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办事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办事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1993年制定的《燕山办事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为燕山地区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发展变化和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方法、服务重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代表”的思想,结合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和燕山地区科技进步的实际情况,经燕山办事处研究决定,对原《燕山办事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如下修订。
一、科技项目管理的指导思想
《燕山办事处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与推广并重,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二、科技计划项目的种类
燕山办事处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四大类:研发项目、推广项目、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和技术改造类项目。
研发项目:企业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研究、开发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试验项目。
推广项目:企业引进或开发的知识产权明晰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产业化项目。
社会发展科技项目:为提高大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的社会发展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对原企业的生产设施和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更新、改造,实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项目。
三、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范围
在燕山地区注册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法人单位,均可向燕山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科技项目立项的申请。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市、区发展规划的整体要求,尤其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具有“三新一高一少”(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高附加值,环境污染少),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项目,均可申报燕山办事处科技计划项目;对提高地区全民科技意识的社会科技发展项目也可申报办事处科技计划项目。
四、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
1、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内容完整,目标明确,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各项预期目标;
2、对完成报告规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有效的市场推广计划;
3、有称职的科技项目带头人和配套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和市场推广人员,以及基本物质条件和必须的科研投入。
五、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程序
1、通过燕山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划投资(科技发展)科项目征集,凡符合立项条件并拟列入科技计划项目的,有关单位按“燕山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的要求,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于每年的10月末前报计划投资(科技发展)科。
2、计划投资(科技发展)科接到企业上报的可行性报告后,组织项目立项的调研和论证,经燕山科技领导小组讨论后,11月底前将是否立项的结论反馈企业,对初步确认准予立项的项目与企业签订“科技计划项目协议书”一式两份。
3、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科技计划纳入燕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同上报燕山办事处,通过后以办事处正式文件下发。
六、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项目立项后,依据双方签订的协议,计划投资(科技发展)科定期跟踪项目的执行情况,根据项目进展程度拨付科技经费支持立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并监督科技经费的使用方向,项目完成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验收。
项目的科技成果及产生的相关知识产权归属项目承担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对项目涉及的技术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项目承担单位以半年为期,以书面形式汇报科研任务进展情况,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完成后,提供总结报告、实验报告等有关技术材料。经考核执行情况好的项目,政府管理部门将推荐申报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并协助承办单位争取专利实施资金、科技进步奖等其他政策资金支持;同时协助项目承办单位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称号,使企业充分享受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优惠政策。
第二篇: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规范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以下简称“课题”)管理,提高项目(课题)质量和管理效率,根据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要求和北京市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要求,参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立项,并由北京市财政科技经费(以下简称“科技经费”)拨款支持的项目和课题。其中,课题包括项目下设课题和其他工作任务确定的课题。
第三条 项目(课题)指为落实国家政策方针,依据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由市科委研究确定并组织安排在北京地区注册的法人单位承担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等任务。
第四条 项目(课题)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强化需求调研与项目凝练、行政决策与专家论证相结合,注重对项目(课题)的调度检查、总结验收和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
第二章管理组织
第五条 项目实行“项目-课题制”管理,即将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分解落实到若干课题任务中组织实施。
第六条 市科委是项目(课题)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课题)计划的组织和管理。项目主持单位(以下简称“主持单位”)是项目的组织实施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是课题的实施单位。
第七条 市科委主要职责包括:
(一)制定项目(课题)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项目(课题)凝练与立项决策,主持项目(课题)招标,签订《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任务书》(以下简称《课题任务书》);
(三)负责项目(课题)的调度评议和监督检查,处理有关问题;
(四)组织项目(课题)的验收(结题)工作,确认项目(课题)完成或结题,进行成果管理;
(五)监督、指导项目(课题)档案的形成与积累,组织项目(课题)档案评估和确认;
(六)负责对项目(课题)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信用管理;
(七)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要求进行项目(课题)信息化管理;
(八)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项目(课题)档案管理。
第八条 主持单位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组织编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项目实施方案》)并落实课题任务,协助市科委组织项目(课题)实施方案专家论证,协助市科委进行项目下设课题招标,与承担单位一起和市科委签订《课题任务书》;
(二)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配套条件和经费,监督承担单位落实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经费,保证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的稳定;
(三)监督课题的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提出项目调整、变更备案、终止结题申请,审核下设课题调整、变更备案、终止结题申请,及时向市科委报告项目(课题)实施中的重大事件,协助市科委完成项目(课题)的调度评议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四)负责编制项目验收(结题)材料,审查下设课题验收(结题)材料,协助市科委完成项目(课题)验收(结题),按市财政局要求完成项目绩效考评,负责项目及下设课题相关文件的档案归档及技术保密工作;
