是 指种 植业 内各 种粮 食作 物、经济 作物及 饲料作 物的比 例关系.2 可持 续农业 :是在不损害后代人 使用自 然资源 和享有 良好 环境的权 益前提 下,争取和 保持当 代人较 高的生 产率水平和 生活质量。这 种农业 在经济 上具有 活力,在生态 上是环 境友 好的,在 社会上 是公正 和可接 受的 3 气候生 产潜力 :(气候产量)是 指栽培 条件最 佳,即 作物 所需的各 种矿质 营养、水分能 充分供 应、病 虫草有 效控制,种和种植 密度适 宜, 仅仅是 气候条 件为限 制因素 时作物 所能 达到的产 量上限。4 复种 指数: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 同一地 块耕地 面积上 种植 农作物的平均次 数,即年内 耕地面 积上种 植农作 物的平均次 数,即年 内耕地 上农作 物总播 种面积 与耕地 面积之 比。5 保护性 耕作: 部分取消铧式犁翻 耕,在 保留地 表覆盖 物的 前提下少、免 耕播种,以 保留土 壤自我 保护机 能和营 造机能,是机械化 耕作由 单纯改 造自然 到利用 自然、进而 与自然 协调 发展农业 生产的 革命性 变化。6 农业面 源污染 : 是指在农业生产活 动中, 化肥、农药、畜 禽粪便以 及其他 有机或 无机污 染物质, 通 过农田 的地表 径流 和农田渗 漏, 引起的 对水层、湖 泊、河 岸等生 态系统 的污染。7 劳动节 约型技 术 :以提高劳动生产 率为主, 从 而导致 活劳 动消耗节 约的技 术.8 资源节 约型技 术 :使活劳动以外的 其它经 济资源, 特 别是 土地的生 产率明 显提高 的技术.9 生态补 偿: 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 用生态 系统服 务为目 的,以经济手 段为主 调节相 关者利 益关系 的制度 安排。10 农 业的经 济效益 : 是指农业在促进 社会经 济发展 的效果, 包括农 业劳 动者 通过 农产 品交 换后 获得 的可 用于 扩大 再生 产和改善 生活的 利润, 以及 国家通 过农业 税、农 产品加 工等 从农业中 所获得 的用于 发展国 民经济 的资金.11 农业 的生态 效益: 是指农业 在保护 和增 殖资源 以及 改进 生态环境 质量方 面的效 果.12 农 业的社 会效益 : 是指农业在满足 人 类基本 社会需 求方 面的效果, 诸 如为人 类提供 食物、纤维、燃料、工业原 料和 就业机会 等.13 机 会成本 :人们在作出 抉择时 .所放 弃的其 他选择 中价 值最高的 一个。14 比 较优势 :若某个国家 能以较 低的机 会成本 生产某 种物 品.则表 示它在 该物品 的生产 上拥有

比较优 势。14 绝 对优势 : 是指某两个国家之 间生产 某种产 品的劳 动成 本的绝对 差异,即一 个国家 所耗费 的劳动 成本绝 对低于 另一 个国家。15 生物经 济平衡 点 : 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以公 共资源 形式 存在的生 物种群 数量会 稳定在 一定水平上,在这 个水平上对 其进行开 发利用 的收益 恰好等 于其成 本,这种经 济与生 物的 双重平衡 关系叫 作生物 经济平衡。16.环境 容纳 量(负载 力):一个稳定的 环境 条件 所允 许的 种群最大 值, 同其他 生态特 征一样, 具 有可变 性.17.拥挤效 应: 随密度上升而增 加对种 群增长 的不利 影响 18.最大持 续收获 量 :是指与资源再生 能力相 适应的,能长 久维持下 去的最 大收获 量 19 最 适持续 收获量 :由于生物资 源的更 新受环 境影响 而波 动,稳 妥的资 源收获 量应略 低于最 大持续 产量。这个量 称最 适持续收 获量。20.生 产者均 衡 :如果企业使用了 对于它 的产量 而言成 本最 小的要 素组 合,或者 对于 它的 成本 而言 产量 最大 的要 素组 合,则称 他达到 生产者 均衡。21.诱 致性变 迁理 论 :农业生产对于技术 的需 要,取决 于特 定经济中 生产要 素的相 对稀缺 性。22.复 种 :指在同一 田地 上一 个农 业年 度内 种植 两季 或两 季以上作 物的种 植方式。是 一种在 时间上 集约利 用土地 的种 植方式。23.多 熟种植 :在一年内,同一田 地上前 后或同 时种植 两种 或两种以 上作物 的方式,包括 复种、套作、间作 和混作。在 时间和空 间上土 地集约 利用的 方式。24.休 闲 :耕地在可种作物 的季节 只耕不 种或不 耕不种 的方 式,是复 种的相 对词。25.土 壤肥力 :是指土壤为 植物生 长发育 供应、协调营 养因 素(水分 和养分)和环 境条件(温度 和空气)的能 力。26.间 作 :在同一田地上同 一生长 期内,分行或 分带相 间种 植两种或 两种以 上作物 的种植 方式。27.套 作 :指在前季作物生 长后期 的株行 间播种 或移栽 后季 作物的种 植方式。28.化 感作用 :是植物与周 围环境 中生 物之间 的相互 作用,是植物 通过 释放 化学 物质 到环 境中 而产 生对 自身 和其 他生 物直接或 间接地 作用。二、简答 1.什么 是李 比希 矿质 营养 学说、养 分归 还学 说? 猪多、肥 多、粮多 ” 反映 出物质(N、P、K 等)上升式 循环,这在 什 么条件 下成 立(氮 从土壤 中移出 的 4 个主要 途径)?李 比 希的 矿质 营养 学说、养 分归 还学 说的 历史 功绩 在什 么方 面,对当 前有 什么影 响?(1)矿质 营养学 说 : 这个学说是德名 化学家 李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被提出讨论的,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各种报纸、杂志、学术论著讨论的话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的解释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审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政策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经济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应该过分强调经济增长,而是在此前提下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社会公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使经济发展的利益增加到最大的可能的限度。从社会发展观角度而言,主张资源应当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与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从生态环境观而言,主张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通过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发展与地球承载能力平衡,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持续。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是满足需求的基础和前提,停止发展人类就难以继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理论要兼顾社会公正、公平的原则。社会公正、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社会保障,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公正、公平是指应该公正合理对待每个人,并且每个人都有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利益带来的好处,无论性别、国际、社会地位、财富有何不同,在发展的机遇上都是人人平等的。