(五)负责就项目成果知识产权与有关单位做出书面约定,提出成果应用和推广计划;
(六)协助市科委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科技宣传等工作;
(七)配合市科委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第九条 主持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备完善的财务、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
(三)项目负责人具有本专业领域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且在项目任务执行期内在职,具有较强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身体健康并能切实履行职责;
(四)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管理团队和专业人员;
(五)符合市科委对主持单位的信用要求。
第十条 承担单位主要职责包括:
(一)开展课题可行性研究,提出《课题实施方案》,配合市科委、主持单位完成课题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与主持单位一起和市科委签订《课题任务书》;
(二)落实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经费,保证课题负责人和研究团队的稳定;
(三)负责课题的实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课题调整、变更备案、终止结题申请,及时向市科委和主持单位报告课题实施中的重大事件;
(四)配合市科委完成课题验收(结题)、成果管理等相关工作,协助主持单位完成项目绩效考评,负责课题的档案归档及技术保密工作;
(五)负责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六)配合市科委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一条 承担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备完善的财务、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
(三)课题负责人具有本专业领域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原则上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且在课题任务执行期内在职,具有较强的课题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身体健康并能切实履行职责;
(四)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水平和技术优势,具有完成课题所需的研究团队和基础条件;
(五)符合市科委对承担单位的信用要求。
第十二条 在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评议和验收等环节应组织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应作为项目(课题)管理与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咨询专家及专家组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咨询意见;
(二)从事与所咨询项目(课题)相关的专业研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熟悉相关领域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科技活动的特点与规律,经验丰富,有突出业绩,在本领域或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水平;
(三)身体健康,能够承担相关工作;
(四)符合市科委对咨询专家的信用要求;
(五)专家组成员的知识构成应在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互补性,专家组具有相应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咨询专家在为项目(课题)提供咨询的过程中须遵守独立、保密、回避等原则。
第三章需求调研及重点任务确定
第十三条 市科委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求,结合《北京市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发展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社会的项目(课题)建议(附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建议表》),开展需求调研。
第十四条 市科委根据需求调研情况,凝练北京市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确定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工作和任务及科技经费总预算,组织有资质的单位提出项目(课题)。
第四章立项管理
第十五条 市科委按照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预算要求组织立项。项目(课题)立项一般包括提出项目(课题)、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与财政预算评审、下达项目任务、课题招标和《课题任务书》签订等。
第十六条 市科委根据重点任务和科技经费总预算,研究拟定项目及主持单位。
第十七条 主持单位按项目任务要求组织开展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专家咨询,编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送市科委。
第十八条 市科委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研究和决策。确定的项目,由主持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下设课题的《课题实施方案》、《招标课题任务说明》并报市科委审查。市科委审查通过后组织项目(课题)实施方案专家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及下设课题按要求进行财政预算评审。
第十九条 通过论证的项目,主持单位将《项目实施方案》、经过财政预算评审的《课题实施方案》、《招标课题任务说明》一并报市科委审核确认。市科委确认后下发《关于下达××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项目任务通知》)。
第二十条 需招标的课题,由市科委组织、主持单位协助进行招标。
第二十一条 主持单位根据确认的《课题实施方案》组织承担单位编制《课题任务书》,报市科委签订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 其他工作任务确定的课题,承担单位自行组织可行性研究,编报《课题实施方案》,市科委组织专家论证。通过论证的课题,按要求进行财政预算评审,《课题实施方案》报市科委审核确认。承担单位根据确认的《课题实施方案》编制《课题任务书》,报市科委签订后执行。
第五章实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课题)实施管理采取日常沟通、调度评议、监督检查等形式。
第二十四条 市科委对项目(课题)进行调度和检查,监督项目(课题)执行情况。跨项目(课题)由市科委按进行项目(课题)评议,并据此确定下一计划。
第二十五条 《项目任务通知》及《课题任务书》原则上不做调整。对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协调解决并向市科委报告;确需调整、终止的,应及时提交书面申请,经市科委批准后执行。市科委也可根据执行情况做出项目(课题)调整、终止结题决定。
第二十六条 项目(课题)管理实行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对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或发生的可能影响任务按期完成并难以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主持单位(承担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市科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二十七条 除须报市科委批准的调整内容以外,其他不影响任务完成的《项目任务通知》及《课题任务书》内容发生变化,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应报市科委确认备案后进行变更。
第六章验收(结题)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课题)任务期满即进入验收阶段。课题应在任务期满后三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项目应在全部下设课题完成验收(结题)工作后一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
项目(课题)验收由市科委组织,一般包括验收准备、专家验收、验收确认。
第二十九条 市科委在项目(课题)任务期满前开展调度,拟定验收计划。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根据验收计划,结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准备,及时向市科委提交验收材料。市科委结合对验收材料的审核和对项目(课题)完成情况的考查,确定专家验收方案。
第三十条 市科委组织验收专家组对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评议,形成专家验收意见。第三十一条 专家建议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市科委进行验收确认,对通过验收确认的出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确认书》。专家建议不通过验收或验收确认未通过的项目(课题),市科委可予以终止或在两个月内再次组织验收。
第三十二条 终止的项目(课题)按结题处理。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按要求提交结题材料,由市科委审核后出具《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确认书》。
第七章经费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科委依据《项目任务通知》和《课题任务书》,按科技经费拨款程序拨付科技经费。项目(课题)经费管理按照《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项目(课题)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三十四条 市科委按照《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综合利用财务报告、专题检查、经费审计、绩效考评、受理举报等方式,对项目(课题)经费实施监督。
对于下一延续拨款的课题,承担单位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经费审计。
第三十五条 项目(课题)经费清算与返还。
(一)对于通过验收项目(课题)的结余资金,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应及时全额返还市科委。
(二)终止的项目(课题)应予以清算。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进行经费审计,按市科委的结题处理意见返还相应经费。
第八章成果管理
第三十六条 市科委依据《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和《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有关规定,与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就项目、课题可能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在《项目任务通知》和《课题任务书》中进行书面约定。主持单位应对项目及下设课题可能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与有关单位进行书面约定并监督执行。
项目(课题)产生的科技成果,主持单位(承担单位)按照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市科委定期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加快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第三十七条 项目(课题)产生的科技成果涉及保密、转让、科技奖励等内容的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九章档案与保密管理
第三十八条 市科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有关规定,与主持单位、承担单位就项目、课题的档案与保密工作在《项目任务通知》和《课题任务书》中进行书面约定并监督执行。
第三十九条 项目(课题)档案与保密工作纳入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全过程。档案管理按照《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涉密项目(课题)的保密工作按照《北京市科技计划国家科技秘密项目(课题)保密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章信用管理与责任追究
第四十条 市科委在项目(课题)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对相关责任主体在项目(课题)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绩效考评等各个阶段履行承诺、奉行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和管理。
第四十一条 市科委机关工作人员在项目(课题)管理过程中须认真履行科技行政管理职责,不得承担项目(课题)及其中的有关任务。出现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谎报瞒报,或转移、挪用、挤占项目(课题)资金等行为之一的,一经查实,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市科委以外的其他责任主体(包括主持单位、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咨询专家等)在项目(课题)立项、实施和验收(结题)过程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及科研不端行为、无正当理由贻误完成或没有完成其职责范围内工作等行为之一的,一经查实,视情节予以取消其相关资格或停拨及追回科技经费等处理,并按行政隶属关系向其主管单位通报有关情况。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市科委依本办法做出的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一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的配套细则及相关管理办法由市科委另行制定。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试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
附件:××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建议表
第三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的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保证本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科技计划主要用于资助市属(市管)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单位或个人开展应用性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和部分基础研究。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为首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
第三条 本科技计划鼓励多学科综合研究,鼓励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技创新研究。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在北京地区实施
第四条 第四条 本科技计划实行依法管理、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原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处)是本科技计划的管理机构。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市教委科研处可以组织有关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咨询、评审、监督、验收工作,可以授权或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部分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分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两类。
重点项目主要在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若干重要科技领域内实施,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本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列入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划。
面上项目主要用于支持有关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或技术发明活动。
第六条 重点项目必须有先进、明确的研究目标,体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内涵,预期成果可以解决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某项重大关键问题,或者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前景,或者具有国内公认的领先研究水平并能带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提倡和支持市属(市管)高校间联合或者与中央在京高校的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重点项目。
第七条 面上项目应注意与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科研队伍建设的协调和衔接,避免低水平重复,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利用。预期成果能够体现国内先进的学术研究水平并且促进相关学科理论发展或学科体系的完善,或者可以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面上项目一般不接受跨校联合申请。
第八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每年评选一次,其研究年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二章 项目立项
第九条 项目立项包括申请、审批、签约三个基本程序。第十条 申请本科技计划项目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㈠申请人(即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面上项目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已离退休或项目在研期间将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科技人员、申请单位的兼职科技人员不能作为项目申请人,但可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研究。
㈡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可靠的时间保证,所在单位能提供相应的研究条件。
㈢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在承担本科技计划项目期间,一般不得再申请本科技计划的新项目(但可同时承担一项重点项目),且一个只能申请一项。
㈣申请人学风端正,信誉良好,承担的本科技计划在研项目能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应结题的本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已按期完成并通过验收。
㈤申请项目必须符合本科技计划的资助范围和有关要求,申报材料齐全,手续完备。
第十一条 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在每年三月底以前发布下一《重点项目指南》,确定下一重点项目实施的主要领域、资助条件、资助强度、立项控制数和有关要求。同时下达面上项目立项控制数和经费额度。市属(市管)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组织在本校范围内,也可校际联合,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向市教委科研处提出下一重点项目立项建议,提交《重点项目立项建议书》。