实际上,从本质上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关系。低碳经济发展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来进行,可持续发展要求政府转变传统思维模式理念来解决发展问题以提高发展德质量。政府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指导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创新科学技术的和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优化和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理念的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罗慧,霍有光.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3

第四篇: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优班论文

摘 要

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实施可持续发展农业, 对垦区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重点集中于解决重大的稀缺农业资源和重大自然资源难题。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体系。

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农产品需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优班论文

1.前言

垦区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总体思路: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职工增收;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障国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当前制约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从种植业看,由于近几年单纯追求总量增加,简单扩大种植面积, 成片砍伐林地,大量占用草原、湿地,使林木、草原、湿地对环境的调节功能不断降低,气候变化异常,导致种植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大;不科学的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土壤的有机含量不断降低;种植结构不合理,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几种作物,耕地不能得到科学休整。

从林业看,由于过度砍伐,林木蓄积大量减少,由于对林业投资极少,护林、养林、造林难以进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防护林建设却停滞不前,即影响了林业生产的持续经营,又对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从牧业看,近几年各农场都在大力发展牧业, 由于受到比较效益的影响, 牧草地被耕地占用而逐年减少, 牧畜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1.2产业化落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制

以种植业为例, 垦区近十年来粮食年均增长 10%, 国家定购、市场销售、内部消化各占总产的 30%左右。市场销售、流通渠道不畅, 品种、质量均无竞争力。内部消化种子、口粮又占用 40% 以上, 用于转化增值部分仅为总产的 14%。粮食加工能力仅以 3.4% 的速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优班论文

护资源, 合理使用资源,才能发挥资源为人类服务的功能, 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减少对现有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使用, 保证现有资源的相对稳定。加大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 实现高产稳产;停止砍伐林地, 增加用材林和防护林面积;对非采草地和湿地进行适度开发。

3、对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土壤的科学结构是使其能够达到永续利用、发挥动植物最大利用效益的前提。以土地为依托生存的动植物是可再生资源, 它影响着土地的永续利用。

2.2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有计划的开发农业资源

1、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手段应从管理水平入手。其次, 加快科学技术的转化, 建立科学的农业生产体系, 持续挖掘农业资源潜在能力,保证不破坏资源和生态平衡。再次,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标准程度, 实现技术设计标准化, 农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 田间作业标准化, 农机管理标准化。

2、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为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程度, 在保护农业资源的前提下, 就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在目前情况下,首先,要保证现有耕地的数量。其次, 对自然资源应宜耕则耕,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对林业资源应开采与护林、养林相结合,为保持水土,加大植树造林, 避免盲目开采、乱砍乱伐、毁林种地。为保证牧业的快速发展, 实现以牧促农,应确保牧业资源的稳定和提高。水资源是万物的生命,只有保持水资源的清洁, 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3、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单纯追求总量的增长, 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由单一的封闭型内涵生产向开发外延型的产业化经营转变。树立科技观念, 提高科技素质, 走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总之, 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要求, 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基优班论文