第十二条 重点项目申请人根据《重点项目指南》和有关申报材料要求,按照规定格式填写《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重点项目申请书》)。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在《重点项目申请书》上亲自签名,不得代签。
第十三条 重点项目申请人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就《重点项目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签署实质性意见,加盖学校公章。合作者所在单位也须在《重点项目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申请人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将《重点项目申请书》(一式十份,至少有三份为原件)及本单位“申请重点项目汇总清单”(一式一份)统一送交市教委科研处,同时报送含上述内容的计算机软盘。申报期为每年5月10日至5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十四条 重点项目评审遵循“指南引导、突出重点、公开评审、择优资助”的原则。由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审,一般采取分领域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议评审的形式。所聘请专家须是对每组项目所涉及的科技问题及其应用背景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相关工作的高水平同行专家,并实行回避和保密制度。评审专家组审议《重点项目申请书》,听取申请人的陈述和答辩,进行民主评议后,提出评议意见,并通过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优先立项顺序。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专家组评审结论研究确定批准立项名单,并在申报当年的9月10日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及其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处。
第十五条 面上项目申请人须按规定格式填写《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面上项目申请书》)。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在《面上项目申请书》上亲自签名,不得代签。第十六条 面上项目申请人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本校申报的面上项目进行初选,确定初选项目名单和序次。初选工作要符合市教委科研处下达的控制数额要求,并体现本校学科布局与发展重点的实际需要。
通过初选的面上项目,由有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就立项的必要性、填报内容的真实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签署推荐意见,加盖学校公章。并负责将《面上项目申请书》(一式三份,均为原件)以及本校“申请面上项目汇总排序清单”(一式一份)统一送交市教委科研处,同时报送含上述内容的计算机软盘。申报期为每年5月21日至5月31日。逾期不再受理。
第十七条 市教委科研处负责聘请由科技专家、学科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面上项目进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专家组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学科布局和科研实力情况,对各高校申报的面上项目进行评议,提出拟资助各高校面上项目的数量与经费额度的建议方案。
市教委科研处根据综合评审结果,确定面上项目立项名单,并在申报当年的9月10日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及其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处。第十八条 被批准列入本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须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确定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合同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合同书》(以下简称《合同书》)是保障科学研究顺利开展、进行项目研究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合同书》由项目申请人按照项目申请书有关内容以及市教委科研处审定意见进行编制。《合同书》经签约各方审核同意后方可履行签订手续。由两个以上学校联合承担的重点项目还必须由承担各方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合同书》的附件。《合同书》签订工作须在项目承担方接到批准立项通知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有关材料齐备并由市教委科研处核准后正式生效。
第三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九条 在本科技计划的管理中,市教委科研处负责: ㈠编制和发布项目计划,制定和发布重点项目指南; ㈡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
㈢组织重点项目的评审工作,批准重点项目立项计划; ㈣组织面上项目的综合评审,批准面上项目立项计划;
㈤组织对重点项目进行阶段评估检查,根据需要调整重点项目研究计划; ㈥根据需要聘请专家、组建专家组,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
㈦审定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进展报告,核定分项目拨款,审查重点项目的经费决算;
㈧批准重点项目结题,审查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建立本科技计划管理档案; ㈨解决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 ㈩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条 在实施本科技计划的过程中,有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受市教委科研处的委托,负责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主要是:
㈠组织面上项目的初选工作,确定初选项目;
㈡提出重点项目立项建议,协助做好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㈢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落实配套研究经费,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㈣制定本校实施本科技计划的有关管理办法或工作细则,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监督项目经费开支;
㈤审查项目组提出的进展报告和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㈥负责面上项目验收以及各类项目的档案管理和保密管理; ㈦由两个以上高校联合承担的重点项目,项目第一负责人所在高校负责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㈧承办市教委科研处委托交办的其他事宜。
第二十一条 在执行本科技计划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当保证做到: ㈠严格执行合同,领导项目组成员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 ㈡掌握项目研究经费,依据有关规定管理经费使用开支;
㈢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按时提交进展报告,负责在项目完成时编制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㈣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真实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㈤按照要求进行科技成果登记,负责报告项目执行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并提出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㈥协助有关管理部门完成项目验收工作。
第二十二条 建立本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制度。项目负责人须在每年1月中旬向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交《进展报告》。其中重点项目的进展报告经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年3月1日前报市教委科研处。
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因特殊原因(出国、因病、工作调动等)一年以上不能参加研究工作,项目所在高校如有能力继续完成项目计划,可事先提交更换项目负责人的书面申请,经市教委科研处书面同意后,继续予以资助。否则按撤项处理并收回资助经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人为因素致使项目难以实施或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合同任务,市教委科研处视具体情况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取消合同并追缴资助经费,并暂停有关直接责任人的本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资格二至五年。
第二十四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北京市教育专项拨款,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鼓励有关高校给予配套经费。经费预算由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市教委财务处核准,由项目所在高校根据“立项通知”将本校的项目研究经费列入下“市教委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预算并报告市教委财务处。
第二十五条 项目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拨款、专款专用。项目所在高校应按照市教委科研处的立项通知,将项目经费列入本校财务收支管理,按项目独立建帐,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截留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第二十六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㈠设备购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所必需的样品、样机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安装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样品、样机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
㈡能源材料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试验所需的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㈢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
㈣资料、印刷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所发生的书刊、资料、计算机软件、制图、复印、印刷的费用。
㈤租赁费:指进行项目研究、开发、试验而租赁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实验基地等所发生的费用。
㈥差旅费:指进行调研工作所发生的费用和参加与项目研究直接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㈦鉴定验收费:指科技成果在成果鉴定、验收时所发生的费用。
㈧人员费:指向研究人员支付的加班费和外聘研究人员、技术专家的劳务酬金。
㈨管理费:指本科技计划管理部门用于组织项目前期论证、评审、过程管理和服务等所发生的费用。
㈩其他费用:指与项目研究、开发直接有关的其他必要支出。
第二十七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开支必须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在经费安排中既要认可科学研究工作的硬件投入和物质消耗,又要重视肯定科技人员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投入。为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在项目经费中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员费用。在项目完成验收之后发生结余经费时,按有关财务规定,经批准,20%可以用于对项目研究人员的奖励,80%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掌握并用于本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但用于项目组人员劳务酬金和奖励的经费支出不得高于项目总经费的15%。凡用于个人福利性方面的费用,一律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第二十八条 本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费由项目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收取,其比例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
第二十九条 本科技计划的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者有义务接受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条 本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均须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以《合同书》为依据,围绕出成果、出人才、上水平、讲实效的基本要求,体现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对项目的整体研究水平、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和人才培养业绩的评价,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及对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第三十一条 项目验收须在合同规定期限之后半年内完成,应遵循下列程序要求: ㈠项目负责人向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有关验收资料及数据。
㈡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人对项目负责人提供的有关报告、资料或实物进行认真审核。对于研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创新发现的还须进行专门鉴定或评估。㈢对符合验收条件的项目要由学校财务部门形成经费决算报告并经学校审计部门审签。
㈣重点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委科研处批准并组织实施;面上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组织实施,报市教委科研处备案。
㈤项目验收一般采取会议验收的方式
第三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项目验收时应根据《合同书》规定提交有关报告、资料及实物,一般包括:
㈠项目《合同书》以及市教委科研处有关批复文件; ㈡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㈢项目研究所获成果(论文、著作、专利等)一览表;
㈣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㈤项目经费决算报告;
㈥项目信息表。
对于研制开发类项目还需要提供以下有关资料: ㈠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㈡研制的样机、样品图片及数据;
㈢建设的中试线、试验基地、示范点一览表、图片及数据。
第三十三条 有关管理部门应提前15天将项目验收的时间、地点和程序安排通知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承担单位,以便被验收者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第三十四条 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重点项目验收专家组并主持项目验收工作。有关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面上项目验收专家组并主持项目验收工作。验收专家组由熟悉所验收项目专业技术的同行专家五至九人的单数构成,参加验收的本校专家人数不得超过专家组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验收专家组的全体成员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听取相关方面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地提出验收意见和验收结论。专家组应对验收结论或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所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三十五条 项目验收专家组须做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重点项目的验收结论由市教委科研处会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书面形式正式下达。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具体情况给予“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㈠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不足80%;
㈡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㈢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㈣擅自修改《合同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第三十六条 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向批准验收的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复议申请,有关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30日内对其进行复议。
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接到通知后半年之内,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第三十七条 除合同各方事先约定以外,本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明确标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资助”。有关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除合同各方事先约定以外,本科技计划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实用技术及无形资产,由项目所在高校代表国家行使使用权和经营权。项目研究成果及无形资产使用和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保障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承担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九条 鼓励本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各级奖励、申请专利以及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四十条 本管理办法执行中的问题由市教委科研处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2002年6月1日起执行,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2002-5-29
第四篇:鼎力推荐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1 1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保证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立项、并由北京市财政拨款支持的项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项目一般实行“项目-课题”两级管理。