3.5 坚持秸杆还田,陪肥土壤有机质含量

在经济转轨时期,应充分重视政策的引导功能,高效地利用土地,有效地培肥土壤,防止重用轻养的短期目标和行为。对在使用土地时注意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土地经营者,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这将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良性程度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施用有机肥,能使土壤有机质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之中,这对土壤保持其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具有良好的培肥作用。因此,广辟有机肥源,实施秸秆还田,既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又极大地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3.6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与发达国家70%~80%的比例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必须进行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节水技术;同时,搞好试点示范和制定节水灌溉方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结论

综上所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垦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业发展走向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资源、环境的保护,使资源和环境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和环境有效保护,使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保护有机的结合,既避免农业发展以破坏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又避免单纯强调保护而阻碍了开发、利用;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和方向,合理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环境,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适合垦区农场的现代化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

32学时 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涉及生态学、植物学、耕作学、遗传学、育种学、气象学、农村区域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是为了强化学生在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环境保护、农业高新技术、农村区域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拓展农村区域发展的专业知识和宏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解决农业区域规划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系统地回顾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历史,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学科基础和理论基础,包括哲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按照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技术体系,系统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实践和主要技术要点。要求学生能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农业区域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全面了解农业可持续理论和实际方面的最新进展。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4学时)

本章重点:影响我国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本章难点:人类是怎样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

1.1.1人与自然关系历经的三个阶段

1.1.2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过程

1.1.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2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压力(理解)

1.2.1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1.2.2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1.2.4中国的环境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3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理解)

1.3.1耕地面积减少和质量下降

1.3.2 各种资源日趋匮乏

1.3.3农业污染严重

第二章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6学时)

本章重点:(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2)可持续农业如何适应气候条件变化

本章难点:引起气候变化的因子及其破坏作用机制

2.1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及趋势(理解)

2.1.1全球气候变化的起因及趋势

2.1.2引起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ive)

2.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

2.2.1气候变暖对种植制度的影响

2.2.2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

2.2.3气候变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2.3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对策(掌握)

2.3.1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与对抗性措施

2.3.2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措施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6学时)

本章重点:深刻理解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措施。

本章难点:我国农业资源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分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

3.1自然资源的类型与基本特征(了解)

3.1.1资源的定义

3.1.2自然资源的类型

3.1.3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2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概况(了解)

3.2.1气候资源

3.2.2土地资源

3.2.3水资源

3.2.4生物资源

3.3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掌握)

3.3.1不可更新和可更新资源的持续利用

3.3.2水、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四章农业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6学时)

本章重点:如何根据农业环境污染的来源制订相应的防治对策。

本章难点:环境污染的因子及其污染作用的原理

4.1环境污染对农业的危害(理解)

4.1.1农业环境污染来源的类别

4.1.2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4.2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掌握)

4.2.1工业“三废”污染的防治

4.2.2农资残留污染的防治

4.2.3生活垃圾与畜禽粪尿污染的防治

第五章高新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学时)

本章重点:了解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章难点: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态

5.1高新技术概述(了解)

5.1.1高新技术的定义与类别

5.1.2上世纪广泛推广的农业新技术

5.2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

5.2.1在作物育种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5.2.2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5.3信息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

5.3.1信息高新技术的类别

5.3.2.信息高新技术与精确农业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规划设计(4学时)

本章重点: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章难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模式及其技术规划

6.1规划与设计的意义(了解)

6.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进行规划与设计

6.1.2农业环境多样性需要对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

6.1.3各部门的利益需要置于一个共同的发展战略之下

6.2农业生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与原则(掌握)

6.2.1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设计的依据

6.2.2可持续发展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6.3乡村户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内容(掌握)

6.3.1生态户的规划与设计

6.3.2生态乡、村的建设与规划

四、考核方式

课程结业的考核采用考试或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网站

教材: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华中农业大学翻印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边银丙)

下载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可持续发展(精选5篇)

    农业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

    浅析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合集)

    浅析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如何对新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那一次我明白了许多[范文]

    生病使我明白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互相的关心、帮助和理解,我在父母、老师、姐姐、哥哥、外婆、奶奶、朋友等……的关心和帮助下健康成长,生病使我明白了许多……......

    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书法艺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因而书法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具体把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点的过程。这段岁月里,共进书法社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一系类的活动以用来进行......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而衍生发展成的,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全......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宜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

    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内容摘要: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育和融合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巅峰,儒家、道家、法家等等百家争鸣,加上后来汉朝传入......

    基于生态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基于生态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生态旅游出现的必然 性和重要性 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098269姓名:郑林班级:一班 生态伦理是指:体现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