项目是指在北京市科技计划中安排实施,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课题是为实现项目总目标而安排的项目中的部分或阶段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是对项目的有机分解。
项目由项目依托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由课题承担单位负责科研工作。
不设课题的重大项目由市科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该项目是按“项目”管理还是按“课题”管理。
第四条 项目管理实行依法管理,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市科委是项目管理的决策机构。在项目的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市科委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授权项目依托单位或委托有关机构处理项目管理的具体事务。项目依托单位和有关受托机构向市科委负责,并提供有偿服务。
第六条 市科委管理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领域指南》(以下简称《领域指南》)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报指南》(以下简称《课题申报指南》),并采取其他有效方式广泛征集候选项目(课题);
(二)负责项目(课题)的立项、调整和撤消;
(三)按项目(课题)任务书规定的额度划拨科技经费;
(四)协调解决项目(课题)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保障项目(课题)按进度正常进行;
(五)监督检查项目(课题)任务书的执行情况;
(六)审定项目(课题)的保密级别;
(七)组织项目(课题)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组织课题的招标。
第七条 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场所和较充裕的资金,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有丰富的科技项目组织管理经验,有组织科技项目实施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八条 项目依托单位管理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匹配项目管理任务书规定支付的科技经费;
(二)协调项目(课题)的实施,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进度完成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三)协助市科委进行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进行技术保密的实施管理;
(四)监督课题经费的到位和使用情况;
(五)每年向市科委提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书》(附件一,以下简称《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书》),并随时报告有关重大问题;
(六)根据项目及所属课题的实施进展情况,向市科委提出项目及课题的调整、撤消意见;
(七)当项目完成时,负责准备项目验收所需的有关材料。
第九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有固定的场所和较充裕的资金,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国内领先的研究开发基础和条件;
(三)有学术造诣高、组织能力强、能率领研究开发队伍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开发梯队。
第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按课题任务书规定支付自筹的科技经费;
(二)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按进度要求完成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三)每年向项目依托单位提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执行情况报告书》(附件二,以下简称《课题执行情况报告书》),随时报告课题有关的重大问题;
(四)负责准备课题验收所需的有关材料;
(五)对课题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成果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依法取得相关知识产权,并予以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
第三章 立项
第十一条 项目立项一般包括五个基本程序:项目(课题)征集、项目(课题)论文或评估、项目立项决策、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签订任务书。
第十二条 项目(课题)征集:采取定向申报和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
(一)定向申报是指市科委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需求和问题,通过调研、召开专家研讨与座谈会等方式,提出项目(课题),并委托相关单位组织起草《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建议书》(附件三,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或《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建议书》(附件四,以下简称《课题建议书》)。
(二)公开征集是指市科委通过发布《领域指南》(《课题申报指南》),接受社会申报征集项目(课题)。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向市科委提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申请表》(以下简称《项目申报表》,见附件五)以及其他相关证明等材料。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向市科委提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申请表》(以下简称《课题申报表》,附件六)以及其他相关证明等材料。
第十三条 项目(课题)的论证或评估:对于定向申报的项目(课题)由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并根据咨询意见对《项目建议书》(《课题建议书》)进行修改、调整;对公开征集的项目(课题)由市科委根据对《项目申报表》(《课题申报表》)的初审结果,委托有关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课题建议书》)。经修改、调整后的定向申报项目与公开征集项目一同由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项目立项决策:
(一)项目经论证或评估后,由市科委主任办公会议确定项目立项以及项目依托单位。
(二)市科委向项目依托单位下达《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批复》(附件七)的通知。
第十五条 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一)适合招标条件的课题,应当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二)不适合招标的课题,由市科委发布《课题申报指南》、承担单位提出申请、市科委组织专家论证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评估、市科委决策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三)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需要紧急决策的特殊目标的课题,或研究单位已经具有相当研究基础、实力较强、已具备充分工作条件的课题,由市科委组织专家论证后,优选确定课题承担单位。
第十六条 签订任务书:
(一)市科委与项目依托单位签订《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任务书》(附件八,以下简称《项目管理任务书》)。
(二)市科委、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签订《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任务书》(附件九,以下简称《课题任务书》)。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课题)实施中,实行报告制度。
(一)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在每年12月31日前向项目依托单位提交当年的《课题执行情况报告书》;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在每年1月15日前审核各课题的上《课题执行情况报告书》,汇总形成《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书》,并报送市科委。
(二)如项目(课题)取得重大进展或者突破,遭遇不可抗力因素或者发生其他可能影响《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按期完成的重大事件,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向市科委提交书面报告,经市科委确定处理意见后执行。
第十八条 市科委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确定项目(课题)下经费预算和项目(课题)调整、撤消的依据。
第十九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项目(课题)应当及时调整或撤消:
(一)国家或北京市的重点发展方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课题)无法继续正常进行的;
(二)经过实践证明,所选技术路线已不可行或无任何实用价值的;国内已有相当或更高水平同类科技成果的;
(三)市场、技术、合作研发、参加项目(课题)工作的技术骨干等发生变化,造成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发生变化,导致项目(课题)无法进行的;
(四)匹配经费、自筹经费或其他物质条件不能落实,或项目(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进行,影响项目(课题)正常实施的;
(五)组织管理不力或其他原因使项目(课题)无法正常进行或预期目标不能实现的。第二十条 项目(课题)需要调整或撤消时,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提出项目(课题)调整或撤消的书面意见报市科委,经市科委批准后执行;市科委应当及时将项目(课题)调整或撤消意见书面通知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
对于撤消的项目(课题),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情况向市科委提交书面报告。市科委负责组成清算小组对撤消的项目(课题)经费进行清算,并追回财政拨款的剩余资金。
第二十一条 项目(课题)的经费管理按照《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京科条发[2002]279号)执行。
第五章
验收
第二十二条 项目验收分为“课题验收-项目验收”两个层次。
项目(课题)验收应当以批准的《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完成时间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
第二十三条 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验收的项目(课题),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提前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市科委申请延期验收。经市科委确定处理意见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课题验收遵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在《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完成时间之后的三个月内,由课题承担单位向项目依托单位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总结报告书》(附件十,以下简称《课题总结报告书》)、《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总决算表》(附件十一,以下简称《课题经费总决算表》)以及详细的验收资料。
(二)《课题总结报告书》和《课题经费总决算表》经项目依托单位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报送市科委。
(三)市科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课题经费进行专项审计或检查。
(四)市科委根据《课题任务书》和《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验收大纲》(附件十二,以下简称《验收大纲》)组织课题验收。验收通过后,由市科委向课题承担单位下达《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确认书》(附件十三)。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遵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当项目所属的所有课题验收后三个月内,项目依托单位对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并填写《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总结报告书》(附件十四),《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费总决算表》(附件十五)向市科委申请项目验收。
(二)市科委根据《项目管理任务书》和《验收大纲》组织项目验收。验收通过后,由市科委向项目依托单位下达《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完成确认书》(附件十六)。
第二十六条 被验收项目(课题)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一)完成《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不到85%;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四)擅自修改《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中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五)超过《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作说明。第二十七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课题)外,其他所有项目(课题)的验收结果由市科委向社会公布。
第六章
成果知识产权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课题)所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以外,授予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可以依法自主决定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转让、作价入股等,并取得相应的收益。同时,对以北京市财政资金资助为主的项目(课题)所产生的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在特定情况下,北京市根据需要保留无偿使用、开发、使之有效利用和获取收益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转让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时,成果完成人享有同等条件下优先受让的权利。
第三十条 项目(课题)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应当按照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科发计字[2000]542号)进行登记;发生技术转移时,应当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发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办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手续。
第三十一条 项目(课题)中涉及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科学技术保密规定》(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保密局第20号令)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在项目(课题)的立项、实施管理和验收等过程中,市科委有关工作人员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组织管理不力等行为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课题)立项、实施过程中,存在提供虚假材料、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资格、无正当理由而没有完成《项目管理任务书》(《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以及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视情节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付科研经费、追回科研经费、取消申报项目(课题)的资格三年的处分。对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不履行管理、保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义务或履行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项目依托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咨询专家在项目(课题)立项、实施、验收等过程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有关责任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科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实施办法和北京市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由市科委另行制定。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五篇:《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
京科条发[2002]279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以下简称“项目(课题)经费”)的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涉及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项目(课题)经费是指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拨付的市财政经费。项目(课题)经费由市科委和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第四条项目(课题)经费的资助方式分为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
成本补偿式是指对受资助项目(课题)的成本费用进行补偿的资助方式;定额补助式是指对受资助项目(课题)提供固定数额经费的资助方式,如新产品补助、贷款贴息等。
第五条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科学立项、择优支持、公正透明的原则。项目(课题)经费的申请和使用,应当勤俭节约、专款专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六条项目(课题)经费预算实行专家论证(中介评估)和政府主管部门决策相结合的审批机制。加强经费来源预算的管理,建立健全经费支出预算体系。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课题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计划管理费和课题研究费。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 七条市财政局是项目(课题)经费的监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原则;
2.审核、批复项目(课题)经费预算;
3.检查、监督项目(课题)经费的管理和执行情况;
4.考核项目(课题)经费执行的绩效。
第八条市科委是项目(课题)经费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确定项目(课题)经费的支持方向;
2.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申报项目(课题)经费预算进行审核、评估;
3.编制项目(课题)经费的总预算和总决算;
4.按任务书的进度拨付项目(课题)经费;
5.检查、监督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项目依托单位受市科委委托对项目(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及时向市科委汇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任务书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2.审核项目(课题)经费决算表和项目(课题)经费总决算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市科委;
3.检查、监督项目(课题)的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编制申报项目(课题)经费预算和决算;
2.按任务书约定执行项目(课题)经费预算;
3.负责项目(课题)的经费核算;
4.及时向项目依托单位报告项目(课题)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5.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和审计。
第三章经费支出范围
第十一条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包括项目(课题)研发费和计划管理费。第十二条项目(课题)研发费是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试验外协费、合作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资料印刷费、调研费、租赁费和其他费用。
1.人员费用:指直接参加项目(课题)研究人员的工资性费用,包括专职人员费用及外聘人员费用。列入的人员要与项目(课题)任务书中参加的人员一致,其中:项目(课题)组人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课题)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课题)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项目(课题)经费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试验外协费:指研究、开发项目(课题)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发生试验外协费时,必须与协作单位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3.合作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需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所发生的费用。发生合作费时,必须与合作机构签订相关的合同书。
4.设备购置费:指项目(课题)研究中所必须的专用仪器设备购置和维修费用,样品、样机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输、安装费用。其中从国外引进的仪器、设备、样品、样机的购置费包括海关关税和运输保险费用。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单独列示,单台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原则上通过协作共用的方式解决,如确需购买,需经市科委批准备案。
5.材料费:指项目(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临床观察费和试验动物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6.资料印刷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专用书刊、资料、翻译、复印、印刷的费用。
7.调研费:指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进行的调研、考察、咨询、培训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与项目(课题)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8.租赁费:指为项目(课题)租赁外单位的专用仪器、设备、场地、试验基地等发生的费用。
9.其他费用:指未列入以上各项的其他必要开支。
第十三条 计划管理费是指市科委为组织项目(课题)、开展项目(课题)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跟踪检查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市科委报市财政局核定。
第四章经费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第十四条预算编制应当严格遵守目标相关、政策相符、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十五条项目(课题)申报单位应当按照市科委规定编制项目(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和成本支出预算,同时按照项目(课题)实施进度编制(或阶段)用款计划。第十六条项目(课题)经费来源中有其他匹配资金的,出资方应出具相关证明。第十七条市科委根据论证(评估意见)进行审核,并会同财政部门最终确定项目
(课题)经费预算,将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纳入项目(课题)经费总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复。
第十八条批准后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由于项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项目(课题)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需要调整项目(课题)经费预算时,由项目依托单位向市科委提出申请,经市科委批复后执行,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五章经费拨付
第十九条项目(课题)经费直接拨付到课题承担单位。
第二十条项目(课题)经费按任务书约定的用款计划拨付。市科委根据用款计划拨付首批经费,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确定后续经费的拨付。按规定需实行政府采购的,经费拨付按政府采购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经费决算
第二十一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必须按以下规定编报项目(课题)经费决算。
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的项目(课题)只在结题时编制项目(课题)经费总决算表,不编制决算表;
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的项目(课题)要编制项目(课题)经费决算表,在每年的1月15日前向项目依托单位提交项目(课题)的上一的经费决算表。自项目(课题)经费下达之日起不满三个月的项目(课题),当年不编报经费决算表,其当年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下一的经费决算表中编报。
第二十二条市科委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进行审计。市科委根据检查结果或审计报告签署项目(课题)经费决算验收意见。
第二十三条对未按项目(课题)任务书执行的项目(课题),市科委将终止拨款,并收回部分或全部已拨资金,重新安排科技项目(课题)。
第二十四条项目(课题)因故中止,由市科委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清算小组对项目(课题)经费进行清算。市科委、市财政局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项目(课题)经费、项目(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及相关物资进行相应处理。
第七章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五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并按照科技项目(课题)任务书的约定使用经费,不得拆借和随意改变用途。
第二十六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负责项目(课题)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正确实施会计核算,做到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第二十七条市科委、市财政局推行预算评估、中期抽查、决算审计等方式对项目(课题)经费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市科委、市财政局对项目(课题)经费逐步实行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将记录备案,并将作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以后申报项目(课题)经费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未结项目(课题)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课题)结余经费,经市科委批准后,可留给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用于补助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发展支出。
第三十条 财政资助的项目(课题)经费形成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资助文件中另有注明的除外)。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用项目(课题)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受市科委委托的中介机构在项目(课题)的评估和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同项目依托单位或课题承担单位串通作弊等行为的,取消其继续为项目(课题)经费评估和审计的资格。
第三十二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课题)申报、实施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课题)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课题)的主要负责人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市科委可根据情况对承担单位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任务、追回经费等措施。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市科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